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20090116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5:脉诊层次
    

四圣心源:20090116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5:脉诊层次

20090116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5:脉诊层次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脉象,有关脉诊的一些个人的体会。顺便说一下咱们中医的学习方法的问题,主要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脉诊呢,咱们网上也有好多老师讲了很多,我在这里也没必要去重复,不会讲具体的哪个脉什么病,今天咱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讲咱们临床上怎么去把脉,怎么去体会脉象,主要是讲一些方法上的问题。

比较关注脉的朋友呢,可能都听说过有一本书叫《太素脉法》。太素脉法是讲什么的呢,它主要是讲通过诊脉来判断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呀、祸福。很多人把太素脉法归结为占卜算卦这一类的一部书籍,并没有把它当成我们中医的一本医书。那么这个脉法呢,它不光能够断定本人的这些祸福,甚至还能够通过诊脉,看出你的亲戚朋友,比方说你的父母啊,你的子女啊,你的朋友、妻子呀、丈夫呀(配偶),能把这些相关、跟你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他们的好多事情也能通过摸脉就能摸出来,就能算出来。那么这种脉法呢,据说在古代还是精通的人不少。当今呢,有没有这方面的人,应该也有,不过我自己没见过,还没碰见过。那我们从这里呢,引出一个话题来,就是说,诊脉能诊出一个人的这么多事情来:哪天会有什么好事,哪天会有什么坏事,摸脉都能摸出来。那么,按照我们一般人的观点来看,祸福事端有些事情相当于是人所处的环境来决定或影响的一些事情,跟这一个人的身体本身应该关系不是很大的,一般人都会这么认为。如果说诊脉把身体之外的事情、把一个人周围的事情都能够诊断得这么清楚的话,那么反过来我们想一想,咱们诊脉只是诊断一下仅仅是病人自己身体里面的一点病,如果再诊不清楚的话,那好像就说不过去了。这就告诉我们,脉诊呢,它有很多的层次,我们在脉诊上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能直接决定了咱们看病治病的水平。

那么太素脉法,它讲的这些东西,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只是一种空穴来风的记载呢?我们现在先不作出一个什么结论来,我们慢慢聊,咱们今晚上就以脉诊为话题,一块来练练脉,练练手,看看咱能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一般咱们学脉呢,学诊脉,大部分都是先看一些脉学的书,像《濒湖脉学》,好像比较有代表性。还有这个《三指禅》也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书。28脉呢,学过中医诊断的应该都比较熟悉。有一种脉,主个什么病,主哪一种病症,就跟公式一样。好像是你要摸着一个脉,比方滑脉主痰。摸到了滑脉,化痰就可以了,开上一个化痰的方子:二陈汤,这个病就应该好了。但实际上在临床上可能不是这么回事。也许我们照着28脉的脉象,照着脉的主病去用药,也许效果不好,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水平,照着葫芦画瓢,最后也不知画了个啥,疗效是比较差的。

所以你看我们诊脉的时候啊,三个手指头往手腕部一搭,寸关尺一并,去感觉这个脉,有力无力,是浮是沉,是大是小,是滑是涩,是数是迟,等等。这些呢,我个人的理解,咱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一个层次,那么这个摸脉的层次叫什么呢,叫“感觉”。就是说,我摸着有一个脉在这,这个脉呢,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或快或慢,或有力或无力的这种变化的形势,比较直接,也比较具体。如果我们再对照脏腑的病位呢,寸关尺,左右分部,跟五脏六腑怎么对应。左关就是肝出了问题了,肝气的问题,右关可能是脾胃的问题。那么这种对脉象的最直接的、最具体的这种感觉,就是我个人所认为的最初的一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层次,就是感觉的层次。感觉到有个脉在这里。

在这个层次上呢,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境比较清静,或者说自己的心境比较清透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一些比较细微的变化。比方说,滑脉,那么它是滑到什么程度,浮滑还是沉滑,滑数还是滑迟,寸滑还是尺滑,等等。包括来盛去衰,脉的来去之间,有的脉可能来的时候滑一些,去的时候没准涩一些。当我们整个心境比较清静的时候,慢慢的手指头上的感觉也会越来越灵敏,慢慢的对脉象的体会就会比较细致入微一些。经常是有时候我在病房,有时候碰到病房的大夫,说这个病人没有脉,摸不着。我去摸的时候呢,好好摸了摸,其实还有脉,只是脉非常的弱。要是不注意呢,就以为好像没有了,接近于微脉了,接近于若有若无的这种微脉。你还要摸出它的一些,它也有一些滑涩呀,弦急呀,或者是濡软呀,也有一些自己的性质。并不是说一个真正的微脉,如果太微小了,脉象就摸不出来了,只要能摸出来呢,不管有多么微,多么弱,你只要好好去体会,实际上它还是有它自己的固有的脉象。所以这个微脉弱脉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虚,虚里面也有好多情况能摸出来。好多有经验的老大夫呢,甚至能够摸出你这个脉,摸脉之后就知道你是哪生了什么病,你病了多长时间了,你现在有哪些症状,他都能说出来。这个也都是很真实的临床经验了,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大夫,脉诊摸的比较多了,总结出这么多经验来。什么脉象,可能就对应着什么病,这是一种层次。“感觉”这个层次上我们对脉由粗的感觉到非常细微的感觉,甚至能够摸了脉,就知道你是什么病。一般来说呢,我个人觉得,这都是一个感觉的层次上,作为一个中医,最起码要有这么一个层次,你连脉如果都感觉不出来,那就谈不上中医了是吧。

