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内景图说(下)
    

疡医大全:内景图说(下)

肾 膀胱 心包络 三焦肾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曰∶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强弱系之。肾图(图缺)《甲乙经》曰∶肾者,引也。能引气通于骨髓。《卮言》曰∶肾者,神也。妙万物而言也。经曰∶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肾 膀胱 心包络 三焦

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又曰∶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强弱系之。

肾图(图缺)

《甲乙经》曰∶肾者,引也。能引气通于骨髓。

《卮言》曰∶肾者,神也。妙万物而言也。

经曰∶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难经》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藏精与志。

华元化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经带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

又曰∶命处于中,两肾左右开阖,正如门中枨 ,故曰命门。一阳处二阴之间,所以成坎也。静而阖,涵养乎一阴之真水,动而开,鼓舞乎龙雷之相火,静为阳本,阴为阳基也。

又曰∶足少阴经肾。

又曰∶是经常少血多气。

又曰∶酉时气血注于肾。

《黄庭经》∶人身神名曰肾神,玄冥字育婴。

《灵枢》曰∶耳者,肾之官也。肾病者,颧与颜黑,耳枯焦。

象川翁曰∶精生于谷。(然醴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澹之味,乃能补精生气,气自生神。)

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黄庭经》曰∶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原注∶肾为都会关司之所,非肾一脏独有精也。)

《真诠》曰∶五脏各有藏精,并无停泊于其所。盖人未交感,精涵于血中,未有形状,交感之后,欲火动极而周身流行之血,至命门而变为精以泄焉。故以人所泄之精,贮于器,拌少盐酒,露一宿则复为血矣。

经曰∶肾者,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在时为冬,在方为北,在色为黑,通窍于耳。

经曰∶北方水也,万物所以合藏也。

又曰∶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肺金为母,肝木为子,膀胱为腑,克火主骨,若久立则伤骨,司藏与志,其类水,其畜彘,其卦坎,其性智,其华在发,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其病在骨,其音羽,羽者舒也,阳气将复,万物舒生也。其数六,其臭腐,其声呻,其气吹,其液唾,在变动为栗,其味咸,其虫鳞,其果栗,其菜藿。下应腰肾而色黑,然黑欲如重漆光泽,不欲如炭。

《灵枢》曰∶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更肾主寒,然寒则伤肾,病主为疝。痘主黑陷,若yin欲过度则伤骨,湿气胜则病,其病之候则面黑恐欠足寒,逆气腹痛,飧泄而后重,脐下动气。肾实则腹膨胀而体重,少气不言,骨疼飧泄,并小便少;肾虚则欲坠下缩身,面青 白,颅囟开解,下窜畏明,心悬如饥,胸痛引脊,厥逆溲多而耳鸣。肾绝则反目直视,狂言遗尿,腰折骨枯,然肾绝者四日死。平脉则冬旺七十二日而脉沉濡石,石者沉濡而滑,举指来疾,其贼则缓而大,并面大黄,皆逆。其危脉则石如转索,去如弹石。

又曰∶肾又为气之脏,主纳。

又曰∶其日壬癸,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入门》曰∶肾主受水谷之精而至静,惟子时浊气一动而已。

又曰∶肾与脐相对,与腰相应,腰者肾之外候。

又曰∶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肾为牝者,阴也。

又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又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又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灵枢》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又曰∶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又曰∶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易伤于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或为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又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汗出浴水则伤肾。

《难经》曰∶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

又曰∶脏各有一,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其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二也。

《入门》曰∶命门非正脏,三焦非正腑也。

《灵枢》曰∶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经曰∶肾热者,色黑而齿枯。

又曰∶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痛,出白一名蛊。(注曰∶出白,谓溲出白液也。)

又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注曰∶此肾之藏也,期三百六十五日内死。)

《难经》曰∶外证面黑,善恐,数欠。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苦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

《灵枢》曰∶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又曰∶肾实则腹大腔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入门》曰∶肾虚则心悬如饥善恐。

太乙真人曰∶戒色欲,养精气,咽津液,养脏气。

无名子曰∶天一生水,在人曰精,地二生火,在人曰神。

经曰∶肾藏精与志。志者,专意而不移者也。

又曰∶脏气绝则神见于外。(无锡游氏子,以酒色得疾,常见两女子衣服鲜丽,冉冉至腰而没。医者曰∶此肾神也,肾绝则神不守舍,故见于外也。)

《灵枢》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疼厥,精时自下。

经曰∶其精管自两肾脊骨间发来,绕大肠之右,从溺管下,同出前阴而泄精。

又曰∶水旺于冬,相于秋,废于春,囚于夏,死于季夏,其壬日壬癸,王时人定夜半,困日丙丁,困时禺中,死日戊己,死时日 。( ,乃日昃也。)

又曰∶肾俞在十四椎旁,募在京门腰间季胁。

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又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二阴,前阴后阴。)

又曰∶肾也者,其荣在发。发无润泽者,骨先死。

又曰∶两气通于肾。

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

又曰∶肾恶燥。

又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又曰∶久立伤骨,劳于肾也。

又曰∶损其肾者,益其精。

又曰∶肾色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又曰∶黑如乌羽者生,如 者死。( ,音苔。)

又曰∶肾热者,颐先赤。

又曰∶肾热病者,先腰痛胫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员员,谓似急也。澹澹,谓似欲不足也。)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

