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读中医经典,学中医名著”读书活动得到了邓铁涛、路志正、朱良春等12位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肯定和大力支持。这12位名老中医为本次活动共同拟就“致全国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和学生的一封信”,号召当代广大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和学生开拓未来、承前启后,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努力学好传统文化,切实肩负起发展中医药的历史重任。
十二位名老中医致中青年的一封信
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们、莘莘学子:
你们好!
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与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读中医经典,学中医名著”读书活动。多年来,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几年前,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拜师大会上,邓铁涛等中医药学家提出了“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号召。近年来,看到中医药学后继有人,我们在深感欣慰的同时,对全国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与在校的同学们更是怀有殷切的期望。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学术体系博大精深,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以她独特的学术体系和丰富多样的防治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健康保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即使是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仍然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与现代医学一起,构成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重要卫生力量。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健康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回归自然、追求健康已日益成为人类的共同需求。与现代医学有着不同学术体系的中医学在许多疾病的防治中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不仅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需要中医药的保驾护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许多人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随着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扩大深入,中医药必将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健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青年同志们,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创新,不断提高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和水平,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你们必须认真打好中医基础。实践证明,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成不了优秀中医人才,也不会成为中医大家、名家,所以我们倡导大家要学好中医的经典著作。
抚今思昔,与我们相比,你们是幸运的。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旧中国度过的。我们除了亲身经历了旧社会的灾难之外,还饱受了排斥中医、取消中医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和事业上的双重创伤。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认真学习、传承中医学。回首过去,我们禁不住感叹,今天的中医事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目前尽管中医药在发展中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中医药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也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由此可见,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视的,你们生活在这样时代里,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青年是闪光的年华,带着一身锐气进行人生和学术的追求,中青年中医则是中医学赖以延伸发展的希望之光,你们这一代人既要努力追求,又要开拓未来、承前启后,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需要做艰苦的千里之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读书、临证、师承这三大要素。读书是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学术的重要源泉。历代医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这些名著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其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好学术素质的必由之路。
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们一致认为,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之魂,德才兼备是对苍生大医的严格要求。中医理论得益于丰厚的中华文化,你们有良好的现代科技基础,更要努力学好传统文化,才能在未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读中医经典,学中医名著”的大型读书活动,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非常希望你们积极参加到这次读书活动中来,多读一些经典著作,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实践,为日后创新论、成名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中医药队伍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未来的世界是你们的,让中医药发展的道路在你们脚下跨越延伸。
干祖望 任继学 邓铁涛 朱良春 何仁 张大宁 张学文 李辅仁 唐由之 路志正 颜正华 颜德馨
-----------呵.顶了.
-----------向老前辈致敬,要学好中医!造福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