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JT傷寒金匱方論.本草學研究---為小青龍湯發出吶喊
    

伤寒杂病:JT傷寒金匱方論.本草學研究---為小青龍湯發出吶喊

转帖                              為小青龍湯發出吶喊
                                                 〔摘自『傷寒雜病論慢慢教』課程第四段第五節〕
                                                  http://zaru.pixnet。net/blog/post/26911792

《桂林本傷寒病雜論.卷七.第八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桂枝三兩 乾薑三兩 甘草三兩 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們先這樣想:一般《傷寒論》裡講到「心下」,多數指的是「胃」;只有這一條講的是「肺」。因為如果是「胃」裡有水氣,那是苓桂朮甘湯,而不是小青龍湯,所以,這裡講的「心下」是指肺,講一個人長年因為體質的關係,肺中積了很多死水;也有人講小青龍湯這個不是肺裡積水,是滲出物,肋膜炎之類的滲出物,因為小青龍湯的確對這類的病很有效。所以總而言之是身體裡有沒用的死水。

    寒邪進到身體裡穿過皮表、穿過肺的時候,一般肺裡沒有堆著這些水邪的時候,它會繼續往血脈、骨頭裡去鑽、去找它的同類。

但如果它在經過肺的時候看到這些死水,同氣相求,它是不是就會覺得「這裡有游泳池、觀光盛地!」然後就全部聚在肺裡面留下來了?

所以當肺裡面有東西跟這個寒氣相遇的時候,往往這些寒氣就全部聚到肺裡去了,肺裡面原來的那灘死水,就變成塞滿寒氣的死水,然後肺就再也受不了了──原來只是死水的時候都還好,還裝沒事──這下就開始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龍湯越有效的時候,就是這個肺裡面塞滿寒氣的死水越多的時候,這種咳嗽會咳得非常猛烈,這時候小青龍湯就會非常好用。但如果肺裡面的死水只有一點點,這個病毒覺得這裡不夠好玩,東一點西一點散在身體各處的時候,小青龍湯就不會太好用。所以小青龍湯要好用,這個死水的「水氣」要夠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龍湯是某種體質的人特別會有的,某種水毒體質的人感冒特別會變成小青龍湯證,這個我們之後再講。


一旦有小青龍湯證出來了,這個人就會狂咳嗽,或者是平躺下來以後就咳得更兇,這個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比較有稀痰的,因為肺裡面的死水遇到病邪以後就變成稀稀的痰,這時候身體就會想把它排掉,所以咳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白白透明或者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來那個痰吐到水裡很快就化掉了,因為它跟水還很接近,「痰飲很多」這是個辨症點。如果是小青龍湯證但是咳黃痰怎麼辦?那也沒關係,小青龍湯還可以加石膏,因為小青龍湯主要對付的是「水邪為病」,熱水邪也還是水邪,所以治法上差不多,只是要清熱而已,這是對於小青龍湯最基本的認識。


我們在用小青龍湯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到非常關鍵的一件事,就是小青龍湯跟之前的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大青龍湯都有一個非常不同的特徵這個非常不同的特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這個方劑中看出來?

首先,小青龍湯它是因應很多不同的情況而有加減法的,那它在很多情況下是輕輕鬆鬆麻黃就可以不用了,就是沒有麻黃的小青龍湯仍然是小青龍湯。小青龍湯裡的很多藥味都可以換掉,可以換掉的就不是主軸藥味,所以半夏、麻黃都可以換掉,不換掉的是桂枝、甘草、芍藥、細辛、乾薑、五味子,這六味藥才是小青龍湯的主軸結構。就像小柴胡也可以拆,把所有變化都拆掉以後,最後剩下柴胡跟甘草,所以柴胡跟甘草才是小柴胡湯的主要結構。小青龍湯它的主軸結構是桂枝、芍藥、甘草,甘草放三兩,比桂枝湯、麻黃湯都多,再加上乾薑,其實會產生一個甘草乾薑湯的結構。我們又知道桂枝、芍藥從動脈運行到靜脈,由甘草為它定出一個中軸方向的時候,這個運行本身是可以驅趕病邪的,我們之前講桂枝的時候有講過,桂枝對風氣是具有排斥力的,可以驅風,所以驅邪的動力用桂枝這一味藥就已經足夠了,麻黃是可以不必用的。

