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医药战略地位 ZZ这些数据我第一次看到
    

中医讨论:中医药战略地位 ZZ这些数据我第一次看到

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

陈永杰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

贾 谦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梅永红 科技部办公厅

  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她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日益强盛发挥了十分重大作用。近一百多年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当前,西方医学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西方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现在,人口与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最重大问题,我国也提出了“2020人人健康”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必须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全面振兴中医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一、从抗击SARS看中医药的比较优势

  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几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这次抗击SARS,中医药再立新功。去年SARS袭击了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染病者5327例,占世界的60%以上。全球SARS病死率为9.5%,中国内地为6.5%,台湾为12.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效果之所以好,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介入了治疗过程(中医参与治疗的患者占58%),中西医配合治疗发挥了特殊作用。

  一是降低了死亡率。广州中医介入最早最深,病死率不到4%;北京中医介入后病死率只是介入前的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中医小组治疗16人,均无一例死亡。

  二是降低了治疗成本。治疗SARS,中医费用大大低于西医。

  三是基本无后遗症。因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西医治疗的病人患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坏死的超过1/3,患糖尿病的占1/3,中医治疗为主的至今尚未发现特别后遗症。

  中医治疗SARS的作用与意义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评价。WHO专家认为,中医药抢救了大量SARS患者的生命;在预防和恢复期治疗方面,迄今西医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是安全的,潜在效益很大;要总结中医药治疗SARS的成功经验,提练出带规律性的方法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二、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

  一是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

  二是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西医实验不少,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人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上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医教育方法,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难以称为真正中医。

  三是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体制,使师徒传承几无立足之地。纯正中医后继乏人,这已成中医发展的极严重问题。

  四是按西医方式管理中医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据统计,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其原因,一方面,60年代后期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了,必须借助仪器化验才能诊疾断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五是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自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基本无法兼容。但在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效,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

  六是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中药科研走向废医存药。中药需要现代化,但如何现代化却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科学的问题。从中药现代化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本来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王牌”成果的“青蒿素”,通过有效成分提纯后,已不具备中药的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药,应归于西药范畴。

  因此,按照现行中药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开发出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名方成药来。六味地黄丸并非专为治疗某一种疾病而设,可治之病达400多种,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肾阴虚证型辨证施治才有效。中药现代化走简单模仿西药研制道路,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论基础和特有临床体系特点,使中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中药不仅赶不上西药,而且很有可能重蹈日本“废医存药”的覆辙。

  三、中医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根本问题是怀疑中医药的科学性。

  首先,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西医进入中国后,不少国人产生了片面、极端认识,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正式取消中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论断,党中央明确保护中医药的方针,国内才再无人公开否定中医了。尽管如此,50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借“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科学化”之名,试图用西医改造中医。这种思想和做法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医疗卫生系统甚至普通大众。

  其次,医疗卫生的一些法规制度导致在管理上阻碍中医。“发展传统医学”虽然被庄严地写进《宪法》,但在一些具体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上,许多方面实际上一直在歧视、歪曲和限制中医药。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法》规定,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资格考试,且考试内容近一半是西医。这使得那些虽有医术,但只是学徒出身、未受过正规西医教育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临床自制中药是许多传统中医的一项特长,民间秘方均是自制药。但现行制度严格限制使用自制配药,否则,将以非法制售药物之名受到制裁。正在起草的医疗机构制剂审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但“中药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

  另外,中医药教育、科研、价格、评审等制度,许多方面实际上都是在歧视、扭曲和限制中医药。

  再次,中医药界的自身问题。突出的是中医药界在许多方面丢失传统、自贬身价、屈就西医。

  一是中医传统文化继承严重不足。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发展中医药首先是要学习与继承,否则就成无源之水。但几十年来,不仅外人轻视中医文化,中医界自身也不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掌握。除极少数知名中医有较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多数中医的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中医文化可能只会留存于典籍之中,无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二是中医研究被动模仿西医模式。在中医界,不少人用西医理论来修正中医理论,以为这就是创新;用西医生物化学方法来研发中药,以为这就是中药科学化;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来衡量中医临床效果,以为这就是中医药规范化。近年来,我国中医重大理论与药方研究没有多大进展,只是在部分领域和方面有一些成果,而有的还只是类西医成果。

