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经络辨证临证三辨[转帖]
    

针灸拔罐:经络辨证临证三辨[转帖]

经络辨证临证三辨
覃茂林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610016)  
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有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诊断的手段不断拓展,但经络辨证依然是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笔者临证诊察经络变化,注重“三辨”,即一辨原穴,二辨背俞,三辨经络方向及位置,略有感获,书之以就正于同道。

1 辨原穴  十二原穴为五脏六腑气机活动出入之所,五脏有疾常常通过原穴反映于体表,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并且现代研究者从皮肤电现象方面研究经络、穴位,认为原穴的电的变化是依脏器存在和活动情况以及经络而决定的。笔者也在大量的针灸临床观察中发现,当某经原穴处出现肿胀突起,或皮肤色泽改变,或长有包块肿疡,必是某经相关的脏腑出现了病变。因此,不管轻证重证,笔者临证必辨原穴。 例如:曾治刘某,男,30岁。因左脚内踝肿大疼痛,脚软不能步行1月有余,前医给予内服外敷多种药物治疗1月无效。笔者细观患部,见其左脚内踝呈散漫性肿大,肿势波及整个左脚,按之如棉,触之烧灼疼痛,其皮色紫红晦暗,并且瘀肿的中心点为肾经原穴太溪处,结合其脉细数,舌质紫红,苔白腐,辨其为肾经虚火。细究病因,乃知患者3月前因其恋爱失败、情感受挫而患上梦遗症,几乎每两天1次梦遗,睡眠极差,因其长期梦遗,肾精亏损,肾阴虚则生内热,虚火化毒从本经原穴处发出来,故在内踝太溪处灼其血脉形成了内踝疽症,又加上前医医不对症,故肿势漫延。遂以泻法针刺太溪、照海、太冲、三阴交、涌泉,以补法针刺神道、心俞、命门、肾俞、白环俞,中药配以知柏地黄汤加味,仅针2次以后患者怪梦消除,遗精止住,肿消30%,后配以中药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继续针治月余,诸症悉除。

2 辨背俞穴  背俞穴因其邻近人体的五脏六腑的重要器官,所以它能直接反映相邻脏器的气机活动。因为从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分布情况来看,经络(督脉、膀胱经)表示的主要是纵行分布,而神经是横行分布,特别在躯干部分的背部表现更为明显。如背俞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反映和治疗五脏六腑病变,有研究者发现一些内脏疾患患者背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或周围,常出现高温点或高温区[1]。笔者也发现,背俞穴处如果出现的肿大突出或者是炎性肿疡,或者是冷感、麻木感、疼痛感,必是该穴相关脏腑出现了病变,这能十分快捷地辨别脏气盛衰及病灶病位。 如曾治殷某,女,76岁。背部脊椎骨疼痛5天,加重2天,在本单位职工医院治疗3天无效。转诊我处时,笔者查见患者背部10~12椎处有明显的压痛,此乃脊中脾俞、胃俞之处,观患者伴有气紧、胸闷、脉滑、舌质紫红、苔白腻滑等征象,辨其为脾胃痰湿阻滞,中阳不通气机受阻,背部反射疼痛。遂针刺膻中、中脘、梁门、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并配以中药曲麦二陈汤加减,3天后病人来复诊,诉说背脊骨疼痛消失。   又如曾治邓某,女,58岁。带状疱疹10余日,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查见左乳下和背部以筋缩穴为中心漫及肝俞约3 cm×3 cm范围的豆大晶莹的两处密集疱疹,又查见脉细数、舌质紫红、灰黄腻苔,辨其为肝经郁火,火毒之气发于背俞,形成疱疹,问患者可曾生气否,答曰:2周前与丈夫大吵后遂发疱疹,针刺肝俞、脾俞、太冲、三阴交,中药配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5天后疱疹萎缩,红肿消退,疼痛消除。  

3 辨经络方向及位置  经络之在人体如地球经纬线的纵横,以便根据所示方向和位置,来了解其中气机的活动变化。笔者在临床发现许多病变要么发生在某条经络的循行线路上,要么疼痛感或麻木感沿经络走向感传,正如张氏[1]在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经络穴位存在着高电位、低电阻、高传导性、高生物光、放射性核素循经迁移、循经高温等生物物理特性”。人体病变这种循经传导现象,给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抓住了经络的病理变化,往往就抓住了疾病产生的主要矛盾。 例如:曾治刘某,女,65岁。右手中指红肿疼痛,经西医外科青霉素治疗20余天,手指的肿势和疼痛依然未消,并有漫延之势,西医已决定手术断指保掌,患者拒之转到我科。笔者见其中指红肿发亮,肿势漫及整个手掌背面,手指肿大约2 cm,触之烧灼烫手疼痛难忍,并且疼痛感沿指走窜上肩,此乃手少阳三焦经之路线,联系其脉象滑数,舌形胖大,舌质淡白,苔白腻腐,遂辨其为阳虚气不化湿、湿郁生热,郁遏三焦化火化毒,湿毒沿手少阳三焦经外发于手中指而成,遂以泻法针刺手八邪、外关、肩髎,并在关冲、中冲点刺放血,配以中药萆薢渗湿汤加减,针刺服药1周后,红肿烧灼全部消退,继治半月后手指恢复正常。 又曾治杨某,男,52岁。心悸,左下肢软弱,走路不稳,并且自感左脚小趾、次趾及左腿外侧至左肋麻木不舒,左侧头部从头临泣到耳后风池处出现麻木疼痛,并观患者面黑神疲,脉濡缓,舌质紫红,苔灰黄腻。笔者辨其证为气虚血弱,少阳胆经痹阻,有中风先兆之征象,遂针刺头临泣、风池、率谷、环跳、阳陵泉、丰隆、太冲、悬钟、足临泣、外关、合谷,后再用梅花针叩刺左腿少阳经沿线,并配以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针刺后第2天,患者出现了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在所有用梅花针叩刺的胆经沿线区域,呈现出深紫红的梅花点,并且麻木感明显减轻,可见少阳胆经气血郁滞的程度。该患者经治疗3个月,麻木疼痛完全消失。

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深感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具有应用广、诊察角度多、辨证快、诊治效率高的特点。

-----------很好 支持一下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