麻黃可以不必用,是不是就表示不一定要發汗?這個湯裡面沒有薑棗,沒有桂枝湯中用薑棗入營出衛解肌的結構,表示這個藥根本不走營衛。可去麻黃又沒有薑棗,麻黃湯跟桂枝湯中發汗的路徑都沒有了!

我們再看第三件事,看這個藥的服用法,它是煮成三碗,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前面所有的發汗劑都說「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萬不要喝第二碗」,為什麼這個湯不必?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方劑在使用上完全沒有發汗劑的用法,真正的小青龍湯它就不是一帖發汗劑


之前在教半夏的時候有說過,當半夏是用生半夏、或滾水涮過還算嫩的半夏才比較能讓經方有效。這樣小青龍湯方中「半碗」的半夏,全生的半夏可以放四分之一碗;如果是藥局裡買的制過的半夏片,就至少要放一碗以上。當半夏用這麼多的時候,小青龍湯就會出現一個很美好的特徵:半夏就把這些肺裡面的水搬到別的地方去了轉移到膀胱去了,所以小青龍湯是從尿解


小青龍湯從尿解的時候,是它的副作用最小的時候。怎麼樣的時候它的副作用大?比方說有人說冬天之外的時候最好不要用小青龍湯,因為小青龍湯是一帖發汗藥,吃了傷元氣;也有人說剛感冒那頭幾天就用葛根湯打打看,葛根湯打不乾淨,三天以後再用小青龍……用它的同業者都有些不喜歡它的副作用。

──當臨床上出現這些說法的時候,其實這些說法的背後都有一些正確的觀察,就像如果買外面科學中藥的小青龍湯,吃了之後就會有點麻黃湯的調子,發汗而解,但是效果不好。為什麼效果不好?因為這個人肺裡面有一缸水、病邪也都聚在這缸水裡面,在皮表發汗有什麼屁用?邪氣還是在。就像病邪還沒入到陽明大腸腑裡面,想要用承氣湯從大便把病邪排出去也是沒有用的。病邪都在肺中的積水裡面的時候,在外面再怎麼發汗、發營衛的汗、發血脈的汗、入營出衛都不會有用,所以小青龍湯它當然不是一個發汗劑,它是用它方劑的整體結構,讓肺裡面的水邪能夠被搬移到別的地方然後排掉,這樣才能發揮小青龍湯的作用。


所以小青龍湯在臨床上面,歷代中醫如果不是非常龜毛地要求半夏的用量要足的話,小青龍湯用起來副作用就會很多。小青龍湯因為有這些副作用──或者如果我們不要說副作用,原本的小青龍湯到底是有麻黃的,麻黃吃久了也會虛,人陽虛的時候更不能代謝水,去痰的根本又是要水代謝的功能健全──所以小青龍湯也不是個可以吃久的藥,因此近來就有些人說小青龍湯吃個一兩帖就好,接下來換成苓桂朮甘湯收工就好,這是方法之一,但我總覺得苓桂朮甘湯的心下,跟小青龍湯的心下,講的是不一樣的心下,所以我不是很喜歡用苓桂朮甘湯收工這樣的一個作法。苓桂朮甘湯對付的是胃裡面的水腫,小青龍湯的水飲是在肺,我自己會比較喜歡用來收工的藥,是小青龍湯在《金匱要略》條文裡的苓甘五味薑辛夏仁湯,我比較喜歡這個方子的結構,因為小青龍湯去不乾淨的痰,這個方子可以去得蠻乾淨的,不過這個結構還有寒化熱化的問題,因為這個方子比較乾燥,除非身體裡面的痰夠冷,不然還是怕燒得太熱,我們之後再來談這個話題,今天姑且不論。


