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论竹叶石膏汤方证
    

伤寒杂病:论竹叶石膏汤方证

聂惠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竹叶石膏汤见于《伤寒论》,载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末,堪称经方名剂,其组方严谨,配伍恰当,药简效宏,妙意深存。若辨证准确,用法妥当,每收效如桴鼓之功。

  一、竹叶石膏汤方证解辨
  本方在《伤寒论》中主治证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此证为热病愈后,余热未清,气液两伤而致。“伤寒解后”,说明病邪已解,大病己愈,形气当复。今虚羸少气,为形气皆弱,病后消瘦,动则乏力短气,乃气阴两伤之故。“虚羸少气”与“气逆欲吐”是本证的辨证眼目。虚羸,言其形体受伤。大病之后,精血津液受损,不足以滋润形骸,乃致虚弱消瘦。少气,言其中气受伤。气伤不足以息,故呼吸少气。由于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胃失和降,故气逆欲吐。据余热不尽之病机,结合“以方测证’之法来看。除上述主症之外,应伴见发热、心烦、口干口渴,少寐等症。本证治法若取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则气液难复,若取只益气生津而不清热,又虑邪热复炽,余热复燃,亦可燎原,正如叶天士所称“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不可不防。惟有既清热生津,又益气和胃,施以清补并行,方为两全之法,故治用竹叶石膏汤。

  二、竹叶石膏汤方药解义
  竹叶石膏汤由白虎加人参化裁而成。方中竹叶之甘寒,清心除烦;石膏之大寒,清余热之邪;人参补病后之气虚;麦冬补病后之阴虚,配甘草粳米以和胃气,防寒凉太过,又助中州之化。半夏虽温,然配伍在清热生津诸药之中,其温燥之性去,降逆之功存,不仅无害,且能助脾气,转输津液,参、麦得之,生津而又不腻滞,互补并行,有利无弊。诸药合用,津液生而中气足,虚热解而呕吐平,实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之祛。本方是病后调理之方,为治余热之缓剂,其功能专于滋养胃肺之阴,并任复津增液之责,故不仅常用于治伤寒差后的气液两伤、余热不清者,而且亦常用于温热病后期见气液两伤而又兼余热不尽者。本方即可清其余热,又可补其体虚,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实为一首清补之剂,正如《医宗金鉴》曰:本方是“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由此可见本方与白虎之区别。

  三、竹叶石膏汤辨证要点
  1.明确方证的病机关键:竹叶石膏汤证的病机为热病初愈,余热未尽,气阴两伤。此证以差后虚热、正虚邪恋为病机特点。
  2.抓住方证的主症所在:辨证用方必须抓住主症,方能准确施治。“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胃失和降”是应用竹叶石膏汤的主症。临床表现又常伴有差后余热不清,或身见发热不解,心烦少寐,口干口渴,舌红少苔,脉虚数等,亦是辨证用方的客观依据。
  3.掌握方药的主治功效:竹叶石膏汤主要功效在于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是一首疗效优越的清补之剂。主要功效是:既在于清,又在于补,扶正祛邪,重在调和。

  四、竹叶石膏汤应用实例
  1.热病:本方临床用于多种热病的不同阶段,如外感发热、温热病、感染性高热、肺炎、菌痢、乳腺炎等。(1)外感发热:外感发热不解,证见气津两虚者。治以本方加桑叶栀子白茅根、豆豉、芦根等。(2)虚热:大病解后,热病初愈,余热未清,元气未复,见身热、烦渴、虚羸少气、疲倦、舌红少苔、脉细数,属气阴两虚者,治以本方加栀子、豆豉、白芦根、茅根、鳖甲等,清退余热,效果良好。(3)骨蒸痨热:结核病,证见身有低热,形体消瘦,神倦乏力,咳嗽,脉细数无力,舌红少苔,或薄而淡黄苔,属气阴两虚者,以本方加百部地骨皮秦艽、银柴胡等,效良。

  验案实例

  医案一:外感发热
  沙×,女,16岁,1999年4月初诊。
    患者反复发热月余。近日发热,体温39℃,咳嗽咽痛,痰少色黄,口渴欲饮,心胸闷热,呼吸气短,小便短赤,纳差便可。查:皮肤灼热,咽部充血,扁体肿大。舌质红,尖部尤甚,苔淡黄,脉浮略数。证属外有表邪,内蕴郁热之证。治当和转枢机、清热解表。拟竹叶石膏汤加柴胡、黄芩、芦根、白茅根、生栀子、桔梗。水煎温服,进药4剂,热退咳微,继3剂而愈。

  医案二:低热待查
  王×,男,19岁,2003年2月25日初诊。
  患低热8个月,病始于外感热病之后,低热不退,体温37.5℃,午后为重。查心肺、肝脾胰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B超、CT等项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免疫等血液生化检验未见异常。以低热待查经抗生素等西药治疗未愈。证见低热不退,午后烦热,体力减退,颜面痤疮散在,口唇樱红,口干咽燥,饮食欠佳,大便略燥,舌红薄苔,脉略数。证属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所致,拟益气养阴,清透余热之法,宗竹叶石膏汤化裁。处方:竹叶10g,生石膏20g,法半夏10g,太子参15g,芦、茅根各15g,玄参l0g,柴胡l0g,生草6g,生栀子l0g,豆豉l0g,青蒿l0g,鳖甲12g,桑叶l0g。水煎温服,进药7剂。3月4日复诊,药后症减,体温有降,一般在36.6℃~37.1℃之间,痤疮随之亦减,舌尖红,苔退,脉略数,依前法治之,加秦艽l0g,杭芍12g,水煎温服,进药7剂,体温降至正常,追访2年,未见复发。

