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必用》论下利,谓∶古人凡奏圊(圊,圈也)泻者,皆谓之利。寻常水泻,谓之利。米谷不化,谓之米谷利,或言下利清谷(清,冷也)。痢,谓之滞下,言所下濡滞(脓血点滴,坐圊迟久,岂不谓之滞下也)。痢有四种∶寒、热、疳、蛊是也。(白多为寒;赤多为热,兼以后重;赤白相杂为疳,至蛊则纯下血。)随证用药,不若今人之妄也。
茅先生论霍乱、吐泻、积泻、惊泻、疳泻、渴泻、伤泻、冷泻、热泻、诸般泻,形状各别,下药殊等。如调一泻患,见变眼微视,口内生疮,鼻口干燥,泻久不止,并下黑血,囟门肿陷,不能进食,大渴不止,死候不治。兼看三关脉微,微青黑、肿起亦死。
钱乙论笃病诀安云∶黄承务子二岁,病泻,众医止之十余日,其证便青白,乳物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医谓病困笃。钱氏先以益脾散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补肺散三服(方见喘咳上气门中),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微下之(方见吐利门中),与益脾散二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大下, 置十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引肺亦虚,补脾肺,病退即身温,不哽气是也。有所伤食,仍下之也,何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先下,必大虚,先实脾肺,下之则不虚,而后更补之也。
钱乙附方∶惊风或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婴童宝鉴》洞泄死候∶大泻不止,体热多困,眼缓溏泄,囟陷不动。
《婴童宝鉴》∶小儿交奶,为乳母有孕,气血不荣,其乳饮子,则其候发立,腹急时泻,胸背皆热,夜啼,肌瘦,一如积聚之疾也。
《婴童宝鉴》∶小儿水痢癖者,因饮水时被惊,或啼未住而饮水也。
茅先生小儿诸泻死候歌∶
大泻应难止,浑身热困多,缓睛溏泄滑,囟陷见奔波。
《千金》治小儿下痢,腹大且坚方。
上以故衣带多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上腹上摩衣中白鱼。亦治阴肿。
《千金》治少小泄注四物粱米汤方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三升) 蜡(如弹丸大)
上四味以水五升,东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蜡纳汁中和之。蜡消取以饮之,数试有效。
《古今录验》治冷热不调,或下带水,或赤白青黄者方。
上用酸石榴子五枚,合壳舂绞取二升汁。每服五合至二升,尽即断。小儿以意服之二、三合。
太医局 香连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方。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白石脂 白矾(烧,令汁尽) 干姜(炮。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十丸,米饮下,乳食前服。如烦渴,煎人参汤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四服。《圣惠》龙骨丸方同,仍治洞泄。
《谭氏殊圣》治小儿泻痢方。
上用地榆,略炒为细末。每服一钱匕,陈米饮调下。
《养生必用》治大人、小儿、老人、虚人,不以冷热泄泻神方。
黄连(去须,锉如豆,若是例大即以新布裹,石上盘之根须自别) 白芍药(锉如豆) 吴茱萸(各三两)
上三味,铛盆内慢火炒至赤色,取下放冷,杵罗为细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厘清汁,空腹食前温服,日三、四服。小儿量与。若是不喜药人,大 嫌苦,即以水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更丸一等如绿豆、黄米大。小儿并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若作散,只以沸汤或温米饮调下并可服。病泄痢之人,若不禁生冷、鱼肉、肥腻,与不服药同。
《养生必用》治老人及诸虚人下痢、滑泄,百方治之不效方。
赤石脂(真者别研) 干姜(末研匀。各一两)
上以面为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温米饮下。未知,加至三、五十丸。小儿小丸与服。赤石脂,河东陕西有真者,今齐州所出,乃桃花石,不入断下药。
茅先生小儿泻痢三圣丸方
黄连 木香(各细切) 茱萸(各一钱)
上用铜铫,先放黄连,炒令色变,便下茱萸同炒,烟起便放木香,三味同炒,一时间取出,放冷,入矾灰二钱,都为末,用醋、面糊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五丸,同葱饭饮吞下。
茅先生小儿泻痢香连丸方
木香 黄连(用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 肉豆蔻 诃子(炮,去核。各半两) 阿胶(面炒)朱砂(各一钱)
上件为末,饭饮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乳香散方
乳香(二钱,用荷叶于炭火上炙令半熔,放地碗盖,别烂研) 肉豆蔻 白姜 甘草(炙) 草果子(以上各一分)
上四味细锉,用醋、面作包裹,于热灰内煨,令赤色取出为度,去面为末,入乳香末拌和。每服半钱、一钱,用陈米饭饮调下。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香连散方
木香(湿纸裹,炮) 甘草(炙) 橡斗子(去粗皮) 五味子(去心内尘) 莲房(细丝) 诃子(炮,去核)
上六味各等分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陈米饭煎饮调下。
《婴孺》治小儿不调适水利枳壳汤方
枳壳(四分,炙) 人参 黄芩(各八分) 榉皮 茯苓(各十分)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之。
《婴孺》治小儿及老人一切利及成疳者方。
白龙骨 白石脂(各五分) 鸡粪矾(炒) 黄连 胡粉(炒) 茯苓 阿胶(炙。各四分)
上为末,蜜为丸,桐子大。米饮下十五丸,日进二服,加至二十丸,瘥。小儿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注下三、四日,增减水药皇子汤方
龙骨 牡蛎( 赤。各一两)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赤石脂(各三分) 细辛 附子(炮。各二分) 黄连(五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为三服,日进三服。儿小,量之。
《婴孺》治小儿泄痢黄连丸方