又曰∶肾开窍于二阴,实则胀满。

又曰∶肾着之病,其人从腰以下冷,腰重如带五千钱。

又曰∶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又曰∶肾水者,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其人足逆寒,大便反坚。

又曰∶肾病者,色黑气弱,呼吸少气,两耳若聋,腰痛时时失精食减,膝以下清,其脉沉迟为可治,宜补。

(清,冷也。)

又曰∶肾疟者,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音绚。目动也。)

又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治主于肺,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 ,音次。恶也。)

又曰∶精脱者耳聋

《仙经》曰∶背后有三关,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皆精气往来之道路也。若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

谦甫曰∶夫肾藏天一,以悭为事,志意内治则精全而涩。若思想外yin,房室太甚,则固有yin佚不守,辄随溲尿而下。然本于筋 者,以宗筋弛纵也。

经曰∶其不御女漏者,或闻yin事,或见美色,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而精自出者,谓之白yin,宜乎渗漏而不止也。

丹溪曰∶精滑专主湿热,宜知、柏、蛎、蛤。

经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yin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yin。

《入门》曰∶少时欲过肠脱而遗泄者,宜金锁正元丹。

又曰∶欲心一动,精随念去,碍滞久则茎中疼痛,常如欲小便然,或小便而出,或不从便出而自流者,谓之遗精,比之梦遗尤甚。(《纲目》曰∶一人虚而泄精,脉弦大,用五倍子一两,白茯苓二两为丸,服之良愈,涩脱之功,敏于龙蛎。)

又曰∶不因梦而自泄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也。

东垣曰∶面色白而不泽,悲愁欲哭,脉按之空虚,是为脱精脱神,宜峻补肝肾,收敛补气,补益元阳。

《医鉴》曰∶童男阳盛,情动于中,志有所慕而不得,遂成夜梦而遗精,慎不可补,宜清心定志。

张子和曰∶茎中作痛,痛极则痒,或阴茎挺纵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之于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谓之白yin,宜以降心火之剂下之。

《真诰》曰∶精者人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兢则明消。

经曰∶心火旺盛,肾水不足,心有所欲,速于感动,疾于施泄。

又曰∶肾在志为恐。

又曰∶胃为恐。(注曰∶胃热则肾气微弱,故为恐。)

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由心虚而肾气并之,故为恐。

《灵枢》曰∶足少阴之脉病,善恐。

又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又曰∶恐惧者神荡散而不收。

又曰∶恐则气下。(注曰∶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不行矣。)

子和曰∶肝藏血,血不足则恐。

《纲目》曰∶恐与惊相似,然惊者,为自不知也。恐者,为自知也。盖惊者闻响乃惊,恐者自知如人将捕之状,及不能独自坐卧,必须人为伴侣,方不恐,或夜必用灯烛,亦恐惧者是也。

《灵枢》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

经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丹溪曰∶恐伤肾者,以思胜之,以忧解之。

经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人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微矣。

《直指》曰∶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脏制在肾,气虚不能管摄,因小便而出者,曰尿精,因见闻而出者,曰www.lindalemus.com/hushi/漏精。

《入门》曰∶初因君火不宁,久则相火擅权,精元一于走而不固,甚则夜失连连,日亦滑流不已,宜坎离丸。知柏用童便九蒸、九晒、九露,地黄煎膏丸,盐汤下。

又曰∶梦遗不可作虚冷,亦有经络热而得之。

《脉经》曰∶男子脉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

又曰∶涩脉为精血不足之候,丈夫脉涩号伤精。

又曰∶涩为精竭血枯。

《脉诀》曰∶遗精血浊,当验与尺,结芤动紧,二证之的。

《医鉴》曰∶微涩伤精。

戴氏曰∶梦遗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也。

又曰∶梦遗日久,气下陷宜升提肾气以归原。

《本事》曰∶肾气闭,即泄精。

又曰∶肾藏精,盖肾能摄精气,以生育人伦者也。或育或散,皆主于肾,今肾气衰,则一身之精气无所管摄,故妄行而出不时。

《纲目》曰∶梦遗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医不知其郁,但用涩剂固脱,殊不知愈涩愈郁,其病反甚。

仲景曰∶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经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

《灵枢》曰∶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经曰∶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又曰∶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又曰∶肾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又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又曰∶肾病禁犯 HT ,热食温炙衣。

《纲目》曰∶肾本无实,不可泻。

钱氏曰∶只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

《纲目》曰∶左肾属水,水不足则阴虚,宜六味地黄丸。右肾属火,火不足则阳虚,宜八味丸,加减八味丸。

又曰∶六味地黄丸,血虚阴衰,熟地黄为君;精滑山茱萸为君;小便若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小便淋涩,泽泻为君;心气不足,丹皮为君;皮肤干涩,山药为君。

《入门》曰∶小便清利,脉沉迟,是冷气归肾。小便赤涩,脉沉数,是热气归命门。是肾与命门脉同者,谓其所受之病同归于膀胱一府也。

经曰∶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金匮真言论曰∶冬气者,病在四肢,肾之应也。

《灵枢》曰∶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仲景曰∶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脉浮而洪,身汗如雨,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者,此为命门绝也。

《脉经》曰∶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自汗如流水。一云∶人中平,十日死。

梦与鬼交泄精,名曰梦遗。专主于热。

又曰∶肾咳之状,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咳,音概,气逆也。)

又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宠然浮肿,(庞,音忙,丰浓貌。)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又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如人垂首向地寻物貌。)

又曰∶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相属;虚则梦见舟船溺人;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又曰∶是动病则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病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谓骨厥,是主肾。

又曰∶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癖,脊臀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又曰∶肾主寒,自病则足胫寒而逆,人之五脏,惟肾无实,小儿痘疮变黑陷,是肾水克退心火,多不治也。

又曰∶心乘肾微邪,内热不恶寒,桂枝丸。

又曰∶肺乘肾虚邪,喘嗽皮涩而寒,百部丸。

又曰∶肝乘肾实邪,拘急气搐身寒,理中丸

又曰∶脾乘肾贼邪,体重泄泻身寒,理中丸。

《人镜经》曰∶五行之间,惟肾之一脏,母盛而子反受邪,是物之性有不可一概论者,肺肾是也。何则?

