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运用中医传统特色治疗疑难病
    

医师交流:运用中医传统特色治疗疑难病

本帖最后由 风一样的过客 于 2011/8/29 07:13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

       “中医传统特色”,说起来有许多学问。由于很难理解,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中医全靠经验,而无科学根据;有的说,中医只要运用几张方剂,熟读药性和汤头歌诀,就可行医了;有的说,中医不会看热病,不如西医一针抗生素,热病就解决了;也有的中医师自身不能参透理法,治不合辙,疗效不显,自卑自弃。以上种种,都是不明中医特色之所在,以致动手便错,反感中医无用。这样数典忘祖,实在令人遗憾。
       本人从事中医工作已二十余年,矢志不渝,对业务奋发琢砺,探幽索赜,在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察变的九点联贯性要求中,领悟巧思,获识了祖国医学确有特色的理法,从而解决了一些业经科学诊断确诊,但未能解决的疑难杂症,使之口服心服。现在仅举5个具体病例如下,请有道君子指正是幸。
病例一:频饮及口疮顽症
陈×,女,12岁。半年来频作渴饮,隔数分钟即要喝水一口,故须随身携带水壶,经各种治疗未能见功,并多年患有口疮,反复发作。来诊时渴饮频繁,口疮溃疡,终日不安,面色白光白,胃纳不振,大便欠畅,舌淡,两脉细弱。经细辨详察,此本元虚弱,阴阳失调,阳无力以化阴,故津少频饮;阴无力敛阳,阴火上浮,而为口疮层出。治疗重在扶元固本,温阳填阴,引火归原,佐以清养。方用肉桂、干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天麦冬玄参天花粉、知母玉竹。5剂。
二诊:服上药渴饮次数减少,能在一节课中不饮水,口疮较敛,大便通调,舌淡,脉细弱,再以上方去花粉,加乌梅。6剂。
三诊:口渴已减,口疮渐敛,舌淡,脉细。元气渐复,阴火渐平,予前方损益。方用白参须、肉桂、干姜、熟地、山萸肉、淮山药、五味子、天麦冬、百合。10剂。
八诊:口渴几和,已不需随身携带水壶,口疮已平,胃纳尚佳,但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再予调补。药用参须、淡附片、干姜、熟地、山萸肉、淮山药、茯神天冬、百合、清甘草。4剂。患儿服药2月余,元气渐复,阴阳协调,阴火得平,胃纳增加,面色转华,终获痊愈。
按:尤在泾云,阳虚假火而为口疮者,治非干姜莫属,以温能敛火也。特表而出之。
病例二:癫痫腹痛
陶××,女,10岁。腹痛反复发作,已有七年余。患儿面色萎黄,腹痛隐隐,日夜时作,舌苔薄润,脉沉细。西医诊断为癫痫性腹痛,服用西药无效。中医辨证属虚寒性腹痛,予小建中汤合失笑散治之。药用炙桂枝、炒白芍、煨生姜红枣炙甘草饴糖乌药、醋炒灵脂、炒枳壳。7剂。
二诊:腹痛不作,面色欠华,胃纳尚可,便下坚硬,久病血耗,予上方加当归。7剂。
三诊:药后腹痛已和,纳增便调,体质尚虚,再拟小建中法。上方去乌药、五灵脂、枳壳、加党参陈皮。四至六诊续予小建中汤为主,酌加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谷芽诸品调补之,服药20余剂痊愈。
按:本例虚寒腹痛,以小建中汤加失笑散温中补虚,和血止痛为治。然患儿久病体虚,失笑散中蒲黄一药,性能破血,于病不宜,故以乌药易蒲黄;乌药辛温,为气中血药,能治气和血以止痛。方合病机,七年腹痛痼疾得以根除。
病例三:肾积水结石