小青龍湯現在歷代臨床上在使用它的時候,有幾個使用它的技巧,我想在最後這點時間裡還是要說一下:
其中一個是先用小青龍湯把咳嗽鎮住,之後再用別的方劑化痰,比如說民初張錫純的從龍湯──就是「跟隨在小青龍湯後」的一個方──;或者是用苓桂朮甘湯、我喜歡用的苓甘五味薑辛夏仁這樣兩個方劑;也有人主張是補強脾胃化濕的方子。

但這裡比較值得考慮的是:一開始用的是汗解小青龍湯的方子?還是尿解小青龍湯的方子?

如果用的是汗解小青龍湯的方子,比方說外面科學中藥買的小青龍湯,那根本是小青龍湯裡面的垃圾,很不適當。

另外,像葉天士他要去除小青龍湯的問題,他怎麼做呢?他是根本把麻黃跟細辛拿掉,這樣就變成汗解無路,只能打內仗,這也是一個方法。

我所喜歡的方法是一位近代的經方家,叫做范文甫,他就是用「半夏獨大小青龍湯」,就是半夏用三錢,其他藥味都只用幾分,所以建議大家或許可以參考這樣的做法,讓半夏是其他藥的好幾倍,這樣它的副作用可以減到最低,人就比較不會虛掉,不然如果是用我們一般所習慣的,半夏藥性不足的小青龍湯結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種比較傷元氣的發汗劑。我們中醫的方子都是「有病則病受之」,如果得的是大青龍湯證、麻黃湯證,我們吃了對的藥,吃了之後會覺得元氣恢復,即使它裡面有麻黃;可是這些藥如果用錯地方,就會打傷我們的元氣,就是「有病治病、無病殺人」,這是經方的特色。

所以在用小青龍湯的時候,我們要確保它不要打偏,否則就會傷人,這是我們從最粗淺的一個角度、從大框架來檢視小青龍湯,這樣一方面我們比較學會怎麼使用它,另外也是從桂枝湯、葛根湯、大青龍湯一路下來,它們的服用法、裡面藥味的加減變化,路數慢慢轉方向變到小青龍湯來,這樣跟著仲景的思維一路推理下來。


〔整理者/小布〕


※相關資料:
²「小青龍湯」《金匱要略》條文補充.對勘.之一【14-22參照】:
【金匱要略.咳嗽7-14】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千金》證治同,外更加脅下痛引缺盆。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
  麻黃 芍藥 桂枝 細辛 甘草 乾薑各三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²「小青龍湯」《金匱要略》條文補充.對勘.之二【14-20參照】:
【金匱要略.痰飲12-35】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12-36】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桂苓五味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去皮,四兩 甘草炙,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金匱要略.痰飲12-37】衝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細辛,以治其咳滿:
  苓甘五味薑辛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 乾姜 細辛各三兩 五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金匱要略.痰飲12-38】咳滿即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姜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薑辛夏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 細辛 乾姜各二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金匱要略.痰飲12-39】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痺,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乾姜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金匱要略.痰飲12-40】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杏大黃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乾姜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黃三兩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²「小青龍湯」補充:【從龍湯】(民國.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節錄)
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龍湯,病未全愈,或愈而復發者,繼服此湯。
龍骨不用煅,一兩搗 牡蠣不用煅,一兩搗 生杭芍五錢 清半夏四錢 蘇子炒搗,四錢 牛蒡子炒搗,三錢
熱者,酌加生石膏數錢或至一兩。
從來愚治外感痰喘,遵《傷寒論》小青龍湯加減法,去麻黃加杏仁,熱者更加生石膏莫不隨手而愈。然間有愈而復發,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擬得此湯後,凡遇此等證,服小青龍湯一兩劑即愈者,繼服從龍湯一劑,必不再發。未全愈者,服從龍湯一劑或兩劑,必然全愈。名曰從龍湯者,為其最宜用於小青龍湯後也。
或疑方中重用龍骨、牡蠣,收澀太過,以治外感之證,雖當發表之餘,仍恐餘邪未盡,被此收澀之藥固閉於中,縱一時強制不喘,恐病根益深,異日更有意外之變。答曰︰若是以品龍骨、牡蠣,淺之乎視龍骨、牡蠣者也,斯可徵之以前哲之說:
陳修園曰:「痰,水也,隨火而上升。龍屬陽而潛於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下歸其宅。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澀以收脫,何其淺也。」
徐靈胎曰︰「龍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此藥但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於傷寒邪氣未盡者,亦恆與牡蠣同用,若仲景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諸方是也。愚於傷寒、溫病,熱實脈虛,心中怔忡,精神騷擾者,恆龍骨與萸肉、生石膏並用,即可隨手奏效。

