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申遗”落选的原因与影响 当时与针灸同时申报的还包括了中医和中药,但中医和中药都落选了。也许有些人认为中医的落选既不会影响中医学的发展,也不会削弱中医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应有的学术地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医“申遗”的失败,给韩国医学和日本的汉方医学的“申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可能。同时也说明,我们要对中医的文化状态进行客观的评估。
(一)中医与针灸不是同一个文化体系 近年来,国内的学术界对中医理论的定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中医不仅是儒、道、fo三教的文化载体,而且是世界古代自然疗法的前驱和先导者,所以中医的理论是科学的。有些人却认为,中医的理论就是“伪科学”,中医的疗效只是一种偶然。他们认为中医应退出国家机制,应该被取缔。有些人提出,中医不能视为是科学,只能视为是文化。也有些人认为,中医的核心是技术,技术是疗效的基础和保证,忽略对技术研发中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说明中医虽然流传了数千年,但我国的中医界对于中医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还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其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从自己熟知的学科角度来解读中医的结果,也说明中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医是一门诞生于远古时期的古文化遗产,其理论会带有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历史的印记,如“医源于巫”,说明在巫术盛行的远古时期,社会的共识是中医的理论是由巫术文化所派生的;当汉、唐时期,儒、道、fo文化盛行时,中医又成为可涵盖儒、道、fo三教的文化载体;当“矛盾论”和“实践论”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学习的重点时,中医又成为研究事物的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矛盾的消长和转化的辩证法哲学,成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当20世纪80年代《易经》再次盛行时,中医又成为“医者易也”的文化标志,“医易同源”,成为中医的文化体系之一;当“亚健康”成为当今社会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观念时,中医又成为“治未病”的文化体系。可见,中医既是唯物的,又是唯心的;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是“不易”的,又是“变易”的;既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模式,又具“形而下”的实践行为,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医既不是古代文化的复制品,也不是现代科学的验证物。
而针灸则是严格按照经络、腧穴的理论规范,以针具和艾条等作为治疗工具的严格而规范的治疗体系。
(二)独立的韩国和日本的民间医学体系 在韩国和日本都存在着由中医理论派生的,但已融入了所在国家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中,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和理论体系。如韩国的“四象体质医学”,就是由韩国人李济马在其《东医寿世保元》一书(1894年)中首先提出来的。李济马先生创立了“四象体质医学”,包括了阴中之阳的少阴之人,阴中之阴的太阴之人,阳中之阳的太阳之人,阳中之阴的少阳之人四类。如太阳人属于素质、性格超凡而出众的人,平时肺机能亢进,思考力丰富,但肝机能偏弱,易过敏,情绪易怒、不安定。
太阳人的代表方剂是五加皮壮背汤。组方:五加皮15.0克、木瓜7.5克、松节7.5克、葡萄根3.75克、芦根3.75克、樱桃肉3.75克、荞麦1/2杯。
方解: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木瓜镇痉、和胃化湿,松节祛风燥湿、祛风湿,葡萄根祛风、生津,芦根清热生津,樱桃肉和胃、生津,荞麦和胃化湿。
太阳人适用的中药有:五加皮、松叶、芦根、木瓜、蛤蚧、荞麦、米糠、葡萄根、松节、松花、樱桃肉、猕猴藤、葡萄、蚬(贝类)、鲋鱼、红蛤。可见,韩国的“四象体质医学”是符合韩国人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基础上诞生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医学体系。
姚君弘
日本的汉方医学的理论不仅保留了古代中医的“腹诊”,并将其病证概括为气、血、水三类。
其治疗采用的大多是经方,将病症分为“虚证”、“实证”和“中间证”。以头痛为例。 实证 葛根汤:体力、胃肠较强健,颈肩僵痛兼有紧张型头痛。葛根加术附汤:体力较葛根汤证强健,颈肩僵痛兼有胃肠畏寒紧张型头痛。黄连解毒汤:体力尚健,潮热,肩僵痛,急躁,颜面红赤,口苦,头痛。中间证 五苓散:体力中等,口渴,尿量减少,肿胀,恶心,头重痛。钩藤散:中年人,慢性头痛,高血压,眩晕。桂枝茯苓丸:体格、体力中等而有头痛者,潮热,肩僵痛,下腹部痛,下肢逆冷,有瘀血证者。五积散:体力中等,阳虚逆冷、易疲劳,头痛等。 虚证 吴茱萸汤:体力低下,头痛,四肢逆冷,呕恶,偏头痛等。半夏白术天麻汤:体质虚弱,脾胃弱,下肢逆冷,紧张型头痛,头重,眩晕。加味遥遥散:体质虚弱,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头重、痛,潮热,肩僵痛,四肢困重,便秘。
韩国医学、汉方医学与中医的不同点还包括,在使用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一旦被他们“申遗”成功,中医不仅会将祖先创立的文化瑰宝拱手让给外国,成为他国的文化成就,也将失去中医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为了保护我国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我国中医界有必要对中医的理论现实进行重新思考和整理。要建立起中医标准的、规范的诊断、治疗的体系。改变目前中医临床无所不能、无所不治的现象,要明确确定中医的治疗范围和治疗法则。并从大学教育开始抓起,确立以经方为主的中医临床治疗体系,从文化的高度建立起中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上将其规范化,使中医走出误区,否则中医只能是国内中医界自己把玩的文化产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