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兽医理论根源: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
    

四圣心源:中兽医理论根源: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

徐文明  江西南昌浩宝宠物医院
摘要:理为树之根,水之源,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上。中兽医学的理论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而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表现为各个学术思想见解不一,各自张目立说,影响后世之人,也为中兽医的发展与应用造成了困境。中医理论的根源为阴阳,只有了解中医理论最基本的阴阳升降以及一气周流思想,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兽医。

中兽医理论完全与中医理论是一脉相承,中医理论体系自从<<黄帝内经>>形成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其中许多中医学大家根据当时每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与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在基础理论之上不断发挥,又形成了各种学术流派及其各个医学家的各种学说,这些学派与各个医家的各种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不断丰富的发映,但也造成了中医理论庞杂而难学的处境。

2.1 中兽医的基础理论因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或是在现代中兽医教学过程中先入为主灌输以西方医学理论为主,结果导致是用西方医学的理来研究中医的方与药的化学成份,利用中药成份提取物的方式来研究中药对机体生理,病理,生化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无可厚非,这种方式对整个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与发展方向,并成为中西方医学结合的一种方式,但如果都向这一种方式发展,中医与中兽医就有可能走向灭亡。

2.2 在当今从事中兽医的临床中,有些人不懂得中医理论思想,不懂得如何去辩证论治,而是采用对病下药,对症下药。见到肺炎,就使用黄连清开灵。见到感冒就用板蓝根。见到发热,就采用清热解毒。见到咳嗽,就采用化痰止咳。见到腹泻,就采用涩肠止泻。

2.3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是迷信,是糟粕。要把这些理论从中医中废除。对于当前的这几种现象,是对中兽医理论传承的失败。一门学科失去了其理论基础,就如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早晚枯竭。

中兽医的发展应根于中医之理,而中医之理的根本又是什么?《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说的“本”就是阴阳。换句话说,阴阳就是中医之本,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乃至于养生等方面。

阴阳,五行是古代人类社会认识事物,研究事物发展普遍规律的方法论。它是一个整体,是气的一种运动形态,必须相互联系起来看。在阴阳未分之前,是一团混茫之气,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物质。气含阴阳,则分清浊,清则浮升为阳,浊则沉降为阴。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又为阴阳升降之枢轴,为土。枢轴运动,清气左升而化火,浊气右降而化水。气由阴出阳的过程为升发,用木表示。气由阳入阴的过程为沉降,用金表示。合阴阳水火则形成四象,四象既气的升降出入四种变化。中气为土,土枢四象,合为五行。所以阴阳与五行都只不过是气的升降出入四种形式,既一气周流。见图1.


所谓大道至简,疾病的发生无非就是指阴阳升降出入变化的异常。而阴阳的升降出入变化只不过是一气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既一气周流,顺则相生,逆则产生病理状态。所以疾病的发生根源也就是一气的升降与周流出现的障碍。整个中医之理也就在其中。

目前的中医理论,各个学术思想见解不一,鱼龙混杂,使人难免对中医理论如雾里看花一般。如果能借助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的思想来看代这些问题,把握问题的根本,这些不同的学术思想,就只存在于象上的变化,其根源是一样。

绍氏伤寒学派俞根初认为:“伤寒为病,虽千变万化,但究其原因,不过是一气之通塞耳,塞则病,通则安。”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虽然没有明显提出一气周流思想,但是从其中的几个比较有名的方剂:青龙汤,白虎汤,理中汤,玄武汤(清康熙改称真武汤)中我们可以去了解这一思想的存在。青龙,白虎,朱,玄武乃中国古代四大神兽,代表四象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把其中三种例为方药名,也代表了有一定的意义存在。

1.1青龙汤的意义

青龙者东方肝木,应春季。肝、木、春的特性为升发阳气。我们把阳气左升的这种状态由青龙来代表,所以青龙汤应包含了太阳病篇中的桂枝汤,麻黄汤,以及大小青龙汤等一系列汤剂。

太阳之病,风寒客之皮毛,则伤营卫。营司于肝,卫司于肺。所以太阳病之脉证,是指外感风寒后,营卫失和而引起的肝肺之升降失常,而引出了一系列的证候变化。在治疗上,主要是采用辛温的方法,温的特性是升,辛的特性是开达卫气。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把中药的升降浮沉特性与阴阳升降产生的一气周流思想相结合,更能直观的了解中药的用药思路。用中药组成的处方同样也具有升降浮沉的特性。青龙汤用药思路,可以用图2的一气周流用药图来分析。



