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向学术不端开刀
    

养正私塾:向学术不端开刀

破解愈演愈烈的学术造假难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已经严重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

  本刊记者/王全宝

  电话另一端传来嘈杂的声音,杨军说自己正在路上,要去见一家民营单位负责人。

  近两年来,杨军一直走在找工作的路上。杨军感觉很难,难的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一些有意向的单位在了解了他举报他人剽窃而被解聘后,都表示“无能为力”。

  从2005年5月31日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原教师杨军先后向上海交大材料学院焊接所、上海交大材料学院、上海交大信访办公室、上海交大学术道德委员会等部门,数十次反映、举报自己的同事薛小怀涉嫌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2008年4月28日,杨军收到上海交大人事处的“聘用合同终止告知书”和材料学院“关于人事聘用关系到期的通知”。

  “这分明是打击报复举报人。”合同到期不予续聘的理由让杨军很难接受。

  令杨军更难接受的是,他举报的当事人至今安然无恙。而在全国范围内,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几成司空见惯了。

  现在也许到了一个转折点。近日教育部下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首次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获知,教育部将于6月份召开以整顿学风为主要内容的全国视频会议。

  始于民间的反对声

  早期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始于民间。1994年秋季,全国术语工作委员会召开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在会上即席发言,提出学术界应该严防“学术骗子”,并举例说明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德江就是一个“学术骗子”。

  1995年11月18日,徐德江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伍铁平污辱他为“学术骗子”,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消息一经传出,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以吕叔湘、周有光等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著名语言学家为代表的语文工作者,上书签名公开支持伍铁平对徐德江的批评。

  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杨玉圣在其创办的“学术批评网”上,也公开发动专家学者支持伍铁平对徐德江的批评。

  民间的行动引起官方注意,1997年4月2日,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朱开轩在看了伍铁平所写的题为《语言学界的伪科学及其表现——评徐德江的所作所为》的文章后,作了批示:“争论由来已久,但是非应该是清楚的。”

  2002年1月10日,北京大学曝出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王铭铭的《想象的异邦》一书涉嫌抄袭事件。不久,北大撤销了王铭铭全部学术职务。

  同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又曝出文化语言学教授申小龙抄袭事件。新华社对其进行点名批评。

  2004年,北大再曝英语系副教授学术剽窃事件以及天津外国语学院曝出《求是集》疑似剽窃案,在国内学术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应。

  频繁发生的抄袭事件,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2004年11月4日,由教育部社政司牵头学者参与的“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在杭州举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参加了研讨会,并提出对学术不端“知不知”“敢不敢”“能不能”的论断。

  这次杭州会议被看作是官方与民间共同抵制学术不端的第一次牵手。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曝出“汉芯”造假事件,引起海外关注。同年5月,教育部成立了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并且陆续下发有关整治学术不端文件,要求各高校进行整改。

  2009年,教育部又成立了学风建设协调小组。

  但是,教育部的系列动作并未能遏制学术造假。2009年频繁爆发近十起影响较大的学术造假事件,甚至院士、长江学者也被卷入其中,引起中央高层关注。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多个部委参加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指出,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随后,各个部委相继下发遏制学术不端的文件,掀起整顿学风的运动。

  5月17日,教育部在下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时强调指出:将探索建立监督、查处机制。“教育改革第一步直指学术不端,可以看出中央对学术风气的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宁评价说。

  “水有问题了”

  “抄袭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王宁举例说,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时,该校政治系自己进行的统计显示,“教授抄袭占30%,副教授抄袭占50%,博士抄袭占70%,本科生几乎100%。”

  一些高校负责人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抄袭行为,现在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状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更是站出来批评各种学术不端:有的大学甚至被称为“抄袭大本营”“复印大本营”,有国人抄国人的,也有国人抄“洋人”的;有学生抄老师的,还有老师抄学生的。

  “抄袭已经是比较原始的做法,现在学术不端正在升级,并且非常隐蔽。”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孙正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学术不端正从过去的单纯“抄袭”“剽窃”,发展到“翻译海外著作”,并且升级为“伪造数据,捏造成果”,现在已经发展到“海外漂白”。

  “鱼池里所有的鱼都出现翻肚子现象,说明水有问题了。”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学术不端与中国学术界晚进有关系,独立、自由化的研究起步很晚。中国学术界进入自由研究应该说是从1978年开始的,文革前,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诠释、解读,学术规范基本属于空白。”

  “西方靠制度,而中国靠良知。” 欧阳康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学术规范在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术研究迅速扩张,大家都在拼论文,论文的产出数量成为基本评价标准,产出欲望很强烈,而实际上能力却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原则渗入到学术当中,本来是很高端的学术活动,演变成了市场化的东西,从而产生各种学术腐败。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进也表示认同,“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地进行新的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评价标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浮躁风气或多或少地会对学术界产生影响。”

  但黄进也承认,从学者个人层面来讲,学界确有极少数学者在为学、为师、为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风不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

  孙正聿更是疾呼,应该改革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个人原因是一方面,学术资源以及评审制度配置的不合理才是根本原因。”

  同样,黄进也表示,学术界本身正步入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变革时期。比如,新建立起来的过分量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不好的学风,如只看数量而忽视质量等。

  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

  从2009年3月起,“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开始在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院推广使用。

  据了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

  王宁表示,不能完全指望一个软件能起多大作用,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学术氛围的改善不仅要靠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还要从体制上动手术。

  5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指出,今后将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近半年来,王宁经常接到一些高校邀请去讲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这种以学术报告形式讲解学术规范,在王宁看来以前几乎没有过。“之前关于学术不端的讨论也只限于专家研讨范围。”

  王宁每次到高校作学术规范报告,都要强调破解学术造假难题,需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已经扭曲的学术评价制度。

  同王宁一样,受访的很多专家都认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科研评价制度急需改变。

  黄进建议,大学要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术共同体行为准则的学术规范。尤其是要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要强化学术评价的质量意识,以质量为导向和核心;要科学地把握评价的质量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说,教育部正在起草有关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若干意见,不日将下发。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