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丹溪心法 42: 关格 上课笔记
    

丹溪心法教程:42: 关格

朱震亨、戴思恭 28: 脱肛  脱肛属气热、气虚、血虚、血热。热虚者,补气,参、耆、芎、归、升麻。血虚,四物汤;血热者,凉血,四物汤加炒柏;气热者,条芩六两,升麻一两,曲糊丸,外用五倍子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待收乃止。又东北方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朱震亨、戴思恭


28: 脱肛

脱肛属气热、气虚、血虚、血热。热虚者,补气,参、耆、芎、归、升麻。血虚,四物汤;血热者,凉血,四物汤加炒柏;气热者,条芩六两,升麻一两,曲糊丸,外用五倍子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待收乃止。又东北方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附录〕

肺与大肠为表里,故肺藏蕴热,则肛门闭结;肺藏虚寒,则肛门脱出。又有妇人产育用力,小儿久痢,皆致此。治之必须温肺藏,补阳胃,久则自然收矣。

附方

香荆散 治肛门脱出,大人小儿皆主之。
香附荆芥(等分) 砂仁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煎热,淋洗;每服三钱,煎服亦可。

又方
五倍子为末,每用三钱,煎洗。

又方
木贼不以多少,烧灰为末。掺肛门上按入,即愈。

 29: 呕吐

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用人参生姜黄耆白术、香附之类。呕吐,朱奉议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刘河间谓呕者,火气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气逆者;有寒气郁于胃口者;有食滞心肺之分,而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有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呕吐药,忌栝蒌、杏仁仁、萝卜子、山栀,皆要作吐,丸药带香药行散,不妨。注船大吐,渴饮水者即死,童便饮之,最妙。

附方

理中加丁香 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钱) 丁香(十粒)
上 咀。生姜十片,水煎服。或加枳实半钱亦可。不效,或以二陈汤加丁香十粒,并须冷服,盖冷遇冷则相入,庶不吐出。又或《活人》生姜橘皮汤。

《活人》生姜橘皮汤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 咀。水七盏,煮至三盏,去滓,逐旋温服。

热呕《济生》竹茹汤、小柴胡加竹茹汤,见疟类。
上并用生姜多煎服。

《济生》竹茹汤
葛根(三两) 半夏(炮七次,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四钱,水一盏,入竹茹一小块,姜五片。

加味二陈汤 治停痰结气而呕。
半夏 橘皮(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砂仁(一两) 丁香(五钱) 生姜(三两)
上水煎服。

吐虫而呕方
炒成灰 槟榔
米饮调下。

 30: 恶心

恶心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证佐药。
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实非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盖能开胃豁痰也。

〔附录〕

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加半夏亦可。又胃中有热,恶心者,以二陈加生姜汁炒黄连、黄芩各一钱,最妙。

附方

大半夏汤
半夏 陈皮 茯苓(各二钱半)
上 咀。水二盏,姜二钱半,煎八分,食后服。

小半夏茯苓汤
半夏(五两) 茯苓(三两)
上 咀。每服八钱,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生姜
自然汁投药中,更煎一两沸,热服,无时,或用生姜半斤同煎。

理中汤 见中寒。

 31: 咳逆

咳逆有痰、气虚、阴火,视其有余不足治之。其详在《格致余论》。不足者,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
有余并有痰者吐之,人参芦之类。痰碍气而呃逆,用蜜水吐,此乃燥痰不出。痰者,陈皮、 半夏;气虚,人参、白术;阴火,黄连、黄柏滑石;咳逆自痢者,滑石、甘草、炒黄柏、 白芍、人参、白术、陈皮,加竹荆沥服。

戴云∶呃逆者,因痰与热胃火者极多。

〔附录〕

咳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气自逆而呃上,此证最危。亦有热呃。已见伤寒证,其有他病发呃者,宜用半夏一两,生姜半两,水煎热服,或理中汤加壳、茯苓各半钱、半夏一钱。不效,更加丁香十粒。吐利后,胃虚寒咳逆者,以羌活附子或丁香十粒。柿蒂十个,切碎,水煎服;吐利后,胃热咳逆者,以橘皮竹茹汤。亦无别病,偶然致呃,此缘气逆而生,宜小半夏茯苓东加枳实、半夏,又或煎汤泡萝卜子,研取汁,调木香调气散热服之。逆气用之最佳。

附方

橘皮干姜汤 治咳逆不止。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人参(一两)
上用五钱,水煎服

生姜半夏汤 通治咳逆欲死。
半夏(一两) 生姜(二两)
上以水煎,温作三服。

阴证咳逆
川乌 干姜(炮) 附子(炮) 肉桂 芍药 甘草(炙) 半夏 吴茱萸 陈皮 大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五片煎服。

人参白术汤
人参 黄芩、柴胡 干葛 栀子仁 甘草(炙,各半两) 白术 防风 半夏(泡七次) 五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煎。

羌活附子汤 治呃逆。
木香 附子(炮) 羌活 茴香(炒,各半两) 干姜(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盐一捻,煎二十沸,和渣
热服,一服止。《三因》加丁香。

橘皮竹茹汤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甘草(炙,二两) 人参(半两) 枣子(三十个) 生姜(半两)
上 咀。水十盏。煎至三盏。作三服。

小半夏茯苓汤
二陈汤加黄芩煎。

木香调气散
白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两) 藿香 甘草(炙,各八两) 砂仁(四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大补丸 见补损。

理中汤 见中寒。

 32: 翻胃

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兼病。必用童便、韭汁竹沥、牛羊乳、生姜汁。气虚,入四君子汤,右手脉无力;血虚,入四物汤加童便,左手脉无力。切不可用香燥之药若服之必死,宜薄滋味。治反胃,用黄连三钱,生姜汁浸,炒山楂肉二钱,保和丸二钱,为末,糊丸如麻子大,胭脂为衣,人参汤入竹沥再煎一沸,下六十丸。有痰,二陈汤为主寸关脉沉或伏而大;有气结,宜开滞导气之药,寸关脉沉而涩;有内虚阴火上炎而反胃者作阴火治之。年少者,四物汤清胃脘,血燥不润便故涩,《格致余论》甚详;年老,虽不用参术,关防气虚胃虚。气虚者,四君子汤加芦根、童便,或参苓白术散,或韭汁、牛羊尿。又有积血停于内而致,当消息逐之,大便涩者难治,常令食肉,则便利。
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发挥》备言年高者不治。粪如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

戴云∶翻胃,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气血俱虚者,则口中多,但见沫大出者必死。有热者,脉数而有力;有痰者,脉滑数,二者可治。血虚者,四物为主;气虚者,四君子为主;热以解毒为主;痰以二陈为主。

又方
用马剥儿烧灰存性一钱,好枣肉平胃散二钱。
上和匀,温酒调服,食即可下,然后随病源调理。

又方
茱萸 黄连 贝母 栝蒌 牛转草

治翻胃
韭菜汁(二两) 牛乳(一盏)
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效。

治翻胃、积饮通用
益元散生姜自然汁澄白脚,丸小丸子。时时服。

附方

烧针丸 此药清镇,专主吐逆。
黄丹(不以多少)
上研细,用去皮小枣肉,丸如鸡头大。每用,针签于灯上,烧灰为末,乳汁下一丸。

枣肉平胃散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 甘草(炙) 红枣 生姜(各二斤) 苍术(泔浸一宿 炒,五斤)
上锉,拌匀,以水浸过面上半寸许,煮干,焙燥为末。
每服二钱,盐汤空心点服。

参苓白术散 见脾胃类。

保和丸积聚类。

 33: 吞酸(附嗳气)

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必用 食菜蔬自养。宜用炒吴茱萸, 顺其性而苍术、茯苓为辅佐。冬月倍茱萸,夏月倍黄连,汤浸炊饼,丸如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菜自养,即安。
戴云∶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 ,湿热则易为酸也。

入方
茱萸(一两,去枝梗,煮少时,浸半日,晒干) 陈皮(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 黄连(二两
陈壁土炒,去土秤) 黄芩(一两,如上土炒)
或加桔梗一两,茯苓一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时时津液,食后服。

〔附录〕

吞酸,与吐酸不同,吐酸《素问》以为热,东垣又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言其末也。

附方

曲术丸 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蜇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 苍术(泔浸炒,一两半) 陈皮(一两)
上为末,生姜汁煮神曲糊为丸。每七十丸,姜汤下。

加味平胃散 治吞酸或宿食不化。
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炒,各半钱,术、朴不制。上生姜三片,水煎五钱服。
嗳气 胃中有火有痰。

入方
南星 半夏 软石膏 香附 ( 一本有炒栀子 )
上作丸,或作汤服之。盖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软石膏丸亦不可服,本方痰条下云∶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冲上,黄芩为 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加青黛

 34: 痞

痞者有食积兼湿。东垣有法有方。心下痞,须用枳实、炒黄连。如禀受充实,面苍骨露,气 ,而心下痞者,宜白术、山楂、曲 、陈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郁热在中焦,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如食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痞挟血成窠囊,用桃仁、红

入方
吴茱萸(三两,汤浸煮少时) 黄连(八两)
粥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术陈皮汤下。

玉液丸
软石膏(不以多少,又云火焰红出火毒)
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服之专能泻胃火,并治食

〔附录〕

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由阴伏阳蓄,气与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 满痞塞者,皆土之病也,与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者,是痞也。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 化为痞者;有湿热太甚为痞者。古方,治痞用黄连、黄芩、枳实之苦以泄之;浓朴、生姜 之辛以散之;人参、白术之甘苦以补之;茯苓、泽泻之淡以渗之。既痞,同湿治,惟宜上下 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证,庶可略与疏导。世人苦于痞塞,喜行利药,以求其速效,暂 时快通,痞若再作,益以滋甚。

附方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心下痞。方见内伤。
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而心下痞,加柴胡、黄连、甘 草;大便秘燥,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归身;心下痞,瞀闷者,加白芍药、黄连;心下 痞,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心下痞,腹胀,加五味子、白芍、砂仁;天寒,少加干姜,或 ;心下痞,呕逆者,加黄连、生姜、陈皮如冬月,加黄连,少入丁香、藿香;心下痞,如腹中 气上逆者,是冲脉逆也,加黄柏三分,黄连一分半以泄之;如食已,心下痞,别服橘皮枳

枳实消痞丸 治右关脉浮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枳实 黄连(各五钱) 干生姜(二钱) 半夏曲(三钱) 浓朴(四钱) 人参(三钱) 甘草(炙,二钱)
白术(三钱) 茯苓 麦芽(各二钱)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服三五十丸,温水下。