肺属金,应乎皮毛,所主者气,肾属水,主乎骨髓,所藏者精,气之轻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此物性之自然,今肺盛,乃热作也,气得热而上蒸,则肺不能下生于肾,则肾受邪矣,急以凉药解之,使脏气温和,自能下生于肾,病必先求之于肺,若肺和而肾忽受病,不过脾湿相刑,所以有解肺热去脾邪二药,若脾肺俱和,而肾自病,亦当察其本脏虚实而治之。

足少阴肾引经药歌∶

酉肾猪肤猪(苓白)茯苓,牡丹(皮)泽泻(肉)桂阿(魏)丁(香),山(萸肉)吴茱(萸黄)柏砂(仁)乌药,败天(门)冬牡蛎停,(豆)豉桔(梗五)味(子)元(参)并独活,(益)智(仁檀)香(甘)草(地)骨(皮)或(朱)砂行,下行知(母)附地(黄地)榆(苍)术,右肾沉(香黄) 益附称。

《难经》曰∶冬脉石。

经曰∶劳而动血者,属肾。

又曰∶若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或细屑者,为咯血,或鲜红随唾而出,为唾血。唾中带血,咯出有血,或血丝,皆出于肾。

又曰∶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腰痛足冷为肾水,总而论之,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

又曰∶诸髓者,皆属于脑。

又曰∶黑如乌羽者生,黑如煤炭者死。

又曰∶实则梦腰脊解软,虚则梦涉水恐惧。

又曰∶声喑不出,寒厥不回,二便闭,不能泄,不能禁者,肾脏气绝,不治证。

又曰∶耳聋绝无闻,骨痛之极者,肾之经病危证。

补∶地黄、山萸肉、芡实、山药、枸杞桑螵蛸、牡蛎、杜仲牛膝龙骨锁阳虎骨版。

泻∶知母黄柏

温∶附子鹿茸、破故纸肉桂沉香、腽肭脐。

凉∶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

引经报使∶独活、肉桂。

膀胱

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又曰∶膀者言其横于前阴之旁,以通水也。胱者,言其质之薄而明也。合而言之,以其由虚而实,旁通水道,通身虚松,可以蓄水,渐渍而渗入胞中,胞满而溺出也。

膀胱图(图缺)

又曰∶膀胱当十九椎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有下口,无上口,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为小肠下口,乃膀胱上际,水液由此别回肠,随气泌渗而入,其出其入,皆由气化,入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窍而为癃肿。后世诸书,有言其有上口无下口,有言上下俱有口者,皆非。

《难经》曰∶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

又曰∶足太阳经膀胱。

又曰∶是经多血少气。

又曰∶申时气血注于膀胱。

《灵枢》曰∶膀胱在小腹之内。

又曰∶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难经》曰∶膀胱以虚受水,为津液之腑,有上口而无下口,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泻,气海之气不足,则秘涩不通。

经曰∶水液自小肠泌别汁,渗入膀胱之中,胞气化之而为尿,以泄出也。

东垣曰∶膀胱虽为津液之腑,至于受盛津液,则又有胞,而居膀胱之中。

《类纂》曰∶膀胱者,胞之室也。

经曰∶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甲乙经》曰∶膀者,横也。胱者,广也。言其体横广而短也。

经曰∶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

又曰∶厥气客于膀胱,则梦游行。

又曰∶膀胱有热则淋闭,膀胱不约为遗溺。(溺,音尿,谓睡中遗尿也。)

又曰∶膀胱,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也。膀胱,又名足三焦也。

又曰∶是动病则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病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

又曰∶所生病者,,疟,狂,颠疾,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背痛,小指不用。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足太阳膀胱引经药歌∶

申膀泽(泻)滑(石)茵陈(肉)桂,猪(苓白)茯(苓)羌(活)麻(黄黄)柏蔓(荆子)亲,行下大黄并(白)术泽, (本)

防己檗同因。

膀胱实热,小便赤涩。虚寒,小便数,或漏精,精冷浓稠如米泔。

《灵枢》曰∶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又曰∶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胫、踝后皆热。

《入门》曰∶膀胱病者热结下焦,小腹苦满,胞转小便不利,令人发狂。冷则湿痰上溢而为多唾,小便淋漓或遗尿。

又曰∶膀胱虚则小便不禁,宜既济丸,加减八味丸,倍山萸,加乌药、益智、故纸。实则小便不通,宜益元散、葵子汤、(葵子、赤茯苓枳实木通黄芩甘草猪苓车前子、瞿麦滑石引。《济生》)

