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拼音Q)第一篇
    

中医词典:(拼音Q)第一篇

祛瘀消肿消法之一。治疗外伤瘀血的方法。如跌打损伤,伤处青肿疼痛,或腹部内伤,气血阻滞疼痛,可用七厘散、复元活血汤,祛瘀活血,宣通气滞,瘀去气行则肿消痛止。祛瘀活血治疗学术语。又称去瘀生新、活血生新、化瘀行血。是用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脉的方法。用于血行不畅…

祛瘀消肿

消法之一。治疗外伤瘀血的方法。如跌打损伤,伤处青肿疼痛,或腹部内伤,气血阻滞疼痛,可用七厘散、复元活血汤,祛瘀活血,宣通气滞,瘀去气行则肿消痛止。

祛瘀活血

治疗学术语。又称去瘀生新、活血生新、化瘀行血。是用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脉的方法。用于血行不畅或血分瘀滞所致的各种瘀血证。常用药物有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三七生地丹皮赤芍等。

祛邪扶正

治疗学术语。是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主要针对邪气实而正气稍虚的病证。取邪去则正自安之意。参扶正祛邪条。

祛痰法

祛除痰邪的方法。分化痰、消痰、涤痰三类。根据痰邪产生原因采用不同治法,或温化,或荡涤,或消除生痰病因。

祛湿法

祛除湿邪的方法。分化湿、燥湿、利湿等法。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运化水湿,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下之下源,治湿应注意调节此三脏的功能。详见化湿、燥湿、利湿各条。

祛寒化痰

化痰法之一。又称温化寒痰。是治疗脾肾阳虚,寒饮内停而出现寒痰的方法。证见吐痰清稀、怕冷、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弦。常用干半夏细辛茯苓桂枝等药。

祛寒法

即温法。详该条。

祛风养血

祛风法之一。是治疗风湿日久,血脉不和,肝肾阴亏的方法。证见腰膝冷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用独活寄生汤。《景岳全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祛风法

祛除风邪的方法。用祛风药疏散表里、经络、脏腑间滞留的风邪。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祛风法用于外风所致的病证。可分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散寒等法。详各条。

祛风除湿

祛风法之一。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加皮等药。

气轮枯落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白珠红肿长垂,若舌卷下舐。”本病多因火毒攻目而血瘀血胀无所出,遂壅遏于白睛。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散瘀。方用宣明丸加减。参见形如虾座条。

气轮

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白睛。《银海精微》:“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仁。”其疾患多与肺、大肠有关。详白睛条。

气乱

病证名。内脏之气紊乱失常之证。九气之一。《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诸病源候论》作“忧则气乱。”参九气条。

气漏

病名。指时发时愈之漏症。《外科启玄》卷七记有:“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该证多因、疽、疮、疡等化脓性感染之误治或不治而造成疮疡之转为慢性者,其特点是疮面时时愈合又时时自溃而成漏症、漏孔,时时有脓水外出者。其内多形成瘘管或有脓窦之形成。治参见瘘条。

气癃

病证名。即气淋。《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气淋者,肾虚膀胱受肺之热气。……亦曰气癃。”详气淋条。

气瘤

病名。人体犹如气囊状之瘤肿。见《外科枢要》卷三。多因劳伤肺气,复由外邪侵袭而成。因瘤体柔软,皮色正常,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或因喜怒动气而有增大者、缩小者。治宜辨其善恶,或可手术切除。若保守治疗则宜益肺调气,化痰散结,可选用通气散结丸,或加减调治。

气淋

病证名。见《脉经》卷八。《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证见膀胱小便皆满,尿涩,常有余沥。亦曰气癃。有气滞不通和气虚无力之分。气滞者小便涩痛而脐下胀满特甚,用沉香散、瞿麦汤、石苇散等方。气虚者小腹坠胀,尿出无力而常有余沥不尽,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杜仲牛膝等。

气痢

病证名。

①中气下陷而致下痢。见《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用诃黎勒散以固肠,或用补中益气以举陷。

