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改革:回归儒、道文化母体
作者:王世保
传承与弘扬中医的主体是中医家队伍,中医能否在现代社会发挥其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社会功能,关键是取决于现代中医家队伍的质与量;而要打造一支数量可观且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的现代中医家队伍,关键还是取决于现代中医教育。现代中医教育是中医在新的历史时期赖以生存与发扬光大的基础,如果中医教育出了问题,那么中医家队伍就会出现大问题。面对中医队伍日趋萎缩和西化的现状,我们也就不难断定今天的中医教育是否出现了大问题。
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中医教育,必然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中医家队伍。中医家队伍的西化和中医的现代生存危机与中医教育走向西化本是同步的,我们要想审视现代中医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用历史的眼光去扫视中医教育在近代的变革历程。我们只有回到近代,在中国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才能看清现代中医教育变革的前因后果,才能找出现代中医教育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中医教育改革措施,进而扭转中医队伍日趋萎缩和西化的现状。
一、中医院校教育本是中国文化转型的结果
从中国教育史来看,中医院校教育与其他学科的院校教育一样属于近代的新生事物,是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后作用于中国文化的结果。事实上,每种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符合自身特征和发生规律的传承方式。从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客观的知识因排除了主观因素而具有实践的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分裂的还原思维通过逻辑建构的实验不断地割裂认知对象,将客观知识进行细化与逻辑分科。细化分科的客观知识因排除了个体化的特征而具有普遍的验证性,这种知识特征决定了西方理性住文化教育在近代必然走向规模化的院校教育。以中医、儒家、fo家和道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文化更注重认知过程中的主客一体性,对认识对象采取整体的类比认知。与客观化的西方理性主义知识迥异,强调主客一体的中国古典文化无论是应用还是传承都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进而决定了中国教育必然采取师徒相传的教育方式。
无疑,中医教育的转型发生在民国时期,而院校教育的定型和大发展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分水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制;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式确立了西方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文化在中国的正式主导地位,儒家文化逐步走向式微和边缘化。随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退出,中国的国民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都效仿西方的教育模式建起了大中小学校,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的规模化院校教育在国民党政府有组织的推动之下逐渐遍及全国。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笃信民主与科学,对属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中医普遍采取唯科学主义地批判和诋毁的态度;更有甚者,诸如余云岫和汪精卫等人力主采取强制的政治手段废除中医。中医学界在废医派的逼迫之下,为了延续中医的命脉和争取中医的合法地位,便效仿西医教育建立起中医学校,开启了现代中医院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统一采取西式的学校教育,教育内容也是西方文化中的数理化等基本知识。由于儒家思想被彻底边缘化,以自学与师承为主的中医自发来源途径逐渐在非中国文化环境下逐渐走向微弱。中央政府利用充分占有公共资源优势组织各级政府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众多的中医院校,并招募大量的民间中医领袖进入院校充实师资力量,组织编撰类似西医教材的统编教材,制定类似西医的教育计划,牢牢地把控着着中医院校的发展方向。由于马克思主义占据着国家意识的地位,几乎没有人去质疑西方理性主义文化氛围中的中医院校教育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如果说民国时期中医院校是中医学界迫于来自唯科学主义所导致的生存危机而组建,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院校教育则完全由政府主办,民间中医的主力随即转化为中医学院教育的主力,完成了中医史上第一次的官化。
通过上述的简要勾勒,我们不难看出中医教育在近代的转型是与中国文化的转型一起进行的。从儒家文化退出到西方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地位,中医教育这段时间由民间自学和师承被动地转型为民间中医学校教育;再从西方民主主义文化退出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地位,中医教育在这段时间则由民间举办的中医学校教育转为政府主动全面建设的学院教育。因此,中医院校教育本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二、中医院校教育推动中医走向异化性的西化
