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论“酒悖”
    

黄帝内经:论“酒悖”

作者:潘大为


知识体系(例如中西医学)的异质性,直接的表现是观点分歧,根本的则在于研究范围、偏好和认知模式的差别。例如,人的性情及其变化由什么决定?这个现在看来显然不是单纯医学问题,《内经》却用了大量篇幅讨论。本文讨论的正是《内经》对该问题的一个子问题的认识——饮酒前后人“勇怯”的变化,《灵枢·论勇》名曰“酒悖”。

  1 “勇怯”的形态学指标

  要解释饮酒前后人“勇怯”的变化,先要界定“勇”的内涵。《灵枢·论勇》首先区别了“勇”与“忍痛”:
“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灵枢·论勇》认为,勇/怯、忍痛/不忍痛,乃是两组彼此独立的概念。前者属于“神”的范围,后者则指人体的痛耐受力,取决于皮肉质地,反映人与人“形”的差别。区别两组概念,说明《灵枢·论勇》对“勇怯”的内涵有仔细的考虑。

  但简单的勇/怯两分法也给人一个印象,即《灵枢·论勇》视“勇怯”和痛耐受力一样,是一种生理属性,而非我们现在认为的复杂心理问题。其后的论述旋即证实了这一印象——正象“忍痛”与否取决于皮肉,人之“勇怯”也被形态学严格地决定。《灵枢·论勇》象选美一样列举了“勇士”的形态学标准和发怒表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

  “怯士”则相反:“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骬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

  据上引文,目、焦理、“骬”、肝胆等,是判断人是“勇士”还是“怯士”的指标。那么,这些“勇怯指标”究竟有无根据?以心为例。《灵枢·本藏》:“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人心不可得见,其形态由“骬”推知。“骬”即胸骨。杨上善:“骬,胸前蔽骨,蔽心神也。”故观察“骬”的形态便知心的形态、从而“心神”状况:“无骬者心高;骬小短举者心下。长者心下坚;骬弱小以薄者心脆;骬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骬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骬短而小”说明“心下”且“脆”,“易伤以言”,其人必怯;相反,勇者心“端直”,是因“心端直则和利难伤”,若“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不足言勇。这就是“勇士其心端直”而“怯士骬短而小”的根据。其他指标可参《灵枢·本藏》《师传》。

  可见,众多“勇怯指标”虽然囊括了体表特征(含“面部之阅”和“身形肢节”两方面)和体内脏器状况,但对后者的考量其实仍要借助前者。“司外揣内”的原则在此得到充分展示。而通过肉眼可见的人体形态推断人的精神状况(“勇怯”),既属《内经》形神理论的具体内容,也不妨视作对这一原则的发挥。

  另一方面,《灵枢·本藏》《论勇》之同不能掩其异。《灵枢·本藏》论心以外的其余四脏的形态,均未涉及对“神”的影响(如肝的小大坚脆是否与人“勇怯”有关之类)。杨上善认为是省文,也有道理:“……心藏以神,有此八变。后之四藏,皆不言神变者,以神为魂魄意志之主,言其神变,则四种皆知,故略不言也。”[1]

  然而具体到《灵枢·论勇》的“勇怯”问题,决定权似乎却不在“心神”,而在肝胆。如上,肝之小大坚脆、胆之盈虚均在“勇怯指标”之列,如果考虑到目为肝之外候,把目也包括在内,那么指标半数涉及肝胆。描述“勇士”之怒、“怯士”之怒,重点也是肝胆——“肝举而胆横”。如此种种,很容易使人以为《灵枢·论勇》“勇怯”问题的关键是肝胆,如明代医家张介宾:“怒则气盛而胸张,眦裂而目扬者,勇者之肝胆强,肝气上冲也;毛起者,肝血外溢也;面苍者,肝色外见也……勇怯之异,其由于肝胆者为多。”[2]

  这个看起来相当自然的说法却隐藏着缺陷:它与《灵枢·本藏》乃至《内经》独重“心神”的立场已有偏离。张介宾虽也自觉其偏,也只作了一个软弱的修正:“勇有二,曰血气之勇,曰礼义之勇……盖血气之勇出于肝,礼义之勇出乎心,苟能守之以礼,制之以义,则血气之勇可自有而无……然则勇与不勇,虽由肝胆,而其为之主者,则仍在乎心耳。”[2]

  实际上张介宾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正如下文对“酒悖”的分析将要证明的,“勇怯”与特定脏腑(肝胆或心)的关联,仅是表面的;造就人与人的“勇怯”之别者,不是形态学上的个体差异,而是这些差异的成因——气和气机。

  2 酒与气

  酒在《内经》多有论及,一致称其性(气)“悍”,如《灵枢·营卫生会》“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太素》作“滑”)”、《素问·厥论》“酒气盛而慓悍”。这种特性使酒有特殊的影响力,《灵枢·论勇》主要论宏观改变。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

  酒使人体气机上逆,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扰乱脾胃气机,胃气不降则胃胀;二是使气上逆“满于胸中”;三是肝随逆气上移,同时由于肝胆相连,“怯士”因胆汁“不满”而下垂的胆亦受肝牵拉由“纵”变“横”,《灵枢·论勇》简洁地描述为“肝浮胆横”。

  那么,为什么酒能使气机上逆?这是因为酒不同常“饮”的微观作用机制。如《灵枢·经脉》,酒入胃先行络脉:“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