图2 一气周流用药图

桂枝汤中的桂枝,生,以辛开达肺之卫气,温升发肝之营血。而营卫二气来源于中土,所以又以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营卫。这种升发开达营卫的特性,就如同青龙一样。再加入芍药清营中之郁热。

麻黄汤则以麻黄,桂枝来升发开达营卫,以甘草补脾和中,因麻黄汤证中肺之卫气郁闭,则加之杏仁降肺气。

大青龙汤所治为表有寒里有热,用药在麻桂合剂的基础上加入石膏,在升发营卫同时,以石膏降肺胃之热。

小青龙汤所治为表有寒而里有水,同样用麻、桂发其营卫,甘草培中气,芍药清其风木,再加半夏、五味降逆制水,细辛干姜辛温散寒以行水。

从以青龙为代表的方剂中,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点,其主要目的升发开达营卫,以解阳气升发受阻。而不同的只是感受风寒邪气的程度与体质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同时在这些方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张仲景的《伤寒论》用药思路,在整个《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有以升为主的青龙汤,以降为主的白虎汤,以浮为主的玄武汤。同时在一个方剂中,也是有升有降。所以说解决疾病的根本也是一气之通塞的正常。

1.2 白虎汤的意义

白虎者西方肺金,应秋季。金的特性是沉降,收敛。天地之间的阳气,通过春之升发,夏之生长之后就要渐渐开始收敛,而后储藏。机体的阳气,也是同样的道理。而胃阳素盛,或是阴虚火旺之人,一经外感,经热内蒸,使肺金之气不降,则火热内生。故用石膏以清金退热,知母润燥而泻火,甘草,粳米补中而化气,合为白虎汤。所以我们可以把引起气沉降收敛作用的汤剂归为白虎系列。在《伤寒论》中,这样的方剂还有人参白虎汤,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麻仁丸等。具体分析可以把这些方剂组成与图2相对比。

1.3玄武汤(现称真武汤)的意义

玄武者北方肾水。水的特性是藏,所藏为水中一阳,既肾阳。如若肾阳不足,则水寒侮土,水寒土湿。玄武汤是采用温渗之法以制水。其中以一味附子温癸水之寒,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脾土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与玄武汤相类似的方剂还有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附甘草汤等。这些汤证的用法,也是以北方肾水过寒为出发点用药,以完成阴阳升降,一气周流。有意者可以把这些方剂的组成与图2的一气周流用药图相对比学习,了解其中之意义。

1.4为何《伤寒论》无朱雀汤

在《伤寒论》中无四象中的朱雀汤,有人说玄武中包含水火,故不再另设朱雀。然而在陶宏景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朱雀汤确是黄连阿胶汤。朱雀对应南方,南方属火,宜苦寒折降之,故朱雀汤性味应该是苦寒的,所以从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理论上看,如果应有朱雀汤,应是包含黄连阿胶汤大黄黄连泻心汤之类方剂。至于《伤寒论》中为何没有此方的命名,还需进一步深入了解。

1.5理中汤的意义

理中汤正方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组成。脾主升,胃主降,脾升则胃降。脾为湿土,理中汤的意义是通过助脾之升,来完成中焦升降正常。通过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的思想分析,四象都有相应的代表方剂。而四象、四气的运行都与中土枢轴运动息息相关,所以在更多的方剂中,都可以发现不管主要作用是升还是降,都在处处顾护中气,维护中土的枢轴运动。如桂枝汤的加减方,小柴胡汤,大建中汤,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等。总之,不管是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的整体来看,还是从《伤寒论》每个单方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阴阳平衡,维护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的正常运转。

2.1一气周流与河间学派

河间学派的刘完素根据宋金时期局方盛行,多用香燥,北方人秉赋多强,兼以饮食醇酿,久而蕴热的特点,提出很多疾病都与火有关,六气皆从火化,主张用寒凉药,以降心火,益肾水。这一思想,从一气周流图上看,主要是以苦寒降火为主。这一思想又为攻邪学派和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温病学派产生的先导。

2.2一气周流与易水学派

金元时期的张元素根据当时中国北方战火连年,人民饱受饥馑、劳役、惊恐之苦,内伤病发生较多,从而整理总结《内经》,《难经》,《中藏经》有关脏腑辨证的医学理沦,结合其临床实践经验,建立了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脏腑辨证体系,形成易水学派。其传人李杲在继成了张元素的脏腑辩证学说的基础上,又参考《内经》,《难经》,认为元气为人体生命之根本,而元气的来源又为脾胃,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从而形成了以中土脾胃为中心点,来完成阴阳升降,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