黄连 茯苓 黄芩 赤石脂(各四分) 枳壳(炒,一分) 人参(五分) 甘草(炙,二分)
上为末,蜜丸。一、二百日儿,麻子大五丸,沾乳上送。一、二岁儿,小豆大十丸,次量加之饮下。
张涣 诃子汤方 治泄利。
诃黎勒皮 人参(去芦头) 木香 白茯苓(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治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已渐伤损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利,面色青白。丁香黄 散方
绵黄耆(锉) 丁香 当归(洗,焙干) 白术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 )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胡黄连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张涣遗方人参散 治小儿胃气虚弱,泄泻不止。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 枇杷叶(各半两) 丁香(一分) 肉豆蔻(二个) 藿香 浓朴(姜汁制。各一两)青皮 当归(洗) 干姜(炮。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生姜一片,煎至三分,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泻日霞丹方
白垩 砒霜 黄丹(各末) 麝香(各一钱匕)
上件和匀,糯米饮为丸,如芥子大丸。第一丸时,取一口气于药上,向下不用,一岁一丸,米饮下。
《惠眼观证》斗门散 治泻方。
橡斗子 诃子(用肉。各六个,并三生三炮) 甘草(六寸,半生半熟)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
《惠眼观证》溪螺散 治泻方。
舡底下溪螺(四十九个,先以水浸出泥) 干葛粉(半两)
上将葛粉掺在螺上,盛在碗内,却盏子盖之一宿,来早取螺上粉晒干。使每服一钱,以退猪汤调下。
《宝童方》治泻痢香姜散
黄连(去须) 生姜(各半两)
上细切,同黄连共炒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下。
《张氏家传》调理小孩儿泻痢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 大诃子肉 青皮 附子(炮,去皮) 浓朴(姜制过,炒熟。各半两)
上件焙干为末。每服大小加减,粥饮调下,空心服。
《张氏家传》∶小儿冷热不调,作泄泻,腹痛作痢。香连丸方
木香 黄连(去毛) 诃子 阿胶(炒焦)
上等分细末,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陈米饮吞下,空心服。忌生冷、油腻、面。
《张氏家传》橘皮膏 治小儿泻痢,和气方。
丁香(一分)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炮) 诃子(炮,去瓤。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膏。每服一皂皂大,煎生姜汤化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风冷入肠胃,腹痛泄泻。虚风胃风汤方
人参(去芦) 官桂(去皮) 白术 川芎 天麻(肥白者) 大附子(炮制,去脐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粟米煎七分,去滓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泻方。
百草霜 屋梁尘(各二钱) 砂(半字)
上细研,用蜡为丸如绿豆大。温水吞下三丸。
《庄氏家传》治泻方。
儿乌头(一个半两大,炮,去皮) 黄丹(二钱,火 ,取焦为度)
上件药为末,面糊丸如青豆大。每服小儿三丸,大人五丸,如泻,用井华水吞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神验。
《庄氏家传》干泻散 治小儿脾癖方。
黑三棱(去皮) 神曲(炒) 鳖甲(生用) 蓬莪术 陈橘皮 蜗牛壳(自干死者,于墙壁上寻)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热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孔氏家传》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分利水道。茯苓丸方
白茯苓(五分) 黄连(一两) 阿胶(炒,三分)
上为末,以烧粟饭和丸如绿豆大。粟米饮下二十丸。
《孔氏家传》吴婆散 治小儿疳热冷泻,腹肚虚胀,皮肉消瘦,唯存骸骨,泻利不止方。
宣连(去须) 白茯苓 真阿胶(炙) 人参 黄柏(蜜炙令赤) 丁香(以上各一分) 诃黎勒皮(煨,去核,二枚) 桃白皮(三分) 没石子(一枚,紧实者)
上并为细散。每服一、二字,白米泔调下。不拘时候,与良方不同。
《王氏手集》妙应散 治肠虚受风,身体壮热,洞泄下痢,谷食不化,冷热相搏,腹痛,下利五色,脱肛后重,烦渴羸瘦,全不思食方。
黑附子(炮) 甘草(烧黑) 黄连(各三分) 白石脂 白术 陈皮 干姜(各半两) 赤石脂 龙骨(各一两)木贼(烧灰) 刺芥(烧灰。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儿小一字、半钱,米饮调下。
《王氏手集》木香治中丸 匀冷热,止泄泻,利胸膈,消胀满,除腹痛,止呕逆,散痞气,进乳食方。
甘松 蓬莪术 甘草 青皮(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入檀香一两,名香橘丸。如绿豆大。每服随小大,五、七丸至十丸,食前温生姜汤下。
《王氏手集》白术散 和中益胃,散风湿,治肠鸣泄泻,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呕逆,胁肋胀满,气痞不散,体热多睡,全不思食方。
芍药 当归 官桂 人参 白术 茯苓(各半两) 粟米(炒,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温胃固肠丸方
肉豆蔻 缩砂仁 丁香 龙骨 诃子皮(炙) 赤石脂
上各等分,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饭饮下,量儿小大。
《王氏手集》治小儿脏冷,滑泄不止,肠鸣腹痛。比圣丸方
青州枣(二十五个,去核,黄丹二钱,匀分在枣肉内烧,烟绝用) 诃子皮 草豆蔻仁(面裹,烧麦熟为度,去面。各半两) 肉豆蔻 木香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黄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王氏手集》豆蔻调中汤 治脏腑不调方。
白矾 缩砂仁 五倍子(各一钱) 黑附子(半两,去皮脐)
