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运用体会
    

伤寒杂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运用体会

作者:柴瑞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8条载:“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历代医家对此看法颇不一致。有认为当去芍药者,如清·吴谦《医宗金鉴》曰:“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有认为当去桂枝者,如徐灵胎曰:“头痛发热,桂枝证仍在也,以其无汗,则不易更用桂枝”;也有因方证似乎矛盾,难以解释,而含糊其辞者,如成无已等。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体会,认为本条病症所主方剂,既不宜去桂枝,也不宜去芍药,而当在桂枝汤原方中加入茯苓、白术即可。
  
上述条文所叙的症状,主要是“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我认为这些证候表现,既不是外感风寒所导致,也不是实热内结所形成,而是由于水湿之邪内阻中焦,外痺经脉,以致升降痞塞,经气不畅的病理反应。这从本条条文的文法及文字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条文中的“仍”字与“小便不利”殊为关键。“仍”字之用,不仅否定了“服桂枝汤,或下之”的治疗方法,而且说明了“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之证,是存在于“服桂枝汤,或下之”之前的。同时又反证了这些证候似表证而非表证,似里实而非里实,所以,虽然“服桂枝汤,或下之”而其症“仍”在。“小便不利”尤是本条辨证之关键。我们知道,桂枝汤证虽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里热结实虽有“心下满痛”,但它们都不会出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一证是水湿内停,积蓄不化的主要特征。柯琴说:“若小便利,病为在表,仍当发汗,若小便不利,病为在里,是太阳之本病,而非桂枝证未罢也”,条文在叙出表里类似证之后,写出“小便不利”四字,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上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又说“水饮内蓄,中满不食,皮帬肉苛,筋脉不利”、“脾病,身痛体重,腹腰脊痛,胫痠,背膂筋痛,小便闭”,可以说是本条文的滥觞。基于这样的病因病机,其治疗方法自然是利水化湿,疏通经气,所以仲景在方剂服法中特别注出“小便利则愈”一语。
  
桂枝汤是一个解肌发汗,调营和卫的方剂。桂枝味辛性温,既长于活营血、通经脉、解表散寒,又擅于温阳气、助气化、散湿利水;芍药味酸性寒,既能调营和血、滋养筋脉,又可柔肝缓中、疏达气机。二药君臣相伍,是桂枝汤中之必不可缺者,在肝脾不和而水湿之邪内阻外痺时,治用桂芍,也属必要。至于有认为“无汗不得用桂枝”者,则属管窥之见,且所见也是错误的。仲景之核承气汤、桂枝加桂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乌梅丸、当归四逆汤等皆用桂枝,难道都必须在有汗出时才能应用吗?所以本证虽无汗,桂枝也在所必用。于桂枝汤方中增入茯苓、白术,一以健脾燥湿、化气利水,一以疏利三焦、通达经气,对于水湿之邪内阻外痺所引起的“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颇收良效。
  
笔者偿用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过20余例类似的患者,一般所抓的主证,即腹满、筋强、小便不利。兹举病例以说明之:
  
案一:冯某,女,49岁。一年前患腹满泄泻,至今未愈。1997年7月12日以来,自觉头项、脊背强直而痛,难以左右顾盼,经医治疗,效果不佳。于1997年8月邀余诊治,患者面目微黄虚浮,颈项背膂及腓肠部皆强急不舒,且有疼痛感,肢体倦怠呆重,脘腹痞痛,不饥恶食,全身时时发热,如风吹火,而心下、胃脘常觉发凉,小便不利而次频,大便泄泻,舌苔白而润,脉沉缓无力。疏方:桂枝12g,白芍12g,生10g,大枣12枚,炙甘草15g,焦白术15g,赤白苓各15g。2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之。2日后二诊,云服药后,通身出汗,尿利且量增多,腹己松,项背已较前柔和。惟腓肠肌仍觉强痛,大便日二、三泻,但已变稠,继为疏方:桂枝9g,白芍9g,煨姜10g,大枣10枚(焙干研细末冲服),炙甘草15g,焦白术15g,白茯苓15g,木瓜15g,连服5剂后,诸症皆愈。
  
案二:张某,男,63岁,素有痰喘宿疾。1999年5月6日因外感而痰喘发作,自服安乃近蛇胆川贝液麻黄素,翌日觉感冒、痰嗽均减,但增颈项强痛,尤以背部右上侧为甚。5月8日,又觉四肢关节重闷而痛,腹满不能饮食,食则呕恶清水。诊其脉,濡而涩,察其舌,质胖嫩,苔滑腻而白,询其小便,谓数月来尿常不利,常服西药克尿噻,近数日末服,小便淋漓不畅,但不急不痛。疏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5g,大枣6枚,焦白术15g,赤白苓各15g,细辛5g,陈皮10g。日服1剂,连尽2剂。10日复诊,颈项、关节之强痛已衰其大半,腹已松适,食已不呕,惟背部右上侧处仍木着痺痛。于原方中去陈皮、苍术,加桃仁红花各10g,改白芍为赤芍,连进5剂后,已无不适。
  
以上用本方所治的20余例患者,收效都较满意。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于桂枝汤原方中加入茯苓、白术之后,由一个桂枝汤兼及另外四个方剂功用的缘故。这四个方剂即苓桂术甘汤、苓桂草枣汤、茯苓甘草汤、甘姜苓术汤。苓桂术甘汤健脾化湿、温阳化水;苓桂草枣汤振心阳以伐肾邪,培中土而制水饮;茯苓甘草汤温胃运脾、散湿利水;甘姜苓术汤温脾散寒、胜湿利水。上述四方的功用加上桂枝汤的调和营卫、通经解肌,对于水湿内困脾胃,外痺经脉所引起的项背强痛、心下满痛、脘腹痞闷呕恶、食欲不振、关节痺痛等都有显著的疗效。于是笔者或疑,原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否在年代之沿革中传抄讹错?现陈管见,以就明者指正。
-----------此文作者虽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而所用为桂枝汤加茯苓白术,论中加茯苓白术者凡三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见于桂本)。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柴胡及茯苓白术汤——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三方所主皆为太阴脾证,是茯苓白术者运化脾土水湿之要药也,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亦主太阳病者,盖太阳为寒水之气,其水之源由太阴蒸腾气化而来,水源受阻则太阳经气化不利,其证机在源,故去浚流之桂枝。此方不去桂枝以治太阳病则源流并重,非为无效而力有不专也,若水重阻于中者则无效也。作者疑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为桂枝加茯苓白术汤传抄之误,未明究竟也。

[ 本帖最后由 志一 于 2008/3/6 10:58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ob/]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