②气滞而致下痢。证见下痢如渤,秽臭稠粘,伴腹胀痛。治宜行气导滞消积,用流气饮子、古萸连丸、六磨汤。

③冷气停于肠胃而致下痢者。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证见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痢赤白。治宜厚肠胃,调冷热,补脾气。

气疬

病名。与情绪相关之颈部包块。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其证见包块生于颈部两侧,推之可移,形圆而质软,遇恼怒郁愤时则包块肿大而疼痛者。治宜舒肝解郁之剂,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化裁。

气劳

病名。虚劳病中虚气滞者。见《太平圣惠方·治气劳诸方》。由于脏腑虚弱,阴阳不和,喜怒无常,劳逸过度所致。证见胸膈噎塞,呕逆,脘腹胀气,饮食不下,大便时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日渐消瘦等。治宜补中行气,可选用丁香散、荜拨丸、前胡丸等方。

气口

人体部位名。即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详该条。

《群经见智录》

论著作。三卷。恽铁樵撰。卷一首论《内经》之发源、成书、读法及总提纲;次述易理、太极、《内经》与《易经》、五行、四时及甲子;卷二为扁、仓公医案及仲景《伤寒论》之研究等;卷三系对余云岫《灵素商兑》一文所作的论辨。本书对《内经》理论大胆提出了新见解,对学者有颇多启发。现存1922年武进恽氏印本等。

裙边疮

病名。下肢溃疡。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五。因溃疡发于裙子下沿之小腿部位故名。即臁疮。详见该条。

鹊桥

气功内丹术术语。多意词。指舌,又有上鹊桥和下鹊桥之说。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一虚一实;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或谓上鹊桥指舌,下鹊桥指阴蹻穴。河车转运时,要防止鹊桥走漏,引精炁顺利循行。

阙中

即“阙”,其部位反映肺脏病变。《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

阙俞

经穴别名。即厥阴俞。见该条。

阙庭

人体部位名。即“阙”与“庭”两个部位的合称,即眉之间和额部。《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灵枢·五色》:“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

阙上

人体部位名。阙之上,指天庭之下至眉间这个部位。能反映咽喉的病变。《灵枢·五色》:“阙上者,咽喉也。”

《阙待新编》

痘疹专着。二卷。清·孙能迁撰。刊于1760年。本书系作者治疗小儿斑诊的经验总结。卷上记述斑诊的病理和治疗方药;卷下为作者经治医案。书名“阙待”,是作者认为要“阙其疑以待损益”的意思。现有清刻本、烟台立成印书馆铅印本。

人体部位名。又名阙中、印堂。指两眉之间的部位。《灵枢·五色》:“阙者,眉间也。”

子斑

病证名。誉斑之俗称。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亦即雀斑,详见该条。

雀啄脉

十怪脉之一。脉在筋肉间,连连急数,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主脾气已绝。

雀啄灸

艾条灸之一。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适用于昏厥急救及一般虚寒性疾病。本法热感较强,应避免灼伤皮肤。

雀啄法

刺法名。指针刺时,针体在穴位内作浅而频数的提插,类似捣法而较轻。

雀舌

病名。系指心经郁热而致舌上长有微小赘生物,疼痛臭烂的一类病证。因所生之物状如雀舌故名。根据雀舌所在部位之不同,又将发于左侧者名左雀舌;发于右侧者名右雀舌。《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心膈蕴积热毒,感风热,气郁劳苦而生。”治宜清心凉膈。方用凉膈散加减。也可针刺患处并吹冰硼散

雀目

病证名。系指夜间视物不清的一类病证。又有鸡蒙眼、鸡等别称。亦即今之夜盲。该病可分为两类:

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者名为高风雀目内障,治宜温补肾阳,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脾失健运,肝虚而致雀目名曰肝虚雀目,治宜健脾益气补肝明目。可食用鲜猪肝,维生素甲等,参见高风雀目内障,肝虚雀目内障各条。

雀斑

病名。系指发于颜面等处散在黑褐色斑点。见《外科正宗》卷四。俗称雀子斑。其病因多因火郁孙络血分或肺经风热所致。可用玉容散水调搽患处或以白茯苓末调敷之。

《却谷食气篇》

养生专著名。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帛书。作者无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原无书名,现名为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原文有不少残缺,主要记述断绝谷食与服气一类气功功法相配合用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等内容。刊于《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1981年第二期。