  医案三:差后虚羸
  李×,女,49岁,1989年6月初诊
  大病愈后,烦热少气,体温不高,倦怠乏力,口干且渴,欲饮水,食欲不佳,小溲短赤,大便尚可。形体消瘦,脉沉细略数,舌质红,少苔。证属大病愈后,余热不清,伤津耗气而致。拟益气养阴清热之法,方用竹叶石膏汤加百合生地沙参神曲。水煎温服,进药4剂,诸症皆减,前方继服3剂而病愈。
  2.急性扁桃腺炎、急慢性咽炎、喉炎:见咽喉肿痛、口干舌红、少苔或黄苔,属胃热津伤,邪客于咽者,以本方加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并去半夏为宜。

  验案实例

  医案一;急性扁桃腺炎
  陈×,男,45岁。2002年9月7日初诊。
  病患发热2天,初始发热微恶风寒,服药未效,继则高热39℃,咽喉疼痛,下咽痛甚,咽部红赤,扁桃体肿大,口干唇红,舌质暗尖红,薄苔淡黄,脉浮且数。证属邪热伤津,内侵客咽而致,法当清热解表,益阴利咽治之。拟竹叶石膏汤化裁。处方:生石膏15g,竹叶10g,生甘草4g,太子参15g,柴胡l0g,黄芩l0g,桔梗10g,玄参10g,麦冬12g,生栀子10g,豆豉10g,川贝母10g,双花15g,太子参15g,芦、茅根各15g。予药7剂,水煎温服。初服3剂,热退而后去石膏,继服4剂。二诊:热退症减,咽痛肿轻,前方去芦、茅根、栀子、豆豉,加板蓝根10g,连翘12g,继服7剂,症除病愈。
  3.中消(糖尿病):证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口渴欲饮、脉数有力、苔淡黄乏津,属胃热津亏者,以本方去半夏,加知母花粉、沙参、天冬等为宜。
  4.口腔疾患,包括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脓肿以及鹅口疮、口臭等,属阴虚胃火上炎者,以本方加莲心升麻、知母、黄芩等为佳,

  验案实例

  医案一:口腔溃疡
  史×,女,21岁。1988年9月8日初诊
  患口腔溃疡2周,牙周肿痛、口臭、溃疡呈多发性,口干且渴,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大便干燥,数日未行,脉沉数,舌质红,苔淡黄少津,牙周红肿。证属胃阴不足,蕴热上灼而致。治宜益气生津,清热解毒,宗竹叶石膏汤化裁:淡竹叶10g,生石膏30g,太子参10g,麦冬15g,法半夏6g,炒山栀10g,连翘10g,银花15g,知母10g,莲心10g,炙甘草5g。服药4剂,诸症锐减。
  二诊:前方去太子参,加佩兰叶10g,继服6剂而愈。追访半年未复发。

  医案二:牙龈肿痛
  张×,男,56岁,1989年7月初诊
  患者有糖尿病史。近2日突发牙痛,牙周肿痛,口干欲饮。大便略干,尿色黄赤,脉沉弦,苔淡黄。证属胃热蕴郁,逆灼上窍而齿龈红肿。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宜,拟竹叶石膏汤加双花、黄连丹皮、知母、元参。6剂,水煎温服,药后肿痛皆平,血糖平稳。

  医案三:口糜
  程×,女,1岁,1989年8月11日初诊
  患儿哭闹3天,烦躁,不欲进食,大便干燥,溲赤短少,口唇樱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指纹紫、舌红,口中生口疮,红肿糜烂,证属脾胃蕴热,邪毒上扰,熏灼口舌,而致口生糜疮。治以清热解毒降火。给予竹叶石膏汤,4剂,水煎频服,病愈神安。

  医案四:郁热流涎
  艾×,男,1.5岁,1989年6月30日初诊
  患儿流涎口水多,食欲不佳,大便略干,小便黄赤,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口唇樱红,指纹紫,舌尖红,苔淡黄。证属脾胃郁热,湿浊上逆而致。法宜清热和胃化浊为宜。拟竹叶石膏汤加薏苡仁、神曲、生桅子。水煎温服,每日3次,服药4剂,流涎减少,继进4剂而愈。追访半年未复发。
  5.失眠不寐:属胃阴不足,胃火上扰心者,以本方加炒山栀、豆豉、生龙骨、生牡蛎等效佳。

  验案实例
  张×,女,58岁,2000年3月初诊
  患者素体形瘦,热病初愈,热退神倦,周身不适,心中烦乱,辗转不安,惟夜卧难以入睡为苦,伴口干咽燥,渴而欲饮,胃脘不和,饮纳不佳,逆气时作,便可溲赤。诊按其脉,虚而细数,观察其舌,尖红苔黄。证属差后虚热,气津两伤,胃失和降而致。治以益气养阴,和胃安神。处方:竹叶10g,生石膏15g,麦门冬12g,生甘草5g,清半夏6g,生栀子10g,炒枣仁15g,生龙牡各20g,炒神曲15g,五味子3g。予药7剂,水煎温服。进药1周,神安胃和,睡眠如常,嗣后调理病愈。
-----------谢谢分享。
    请教:《伤寒论》中石膏剂量是一斤,现代处方时当用多大剂量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