但是呢,也有一些这样的老中医,他摸脉摸的很好,根本不用你说,有什么病我一摸就知道了呀,但是他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摸脉的水平和治疗的水平给人感觉差别比较大,这种情况不少见。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应该就是他对疾病的摸脉断病大部分都是通过经验上得出来的,对真正的人体一气周流,对人体生命整体的把握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所以这个脉象呢,和病理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块。如果我们对以《四圣心源》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一套体系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对大局大象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土气斡旋中焦,木气左升,金气右降,如环无端,这种大的象如果能够有一个非常直接的体会的话,脉象上慢慢地就会有一些进一步的提高。

打个比方说吧,还是摸脉。这个病人呢,比方他左脉是一个弦滑脉,右脉可能是一个相对弦细的脉。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从四圣心源的角度来讲,可能就会觉得木气郁而不升,所以左脉有弦象,郁在左路。右脉呢,可能因为中焦健运无力,无力运化,寒象偏重一些。所以呢,相对来说脉偏小,偏细,有一个弦细脉。那么左脉的滑象呢,说明木气,左路的荣发之气,以血为主了,阴精阴气,生发的阴气还算比较足,消耗的还不是很多,说明这个病得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是我们摸脉处在感觉的层次上,就是这么来分析这个脉象。那么如果我们摸的时间长了,慢慢的整个自己的身心,虚静为宝嘛,内经讲摸脉的时候一定要静。当你自己的身心比较静的时候,心态很平和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再去摸脉呢,你就感觉到你摸的并不是一个脉,那种感觉慢慢就变了。变成什么了呢,你就好比感觉到一股气,实际就是病人那股气,一股比较有力的木气在比较滑利地往上升动,往上跳跃,好像又上不去,就会有那种感觉。这个时候呢,这种感觉是在我们刚才说的左脉弦滑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但是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弦滑脉的感觉,而是一种气的,那么这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就是说,我们对脉的这种感觉呢,从这个单纯的脉象上,浮沉迟滑呀,从单纯脉的感觉上,慢慢上升到“气”的感觉上。通过脉象,就像一个中介一样,象一个中间人一样,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感觉到病人身体一气周流的这种流畅啊,淤滞啊,哪个地方啊,能有这种感觉。当然这个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很快就能有这种感觉了。这是慢慢的一个,随着自己心境慢慢地在净化,自己摸脉呢,指尖上感觉灵敏度越来越高,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有时候脉象的寒热,这股脉气带着一种热象,这个人的脉象带着一股寒象,带着一股寒气,都能够感觉出来。到了这个层次,我个人就把这个层次称为“感应”。就像心灵相互感应一样,不光是一个直接的触觉,不光是手指头上对脉的起伏快慢直观的感觉,而是直接变成了对病人一身周流之气的感应。那么在这个层次上呢,相对来说对整个疾病的把握,就比较的准确一些,不光准确,对整个病人整体的把握也是比较完整一些。

那么说到这里呢,我顺便给大家讲一个病例,这一个病人是一个小学的老师,一个女老师,比较年轻。这个老师她就过来跟我讲,她有一身的病,她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有盆腔炎,有卵巢囊肿,脸上还有斑,脾气也不好,睡觉也不好,吃饭也不好,大便也不好。总之她感觉自己全身都是病,好像觉得不知道该咋治了。你说病人这么多病,我们从哪着手呢,你先治什么呀?所以这个时候通过脉诊掌握病人整个身体的状况,来找到一个治疗的思路,找到一个用药的突破口就显得比较重要。

当时我就摸她的脉。她的脉象呢,这个老师她比较瘦,以前没有这么瘦,自从生病以后慢慢地越来越瘦了。我诊她的脉的时候,她的两个脉,一个是弦象,弦象一般来说就是气淤,肝气淤滞的那个弦象,脉摸着比较紧,淤在里面这种感觉。另一方面呢,脉比较细一些,有一点涩象。一气不是那么很充足,有点断断续续,接续不上那么一种涩的感觉,就是气血不足。还有稍微有一点滑象。一般来说,脉涩主气血不足,脉滑一般来说气血应该不会很虚的。这个病人恰恰是滑脉和涩脉一起出现,并存。它不是说又有滑脉又有涩脉,而是脉里面既有滑象又有涩象,是一个脉。有时候我们单纯从28脉里面就不好解释,这种脉象按说不应该同时存在的呀,滑象和涩象一块存在本身是矛盾的嘛。实际上这种脉象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并不少见。当然对她一身周流之气直观的感觉,脉象上说是这样,直观的感觉就是她这个一气周流在里面想走呢走不动,有的地方呢,好像路上交通堵塞了一样,路很窄,虽然人不多,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比较拥挤,就是这个意思。既有淤滞,气血不足,同时又有局部的一些滑象,局部的淤滞。所以这个脉象跟她的症状是完全相符合的,她人比较瘦,没什么精神,那就是气虚呀,同时她还有乳腺增生啊,卵巢囊肿啊,子宫肌瘤啊,这些问题就是局部淤滞比较重,也会出现一些滑脉或者沉脉,脉象其实和这个症状是完全相符的。