近代中医教育的转型是在中国文化西化的大背景下被动地发生的,转型后的中医院校教育从唯科学主义的时代精神那里获得了自己当下存在的正当行和合法性。那么这种看似正当且合法的中医院校教育对中医的发展到底有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对近代中医发展史进行粗略地概览,就不难看出中医院校教育仅是将那些激进的唯科学主义者在民国时期提出的直接废除转变为中医学界自己推动的渐进废除。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在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塑造下已经具有显著的西医教育特征,西化的中医教育使得现代的中医家队伍日益走向西化,继而导致中医名存实亡。
规模化的院校教育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公有制的社会环境下中医院校只能由中国政府去主办。作为主管中医教育的最高医政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必然按着科学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去指导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建设。正是在科学主义的主导下,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内容彻底走向了西化的路途。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内容走向西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效仿西医院校的统编教材,采用现代中医家对中医理论科学主义的解读而建立的标准化知识体系施教。
受科学主义的影响,现代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不再严格遵循古代中医教育的经典内容,而是由现代医家根据自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建立的通俗知识体系。现代中医家建立的通俗知识体系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含有大量的用唯物主义哲学和西医理论去曲解中医理论的内容。比如五行理论在现行的中医院校基本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就被严重地曲解和误读。中医赖以建立的五行理论有着深厚的天文背景,内涵着天人合一的整体主义思想;而古希腊四元素说只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然的一种思辨性的解释,内涵机械的原子主义思想,成为后世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原型。笃信唯物主义的现代中医家不顾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五行硬性地解释为唯物主义的五种物质元素,并将这种荒谬的比附作为金科玉律传授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第二,为了实现中医科学化和中西医结合,纳入大量的西医教育内容,强化中医学生的西医理论思维和西医理论意识。
我们知道中医学界在唯科学主义的时代精神左右下不再寻求按着中医理论自身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去发展中医,而是致力于中医的科学化,即通过对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理论的阐释与改造,将中医潜在的科学性转变为显性,进而消除民众对中医非科学性的质疑。为了实现中医的科学化阐释与改造,各大中医院校引入了西医统编教材的内容,为广大在校学生开设了大量的西医知识,这些课程再加上外语几乎占去了中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
一方面受那些肤浅和无知的现代中医家的误导,一方面疲于学习西医知识和外语,广大中医学生既不能深入理解中医理论,也不能掌握中医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毕业后更是因为不能进入临床而放弃中医专业。不仅如此,西化的中医院校教育导致整个现代中医家队伍进入异化性消亡的恶性循环。西化的中医院校教育培养的多是西化的伪中医家,这些西化的伪中医家进入中医队伍后继续强化那些满是曲解和谬误的中医统编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继续强化现代中医教育的西化状态;而不断受到强化的西化的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又会培养出更多的西化的中医家,导致中医家队伍进一步走向西化。
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在推动新生代中医家不断地走向西化的同时,还给整个中医家队伍造成严重的破坏与打击。正是因为中医院校教育为中国政府主办,学院派中医凭着国家公权力的优势在本行业把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按着自己已经西化的中医知识体系去设置中医行业准入的标准和管理法规,将那些师承的和自学的民间中医排除在外。由于大量的民间中医没有现代中医学院教育的经历,他们多数都不能通过学院派中医设置的行业准入考试,继而拿不到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证而不能行医。中医队伍的学院化扼杀了民间中医家队伍,进而导致中医走向异化性地消亡。
三、现代中医院校教育须回归中国古典文化的母体
下面是一组关于现有中医家数量的权威调查数据,可以有力地说明中医危机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统计,1949年我国人口不足5亿人,中医人数为80万人。2003年我国人口增至近13亿人,中医
人数49万人,但其中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而且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师。另有统计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
