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光绪皇帝之死
    

医患杂谈:光绪皇帝之死

光绪病案研究
1908年11月14日,也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享年38岁。第二天下午,慈禧皇太后病死在中南海仪鸾殿。两人的相继谢世不到24小时,使各种评论和猜测随之而起。由于光绪帝在戊戌变法后就被慈禧太后囚禁,许多人怀疑,慈禧太后因为害怕她死后光绪帝重新掌权会翻案,所以在自己临死前将他害死。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也就由此产生了。

  光绪皇帝之死传闻扑朔迷离

  在晚清文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徐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摘抄的清代笔记里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唯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她一手制造的种种冤案,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生怕慈禧死后光绪重新主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过,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一本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由于这些种种传闻,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的一大疑案。那么,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光绪病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太监作祟欺主天子忍气吞声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医案(也称“脉案”)中,有大量光绪帝的病案。其中既有当年宫内御医们为光绪帝诊病用药的档案,也有光绪帝本人为使御医们知其确切病史病状而口述或亲书的“病原”,尤其是光绪帝临死前半年的“脉案”,保存得相当完整。这些珍贵的原始诊病记录,为我们揭开光绪帝的死因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依据。

  从这些“脉案”中我们发现,光绪帝从小就体质羸弱,失于调理。他自幼多病,长期遗精,关节炎严重,身体素质很差。如光绪帝在37岁时自己写道:“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热”“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光绪帝常患感冒及脾胃病,用药十分频繁。体弱多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年营养不良,据光绪帝身边的太监寇连材的《宫中日记》记载,宫廷中皇帝的膳食很丰富,常常有上百道菜,但因为光绪帝没有权势,太监和厨师们就糊弄他,常常把上顿的剩菜下顿再摆出来,长年累月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到后来大多数菜都是发馊发臭的道具,根本不能吃,光绪帝往往就吃摆在面前的一两个新鲜菜,因此营养严重不良。有时光绪帝让亲近宫女为他开小灶,慈禧太后知道后还要申斥,说皇帝不应该这么娇气,满桌子菜不吃还开小灶。醇亲王府有时想给光绪帝送菜进去,还要偷偷摸摸,怕慈禧太后和大太监知道。

  慈禧压制光绪皇帝精神郁闷

  除了身体羸弱,光绪帝的心理健康也从小就受到戕害。他4岁进宫,远离亲生父母,慈禧太后虽是他的亲姨妈(光绪帝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但对他的管束却非常严厉,不仅要他严格遵守各项宫廷礼节,还动辄严词训斥,使他从小就倍感孤独,对慈禧太后异常恐惧,见了面如同老鼠见了,惶惶不可终日,精神上压抑苦闷,非常人可比。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成年并举行大婚典礼后,慈禧太后迫于“祖制”,只好宣布“归政”于皇帝,自己退居颐和园去“颐养天年”。没有了慈禧太后每天在宫中的恐怖阴影,光绪帝的身体状况开始好转。从病案记录来看,在光绪十五年至二十四年之间,其诊病吃药的次数相对有所减少。

  然而,到光绪二十四年末及二十五年以后,他的病情却突然加重,体质直线下降。如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日的“脉案”写道:“皇上脉息左寸关沉弦稍数,右寸关沉滑而数,两尺细弱,沉取尤甚。面色青黄而滞,左鼻孔内肿痛渐消,干燥稍减,时或涕见黑丝。”“进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欠佳,肢体倦怠。”“下部潮湿寒凉,大便燥结,小水频数。”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光绪帝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到光绪二十六年以后,他的病状已深入五脏,气血双亏,病势开始严重。

  政治斗争失败光绪一蹶难复

  身体状况的突然恶化,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春夏之际,光绪帝发动了戊戌变法,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百日维新”,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既得利益,在朝廷中形成了“帝党”与“后党”的对立。九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并杀害了“戊戌六君子”,重新垂帘听政。政治上的失败使光绪帝进入了一生中最苦闷最痛苦的时期,从幼年就种下的病根也开始发作了。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受到慈禧太后的多方凌辱折磨,一度甚至想将他废掉。光绪帝终日惊恐,又无可奈何,曾哀叹道:“朕并不如汉献帝也!”在这种长期的急怒惊心的处境下,终于精神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未能康复。

  光绪死亡档案揭开早逝之谜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的精神折磨其实是光绪帝的主要病因,即便如此,我们却不能说慈禧太后是直接谋害光绪帝的凶手,光绪帝也不是被人谋害而暴死的。因为从光绪二十五年前后,光绪帝的疾病突然恶化,日趋沉重,从未好转。到光绪三十四年春季以后,已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不必他人谋害,也是必死无疑。这有光绪帝临死前的“脉案”和他自书的“病原”等大量医案可以作证。