橘皮枳术丸
橘皮 枳实 白术(等分)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枳术丸 助胃消食,宽中,去痞满。
白术 枳实(各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

 www.lindalemus.com/zhicheng/;35: 嘈杂

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姜炒黄连,入痰药。用炒山栀子、黄芩为君,南星 、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加青黛。
嘈杂,此乃食郁有热,炒栀子、姜炒、黄连不可无。肥人嘈杂,二陈汤少加抚芎、苍术、 、炒山栀子。嘈杂,若湿痰气郁,不喜食,三补丸加苍术,倍香附子。医按∶蒋氏子条云 ∶心嘈索食,以白术、黄连、陈皮作丸,白汤下,七八十丸,数服而止。又云∶眩运嘈杂, 是火动其痰,二陈汤加栀子、芩、连之类。
戴云∶此则俗谓之心嘈也。

三补丸 见补损。

 36: 伤食

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 之。忧抑伤脾,不思饮食,炒黄连、酒芍药、香附,同清六丸末,用姜汁浸蒸饼丸服。

入方
治气抑痰,倦不思食。
白术(二两) 苍术 陈皮 黄连 黄柏 半夏(各二两) 扁柏(七钱半) 香附(一两半) 白芍(一 两半)
上为末,姜汁面糊丸。

治心腹膨肉多食积所致
南星(一两半,姜制) 半夏 栝蒌仁(研和润,一两半) 香附(一两,童便浸) 黄连(三两,姜 炒) 礞石(硝 ) 萝卜子 连翘(半两) 麝(少许) 又方加陈皮半两
上为末,曲糊丸。

一人因吃面内伤,肚热头痛
白术(一钱半) 白芍 陈皮 苍术(各一钱) 茯苓 黄连 人参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如口渴,加干葛二钱,再调理。

补脾丸
白术(半斤) 苍术 茯苓 陈皮(各三两)
粥为丸。

清六丸泄泻

〔附录〕

伤食之证,右手气口必紧盛,胸膈痞塞,噫气如败卵臭,亦有头痛发热,但身不 痛为异耳,用治中东加砂仁一钱,或用红丸子。

附方

加味二陈汤 治中脘闻食气则呕。
本方加砂仁一钱,青皮半钱。

红丸子 治伤食。
三棱 蓬术(煨) 青皮 陈皮(五两) 干姜(炮) 胡椒(三两)
上为末,用醋糊丸如梧子大,矾红为衣。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治中汤 见脾胃。

 37: 疸

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如 曲相似。轻者,小温中丸;重者 ,大温中丸。热 多,加芩、连;湿多者,茵陈五苓散,加食积药。温热因倒胃气,服下药,大便下利者,参 、加山栀、茵陈、甘草。
戴云∶五疸者,周身皮肤并眼,如栀子水染。因食积黄者,量其虚实,下其食积。其余但利小便为先,小便利白,其黄则自退矣。

入方

小温中丸 治疸,又能去食积。
苍术 川芎 香附 神曲 针砂(醋炒红)
春,加芎;夏,加苦参或黄连;冬,加吴茱萸或干姜。

大温中丸 治食积与黄肿,又可借为制肝燥脾之用。脾虚者,以参、术、芍药、陈皮、
甘草作汤使。
陈皮 苍术 浓朴 三棱 蓬术 青皮(五两) 香附(一斤) 甘草(一两) 针砂(二两,醋炒红)
上为末,醋糊丸。空心姜盐汤下,午后饭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

〔附录〕

黄胆乃脾胃经有热所致,当究其所因,分利为先,解毒次之。诸疸口淡,怔忡耳 ,脚软,微寒发热,小便白浊,此为虚证。治宜四君子汤,吞八味丸,不可过用凉剂强通便,恐肾水枯竭。久而面黑黄色,及有渴者不治;不渴者可治。黄胆,通身面目悉黄,宜生料五苓散加茵陈;又宜小柴胡加茵陈、茯苓、枳实,少加朴硝;《济生》茵陈汤;《千金引桃根细者煎,空心服。谷疸,食已头眩,心中怫郁不安,饥饱所致,胃气蒸冲而黄,小柴胡加谷芽、枳实、浓朴、山栀、大黄,《济生》谷疸丸。酒疸,身目黄,心中懊,足胫满,尿黄面黄而赤斑,酒过胃热,醉卧当风,水湿得之,小柴胡加 茵陈、豆豉、大黄、黄连、葛粉。脉微数,面目青黑,或大便黑,《三因方》白术散;脉 《三因》当归白术散,《济生方》五苓加葛根汤。女劳疸,因房事后为水湿所搏,故额黑满急,小便不利,以大麦一撮,同滑石、石膏末各一钱煎服。黄汗者,因脾胃有热,汗出入 水澡浴所致,故汗出黄染衣而不渴,《济生方》黄 散、茵陈汤。又以苦丁香如豆大,深吸鼻中,出黄水瘥。发黄,脉沉细迟,四肢逆冷,身冷,自汗不止,宜茵陈四逆汤

附方

茵陈蒿 治湿热发黄,身热,鼻干,汗出,小便赤而不利。
茵陈(六两) 栀子(十四个) 大黄(三两)
上三味,每服一两半,水煎服。

栀子大黄汤 治酒疸。
栀子(十五个)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水煎温服。

硝石矾石 治女劳疸,身黄额黑。
硝石 矾石(各烧,等分)
上为末。以大麦粥汁和服二钱,日三,重衣覆取汗。

瓜蒂
瓜蒂(二钱) 母丁香(一钱)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半钱)
上为末。每夜于鼻内 之,取下黄水。凡用,先令病患噙水一口。

茵陈五苓散
上用五苓散五分,茵陈蒿末十分,和匀。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八味丸 见补损。

生料五苓散中暑

小柴胡汤 见疟。
《济生》茵陈汤
茵陈(二两) 大黄(一两) 栀子仁(三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济生》谷疸丸
苦参(三两) 牛胆(一个) 龙胆草(一两)
上为末,用牛胆汁入少,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热水或生姜甘草汤送下。

《三因》白术汤
桂心 白术(各一两) 豆豉 干葛 杏仁 甘草(各半两) 枳实(去穣麸炒)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三因》当归白术汤
白术 茯苓(各二两) 当归 黄芩 茵陈(各二两) 甘草(炙) 枳实(麸炒) 前胡 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二两) 半夏(泡七次,一两半)
上咀。每服四钱,食后温服。

《济生》五苓散
猪苓 泽泻 白术 茵陈 赤苓(等分)
上咀。每四钱,水煎,温服,无时。

《济生》葛根汤
葛根(二两) 枳实(麸炒) 豆豉(一两) 栀子仁(一两) 甘草 (炙,半两)
上咀。水煎服,无时。

《济生》黄 散
赤芍 茵陈(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麦门(去心) 豆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咀。姜五片,水煎服,无时。

茵陈四逆汤 方见中寒类,加茵陈。

 38: 水肿

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 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非五苓神佑之行水也。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 。用二陈汤加白术、人参、苍术为主,佐以黄芩、麦门冬、炒栀子制肝木。若腹胀,少佐 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气若陷下,加升麻、柴胡提之,随病加减。必须补中行湿 二陈治湿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产后必须大补血气为主,少佐苍术、茯苓, 水自降,用大剂白术补脾。若壅满,用半夏、陈皮、香附监之;有热当清肺金,麦门冬、 芩之属。一方用山栀子,去皮,取仁,炒,捶碎,米汤送下一抄;若胃热病在上者,带皮用。
治热水肿,用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 咀,取急流顺水煎服。水胀,用大戟香薷,浓煎汁,成膏丸,去暑、利小水。大戟为末,枣肉丸十丸,泄小水,劫快实者。

戴云∶水肿者,通身皮肤光肿如泡者是也,以健脾渗水利小便,进饮食,元气实者可下

〔附录〕

腰以下肿,宜利小便;腰以上肿,宜发汗。此仲景之要法也。诸家只知治湿当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又用导水丸、舟车丸、神佑丸之类大下之,此速死之兆。盖脾极虚而败,愈下愈虚,虽劫效目前,而阴损正气,然病亦不旋踵而至。 ,宜大补中宫为主,看所挟加减,不尔则死。当以严氏实脾散加减用。阳病水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病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水之为病不一。贾洛阳以病肿不治,必为锢疾,虽扁,亦莫能为,则知肿之危恶,非他病比也。夫人之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水与谷而已。水则 肾主之,土谷则脾主之,惟肾虚不能行水,惟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气,胃为水谷之海又因虚而不能传化焉。故肾水泛溢,反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肤,注于肌肉而发肿矣。

其状∶目胞上下微起,肢体重着咳喘,怔忡,股间清冷,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是也。治法∶身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水气在里,可下。其间通利小便,顺气和脾,俱不可缓耳。证虽可下,又当权其重轻,不可过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气肿者,皮浓,四肢瘦削,腹胁胀膨。其皮间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妇人怀胎,亦有气遏水道而虚肿者,此但顺气安脾,饮食无阻,既产而肿自消。大凡水肿,先起于腹,而后散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大便滑泄,与夫唇黑、缺盆平、脐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从脚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并皆不治。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饮,添磨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或木香流气饮。

阳水肿,败荷叶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下。若病可下者,以三圣散,牵牛、枳实、萝卜 味,看大小虚实与服气实者,三花神佑丸、舟车丸、禹功散选用。忌食羊头蹄肉,其性极 补水,食之百不一愈。

附方

加味五皮散 治四肢肿满,不分阳水、阴水皆可服。
陈皮 桑白皮 赤茯苓生姜皮 大腹皮(各一钱) 加姜黄(一钱) 木瓜(一钱)
上作一服,水煎。又方∶去陈皮、桑白,用五加、地骨皮

疏凿饮子 治水气遍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
泽泻 赤小豆(炒)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槟榔 茯苓皮(等分)
上 咀。水煎,姜五片。

大橘皮汤 治湿热内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陈皮(一两) 木香(二钱半) 滑石(六两) 槟榔(三钱) 茯苓(一两) 猪苓 白术 泽泻 肉桂(各半两) 甘草(二钱)
生姜五片,水煎服。

十枣丸 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利。
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桐子大。清晨热汤下三十丸,以利为度,次早再服。虚人不可多服

又方 治虚肿。
大香附不以多少,以童便浸一日夜;取出,另换童便,又浸一日夜;再取出又换童便浸一日,夜,擦去皮,晒干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服七十丸,煎二十四味流气饮送下。

严氏实脾散
浓朴(制) 白术 木瓜 大腹子 附子 木香 草果仁 白茯苓 干姜(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姜五片,枣一枚煎,服无时。