上为细末,用墨水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儿小,五、七丸,食前米饮下。
《赵氏家传》治泻痢二色丸方
黑丸子
巴豆(七粒,和皮) 杏仁(二七粒,和皮。二物烧存性,同研匀细,灯上溶蜡为膏)
红丸子
巴豆(七粒,去心膜,研出油) 朱砂(一钱,研。二物同研匀,灯上溶蜡为膏)
上二色丸,各令蜡与药等分用,旋丸如绿豆大。每服红黑各一丸,泻新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赤白痢,则各之。
《吉氏家传》治一切泻痢方。
浓朴(用蜜炙) 白芷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蜜汤下,酒亦得。更量大小。
《吉氏家传》补小儿虚泻调中散方
人参(一两) 白术(半两) 犀角(屑) 桂 藿香 甘草(炙。各一分)
上末。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秋泄泻玉柱丸方
乌头(一个) 舶上茴香(一两,微炒) 肉豆蔻(一个,炮)
上件为末,软饭丸如○此大。水泻,井水下;疳泻,米饮下;惊泻,木香汤下;大肠冷滑,干姜汤下五丸,速要瘥,加二丸。
《吉氏家传》银白散 治小儿脾胃气弱泄泻,不思饮食方。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藿香叶 白扁豆(炒,微生) 白术(面炒)
上等分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紫苏饭饮下。
《朱氏家传》治脾胃不和,泻痢。木香散方
木香 白术(各一分) 藿香 益智(各半两) 肉豆蔻(三个,面裹煨熟)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字,量儿大小,用木瓜紫苏汤下。
长沙医者相 传桑叶散 治小儿泄泻,虚滑频数不止方
人参 白茯苓 藿香叶 干葛(以上各等分。焙)
上为末。每服半钱,浓煎,桑叶汤调下。若大人患泻,加至一大钱,亦用桑叶煎汤调下。至甚者不过三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姜黄散 治小儿泄泻可思食方。
陈皮(一两) 诃黎勒皮 甘草(炙) 青橘皮(去白。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或煎亦得。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开胃丸 治小儿乳食不消,冷热不调,泄泻频并,进饮食,止吐逆方。
木香 白术 人参 当归(各一分) 白豆蔻(一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麝香、温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久泻、赤白痢,及水泻、 泻人参散方
人参 五花叶(去毛,炙) 白术 诃子 枳壳(炒,去瓤) 肉豆蔻 橡斗子(烧存性。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清米饮冷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泻桃红散方
白矾(一两,枯过) 赤石脂(二两) 生硫黄(一钱)
上件三味为末。每服,小儿五岁以下一钱,冷米饮汤调下;五岁以上一钱半;大人三钱。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泻回阳散方
诃子(炮) 紫苏(蒸) 青皮(去白) 肉桂(不见火。各半两) 神曲 麦檗(各一分半) 甘草 陈皮 丁香(不见火。各一分) 草豆蔻(一个,生)
上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脾胃虚弱,脏腑滑泄,健脾丸方
干姜 良姜 桂 附子(各等分)
上件为末,面糊为丸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大人每服二十丸。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泻痢方。
黄柏(一两) 胆矾(半两,为末) 生姜(一两,取汁)
上二味搽在黄柏上,火炙紫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煎艾醋汤,吞下五丸。小儿吐泻,米饮下五、七丸。
长沙医者郑愈传豆蔻散 止大人、小儿泻方。
上用肉豆蔻一个,去心,硫黄一块,入在肉豆蔻内去心处,却将豆蔻心末面上盖硫黄,再用面饼子裹上面,更用湿纸,慢火内烧熟为末。每服半钱,米饮汤调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湿毒,冷热不调,泄泻,乳食不化,豆蔻散方
肉豆蔻(三个) 草果子(五个) 艾叶(五钱) 藿香叶(三钱)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夹实泻并积痢附)
茅先生小儿有积泻候∶面带青黄,眼微黄,上渴,肚膨呕逆,遍身潮热,通下臭秽,此候多因食物过度,伤着脾胃。
所治者,先用青金丹与取下积,(方见积聚门中。)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另一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香连丸(方见一切泄泻门中。)相夹调理即愈。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冷泻有积歌∶
积伤冷泻有多般,方脉唯须仔细看,四体平和无有热,泻终不定为脾间,求医最好休言止,止住之时怕转难,取积为先方顺气,调和迤逦却求安。此病冷食在脾,浑身温和无事。若只泻时,用皂角膏取调胃散补之(二方并见积热门中。)
茅先生小儿痢积褊银丸方。 《婴孺》治小儿发热,腹内不调,时下利,不消化,颜色渐渐黄方。 《婴孺》治八岁以上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 《婴孺》治百日儿结实痰多,自下,大黄汤方 大黄(四分) 升麻(二分) 芍药(三分) 竹叶(切,五合) 甘草(一分) 细辛(半分) 杏仁(二十个,麸炒,去皮尖) 《婴孺》治百余日儿结实加壮热,挟实自下汤方。 枳壳 白藓皮(各二分) 大黄(五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一分半) 竹叶(切,五合) 栀子仁 芍药 寒水石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婴孺》治四、五岁儿痰结实,自下,竹叶汤方 竹叶(切,一升) 大黄(十三分) 柴胡 栀子仁 芍药(各七分) 升麻 黄芩 知母(各八分) 细辛(一分半) 枳壳(五分) 杏仁(六分,去皮炒) 《婴孺》治八、九岁至十岁儿痰热结实,不能食自下汤方。 