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第十一节 分泌性中耳炎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第十一节 分泌性中耳炎

本病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表现形式,中耳腔内积存非化脓性液体。小儿多见咽鼓管堵塞或功能紊乱为其发病中心环节。中耳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粘膜内杯状细胞增多,病理性粘液腺形成,为积液来源,分泌液内含大量糖蛋白。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急性…

本病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表现形式,中耳腔内积存非化脓性液体。小儿多见咽鼓管堵塞或功能紊乱为其发病中心环节。中耳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粘膜内杯状细胞增多,病理性粘液腺形成,为积液来源,分泌液内含大量糖蛋白。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上呼吸道变态反应,内分泌或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本病www.lindalemus.com/pharm/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起病缓慢,患耳闷,低频耳鸣。听力障碍隐匿进行,小儿患者表现对言语反应差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2.鼓膜有不同程度内陷,呈特征性油黄或油红色,少数呈灰蓝色。鼓气耳镜检查显示鼓膜动度减退或不动,有时可见气泡或发线。咽鼓管吹张欠通畅或不通畅。

3.听功能检查

(1)音叉检查为典型传导性聋。

(2)纯音听力计测试为低频传导性聋。由于传音结构重量增加,粘液堵塞圆窗或毒素吸收至内耳等原因,骨导听阈可升高而呈混合性聋。

(3)声导抗检查对诊断鼓室积液有较高价值,阳性结果

为:声顺值低(≤0.4ml),B或C型鼓室功能曲线,前者为积液的有力证据;后者负压至—250mmHO2以下者,积液可能性亦大;曲线坡度降至15%以下;患耳镫骨肌声反射消失;咽鼓管功能不良。

经准确的鼓膜及音叉检查,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可达90%以上。

4.诊断性鼓膜穿刺:可抽出液体,多为稀薄草黄色粘液,或为稠厚粘液,少数为黄色胶样液。积液太稠厚者抽吸时为负压,不能吸出液体。血性粘液提示中耳有胆固醇肉芽肿形成。

5.鼻腔及鼻咽部检查常可发现炎性或堵塞性病灶。本病的成人患者,应常规检查鼻咽部,避免遗漏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6.鉴别诊断

(1)粘连性中耳炎也呈传导性聋及B型鼓室曲线,但鼓膜不具油亮特征而呈高低不平粘连状,穿刺抽不出液体。

(2)完整鼓膜的脑脊液耳漏,伴渗出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前、颈静脉球体瘤等鼓室积液或肿块。根据其病史、症状及鼓膜特征不难鉴别。

7.乳突X线摄片可见气房减少,但无骨质变化。并发胆固醇肉芽肿者可有骨质吸收。

二、中医学

分泌性中耳炎属中医“耳胀耳闭”范畴。本病有因肝胆经气不舒,内有郁热,兼之风邪侵袭,引动经热上循,结于耳窍,以致耳窍经气痞塞不宣,出现耳胀之症。也有因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以致邪毒滞留,气血瘀滞,脉络受阻,耳窍闭塞而成。还可因脾肾虚损,精气不足,不能上注,耳窍失养,以致闭塞失用,成为此病。

1.辨证依据:耳内胀闷堵塞,兼耳鸣,听力下降,检查耳道无物阻塞。

2.临床分型

(1)耳内作胀,不适或微痛,耳鸣如闻风声,听力突然减退,但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却大于平时。患者常用手指轻按耳门,以减轻不适。常伴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痛,脉浮数。或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者为风邪壅塞型。

(2)耳内胀闷,有堵塞感,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减退,逐渐加重。耳鸣如蝉,或声音嘈杂。或伴饮食减少,腹胀便溏,疲倦,舌质淡白,脉缓细。或兼腰酸膝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为邪毒阻滞型。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清除中耳积液及恢复咽鼓管功能

(1)鼻腔、鼻咽部无脓者行波氏法吹张咽鼓管,并与波氏球堵外耳道口加压交替使用,能迫使稀薄液体排出。

(2)鼓膜穿刺后,酌情注入阿托品0.3mg(加生理盐水2ml),或50%尿素2ml,1/1000α-糜蛋白酶2ml,地塞米松5mg。5~7天鼓室注药1次,至积液消失。5次无效应停用。www.lindalemus.com/jianyan/

(3)鼓膜造口及插管引流:适于注药无效或积液粘稠者。咽鼓管功能不易恢复者,可用硅胶管置于造口处,每周观察管口情况,有粘液堵塞时可用4%苏打水或50%尿素冲洗浸泡。

(4)对上述治疗无效,尤其积液稠厚或血性者,可考虑行中耳探查。手术中吸净中耳内积液,彻底清除囊性病变或肉芽组织。仅乳突腔有肉芽者行单纯乳突凿开,经外耳道后壁或乳突留置通气管;如鼓室内也有肉芽,则需行乳突根治或改良根治。

(5)积液清除过程及清除后均应施行咽鼓管吹张,病人自行按摩鼓膜,以免中耳粘连。

2.处理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炎性病变或肿物。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常与鼻窦炎同时存在,经置换疗法,抗感染处理能促进积液消失。小儿患者伴有增殖体肥大者应予以切除。

3.对呼吸道有变态反应者,应行抗过敏治疗。

4.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又无明确上呼吸道病灶者,试用胎盘组织浆4ml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10次,或转移因子2肌肉注射,每周2次共8次,有一定疗效。

本病如诊断或处理不当,或迁延日久,易演变为中耳粘连、鼓室硬化或砧骨长突坏死等不易恢复的病变,严重影响听力,是小儿后天性听力障碍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风邪壅塞宜疏风清热,散邪通窍。邪毒阻滞宜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2.治疗方法

(1)风邪壅塞型:①外治:用黄连120g,煎水两次,浓缩为1000ml,滤过液,加入枯矾45g后再滤,然后加入甘油1000ml,冰片0.6g。滴耳,每日2次。②针灸疗法:针刺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合谷、内关等,中强度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③内治:用银花15g,连翘10g,荆芥10g,大力子10g,菊花15g,葛根15g,石菖蒲6g,白芷10g,夏枯草15g,僵蚕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邪毒阻滞型:①针灸疗法:取穴同上。有脾虚兼症选加足三里、中脘、脾俞;有肝肾阴虚兼症者选配三阴交、关元、肝俞、肾俞;虚寒兼症者用艾灸法。每天1次。②内治:用柴胡10g,石菖蒲10g,赤芍10g,香附10g,川芎10g,仁6g,红花6g,麝香0.01g(冲服),生2片,大枣10枚,老葱1段。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