  酒“慓疾”之性与卫气相类,故能循卫气之道而行。张介宾以雨雾喻之甚妙:“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入于经。酒亦水谷之悍气,其慓疾之性亦然……盖营气者,犹源泉之混混循行地中、川流不息者也,故曰营行脉中;卫气者,犹雨雾之欎蒸,透彻上下、遍及万物者也,故曰卫行脉外。是以雨雾之出于地,必先入百川而后归河海;卫气之出于胃,必先充络脉而后达诸经。”[2]

  “络脉盛”的后续影响,参《素问·厥论》:“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

  “阳气入而胃不和”,高世轼释云:“入者,络脉之热,复入于胃中也。”邪热入胃,胃气不和则胀。《灵枢·论勇》说酒“入于胃中则胃胀”,即略其过程而直言结果。

  酒对气机的影响,同样归因于酒气和卫气的共同之处。

  《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上焦”。一般“饮”入胃走中焦,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说:“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亦即《素问·经脉别论》“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义。但酒入胃后,其“悍气”不走中焦而循卫气之道走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布胸中……”(《灵枢·营卫生会》)。所以,酒入胃则酒气上行,“气上逆满于胸中”。上逆之气不是卫气,不是积于胸中的宗气,而是酒气。

  酒气、卫气都是气,二气并行,自然气盛于前,暂时造成其人气实的假象;而肝胆的卑弱之相,也因位置上移得到暂时改变。这些变化合起来缩小了“怯士”和“勇士”的差距。此时的“怯士”发起怒来貌似真勇者,“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但这种状态不能持久,酒力一过,气机回转,脏腑复位,其人重现本性,“气衰则悔”。

  “慓悍”之性也不是酒独有。参考《灵枢·五味论》“辛走(卫)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酒性及其作用。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辛气也象酒气一样走上焦,是因为辛气与酒气一样“慓悍”而类卫气。杨上善谓:“辛气慓悍,走于上焦,上焦卫气行于脉外,营腠理诸阳……辛走卫气,即与卫气俱行,故辛入胃,即与卫气汗俱出也。”[1]

  《千金方》述“辛走气”则“气盛”,则与上述酒气上逆则气盛的情形相类。不同处是后者强烈到“胀胃浮肝”,而前者仅使营卫之行迟滞。

  “辛者与气俱行,故辛入胃而走气,与气俱出,故气盛也。”[3]

  正因酒力悍猛,早在唐代酒精含量更高、性更烈的蒸馏酒(上古酒是发酵酒)出现之前,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就视酒为“毒”:“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慓悍而有大毒。”[4]

  3 勇与气

  酒对气机的强烈干扰,是酒能变人“勇怯”的原因。体内脏腑——主要即肝胆的形态变化,不是酒后“怯士”变勇的原因,而是这个过程的中间结果。由此出发重新审视《灵枢·论勇》的种种“勇怯指标”,我们就获得了更为开阔的眼界。

  首先看怒的形态学表现。

  关于怒的机制,《素问》“九气”有“怒则气上”,这正是“勇士”“怯士”之怒的共同点:怒则气上充胸,扩张胸廓。扩张程度因人而异,勇者气盛,故能“胸张”,怯者气弱,故“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而包括肝胆在内的脏器的位置变动(“肝肺举”),不过是气机上逆的附带效应。所以,“勇士”“怯士”之怒表现有异,根本原因是两种人体质不同,前者气盛,后者气不足。以形态变化而言,两种人之怒均体现为肝肺等位置暂时上移,区别只在上移幅度和持续时间。反映于外,即情绪的强弱和长短。随着气机恢复正常,脏器复位,“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怒气乃平。

  由此我们可以对张介宾归“勇怯”于肝胆的做法作一全面评价。

  张介宾对怒的形态学表现的分析,是典型的不具解释力的“伪解释”。释“气盛而胸张”为“肝气上冲”、释“毛起”为“肝血外溢”、释“面苍”为“肝色外见”,都不是考察“胸张”等生理现象与肝的确切联系后得出的结论,而是由“肝主怒”“肝藏血”等《内经》经典陈述演绎而来的主观想象。这种解释追求的,与其说是对“勇怯”和肝胆关系的深刻理解,不如说是如何尽快将该问题溶解在经典陈述之内,这些陈述由于过度引用,已被视为内涵毋庸质疑、也不需要思量的公理。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可能是由于“肝主怒”等语过于现成,张介宾将其套用到“勇怯”与肝胆的关系上时,忽略了其内涵受语境限定,如果脱离原文无限发挥,一味强调肝与怒的联系,而忽略了怒作为五神之一是被统括于“心神”之下,则必然导致与《内经》独重“心神”的基本观点的偏离。可见,对经典著作原始陈述的片面引用,并不可靠;执着于局部形态变化而忽略背后的动力学机制,也难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皮相之见。

  重心由形态移向气和气机,是理解“勇怯”与肝胆的关系、从而“勇怯”问题的关键。如上,肝胆强弱是决定“勇怯”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反之,以肝胆等若干脏腑的形态特征作为衡量“勇怯”的指标,也绝不意味着这些脏腑之外的人体状况与“勇怯”无关。决定“勇怯”的,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而是以这些脏腑为代表的整个人体状态。这也正是上述酒对人“勇怯”的影响得以实现的前提。既推重气和气机,又不惮历数“勇怯”的种种形态学指标,是因为两种取向原本就是统一的。
那么,为什么“勇怯”尤与肝胆而不是别的脏腑有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牵涉到对怒的机制的深入探讨,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洪图,李 云.黄帝内经太素,第2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43,32.

  
[2]明·张介宾.类经,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78,224.

  
[3]唐·孙思邈.千金方,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67.

  
[4]隋·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40.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