  三是中医医院严重西医化。其结果是中医药临床日益异化,中医药研究的主要基础不断丧失。

  四是中医药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传统中医药的某些固有特点不大适应市场经济潮流要求。中医的秘方秘术深藏民间,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难以对之保护,造成普及困难;中医经典语言难读、理论深奥,现代人因缺乏传统文化教育而难以掌握;中医师徒传承重个人重亲情,与现代公众普教方式有差别,若不将二者结合,难以培养较多中医人才;中医个性化治疗虽然代表着未来医学方向,但与占领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受现实利益驱使,人们往往看重西医,看轻中医。

  四、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振兴中医药

  充分保障13亿人民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但我国85%的人口(90%以上的农民、50%左右的城镇居民)无缘享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解决的途径,或学习西方,继续在中国建立西式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但此路难以持续走下去。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比较优势,逐步建立起真正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根本不可能走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道路。西方医学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但西医费用之昂贵也有目共睹。西医越现代化,投资就越大,收费就越高,政府和百姓就越难承受。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以美国为例,2000年其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GDP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的43%。即使如此,美国仍有15%人口享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若无政府补贴,美国多数医疗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只有关门。

  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医学和最健全的医疗体系,却根本无法解决西医的两个重大局限。一是高误诊率、西药滥用、西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据估计,美国每年有100万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受害,其中18万人死亡,是车祸死亡人数的4倍。二是许多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目前西医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而这些病症占人类疾病的70%。面对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着手改革现行卫生保障体系,以降低成本,扩大公民受益范围。另一方面,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针灸、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开始得到承认和重视,被逐步纳入西方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 我国若继续走西医为主道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力支付日益增大的医疗卫生成本。我国卫生费用既不可能达到美国1.3万亿美元的水平,也不可能达其占GDP的13%水平。近几年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较快,占GDP的比重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照此速度,我国也要16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支付比例水平。更严重的是,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的比例不到40%,是世界最低国家之一,而发达国家是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达60%。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支出比例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再有,中国医疗价格上涨之快十分惊人,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医疗费用每年递增20%,住院病人住院费用每年递增17%以上,成倍地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由国情国力决定,我国不应也根本不可能采用西方医疗卫生保障模式。

  ? 同时,西医的局限在中国也有同样表现。据统计,1999年我国西医临床诊断误诊率达27.8%,其中恶性肿瘤误诊率40%以上。我国各类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20~50多万人,大大超过生产安全死亡人数。

  第二、中医药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套现实与超前兼具、普济与深入兼备、以“简便廉验”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且中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极具一致性。只要认真加以学习、继承和发展,完全可以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

  中医学强调防重于治,提倡养生,这正是现代预防医学所要求的。中医主张心理治疗,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未来医学所竭力主张的。中医有一整套养生理论和各类中医气功,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健身方式,这正是现代精神心理学、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型健身方式所要走的道路。中医药简单、方便、价廉、效验。另外,对一些疑难杂症,中医有不少独特对治方法,对老年病、“亚健康”状态等,中医养生方法更是有效。

  中医在防大疫上也作用巨大。从始于战国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再到明清吴又可、叶天士的温病说,中医制服了一次次瘟疫,挽救了无数人生命。近几十年,中医药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1958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当年参与救治,统计中医之疗效达90%,且无后遗症。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1988年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这次抗击SARS,中医药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正是这种比较优势,使得相当大部分中国人仍然钟情于中医。尽管中医机构和力量远小于西医,但我国每年中医门诊量仍占全国医院门诊总量的1/4,民间诊所更高达63%。

  第三,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以占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20多年来,中国医疗事业、主要是西医取得了空前发展,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镇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的2亿多居民。在普遍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拉大了。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中国被排在倒数第4位,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人均卫生经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排在最落后国家之列。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个人负担比例是39.4∶60.6,世界平均是61.8∶38.2,最不发达国家是59.3∶40.7。

  我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普遍服务的,真正将全体中国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必须是公平公正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最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数人能享受到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具的基本医疗服务;必须是预防为主的,真正把“修养身心”和“治未病”放在首要位置;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政府财力、居民收入的未来变化趋势。

  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应采取的基本框架是: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就是说,通过国家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使中医在城市能够与西医真正并驾齐驱,在农村则要发挥主体作用。只有这样的体系框架,才能够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实现“2020人人健康”的目标。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全面振兴中医药。

  五、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振兴中医药

  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是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最佳选择。因此,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面振兴中医药,应当实施六大振兴工程。

  一是中医药人才工程。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

  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古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深造,当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只有如此,学生毕业时,才具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其次,将传统中医药教育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基本分开。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医学模式,中医和西医均有成熟、系统的教育方式与经验,“中西医结合”则尚待探索。

  第三,加大中医药院校投资建设。从中医药学校到大学,再到综合大学的中医院系,都要逐步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要在中医院校普遍开办附属中医小学、中学,让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中医药理念熏陶,从娃娃抓起。?

