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哈哈大校 于 2013/7/18 23:2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1、《内经》、《
伤寒论》晦涩难懂,多种书籍解释莫衷一是,如何识辨真理?2、遇到实践困惑时,无名师相教,唯有依赖网络搜索,多数各执一词,又该何去何从?
3、《思考中医》、《四圣心源》、《古中医的圆运动学》以及倪海厦医师,都源于仲景《伤寒》之说,此道是否为中医正统?
4、个人感觉学医救命,救死扶伤,实为靠一己之力,感天化地,争人命于天,此道实属不易,若想学好,实需天赋,普通学习者,难道仅仅可以简单养生?
5、专门去看中医院的中医,一进门还没有号脉,就让先去化验;去看中医诊所的中医,连开数次药,却不见任何好转;同样一人一病,十个中医说法基本不同,十付药方也各不相同;何处有真正可以救人命的好中医,遇到问题时,可以解我疑惑?
我自知天资鲁钝,懒惰少勤,实不敢有医济天下之念,可每次看到自己的亲人,小小
感冒咳嗽,去医院就要吊水几天;不满几岁的小娃,也要啼哭输液,明知抗生素有害,退烧药存险,而不得不用;各种中药种类繁多,治同一病症的却有数种,且用药均不同,细挑琢磨用药后,却迟迟不见疗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不得其要,老人小孩病痛依旧;一次次又不得不去用西药,老人维持血压仍要吃肠溶片,小孩高烧不退仍要吃美林;守着几千年传下来的《内经》、《伤寒》,看起来却比外语还难。唯一可明白的就是仲景的《伤寒论》序,每次读来,慨叹不已,惊两千年的世道竟丝毫未变,更悲医道之不传,更愧自己之鲁钝。
有谁可解我疑惑,不敢求“见病知源”,不敢求”思过半“,但
求可安生立命,医治亲人足以。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
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
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fo,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
回复 哈哈大校 的帖子深有同感,如同看天书,如《伤寒论》单看条文,云里雾里;又看注家,各持一词,莫衷一是;此家说《医方集解》乃入门之学,彼家说时方时医引人歧途;此家说伤寒能治百病,外感内伤皆从,彼家说伤寒温病有别,当须辨证施治;医学之门,确实难也!
-----------正在看伤寒,感觉语句逻辑有问题,上下句语句跳跃性太强,让人摸不着头脑。谁能给介绍个学习伤寒论的学习思路。
-----------
-----------http://www。med126。com/forum/thread-1481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