缺乳

病名。见《济阴纲目》卷十三。多因产后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壅滞不行所致。气血亏虚者,症见乳少或无乳,乳房无胀痛感,唇色淡,面白无华,食少倦怠,头晕目眩等,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肝郁气滞者症见乳少或无乳而乳房胀满疼痛,甚则身热、胸闷不舒,治宜疏肝解郁通乳,用下乳涌泉汤(《清太医院配方》:当归、川芎、山甲珠、王不留行白芍桔梗甘草通草漏芦青皮柴胡花粉白芷、生地)加减。

缺盆疽

病名。指痈疮生于锁骨上窝处者,见《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即蠹疽。详见该条。

缺盆骨

骨名。即锁骨。出《素问·骨空论》。

缺盆

①人体部位名。即锁骨上窝。《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

②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上方有颈横动脉。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类经图翼》:“孕妇禁针。”艾条灸5-10分钟。

缺唇

病名。即缺。见《疡医大全》卷十四。指先天性上唇或下唇部分或缺,如兔唇状。其治宜手术。《鲍氏验方新编》详叙了古代的手术方法:“缺唇,先用麻药敷上,然后用刀割开两边薄皮,用丝线缝好,以生蟹黄敷之。静坐七日,勿言勿笑,自能收口。”现多采用矫正修补术治疗。

绻(quǎn,音犬)

屈缩。《灵枢·五味论》:“膀胱……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

犬痫

六畜痫之一。即狗癫。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证见手屈拳挛。治宜灸两手心1壮,灸足太阳1壮,灸助户1壮。

犬噬人伤

病名。即人被犬咬之伤。出《五十二病方》。伤处皮肉撕裂,易溃脓血。必须查清该犬是否狂犬,要特别警惕以防不治。《五十二病方》论治非狂犬伤用热熨,以酒冲洗伤口。现代临床处理:首先清洁伤口,次以葱白煎汤洗之;或用醋和石灰外敷;或掺花蕊石散,贴生肌玉红膏

犬齿

解剖名称。又称虎牙。即今之单尖牙。

颧疡

病名。系指发于颧部的痈。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本病多由风热而生。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宜内服仙方活命饮。参见外痈条。

颧髎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权髎。别名兑骨。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太阳之会。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布有面神经,眶下神经,面横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颧疽

病名。系指生于颧部的疽。出《疡科选粹》卷三。本病多由阴分积热而成。症见患处色紫漫肿硬痛,毒甚根深,难溃难愈。治宜清热通结,内服内疏黄连汤,参见无头疽条。

颧骨伤

病名。系指颧骨外伤而见青肿硬痛,甚者平塌或凹陷,嚼物艰难等病证。见《医宗金鉴》卷八八。多由跌打损伤所致。治宜清创、整复;可内服正骨紫金丹、云南白药等;外用海桐皮汤熏洗、荜拨散漱口。

颧骨疔

病名。系生于颊部的一种疔疮。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二。证治同疔疮。

颧骨

骨名。两眼眶下外侧之骨骼。《灵枢·五变》:“颧骨者,骨之本也。”

颧疔

病名。系指发生在颧部的疔疮。其症见疔初起如粟米色黄,次如赤豆,顶凹坚硬,麻痒疼痛。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颧骨疔、赤面疔。本病多由胃经积火成毒而生。治初宜蟾酥丸,次服黄连消毒饮。外治法同疔疮。

颧赤

证名。指颜面两颧部呈现鲜红之色。《灵枢·五阅五使》:“心病者,舌卷短,颧赤。”《景岳全书·杂证谟》:“两颧鲜赤,如脂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因肝肾阴亏,虚阳上浮所致者,治宜滋阴降火为主,方用八仙长寿丸,大补阴丸等。因心火上炎而致者,《杂病源流犀烛·面部病源流》:“亦有由于心病者,《灵枢》曰:心病者颧赤。察其色赤,且诊其脉,病果属心,则急降心火,宜黄连安神丸清之。”本证常见于痨瘵、虚劳等疾病。