当时在她的脉有这个感觉之后,感觉她的整个一气以虚为主,同时又有局部的淤滞。导致整个木气生发得也不通畅,金气敛降肯定也是没有力了,也不通畅。整个一气的周流,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心气开发,肾气收藏,全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她全身就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因为她是教小学的呀,小孩都很调皮,经常是淘气,老师就很生气,她说我也知道跟孩子生气,一个老师没有必要跟孩子生气,生什么气嘛,没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她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一调皮,不好好学习呀,做个小动作呀,她就好像是憋不住要发火,控制不了自己,说明木气淤滞得比较重,比较深。这种情况呢,我们就要(百病生于气)从木气入手,她主要症状都是跟肝胆相关系的症状为主,从这方面入手,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所以当时我给他用的药就是以乌梅丸作为底方来给她柔润肝木。给她开导开导,讲一讲,自己心里也想开一些,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患者老师以为自己有很严重的病,思想压力还比较大。给她用的药呢,都是比较温润的,比较柔和。象这个情况,虽然淤得很厉害,气淤,这个时候不要用很多破气的药,因为她本身气就很不足,有涩象,所以我们要用一些安抚一样的药。就跟一个人很生气了,这个时候他是又哭又闹又跳,当头给他一棒呢,能把他打下去,也没准把他打晕了呀。好言相劝,给他点好吃的,没准就打发走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给她用的呢,当归呀、乌梅呀、百合呀之类的,都是一些柔润肝木,舒畅肝木的这些药,比较柔和,辅助加了一些温化中焦这样的药。并没有专门用一些治疗乳腺增生,调经什么的,我没有针对她某一个具体的症状用药,只是根据脉象给她用药,用的是安抚的。

那么这个老师呢,大概用药1个月左右,上面的症状就慢慢减轻了,脸色也好看了。以前来的时候脸色也发黄,很瘦,光泽也不多,慢慢地人胖起来了,脸色也白了,有点红润了,人也比以前胖一些了,自己感觉脾气好一些了,睡觉好一些了,吃饭也好一些了。月经不调啊,乳腺增生啊,囊肿啊,还存在,她自己都能够感觉到,但是以前每到月经之前感觉症状就加重,比较严重一些,有时候甚至受不了,一晚上睡不着觉,甚至一天六神无主,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现在这种症状已经很少了,基本上能够比较正常地上班,带学生,挺高兴。实际上给她用的药也不贵,很便宜。这个时候,咱们从对气的感应,通过摸脉,我们感应到病人的气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从全身一气周流的大局出发来用药,选一个治疗的入口,选一个着力点,这样呢,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老师病了一两年了呀,1个月的时间能够达到一个她个人比较满意的效果,也还算不错。

当然脉象呢,咱们从感应的层次上,直接通过脉象,来感应患者一气周流的整个的情况,也是可以有一个程度高低的区别。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有病人一气明显偏的比较厉害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比较明显的感觉,感觉这一气好象是郁了或是虚了,急了或是缓了,会有这个感觉。当慢慢的,我们调自己的心境,调自身,作为大夫,如果自已心境进一步静化,进一步清透,达到这一点,用老子道德经的观念来看是要达到“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就是你要清心寡欲,这个时候呢,可能是慢慢的能提高身心的清透的程度,所以摸脉的水平高低有时候跟摸脉的多少也不完全是成正比,要靠自身的一些修养,要提高自己修身养性的功夫。