教育是源头,既然规模化的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了中医家的唯一来源,那么中医队伍的质量好坏就完全取决于现代中医院校的教育成功与否。要想扭转中医异化性消亡的局面,就需要培养出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的主体;要想培养一批支撑中医存在的“纯中医”,就要终止各大中医院校开展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标准知识体系教育,回归以中国古典文化为基础的中医教育传统,以强化广大中医学生的中医基本理论素养和思维。因此,各大中医药院校需要做好回归中医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改革,逐渐废止所有的西医学课程,代之以易学、儒家和道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我们知道要想实现代中医院校回归中国古典文化母体的教育改革,首先要实现最高医政管理部门发展中医战略指导思想的变革,即按着中医自身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去发展中医,而不是在唯科学主义的时代精神主导下用现代科学和西医强行地实现中医现代化,也就是中医的科学化。只有破除唯科学主义的迷障,中医的学院教育才能回归中医的本质,真正地培养能够发展中医的文化主体。国家最高医政管理部门如果能够革除自己所执的指导中医发展的伪化的意识形态,广大中医院校的中医教育也就会跟着发生革命性的转变。与前面我所列举的中医院校教育西化的两种表现形式相对应,这个变革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内容:
第一、逐渐减少或者废止现代中医家编撰的统编教材,代之以古代的中医基本理论教育经典和主要中医学派的经典。
由于现代的中医家从小接受的就是科学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教育,他们对中医理论有着大量的牵强附会和错误的解读。这些牵强附会和错误的解读被写进统编教材里,作为广大中医学生学习的金科玉律,进而误导和遮蔽广大中医学生对中医基本理论和经典的理解。因此,要想广大中医学生能够正确深入地把握中医基本理论,就必须废止那些现代中医家编撰的统编教材。在中医基本理论教育方面,废止现代中医家编撰的那些水平低下的统编教材并不会产生无书可教的尴尬局面,历代中医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厚的中医基本理论教材,这些教材原本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弟子施教的课本。现代中医院校里的中医家完全可以从历代中医教育家留下的众多的中医教育经典中遴选若干本作为广大中医学生的中医基本理论教材。在中医临床理论教育方面,现代中医院校更需要重视那些久被忽视的学派经典,这些经典的内容代表着某类疾病的最有效的治疗路径,也是古代医家对自己临床经验的理论总结。广大中医院校学生只有充分地学习和借鉴古代中医家治疗疾病的理论思维和有效路径,才能在临床中做到游刃有余,并能基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经验开出新的学派来。现代中医学院教育只有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线上才能培养出一批足可与古代医家相当的现代中医家来。
第二、清退现代中医学院中的西医教师和废除所有的西医知识教材,引进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学者为广大中医院校学生开设中国古典文化课程。
如果说废止那些曲解中医理论的现代中医家编撰的统编教材是扫除设置在广大中医学生学习中医理论面前迷障的话,那么废除西医教材、强化中古典文化知识教育就是要增强广大中医学生对中医理论的领悟与把握能力。广大中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到的都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中的科学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我们知道西方自然科学源于古希腊的原子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些西方文化内在的特征与中医有着本质的区别。广大中医学生在进入现代的中医院校之后本应逐步捐弃先入为主的科学主义观念,从新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元理论知识,培养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论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中国古典元理论知识框架和理论思维能力,才具备理解和把握中医理论的基础。从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理论的角度只能曲解中医理论,我们不能再根据科学化中医的战略指导去要求中医学生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去学习大量的西医知识,这些西医课程只能弱化广大中医学生领悟和把握中医基本理论的思维能力。因此,广大中医院校要实现回归中国古典文化母体的中医教育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清退那些因科学化中医而被引进到中医院校里的西医教师,废止已经开设的大量西医课程;引进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学者或者教师,将《周易》、《尚书》、《论语》、《道德经》和《庄子》等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作为广大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基础。
当学院教育还在凭借着公权力垄断着中医教育资源的时候,中医学院教育就关系着整个中医家队伍的兴衰存亡。中医学院教育能否成功,不在于它有着多么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或者多么科学化的内容,而在于它是否遵循了中医千万年以来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中医学院教育只有能够培养出扎根于中国固有文化的中医文化主体,才能扭转中医队伍日趋萎缩和西化的现状,推动中医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走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