大黄 柴胡(各十二分) 升麻 黄芩 细辛(各十分) 枳壳(六分) 竹叶(切,一升) 芍药 栀子仁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知母(三分) 《婴孺》治小儿十二三、十四五结热痰多,壮热,食进少,结实者自下,大黄散方 大黄(十二分) 柴胡 枳壳 升麻 芍药 栀子仁(各十分) 竹叶(一升) 生姜(三分) 知母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婴孺》治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大黄汤方 大黄 柴胡 甘草(炙) 生姜(各十二分) 升麻 知母 黄芩(各七分) 大青(五钱) 石膏(十分) 芍药 枳实(炙。各六分) 《婴孺》治小儿实不尽下,或黄或青方。 大黄(三分) 细辛(二分半) 甘草(一分) 黄芩(一分半) 《吉氏家传》治积痢当归散方 当归 龙骨 甘草(炙) 石榴皮 黄柏皮(各一钱) 诃子(二个,炮,去核) 《吉氏家传》治积痢芍药散方 芍药 枳壳(去白,炒) 甘草 地榆(洗。各一钱) 黄柏(半两,去粗皮) 川乌头(一个,炮) 《吉氏家传》治风积、伤积,累用药取不下者,腹胀泻痢频并,及诸积,乳香丸方 乳香 没药 砂(各一块,如皂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茅先生小儿有中惊泻候∶面青色,眼微青,身微热,下泻青红水,或如草汁。此候本因先有惊,积在后,吃冷物冲发致此。所治者,先用活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 夹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调理即愈。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惊泻候歌∶ 泻出还如蓝靛青,目光紧急黑添睛,只看眼凸胞青脉(《凤髓经》此一句云∶只看眉中青色生,)便是惊伤冷泻因。先因冷伤脏腑,次又被惊,致使目睛青色,光转甚,眼白亦青色,目睛与白睛高甚,唇口亦青,精神不足,勿怕,当先温脾气,次去其惊,亦分水谷。 《凤髓经》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宜与四色丸(方见本门,《吉氏家传》方同。) 《谭氏殊圣方》∶小儿疳痢有多般,青色相和脓血斑,昼夜频频饶搐搦,朝朝虚汗不曾干。诃黎龙骨乌黑骨,定粉黄丹烧作丹,等分细罗都杵末,饮中调下便身安。 铅黄散 定粉 黄丹(同研,以火三斤烧过赤,冷取白,别细研) 诃子(用肉) 龙骨(烧赤) 乌贼鱼骨(等分) 《三十六种》治惊泻大饼子方 《吉氏家传》四色丸 治小儿惊泻青粪方。 茅先生小儿有中伤泻候∶肚膨胀硬,身微热,微微地呕。此候本因父母爱惜儿子,将粘滑物与吃,见食得美后,一向过剩将与儿子吃,奈儿子痴食,噎着五脏,停在胸膈不消化,蓦然间泻下。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匀气散与调二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见泻渐疏,便下青金丹与通下。元食所伤(方见积聚门中),后再下匀气散、建脾散与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即愈。 葛氏《肘后》小儿病食不消,腹满下痢鸡子汤方 《千金》治少小下痢,若热不食,伤饱不乳,大黄汤方 大黄 甘草(炙) 麦门冬(各一两) 《千金》生金牛黄汤 主小儿积下不止,而发痫方。 茅先生小儿有中冷泻候∶腹中虚鸣,身微冷,腹肚胀满,此候因冷食所伤至此。所治者,先用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调中饮与吃即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婴童宝鉴》小儿冷泻,为脾胃虚冷,不消五谷,粪不结实,腹胀而泻,泻而气酸,乃有积也。 《颅囟经》治孩子水泻痢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温脾散方 附子 干姜 甘草(各半两。炮) 白术(一两) 《千金》治少小泄清痢藜芦丸方 藜芦(二分) 黄连(三分)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脐) 《千金》泽漆茱萸汤 治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则壮热,经日热不除,经月许日变通身虚满腹痛,其脉微细。服此汤一剂后,得渐安神方。 《千金》温中汤 治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及乳母亦冷洗浴,以冷乳饮儿;壮热,忽值豪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虚弱,则面青肉冷,眼陷干呕者,宜先与此调其胃气,下即止方。 《子母秘录》治小儿水泻,形羸不胜,大汤药方。 《婴孺》治小儿冷下大良方。自五岁至百日以上一、二岁儿以意增减水药。 钱乙温中丸 治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乱吐泻方。 张涣 川椒丹方 小儿夏伤湿冷,入于肠胃,泄泻不止方。 张涣 助胃丹方 治泄注不止,手足逆冷。 张涣 粟煎汤方 治肠胃受风冷,泄注不止,身体壮热。 张涣 诃黎豆蔻丹方 治泄利不止。 《婴童宝鉴》治小儿冷泻补脾丸方 龙骨(烧末) 乳香 芜荑(各末) 麝香(各一钱匕) 肉豆蔻(一个,炮末) 《张氏家传》治小儿伤冷,水泻白色,或脏滑不止者,诃子散方 诃子(炮过,去核) 龙骨好者(碎) 丁香(略焙。各一分) 甘草(半分,炮,切)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寒,大便痛,奶瓣不消方。 没石子(一个) 乳香(皂皂大) 《孔氏家传》又方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腑不调,大便青色方。 白术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王氏手集》肉豆蔻丸 治饮冷过多,脾胃受湿,泄泻频并,时发腹痛,减食困倦,肌瘦腹大方。 肉豆蔻(一两) 黑附子(半两,炮裂) 《吉氏家传》治久患冷泻,大肠虚滑,万安散方 白术(姜浸,煮三、五沸) 甘草(炮赤。各一钱) 乌头(半两,火炮裂) 干姜(一分) 草果子(一个,面裹煨,同面用) 《吉氏家传》治久泻虚冷醒脾散方 天南星 冬瓜子(去壳) 雄黄(各一钱) 《吉氏家传》治水泻方。 长沙医者易忠信传治小儿脏寒滑泄,下痢不禁,牡蛎丸方 牡蛎(一两,别研) 硫黄(半两,别研) 茅先生小儿有中热泻候∶浑身微热,上渴,蓦地泻下如水。此候本因儿子当风日,或日下夹去被,日晒得五脏受虚毒热,忽然引水吃过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夹三圣丸、(二方并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与服(方见热渴门中)即愈。 《婴童宝鉴》小儿热泻,为脾胃受热,故五谷不能实也。 《婴孺》治三岁儿,热实不胀满,下不止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 大黄(五分) 甘草(三分,炙) 当归 柴胡 人参 黄芩(各四分) 张涣 清胃散 治挟热泄利方。 