木香流气饮 见气类。

四磨饮 见喘类。

三花神佑丸 舟车丸 并见中湿类。

禹功散
黑牵牛(头末,四两) 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睡服。或加白术一两。

加味枳术汤 治气为痰饮闭隔,心下坚胀,名曰气分。
枳壳 白术 紫苏茎叶 桂 陈皮 槟榔 北梗 木香 灵脂(炒,各二分) 半夏 茯苓 甘草(各一分半)
上以水煎,姜三片。
胎水证,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二十四味流气饮 见气类。

 39: 鼓胀

鼓胀又名单鼓,宜大补中气行湿,此乃脾虚之甚,必须远音乐,断浓味,大剂人参、白术,佐以陈皮、茯苓、苍术之类。有血虚者,用四物汤行血药。有脉实坚人壮盛者,或可攻之,便可收拾,用参、术为主。凡补气,必带浓朴宽满,浓朴治腹胀,因味辛,以气聚于下焦故也,须用姜汁制之。如肥胖之人腹胀者,宜平胃、五苓共服之;如白人腹者,是气虚,宜参、术、浓朴、陈皮;如瘦人腹胀者,是热,宜黄连、浓朴、香附、白芍;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胀者,宜抵当丸下死血;如因有食积而腹胀者,有热,用木香槟榔丸,有寒,用木香、浓朴、丁香,砂仁、神曲、香附;如因外寒郁内热而腹胀者,用藿香、麻黄 麻、干葛、桂枝;因大怒而腹胀者,宜青皮、陈皮、香附、木香、栀子仁、芦荟。实者,按之不坚不痛。治须实者下之、消之,次补之;虚者温之、升之,补为要。朝宽暮急,血虚;暮宽朝急,气虚;终日急,气血皆虚。腹胀不觉满者,食肉多,以黄连一两,阿魏半两,醋浸蒸饼为丸,同温中丸、白术汤下。食肉多腹胀,三补丸料内加香附、半夏曲,蒸饼丸服。

〔附录〕

心肺阳也居上,肾肝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今七情内伤,六yin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其,难以治疗,又名曰蛊,若虫侵蚀之义。理宜补脾,又须养脾金以制木,使脾无贼邪之患;滋肾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却浓味,断妄想,远音乐,无有不安。医又不察虚实,急于作,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通快,不知觉得一日半日,其肿愈甚,病邪甚矣,真气伤矣。古方惟禹余粮丸,又名紫金丸,制肝补脾,殊为切当。

附方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鼓胀,水气胀大热胀,并皆治之。
黄芩 枳实(炒) 半夏 黄连(炒,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 甘草 猪苓(各一钱) 浓朴(制,一两) 茯苓 砂仁(各二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知母(四钱) 干生姜(二钱)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焙热,白汤下,食后。寒因热用,故焙服

广术溃坚汤 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上气喘促
浓朴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钱) 黄连(六钱) 半夏(七钱) 广术 升麻 红花(炒) 吴茱萸(各二钱) 甘草(生) 柴胡 泽泻 神曲(炒) 青皮 陈皮(各三钱)
渴者,加葛根四钱。上每服七钱,生姜三片,煎服。

苏子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胀满,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苏子(一两) 大腹皮 草果 半夏 浓朴 木香 陈皮 木通 白术 枳实 人参 甘草
上水煎,生姜三片,枣一枚。

人参芎归汤 治血胀,烦躁,水不咽,迷忘,小便多,大便异,或虚厥逆。妇人多有此
当归 半夏(七钱半)川芎(一两) 蓬术 木香 砂仁 白芍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桂心五灵脂(炒,各二钱半)
上水煎,生姜三片,枣一个,紫苏四叶。

禹余粮丸 治中满,气胀,喘满,及水气胀。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铁铫盛入炭火中,药与铫子一样通红,用钳出铫子,以药淬醋中,候冷,研极细)
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控干,更以铁铫子炒干,入禹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 令醋干为度,却就用铫子同二药入一秤炭火中 令通赤,钳出铫子,倾药于 净砖地上,候冷研极细) 禹余粮(三两,同入针砂内制)
以上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
木香 牛膝(酒浸) 莪术(炮) 白蒺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土茴香(炒) 三棱(炮) 羌活 茯苓 干姜(炮) 青皮(去白) 附子(炮) 陈皮 当归(酒浸一夕)
上各半两,虚人老人,全用半两。实壮之人,随意减之。
上为末,拌匀,以汤浸蒸饼,滤去水,和药再捣极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最忌食盐,否则发疾愈甚。

平胃散 见脾胃。

五苓散 见中暑。

抵当丸
水蛭(七个) 虻虫(八个) 桃仁(七个) 大黄(一两)
上为末,分作四丸。水一盏,煎一丸,取七分,温服,当下血,未下再服。
《绀珠》木香槟榔丸
木香 槟榔 当归 黄连 枳壳 青皮 黄柏(各一两) 黄芩 陈皮 三棱 香附 牛末(各二两) 莪术 大黄(各四两)
上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姜汤下。寻常消导开胃,只服三四十丸。

温中丸 见积类。

三补丸 见补损。

 40: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气虚,用参、耆、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 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一作木香)、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盖承载其水也。有实热者当利之,砂糖汤调牵牛末二三分,或山栀之类。有热、有湿、有气于下,宜清、宜燥、宜升。有孕之妇,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压下故也。《转胞论》用四物参、术、半夏、陈皮、甘草,姜枣煎汤,空心服。一妇人脾疼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以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

〔附录〕

肾主水,膀胱为之府,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 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而水窦开阖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交,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涩,传送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其热盛者,小便闭而绝无;其热微者,小便难而仅有。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而行涩,为是以数起而溺有余沥;肾与膀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为是以遇夜阴盛愈多矣。小便涩滑,又当调适其气欤。

附方

草蜜汤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车前
捣取自然汁半盏,入蜜一匙,调下。

蒲黄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赤茯苓 木通 车前子 桑白皮 荆芥 灯心 赤芍 甘草(炙) 生蒲黄 滑石(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葱头一根,紫苏五叶,煎汤调服。

又方 治膀胱不利为癃。癃者,小便闭而不通。
八正散加木香以取效。或云滑石亦可。

又方 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
海金沙(一两) 腊茶(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生姜甘草汤调下。

又方 治小便不通。
鸡子中黄一枚,服之不过三。

又方
炒盐热熨小腹,冷复易之。

又方 治忍小便久致胞转。
自取爪甲烧饮服之。

又方 以蒲黄裹患人肾,令头至地,三度即通。

又方 取陈久笔头一枚,烧为灰,和水服之。

芎归汤 见肠风类。

二陈汤 见中风。

八正散 见淋。

 41: 小便不禁

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热者,五苓散加解毒;虚者,五苓加四物。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气虚也。

〔附录〕

小便不禁,有虚热、虚寒之分。内虚寒自汗者,秘元丹、《三因》韭子丸;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八味丸,加杜仲、骨脂、五味。老人,宜八味丸减泽泻为妙。

附方

秘元方 助阳消阴,正气温中,内虚里寒,冷气攻心,胀痛泄泻,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衰足冷,真气不足,一切虚冷。
龙骨(三两,烧) 诃子(十个,炮,去核) 砂仁(一两) 灵砂(二两)
上四味为末,煮糯米粥丸,如麻子大。空心温酒送下二丸,临卧冷水送下三丸。忌葱茶

暖肾丸 治肾虚多溺,或小便不禁而浊。
胡芦巴(炒) 故纸(炒) 川楝(用牡蛎炒,去牡蛎) 熟地黄 益智 鹿茸(酒炙) 山茱 (烧醋淬七次,另研) 赤石脂(各七钱半) 龙骨 海螵蛸 熟艾(醋拌炙焦) 丁香 沉香 乳香(各五钱) 禹余粮(,醋淬,七钱半)
上为末,糯米粥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煎菖蒲汤空心送下。
《三因》家韭子丸 治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浊。
韭子(六两,炒) 鹿茸(四两,酥炙) 苁蓉(酒浸) 牛膝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 杜仲 石斛 桂心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汤酒任下。

六味地黄丸(见补损) 八味丸(见补损。)

 42: 关格

关格,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有痰宜吐者,二陈汤吐之,吐中 便有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寒在上,热在下,脉两手寸俱盛四倍以上。 戴云∶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谓气之横格也。

 43: 淋

淋有五,皆属乎热。解热利小便,山栀子之类,山栀子去皮一合,白汤送下。淋者 ,小便淋沥,欲去不去, 不去又来,皆属于热也。

入方∶治老人气虚而淋者。
人参 白术 木通 山栀

地髓汤 治死血作淋,痛不可忍,此证亦能损胃不食。
杜牛膝(一合)
上以水五钟煎,耗其四而留其一,去滓,入麝香少许。空心服之。又只单以酒煎,亦可,又名苦杖散。老人虚寒者,八味丸或六味地黄丸为要药。

又方 治气虚而淋者。
八物东加黄 、虎杖、甘草煎汤服,诸药中可加牛膝。

〔附录〕

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蓄在下焦,故膀胱里急,膏血砂石,从小便道出焉。于是有欲出不出淋沥不断之状,甚者塞其间,则令人闷绝矣。大凡小肠有气则小便胀,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小便痛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败精结者为沙,精结散者为膏,金石结者为石,小便涩常有余沥者为气,揣木揆原,各从其类也。执剂之法,并用流行滞气,疏利小便,清解邪热。其调平心火,又三者之纲领焉。心清则小便自利,心平则血不妄行。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水窦不行,加之谷道闭遏,未见其有能生者也。虽然,肾气虚弱,囊中受寒,亦有挟冷而小便淋涩,其状先寒战而后溲便。盖冷气与正气交争,冷气盛则寒战而成淋,正气盛则寒战解而得便溺也。又有胞系转戾之不通者,是不可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迫于胞,故屈戾而不得舒张也。胞落则殂。
淋闭,古方为癃。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涩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者谓之闭,宜五苓散、灯心汤调服。若脐下胀满,更加琥珀末一钱,甚效。有淋病下诸通利药不能通者,或用木香流气饮,或别用通气香剂才愈者,此乃气淋,出于冷热淋之外。血淋一证,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虚冷,血色瘀者,并宜汉椒根锉碎,不以多少,白水煎,后冷服。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心、瞿麦各少许,蜜水调下。

附方

二神散 治诸淋急痛。
海金砂(七钱半) 滑石(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半,多用灯心、木通、麦门冬煎,入蜜少许,调下。

五淋散 治诸淋。
赤茯苓 赤芍 山栀仁 生甘草(七钱半)当归 加黄芩(五钱)
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