五苓散,膀胱主药也。

《内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又曰∶遗尿狂言,目反直视,为膀胱绝也。

又曰∶膀胱之脉为足太阳,其终也,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乃出,绝汗出则死矣。

经曰∶太阳司天,寒yin所胜,则病心澹澹大动,是寒伤心也。

又曰∶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腹急肢瘦,为膀胱水。

补∶橘核、龙骨、益智仁续断菖蒲

泻∶芒硝、泽泻、滑石、车前子。

温∶茴香、乌药。

凉∶生地甘草梢、黄柏。

引经报使∶ 本、羌活上行,黄柏下行。

心包络

经曰∶包络者,护卫心主,不使浊气干之,正犹君主有宫城也。

又曰∶心包络一经,《难经》言其无形。

心包络图(图缺)

滑伯仁曰∶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以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KT 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言无形者非。

又按《灵兰秘典论》十二官,独少心包一官,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一段,今考心包藏居膈上,经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实臣使也。此一官,即心包无疑矣。

又曰∶手厥阴经心包络。

又曰∶是经多血少气。

又曰∶戌时血注于心包络。

补∶地黄。

泻∶枳壳、乌药。

温∶肉桂。

凉∶栀子

引经报使∶柴胡青皮川芎

《灵枢》曰∶十二原,以心包经大陵穴为心之原,明真心不受邪,故知手心主代君火也。

又曰∶是动病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喜笑不休,目黄,是主心包。

手厥阴心包络引药歌∶

戌包败酱柴胡(白)术,(牡)丹皮熟地与沙参,更有下行经络药,青(皮)柴(胡)熟地可相亲。

三焦

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中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主升降出入,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号曰中清之府,莫大于此也。形色最赤,总护诸阳,非无状空有名者也。

经曰∶手少阳经三焦。

又曰∶是经少血多气。

又曰∶亥时气血注于三焦。

《灵枢》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入门》曰∶上焦主出阳气,温于皮肤分肉之间,若雾露之溉焉,故曰上焦如雾。中焦主变化水谷之味,其精微上注于肺,化而为血,行于经隧,以荣五脏周身,故曰中焦如沤。下焦主通利溲便,以时传下,出而不纳,开通秘塞,故曰下焦如渎。

又曰∶心肺若无上焦,何以宗主营卫,脾胃若无中焦,何以腐熟水谷,肝肾若无下焦,何以疏决津液,无形而有用,主持诸气。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三焦图(图缺)

《正传》曰∶三焦,指腔子而言,包含乎肠胃之总司也。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总名曰三焦。

东垣曰∶上中下三焦,通为一气,卫于身也。三焦,非正腑也,无形而有用。

《入门》曰∶三焦为丙火之腑,故其发也,为无根之相火。

经曰∶下焦溢为水。

经曰∶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为表里。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直两乳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当脐上四寸,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际也,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焦原也。三焦者,三原之气也。(内,音纳。上焦主出阳气,温于皮肤分肉之间,若雾露之溉焉。中焦主变化水谷之味,为血以荣五脏六腑。下焦主通利,溲以时传下,故日出而不内。溲,音搜。)

《九墟》云∶中焦亦并于胃中,出上焦之后,此肾受气,以别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故得独行于经隧,命曰荣气。故言中焦如沤也。仲景曰∶下焦不和,清便重下,大便数难,脐腹筑痛,故曰∶三焦者,寄于胸中。

《脉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愚谓三焦者,三原之气也,实非无形,但不专主一脏耳。既为原气别使,又为传化之腑,由十二经始于中焦,常与卫气俱行,故扁指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布胸,走腋而至太阴之分;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手厥阴心包,乃其合也。布络三焦,而三焦之经则又散络心包,苟无其形,将何所凭,而包络从何所附以传化焉。

《三元参赞》云∶其体有一脂膜如掌状,与膀胱相对,有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窃谓如雾如沤,喻其明之薄处,如渎云者,则又指夫渗入膀胱处也。一名外府,一名虚脏,信然。 范曰∶此三焦有名无形,正脏腑有余不尽之义,苟止心肝脾肺肾,而无三焦所寄之腑,是人身与天地为二矣。

又曰∶脏腑俱五者,谓手心主非脏,三焦非腑也,以脏腑俱六者,合手心主与三焦也。

《难经》曰∶脏惟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所谓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

又云∶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缘不专主一脏,故言有名无形。

《正理论》云∶三焦者,有名无形,上合于手心主,下合于右肾,遂有命门三焦表里之说。殊不知包络相火,附名右肾。夫人之脏腑,一阴一阳,自有定偶,岂得一经而两配之理,所谓上合于心主,正言其为表里,下合右肾者,正言其与包络相火相合,又以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也,知此则知命门与肾,通三焦无两配矣。

《脉诀》曰∶右尺脉浮,则风邪客于下焦,大便热秘,浮而虚,元气不足。沉则水病,腰脚痛;沉细下痢脐寒痛逼。迟则寒泻,小腹冷,腰脚重。数则小便赤,大便秘。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滑则相火炎盛,梦泄阴虚。妇人和滑,则为有孕。涩则大便涩,津液衰,其余诊法与肾脉同。

又曰∶是动病则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

手少阳三焦引经药歌∶

亥焦地骨(皮川)芎(黄) (白)术,附子青(皮)柴(胡)熟地逢,白虎细辛皆在内,青柴下走共川芎。

又曰∶一切治法仿心经用。

海藏曰∶上焦如雾,雾不散则为喘满,此出而不纳也。中焦如沤,沤不利则为留饮,留饮不散,久为中满,此上不能纳,下不能出也。下焦如渎,渎不利则为肿满,此上纳而下不出也。