川楝子 黄柏(微焙,炙) 当归(洗,焙干) 地榆(炙) 黄连(去须,炒。各半两) 《婴童宝鉴》治小儿热泻如水三霜丸方 砒霜(一钱匕) 百草霜 巴豆霜(各二钱匕) 《刘氏家传》小儿热泻不止方。 木香 黄连 《孔氏家传》治小儿脾热,泻如黄涎,又似枣花,凉脾方 香白芷 甘草(各半两) 《巢氏病源》小儿洞泄下利候∶春伤于风,夏为洞泄。小儿有春时解脱衣服,为风冷所伤,藏在肌肉,至夏因饮食居处不调,又被风冷,入于肠胃,先后重沓,为风邪所乘,则下利也。其冷气盛,利为洞泄,洞泄不止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变惊痫,所以然者,本挟风邪,因利脏虚,风邪乘之故也。亦变眼痛生障,下焦癖冷,热结上焦,热熏于肝故也。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洞泄候∶洞泄者,凡风冷入肠,则下利洞泄,肛门脱,小儿则肿也。 《千金》治少小洞注下痢方。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上炒仓米末,饮服之。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外台》刘氏疗小儿洞泄,水利不止方。 浓朴(炙) 黄连(各一两) 《子母秘录》治小儿洞下利方。 《子母秘录》又方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洞泄,下利不止,羸瘦,食少,浓朴散方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去芦头) 诃黎勒(煨,用皮) 白术 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微炙,锉。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 干姜(炮裂,锉。各半分) 肉豆蔻(一枚,去壳) 密陀僧 黄丹 定粉 白矾(各一两)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利,羸困,三圣散方 地榆(半两,微炙,锉) 浓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黎勒(煨,用皮,半两) 《圣惠》又方 没石子(微煨) 诃黎勒(煨,用皮。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痢不瘥,乳食全少,宜服如圣散方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黄)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圣惠》又方 楮叶(半两) 诃黎勒(煨,用皮,一分) 橡实(七枚,微炒)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利不止,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去须,锉,微炒) 女萎(半两,微炒) 《圣惠》又方 《婴孺》治小儿注利,肠 下重,附子丸方 附子 干姜(各炮) 前胡(炒) 芎(炒。各四分) 《婴孺》治小儿洞利,昼夜不止方。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分) 张涣 浓朴散 治洞泄注下方。 浓朴 生姜汁(制) 诃黎勒(炮,取皮) 肉豆蔻(各一两) 白术 干姜(各半两。炮) 《万全方》治小儿冷热不调,时有洞泄,下利不止,龙骨丸 龙骨 黄连 白石脂 白矾(烧令汁尽) 干姜(炮) 木香(以上各半两) 《刘氏家传》小儿水泻注下方。 黄连 石莲(等分,炒黄色) 《圣惠》∶夫小儿水谷利者,由寒温失宜,乳哺不节,或当风解脱,血气俱虚,为风冷所伤,留连在于肌肉,因其脾胃不和,大肠虚弱,风邪入于肠胃,肠胃既虚,不能制于水谷,故变为下利也。 《千金》温中大黄汤 治小儿暴冷,水谷下,或乳冷下,青结不消,或冷实吐下,干呕烦闷,及冷滞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诸利汤去实,胃中虚冷,下如水,干呕,眼陷,烦扰,不宜利者,可除大黄。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但用大黄也。小儿诸霍乱宜利者,便用大黄;不消利宜温和者,则除之方。 大黄(六分) 干姜(炮) 桂心 浓朴(姜制) 甘草(炙。各一分) 当归 人参 茯苓 白术(炮。各二分)桔梗(三分) 《千金》治卒大下利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泻心汤方 人参 甘草(炙) 黄芩 橘皮 栝蒌根(各一两)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洗去滑) 干姜(炮,一两半)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羸瘦面黄,不欲饮食。浓朴散方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丁香 当归(锉,微炒) 木香 白术肉豆蔻(各一两)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不止,羸瘦腹胀,不欲饮食,调中散方 木香(半两)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圣惠》又方 当归(锉,微炒) 诃黎勒(煨,用皮。各一两) 白术(三分) 《圣惠》又方 白矾(一两,烧令汁尽) 诃黎勒(煨,用皮,半两) 醋石榴皮(三分,锉,微炒)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日夜不止,地榆散方 地榆(微炙,锉)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火炙令香熟。各三分)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色) 《圣惠》又方 干枣(十颗,去核) 胡粉(一两)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腹痛,神效木香散方 木香(半两) 诃梨勒(煨,用皮,三分)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微炒。各一两)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不止龙骨散方 白龙骨 白石脂 黄连(去须,微炒) 胡粉(炒令黄。各三分) 干姜(半两,炮裂,锉) 《圣惠》又方 赤石脂(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裂,锉) 橡实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日夜略不暂止。