2.3一气周流与滋阴学派

滋阴学派的朱丹溪受到了刘张李三家的影响,又结合了当时的朱子理学的思想,提出了阳易动,阴易亏,动则耗阴,声色嗜好亦伤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治疗上独重滋阴降火。其主导思想为“阳动损阴”,所以针对当时的宋朝官方医书《和剂局方》多用香燥温补药很有意见。从一气周流的思想上来看,朱丹溪的中心思想偏向于滋阴以救肾水。

2.3一气周流与温病学派

河间学派刘完素创立火热论,成为温病学派奠基人。温病学派经历了明清时代的发展,已经系统的形成为有别于《伤寒论》的另一种学述思想。其代表为叶天士对温病建立的卫气营血辩证。但究其发病机理,不外乎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的异常。例如温病学派卫分证,其为寒伤营血,木火被郁,营越郁而越升发,营血外乘卫阳,而束卫气。治疗则以叶天士所说:“在卫汗之可也”。方药为辛凉平剂银翘散,以大队辛凉之品助肺之卫气之收敛,同时配和荆芥淡豆豉辛温之品以助营升汗出而解。从中可以看出,卫分证是营卫在表的升降异常。肺主卫气,肝藏营血,其表现,也不过是肺之卫气收敛与肝之营血升发的异常。而营分证,则为风伤卫气,开其汗孔,则卫愈敛降,内乘营血,木火不得发泄,阳气下郁则生内热,或是气分热盛,热无出路,耗伤营血,则出现营分证。叶天士在营分证中采用“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采用清营汤。其中生地元参麦冬养阴滋木以活营血,丹参活血以解营郁,犀角竹叶以清营热。营郁一开,热转气分,再配银花连翘、黄连以清气热。从一气周流理论上看,发病机理是左路木火被郁,营血被伤,采用滋肾水以涵肝木,活血以解郁,降火以滋肾水来恢复整个升降正常。

2.4一气周流与扶阳学派

扶阳学派为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学派。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重视阳气、善用姜、附、桂等辛热药著称。其重阳,扶阳思想源自《周易》、《黄帝内经》有关的“阳主阴从”概念。并从张仲景《伤寒论》中提练出仲景用药,处处以顾护阳气为主的思想。再接合了现代人多阳虚的情况(如滥用抗生素,苦寒伐阳;饮食起居不知节制,损伤阳气;清代温病学派盛行后,清热降火乱用损伤阳气)逐步发展兴盛起来。阳主升,阴主降,其用药,大多以助阳之升的辛温药为主。

从一气周流来看中医历史的发展,自《黄帝内经》形成后,唯有张仲景的《伤寒论》

重视阴阳的升降平衡,谴方用药以维持脏腑的升降沉浮。之后的众多学派,都是从一气周流的某一个点发挥,而以偏治偏。不过这种以偏治偏的思想带有一定的误传。如宋金时期,温燥流行,则出现了河间学派用药以苦寒泻心火益肾水。虽然河间学派中心思想六气皆从火气,主张用寒凉,但是据其所注《宣明论》用寒凉者不过六分之一,大多数用温热药。朱丹溪所说:“阳常有于,阴常不足”,此处阴指阴精,包含水中之火,阴中之阳。所以其思想也不单纯只是用滋阴法补其阴不足。也顾护的阴阳的升降平衡问题。李东垣虽以脾胃中土为立足点论证脾胃的重要性,但谴方用药上,也重视木升,金降的整个升降运动。温病学派虽独立于伤寒学派,开创了卫气营血,三焦辩证法一些新的思想,但其本源也离不开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扶阳学派过份重视阳气,从阴阳升降上来看,有一定的偏性,但扶阳学派所治之病,大多是重病、久病,疑乱杂病,久病多阳虚,怪病多痰,多郁。所以通过扶阳法,维持阴阳升降平衡,确有明显疗效。通过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的思想再去认识这些学派,这些思想,证明疾病根源,不过一气之通塞耳。

看过一些仙侠小说,给我一种作者很懂阴阳五行学说的错觉,呵呵。中兽医入门难,不知道入门以后还难不难呢。有幸看到一气周流理论,似乎抓到了一丝丝感悟,希望不至于一头雾水啦。同时美好的祝愿,国学能更好的发展,各大家融会贯通,踏上新的蜕变,发扬广大。.......T.T
入门之后还是难,入了门之后,只是说能略看得懂一些中医书籍,知道书上大概说的意思是什么,但真正做到能理解中医之精髓,古今又能有几人?
引文来源  中兽医理论根源:阴阳升降与一气周流_宠物中兽医_新浪博客

-----------异曲同工之妙。
-----------我就是先从中兽医开始学起中医的
-----------有点深奥了a ~~~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