骨名。即解剖学所称的颧骨。位于眼的外下方,在颜面部的隆起部分。《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斜络于颧。”

鬈毛毒疮

病名。系指生于头中,形如蒲桃,疼痛难忍的病证。《本草纲目》卷三五:“生头中,初生如蒲桃,痛甚。黄柏一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槐花煎水调作饼,贴于疮口。”

拳毛倒睫

病证名。即倒睫拳毛。见《银海精微》卷上:“拳毛倒睫者,www.lindalemus.com此脾与肺二经之得风热也。”。详参倒睫拳毛条。

拳尖穴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风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太平圣惠方》定名拳尖。在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握拳取之。主治目痛,目翳,癜风,赘等。艾炷灸3-5壮。

拳顶法

推拿手法名。手握拳,用食指或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的背面用力按压穴位。作用拟按法而刺激量较大。

泉阴

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寸处(《中国针灸学》)。主治偏坠,睾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泉腋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渊液。参见该条。

泉液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渊液。参见该条。

泉门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极止。穴在横骨当阴上际。”即女性耻骨联合下缘,阴唇前联合上缘处。

泉脉

泉水。《灵枢·邪客》:“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权衡规矩

脉学术语。指冬秋春夏四时相应的脉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观权衡规矩,而知所主。”王冰注:“权谓秤权,衡谓星衡,规谓圆形,矩谓方象。然权也者,所以察中外;衡也者,所以定高卑;规也者,所以表柔虚;矩也者,所以明强盛。《脉要精微论》曰:以春应中规,言阳气柔软;以夏应中矩,言阳气盛强;以秋应中衡,言阴升阳降,气有高下;以冬应中权,言阳气居下也。”张志聪注:“观四时所应之脉象,知病之所主者何脏。”

权衡

①秤锤和秤杆。衡器的通称。《素问·至真要大论》:“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不得相失也。”

②比喻事物在动态中维持平衡的状态。《素问·气交变大论》:“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

①秤锤。喻指冬季脉象。如石之沉。《素问·脉要精微论》:“冬应中权。”

②权宜,通变。《张氏医通·序》:“非达通人不能达权通变。”

③势力,权力。《伤寒论·序》:“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

全元起

南北朝至隋唐间医家。善医术,履贯欠详。尝任侍郎,其医术悉本诸《内经》。其注《素问》八卷,宋时尚存,今已佚。宋林亿校正之《素问》,尚有部分佚文。后来唐王冰注释《素问》,亦曾参考其书。后代对其学术评价甚高。

《全幼心鉴》

儿科著作。四卷。明·寇平撰。刊于1468年。卷一总论小儿先天禀赋、阴阳气血等生理特点,面部与手部望诊、小儿的保育与调理、以及儿科医生之守则等。卷二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用病;卷三-四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并附录《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集经效古方予以阐论外,对面部及虎口三关、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并附图40余幅。现存多种明刻本。日刻本。

全角

指形体健康完整无损。《素问·宝命全角论》:“君王众庶,尽欲全角。”

《全生指迷方》

医方著作。又名《济世全生指迷方》。三卷。宋·王贶撰于12世纪初。明代以后原书失传。今本四卷,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而成者。卷一为诊脉法;卷二-四为寒证、热证、风湿、疟疾、痹证、劳伤等20种内科病及若干妇科疾病的医论和方剂,内容以选方为主,并有围绕方剂主治所作的论述以阐析病因、证候。现有清末刻本、石印本多种丛书本。1949年后有《宋人医方三种》排印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学著作。《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分上、下二册,共收中草药2200种左右。各药均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顺序编写,并附以墨线或彩色图。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较准确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绘图精致,可供科研和临床的参考。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医案著作。何兼臣选编。刊于1929年。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共选辑三百余案。分上、下二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yin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医案记录完整,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及所患疾病的病名、原因、症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等项。案后由何廉臣另加按语评述,对如何掌握这些病证的病机和辨证治疗,有一定的启发。该书分类较有特色,所收验案均为急性热病,是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医案专辑。现存初刊本等铅印本,及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本。

全不产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二“求子第一。”即原发性不孕症。详见不孕条。

①完备,无缺无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

②保全。《素问·上古天真论》:“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

③治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上工十全九。”