车前子散 治诸淋,小便痛不可忍。
车前子(不炒,半两) 淡竹叶芥穗(能通窍) 赤茯苓 灯心(各二钱半)
上作二服,水煎。

又方 治小肠有热,血淋急痛。
生车前草洗净,臼内捣细,每服准一盏许,井水调,摅清汁,食前服。若沙淋,则以寒水石为末,水调服。

茯苓调血汤 治酒面过度,房劳后,小便下血。
赤茯苓(一两) 赤芍 川芎 半夏曲(各五钱) 前胡 柴胡 青皮 枳壳 北梗 桑皮 白茅根 灯心 甘草(炙,各二钱半)
每服三钱,姜三片,蜜一匙,水煎服。

沙石淋方
黑豆(一百二十粒) 生粉草(一寸)
上以水煎乘热入滑石末一钱,空心服。

木香汤 治冷气凝滞,小便淋涩作痛,身体冷。
木香 木通 槟榔 大茴香(炒) 当归 赤芍 青皮 泽泻 橘皮 甘草
上每服三钱,姜三片,入桂少许,煎服。

又方 治小便淋痛,下沙石,或赤涩。
萱草
上用一握,捣取汁服;或嫩苗煮食之,亦可。

又方 治卒淋痛。
益元散(二钱) 茴香(一钱,微炒黄)
上为末。水煎服。

又方 治淋,茎中痛,其肝经气滞有热。
甘草梢子(一味)。
上用水煎,空心服。

又方 治苦病淋而茎中痛不可忍者。
六君子汤,或四君子汤,加黄柏、知母、滑石、石韦、琥珀煎服。方见脾胃类。

《博济方》治五淋。
赤芍药(一两) 槟榔(一个,面裹煨)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又方 治热淋、血淋效。
赤小豆(不以多少,炒熟)
上为末。每服二钱,煨葱一根,温酒调服。

通秘散 治血淋,痛不可忍。
陈皮 香附 赤茯苓(等分)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煎,空心服。

白薇 治血淋、热淋。
白薇 赤芍(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立效。或加槟榔。

发灰散 治血淋,若单小便出血,为茎衄,皆主之。
乱发不以多少烧灰,入麝香少许,每服用米醋泡汤调下。
治淋,以葵子末等分,用米饮空心调下,最治妇人胞转不尿。

沉香散 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舒行,阴滞于阳,而致壅滞,小腹胀满,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 石韦(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当归(各半两) 葵子 芍药(七钱半)甘草 陈皮(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半,煎大麦汤调下。

又方 治淋。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半) 泽泻(七分) 麦门冬(半钱) 赤茯苓(七分) 甘草(半钱) 滑石(半钱)竹叶(三十片) 灯心(二十茎)
上锉。作一服,水煎。

又方
海金沙七钱半 滑石五钱
煎木通、麦门冬、车前草汤,服二钱。

生附汤 治冷淋,小便秘涩,数起不通,窍中苦痛,憎寒凛凛,多因饮水过度,或为寒湿,心虚志耗,皆有此
附子(去皮脐) 滑石(各半两) 瞿麦 木通(七钱半) 半夏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钟,生姜三片,灯心

八正散 治大人小儿心经蕴热,脏腑秘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热淋血淋并宜。
车前 瞿麦 蓄 滑石 甘草 山栀 木通 大黄(面裹煨,各等分) 灯心(二十茎)
上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

清心莲子 治上盛下虚,www.lindalemus.com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渴微热,小便赤涩,或欲成淋。
黄耆 石莲肉 白茯苓 人参(各七钱半) 黄芩 甘草(炙) 地骨皮 麦门冬 车前子(各五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发热,加柴胡、薄荷

又方 治诸淋。
五苓散(二钱) 益元散(一钱) 灯心(三十茎)
上水煎,空心服。或云益元散只加车前末一钱。又或去前二件,只加阿胶末一钱。

又方 治热淋血淋。
麻根(十个)
上以水四碗,煎去三留一,空心服,甚效。

又方 治淋疾。
石燕子(十个,捣如黍米大) 新桑白皮(三两,锉,同拌匀)
上将二物分作七帖,每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午前至夜各一服。

参茯琥珀汤 治淋,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
人参(五分) 茯苓(四分) 琥珀(三分) 川楝子(炒,一钱) 生甘草(一钱) 玄胡索(七分) 泽泻
柴胡(各三分) 当归梢(三分)
上作一服,长流水煎,空心服。

灸法 治小便淋涩不通。用食盐,不以多少,炒热,放温,填脐中,却以艾灸七壮,即

八味丸见诸补损

六味地黄丸 八物汤 并见补损。

五苓散 见中暑。

木香流气饮 见气类。

 44: 赤白浊

浊主湿热,有痰、有虚。赤属血,白属气。痢带同治,寒则坚凝,热则流通。率皆是湿痰流注,宜燥中宫之湿,用二陈加苍术、白术燥去其湿。赤者,乃是湿伤血也,白芍药,仍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滑石、青黛,作丸药。虚劳用补阴药,大概不宜热(一作凉)药;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陈汤去其湿热。胃弱者,兼用人参,以柴胡、升麻升其胃中之气;丸药,用黄柏炒褐色,干姜炒微黑,滑石、蛤粉、青黛,糊丸服。胃中浊气下为赤白浊,用二陈加柴胡、升麻、苍术、白术;丸药用樗皮末、蛤粉、炒干姜、炒黄柏。胃中浊气下流,渗入膀胱,青黛、蛤粉。肝脉弦者,用青黛以泻肝。又方∶炒黄柏一两,生柏曲糊阴火间起,小便白浊,方在痛风类。一人便浊经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用珍粉丸,和定志丸服。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肥美,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浊,白浊即湿痰也,用二陈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清气,加苍术去湿,白术补胃,全在活法。服四帖后,浊减大半,却觉胸满。因柴胡、升麻升动胃气,痰阻满闷。又用本东加炒曲、白术、香附。素无痰者,虽升动不满也。

入方
青黛 蛤粉 椿末 滑石 干姜(炒) 黄柏(炒褐色)
上为末,神曲糊丸。仍用前燥湿痰丸子,亦治带下病。
法云∶黄柏治湿热,青黛解郁热,蛤粉咸寒入肾,滑石利窍,干姜味苦,敛肺气下降,使阴血生,干姜监制。

又方
黄柏(炒黑,一两) 生柏(二两,一云生地黄) 蛤粉(三两) 神曲(半两)
上为末,水丸服。

〔附录〕

人之五脏六腑,俱各有精,然肾为藏精之府,而听命于心,贵乎水火升降,精气内持。若调摄失宜,思虑不节,嗜欲过度,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而为赤白浊之患。赤是心虚有热,因思虑得之;白浊肾虚有寒,过于yin欲而得之。其状漩白如油,光彩不定,脚澄下,凝如膏糊。

治法∶赤者当清心调气,白者温补下元,又须清上,使水火既济,阴阳协和,精气自固矣。

附方

定志丸方
远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两) 人参 白茯苓(各三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夏丸 治白浊神效。
半夏(燥湿) 猪苓(分水) 肝脉弦,加青黛。

二陈汤 治浊,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浊气只是温痰,有白浊人,服玄菟丹不愈,服附丸即愈者,不可不知。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漩浊。

清心莲子饮 心虚有热,小便赤浊,或有沙膜。方见淋类。

萆薢厘清饮 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凝如膏糊。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入盐一捻,食前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茯菟丸 治思量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便溺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
菟丝子(五两) 白茯苓(三两) 石莲肉(二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瑞莲丸 治思虑伤心,小便赤浊。
白茯苓 莲肉 龙骨 天门冬 麦门冬 远志(去心) 柏子仁(另研) 紫石英(火 七次,另研) 当归(酒浸) 枣仁(炒) 龙齿(各一两) 乳香(半两,研)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枣汤任下。

又方 治小便白浊出髓条。
酸枣仁(炒)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故纸(炒) 益智 大茴香 左顾牡蛎(,各等分)
上为末,青盐酒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温酒下。

又方 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人参 白术 赤茯苓 香薷 泽泻 猪苓 莲肉(去心) 麦门冬(去心等分)
上锉。水煎服。

珍珠粉丸 治白浊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
真蛤粉(一斤) 黄柏(一斤,新瓦上炒赤)
上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温酒送下。法曰∶阳盛阴虚,故精泄也。黄柏降心火,蛤粉咸而补肾阴。

玄菟丹
菟丝子(酒浸,研,焙,取末,十两) 五味子(酒浸,研末,七两) 白茯苓 莲肉(各三两)
上为末,别研干山药末六两,将所浸酒余者,添酒煮糊,搜和,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空心下。

附子八味丸 见补损。

 45: 梦遗

附精滑

专主乎热,带下与脱精同治法,青黛、海石、黄柏。内伤,气血虚不能固守,常服八物东加减,吞樗树根丸。
思想成病,其病在心,安神丸带补药。热则流通,知母、黄柏、蛤粉、青黛为丸。精滑,专主湿热,黄柏、知母降火,牡蛎粉、蛤粉燥湿。
戴云∶因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自泄精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也。

入方
良姜(三钱) 黄柏(二钱) 芍药(二钱,并烧灰存性) 樗根白皮(一两半)
上为末,糊丸。每服三十丸。

〔附录〕

遗精得之有四,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乃失位,输精而出者;有欲太过,滑泄不禁者;有年高气盛,久无色欲,精气满泄者。然其状一,或小便后出多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茎中出而痒痛,常如欲小便者。并宜先服辰砂妙香散,或感喜丸,或厘清饮,别以绵裹龙骨同煎。又或厘清饮半帖,加五倍子、牡蛎粉、白茯苓、五味子各半钱,煎服。

梦遗,俗谓之夜梦鬼交,宜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远志、莲肉、酸枣仁、炒茯神各半

附方

妙香散 见溺血类。

感喜丸
黄蜡(四两) 白茯苓(去皮,四两,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沸,取出。日干不上以茯苓为末,溶蜡,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津液咽下,小便清为度。

八物汤 见补损。

厘清饮 见浊类。

樗树根丸 即固肠丸,见妇人。

安神丸 见痫。

温胆汤
半夏 枳壳(各一两) 甘草(四钱) 茯苓(三分) 陈皮(一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竹茹一块,煎七分,去渣,食前热服。

 46: 消渴

消渴,养肺、降火、生血为主,分上中下治。三消皆禁用半夏;血虚亦忌用;口干咽痛,肠燥大便难者,亦不宜用;汗多者不可用。不已,必用姜监制。消渴,若泄泻,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却服前药(即诸汁膏)。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此热在肺经,可用参、芩、甘草少许,生姜汁调,冷服。或以茶匙挑姜汁与之。虚者可用人汤。天花粉,消渴神药也。上消者,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中消者,胃也,多饮水而小便赤黄;下消者,肾也,小便浊淋如膏之状,面黑而瘦。

入方
黄连末 花粉人乳汁(又云牛乳) 汁 生地黄汁
上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和蜜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
能食者,加软石膏、栝蒌根。