  如从御医曹元恒在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日所写的医案内可知,光绪帝在临死前半年内,病势已十分严重,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在治疗上已是寒凉药及温燥药均不能用,医生们已束手无策。到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御医陈秉钧更在“脉案”上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之语,说明御医们对光绪帝的沉疴已无能为力。延及当年九月,光绪帝的病情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死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光绪帝本人对自己病情日益加重也十分着急,在他亲书的“病原”中,一再指责御医们无能。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他因自己的病虽“屡易方药仍属加重”而斥责御医们“总系药不对症”和“草率立方”。七月初八日,他诉说自己:“病势迁延,服何药总皆无效,且一症未平,一症又起”。七月十七日,他责备御医“服药非但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八月初七日,他更申斥御医是:“每次看脉,忽忽顷刻之间,岂能将病详细推敲?不过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医,何得如此草率!”等等。这些斥责言词反映出他当时焦躁绝望的心情。

  当时的江苏名医杜锺骏,在他所写的《德宗请脉记》一书中,也对光绪帝的病情有详细记载。杜锺骏是在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以后,被征召到京专为光绪帝治病的。他在七月十六日第一次入诊后,立即对吏部尚书陆润庠说:“我辈此来,本来是满以为可以治好皇上的病,来博取微名,今天看来多半是徒劳无益,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可见早在此时,杜锺骏就认为光绪帝的病已救治无望了。

  光绪帝临终时的病情,对于他的死因更能说明问题。从“脉案”来看,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前后,光绪帝的病情进入危急阶段。十六日这天,他出现了肺部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候,危急万分。第二天有三名御医入诊,其中就有杜锺骏,他们一致认为光绪帝已是上盛下虚,元气大亏,已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据杜锺骏事后的描述,当时光绪帝气促口臭,带着哭声问他:“你有何法救我?”杜问:“皇上大便如何?”光绪帝说:“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杜诊断出来,回到军机处开药方,药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语。大臣们说:“你这样写病案,不怕皇上害怕吗?”杜答:“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现在不写,将来一旦变出非常,我难负其责,所以不得不写。”

  到十月十九日,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的症状。(医案:“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通体为之困乏矣!”)此时,御医们一致“甚感棘手”。到二十日,光绪已经是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颤抖。(医案:“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这是现代所谓的中枢神经症状,说明已危在旦夕。当天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医案:“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到了二十一日的中午,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捯气儿。(医案:脉息“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扇,阳散阴涸”。)夜半,光绪帝进入弥留状态,延至酉刻,终于“龙驭上宾”,与世长辞了。

  从现代医学上来分析,光绪帝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了抵抗力的下降,出现了多系统的疾病。其直接的死亡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合并急性感染所造成。从光绪亲书“病原”及其“脉案”所载的病因病状及死状来分析,他自病重至临终之时,其症状演变属于进行性加剧,并无特殊异常症状出现,既无中毒或其他伤害性的征象,也没有突然性暴亡的迹象,应该是属于正常的病亡,并非慈禧太后加害。但巧合有时恰恰反映了历史的宿命,光绪皇帝就是命中注定一辈子也走不出慈禧太后的阴影。

[ 本帖最后由 玩家天下 于 2010/1/6 11:54 编辑 www.lindalemus.com/rencai/]
-----------长期遗精,关节炎严重,
(早期)抑阳补阴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热”“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
恐惧,见了面如同老鼠见了猫,惶惶不可终日
(中期)阴阳双补,脾肾阳虚

脉息左寸关沉弦稍数,右寸关沉滑而数,两尺细弱,沉取尤甚。面色青黄而滞,左鼻孔内肿痛渐消,干燥稍减,时或涕见黑丝。”“进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欠佳,肢体倦怠。”“下部潮湿寒凉,大便燥结,小水频数。”烦躁
(后期)脾肾阳虚加重,元气开始也没了

气促口臭,“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
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的症状。(医案:“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通体为之困乏矣!”)此时,御医们一致“甚感棘手”。到二十日,光绪已经是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颤抖。(医案:“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这是现代所谓的中枢神经症状,说明已危在旦夕。当天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医案:“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到了二十一日的中午,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捯气儿。(医案:脉息“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扇,阳散阴涸”。)夜半,光绪帝进入弥留状态,延至酉刻,终于“龙驭上宾”,与世长辞了。
(末期神仙难救)

-----------早看过个案例了,“惨”。。可见当时御医也不怎么样。慢性病消耗到阳脱,最后阶段,非炙艾,硫磺,附子不救。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