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炎燊给全国中医生授课认为,中医和西医要同等对待
“中医到现在还是处于被‘弱势’的境地,卫生政策一定要向中医倾斜。”昨日,何炎燊学术思想论坛召开,刚贺完九十大寿的“一代大医”何炎燊,为在场中医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呼吁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中医发展。
莞设工作室传承何老思想精髓
论坛由广东省中医院管理局和东莞市卫生局、东莞市科协主办。何炎燊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家、广东省名老中医,一直被东莞人尊称“何老”。昨天在论坛现场,90岁的何老讲了半个小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中医生讲了自己对中医的心得。
何炎燊以清代名医王孟英的医案,说明中医流派皆有独到之处,但不能固执己见,固步自封,要“俱收并蓄,博采众方”。
市中医院院长郑志文说,早在2005年,卫生部就评出了全国百名名老中医,东莞仅有何老一人入围,“东莞中医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工作室,对他的学术和思想成就进行系统整理,适时向全国推广。”
何老呼吁政府加大对中医扶持
讲完课后,何炎燊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再次呼吁政府应加大对中医的扶持。
“一方面,要加强培育中医药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财政要加大投入,现在各级中医院都存在‘吃不饱’现象,如果单纯用中药,就没法吃饭,而中医和西药一起来,就不是中医药的特色。这让我很
头痛。”何老告诉记者,早在多年前,卫生部就出台文件,要求将中医和西医放在同等地位对待,但政策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中医的投入,把中医帮助得好,就不用中西结合那么严重,用西医西药赚钱养活(中医院)几百人。”
对于目前东莞中医发展的瓶颈,郑志文也坦承:“首先,现在有很多中医师都不相信中医,能坚持一直使用中药的医生不多,很多中医师学术不精,没有真正遵循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大家对中医信心有所减弱。”
延伸阅读
扶持中医建议将提交市政府
为何中医会被“弱势”?记者调查发现,东莞目前中医门诊量仅占全市门诊量的4.5%,而且由于收费低廉,不少医院没有动力发展中医。市中医院院长郑志文呼吁,要鼓励中医走进社区、走进课堂、走进博物馆。
现状:门诊量不到全市5%
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获悉,中医业务占全市医疗业务比例仍然较低:截至2010年底,东莞全市只有2所中医院,总床位数1001张,仅占全市床位总数(全市19793张)的5.1%,全市有执业中医师、助理中医师1433人,不到全市医务人员的10%,而且2010年全年中医门急诊219.9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数4.5%。
“这种比例,显然与东莞‘岭南中医发源地’的地位不符。”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瓶颈:收费低廉打消医院发展动力
为何中医发展动力不足?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医院收费采用的是“累加收费”,而不是“项目收费”,西医在治疗时,可以通过各种检查和手术,大幅增加医疗费用,而中医主要靠人工和传统中草药,附加值主要体现在医生的知识成本上,但目前收费体系对医生诊金定价过低,导致中医院利润不高。
“中医的特点就是廉价、高效,辅助治疗手段不多。”市中医院一位老中医告诉记者,一个
骨折复位,中医收费是三位数,西医可能要五位数,不少中小医院弃中医而选择发展西医科室,也在情理之中。
一名学中医出身的镇街医院院长也告诉记者,如果按照账面收入支出计算,中医科还略有盈余,但扣除各种支出,中医科绝对是亏本的。
举措:扶持中医建议将提交市政府
无论是东莞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十二五”规划,还是东莞医改,都将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列为重点内容之一。郑志文透露:“现在我们中医院正在和卫生局组织一份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近日将提交市政府。”
“我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大力鼓励好的中医师下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郑志文说。他还呼吁,中医药文化建设也应得到重视,东莞中医的群众基础很好,东莞应该在乡土教材中增设中医文化,并且可以考虑建一个中医药博物馆,或者在博物馆里有专门的展馆。
记者:郑俊彦
来源:东莞日报
-----------毋庸讳言中医已处危急存亡之秋。
错误的中医政策是导向;
错误的中医教育是推手;
错误的中医临证是根本。
-----------
励杏老人 发表于 2011/11/24 09:02
毋庸讳言中医已处危急存亡之秋。
错误的中医政策是导向;
错误的中医教育是推手;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