〔附录〕

水包天地,前辈尝有是说矣。然则中天地而为人,水亦可以包润五脏乎?曰∶天一生水,肾实主之,膀胱为津液之府,所以宣行肾水,上润于肺,故识者肺为津液之脏。自而下,三焦脏腑,皆囿乎天一真水之中。《素问》以水之本在肾、末在肺者,此也。真水不有所谓渴哉!人惟yin欲恣情,酒面无节,酷嗜炙爆糟藏咸酸酢醢甘肥腥膻之属,复以丹砂玉石济其私,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其热气腾,心虚受之,心火散漫,不能收敛,胸中烦躁,舌赤唇红,此渴引饮常多,小便数而少,病属上焦,谓之“消渴”;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胃,消谷善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此不甚烦,但欲饮冷,小便数而甜,病属中焦,谓之“消中”;热伏于下,肾虚受之,腿膝,骨节酸疼,精走髓空,引水自救,此渴水饮不多,随即溺下,小便多而浊,病属下焦,谓之“消肾”。又若强中消渴,其毙可立待也。治法总要,当以白术散养脾,自生津液,兼米煮粥,以膂肉碎细煮服以养肾,则水有所司。又用净黄连湿锉,入雄猪肚中,密扎于斗米上蒸烂,添些蒸饮,臼中杵,粘丸如桐子。服一百,食后米饮下,可以清心止渴。东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治之;下消者,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附方

茯菟丸 治三消渴通用,亦治白浊。
菟丝子(酒浸,十两) 北五味子(七两) 白茯苓(五两) 石莲肉(三两)
上为末,用山药六两为末,作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麦门冬饮子 治膈消胸满烦心,津液干少,短气而渴。
知母 甘草(炙) 栝蒌 五味子 人参 葛根 生地黄 茯神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上 咀。水煎,入竹叶十四片。

加味钱氏白术散 治消渴不能食。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枳壳(炒,各半钱) 藿香(一钱) 干葛(二钱) 木香 五味 柴胡(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地黄饮子 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
甘草(炙)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黄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 泽泻 石斛 枇杷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加减八味丸 治肾虚消渴引饮。
本方内减附子,加五味子。《要略》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者,仍用本方。方见补损。

清心莲子饮 治渴而小便浊或涩。
黄芩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各三钱) 莲子 茯苓 黄 柴胡 人参(各三钱)
上 咀。水煎服。

川黄连丸 治渴。
川黄连(五两) 天花粉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半)
上为末,生地黄汁并牛乳夹和,捣丸梧子大。服三十丸,粳米汤送下。

玉泉丸 治烦渴口干。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茯苓 黄 (半生半蜜炙) 乌梅(焙) 甘草(各一两) 栝蒌根 干葛(各一两半)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汤嚼下。

白虎加人参汤 见中暑。

调胃承气汤 见痢类。

三黄丸
黄连(去须) 黄芩 大黄(煨,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熟水下。

六味地黄丸 见补损。

 47: 发热

(附胸中烦热、虚热、虚烦不眠)
阴虚发热症难治。戴云∶凡脉数而无力者,便是阴虚也,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兼气虚,加人参、黄耆、黄芩、白术。四物汤加炒柏,是降火补阴之妙剂,甚者必加板吃酒人发热,难治;不饮酒人因酒发热者,亦难治。一男子年二十三岁,因酒发热,用青黛、栝蒌仁,入姜汁,每日数匙入口中,三日而愈。阳虚发热,补中益气汤。手足心热,属热郁,用火郁汤。伤寒寒热,当用表散。发热,柴胡;恶寒,苍术;虚人,用苍术,恐燥。发热恶风,人壮气实者,宜先解表。发热恶寒,亦宜解表。

入方
苍术(半两) 片芩(三钱) 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汤浸炊饼丸服。
治手心发热。
山栀 香附 或加苍术 白芷 半夏(生用) 川芎
上为末,神曲糊丸服。

治烦不得眠。
六一散牛黄

治大病后阴虚,气郁夜热。
酒芍药(一两二钱半) 香附(一两) 苍术(半两) 炒片芩(三钱) 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炊饼丸服。

湿痰发热。
炒片芩 炒黄连(半两) 香附(二两半) 苍术(二两)
上为末,用栝蒌穣丸。

湿痰,夜发热。
以三补丸加白芍药为末,见补损。

退劳热食积痰。
上甲 下甲 侧柏 栝蒌子 半夏 黄连 黄芩 炒柏
上为末,炊饼为丸。

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有实热而烦躁者,亦用栀子仁;有虚热而烦躁者,宜参、耆、 麦门冬、白茯苓、竹茹、白芍药。若脉实数有实热者,神芎丸。
虚热,用黄,止虚汗亦然。又云∶肌热及去痰者,须用黄芩。肌热亦用黄 。如肥白 热,宜人参、黄耆、当归、芍药、小麦炒,止虚汗同。补中益气汤,治虚中有热,或肌表之热。

附方

火郁汤
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各一两) 防风 甘草(各五钱)
上 咀。每五钱,入连须葱白三寸煎,稍热,不拘时

补中益气汤 见内伤。

神芎丸
大黄 黄芩 滑石 牵牛
上为末,滴水为丸。

 48: 恶寒

(附面热、面寒)
阳虚则恶寒,用参 之类,甚者加附子少许,以行参 之气。一妇人恶寒,用苦参、 一钱为末,齑水调服。探吐之后,用川芎、南星、苍术、酒炒黄芩为末,白汤下。冬月,芩减半,加姜汁调,曲煮糊丸。虚劳,冬月恶寒之甚,气实者可利,亦宜解表,柴胡、干葛。恶寒久病,亦用解郁。
戴云∶凡背恶寒甚者,脉浮大而无力者,是阳虚也。
面热火起,寒郁热,面寒退胃热。

〔附录〕

《内经》云∶面热者,手阳明病,阳明经气盛有余,则身以前皆热。此经多血多则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故面热也。先以承气东加黄连、犀角,彻其本热,次以升麻

附方

升麻加黄连汤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白芷(七分) 甘草(炙) 白芍(五分) 黄连(酒炒) 川芎(三分) 荆芥 薄荷(一分) 生犀(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升麻东加黄连,治面热。加附子,治面寒。

升麻附子汤 治阳明经本虚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故面寒。
升麻 葛根(一钱) 白芷 黄 (七分) 甘草(炙) 草豆蔻 人参(二分) 附子(炮,七分) 益智(三分)
上作一服,连须葱白同煎服。

承气汤 见痢类。

 49: 自汗

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东垣有法有方,人参、黄耆,少佐桂枝。
虚,附子亦可少用,须小便煮。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汗,凉膈散主之。痰症亦有汗,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故也。

〔附录〕

或问湿之与汗,为阴乎,为阳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则为脾胃也。人之犹天地之雨也,阴滋其湿则为露,露为雨也。阴湿下行,地之气也。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甚则寒中。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言其壅也,不出也,以明其湿审矣。《内经》曰∶“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亡阳,不任外寒,终传寒中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无形之见者也。又云∶“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乘,发厥而自汗。故阴阳偏

附方

玉屏风散 治自汗。
防风 黄 (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

大补黄 汤 治自汗,虚弱之人可服。
黄耆(蜜炙) 防风 川芎 山茱萸肉 当归 白术(炒) 肉桂 甘草(炙) 五味 人参(各一两) 白茯苓(一两半) 熟地黄(二两) 肉苁蓉
上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调卫汤 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风寒。
黄根 黄 (各一钱) 羌活(七分) 生甘草 归梢 生黄芩 半夏(各五分) 麦门冬 生地黄(各三分) 猪苓(二分) 苏木 红花(各二分) 五味(七个)
上作一服,水煎热服。

温粉
牡蛎 麦皮 麻黄根 本 糯米 防风 白芷
上为末。周身扑之。

又方
何首乌末。津调封脐,妙。

黄耆建中汤
黄 肉桂(各三两) 甘草(二两) 白芍药(六两)
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入饧少许,水煎服。

凉膈散
连翘(一两) 山栀 大黄 黄芩 薄荷叶(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 朴硝(一分)
上以水煎服。

 50: 盗汗

盗汗属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忌用生姜。东垣有方,用当归六黄汤,甚效 但药性寒,人虚者只用黄耆六一汤。盗汗发热,因阴虚,用四物加黄柏;兼气虚,加人参 、黄耆、白术。
戴云∶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凑凑然出焉,觉则止而不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杂病盗汗,责其阳虚,与伤寒盗汗非比之,亦是心虚所致。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附方

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神剂。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黄 (加倍)
上用五钱,水煎服。或加甘草、麻黄根、炒栀子,去归。

黄耆六一汤
黄 (六两) 甘草(一两)
上各用蜜炙十数次,出火毒。每服一两,水煎。

又方
白术四两,分作四分,一分用黄 同炒,一分用石斛同炒,一分用牡蛎同炒,一分用麸
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三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妙。

正气汤 治盗汗。
黄柏(炒) 知母(炒,各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热服。

麦煎散 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
知母 石膏 甘草(炙)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葶苈 杏仁(炒,去皮尖) 人参 白茯苓 麻黄根
上为末。每服一钱,煎浮麦汤调下。

又方 治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煎,调茯苓末一钱服之。名曰“心汗”,又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51: 补损

大补丸 去肾经火,燥下焦湿,治筋骨软。气虚以补气药下,血虚以补血药下,川黄柏(炒褐色)
上以水丸服。

龙虎丸 补下焦。
白芍 陈皮(各二两) 锁阳 当归(各一两半) 虎骨(酒浸,酥炙,各一两) 知母(酒炒) 熟地黄(各三两) 黄柏(半斤,盐炒) 龟板(四两,酒浸,酥炙)
上为末,酒煮羊肉捣汁,丸服。冬月加干姜半两。

补肾丸 治痿厥之重者,汤使与大补丸同。此冬令之正药,春夏去干姜。
干姜(二钱) 黄柏(炒) 龟板(一两半,酒炙) 牛膝(一两) 陈皮(半两)
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补天丸 治气血俱虚甚者,以此补之,多与补肾丸并行。若治虚劳发热者,又当以骨蒸
紫河车洗净,用布缴干,同前补肾丸捣细,焙碾末,酒米糊丸。夏加五味子半两。

虎潜丸 治痿与补肾丸同。
黄柏(半斤,酒炒) 龟板(四两,酒炙) 知母(二两,酒炒) 熟地黄 陈皮 白芍(各二两)锁阳(一两半)虎骨(一两,炙) 干姜(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或粥丸。一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生地黄。懒言语者,加山药。加炒酒知母、炙龟板各等分,干姜三分之一,酒糊丸,名补血丸。一方无干姜。冬月方,加 有当归一两半,熟地黄比前多一两,余同。