橡子散方 橡实(二两,微炒) 干柏叶(半两,微炙) 《圣惠》又方 太医局 胃风汤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满,肠鸣 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皮) 芎 桂皮(去粗皮) 当归(去苗) 白芍药 白术(以上等分) 《婴孺》治小儿水谷痢,及无问老小、日夜百余行方。 橡斗子(一升,炒) 干楮叶(二两,炙) 张涣 肉豆蔻丹 治泄泻,水谷不消方。 肉豆蔻 木香(各一两) 青橘皮(半两,炒黄) 黑牵牛(一分,微炒) 《刘氏家传》治小儿冷滑泻痢,水食全出,没石子丸方 没石子(两枚,炮) 诃梨勒(炮,用皮) 干姜(炮) 乌梅肉 枯矾(以上各等分)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降仙丹 治小儿水谷不分,泄泻,及赤白脓血痢,腹痛不可忍方 硫黄 焰硝(各研二味,以黑瓷瓦盏,慢火煞成汁,便取出,研匀细) 五灵脂(水洗去砂石,澄,焙干,取末)白矾( 。各二钱半) 亦名卒利,亦名暴利 《巢氏病源》小儿卒利候∶小儿卒利者,由肠胃虚,暴为冷热之气所伤,而为卒利。热则色黄赤,冷则色青白,若冷热相交,则变为赤白滞利也。 《千金》治小儿暴利方。 《千金》又方 《千金》又方 《圣惠》治小儿冷热气不和,忽暴下利,腹内疼痛,胡黄连散方 胡黄连 母丁香 桂心 木香 肉豆蔻(去壳) 当归(锉,微炒) 麝香(细研。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 《圣惠》治小儿暴利,腹痛不食,干姜散方 干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人参(去芦头,三分) 诃梨勒(煨,用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暴利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微炒) 胡粉(炒令微黄) 黄柏(微炙,锉。各三分) 桃白皮(微炙,锉) 丁香(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暴利龙骨散方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当归(锉,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 张涣 阿胶丹方 治泄利身热,及暴泻注下。 真阿胶(炙熟) 干姜(各一两) 芍药 当归(洗,焙干) 川黄连 肉豆蔻(各半两) 《张氏家传》神仙玉粉丹 补一切虚,不热,男子、妇人、小儿皆可服。冷积暴泻,见功尤速方。 精明舶上硫黄(一斤,去砂石尽,打碎) (亦名曩痢) 《圣惠》∶夫小儿曩痢者,由秋夏晨朝,多中暴冷之气。冷气折其四肢,则热不得泄,热气入腹则变为痢,或作赤白。小腹胀痛,肌体壮热,其脉洪大急数,皆由冷热气相并,连滞不瘥,故为曩痢也。 《外台》∶刘氏疗小儿曩痢方。 甘草(炙) 茯苓(各六分) 人参 黄连(各四分) 浓朴(炙) 生姜(各二分) 龙骨(八分) 《圣惠》治小儿曩痢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壳) 干姜(炮裂,锉) 朱砂(细研)龙骨 诃梨勒(煨,用皮) 茅香(锉)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分) 《圣惠》治小儿曩病,两胁虚胀腹痛,不欲饮食,浓朴散方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梨勒(煨,用皮)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分) 《吉氏家传》治曩疳泻,至一、二年泻白痢,羸瘦方。 肉豆蔻 草豆蔻仁(各二个) 缩砂仁(四十个) (泻痢同) 《巢氏病源》小儿久利候∶春伤于风,至夏为洞泄。小儿春时解脱,为风所伤,藏在肌肉,至夏因为水谷利,久经连滞不瘥也。凡水谷利久,肠胃虚,易为冷热。得冷则变白脓,得热则变赤血,若冷热相加,则赤白相杂。利久则变肿满,亦变病蜃,亦令呕哕,皆由利久脾胃虚所为也。 《圣惠》∶夫小儿久赤白痢者,由冷热不调,热乘于血,血渗肠间,与冷气、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 《凤髓经》滑肠泻歌∶(宜与香连丸、紫霜丸二方,并与《吉氏家传》方同,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紫霜丸方见腹痛下痢门。)脾中有积热迟留,至使终年泻不休,项软见人多哽气,更兼清水鼻中流,少闻有似黄金色,若有垂肠更不收,形证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眼上脉红难疗理,唇赤生疮命亦休,大抵调脾方定泻,古人用药有纵由。 《千金》治痢下久不瘥神验七味散方 黄连(八分) 龙骨 赤石脂 浓朴 乌梅肉(各二分) 甘草(炙,一分) 阿胶(三分,炙) 《千金》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药汤者,宜此枳实散方 《外台》∶文仲、华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验方。 黄连(末) 乱发灰 醇苦酒 蜜(各半鸡子壳许) 白蜡(方寸匕) 鸡子黄(一枚) 久困者,一日一夜尽之。可者,二日尽之。《肘后》同。 《外台》∶《千金》云∶吾患痢三十余年,诸疗无效,唯服此方得愈也。安石榴汤疗大注痢,及白滞困笃欲死,肠已滑,医所不能疗方。 干姜(生姜倍之) 阿胶(各二两。别以水渍之) 黄柏(一两,细切) 石榴(一枚,小者二枚) 《外台》∶刘氏疗小儿脓痢,直从春至秋冬以来不瘥者方。 薤白(切,一合) 生姜 芜荑(各一分) 子芩 黄柏 阿胶 芍药 浓朴(炙) 人参(各二分) 地榆 当归(各三分) 香豉(一合,绵裹) 《外台》∶《必效》疗小儿久痢,无问冷热,疳痢悉主之方。 枣(一枚去核,勿令皮破。纳胡粉,令满) 《宫气方》治小儿久痢不较。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渐至羸弱,胃气全虚,不欲饮食。丁香散方 丁香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锉,微炒) 当归(锉,微炒) 诃梨勒( ,用皮)白术(锉,微炒) 伏龙肝(各半两) 木香(一分) 赤石脂(一两)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肌体羸瘦,四肢烦热。朱砂丸方 朱砂(半两) 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麝香(一钱) 雄黄 硫黄(各一分)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累医不瘥。黄丹丸方 黄丹 密陀僧 定粉(各半两) 砒霜(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诃梨勒(半两,煨,用皮,捣为末) 麝香(一钱) 《圣惠》治小儿曩痢,经久不断,增减有时。