周××,男,9岁。西医诊断为右肾积水结石(泥沙样石),业经二次手术治疗,一年多来,经检查病仍依然,反见形神萎靡,面目黧黑,腰背时痛。诊时萎软无力,细察其两脉软弱,舌淡无华,病情沉重。此乃肾气大耗,极度阳衰,阳不济阴,不能运水下输,沙石更无出路。用《伤寒论》真武汤温阳利水,再加牛膝车前以协助之。且加重生姜温通利水,服7剂后,尿量见多,沙石数枚同时溺下。药症既合,续以原法,连服数十剂,再以调元培本,小溲通长,精神活泼。经详细检查,沙石去尽而愈。
病例四:长期发热
郭××,女,6岁。间歇性弛张发热,已历7个月之久。每次发热持续4~7天,最高体温达40.4℃,发热时神萎、乏力、纳呆,并伴有寒颤。曾经各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惟血沉30mm/小时。经各种西药治疗,发热未见明显好转,转请中医治疗。曾有人作少阳症治,用小柴胡汤无功。来诊时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神安不躁,脉微细,重按尚有弹力。根据上述情况,辨证以“久”字着眼,久病必虚也,病邪已深入少阴,又据形神、脉象,则为内有郁阳,其发热乃系假象。本例患儿的脉证符合少阴症,故治以附子汤,甘温和少阴之热;因有阳郁,故加桂枝以通阳。药用桂枝、淡附片、炒白芍、太子参茯苓青蒿白薇、花粉、炙甘草。5剂。
二诊:服上药2剂后,热已不作,舌净无苔,胃纳正常,便下通调,再以附子汤加味。药用太子参、淡附片、炒白芍、焦白术、茯苓、青蒿、白薇、川石斛、炙甘草。5剂后病性稳定,以四君子汤加味调理,康复而安。
病例五:胬肉攀睛
周×,男,15岁。咳喘反复发作12年,近感新邪,咳呛阵作,痰阻气促而喘,目睑浮肿,两眼白睛赤脉纵横,上有胬肉高起红赤,已达黑睛边缘,西医眼科建议手术。舌红苔薄腻,两脉细滑数。辨证为肺经有热,风邪外感,痰火上壅,咳剧损及肺络而致血溢。方用泻白散加味。药用桑白皮地骨皮、清甘草、粳米、甜葶苈侧柏叶、陈皮、姜半夏竹茹白茅根。7剂。
二诊:药后两目胬肉渐消,咳减喘和,苔化薄白。前法初效,续增清肃肺金之剂。上方去葶苈、侧柏、陈皮、半夏、竹茹,加桑叶枇杷叶、冬瓜子、紫苑。7剂,三诊:胬肉消退,结膜转消,咳瘥,呼吸如常,苔净,两脉细软。再以清润肺气以泄余热,上方去紫苑,加黄芩、北沙参
根据上述病例可说明中医特色之所在。我们常读古人的《名医类案》以及《续名医类案》和各种典籍精华,一个个的特殊病例,运用中医的特殊方法,获得解决并有理论根据,不胜枚举,有史可证。这些深邃的理法,给后学的启迪,其功伟焉。
       我不反对用一方加减治疗数例临床报道。但我们作为一名中医师,必须了解每个病人有各自不同之处。譬如年龄有长幼,病期有长短,体质有强弱,病情有轻重,兼症有不同,治法有标本先后,如果不经详察,见病治病,不求病因,随便用药,就会贻误病机,或治多无功。
       中医之难,难在掌握内涵哲理,临证时往往于无形中求取病因,审因论治。不象现代医学,有理化指标、精密仪器,可作根据。但是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古人喻人为一小天地,必须从整体出发来观察内情。以人体中五脏六腑,以及气血活动,均不可须臾或离,一不平衡,就会生病。中医和西医两者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而各有长短。中医所长,就在于上述若干则病例所示,解决了现代医学无从解决的问题,这不是虚构妄说,而是有理有法,这就是中医的特色!
       总之,一定要循着中医传统学说,由浅入深,探幽索赜,不走歧途。新的时世,会出现新的病种,此时更应以中医理论探求病因,结合现代医学的物理诊断来参考,把新病种的发病机转,作出合理判断,研究理法方药,往往可以取得有效方法。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