《灵枢》曰∶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

又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

又曰∶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也。

经曰∶三焦,为上中下水谷之道路,其病通利,大小便为主。

补∶黄 、甘草、益智。

泻∶泽泻。

温∶附子。

凉∶石膏

引经报使∶柴胡、青皮、川芎。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凡视疮疡,当知部位属于何脏何腑,然后医治用药,自无错误矣。谨照《铜人 穴针灸图经》,绘图详注,俾学人留心参考,施治有当耳。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益意尽言其处。雷公问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愿闻经脉之始生。帝答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矣。

脏腑经络穴道部位铜人图(心经 小肠经 肝经 胆经 脾经 胃经 肺经 大肠经 肾经 膀胱经 心包经三焦经 督脉经 任脉经 冲脉经 带脉 阳跷脉 阴跷脉 阳维阴维脉)

手少阴

歌曰∶

手少阴属心经,少冲少府与神门,阴 通里近灵道,少海青灵肘内寻,极泉腋下筋间动,九穴双双须认真。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谓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也。

少冲二穴(一名经始,在手小指内廉端,去爪甲如韭叶。

手少阴心经(图缺)

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直劳宫。)

神门二穴(一名兑冲,一名中都,在掌后兑骨端。)

阴 二穴(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

通里二穴(在腕后一寸。)

灵道二穴(在掌后一寸五分,或曰一寸。)

少海二穴(一名曲节,在肘内廉节后陷中。)

青灵二穴(在肘上三寸。)

极泉二穴(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

手太阳

歌曰∶

手太阳小肠十九穴,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宗,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贞以相从,值 俞兮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匪由颧 ,曷造听宫。

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别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似折。主腋所主病者,耳聋目黄,颊颔肿,肩 、肘臂、外后廉痛也。

手太阳小肠经(图缺)

少泽二穴(一名少吉,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

前谷二穴(在手小指外侧,在节前陷中。)

后溪二穴(在手小指侧本节后陷中。)

腕骨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阳谷二穴(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中。)

养老二穴(在腕骨上后一寸陷中。)

支正二穴(在腕后五寸,别走少阴。)

小海二穴(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肩贞二穴(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

俞二穴(在侠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天宗二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

秉风二穴(在天 外,肩上小髁骨后,举臂有穴)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

肩外俞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

肩中俞二穴(在肩胛内廉,去脊三寸。)

天窗二穴(一名窗笼,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陷中。)

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颊下。)

颧 二穴(在面 骨下廉。)

听宫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小豆是。)

足厥阴

歌曰∶

足厥阴一十三穴,终起大敦于行间,循太冲于中封,蠡沟中都之会,膝间曲泉之宫,袭阴包于五里,阴廉乃发,寻羊矢于章门,期门可攻。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入阴毛中,环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小腹胀,甚则嗌干,面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溺,癃闭

足厥阴肝经(图缺)

大敦二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

行间二穴(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

太冲二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动脉中。)

中封二穴(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

蠡沟二穴(在内踝上五寸。)

中都二穴(在内踝上七寸 骨中。)

膝关二穴(在犊鼻下二寸陷中。)

曲泉二穴(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得之,在膝横纹头是。)

阴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

五里二穴(在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

阴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

章门二穴(一名长平,一名唇 ,在大横外直脐端。)

期门二穴(在不容旁一寸五分,直乳第二肋端。)

足少阳

歌曰∶

足少阳兮四十三,窍阴侠溪极须详,一纵探得地五会,临泣邱墟取次行,悬钟阳辅光明光,外邱阳交名别阳,阳陵泉,阳关穴,中渎环跳居 接,维道五枢与带脉,京门同日月,辄筋循渊腋,肩井风池须有别。脑空承灵正营列,目窗临泣上阳白,本神与完骨,窍阴又浮白,天冲率谷耳上穴,曲鬓悬厘须有节,悬颅颔厌曲周下,客主人名上关摄,还须听会一般般,瞳子 通脉不绝。

足少阳胆经(图缺)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脉前,至肩上,却交出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别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别者,目锐 下大迎,合手少阳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太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附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别者,从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胆所生病者,头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下至 、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也。

窍阴二穴(在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

侠溪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本节前。)

地五会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

临泣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去侠溪一寸半。)

邱墟二穴(在足外踝下如前,去临泣三寸。)

悬钟二穴(在外踝上三寸。)

阳辅二穴(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

光明二穴(在外踝上五寸。)

外邱二穴(在外踝上七寸。)

阳交二穴(一名别阳,在外踝上七寸。)

阳陵泉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阳关二穴(在阳陵泉上三寸。)

中渎二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

环跳二穴(在髀枢中。)

居 二穴(在章门下八寸三分。)

维道二穴(在章门下五寸三分。)

五枢二穴(在带脉下三寸,水道傍一寸五分。)

带脉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

京门二穴(一名气府,一名气 ,在监骨腰中夹脊季肋外。)

日月二穴(在期门下五分,直乳第二肋下。)

辄筋二穴(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着胁。)

渊腋二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中。)

脑空二穴(一名颞 ,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中。)

承灵二穴(在正营后一寸五分。)

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寸。)

目窗二穴(一名至荣,在临泣后一寸。)

