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经方生姜泻心汤临床应用发挥
    

伤寒杂病:经方生姜泻心汤临床应用发挥

经方生泻心汤临床应用发挥
生姜泻心汤出《伤寒论•太阳中篇》,原文是治“伤寒出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组成: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程知云:此为汗后,未经误下,心中痞硬,水气抟聚者立法也。外邪虽解,然必里气通和始得安然无恙。汗出解后,胃中不和,饮食抟结,中焦不能消谷,故干噫食臭。土弱不能制水,故胁下有水气旁流。腹中雷鸣者抟击有声,下利而清浊不分 也。故于泻心汤内君生姜以散之。法用再煮,取其熟而和胃也。
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余用此方治疗以下各证,均收到良效。
  一呃逆
陈某,40岁,患有呃逆,连作不休,已历年余,辗转诸医,无外乎丁香柿蒂、旋复代赭、香砂六君等味,服药百裹,未见寸效。以致疲倦不堪,痛苦日加,不能坚持工作。切其脉沉弦无力,视其舌略呈水滑,问大便则称一日二、三次,溏薄而不成形。余谛思良久,此等呃逆之证见于上,泻利之情见于下,其病必在中,为脾胃不和之兆。询问病者:“何处难受?”患 者指胃下,答曰:“ 此处有隔塞感,甚不畅快,因而打嗝为甚”。余顿悟此乃脾胃升降失司,而寒热相溷,胃气上逆之病也。必使脾胃调和,升降得顺,则病可愈。
处方:生姜12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6g、党参10g、炙甘草10g、大枣7枚,连服五剂,则呃逆未作,心下痞与下利俱除。
   二 失眠
张女,47岁,患失眠证经年,每晚仅能睡2-3小时,且乱梦纷纭。昼则头晕神疲,恍恍惚惚,服多种养心安神之剂无效。
初诊其舌见无苔滑腻,脉又弦滑,试用《千金》温胆汤,未能取效。再诊,病家谓:“大 便稀薄,每日必登厕2-3次。余乃悟,此乃胃气不和之失眠。因指其心下问:“此处难受乎?”答曰:“正是”。又问:“有呃气否?”,答曰:“时或有之”。此乃胃气不和之证。嗳气者,胃气上逆也;大 便溏薄者,脾气不升也。今升降失序,则阴阳不和,故气痞于中,而心下者闷矣。张景岳曰:“今人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内经》引《下经》亦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由此看来,本证之失眠,咎由于脾胃。脾胃居中州,有翰旋上下之作用,今心肾之气不得中州之助,使水火既济之功受阻,则见阴阳不交,阳不入阴,是以失眠之证作矣。
内经云:“必伏其所主,必先其所因”。故不治失眠之标,而图脾胃之本,使中气调和,升降得所,则阴阳 自通,而自得安寐。方用生姜泻心汤。
处方:生姜12g、干姜3g、半夏10g、黄连6g、黄芩6g、党参10g、炙甘草10g、大枣7枚。服方6 剂,睡眠与心下痞俱好转,照方再服1周,患者欣然相告,顽症治愈。
  三   痞满
张某某,男,60岁。农民,病已二月,自觉心下(即上脘部)痞闷不适,尤以食后为甚,并有干噫食臭,大便溏而不爽,日2-3行,不思饮食等证。切其脉弦而滑,重按则无力,视其舌苔,滑在则带腻,按其上脘部濡软。心下痞,按之濡是为气病,非食非水可知。乃因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翰旋无力,以致气机不利,痞塞于心下而成。“心下”界乎胸腹夹隙之间,亦是阴阳上下之路。故凡阴阳不和,升降之气不利,每反映于该部而具病位辨证意义。升降既乖,气痞于中实为此证之根本。至于舌脉之诊,无非反映脾虚不运,而水饮内生之候。
治宜和中州脾胃,兼散水饮之邪。方用生姜泻心汤加茯苓
处方:生姜12g、干姜3g、党参10g、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6g、黄芩6g、黄连6g、大枣7枚。服药5剂,心下痞塞大减,噫气亦除,食欲转佳,舌苔见净。效不更方,原方续服4剂,而行痊愈。
生姜泻心汤是《伤寒论》方,主治心痞硬,噫气而有食臭味,肠鸣有声,泻利,胁下阵痛等证。清人吴谦认为此汤应加茯苓,以治兼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者。他对此方有新的发挥。前两例所治呃逆、失眠等证,亦皆仲师所未言,然用之取得显著疗效,应当看作是在继承基础上的一个发展。
该方属于和剂,能调和脾胃之气,以解寒热之纷,并有增补中气的作用。其证因气机升降不利,中焦痞塞,胃气不降而生热,故以芩连之苦寒以降之;脾气不升而生寒泻利,故用干姜之辛热以温之;生姜健胃以散饮;半夏消痞以开豁痰气;脾胃气弱,不能斡旋上下,故以参、草、枣以补之。本方苦降、辛开、甘补,散饮消痞,擅治中州不和等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在临证心悟耳。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