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梅/文
关键词:中医 心理疗法 精神病
因社会事态人情的纷坛变化和个人性格与环境的冲突,人往往处于复杂的心理状态之中,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特征。尤其在精神障碍的治疗过程中,不良的心理刺激已构成威胁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因此,熟悉和掌握心理因素对精神障碍病治疗的作用规律,探索中医药物、针灸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是有一定价值的,就此试作浅论。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情绪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七情五志等心理活动表现与脏腑、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情志变化过于激烈或持续太久,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躯体脏腑患病时,情志状况也要出现相应的改变。即有因郁致病,也有因病致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即其影响,祖国医学早有论述。如心“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内经》):“心忧则食不知味,耳不闻声,目不知状,体不知安(《荀子。正名》):”“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举痛论》。用药物和语言舒情解郁,是中医颇具特色的治法,祖国医学历来重视“以情胜情”,“心病需用心药医”的观点。不但重视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也重视心理及社会因素,根据情志相胜的见解,巧妙地进行心理治疗,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笔者认为,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心理学知识和方法,配合针灸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疾病是提高部分精神病疗效的一条可行途径。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患者出现的异常心理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以七情所伤为首要,癫痫经久,痰郁化火可出现狂症,狂病即久,郁火渐得宣泄,以痰火气滞,亦能成癫狂,二者具体表现上虽有差异,而在病理变化上仍有所关联,出现忧郁、失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体质偏阴者抑郁寡欢,少言懒语,悲观失望;体质偏阳者,烦躁多话,时常生气,盲目好胜。此外还有心悸、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病症状及纳差等。这些症状,有的就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有的是对本身疾病不安的反应,有的是因工作和生活中断所致。也有是与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有关。
这些不良情绪反应主要影响人体气机调节,气机紊乱则五脏之腑功能都受影响,但主要影响心肝两脏。心主神明,心病则神无所藏;肝主疏泄,肝病则三焦疏泄不利,二脏共主气血运行,故气滞血淤。狂乃火郁,痰气致颠;郁有三症,必辨虚实。从病理生理而言,治疗当以泻火清热、化痰开窍,镇心安神,疏肝理气解郁为基本原则。特别是肝与情志关系密切,故常治肝以治心,肝得调畅,心自安宁。笔者在临床上常依上述顺情隧意治法,选用针灸药物方剂,就是心理治疗也以解除肝郁、畅通气机为主要环节、力图恢复各脏腑的正常功能,常用方法是:
测情顺意,调摄心神,改易心志,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前提下,争取获得患者信任,作推心置腹的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人格特征等,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准备心理治疗的环境条件。
安向定志,分析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制定心理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让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法,相信自己战胜疾病的能力和希望,使患者接受自己疾病刺激信息不再敏感、避免不良情绪发生,能配合医者,心安神定,气机舒畅,充分发挥机体抗病能力。
疏心开导,对治疗过程中情志的变化,及时疏导郁情,对提高疗效是有明显帮助的。
言语温心,选择恰当的语言? 利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身份、个性、年龄的患者进行言语的开导、以强化其心理效应有较好的作用。
以情养心,根据病者的兴趣爱好? 给予适当娱乐气氛以阻断不良的心理因素信息来源,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心身和谐,提出养心防病的建议和格言警句,使患者心旷神怡,能健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正确掌握病人的心境,合理疏导。医者的意志、情感、神志和品德等都对病人的身心起到重大影响。值得强调的是在运用上述方法时,灵活地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突出中医心理治疗的特色,常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是有史俱存的。《内经》建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整体观指导下的自然——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现为1.主张自然环境和生命精神活动息息相关。2.强调社会因素和性格习惯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情志不调产生痰、痰延阻塞神明之路是脑神病变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笔者体会到:1.对西药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者,住院——出院,再住院——再出院以致形成循环往复,情绪及不稳定,应考虑针灸中医中药和心理疗法结合、有些时候,心理疗法比药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