黄连丸方 黄连(去须,微炒) 人参(去芦头) 赤石脂 龙骨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 乌梅肉(一分,微炒) 《圣惠》治小儿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胀,痢如枣花,宜服通玄丹方 巴豆(一两) 油(一升) 麝香(一钱,细研) 《博济方》治小儿社后泻痢,久患不瘥,大肠滑泄,乌龙散 龙骨 黄丹 定粉 猪指甲子(各等分) 《谭氏殊圣方》∶小儿泻痢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脱肛频努咽,朝朝焦瘦渐羸 。斗门散 诃子 枳壳 地榆(各等分) 《婴孺》治小儿下利不住龙骨汤方 龙骨 甘草(炙) 黄连(各四分) 当归 干姜(各一分) 《婴孺》治小儿利,已服汤,利去实,实去后而不住,龙骨汤方 龙骨(五分) 甘草(炙) 干姜 当归 黄连 赤石脂 附子(炮裂,去皮脐) 前胡(各三分) 《婴孺》治小儿冷热痢,经时不止,体羸不堪,余治瘥而又发。黄连煎方 《婴孺》治小儿下痢,经时不断,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鸡骨丸方 鸡骨(一具,宿雌鸡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 黄连(六分) 浓朴(三分) 曲(炒) 甘草(炙) 白术(各四分) 麦檗(炒黄) 乌梅肉(各二分) 人参 赤石脂 黄芩 白龙骨(各五分) 桔梗(二分)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久泻脾虚,不进饮食,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温白丸方 白术(一分,用米泔浸少时,切炒) 丁香(半钱,炒) 半夏(一钱半,汤泡洗七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久泻,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风。惺惺散方 天麻 全蝎(炒,各半钱) 木香(炮) 糯米 人参 茯苓(各微炒) 白扁豆(炒) 山药(焙) 甘草(炙。各一钱)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久泻,久患脾虚,发搐变作慢惊风,或作慢脾风等。竹沥膏方 白术(一分,蜜炒) 大附子(去皮脐,炮了秤一钱) 全蝎(七个,每个用七叶薄荷裹,汤泡麻黄,令软缠定,慢火炙黄色) 犀角(镑末,秤一钱) 浓朴(用甘草水煮,焙干,一分) 张涣 香矾丹方 治泄泻久不瘥。 木香 白矾(慢火枯成粉。各一两) 诃黎勒皮(微炮) 酸石榴皮(炒黑。各半两) 张涣 定利丹方 治痢久不瘥。 密陀僧 白矾 定粉 黄丹(各一两) 龙骨 黄连(各一两。为细末) 张涣 红脂丹方 治赤白痢久不瘥。 赤石脂 干姜 肉豆蔻(各一两) 张涣 妙应膏方 治久痢赤白,诸药末效。 密陀僧(取末) 黄丹(研) 定粉(研。各半两) 诃黎勒 木香(各一两。别捣,罗为细末) 真砒霜 麝香(各一钱) 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出油) 《婴童宝鉴》治小儿久泻不瘥饼子方 腻粉(一钱) 定粉(五钱匕) 白面(十钱匕) 《婴童宝鉴》治小儿秋后痢不瘥者,饼子方 北矾(烧末) 定粉 白面(各半两) 腻粉(少许) 《九 卫生》铅金丹 疗小儿久痢脓血方。 朱砂 砒霜 黄丹 粉霜 草乌头(各一钱) 巴豆霜(一分,研去油) 《刘氏家传》治小儿脏腑久泄泻不止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藿香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张氏家传》治赤白痢,并久泻不止,通神丸方 没药 乳香 五灵脂(三味研为末。每味以一大钱匕) 巴豆(七个,薄纸裹,压出油) 《张氏家传》治小儿诸般泻痢久不止,经验木香丸方 肉豆蔻(www.lindalemus.com/jianyan/面裹,煨熟) 木香 诃子(煨,取皮秤用。各等分) 《庄氏家传》治小儿急惊积,及壮热、面黄、久泻,青黛丸方 青黛(二钱) 朱砂 粉霜 腻粉(各研) 乳香(同粉霜研) 水银砂子(各一钱) 砂(一钱半,白汤泡瓷器内,煎干秤)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细研,压出油,只用霜) 《王氏手集》治痢久不止方。 《王氏手集》神圣乌金散 治小儿肠胃虚弱,久利脓血,腹痛后重,减食羸瘦,及疳痢肿满方。 皂角针灰 破故纸(各半两) 《吉氏家传》治气痛久泻,利不止。木香散方 陈皮 青皮(各半两) 肉豆蔻(二个) 丁香(一钱) 《吉氏家传》治久泻不止,不思饮食。丁香散方 丁香 肉豆蔻 陈紫苏 陈皮 盐木瓜(各等分) 《吉氏家传》治疳痢久不瘥救急方 鸡屎矾(一两,炙) 黄柏(二两,炙) 母丁香(十个) 麝香(二钱) 《吉氏家传》治久泻不止方。 浓朴(姜炙) 桔梗(炙) 芍药 诃子 当归(各等分) 《吉氏家传》治久痢不止,变水泻方。 楚梅( ,存性) 白矾( 。等分)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泻痢,久不住方。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冷热作泻,热药不止,宜服此药方 槐花 石榴皮 地榆 黄连 诃子(各等分)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筱帚丸 治小儿久痢方。 黄连(二钱,末) 大蒜(半个,炮熟)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久痢不瘥,宜服砒霜丸方 砒霜 雄黄 干蟾灰(各一分) 麝香(一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又方 芜荑(半两) 羊子肝(一枚)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脾胃不和,脏腑滑泄,久痢不止方 浓朴 肉豆蔻(面裹煨) 陈皮 丁香 木香 藿香 甘草(炙) 人参 茯苓 白术(以上各等分) 《庄氏集》俞穴∶秋深冷利不止,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 (泻痢同) 《巢氏病源》小儿利兼渴候∶此是水谷利,津液枯竭,脏腑虚燥则引饮。若小便快者利断,渴则止;若小便涩,水不行于小肠,渗入肠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断。凡如此者,皆身体浮肿,脾气弱不能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儿上焦本热,今又利,下焦虚,上焦热气转盛,热气熏肝故也。 茅先生小儿有中渴泻候∶上大渴,饶睡,肚膨,睡中或惊,便下白汁。此候先因硬物食无所度而伤损脾胃,至有此患。