补虚丸
人参 白术 山药 枸杞 锁阳
上为末,面糊丸服。

汤药 补心肝脾肾。
莲肉(去心) 枸杞 山药(炒) 锁阳(各等分)
上为细末,沸汤调服。若加酥油些少,尤妙。

补阴丸
侧柏 黄柏 乌药叶(各二两) 龟板(酒炙,五两) 苦参(三两) 黄连(半两)
冬,加干姜;夏,加缩砂。上为末,地黄膏丸如梧子大。

又方
黄柏(半斤,盐酒炒) 知母(酒浸炒) 熟地黄(各三两) 龟板(四两,酒浸炙)白芍(炒) 陈皮牛膝(各二两) 锁阳 当归(各一两半) 虎骨(一两,酒浸,酥炙)
上为末,酒煮羊肉和丸。每服五十丸,盐汤下。冬,加干姜半两。

又方
下甲(二两) 黄柏(炒) 牛膝 人参(各半两) 香附 白芍(各一两) 甘草(二钱) 砂仁(三钱,春不用)
上为末,酒糊丸。

又方
下甲(二两) 黄柏(一两)
上细切地黄,酒蒸熟,擂细丸。

又方
龟板(二两,酒炙) 黄柏(七钱半) 知母(半两) 人参(三钱) 牛膝(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

又方
龟板(一两,酒煮) 黄柏(半两) 知母(三钱) 五味(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

又方 治抑结不散。
下甲(五两) 侧柏(一两半) 香附(三两)
上为末,姜汁浸地黄膏为丸。空心服。

三补丸 治上焦积热,泄五脏火。
黄芩 黄柏 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蒸饼丸。

又方 治酒色过伤少阴。
黄柏(炒,一两半) 黄连(炒,一两) 条芩(炒,半两) 龟板(酒炒黑色,五两)
冬,加干姜炒黑色三钱;夏,加砂仁三钱,五味五钱。
上用蒸饼丸。每三十丸,食前白汤下。

又方 治阴虚。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麦门冬(半两) 陈皮(二钱)
上作一服,水煎,吞补阴丸。

又方 治体弱,肌肥壮,血虚脉大。
龟板(二两) 侧柏(七钱半酒浸) 生地黄(一两半) 白芍(一两炒) 乌药叶(酒蒸,七钱半)
上除生地黄细切熬膏,余皆作末,同捣为丸。以白术四钱,香附一钱半,煎汤下。

又方 益少阴经血,解五脏结气。
山栀子(炒令十分有二分焦黑)
上为末,以姜汁入汤煎饮之。此方甚验于他方也。

五补丸
枸杞 锁阳(各半两) 续断 蛇床(微炒,各一两) 两头尖(二钱半)
上为未,糊丸。每服三十丸,淡盐汤下。

锁阳丸
龟板(炙) 知母(酒炒) 黄柏(酒炒,各一两) 虎骨(炙) 牛膝(酒浸) 杜仲(姜炒) 锁阳(酒浸,五钱) 破故纸 续断(酒浸,各二钱半)当归 地黄(各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诸补命门药,须入血药则能补精,阳生阴长故也。阳药若多则散火。

补心丸
朱砂(二钱五分) 栝蒌(五钱) 黄连(三钱) 归身尾(三钱五分)
上为末,猪心血为丸。

又方 宁心益智。
人参 茯苓 茯神 牡蛎 酸枣仁 远志 益智(各半两) 辰砂(二钱半)
上为末,枣肉丸。

大补丸 降阴火,补肾水。
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两) 熟地黄(酒蒸) 龟板(酥炙,各六两)
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济阴丸
黄柏(二两七钱,盐酒拌炒) 龟板(炙,一两三钱半) 陈皮(七钱) 当归(一两,酒浸) 知母(一两,酒炒)
虎骨(七钱,酥炙) 锁阳(一两) 牛膝(一两三钱半) 山药 白芍 砂仁 杜仲(炒) 黄 (各七钱,盐水拌炒) 熟地黄(七钱) 枸杞(五钱) 故纸(三钱半,炒) 菟丝子(酒浸,两三钱半)
上为末,以地黄膏如丸。每服七十丸。

附方

充按∶丹溪书并无补损专条,诸补阴药,兼见于各症之下。杨氏类集于此,又取燥热兴 阳诸方,混于其间。殊不知丹溪之补,乃滋阴益血之药,与燥烈壮阳之剂,其意天壤悬隔。欲并去之,而用者既久,今明白疏出,俾观者知其旨而自采择焉。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
人参 肉桂 川芎 地黄 茯苓 白术 甘草 黄耆 当归 白芍(等分)
上锉。水煎,姜三片,枣一个。

茯神汤 治脉虚极,或咳则心痛,喉仲介介或肿。
茯神 人参 远志 通草 麦门 黄 桔梗 甘草(等分)
上锉。水煎,入姜三片。

《金匮》肾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桂、附、车前、牛膝,是《金匮》肾气丸。此方名六味丸)。治形体瘦弱,无力多困,肾气久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下血
干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五六十丸,空心温水下。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肾水。
天门冬 熟地黄 人参(各五钱) 黄柏(炒,三两) 砂仁(一两半)甘草(七钱半,一方无)
上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空心送丸子。

八物汤 治心肺俱损,皮聚毛落,血脉虚损,妇人月水愆期,宜益气和血。

四君子合四物汤
上以水煎,温服。

八味丸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皮痿黄或黧黑,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急痛,小便不利。
熟地黄(八两) 泽泻 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附子(炮一两) 桂心
(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温酒送下,或盐汤下;妇人淡醋汤下。

无比山药丸 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肌体消瘦,肤燥脉弱。
赤石脂 茯苓(各一两) 山药(三两) 苁蓉(四两,酒浸) 巴戟(去心) 牛膝(酒浸) 泽泻(一两)山茱萸肉(一两) 五味(二两) 杜仲(炒去丝) 菟丝子 熟地黄(各三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还少丹 大补真气虚损,肌体瘦弱。
肉苁蓉 远志(去心) 茴香 巴戟 山药 枸杞 熟地黄 石菖蒲 山茱萸肉 牛膝 杜仲(炒) 楮实 五味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日三服。此药平力衰体倦,小便混浊,最宜服之。有热,加山栀子一两;心气不宁,加麦门冬一两;少精
神,倍加五味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

补益肾肝丸 治目中焰火,视物昏花,耳聋耳鸣,困倦乏力,寝汗憎风,行步不正,两足欹侧,卧而多惊,脚膝无力,腰下消瘦。
柴胡 羌活 生地黄 苦参 防己(炒,各半两) 附子(炮) 肉桂(各一钱) 归身(三钱)
上为末,熟水丸如鸡头子大。服四十丸,温水下。

巴戟丸 治肾肝俱虚,收敛精气,补戟真阳,充肌肤,进食止汗。
五味 巴戟(去心) 苁蓉 人参 菟丝 熟地黄 覆盆子 白术 益智(炒) 骨碎补(去毛) 茴香(各一两) 白龙骨(二钱半)牡蛎(,二钱)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八味定志丸 补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热,理肺肾。
人参(一两半) 菖蒲 远志(去心) 茯神(去心) 茯苓(各一两) 白术 麦门冬(各半两) 牛黄(二钱,另研) 朱砂(一钱)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无时。
若髓竭不足,加生地黄、当归;若肺气不足,加天门冬、麦门冬、五味;若心气不足, 党人参、茯神、菖蒲;若脾气不足,加白术、白芍、益智;若肝气不足,加天麻、川芎;
肾气不足,加熟地黄、远志、牡丹;若胆气不足,加细辛、酸枣仁、地榆;若神昏不足,

海藏大五补丸 补诸虚不足。
天门冬 麦门冬 茯神 菖蒲 人参 益智 枸杞 地骨 远志 熟地黄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服数服。以七宣丸泄之。

补肾丸 有效,不燥。
熟地黄(八两) 菟丝(酒浸,各八两) 归身(三两半) 苁蓉(酒浸,五两) 黄柏(酒炒一两) 知母(酒浸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小菟丝子丸 治肾气虚损,目眩耳鸣,四肢倦怠,夜梦遗精。又云∶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
石莲肉(二两) 菟丝子(酒浸,五两) 白茯苓(一两) 山药(二两七钱半,打糊)
上为末,山药打糊,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脚无力,木瓜汤下。

十四味建中汤 治荣卫失调,血气不足,积劳虚损,形体羸瘦,短气嗜卧,欲成劳瘵。
当归 白芍 白术 麦门冬 甘草(炙) 肉苁蓉 人参 川芎 肉桂 附子(炮) 黄 半夏 熟地黄 茯苓(各等分)
上锉。以水煎,姜三片,枣一个,空心服。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少颜色,汲汲短气,饮食无味。
白芍(三两) 当归 陈皮 黄 桂心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熟地黄 五味 茯苓(各七钱半) 远志(半两)
上以水煎,生姜三片,枣一个。遗精,加龙骨;咳嗽,加阿胶。

价宝丹 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腿脚沉困,下元虚惫,失精阳痿
川楝子(二两) 牛膝(酒浸一两) 槟榔(一两) 蛇床(一两) 穿山甲(一大片炙) 莲心子 苁蓉(酒浸) 茯神 巴戟(去心) 五味(各一两) 乳香(三钱,另研) 菟丝子(一两) 沉香 白檀(各五钱 鹿茸(酥炙) 大茴香(各一两) 仙灵脾(三钱) 故纸(炒,五钱) 凤眼草(三钱) 胡芦巴(炒,五 钱) 人参 泽泻 白芍 山药 熟地黄 麦门冬(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服七十丸,白汤下。

延寿丹
天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山药 巴戟(各二两)赤石脂 车前子 菖蒲 柏子仁 泽泻 丝子(酒浸) 苁蓉(四两) 当归(酒洗) 地骨 人参 五味(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七十丸。

添精补髓丹
赤石脂(二钱) 茯苓(一两) 山药(三两) 苁蓉(四两) 巴戟(一两,去心) 杜仲(三两) 牛膝(一两 蚕蛾(二两,如无以鹿茸代) 山甲(七钱,酒炙) 地龙(一两,去土) 柏子仁(一两) 枸杞 故纸(各二两) 川椒(一两,去目) 浓朴(一两) 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 仙灵脾(一两半,羊脂炒)
上为末,蜜丸。如腰痛,加小茴香

滋血百补丸
地黄(半斤,酒蒸) 菟丝(半斤,酒浸) 当归(酒浸) 杜仲(酒炒,各四两) 知母(酒炒) 黄柏(酒炒,各二两) 沉香(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