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境能够达到一个纯净程度比较高时候,那个时候对气的感应就比较明显了,甚至病人的脉很弱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气感,能够感应到。有一些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老年的女性,我们知道男为阳女为阴,所以一些老年的女性,尤其是一些安静的,与世无争的,这些老大妈她们从中医来讲体质大概都偏于虚寒,脉象往往很弱,有时候真是摸半天都摸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太弱了,感觉不出来,所以有时候碰到这个情况,我就把自己的身心暂时的再调整一下,把自己各方面的注意力都收回来,把眼睛闭上,专心致志地去感受这个脉,这个时候,慢慢地你就由模糊到清楚,感觉刚开始感觉不到脉,慢慢地能感觉到唉有脉了,再过一会儿感觉这个脉越来越清楚了,虽然这个脉实际上是很微弱的,若有若无,大概都是些沉脉了,实际上慢慢你也能感觉到是滑是涩,是急促还是迟顿,这种感觉,再慢慢你就直接会感觉到那股气慢慢就过来了,这个老太太甚至你能感觉到她的脾气是急还是不急,她现在是生气还是开心,慢慢的甚至会有这些感觉,这就是一些气的感应。这个就需要入静,你看老和尚坐禅都要入静,摸脉也一样,有时候碰到特别弱的脉,气感比较弱的,需要我们去入静,耐心细致地去感应,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他整个一气是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的状态,他是处在郁滞不行的状态,还是散而不收的状态,是升不上去还是降不下来,还是堵在中焦了。这种感觉,不光是对脉象当前的感觉,而且对这个脉象以后的预后,就是这个脉他在向一个什么样的方面发展,他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你也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感应一般来说只要我们认真去静下心来,好好去体会,大部分人都应该能感受到这种气感,这个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也没有特异功能,我想我跟大多数人都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觉得我如果有这种感觉,也许很多人也有这种感觉,没有的呢,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对自己身心的调整,应该慢慢也会达到这个程度,能感觉到的。所以中医他不是虚无缥缈的,他是比较真实的,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那么这是讲的感应,感应的层次,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呢,在对病人能有气的感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再去提高自己,慢慢的我们就会达到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感受”,感受――就是感同身受呀,就是说我们在摸脉的时候,这个病人这个脉呢,我们能通过摸脉能感受到病人的一气周流,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是木气郁滞了,还是心气涣散不收了,还是肺气郁而不降了,还是中焦土气郁滞不能运转了,都能感觉到,不光如此,而且对病人自身的一些感觉。比方说,我觉得胃里堵得慌,又胀又恶心,吐也吐不来,下也不不去,连病人的这种感觉我们当大夫的也能感觉到,有这种感觉的朋友也许就相对少一些了,那么这个也是确实可以做到的一点。当然我呢,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感受到病人的感觉,我在感应这个层次上一般的病人我都能感应到,在感受这个层次上,只有一部分病人我能感受到。我这个功力与这个上工其实还是差得比较远呀,大家也不要以为我有多厉害,我在这儿跟大家一样,我也没敢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跟大家一样都是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希望在这里能够抛砖引玉,能够跟大家吸引来真正的有学问、有本事的老师,咱们大家一块儿跟着好好学一下。所以我只能对一部分气偏的比较重的病人有这种感受,他有什么感觉,我也能感觉得到,有这个体会。

在这里举一个病例:有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也不算小姑娘了,结婚了,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她是从小身体比较弱,后来结婚之后,身体就更虚了,就病了。她这个病是什么病呢?她就每天感觉肚子鼓鼓的,肚子为什么鼓起来了呢,又没怀孕,好象感觉有时候在腰上,在肚子里面靠近脊柱那个位置,好象肚子里有一个人一样,在里面推她,把她往前推,所以她的肚子鼓鼓得就鼓起来了,而且还一翘一翘往前鼓。所以她就说里面这个人把我这么一推呀,我就站不住,我就往前跑,他一天到晚不停地推,我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跑。所以她就得了这个么病,每天挺着个大肚子不停地跑,停不下来。所以后来家人就把她送到精神病院,精神病院把她诊断为精神病,在精神病院治了三年,断断续续治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时好时坏,还怀孕生了个孩子。病情呢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这个患者年龄也不大,二十多岁。有一天家里人可能听别人介绍,带她到我这儿看病来了。这个患者长得还挺胖的,一看好象是没有什么问题。胖胖的,脸色也还可以,她要不说话,没准就不太象个病人。但是她一坐在我面前,她就浑身打哆嗦,好象很紧张,话都不太会说。你问她什么,有点答非所问,所以她妈妈就把她的病情给我叙述了一下。然后我就摸她的脉,诊她这个脉的时候呢,这个脉非常的虚,非常的快,脉摸没有力的那种,很大,但是又没有力,散在外面的那种感觉,跳得很快,好象这个断断续续快要连不成块了。我一般来说给别人摸脉,当大夫相对来说那你不是患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能够平心静气,比较沉静的应该是,是这么一个状态。但是我摸她这个脉呢,摸了很短的时间,一小会儿,慢慢的这种气的感觉就过来了,再慢慢对病人症状的这种感觉也过来了,病人现在有什么感觉我直接就感受到了。摸着她的脉我也有点打哆嗦了,有点好象是坐不住的那种感觉,而且呀她肚子那个怦怦跳,她心脏那个怦怦六神无主呀那种感觉,感受得很真切的。也不是说故弄玄虚来给大家卖弄,是事实求是。所以当时呀我自己第一个直觉,直观的感觉,是什么呢,赶紧先来点熟地呀给我镇住呀,要不然都坐不住了。你看非常的直接,所以呢,如果能达到这种感觉,摸脉达到这种感觉的时候――感受,能够感同身受,直接感受到病人的这种感觉,那么这个时候你用药上有时候甚至都不用辨证了,就跟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一样,很自然的,要想什么药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就象一种直觉一样。所以这个病人,我给她用的什么方子呢?用桂枝加桂汤,然后再重用熟地,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方子,开了好象两三付药。那么这个病人回去吃了药之后呢,第二次来复诊的时候,她妈妈非常惊讶地跟我说,说这个回去吃了一付药,她孩子就说那个人再不推她了,原先那个人老是在肚子里推着她往前跑,说吃了一付药就再不推了,睡觉也能睡得比较安稳了,再也不用跑了,说以前是不停地跑,累了想歇一会都歇不成,那没办法呀,说现在可以歇一会儿了。所以她妈妈当时就有点不太相信呀,说这个几年的病,治了几年治不好,怎么可能吃了一付药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所以她就有点怀疑,说你这个疗效到底是不是真的,很担心,说是不是我做了什么手脚,让她暂时感觉不到。哈哈我要真有这个本事也倒好了。所以你看把这个药和方子用对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能好到患者都不敢相信。当然这个病人也不是说这两付药就好了,她的整个身体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调理,所以一直断断续续也在我这里调理。