  第四,承认师徒传承培养方式。要研究传统中医特殊成才规律,结合现代 资格要求,制定专门的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使有真本事的民间中医公开化、正常化、合法化。同时,整顿和规范民间中医市场,依法打击各种鱼目混珠的江湖骗子。

  第五,对中青年中医师进行经典温课活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施四大经典温课活动,再教育了不少中医,明显提高了临床水平,他们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这一经验应当加以推广。

  二是中医药科研工程。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

  其一,学习和继承中医药理论与经验。中医药科研人员首先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医术秘方,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  (下转第七版)? B11

  其二,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方向。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其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新中药。以《药典》成方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开发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中成药;同时,在总结普效性中药配方的基础上开发新中成药。把以化学生物方法为主的草药成分研究列入西药范畴。要建立中药药品系列标准规范,使之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

  其四,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要按照中医药规律特点来建立科研及成果评价标准与体系。它可以学习与借鉴西医成果,但须独立于西医。

  其五,建立真正的中医科研与临床基地。采取措施逐步将现行中医院建成真正的中医院。从看病诊疾、处方用药,到治疗行程、临床验效,全过程均以传统中医为主。实施品牌战略,把名院、名科、名医的文章做大。

  三是中药产业发展工程。一要发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充分保护和合理采集天然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饮片炮制方法与规范研究,保证其纯正药性。二要扶持中成药生产。加快新中药工程技术研究,提高生产设备工艺水平,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中成药大公司,把建立名厂、名店、名药的文章做大。将普及性新中药列入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其消费市场。三要整顿规范中药市场。坚决打击中药市场的假冒伪劣行为,建立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医疗器械器具标准,加强检测检验,维护正常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要拓展中医药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支持中药企业到国际市场建立销售和生产基地,支持中医国外行医。还要“请进来”,为国外培养中医药人才,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要保护珍稀中药材,协调中药企业出口行为,规范中药出口秩序,维护中药良好形象,重树我中药大国声威。

  四是乡村中医药工程。一要像过去培养赤脚医生一样,为农村大量培养初级中级中医药人才。二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三要在政策上扶持乡镇卫生院,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四要采取税收优惠和信贷贴息等办法,为农村低价提供中药、普通西药和医疗器械器具。五要组织中医讲师团,到农村普及以中医药为主的初级医学知识。六要建立一项制度,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工作之前,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年。

  五是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客观规律,完全按中医药自身特点确立行政管理方式和体制。同时,要增加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经费投入。既要提高国家卫生行政经费在财政支出中比例,也要提高中医药行政事业经费在整个卫生行政事业经费中的比例。这是真正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条件保障。

  六是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首先要组织中医药专家和法律、经济及行政管理专家,对涉及中医药的所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凡有碍中医药正常发展之规定,或是修订,或是废止。二要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尽快制定中医药法。三要研究制定保护特种中医药的专门政策法规,像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四要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政策制订中,在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一视同仁原则的同时,在一些方面应体现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扶持。

  (本文为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地位课题研究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

来源 http://www。satcm。gov。cn/lanmu/luntan/tcm04060119chongjian.htm
-----------支持楼主。但是文章太长了,希望楼主总结一下好么

支持中医药战略化大发展!
-----------这篇文章要置顶!!!

要成为整个中医界的共识!!!
-----------虽然长,大致看完了,写的很实在,尤其是在医患矛盾日期突显的今天!

事关国家之发展,民族之振兴!个人觉得,国家应该扶持中医,建立一个以中医理论体系为基础的,中医执业认证体系,要把医德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国家出钱,把他们的技术养起来,让患者能低成本看病的同时,也给他们提高技术的实践空间,我一直相信,中医比西医更需要实践的积累,看的病越多,经验会越丰富。

广大中医群体,把作医学研究的主题,同时他们也是我们普通民众的医师,等到中国哪天人人都能做小“赤脚”,就是中医红红火火的时候了,:)
-----------有理有据,发人深思!中医药发展应该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需要破除西医等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力,可谓任重而道远,有识之士们团结努力共同奋斗吧!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