固精丸 治心神不安,肾虚自泄精。
知母(炒) 牡蛎(三钱, ) 龙骨(三钱) 黄柏(酒炒,各一两) 芡实 莲蕊 茯苓 远志(去心,各三钱) 一方加山茱萸肉三钱
上为末,煮山药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服五十丸。

巨胜子丸
熟地黄(四两) 生地黄 首乌 牛膝(酒浸) 天门(去心) 枸杞 苁蓉 菟丝 巨胜子 茯苓 断(各一两) 韭子 鸡头实 川椒 莲蕊 胡芦巴(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上为末,蜜丸服。

如意丸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二两)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川椒(去目炒) 胡芦巴(酒炒)骨脂(炒) 苁蓉(酒浸) 杜仲(炒去丝) 白茯苓 小茴香(炒) 菟丝子(酒浸) 川楝肉 地 酒浸去土) 石菖蒲 枸杞 远志(去心,以上各一两) 青盐(半两,炒) 山栀(去皮二钱,炒)穿山甲(十四片,炙) 甘菊花(三钱半)
上为末,用晋枣煮去皮核肉二两,核桃肉煮去皮二两,各研如泥,余再炼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白汤温酒任下。

沉香百补丸
熟地黄(六两) 菟丝子(四两) 杜仲(炒,三两) 知母(炒,二两) 黄柏(二两,酒炒) 人参(二两 山药 当归 苁蓉(各三两) 沉香(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

滋肾百补丸
当归(四两,酒浸) 知母(二两,酒浸) 沉香(五钱) 黄柏(酒炒褐色) 山药 菊花 楮实(各二两) 青盐(一两,炒) 菟丝(四两,酒浸) 杜仲(二两,炒)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酒糊丸;或炼蜜丸服。

明目益肾丸
枸杞(一两) 当归(酒浸) 生地黄(酒浸,一两) 五味(五钱) 知母(七钱,酒炒) 黄柏(七钱酒炒) 山药(半 菊(五钱) 天门冬(五钱)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固真丸 治肾经虚损,真元不足。
鹿角霜(一斤) 白茯苓(五两) 鹿角胶(二两)
上为末,将胶水搜丸梧子大。空心米汤或酒服一百丸。

地芝 和颜色,利血气,调百节,黑发坚齿,逐风散气。
生地黄(八两) 天门冬(八两) 菊花(四两) 枳壳(麸炒,四两)
上为末,酒蜜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酒下。

黄连茯苓丸 壮水原,降火。
黄连(五两) 白茯苓(五两) 故纸(炒,五钱) 菖蒲(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六十丸,空心温酒下。

延生护宝丹 补元气,壮筋骨,固精健阳。
菟丝子(酒浸,二两) 肉苁蓉(酒浸,二两,二味浸药多着要熬膏子) 韭子(四两,用枣二两煮熟去枣,将韭子再用酒浸一宿,焙干用二两)
蛇床子(二两,用枣三两同煮熟,去枣,用一两) 木香(五钱) 晚蚕蛾(全者,二两,酥微炒) 白龙骨(一两,用茅香一两同煮一日,去茅香,用绵裹悬入井中浸一宿,取出用) 鹿茸(一两,酥炙黄) 莲实(一两,炒) 桑螵蛸(一两,炒) 干莲蕊(二两) 胡芦巴(二两) 丁香(五钱) 乳香(五钱
上一十五味,除乳、麝、菟丝子末外,十二味同为末,将前菟丝子末三两,用浸药酒二,文武火熬至一半,入荞面两匙,用酒调匀,下膏子,搅匀,次下乳香、麝香,不住手搅。
沸熬如稠糊,放冷。此膏子都要用尽。恐硬,再入酒少许成剂捣千余下,丸如桐子。服五

柏子仁丸 补益元气,充实肌肤。
山茱肉(四两) 柏子仁(半两,微炒) 远志(半两,去心) 覆盆子(一两) 山药(一两,取末)
上为末,将山药、白面同酒煮,和丸梧子大。服三十丸,温酒下。

八物肾气丸 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黄(半斤) 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桂(二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五味(二两)
上为末,蜜丸服。

延龄丹 脾肾不足,真气伤惫,肢节因倦,举动乏力,怠惰嗜卧,面无润泽,不思饮食,气不宣通,少腹内急,脐下冷痛,及奔豚小肠气攻冲脐腹。其功不可具述。
牛膝(酒浸) 苁蓉(酒浸) 金铃子(去皮及子,麸炒) 补骨脂(炒) 川茴香(以上各七钱半) 鹿茸(去毛酥炙) 益智仁 檀香 晚蚕蛾(炒) 没药(研)丁香 青盐 穿山甲(各五钱,酥炙) 沉香 香附(炒) 姜黄 山药 木香 巴戟(去心)甘草(炙,各一两) 乳香(研) 白术 青皮(各三钱)苍术(三两,酒浸,炒,用青盐炒,去青盐不用)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四十丸,温酒下,茴香汤亦可。

肉苁蓉丸 壮元气,养精神。
山茱萸(一两) 苁蓉(二两,酒浸) 楮实 枸杞 地肤狗脊(去毛) 五味 覆盆子 菟 山药 故纸(炒) 远志(去心) 石菖蒲 萆 杜仲(去皮炒) 熟地黄 石斛(去根) 白茯苓 牛膝(酒浸) 泽泻 柏子仁(各一两,炒)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六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益寿地仙丹 补五脏,填骨髓,续绝伤,黑髭发,清头目,聪耳听。
甘菊(三两) 枸杞(二两) 巴戟(三两,去心) 肉苁蓉(四两,酒浸)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温酒亦得。

秘真丸 治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过甚,心有所欲,速于感动,应之于肾。疾于施泄。此药秘固真元,降心火,益肾水。
莲蕊(一两) 白茯苓 砂仁(半两) 益智(一两) 黄柏(二两,酒炒) 甘草(炙,二两) 半夏(泡,一两) 猪苓(二钱半)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52: 六郁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

又方

气郁
香附(童便浸) 苍术(米泔浸) 抚芎
湿郁
白芷 苍术 川芎 茯苓
痰郁
海石 香附 南星(姜制) 栝蒌(一本无南星、栝蒌,有苍术、川芎、栀子)
热郁
山栀(炒) 青黛 香附 苍术 抚芎
血郁
桃仁(去皮) 红花 青黛 川芎(抚芎亦可) 香附
食郁
苍术 香附 山楂 神曲(炒) 针砂(醋炒七次研极细)
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越鞠丸 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53: 内伤

东垣《内外伤辨》甚详,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邪者,有热郁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如挟痰者,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竹沥,仍少姜汁传送。凡内伤发斑,因胃气虚甚,是火游行于外,亦痰热所致。火则补而降之,痰热微汗以散之,切不可下,恐生危证。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者,有余热在肺家,可用参、苓、甘草、少许姜汁,冷服,或茶匙挑姜汁与之。虚者可用人参。

〔附录〕

内伤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元气者,乃生发诸阳上升之气。饮食入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皆绝于外,是六腑之元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卫失守,诸病生焉。始受饮食劳倦所伤之病,必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及短气上逆,鼻息调,怠惰嗜卧,四肢困倦不收,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皆为热伤元气。以甘温之剂以补气,即是泻火之药。凡所受病,扪摸之,肌肤间必大热,必燥热闷乱,心烦不安,或渴久病必不渴,或表虚恶风寒,慎不可以寒凉药与之。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惟以补中益气汤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内经》云温能除大热,正谓此也。

附方

补中益气汤
黄 (劳役病甚可用一钱半,嗽者减去一钱) 人参(一钱,有嗽去之) 甘草(炙,一钱)
以上三味除燥热肌热之圣药) 当归身(酒洗,焙干,半钱,以和血脉) 柴胡(半钱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腾而复其本位) 葛根(半钱,如渴用之,不渴不用, 一方有白芍半钱,秋冬不用 红花三分 少加黄柏三分,以救肾水,泻伏火 上作一服,水煎,午前稍热服。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若头痛,加蔓荆子三分;
痛甚重懒倦者,乃太阴厥阴头疼,加半夏半钱或一钱,生姜三片;
若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加羌活一钱,防风七分,甘草三分, 本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三分消其肿;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加黄芩三分,桔梗七分,甘草三分;口干嗌干或渴者,加葛根五分,升胃气上行以润之;心下痞,瞀闷者,加芍药、黄连各一钱;如痞腹胀,加枳实三分,浓朴七分,木香、砂仁各三分;如天寒,加干姜;腹中痛,加白芍药炒半 钱,炙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即桂心)半钱;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五分,芍药一钱,甘草五分,以治时热;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半钱;如胸中滞气,加莲花 青皮一分或二分,壅滞可用,气促少气者去之;如身体重疼,乃风湿相搏,加羌活半钱,风半钱,升麻一钱,柴胡半钱, 本根半钱,苍术一钱。
如病去,勿再服。若大便秘涩,加 当归梢一钱;若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冬月加不去节麻黄,秋凉亦加不去根节麻黄,春月天温,只加fo耳草三分,款花一分,勿加麻黄。若初病之人,虽痰嗽不去人参,必不增添。 久病肺中伏火者,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耳。
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湿热大胜,主食不消,故食减不知谷味,则加曲以消之,加五味子 麦门冬,助人参泻火,益肺气,助秋损也,在三伏中为圣药。
胁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人参;多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若胃脘当心痛,加草豆仁三分。
疲甚之人,参、耆、术有用至一两二两者。

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又云食过伤损元气,以此主之。
枳实(炒,一两) 白术(二两)
上用荷叶裹烧饭丸。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54: 积聚痞块

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蓬术、桃仁、红花、五灵脂 香附之类为丸,石碱白术汤吞下。瓦楞子能消血块,次消痰。石碱一物,有痰积有块可用 洗涤垢腻,又能消食积。治块,当降火消食积,食积即痰也。行死血块,块去须大补。凡积 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凡妇人有块,多是血块。

戴云∶积聚症瘕,有积聚成块,不能移动者是症;或有或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积聚症瘕,朱先生医台州潭浦陈家,用蜀葵根煎汤,去渣,再入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甘草梢、牛膝煎成汤,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 之,二服当见块下。如病重者,须补接之,后加减再行。

入方

消块丸 即《千金方》硝石大黄丸,止可磨块,不令人困,须量度虚实。
硝石(六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大黄(八两)
上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又云三斗),置瓷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作一刻,柱中,先纳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则 丸如鸡子中黄大。每一丸,米饮下。如不能大丸,作小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服后当下如鸡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后避风冷,啖软粥将息之。

三圣膏
未化锻石半斤为末,瓦器中炒令淡红色,提出火,候热稍减。次下大黄末一两,就炉外炒,候热减。下桂心末半两,略炒,入米醋熬搅成黑膏,浓纸摊贴患处。 痞块在皮里膜外,须用补气药香附开之,兼二陈汤加补气药,先须断浓味。