脉诊,我个人的感觉,它是一个很真实,很直观的一些东西,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二十八脉呀,我们对着这个脉象,然后呢什么脉主什么病,这么往上套一下,应该不是这么象套公式一样,我个人感觉应该不是这样。

好多人感觉中医是不着边际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这个东西有时候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是说他不存在或是没有,只是我们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它是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的,非常真实的东西。象我们大海老师,他就说他亲眼看见过经络。说实话经络我就没有看见过,我能感觉到,身上的经络,气血的运行我能感觉到,但是我看不见。这就是人的层次不一样,不能说没能有,是吧。

这个就是讲的我个人对脉诊,脉象三个层次上的一种认识。一个呢就是最基本的感觉,再一个就是感应,再提高些就是感受。这个是我个人的一些说法,只是供大家参考。实际上呢,我们对脉的这个感受,不光是对脉的这个感受,包括对药呀,对方子,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的。

刚才有一位朋友,61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前心和后背的情况在脉上如何取得?实实在在的讲,以我的水平,从脉象上,前心和后背恐怕我摸不出怎么去分,如果我对病人摸脉的时候,病人碰巧他病气比较重一些,我如果能够达到感受的层次的化,如果他前心有问题我能感觉到他前心,如果他后背有问题我也能感觉到他后背。通过这种方式我可能会知道,如果只是说单纯摸脉,就能摸到前心后背,这个理论上肯定可以,可能我个人达不到这个水平,没有很多经验可以讲,所以非常抱歉,如果大家谁有这方面的经验呢,可以出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大家一起沟通一下。

刚才无为这个朋友说,你刚才用这个桂枝加桂汤中为什么加生地?我可能讲错了,我是加的熟地,不是生地,熟地这个药呢,它是生地蒸熟的,色黑而粘,有点甜,有点苦,是一个润降收敛的药。从气上的感觉来说呢,就好象天气很热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毛毛雨,下了一场小雨,很清凉,一下子把那个热气呀给压到地面上去了。那么这个熟地呢,有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所以这个病人呢她的气是虚散在外,有点这个收不进去了。脉象虽然很大,但感觉里面气血是很空的,这时候用点熟地比较滋润,比较柔润而敛降,往里一收。就是这种很直接的感觉。中医有一句话叫“为喜为补”,就是说有些小孩生病了,他喜欢吃什么你就给他吃点什么,有时候就能把病治好。人身自己也是很聪明的,你这个病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治疗,他会有感觉的。夏天热了我们就觉得口喝,冬天冷了我们就觉得怕冷,你看这都是很自然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感觉到需要熟地这个药,来收固一下失散不收的大气,化来这一身之气,所以就用了比较多的熟地,给她收敛一下,所以这个效果比较好。当然大家不要目地去模仿这个方子,方无定方嘛,这个方子用在别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没有任何效果。

