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太阳病发汗后,汗出恶寒,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宜此主之。通治水肿,霍乱身疼,胸脐下悸,吐涎,头眩等证。此利水之祖方也。
猪苓 茯苓 白术(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五钱) 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
(汪 庵《医方集解》) 治暑热。
五苓散加朱砂。
治寒湿。
五苓散加苍术。
治黄胆。
五苓散加茵陈蒿。
(汪 庵《医方集解》) 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五苓散治太阳腑,(王好古《此事难知》曰∶“五苓散为下药,乃太阳里之下药也。太阳高
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小便利者,不宜用。”)桂术泽泻猪茯苓,多饮暖水取微汗,双解表解也。服后多饮暖水,取其气散营卫,令得似汗而表里双解矣。)小便不利而渴饮,饮蓄胸中水气停。(胃中干燥而渴饮,此无水也,与水则愈,宜白虎汤。小便不利而渴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www.med126.com,宜五苓散。)水入即吐名水逆,(胸中有水,则不能容水,故水入则吐。水入合看益分明。(按∶五苓证,一则曰“伤寒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一则曰“中风发热而烦,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二条合看,益知五苓为利水而设,非治烦渴也。)故用五苓(散)通水道,不然烦渴岂堪烹。(水气蒸腾,为烦,为渴,与五苓以利水,水去则烦渴
治病必求其本也。若烦渴非因水气者,岂五苓所可治哉!)身疼霍乱分寒热,表里阴行。(霍乱身疼,须分寒、热二证∶若热多欲饮水者,宜五苓散和太阳之表里;若寒水者,宜理中丸理中脏之阴阳。)若以桂枝更肉桂,(此本一方二法。治伤寒用桂枝,用肉桂,乃有表无表之分。)吐涎眩悸水邪听。(脐下悸,吐涎沫,水气自下而上逆头精气不布于上也。惟利其水,则眩悸吐涎悉愈。)水邪内着诚能却,外溢肌肤肿亦灵治内着之水,诚为合度,即里水外渗于肌肉而为肿满者,亦灵。)除桂名为四苓散,渴服之宁。(周扬俊曰∶“但小便不利而渴,只用四苓足矣。”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辰砂清热苍除湿,黄胆茵陈(五苓散加辰砂清热,名辰砂五苓散,加苍术胜湿,名苍术五苓散,加茵陈治疸,苓散,皆仍五苓之名。)春泽(汤)加参名便易,病前病后渴能平。(五苓散加人参,汤,取古诗“春水满泗泽”意,明言此汤治胸中有蓄水之渴也。一因无病而津气先虚病后而津气未复,故加参以生津益气。)五苓(散)利水之专剂,作散方能布水精。(五利水之专剂,作散服者,取其停留胸中,缓循经络,以输脾归肺,下达膀胱,水精四布经并行,则水得尽去,而津液不伤,此仲景之微意也。)宁静水邪从下竭,(小青龙治动逆之水,故汗而散之;五苓散治静而不行之水,故引而竭之。)变汤鲜效古来评。(徐灵台轨范》曰∶“此乃散方,近人用以作汤,往往鲜效。”终当从古法为是,用者审之
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并治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滑石(研) 阿胶(各一两) 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化,温服七合,日三服。
猪苓汤内二苓全,泽泻阿胶滑石研。利水育阴兼泻热,(此即五苓散去桂、术,加阿胶育阴
苓散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溺秘心烦呕渴痊。(心烦为热,小便不利属湿,湿热郁蒸,则呕而口渴。)汗多胃燥非宜用,恐令亡津大便坚。(《伤寒论·阳明篇》云∶“汗多胃燥
治伤寒汗出,厥而心下悸,口不渴者。
茯苓 桂枝(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三两) 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服。
茯苓甘草(汤)桂生姜,泄水(茯苓生姜)扶阳(桂枝甘草)厥悸尝。(水停心下则悸,阳气不布
厥而心
汗出厥
诸家不
为阳
用茯
汤。
之证
则为
使非
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者。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
苓桂甘草大枣汤,草枣培土苓制水,还加桂枝保心阳,茯苓重用法先煮,(凡方中重用之药
之。
缓。
下悸
凌心
药,
桂能伐
悸宜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及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苓桂术甘(汤)蠲饮剂,崇脾以利膀胱气。(膀胱气钝则水蓄,脾不行津液则饮聚。白术、甘
胸胁
当以
当
则
曰∶“苓桂术甘汤主饮在阳,呼气之短;肾气丸主饮在阴,吸气之短。盖呼者出心肺,吸者出肾肝。茯苓入手太阴,桂枝入手少阴,皆轻清之剂,治其阳也;地黄入足少阴,出萸入足厥阴,皆重浊之剂,治其阴也。一证二方,岂无故哉!”)误汗动经身振摇,阳虚轻者斯能御
意
(刘完素《宣明论方》) 治中暑受湿,引饮过多,头痛烦渴,湿热小便秘
茯苓 泽泻(各一两) 猪苓 白术 肉桂(各五钱) 滑石(四两)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
(张子和《儒门事亲》) 治伏暑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脉虚者。
即河间方中去猪苓,减三石一半,加人参五钱,干葛一两,藿香五钱,木香一分。河间桂苓甘露饮,五苓散加三石甘,(此即五苓散加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中暑烦渴秘,清热利湿所宜谙。(王晋三《古方选注》曰∶“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故用五苓去湿解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矣。”)三石减半猪苓去,加参葛藿木此是子和(桂苓)甘露饮,脉虚水逆(水入则吐,名曰“水逆”。)服之堪。霍乱转筋烦益虚去浊用无惭。(程扶生曰∶“吐泻亡津烦渴,法宜补脾胃,生津液,升清降浊,此方最为合度。”喻嘉言《医门法律》曰∶“河间之桂苓甘露饮,用五苓、三石以益胃之虚;子和之桂苓甘露饮,用人参、葛根、甘草、藿香、木香,益虚之”)
(刘完素《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治暑邪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砂吐泻疟痢;又能下乳滑胎,解酒食毒。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汪 庵《医方集解》加辰砂名
(朱震亨《丹溪心法》) 治赤痢。
即六一散一料加红曲五钱。(一云二两半)
(吴昆《医方考》) 治白痢。
即六一散一www.lindalemus.com/zhicheng/料加干姜五钱。
(吴昆《医方考》) 治血淋。
六一(散)滑石同甘草,(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故名“六一”。又名天水散。)
解肌行
能胜热
加甘草
津亏无
解暑利
镇心神
姜温六(散)白
车前藕节捣。(加
(刘完素《宣明论方》) 治湿热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及水肿等证。
滑石(六两) 甘草(二钱) 赤苓(一两) 猪苓 泽泻 白术 肉桂(各五分) 陈皮(一两)
大橘皮汤治湿热,五苓(散)六一(散)二方缀,陈皮木香槟榔增,能消水肿及泻泄。
(小水并
榔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