[ 本帖最后由 长安 于 2009/8/3 14:37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ouyi/]
-----------谢谢长安 期待继续
-----------整理得好细,谢谢长安兄。
-----------为小青龙汤发出吶喊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第四段第五节〕
                                                  http://zaru.pixnet。net/blog/post/26911792


《桂林本伤寒病杂论.卷七.第八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乾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乾薑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伏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们先这样想:一般《伤寒论》裡讲到「心下」,多数指的是「胃」;只有这一条讲的是「肺」。因為如果是「胃」裡有水气,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所以,这裡讲的「心下」是指肺,讲一个人长年因為体质的关系,肺中积了很多死水;也有人讲小青龙汤这个不是肺裡积水,是渗出物,肋膜炎之类的渗出物,因為小青龙汤的确对这类的病很有效。所以总而言之是身体裡有没用的死水。

    寒邪进到身体裡穿过皮表、穿过肺的时候,一般肺裡没有堆著这些水邪的时候,它会继续往血脉、骨头裡去钻、去找它的同类。

但如果它在经过肺的时候看到这些死水,同气相求,它是不是就会觉得「这裡有游泳池、观光盛地!」然后就全部聚在肺裡面留下来了?

所以当肺裡面有东西跟这个寒气相遇的时候,往往这些寒气就全部聚到肺裡去了,肺裡面原来的那滩死水,就变成塞满寒气的死水,然后肺就再也受不了了──原来只是死水的时候都还好,还装没事──这下就开始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裡面塞满寒气的死水越多的时候,这种咳嗽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时候小青龙汤就会非常好用。但如果肺裡面的死水只有一点点,这个病毒觉得这裡不够好玩,东一点西一点散在身体各处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不会太好用。所以小青龙汤要好用,这个死水的「水气」要够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龙汤是某种体质的人特别会有的,某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这个我们之后再讲。


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平躺下来以后就咳得更兄,这个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為肺裡面的死水遇到病邪以后就变成稀稀的痰,这时候身体就会想把它排掉,所以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白白透明或者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裡很快就化掉了,因為它跟水还很接近,「痰饮很多」这是个辨症点。如果是小青龙汤证但是咳黄痰怎麼办?那也没关系,小青龙汤还可以加石膏,因為小青龙汤主要对付的是「水邪為病」,热水邪也还是水邪,所以治法上差不多,只是要清热而已,这是对於小青龙汤最基本的认识。


我们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到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就是小青龙汤跟之前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都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徵,这个非常不同的特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这个方剂中看出来?


首先,小青龙汤它是因应很多不同的情况而有加减法的,那它在很多情况下是轻轻鬆鬆麻黄就可以不用了,就是没有麻黄的小青龙汤仍然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裡的很多药味都可以换掉,可以换掉的就不是主轴药味,所以半夏、麻黄都可以换掉,不换掉的是桂枝、甘草、芍药、细辛、乾薑、五味子,这六味药才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就像小柴胡也可以拆,把所有变化都拆掉以后,最后剩下柴胡跟甘草,所以柴胡跟甘草才是小柴胡汤的主要结构。小青龙汤它的主轴结构是桂枝、芍药、甘草,甘草放三两,比桂枝汤、麻黄汤都多,再加上乾薑,其实会產生一个甘草乾薑汤的结构。我们又知道桂枝、芍药从动脉运行到静脉,由甘草為它定出一个中轴方向的时候,这个运行本身是可以驱赶病邪的,我们之前讲桂枝的时候有讲过,桂枝对风气是具有排斥力的,可以驱风,所以驱邪的动力用桂枝这一味药就已经足够了,麻黄是可以不必用的。