临泣二穴(当目上直入发际五分。)

阳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

本神二穴(在曲差旁一寸五分,入发际。)

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

窍阴二穴(在完骨上枕骨下。)

浮白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

天冲二穴(在耳后入发际二寸。)

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寸半。)

曲鬓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额有孔。)

悬厘二穴(在曲周上,颞 下廉。)

悬颅二穴(在曲周上,颞 中。)

颔厌二穴(在曲周下,颞 上廉。)

客主人二穴(一名上关,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空。)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开口有空。)

瞳子 二穴(在目外 五分。)

足太阴

歌曰∶

足太阴脾中州,二十一穴隐白游。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邱,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 ,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 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吐,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出余气则快然而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下,黄胆,不能卧,强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也。

足太阴脾经(图缺)

隐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大都二穴(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

太白二穴(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

公孙二穴(在足大指本节之后一寸。)

商邱二穴(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

三阴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漏谷二穴(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机二穴(一名脾舍,在别走上一寸空中,膝下五寸。)

阴陵泉二穴(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

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

冲门二穴(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

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三寸。)

腹结二穴(一名肠窟,在大横下三分。)

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

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

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

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

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

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

大包二穴(在渊腋下三寸,九肋间。)

足阳明

歌曰∶

足阳明四十五,厉兑内庭陷谷通,冲阳解溪与丰隆,下巨条口各不同,上巨三里犊鼻中,梁邱阴市伏丛,髀关与气冲,归来水道重,大巨外陵别有容,天枢滑肉太乙宫,关门梁门承满充,不容乳根与乳中,膺窗屋翳库房洪,气户缺盆气舍冲,水突人迎大迎逢,地仓乃交会之宫,巨 四白鼻口从,承泣颊车下关中,额角发际头维终。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是动则病凄凄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主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yin汗出,鼽衄,口唇胗,颈肿,喉痹,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盛也。

足阳明胃经(图缺)

厉兑二穴(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

内庭二穴(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

陷谷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间节中,去内庭二寸。)

冲阳二穴(一名会源,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

解溪二穴(在冲阳后一寸半,腕上陷中。)

丰隆二穴(在外踝上八寸下廉前,外廉间,别走太阴。)

下巨虚二穴(一名下廉,在上廉下三寸。)

条口二穴(在下廉上一寸。)

上巨虚二穴(一名上廉,在三里下三寸。)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宛宛中。)

犊鼻二穴(在膝膑下, 骨上,骨解大筋中。)

梁邱二穴(在膝上二寸两筋间。)

阴市二穴(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

伏兔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处。)

髀关二穴(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

气冲二穴(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中。)

归来二穴(在水道下二寸。)

水道二穴(在大巨下三寸。)

大巨二穴(在外陵下一寸。)

外陵二穴(在天枢下一寸。)

天枢二穴(一名长溪,一名谷门,在肓俞旁一寸五分,挟脐二寸。)

滑肉门二穴(在太乙下一寸。)

大乙二穴(在关门下一寸。)

关门二穴(在梁门下一寸。)

梁门二穴(在承满下一寸。)

承满二穴(在不容下一寸。)

不容二穴(在幽门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下同。)

乳根二穴(在乳中下一寸四分陷中,仰而取之。)

乳中二穴(当乳中是。)

膺窗二穴(在屋翳下一寸六分。)

屋翳二穴(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

库房二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

气户二穴(在巨骨下 府两旁,去各二寸陷中,下同。)

缺盆二穴(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

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下,挟水突陷中。)

水突二穴(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

人迎二穴(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应手挟结喉旁一寸五分,以候五脏气。)

大迎二穴(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陷中动脉。)

地仓二穴(一名胃维,挟口吻旁四分, 脉、阳,明之交会。)

巨 二穴(挟鼻旁八分,直目瞳子。)

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直目瞳子。)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

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端陷中。)

下关二穴(在上关下合口有空。)

头维二穴(在额角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

手太阴

歌曰∶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指端论,太渊经渠并列缺,孔最尺泽腕肘行,侠白天府与云门,此中玄妙理,中府最堪寻。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为臂厥。主肺所生病者,咳嗽气喘喝,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凡十二经之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其十二经皆仿此也。

手太阴肺经(图缺)

少商二穴(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鱼际二穴(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

太渊二穴(在掌后陷中。)

经渠二穴(在寸口脉中。)

列缺二穴(在腕后一寸五分。)

孔最二穴(去腕上七寸。)

尺泽二穴(在肘约纹中。)

侠白二穴(在天府下去肘上五寸。)

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臂内廉。)

云门二穴(在巨骨下,挟气户旁各三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得之。)

中府二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寸间,动脉应手。)

手阳明

歌曰∶手阳明大肠十二穴,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 五里之程,臂 肩 上于巨骨,天鼎纾乎扶突,禾 唇连,迎香鼻迫。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 肿,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也。

手阳明大肠经(图缺)

商阳二穴(一名绝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间二穴(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廉侧陷中。)

三间二穴(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廉侧陷中。)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大指歧骨间。)

阳溪二穴(一名中魁,在腕中上侧两筋陷中。)

偏历二穴(在腕中后三寸。)

温溜二穴(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二穴(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

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

肘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脉中。)

臂 二穴(在肘上七寸。)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

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

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

扶突二穴(在气舍后一寸五分。)

禾 二穴(一名长频,直鼻孔挟水沟旁五分。)

