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自量力,学岳老开书单,不过这些东东倒是我亲自看过的,也不会骗人:
一.初阶入门.
1.中医入门-----秦伯未 2.医学心悟-----程钟龄 3.药性歌括四百味-----龚廷贤 4 .药性赋----张元素
5.汤头歌括-----汪昂 6.濒湖脉学-----李时珍 7.本草备要-------汪昂
二.进阶.
1.中医临证备要 ---秦伯未 2.
伤寒贯珠集----尤怡 3.金匮心典----- 尤怡 3.医门法律 ----喻昌
4.寓意草-----喻昌 5.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6.金匮方歌括----陈修园 7.名医类案----江瓘
8.古今医案按----俞震 9.脾胃论-----李东垣 10.丹溪心法-----朱震亨 11.儒门事亲---张子和
1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 13.类证治裁----林佩琴
三.高阶.
1.
黄帝内经 2.伤寒论-----张仲景 3.金匮要略----张仲景 4.脉经----王叔和 5.三指禅--周学霆
6.四诊抉微---林之翰 7.望诊尊经 8.景岳全书-----张景岳 9.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
10.湿热论-----薛雪 11.本草纲目---李时珍 12.神农本草经 13.医宗金鉴------吴谦
-----------我是初学, 但是我不太支持这样的学习计划。
依倪师所说,应该先学经络,因为容易懂,所以先学
针灸大成,针灸聚英,一年时候就可以学到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然后第二年学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有了经络的知识和本草的知识,再来看黄帝内经就很容易懂了,
第三四年,就可以直接学伤寒杂病论。
这样下来,四年可以自学出山了,而且一出来的眼界和思维都会不一样的。
我自学到现在两年半了,一直都是围绕着伤寒金匮来学的,但是还是感觉运用起来很困难,现在正在补经络知识,计划今年学经络,本草,和内经,明年再回头来攻读伤寒金匮。
-----------我认为学中医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医学的生理和病理,只有这样搞明白了,就不会流于枝末了,后贤的书都是讲结果的讲治法的,对于为什么会这样,讲得比较少,如果把整个人体的生理气化原理搞明白了,那后面的治理就很容易了,把正常的生理搞明白了,再学习怎么样把病症恢复到正常,这是学医的根本啊。
-----------楼主的书单很多都是温病学派医家的书,象汤头歌诀这种书学会了,只会让自己变成江湖郎中,不会让自己变成医家的。
还有,我最近也感觉倪师讲得很对,中医应该追求望闻问的功夫,脉诊只能作为补充。脉诊是很难精通的,一般适合于那种很沉静的人来学,有些病证脉象很难感知的,虽然医书上把脉学讲得很重要很科学,但是我一直以来对脉诊都存疑问的,脉诊可以定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能定出大纲来,但是对于细微之处,脉诊很难察觉出来的。而望闻问却可以把一个病人的整体情况把握住。
中医最重视“神”,如果医生能一下感出病人的“神”态如何,就是最高的境界了,但是脉诊无法感知到病人的“神”,只能感知到病人的“气”。
这是我的学习心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伤寒金匮,还有千金方,肘后方等大医家的书,对于脉学都不是看得最重要的,反而对于证看得更重要。
-----------以上的书单中,只有<临证指南医案>,和<湿热论>是你所谓的"温病派的书,我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如你说的"很多".其实我看过的温病书比这多得很,我就是不想写出来.
另:请不要把(汤头歌诀)看作温病书,如果这是温病书,温病派大光荣了.此书从出版到现在,发行三十多版,总数上千万册.呵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庸医,江湖医......
又:我就是不把倪老头,黄元御,陆九芝,郑火神的书列入书单内,让他们暴跳如雷吧.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10/3/16 21:53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iti/]
-----------
原帖由 谦明生 于 2010/3/16 18:43 发表
我是初学, 但是我不太支持这样的学习计划。
依倪师所说,应该先学经络,因为容易懂,所以先学针灸大成,针灸聚英,一年时候就可以学到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然后第二年学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有了经络的知识 ...
请问学经络看哪本书比较好,能介绍一下吗?
-----------感觉倒过来学也可以呵呵
-----------哈哈,百川汇海,各有各的路。yeqin兄开出书单也是供
人参考,非要强人去读。谦兄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未尝不可。但我以为学有千法,不可执一。
-----------黄帝内经就有有关经络的内容,后世专讲经络的书有<医林指月>,近代有<经络十讲>也是专讲经络的.针灸书都有说到经络.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医宗金鉴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