那么我们对脉呀有这样的感受,同时对药物呢实事也可以达到类似一些感受。刚才顺便把熟地这个意思也给大家讲了一下。

可以再说一个药,比如说蜂蜜吧。蜂蜜这个药也是一个食品了,可能每个人也都喝过。蜂蜜我的感觉是,它是土气里面的一股水气,我是这么给它定位的,怎么讲呢?咱们看这个蜂蜜都是蜜蜂采的花粉酿的,那么这个花粉都长在什么地方呢?花粉绝大部分都长在花的中间呀,长在花的中央,中央就属土,这个花粉大部分都是甜的,蜂蜜酿出来也是甜的,春天这个花朵你看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什么颜色都有,如果咱们大家注意观察一下,所有花朵中间这个花粉基本上只有两种颜色,一个是黄色,黄色居多,还有一个可能是白色,绝大部分花朵,不管它是什么颜色,这个花粉基本上都这是这两种颜色,而且黄色这个颜色占的比例比较大些。所以这个咱们就可以推导,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蜜蜂采了那么多花,酿出来的蜂蜜有枣花蜜、槐花蜜、油菜花蜜,各种各样的蜂蜜,尽管它个口味上多多少有些差别,但是大的性味上还是很相近,都是甘甜可口,而且是偏凉的。为什么说这个蜂蜜是偏凉的呢?你看蜜蜂那个蜂巢,蜂蜜都是在蜂巢里酿出来的,一说到蜂巢都是六边形的,正六边形,这是为什么呀?六是水的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是水的成数,冬天下的那个雪花,都是六个瓣呀,是吧。那么从这些问题上呢,大家适当的关联一下,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呀,值得我们去思索为什么。所以你看六呢,还有六一散白虎汤,都有一和六在里面,在剂量上,都是有它的道理。所以我个人感觉,六就代表着一股收藏之气。所以你看这个蜂蜜它在正六边形的蜂巢中酿出来之后,它就有一股非常好的收藏之气,收藏得非常的完美。所以这个蜂蜜,沉旧的蜂蜜,你放在这个瓶子里,那怕你不盖盖子,一般也不会坏,你再去喝,它还能喝。要是其它的东西,要是你放一瓶饮料,恐怕放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这是因为蜂蜜有这一股收藏之气,所以呢相对来说它就没有生发之气了,任何东西它要腐败,它要有这个细菌呀,微生物呀在里面生长,在蜂蜜这里面没有生发之气呀,根本就长不起来,所以它不会坏。那么,正因为这个原因呀,蜂蜜在中气偏虚的时候,尤其是夏天中暑,有一股虚热之气,中焦不能斡旋的时候,喝一点蜂蜜水,这个效果是很好的。有时候附子用的量多了,用一些温燥的药量比较多了,甚至出现了一些中毒的症状,利用蜂蜜来解毒。实际上也是利用蜂蜜的这种收润之气,来抑制温燥药物那种温散的那种效果,温散的作用。所以咱们喝蜂蜜不要只是认为很甜,咱们可以慢慢地体会一下。你喝一口蜂蜜水,慢慢去体会那种甘润、凉收。就象这个有句古诗,叫作“细雨润物细无声”那个缓缓、柔润、收藏那种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如果说喝了蜂蜜有这种感觉的时候,那么我们对药物这个体会呀,可能就比较在行了,也算是比较入门了。

你看《神农本草经》讲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我个人觉得,如果《神农本草经》真是神农一个人写出来的话,他绝对不是一个药一个药去尝,尝了后中毒再写出来的,肯定不是这样,一个身心非常通透的呀,他这个药根本就不用尝,他只要看一下,或者闻一下味,这个药的感觉他就有了。就好比我们走到一个鲜花盛开、芬芳清新这么一个花丛中,我们会感到非常清新的空气慢慢润透自己的身心,你会感觉到那种很好的感觉。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身心很清透的人呀,对药物的体会都不要很多,只要一点点,都完全感到药物对整个身体的作用,能够体会到的,能够可以切身地感受的到。所以我个人觉得神农尝百草呢,可能只是这么一种说法,实际上我估计可能神农他本身是一个得道高人,他自身这种感觉可能比较敏锐,比较清透,对好多药物,对它的药性,对它植物这股偏性这股药气,能够非常直观,非常直接的体会。他能够体会到这个药在身体里面会起什么作用,能够治疗什么病,是直接感觉出来的,绝对不会是拿着自已身体当试验品,当试验场一样,做一个试验,就跟小老鼠一样,吃点什么药,看有什么反应。我估计不会是这样的,那就恐怕不是中医本来的面目。那么对药物的体会,我们也应该用这种观点去看,会比较好一些,所以有时候你看网上呢,有时候看到有个别的朋友非常有奉献的精神,去品尝,我吃了多少生附子,我有什么感受,把感觉写出来,把这个中毒的症状,有的甚至会有些风险,给人看得好象比较紧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感动,那么这种行为我个人不是很推赏,我不是很提倡这种行为。我觉得还是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对药物的这种感受,从这个角度入手。这样上对药物的可能就更准确,而不仅仅是我能耐受多少,那个就点冒险主义了。也不是一个,说实话,这种对药物的感受,不管你是怎么样的感受,应该还都是一种比较初级的感受,不会感觉到很通透。如果我们能够把常见的药物,常用的药物都能够感受的差不多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药,有左路升的药,有右路降的药,有中焦斡旋的药,所有的药可以合为一个整体,可以成为一味药,到那个时候,用药的时候就会左右逢缘了,得心应手了,就不会想到唉呀我这个病人这个症状,我该给他用哪个药呢?我是给他用当归呀还是用川芎呀,就不会出现这些疑问了。就是说用药呀对药物这个把握体会无微不至、非常深刻的时候,就会慢慢地达到这种层次吧。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可以把我对一些常用药的体会给大家交流一下,作为一个专题给大家交流一下。

除了药物,对方子也是这样呀。老是说我是经方派的,他是时方派的,老实说不管经方还是时方,好的方子都是很好的呀,我觉得能治好病的方子就是好方子。不管白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呀。那么经方呢,伤寒论中的经方,是经方之祖,用的比较多,好多讲伤寒论的,我们讲堂里也有好多老师讲,古往今来也有好多伤寒大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实话说我自己看的也不是太多,要是让我给大家讲伤寒论,说真的我真是不敢给大家讲,因为自己学习的也很少,只能在这里说一下自已对学习方法的一种个人的体会吧。