迎香二穴(一名冲阳,在禾 上鼻孔旁。)

足少阴

歌曰∶

足少阴兮二十七,涌泉流于然谷,太溪大钟兮水泉缘,照海复留兮信续,从筑宾兮上阴谷,掩横骨兮大赫粗,气穴四满乎中注,肓俞上通乎商曲,守石关兮阴都宁,闭通谷兮幽门肃,步廊神封而灵墟存,神藏 中而俞府足。

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去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黑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嗌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脊臀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也。

足少阴肾经(图缺)

涌泉二穴(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然谷二穴(一名龙渊,在足踝前大骨下陷中。)

太溪二穴(在足下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大钟二穴(在足跟后冲中。)

照海二穴(在足内踝下,阴跷脉所生。)

水泉二穴(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

复溜二穴(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内踝上二寸。)

交信二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

筑宾二穴(在内踝上 分中,阴维之 。)

阴谷二穴(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

横骨二穴(在大赫下一寸。)

大赫二穴(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

气穴二穴(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

四满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

中注二穴(在肓俞下一寸。)

肓俞二穴(在商曲下一寸,去脐旁五分。)

商曲二穴(在石关下一寸。)

石关二穴(在阴都下一寸,足少阴之会。)

阴都二穴(一名石宫,在通谷下一寸。)

通谷二穴(在幽门下一寸。)

幽门二穴(一名上关,在巨阙旁相去各五分。)

神藏二穴( 中下一寸六分。)

神封二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

灵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七分。)

步廊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

中二穴(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

俞府二穴(在巨骨下璇玑旁二寸陷中。)

足太阳

歌曰∶

足太阳膀胱六十三,至阴通谷二穴藏,束骨与京骨,金门同关梁,申脉在外踝,仆参仔细详,昆仑二穴,跗阳飞扬,承山鱼腹,承筋 肠,合阳在膝之中央,委中又委阳,浮 殷门之旁,承扶秩边共胞肓志室,肓门到胃仓,意舍与阳纲,魂门膈关 ,神堂膏肓俞,魄户相将,附分,会阳,下 中 次 ,上 要费平章,白环俞,中膂俞,膀胱俞,小大之肠肾三焦,胃脾胆肝膈,心厥阴肺,一一分张,风门名热府,大杼在两旁,天柱玉枕各相当,络 通天方承光,五处曲差攒竹处,睛明五脉会三阳。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上;其支别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 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 中,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是动则病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回转,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癫疾,头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也。

足太阳膀胱经(图缺)

至阴二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菜叶。)

通谷二穴(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束骨二穴(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

金门二穴(一名关梁,在足外踝下。)

申脉二穴(在外踝下陷中,阳跷脉所生。)

仆参二穴(一名安邦,在跟骨下陷中。)

昆仑二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

跗阳二穴(在外踝上三寸。)

飞扬二穴(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七寸。)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伤山、肉柱,在兑 肠下分。)

承筋二穴(一名 肠,在 肠中央陷中。)

合阳二穴(在膝约中央下二寸。)

委中二穴(在 中约文中动脉。)

委阳二穴(在承扶下六寸,屈身取之。)

浮 二穴(在委阳上一寸。)

殷门二穴(在肉 下六寸。)

承扶二穴(一名肉部,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下横文中央。)

秩边二穴(在第廿一椎下两旁各三寸陷中。)

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三寸。)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三寸。)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

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三寸。)

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

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三寸陷中。)

二穴(肩膊内廉挟脊,第六椎两旁各三寸。)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

膏肓俞二穴(第四椎近五椎两旁三寸。出《千金》《外台》《内经》。

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

附分二穴(在第五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各三寸。)

会阳二穴(在阴尾尻骨间两旁,督脉所发。)

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挟脊陷中。)

次 二穴(在第二空,挟脊陷中。)

中 二穴(在第三空,挟脊陷中。)

下 二穴(在第四空,挟脊陷中。)

白环俞二穴(在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中膂内俞二穴(二十椎下,相去一寸五分。)

膀胱俞二穴(在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大肠俞二穴(在十六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

小肠俞二穴(十八椎下两旁,相去一寸五分。)

肾俞二穴(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

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半。)

胃俞二穴(第十二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

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

胆俞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

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

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

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

厥阴俞二穴(第四椎上两旁各一寸五分,出《山眺 经》

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各挟脊相去一寸五分。)

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大杼二穴(在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下同。)

玉枕二穴(在络 后一寸五分,挟脑户旁一寸三分。)

天柱二穴(在颈大筋外廉,挟项发陷中。)

络 二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通天后一寸五分。)

通天二穴(一名天伯,在承光后一寸五分。)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二寸。)

五处二穴(侠上星旁一寸五分。)

曲差二穴(侠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

攒竹二穴(一名员柱,一名始光,一名光明,在两眉陷中。)

睛明二穴(在目内 ,手足太阳少阳五脉之会。)

手厥阴

歌曰∶

手厥阴心包之络,计有九穴之奇,中冲劳宫与大陵,内关间使 门窍,曲泽天泉各二门,天池与天会,总是一般名。

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善笑不休,目黄。是主心包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也。

手厥阴心包经(图缺)

中冲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劳宫二穴(在掌中央,屈无名指取之。)

大陵二穴(在掌中后,两筋间陷中。)

内关二穴(在掌后去腕二寸。)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门二穴(在掌后去腕五寸。)

曲泽二穴(在肘内廉陷中,屈肘得之。)

