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医学是时空医学    杨世廷
    

医师交流:中医学是时空医学 杨世廷





中医学是时空医学


杨世廷


为什说中医学是时空医学?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诞生和存在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护佑。如果没有空间事物就没有生存环境。如果没有时间生命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我们更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医学是怎样表现为时空医学的呢?那还得从中国文化谈起。我们先从标题中的“时”字来阐述中医学是时空医学的道理。表示时间的“时”字是个非常抽象的简化字,它的繁体时字写为“時”,日与寺的合体字,又是日、土、寸的合体字,日为太阳,代表天,土代表地,寸是古人用来测量时间的标杆,三字合一为“時”,充分说明日地关系,也就是时空关系;另外“寺”字表示法度的意思,说明时间的变化是按照时空法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時”中的日代表阳,土代表阴,还有什么能证明中医学不是时空医学的呢?那么怎样理解中医学呢?简而言之,中医学就是时空医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运气学说等,而这些学说都是对时空的具体体现的阐述,阴阳、五行和运气的实质、属性及其表现形式都是时空,因而中医学的实质就是时空学,其精髓就是不同的时空的体现、发展、制约、平衡与转化。纵观中医学宝典《黄帝内经》,自始至终,都以时空理论为依据,阐释医理,确定诊断、治疗和施药等的法则。


下面我们分别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运气学说等为例来阐释中医学的实质就是时空医学。


一、阴阳学说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是阴阳,阴阳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原动力,和催化剂。阴阳与时空的关系怎样理解?先通过下面的具体实例分析,让我们有点初步的认识:以水蒸气与液体水之间的转化为例,水蒸气为气,属性为生发,生发为阳,液体水属性为寒,主收敛,寒和收敛为阴,液体水具备转化为水蒸气的属性为阳,水蒸气具备转化为液体水的属性为阴,可以看出阴阳处于同一体中,水蒸汽和液体水都是处于一定时间状态下的具有一定空间的物质,就是说它们是时空统一体。又如:液体水变成冰,冰比水更寒,冰属于阴中之阴,冰又具备转化为成水蒸气的属性,为阴中之阳,可见阴阳也是处于同一体中。如太极阴阳图所示,阴中育阳,阳中育阴。


一切事物都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大到天体,小到微粒,从无形物质到有形物质,都是时空统一体,也是阴阳统一体,说其具有时空性,是说任何物质都是某一时间下的具有某种空间的物质,其阴阳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到时空变化规律,中医学基本理论认为阴阳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相反相成的关系,一切事物中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事物。时空中只有两种物质,一种是有形有相的质量型物质,一种是无形无相的质量型物质。


中医阴阳学说是以时空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以此来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阳化气为天,阴化形为地。气形结交变生万物。这里的,“天地之道 ”:天地,即宇宙或自然。“道”,即道理或 规律。意思是说自然界的规律。“万物之纲紀”:万物,即一切事物。纲纪,就是把一切事物归纳起来。张景岳曰:“大约刚,小曰紀;总之为纲,周之为紀。”“变化之父母”:《素问,天元紀大伦》:“物生为之化,物极为之变。”父母,使之化生之根源。“神明”:变化莫测谓之“神”,物品流行为之“明”。能使万物显露形象和变化的巨大力量,。称为“神明”。


综上所述,阴阳和时空共同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框架,阴阳学说是说明时空变化规律的学说,反过来时空变化证明了阴阳学说的理论基础。这里的“道”,是天地生成的大道理,是规律,是孕育宇宙的原始物质。说到底还是阴阳。还是时空。这里的阴阳学说和时空学说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是人体变化规律。因为人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阴阳时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说中医学是时空医学。


二,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其实是在阴阳变化的基础上,采取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宇宙中所有物质的五种属性。我们先从五行的:“行”字来分析五行的含义。“行”是“街”的演变字:“街”字是会意字是供人行走路。可想而知,这个五行就象大街一样四通八达供人们来往。这就说明世界万物都有共性。相互间互相影响。所以就有了五行相生相克说法。相生相克是根于阴阳对立统一又相互转化的基触上的。所以说阴阳统帅五行,五行服务于阴阳。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学习中医的就要通透阴阳,否则就无法理解五行的属性。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共有物质的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物质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物质的基本要素。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和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五行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共有七篇论述:《天元紀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政紀大论》《至真要大论》。以下简称《七篇》,这七篇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自然观,整体恒动观,气化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治则治法,配方选药等等。可以说无一不是渊源这“七篇“之中。五运就是五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形式。六气是自然界中风,寒,署,湿,燥,火,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气候变化形式。无论是阴阳五行还是五运六气。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中医之道。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大道至简”的道理。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因为他太简单了。简单才是大“道”。放开我们的思想和眼界吧,到自然中去,融入自然你才能体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感受到人天合一的快乐。无论你是学中医的还是干中医的,尤其是学中医的学子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中医不是职业,而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智慧文化,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自然科学家,是艺术家,是未来医学的主导者。不要看眼前是西医主导医学界,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中医就会成为医学的主导,为什么那?是因为中医有庞大的实验室,那就是时空,宇宙,自然。又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用物质如:自然界的任何一种有形物质都可以入药。如草,木,砂,石,各种动物等。还有无形物质如:五气,五味,五音,五色等。这些物质都是中医的宝贵财富。这就是中医得天独厚的优势。


宇宙广大辽阔求无际涯,然而阴阳鬼神之运输。风雨雷电之润泽。花木之繁荣。日月星辰之明晦。甚至江河湖海之渊源。海市蜃楼之万变及宇宙之中幻观现象的隐现。细雨悲春。雌鸠唤雨。种种色相。各尽其致。这些都在中医一“切”之中。这就是一脉相承吧。来龙去脉之消息尽在其中。中医通过切脉的方法便知宇宙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各种脉法中首选太素脉法。对消息掌握的更便捷准确。所谓太素脉即太极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时未见其气,太初时气始生。太始的时候有形之始。太素时,质之始,到了这个时期气,形,质都具备了。而并未分离。所以叫做混沌。形质即阴阳,自古以来中医的诊病方法就有很多,望,闻,问,切。综合了所有中医的诊病方法。在这里主要说“切”脉,“切”也叫“号”脉,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但就这个号脉却有大乾坤。自古医家各有高论。尤其李时珍的《濒湖脉诀》对中医界影响很大。颇受推崇。但太素脉并没引起后人的重视。其实太素脉是根于时空气形初始的密码而来的。这里包括时空密码和阴阳密码。时空和阴阳互相转化,互根互存,彼此进退。这种转换之间的密码,结合起来就是生命密码。


我们是否还紀得河洛之数吧,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间为五。而且几组数字直线相加,结果都是十五。这是一组天地人的自然密码。还有八卦之数。五行之数。三才之数。天地之数。都蕴含着各种秘密。如果破解开这些数字秘密。人生命运就在其中了。什么凶,灾,祸,福。升,降,得,失。生,老,病死等。就不预而知了。怎样才破解这些密码呢?太素脉法是破解这些秘密的唯一脉法。可惜的是知道者甚少也。圣手不才,略知微妙。如有好学可为共享。




-----------收藏了,谢谢!
-----------太素脉?
-----------回复 chdr 的帖子

太素脉就是中医知未病的的脉法。
-----------能否略为介绍?
-----------回复 chdr 的帖子

请查看“太素脉法探究”
-----------好的 抽时间拜读
-----------回复 剑阁 的帖子

谢谢您的支持。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