我们对脉可以去感受,对药物可以去感受,对方子同样可以去感受。比方说麻黄汤,我们就要去感觉那种表气郁滞在里,郁滞得很紧,想出去就出不去,在里面就干着急没办法,就很烦躁,那种感觉,一看到麻黄汤这个方子,你就想到风寒束表外感的这种感觉,这个解决的办法是赶紧把这个表气打开,让我出去透透气,就要有这种感觉。讲到泻心汤,你就要想到中焦湿气弥漫,湿气郁滞得比较严重一些,整体中焦不能斡旋了,需要来一个比较爽快一点的药,该拿走的拿走,该去掉的去掉。我个人理解,泻心汤君药是干黄连,黄连把弥漫的湿气一收,干姜在里面鼓鼓劲,推动斡旋中焦,整个中焦就动起来了。有时候在临床上碰到温热病中焦郁滞的情况,用上半夏泻心汤原方,有些病人感觉效果比吗丁啉好多了,原先感觉中焦下不去,现在感觉中焦一下转开了。有朋友问,泻心汤里半夏干什么的?我个人理解,半夏和干姜一样,主推动,以动为主,黄芩黄连主收,一动一静,推转中焦。再比如四逆汤,回阳救急第一方。这时候的病人就好比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得瑟瑟发抖,无力前行,这时的附子好比在雪地里点一把火,也好像一个热心人在后面推他一把,甘草就好像一个温柔细心的母亲一样,照顾他不要摔倒,干姜好比兄弟姐妹一样,把障碍都清除,把路都扫干净。这个比喻也不一定恰当,只是一种感受,不要只知道附子回阳,干姜温中土,甘草补中气,这样讲当然也对,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一种更直观,可以完全感受的层次上去理解,我想这样对大家学习使用经方是有益的,这种具体的感受,说实话,有时候很难用具体文字语言来描述,不太好说,就像有的老大夫说的那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法教你,自己去悟吧。大家每个人在临床上慢慢体会,有了这种感受后,对疾病的把握,对处方用药的把握,就会有一个更好更准确的层次,疗效就会更好一些。

讲到这里,再讲一点题外话吧。在乡下,有些小孩受了惊吓,不想吃饭,发烧,不舒服了,有些老人就说小孩吓着了,叫一叫魂就好了,民间有这种叫魂的人,这些人年龄都比较大,来了一摸脉,就知道这小孩什么时候,在哪里,什么原因受了惊吓得的病,只是摸脉,说得非常准,这种人我虽没见过,但确有其人,也确有其事。这和我刚开始讲的“太素脉法”有些相似,所以说太素脉法有没有道理呢?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做结论了。大家知道钱乙是儿科的名医了,在《小儿药证直诀》里有一个医案,说他单凭听小孩的声音,就知道小孩得了什么病,如果有危险,还能活多长时间。所以不光是脉诊,望诊闻诊如果达到了一定程度,也会有这种感觉的。网上有个帖子,说有个老中医,只要听到病人进来时敲门的声音,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病情多重,该怎么治,那这个大夫就和钱乙的本事差不多了。如果大家对fo学有了解的话就知道,fo家有很多大德高僧都有“他心通”的本事,你想什么他都知道,这可能比中医更高一个层次了。fo家讲“明心见性”,让修行者都放下,不要执着,这和中医讲得“虚静为保”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从脉法一路聊到这里,就会发现,中医真的是永无止境,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希望通过我讲了我的这些体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还不错,不妨在这条路上试一试,我绝不是反对大家读经典,书还是一定要看的。但是我感觉不能掉进书里出不来了,要跳出中医来学中医,这是我一位老师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今天晚上关于中医的内容就讲这么多,这是年前最后一次讲课了,除了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之外呢,我也对讲堂里的管理员,如大海,姜附桂和其他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无私奉献的老师朋友们表示感谢!他们非常辛苦!我们当大夫的,应该有一颗慈善的心,不光对患者是这样,同道之间尤其要互相帮助。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对讲堂管理员的工作,尽量多支持配合一下。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问:我是学西医的,如何能尽快地,少走弯路地把中医学好?

我个人认为,中医是一个比较简洁,比较完美的体系,这个体系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里有很好的概括。我建议初学中医的,先读《四圣心源》,把《四圣心源》读熟了,慢慢就体会到土枢四象,中土斡旋,左路木气生发,右路金气敛降,一气周流,如环无端这么个大象,不光是人身一气周流的象,整个自然界也是这个象,先把这个模型建立起来,用在病人身上可以看病,用在天地上就可以通晓古今,就看大家能不能达到这个层次了,这套理论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非常好的体系。所以我建议先读《四圣心源》,建立这么个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去学习一些药性,经方,再结合着去读《伤寒》,《内经》,我不建议马上就去看病,马上就追求什么疗效,不要心急,哪怕一两年不看病,光看理论,慢慢把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对药物有一个直观感受了,再从简单的病开始治起,先治小孩的,再由易到难慢慢来。在临床上去感受这套理论的科学性,魅力所在,在临床感受中进一步提高对这套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供这位朋友参考。

问:生白术与炒白术怎么用?