天泉二穴(一名天湿,在曲腋下,去臂二寸,举臂得之。)

天池二穴(一名天会,乳后一寸,着胁直腋撅肋间。)

手少阳

歌曰∶

手少阳三焦之脉,二十三穴之中,关冲连开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 相连,天 处天牖之下,翳风让螈脉居先,颅囟定而角孙近耳,丝竹空而禾 倒悬,耳门既辟,夏蚋闻焉。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却出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耳鸣嘈嘈,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也。

手少阳三焦经(图缺)

关冲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液门二穴(在手小指、次指陷中。)

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

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

外关二穴(在腕后二寸,别走心主。)

支沟二穴(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

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

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

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之后,肘上一寸陷中。)

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

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

会二穴(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

肩 二穴(在肩端 上,举臂取之。)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

天牖二穴(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翳风二穴(在耳后尖角陷中。)

螈脉二穴(在耳本鸡足青脉中。)

颅息二穴(在耳后青脉中。)

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

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

和 二穴(在耳后兑发陷中。)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中缺者。)

督脉

歌曰∶

督脉图(图缺)

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七穴督脉,下极之 兮上巅,循素 水沟兮兑端,在于鼻唇龈交,神庭兮通于上星,囟会兮前顶,百会兮后顶,强间脑户风府, 门大椎陶道,身柱须论神道,灵台兮至阳之经,筋缩脊中兮悬枢命门,阳关与腰 ,长强脊 寻,中行二十七,干道海中行。

督脉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见证也,脊强而腰厥。

督脉,都也,行背部中为阳脉之都纲,乃奇经脉也。

鼻柱下∶素 一穴(在鼻柱上端。)

水沟一穴(一名人中,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直唇取之。)

兑端一穴(在唇上端。)

龈交一穴(在唇内齿上,督、任二脉之会。)

额上行∶神庭一穴(直鼻上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

上星一穴(在神庭后入发际一寸。)

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五分。)

前顶一穴(在囟会后一寸五分。)

百会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容豆,督脉、足太阳之交会。)

顶后至项∶后顶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

强间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

脑户一穴(一名匝风,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

风府一穴(一名舌本,入项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项大筋内宛中。)

门一穴(在风府后五分,入发际五分,系舌本,阳维之会,伸头取之。)

背脊下∶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上陷中,三阳督脉所发。)

陶道一穴(在项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

脊中一穴(在第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令人伛偻。)

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

命门一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

阳关一穴(在第十六椎节下间,伏而取之。)

腰俞一穴(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长强一穴(在脊 端。)

任脉

歌曰∶

任脉二十四穴,任脉起中枢,循腹上关元,承浆与廉泉,天突璇玑转,花盖与紫宫,玉堂不可缓,膻中名元儿,中庭膺 纂,鸠尾巨阙由上脘,中脘建里又下脘,水分到神阙,阴交气海须不舛,石门与关元,中极曲骨亦不远,循腹而中行,会阴两阴显。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其见证也,若内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任脉,妊也,行腹部中,为生养之本,乃奇经脉也。

任脉图(图缺)

颐前∶承浆一穴(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下陷中,足阳明之会。)

颔下∶廉泉一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仰而取之,阴维、任脉之会。)

膺 ∶天突一穴(一名五户,在项结喉下四寸宛宛中。)

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

华盖一穴(在璇玑上二寸。)

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

玉堂一穴(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

膻中一穴(一名元儿,玉堂下一寸六分,两乳间。)

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

腹中行∶鸠尾一穴(在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形,故名。臆前蔽骨下五分,人无蔽骨者,从歧骨之际下行一寸是也。)

巨阙一穴(在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

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去蔽骨三寸,任脉、手太阳、足阳明之会也。)

中脘一穴(脐上四寸,胃募也,谓上纪也。)

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

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为幽门。)

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

神阙一穴(在脐中。)

阴交一穴(在脐下一寸。)

气海一穴(一名脖 ,一名下肓,阴交下五分。)

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三分,三焦募,女子禁灸。)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募,谓下纪也。三阴、任脉之会。)

中极一穴(脐下四寸,一名气原、玉泉,三阴会。)

曲骨一穴(一名回骨,在横骨之上陷毛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

会阴一穴(在大便前、小便后,一名屏翳,两阴间是也。)

冲脉

冲者,通也。言上至头,下至足,通十二经之气血,其脉起于气冲,并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胃中而散,即脐之动气脉也。其见证也,气逆而里急。

带脉

带者,束也,总束诸经之脉也。其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见证也,苦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按∶季胁在肋下,接髋骨之间是也。又曰即胁下肋骨之尽处,短骨间是也。

阳跷脉

跷者,健也,是人动足之所由也。其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而止。其见证也,阴缓而阳急,阳跷得之,太阳之列。

两足跷脉者,有阴有阳,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泛滥之患。故人身之有经络,犹天地之有河道,血脉之营运经络,犹源泉之传流河道,河道壅塞,则水势之泛滥无拘,源泉枯涸,则地道之脉气闭塞,人身血气之于经络,亦然也。

阴跷脉

义与阳跷同。其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而止。其见证阳缓而阴急。阴跷本诸少阴之别。

阳维、阴维脉

维者,维持之义,为诸脉之纲维。阳维之脉,起于诸阳之会,阴维之脉,起于诸阴之交。二经之见证也,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持,惊则痴愚,喜则恍惚。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