④痊愈。《素问·腹中论》:“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呿吟

病状名。指痛苦呻吟的声音。呿为开口呼喊,吟为闭口低哼。《素问·宝命全角论》:“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呿(qū区)

又作(去欠)。张口。《灵枢·本输》:“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张景岳注:“呿,张口也;欠,张而复合也。”

去爪

医疗技术名。古刺法名。出《灵枢·刺节真邪》:“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又说:“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荣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此段当系阴囊积水之刺法放水技术,似非古病名之谓。明·张景岳:“治之者当察在何经,以取其关节肢络,故命曰去爪者,犹去其赘疣也。”

去针

针刺治疗时的出针。《素问·针解》:“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去油

中药学术语,为一种中药炮制方法。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去宛陈莝(cuō错)

治疗学术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指驱除郁于体内的水液废物。宛,通郁,即郁结;陈莝,是陈旧的铡碎的草,指人体水液废物。

去胎

指孕妇身体情况不宜继续怀孕,用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等方法促使流产。《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妊娠欲去胎候:此谓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娠,故去之。”参见中药流产条。

去蛇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

去来心痛

证名。心痛或作或止,久而不愈。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辨证录·心痛门》:“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治宜补气温阳,祛湿消痰,可用去来汤、苍乌参苓散等。参见心痛条。

去火毒

中药学术语。系一种中药炮制方法。指除去膏药的火毒。膏药熬成后,如果立即涂贴皮肤上,能刺激皮肤,轻的发痒,重的起水泡,甚至引起溃烂。去火毒的方法有二:一是把刚制成的膏药,放置阴凉地方若干日;二是浸泡在井水或凉水内几天后待用。

龋蛀

病名。系指龋齿蛀空之牙痛。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齿龋。详见该条。

龋脱

病名。系指因齿龋而牙齿脱落的病证。《仁斋直指方》:“手阳明之支脉入齿,壅则齿浮,虚则宣露,挟风则上攻头面,疳(匿^虫)则变成龋脱。”详见齿龋条。

龋齿

病名。出《灵枢·论疾诊尺》。《外台秘要》卷二二:“风气客之,络搏齿间,与血气相乘,则龂肿热气,加之脓汁出而臭,侵食齿龂,谓之龋齿,亦曰风龋。”详见齿龋条。

齿蠹病。因口腔不清洁,食物渣滓发酵,产生酸类,侵蚀牙齿的釉质而形成空洞。《灵枢·经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灵枢·寒热病》:“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足太阳有頄入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

取蛀牙法

治疗方法名称。系指使用药物涂于蛀牙上加速其脱落的方法。一般取硼砂朱砂、碯砂、川乌附子、蟾酥、信砒等药共为细末作为去除蛀牙的药物。

取穴法

①定取穴位的方法。《千金要方》载膏肓输“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标幽赋》:“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屈伸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详见骨度法、指寸法等条。

②针灸治疗时选取穴位。《医学入门》:“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头,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即指此。临床上分远道取穴、近道取穴、随症取穴等多种。详见各条。

取天河水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天河条。

取鼻秘法

鼻息肉手术方法名称。见《外科正宗》。先用茴香草散为末吹入鼻中,再用细铜箸两根,箸头各钻一孔,用丝线穿孔内,两箸相离五分许,将二箸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后向下拔,将痔拨落,再吹入止血药末。

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

②选取,采用。《素问·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③针刺治疗。《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素问·刺腰痛》:“左取右,右取左。”

④依照,听奉。《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皆取决www.lindalemus.com于胆也。”

朐痒

病证名。肛门部瘙痒。《五十二病方》:“朐痒:痔,痔者其直(直肠肛门部)旁有小空(孔),空兑兑然出,时从其空出有白虫,其直痛,燖然类辛状……”痔、瘘与蛲虫等均可引致肛门部位之瘙痒、刺痛与灼热感。

趋翔

疾行及腾跃。《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躯壳

指身体,与精神相对而言。

躯骨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①指妊娠。《脉经》卷九:“妇人经自断而有躯。”

②指身体。《荀子·劝学》:“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