麻黄可以不必用,是不是就表示不一定要发汗?这个汤裡面没有薑枣,没有桂枝汤中用薑枣入营出卫解肌的结构,表示这个药根本不走营卫。可去麻黄又没有薑枣,麻黄汤跟桂枝汤中发汗的路径都没有了!

我们再看第三件事,看这个药的服用法,它是煮成三碗,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前面所有的发汗剂都说「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万不要喝第二碗」,為什麼这个汤不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方剂在使用上完全没有发汗剂的用法,真正的小青龙汤它就不是一帖发汗剂。


之前在教半夏的时候有说过,当半夏是用生半夏、或滚水涮过还算嫩的半夏才比较能让经方有效。这样小青龙汤方中「半碗」的半夏,全生的半夏可以放四分之一碗;如果是药局裡买的制过的半夏片,就至少要放一碗以上。当半夏用这麼多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会出现一个很美好的特徵:半夏就把这些肺裡面的水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转移到膀胱去了,所以小青龙汤是从尿解。


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是它的副作用最小的时候。怎麼样的时候它的副作用大?比方说有人说冬天之外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小青龙汤,因為小青龙汤是一帖发汗药,吃了伤元气;也有人说刚感冒那头几天就用葛根汤打打看,葛根汤打不乾净,三天以后再用小青龙……用它的同业者都有些不喜欢它的副作用。

──当临床上出现这些说法的时候,其实这些说法的背后都有一些正确的观察,就像如果买外面科学中药的小青龙汤,吃了之后就会有点麻黄汤的调子,发汗而解,但是效果不好。為什麼效果不好?因為这个人肺裡面有一缸水、病邪也都聚在这缸水裡面,在皮表发汗有什麼屁用?邪气还是在。就像病邪还没入到阳明大肠腑裡面,想要用承气汤从大便把病邪排出去也是没有用的。病邪都在肺中的积水裡面的时候,在外面再怎麼发汗、发营卫的汗、发血脉的汗、入营出卫都不会有用,所以小青龙汤它当然不是一个发汗剂,它是用它方剂的整体结构,让肺裡面的水邪能够被搬移到别的地方然后排掉,这样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


所以小青龙汤在临床上面,歷代中医如果不是非常毛地要求半夏的用量要足的话,小青龙汤用起来副作用就会很多。小青龙汤因為有这些副作用──或者如果我们不要说副作用,原本的小青龙汤到底是有麻黄的,麻黄吃久了也会虚,人阳虚的时候更不能代谢水,去痰的根本又是要水代谢的功能健全──所以小青龙汤也不是个可以吃久的药,因此近来就有些人说小青龙汤吃个一两帖就好,接下来换成苓桂术甘汤收工就好,这是方法之一,但我总觉得苓桂术甘汤的心下,跟小青龙汤的心下,讲的是不一样的心下,所以我不是很喜欢用苓桂术甘汤收工这样的一个作法。苓桂术甘汤对付的是胃裡面的水肿,小青龙汤的水饮是在肺,我自己会比较喜欢用来收工的药,是小青龙汤在《金柜要略》条文裡的苓甘五味薑辛夏仁汤,我比较喜欢这个方子的结构,因為小青龙汤去不乾净的痰,这个方子可以去得蛮乾净的,不过这个结构还有寒化热化的问题,因為这个方子比较乾燥,除非身体裡面的痰够冷,不然还是怕烧得太热,我们之后再来谈这个话题,今天姑且不论。


小青龙汤现在歷代临床上在使用它的时候,有几个使用它的技巧,我想在最后这点时间裡还是要说一下:
其中一个是先用小青龙汤把咳嗽镇住,之后再用别的方剂化痰,比如说民初张锡纯的从龙汤──就是「跟随在小青龙汤后」的一个方──;或者是用苓桂术甘汤、我喜欢用的苓甘五味薑辛夏仁这样两个方剂;也有人主张是补强脾胃化湿的方子。

但这裡比较值得考虑的是:一开始用的是汗解小青龙汤的方子?还是尿解小青龙汤的方子?