又方 琥珀膏
大黄 朴硝(各一两)
上为末,大蒜捣膏和贴。

又方 治茶癖。
石膏 黄芩 升麻
上为末。砂糖水调服。

又方 一人爱吃茶。
白术 软石膏 片芩 白芍 牛胆星 薄荷(圆叶大者)
上为末,砂糖调作膏。食后津液化下。

又方 治胁下有块。
龙荟丸(二钱半) 姜黄(五钱) 桃仁(五钱)
上为末,蜜丸服。
又方∶龙荟丸和鹁粪,能大消食积。或入保和丸治块,看在何部分。

治血块丸 瓦楞子能消血块。
海粉(醋煮) 三棱 莪术(醋煮) 红花 五灵脂 香附 石碱
上为丸。白术汤吞下。

又方 治妇人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利。
香附(醋煮,四两) 桃仁(去皮) 白术(各一两) 海粉(醋煮,二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

又方 治妇人食块,死血痰积成块,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晕身热,时作时止。男
黄连(一两半,一半用吴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用益智炒,去益智) 山栀(炒) 川芎 三 莪术(醋煮) 神曲 桃仁(去皮,各半两) 香附(童便浸,一两) 萝卜子(炒,一两半) 山楂(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服。
又方∶有青皮半两,白芥子一两半炒。

保和丸 治一切食积。
山楂(六两) 神曲(二两) 半夏 茯苓(各三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各一两)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又方
山楂(四两) 白术(四两) 神曲(二两)
上为末,蒸饼丸如梧子大。服七十丸,白汤下。

又方
山楂(三两) 白术(二两) 陈皮 茯苓 半夏(各一两) 连翘 黄芩 神曲 萝卜子(各半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阿魏丸 治肉积。诸阿魏丸,脾虚者,须以补脾药佐之,切不可独用。虚虚之祸,疾如
连翘(一两) 山楂(二两) 黄连(一两三钱) 阿魏(二两,醋煮作糊)
上为末,醋煮阿魏作糊丸。服三十丸,白汤下。

小阿魏丸
山楂(三两) 石碱(三钱) 半夏(一两,皂角水浸透晒干)
上为末,粥糊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又方 治饱食停滞,胃壮者宜此,脾虚勿服。
山楂 萝卜子 神曲 麦芽 陈皮 青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一两,醋浸软另研)
上为末,炊饼丸。

又阿魏丸 去诸积聚。
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 半夏(皂角水浸) 麦芽(炒) 神曲(炒) 黄连(各一两) 连翘 阿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丸。一方加香附、蛤粉,治嗽。

佐脾丸
山楂(三两) 半夏 茯苓(各一两) 连翘 陈皮 萝卜子(各半两)
上为末,粥丸服。

小温中丸
青皮(一两) 香附(四两,便浸) 苍术(二两) 半夏(二两) 白术(半两) 陈皮(一两) 苦参(半两)黄连(一两,姜汁炒) 针砂(二两,醋炒)
上为末,曲糊为丸。

又方
针砂(醋煮三次) 香附(童便浸,四两) 山楂(二两) 神曲(炒,二两) 黄连(姜汁炒,一两半 山栀(炒) 浓朴(姜汁炒) 苍术(一两) 半夏(一两) 台芎(半两)
一方加人参、炒白术一两半,有苦参用白术,用苦参不用黄连。

枳实丸
白术(二两) 枳实 半夏 神曲 麦芽(各一两) 姜黄 陈皮(各半两) 木香(一钱半) 山楂(一
上为末,荷叶蒸饭为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后姜汤下。

大温中丸 又名大消痞丸。
黄连(炒) 黄芩(六钱) 姜黄 白术(一两) 人参 陈皮 泽泻(二钱) 炙甘草 砂仁 干生 姜炒曲(二钱) 枳实(炒,半两) 半夏(四钱) 川朴(三钱) 猪苓(一钱半)
上为末,炊饼丸。

〔附录〕

五脏之积曰五积,六腑之积曰六聚。积有定形,聚无定处。不问何经,并宜服十味大七气汤,吞下尊贵红丸子。凡木香、槟榔,去气积;神曲、麦芽,去酒积;虻虫、水蛭去血积;礞石、巴豆,去食积;牵牛、甘遂,去水积;雄黄腻粉,去涎积; 砂、水银去肉积。各从其类也。肝积曰肥气,肺积曰息贲,心积伏梁,脾积曰痞气,肾积曰奔豚。其如积聚之脉,实强者生,沉小者死。

附方

乌梅丸 治酒毒,消食化痰。
乌梅(一斤) 半夏(八两) 白矾(八两) 生姜(一斤)
上件石臼捣细末,新瓦两片夹定,火上焙,三日三夜为度。次入神曲、麦芽、陈皮、青皮、莪术、枳壳、丁皮、大腹子各四两,用酒糊为丸。每服 四五十丸,姜汤下。

备急丸 大治心腹厥痛,食积胸膈,下咽气,便速行。
大黄(一钱) 巴豆(去油膜心) 干姜(半钱)
上用蜜丸。白汤下。
治吐虫有积。
上以黑锡灰、槟榔末,米饮调下。

大七气汤
三棱 莪术(各一两半) 青皮(七钱半) 陈皮(一两半) 藿香 桔梗 肉桂(各七钱半) 益智 (一两半) 香附(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上锉。水煎服。

散聚汤
半夏 槟榔 当归(各七钱半) 陈皮 杏仁(炒) 桂心(各二两)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 川芎 枳壳(炒) 浓朴 吴茱萸(各一两)
上锉。水煎,姜三片。大便不利,加大黄。

香棱丸 治五积六聚气块。
三棱(六两,醋炒) 青皮 陈皮 莪术(炮或醋炒) 枳壳(炒) 枳实(炒) 萝卜子(炒) 香附 砂仁 归梢 木香 甘草(炙,各一两) 槟榔(六两) 山楂(四两)
上为末,醋糊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龙荟丸 见胁痛类。

红丸子 见疟类。

 55: 脚气

(附足跟痛)

脚气,须用升提之药,提起其湿,随气血用药,有脚气冲心者,宜四物汤加炒黄柏, 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调敷上,以艾炙,泄引热下。

入方

防己饮
白术 木通 防己 槟榔 川芎 甘草梢 犀角 苍术(盐炒) 黄柏(酒炒) 生地黄(
大便实,加桃仁;小便涩,加杜牛膝;有热,加黄芩、黄连;大热及时令热,加石膏; 有痰,加竹沥、姜汁。如常肿者,专主乎湿热,先生别有方。

又方 治湿热食积痰流注。
苍术 黄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槟榔
血虚,加牛膝、龟板。
上为末,酒糊丸服。肥人,加痰药。

健步丸
生地黄(半两)归尾 芍药 陈皮 苍术(各一两) 吴茱萸 条芩(各半两) 牛膝(一两) 桂枝(二钱) 大腹子
上为末,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煎白术、木通汤下。

又方 一妇人足胫肿。
红花 牛膝(俱酒洗) 生地黄 黄柏 苍术 南星 草龙胆 川芎
有筋动于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结了,乃因奉养浓,遇风寒,宜四物汤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生姜煎服。
湿痰脚气,大便滑泄。
苍术(二两) 防风(一两) 槟榔(六钱) 香附(八钱) 川芎(六钱) 条芩(四钱) 滑石(一两,二钱) 甘草
上为末,或丸或散,皆可服。

脚软筋痛
牛膝(二两) 白芍(一两半) 龟板(酒炙) 黄柏(酒炒,一两) 知母(炒) 甘草(半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

应痛丸 治脚气痛不可忍,此药为劫剂。
赤芍药(半两,煨,去皮) 草乌(半两,煨,去皮尖)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服十丸,白汤下。

又方 治脚气肿痛。
芥子 白芷(等分)
上为末,姜汁和敷贴。或用仙术、羌活、独活、白芷、细辛为末,入帛内作袜用。

又方 炸洗脚气。
威灵仙 防风 荆芥 地骨皮 当归 升麻 蒴
上煎汤炸洗。

〔附录〕

脚气,有湿热,有食积流注,有风湿,有寒湿。胜湿以仙术、白术、防己、川芎为主,或六物附子汤,或当归拈痛汤。脚气气郁甚者,舟车丸、除湿丹;有饮者,东垣开结导饮丸。脚气解表,用麻黄左经汤等药,随经选用。有兼痰气寒湿者,五积散加木瓜。若双解,以大黄左经汤、东垣羌活导滞汤;若理血,以八味丸,或四物加羌活、天麻,又或四物加黄柏、南星,或健步丸;若疏风养血,用独活寄生汤最效。

附方

六物附子汤
附子 桂 防己(各四钱) 甘草(炙,二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上 咀。每服半两,入姜煎。

当归拈痛汤
羌活(半两) 人参 苦参(酒制) 升麻 葛根 苍术(各二钱) 炙甘草 黄芩(酒制) 茵陈 (酒炒,各半两) 防风 归身 知母(酒炒) 泽泻 猪苓 白术(一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空心服,临睡再服。

舟车丸 见水气类。

除湿丹
槟榔 甘遂 威灵仙 赤芍 泽泻 葶苈(各二两) 乳香 没药(各一两) 牵牛(半两) 大戟 (炒,三两) 陈皮(四两)
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水下。

东垣开结导饮丸
白术 陈皮 泽泻 茯苓 神曲(炒) 麦 曲 半夏(各半两) 枳实(炒) 巴豆霜(各一钱 半) 青皮 干生姜(各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如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或七十丸,温水下。

麻黄左经汤
麻黄 干葛 细辛 白术 茯苓 防己 桂 羌活 甘草 防风
上 咀。每半两,入姜枣煎服。

五积散
白芷(一两半) 陈皮(三两) 浓朴(姜制,二两) 桔梗(六两) 枳壳(三两)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各一两半) 桂 芍药 半夏(泡,各两半) 当归(一两半) 麻黄(三两,去节) 干姜(三两) 苍术(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茎,煎至七分,热服。冒寒用煨姜,挟气加茱萸,妇人调经催产入艾醋。

大黄左经汤
细辛 茯苓 羌活 大黄(煨) 甘草(炙) 前胡 枳壳 浓朴(制) 黄芩 杏仁(等分)
上 咀。每服半两,入姜枣煎。

东垣羌活导滞汤
羌活 独活(各半两) 防己 当归(各二钱) 大黄(酒浸,煨,一两) 枳实(炒,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或七钱,水煎服。

八味丸 见诸虚类。

独活寄生汤 见腰痛类。

足跟痛,有痰,有血热。血热,四物加黄柏、知母、牛膝之类。


点击查看:<<丹溪心法>>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