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人生值得纪念的日子,感谢中医!
    

初学教室:人生值得纪念的日子,感谢中医!

不知不觉,中医伴随我已有4个多年头了,从刚刚接触到现在,自己不知如何去表达对中医的感激!我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自学中医的,学中医之前我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直到机缘巧合接触到中医,自己觉得中医就像前辈子就接触过似的一样熟悉,令我着迷,喜爱,虽然自己琐事甚多,但无论如何就是无法割舍对中医的这样一种天然的感情。
  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喜欢到处张扬的人,所以一直在犹豫帖子该不该写。但看到论坛里那么多好的分享,觉得我也应该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有缘能引起朋友们学习中医的兴趣,或是坚定朋友们学习中医的信心,那么这帖子就是有的意义。
   今天是我人生值得纪念的时刻,我开出的第一张方子,还是对我最亲最爱的人,我的奶奶开出的方子,药到病除。由于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师傅带,只是自学中医,所以对于开方子的事情,只是拿自己做过实验。重阳节跟奶奶打电话,知道了她近段时间舌头一直疼,虽然我奶奶一直说不碍事,说忍到天凉的就应该好了,但我哪里放心得下,知道奶奶是个很坚韧的人,她虽说不碍事,但我知道舌头疼并非小事,这肯定会影响食欲和心情,并且奶奶之前出过车祸,身体哪能再受折磨,当然片刻也不能耽误,于是下定决心要把奶奶这个问题解决,正好这段时间在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面有专门讲舌病这样一节,于是我再进一步询问奶奶的情况,发现奶奶确是因为感受正午火邪触动了自身火邪,符合这个舌病机理,从而造成心火上炎,再回想《黄帝内经》里“心开窍于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更加确定了我的判断,于是采用玉楸子的芩连芍药汤,原方是:黄芩:三钱;黄连:一钱;甘草:二钱;贝母(去心):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因为考虑到方子是要祛火的,贝母我用的是浙贝取其寒凉。方子虽只写甘草,但我分析应该还是要用炙甘草,取其温补中气之性。由于是清朝的方子,所以一钱相当于3g左右,这里也要感谢中医朋友的分享,让我了解到的这个换算知识。而且因为清代药是一煎一服的,但考虑到奶奶这样会比较麻烦,就想让她一次煎好分服,所以直接把量乘以二,为什么不是乘以三,我是考虑到药性毕竟苦寒,而现在却是深秋,并马上就立冬了,所以只让奶奶在早上和中午阳气比较足的时候服用苦寒的药。因为我人在外地念书,只能电话里叮嘱奶奶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是因为由于舌头在上半身,所以要让药性在上半身停留时间长,故饭后服用,对于初学者药的饭前饭后服用等等道理可以看看唐云老师的《走近中医》,她里面结合医案讲得浅显易懂,适合中医初学者。同时强调该药要热服,寒药热服是恐其伤胃。由于是自己的至亲,而且我觉得自己也不过是自学,而且不够深入,所以这药给不给我奶奶开我是想了好久,但我知道有些事情不能等待,出于对奶奶本身的禀赋是有了解的,所以还是下了开药这个决定,在药量方面也想了很久,十分害怕药性过于寒凉,伤伐老人胃气,所以只是让奶奶早午服用,药量乘以二。同时,叮嘱奶奶,拉肚子是正常反应,但是如果十分严重,就停药跟我联系,以防药量控制不好。
  其实药寄给我奶奶我心里就一直打鼓,总是害怕药性寒苦伤到老人胃气如何如何,哎~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吧。今天中午接到奶奶的电话,我内心很紧张,听到老人第一句话说:哎呀~我的舌头总算是好了!阿弥陀fo!菩萨保佑!我的一颗悬着的心这才算是放下了,奶奶的激动从电话里听得很清楚,她喊着我的小名,说舌头不痛了,人像是重生一样,马上就想去吃好几碗饭云云,奶奶是吃过一剂药,也就是昨天早中两次之后,今天便药到病除,舌头一点也不痛了,昨天晚上是有好几次拉肚子的现象的,应该是泻火的正常反应。此时我的内心也是百感交集,很庆幸自己迅速做了决定,不然不知道老人还要受多久的折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医的信心,很多人误解中医是慢郎中,其实造成人们对中医“慢”的理解要么是中医本身的问题,开的药不对症;要么是病人久病不愈,元气大伤,就算对症下药也是需要慢慢调理的。像值得我们尊敬的著名老中医李可老先生,真的是中医的脊梁,他就是急重症治疗的高手。
  自己的这个经历,让我感叹中医神奇之余,也同时让我觉得咱们中华文化真的有着几千年来积淀的强大生命力,越是信愿行,我越发现就像无名氏老师在他的《内证观察笔记》里说的,我们的老祖宗不吾欺也!充满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很多人连祖宗都抛弃的人,天道不容。这些人不用去与之争辩,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你愿意与否,很多非常深层次的东西早已扎根在我们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不管你相信与否,在我们大脑里还储藏着上千年的信息,在哪?在我们的右脑。有人可能会说:怎么可能,我怎么不觉得。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只是现在人们往往习惯用左脑思考,用思考代替了本能。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里也谈到过这个问题,左脑是现世脑,右脑是伏藏脑,也就是直觉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顺便发散下,你看我们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就单谈“左右”这两个字,按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习惯来说,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至少在造字上应该对称才对,可偏偏这两个字却不对称,不得不赞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他们早就发现了人体左右是对称中含有不对称,“左右”的上半部分是一样的,而下半部分却不一样,完全符合我们熟知的左右脑交叉对控机制;如果造字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更令人佩服的是,字里面还说明了原因,“左”下面是“工”,古代的“工”,是拿工具做事的人,自然需要逻辑和理性的思考;“右”下面是“口”,我们知道口者心之门户,代表了人的直觉;所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我们的汉字真的是:“一字之安,坚如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种种说来,我们怎么可以藐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祖先们的智慧我真的是从内心感到敬佩!fo家说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闻。”岂非虚言?此时,只想深深感谢脚下的这片土地!
-----------希望互相勉励 我也是深爱中医文化 虽然没师傅没老师 但张仲景的辩证开方
我会努力学习并且提升上去
即便是发热 感冒 小病
也能带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药到病除是我的目标 祖先的智慧有长远的关爱在里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啊;知有朋在远方处,我心无悔矣,径直走就是了。。。
-----------回复 lanhaicx 的帖子

嗯嗯,看到很多热爱中医的朋友,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我始终相信,只有我们自己潜心修好了学问,老师益友的缘分自然就会到来!加油!与君共勉!

-----------回复 gtyhgtyh 的帖子

对的,要有信念:吾选之路虽艰,但百折而不回。加油,路上的朋友,大家互勉!
-----------读了上面的文字,倍受鼓舞,信心大增,谢谢楼主!
-----------古代先贤留下的珍贵的东西,应该好好发扬珍惜。经历几千年伴随人类发展仍然是正确的,这才是真科学,才能叫真理!反观西方短短百年的医药历史,3年前良药,三年后变毒药,这才是真正的伪科学!!!
-----------楼主很不错哦,值得称道。
我也是业余爱好者,如果是我,可能会考虑加上本网站广告食材,山药,以更加保护老人的胃气。
-----------回复 sillyli2011 的帖子

看到同修如此,感觉自己的帖子是有意义的,同修加油!

-----------回复 shitman 的帖子

确实是如此,现代人内心太急躁,十分易受西方这种“速食文化”的影响,只有静得下心来,才能感受到经过时间考验和沉淀的东西。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