如果用的是汗解小青龙汤的方子,比方说外面科学中药买的小青龙汤,那根本是小青龙汤裡面的垃圾,很不适当。

另外,像叶天士他要去除小青龙汤的问题,他怎麼做呢?他是根本把麻黄跟细辛拿掉,这样就变成汗解无路,只能打内仗,这也是一个方法。

我所喜欢的方法是一位近代的经方家,叫做范文甫,他就是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就是半夏用三钱,其他药味都只用几分,所以建议大家或许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让半夏是其他药的好几倍,这样它的副作用可以减到最低,人就比较不会虚掉,不然如果是用我们一般所习惯的,半夏药性不足的小青龙汤结构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种比较伤元气的发汗剂。我们中医的方子都是「有病则病受之」,如果得的是大青龙汤证、麻黄汤证,我们吃了对的药,吃了之后会觉得元气恢复,即使它裡面有麻黄;可是这些药如果用错地方,就会打伤我们的元气,就是「有病治病、无病杀人」,这是经方的特色。

所以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我们要确保它不要打偏,否则就会伤人,这是我们从最粗浅的一个角度、从大框架来检视小青龙汤,这样一方面我们比较学会怎麼使用它,另外也是从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一路下来,它们的服用法、裡面药味的加减变化,路数慢慢转方向变到小青龙汤来,这样跟著仲景的思维一路推理下来。



〔整理者/小布〕


※相关资料:
²「小青龙汤」《金柜要略》条文补充.对勘.之一【14-22参照】:
【金柜要略.咳嗽7-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乾薑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²「小青龙汤」《金柜要略》条文补充.对勘.之二【14-20参照】:
【金柜要略.痰饮12-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柜要略.痰饮12-3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伏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衝: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伏苓四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金柜要略.痰饮12-37】衝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乾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薑辛汤方:
伏苓四两 甘草 乾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金柜要略.痰饮12-38】咳满即止,而更复渴,衝气复发者,以细辛、乾姜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薑辛夏汤方:
伏苓四两 甘草 细辛 乾姜各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金柜要略.痰饮12-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痺,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汤方:
伏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乾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金柜要略.痰饮12-40】若面热如醉,此為胃热上衝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杏大黄汤方:
伏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乾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²「小青龙汤」补充:【从龙汤】(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节录)
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
龙骨不用煅,一两捣 牡蠣不用煅,一两捣 生杭芍五钱 清半夏四钱 苏子炒捣,四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热者,酌加生石膏数钱或至一两。
从来愚治外感痰喘,遵《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法,去麻黄加杏仁,热者更加生石膏,莫不随手而愈。然间有愈而复发,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拟得此汤后,凡遇此等证,服小青龙汤一两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必不再发。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剂或两剂,必然全愈。名曰从龙汤者,為其最宜用於小青龙汤后也。
或疑方中重用龙骨、牡蠣,收涩太过,以治外感之证,虽当发表之餘,仍恐餘邪未尽,被此收涩之药固闭於中,纵一时强制不喘,恐病根益深,异日更有意外之变。答曰︰若是以品龙骨、牡蠣,浅之乎视龙骨、牡蠣者也,斯可徵之以前哲之说:
陈修园曰:「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属阳而潜於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徐灵胎曰︰「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此药但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於伤寒邪气未尽者,亦恒与牡蠣同用,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蠣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蠣汤诸方是也。愚於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即可随手奏效。
-----------谢谢楼主和观月
-----------谢谢长安提供的精彩文章!
                               期待继续!!!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