我个人在临床上生白术用得多一些,炒白术少一些。主要是用生白术来斡旋中焦,生白术色白,味辛温,有一股辣味,还有一股微微的甜味,味比较厚,泡开以后润一些,一股清香柔润之气中,带着一股辛香走散的力量。炒了以后,辛香走散的力量就弱了,多了一股香燥之气,偏燥。一般来说,病人右关脉比较细,中焦湿气郁滞时,我一般用生白术,炒白术用得很少,什么时候用呢?当病人有腹泻,从脉上感觉中焦水湿之气比较盛,中焦之气又偏弱,如果这时用生白术,这股辛香走窜之气很容易把中气耗散,这时候用一下炒白术,既能柔和地运化一下中焦,又能把湿气带走,我平时甚至会改成用少量生白术加上砂仁泽泻之类的,效果更好。我个人感觉,生用的药物,把本来的生发之性保存地比较好,炒用就改变了药物的本性,所以我一般比较喜欢用生的药物,炒用的药物用得比较少。生白术与炒白术,我个人的区别主要是看湿气的多少,再就是从脉象上区别,脉象太弱了,生白术就不合适。

问:黄元御先生为什么不喜欢用白术?

《四圣心源》里药味相对较少,《伤寒论》里也不过一百多种,临床上实际能用到的有几百种,但具体到每个人,能用到的也就是几十种。某个人喜不喜欢用某味药,可能与习惯有关,与他对药的认识有关,他不用并不是说这味药就不好,很多我们不习惯用的药,不一定就不好用。如果对药物的把握比较好,药物间的替换可以是很灵活的。要达到治疗的目的,有很多种药物可以选择,有时候药性完全相反的药物,用好了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所以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用的问题,而是看你怎么用的问题。

问:“一气周流”与“十二经脉大周天运行”与“肝脾左升,肺胃右降,中焦斡旋”几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人体一气周流是如环无端的,是一气,这一气像太极一样,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一气也是这样,如果分成五段,就是五脏之气,如果分成十二段,就是十二经脉之气。一气可以分到无穷无尽,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合起来不过是一气而已。当年医医金针老师跟我讲,人身一气周流,开则鳞鳞总总,合则不过一气。打开以后可以分得很多很细,什么营卫气血,上中下三焦,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都是一气的变化,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如果对一气把握到一定程度,感受得比较细微了,就会直接感受到十二经脉气的运行,也能直接感受到,十二经脉的气的运行,就是一气在周流!不是十二个气。当年老师对我讲得时候,我也没有这个体会,体会不到啊,听天书一样理解不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自己慢慢就有体会了,真是这样。所以对一气周流,刚开始时不要强求,不去强求一气流到那条经,那个部位,先求个大概的左升右降,随着感觉越来越敏锐,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只要把大象感受到了,就不会出大错,治病至少就有大的保障,就会有疗效。

问:圆运动中肝升肺降,具体到每一脏的功能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说一个治病的总原则吧。正常情况下,人的一气是很圆融的,人也感受不到十二经络有气在动,连一气都感受不到,如果感觉到哪儿不舒服了,就相当于感受到气了,这一气不圆融了。我们治病的原则,就是使这一气周流地非常圆融,非常通顺。该升就升,该降就降,所以肝升肺降不是截然分开的。西医讲的具体的肝脏和肺脏与中医说的肝气和肺气肯定是有必然联系的,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但是有形的脏器是互相独立的,无形的脏气是浑然一体的,不可能分开,所以没有单独地肝升,没有单独地肺降,不可能单独处理某一脏的疾病。一个肝气不升的病人,单独使它升也不可能,还是要降的。降和升是一体的,不能分开的,是一回事,升就是降,降就是升,有时候不好描述,还要靠大家去体会。当大家体会到升降是一体的,阴阳是一体的时候,我想也不会问出这种问题来,没有单独某一藏怎么处理,不是这个意思。

问:结石在体内已经形成,可以把结石化掉吗?

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多,但我知道有这方面的老师,他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胆结石在2厘米以内,肾结石在0.7厘米以内,有些是可以直接排除,有些是能够溶化掉,纯粹是用中药,治愈率很高。实际上,结石就是体内比较深层的郁滞,要想排出去靠两个力量,一个是木气的推动,木气就是风气,风善行而数变,人体所有脉气的流动都是靠木气来推动,所以要加强木气的流动性,要养木气,养木气就要酸润,用一些比较酸柔的药,像山萸肉,乌梅,黄芪之类的。另一方面就是用一些通降的药,有形的东西不像无形的气通过破散能泻掉,六腑以通降为和,通过通降的办法来排出去是最快的,通降的药尽量不要用泻下的药,泻下的药容易破气耗气,气耗多了,木气就弱了,所以我们一般用比较缓和润收的药,像核仁,小麦之类的能往里收,收的同时,还有往下推动的力量,相当于把体内的力量积聚在一起办一件事,这时就可以把结石推出去了。思路就是这样,具体用药根据不同情况来选,像论坛上排石专家老师用的是熟地和薏米来排肾结石,就很好,胆结石也是这个思路。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想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康宣、泥巴匠、弘毅生整理,姜附桂统稿。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8:12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很好,看到大家的介绍。知道老师出了这本书,昨天在卓越买到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