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母草别名益母、茺蔚、坤草、月母草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
益母草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常于5~6月间花期采收,割取全草,晒干,切碎,生用或熬膏用。
传说很久以前,有—张氏妇女,生子时,留下瘀
血腹痛之疾。儿子长大后四处求医为母治病。后来—位郎中带他来到山野荒地,指着—种茎方柱形、掌形叶、开淡红色小花的野草说:“这种野草煎汤喝,可治好你母亲的瘀血
腹痛症。”他听后便采了好多这种草抱回家,每天煎汤给母亲喝。不过十日,母亲的病好了大半,继服十余日,多年的顽疾竟然痊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草命名为“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苦,性凉,归心、肝、膀胱经,功擅祛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能治月经不调、
难产、胞衣不下、
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
尿血、
水肿、跌打瘀肿、肿毒疮疡、皮肤
痒疹等,亦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用药,尤为妇科良药。
药理研究表明,益母草含益母草碱、
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
氯化钾等成分。其浸膏及煎剂对子宫有强而持久的兴奋作用,不但能增强其收缩力,同时能提高其紧张度和收缩率。根据临床经验、药理分析,益母草常可用于下列妇料疾病。
痛经 对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海气机不利,经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则疼痛减轻,或伴烦躁易怒,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涩有力者,用益母草30g,并配
当归15g,
川芎10g,
赤芍12g,
香附10g,
元胡10g,
五灵脂10g,
牛膝15g,补骨旨10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于经前服3剂,连用3个月经周期可愈。
经行肿胀 对情志内伤,肝失调达,疏泄失利,气血郁滞,水湿宣泄不利而致的经前或经期面浮肢肿,经前小腹胀满,胸胁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舌黯苔白,脉弦滑等症,取益母草20g,配当归10g,川芎10g,
木香6g,
柴胡10g,
枳壳10g,
茯苓皮12g,
泽泻10g。水煎服,3剂即可收功。
闭经 对气滞血瘀、胞脉壅塞、经血阻隔不行所致之经闭,数月不行,或伴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等症,取益母草30g,配牛膝15g,当归12g,川芎10g,
桃仁 10g,
红花10g,炮
山甲6g,柴胡10g,枳壳8g,甘草3g。水煎服,3~5剂奏效。
难产 平素肝郁,气机不畅,或忧郁紧张,气机逆乱,脏腑转输、升降功能失职,湿留冲任,血滞胞宫,胎难娩出,以致产妇腰腹持续胀痛,宫缩较弱,或宫缩虽强但无规律,久产不下,或伴面浮肢肿,呕恶头晕,舌质黯,苔白腻,脉弦滑者,用益母草60g,配当归18g,川芎10g,牛膝30g,枳壳10g,
冬葵子10g,
白芍12g,甘草6g,水煎频频服之即效。
产后胞衣不下 因产耗气,气虚不摄,血壅胞中,或素多忧郁,气机失调,经脉失畅,血不归经,壅滞胞衣,瘀阻胞中,以致胎儿娩出后胞衣久留不下,阴道流血或多或少,色黯有块,腹痛拒按,扪及宫体较硬,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有力者,用益母草60g,活血祛瘀,缩宫排衣,配伍牛膝12g,当归15g,赤芍12g,
桃仁10g,
桂心6g,
冬葵子10g,
瞿麦10g。水煎频服,1~2剂即可。
产后腹痛 产后体虚,起居不慎,当风感寒,血为寒凝,瘀阻气机,或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气机郁滞,血行受阻,瘀阻胞脉,以致产后小腹疼痛,胀硬拒按,热熨稍减,恶露量少,色黯夹块,排泄不畅或块下痛减,舌黯苔白,脉弦涩者,用益母草30g,配当归20g,川芎10g,桃仁10g,炮
姜 6g,元胡10g,
炙甘草6g。水煎服,3~5剂可愈。
产后恶露不下 素性抑郁,气机不畅,或因产后事不顺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胞中,以致产后恶露不下或所下甚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善叹息,舌黯苔白,脉弦涩等症,用益母草60g,配当
归尾30g,红花10g,香附10g,柴胡10g,牛膝18g,
山楂30g,炙甘草3g。水煎服,2~3剂即可。
人流、药流后胎膜残留 早期妊娠行人工
流产术或药物流产后,胚胎组织未能完全清除,残留于子宫,以致术后小腹疼痛,阴道流血不止,时有黯紫色血块或胎膜样物流出,面色黯滞,舌质紫黯有瘀斑,甚或青紫,脉沉涩等症,用益母草60g,配当归15g,川芎12g,牛膝18g,
炮姜3g,炙甘草3g。水煎服,3~5剂愈。
另外前人还有用益母草绞取汁,服之以治难产、胎死腹中、恶露不绝、产后血晕、尿血等病症,可供参考。
益母草入汤剂,用量—般10~30g,大量或单独运用可至60g。对孕妇及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谢谢,之前经常月经推迟,但现在每次服用益母草加上红糖,月经就来了,但是每次都会伴有偏
头痛,有时觉得休息很好或者心情很愉快还是会有
偏头痛,是不是因为月经来了,血不够了,上不了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