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一证,所系最大,《灵、素》诸书及秦越人、张长沙,俱皆论列,而未有成方;后起诸贤,又绝无论及此证者。迨云歧子谓阴阳易位,病名关格。所传九方,动辄脑、麝、硝、黄、皂角,非开透,即劫夺,奄奄将毙之人,其能堪此乎!是有方不如无方,医学中反添一重魔劫矣。《素问》谓∶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在太阳;三盛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在少阴;三盛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经络分明,言言典要,而惜乎治法不传也。秦越人发为阴乘阳乘之论,乃合寸尺之脉并言之。寸上过位,入鱼际为溢;尺下过位,入尺泽为复;此阴阳之偏,各造其极,最为精当,而惜乎治法不传也。
张长沙谓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又曰∶心脉洪大而长,则关格不通。又谓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凡三言之。其曰在寸为格,在尺为关者,乃言阴阳不相荣也。其曰心脉洪大而长,则关格不通者,言五志不安,营卫亏损,孤阳独发,故上下不通也。曰趺阳脉伏而涩者,乃胃气败坏之明征也。察脉论证,更为详尽,而惜乎治法不传也。至西江喻氏,力讲调和营卫,不偏阴,不偏阳,听胃气之自为敷布,不问其关于何而开,格于何而通,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一惟求之于中,握枢而运,以渐透于上下,营气通则加意于营,卫气通则加意于卫,因立进退黄连汤二方,又立资液救焚汤一方,以为标准,此与云歧子之九方,霄壤悬殊矣。而愚则以为所重者尤在于上。苟在上之格者能通,则在下之关者亦无不通。尝见患此证者,多起于忧愁怒郁,即富贵之家,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而非起于下焦也。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此缘心肝两经之火煎熬太过,营血消耗,郁蒸为痰;饮食入胃,以类相从,谷海变为痰薮,而又孤阳独发,气火升痰,宜其格而不入也。格与关皆为逆象,惟治之以至和,导之以大顺,使在上者能顺流而下,则在下者亦迎刃而解矣。故于调养营卫之中,平肝理气,此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和胃化痰,亦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兼清君相之火,又一法也。关格既成,本难施治,但仁人孝子必不忍坐视危亡,欲于死中求活,非精心研究不可。续制四方,以备参酌。
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主之。
归桂化逆汤(自制)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肉桂(五分)郁金(二钱) 合欢花(二钱) 蒺藜(四钱) 牛膝(二钱) 玫瑰花(五分) 木香(五分) 红枣(五枚) 降香(五分)
方以归桂化逆名,归、桂为主药无疑矣。以归、芍、红枣养其血,即以合欢、郁金、玫瑰解其郁,以青皮、蒺藜、木香、降香利其气,又以茯苓、牛膝引之下达,治格而亦顾及关矣。祖怡注。
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主之。
人参半夏汤(自制)
人参(二钱) 半夏(三钱) 广皮(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二钱)沉香(五分) 郁金(二钱) 砂仁(一钱) 佩兰(一钱) 苡仁(四钱) 牛膝(二钱) fo手(五分) 白檀香(五分)
此方亦所以治格。以人参、当归顾气血,以茯苓、苡仁、牛膝,引之下行;以半夏、陈皮利痰,以佩兰、郁金、砂仁、fo手、沉香、檀香通气。前法轻而此方较重,彼重用肉桂,此重用人参,意同而法自异也。祖怡注。
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和中大顺汤主之。
和中大顺汤(自制)
人参(二钱) 白芍(一钱) 丹皮(二钱) 柏仁(二钱) 潼蒺藜(三钱)麦冬(二钱) 赤芍(一钱) 白蒺藜(三钱) 丹参(三钱) 生地(四钱) 赭石(三钱 研) 合欢花(二钱) 竹沥(两大匙冲服) 姜汁(二滴冲服)
此方有人参、麦冬养胃家之气阴,益以生地、白芍配独发之孤阳。丹参、柏仁养心血,丹皮、赤芍清心肝。合欢开心,赭石镇逆,竹沥、姜汁豁痰,潼白蒺藜补肾疏肝。仍着重治格,而大利于开关。前方重用香药,此方则重用润药。祖怡注。
二气双调饮,通治关格。
二气双调饮(自制)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归身(二钱) 枸杞(三钱) 干苁蓉(三钱) 牛膝(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砂仁(一钱) 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 沉香(五分人乳磨冲)
所谓二气者,阴阳也。所谓双调者,不偏阳不偏阴也。人参、茯苓、山药偏于阳,人乳、归身、枸杞、苁蓉偏于阴,有沉香、砂仁、陈皮、青皮以和之,通治关格,此其所以为双调也。祖怡注。
喻氏进退黄连汤 平调营卫,不偏阴,不偏阳,所谓运中枢以听其进退也。
黄连(八分姜汁炒) 炮姜(八分)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桂枝(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姜制) 大枣(二枚)
进法本方诸药俱不制,水三钟,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每早加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资液救焚汤治五志厥阳之火。
生地(二钱取汁) 麦冬(二钱取汁)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炙甘草(一钱) 阿胶(一钱) 胡麻仁(一钱炒研) 柏子仁(七分) 五味子(四分) 紫石英(一钱) 寒水石(一钱) 生犀汁(二分磨) 滑石(一钱二分敲碎不为末) 生姜汁(二茶匙)
除四汁及阿胶共八味,用名山泉水四钟,缓火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胶,再缓火略煎至胶烊化,斟出,调牛黄末五厘,日中分二、三次热服。空朝先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此等方法断不可用,录之以为鉴戒。)
柏子仁方
人参 半夏 茯苓 陈皮 柏仁 甘草 麝香 郁李仁 姜(三片)
人参散
人参 麝香 冰片 甘草汤调服
既济丸
附子 人参 麝香
槟榔益气汤
槟榔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耆 陈皮 升麻 甘草 柴胡 枳壳 生姜 煎服。
木通二陈汤
木通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壳 生姜煎服。
导气清利汤
猪苓 泽泻 白术 人参 甘草 木通 栀子 茯苓 槟榔 枳壳 大黄 浓朴 麝香 黑牵牛 广皮 半夏 藿香 柏仁 生姜煎服。
加味麻仁丸
大黄 白芍 浓朴 当归 杏仁 麻仁 槟榔 木香 枳壳 蜜为丸。
皂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