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匀气散调一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后下调中饮(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夹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调理即愈(方见热渴门中)。 《婴童宝鉴》∶小儿渴泻,为脾胃虚,上焦热,故下泻而渴。 《千金》治小儿渴痢方。 《千金》治少小壮热,渴引饮,下痢。龙骨汤方 龙骨 甘草(炙) 大黄 赤石脂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栝萎根(各二两) 《外台》∶《短剧》又疗少小夏月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唯可饮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四分) 枳实(炙) 黄芩 人参(各三分) 龙骨(六分)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渴痢,榉皮饮子方 梁州榉皮(十二分) 栝萎 茯苓(各八分) 人参(六分) 粟米(二合) 《外台》∶刘氏疗小儿痢渴不彻,肚胀不能食方。 诃黎勒皮(六分) 桑皮(十分,炙,末) 《子母秘录》∶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方。 上炙楮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浸楮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 《圣惠》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宜服黄耆散方 黄 (锉)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各三分) 乌梅肉(三枚,微炒) 龙骨(一两) 白术 黄连(微炒,去须。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黄芩散方 黄芩 诃黎勒(煨,用皮) 樗树皮(各半两) 栝蒌根 黄连(去须)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乌梅肉(一分,微炒) 《圣惠》治小儿痢渴,腹内疼痛不止。当归散方 当归(锉,微炒) 黄连(微炒,去须) 黄耆(锉。各三分) 干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痢渴,体热烦闷。龙骨散方 白龙骨(一两) 胡黄连(半两) 茯神 人参(去芦头) 茅根(锉)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圣惠》治小儿痢渴,烦热不止。蓝叶散方 蓝叶(二分) 赤茯苓(一分) 赤石脂(一两) 黄连(炒,去须) 木瓜仁 醋石榴皮(锉,碎,炒。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痢渴,烦热不止。地龙粪散方 地龙粪 人参 乌梅肉(炒。各半两) 龙骨 蜗牛壳(炒。各一两) 《圣惠》治小儿痢渴,或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宜服地榆散方 地榆 白茯苓 黄柏(微炙,锉。各一两) 《圣惠》治小儿痢渴,烦热,吃水不知足。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微炒) 牡蛎(烧,为粉。各半两) 乌梅肉(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诃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榉皮散方 榉树皮(一两) 栝蒌根 白茯苓(各三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圣惠》又方 蜗牛壳(微炒) 龙骨(各一两) 夜明砂(微炒) 黄连(去须,微炒。各三分) 《圣惠》又方 夜明砂(微炒) 朱砂(细研。各一分) 干虾蟆(涂酥炙,令黄焦) 龙骨(各半两) 蜗牛(三七枚,炒令微黄) 麝香(一钱,细研)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宜服此方。 《圣惠》治小儿痢渴,小便涩,羸瘦,宜服此方。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或时呕逆,不下食,宜服楮叶汤方 楮株叶(二十斤,微炙) 木瓜(半两,切) 人参(一分,去芦头)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方。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羸瘦方。 太医局 人参散 调中和气,止呕逆,除烦渴,治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躁渴不解方。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锉) 藿香叶(各一分) 干葛(锉,二两) 《婴孺》治小儿大热痢,兼得渴,增寒。子芩汤方 子芩 枳壳(炒) 黄柏(各四分) 石膏(十二分) 竹叶(切,一升) 榉皮(十分) 人参(七分) 《婴孺》治小儿有热不调,渴痢。栝蒌汤方 栝蒌 知母 茯苓(各八分) 甘草 黄柏(各四分) 人参(六分) 黄芩 榉皮(各十分) 《婴孺》治小儿渴不止,痢不住。冬瓜汤方 冬瓜(切,十合) 栝蒌(十二分) 茯苓 知母(各八分) 麦门冬(五分,去心) 粟米(二合半) 张涣 建胃散方 治泄泻,身热烦渴。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炙香熟) 川黄连 肉豆蔻(各一两) 缩砂仁 干姜(炮) 白术(炮) 木香(各半两) 张涣 碧香丹方 治小儿吐利后,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则成疳。 天竺黄 龙骨 不灰木(烧赤,放冷) 赤石脂 《婴童宝鉴》治小儿渴泻竹茹丸方 黄连(一两,好者,锉作块子,一一相似,茱萸一两,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黄赤色,去了茱萸) 《惠眼观证》调中散 治渴,止泻方。 肉桂(去皮,不得见火) 人参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白术 香附子(炮,去毛,炒。各一钱) 零陵香(三钱) 《惠眼观证》香连丸 治渴泻方。 硫黄(细研) 牡蛎(火 。各一分) 木香(一钱) 《刘氏家传》小儿热渴,泻渴不止方。 川乌(大者一个) 龙骨(重与川乌等) 定粉(半两) 黄丹(桃二钱,刀上烧) 《王氏手集》人参白扁豆散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吐泻,渴水,及小儿虚热烦躁,悉皆治疗。 人参 白扁豆(去皮,炒熟) 白术 茯苓(各一两) 罂粟子 甘草(炙) 山药(各半两) 《吉氏家传》治五痢,吃汤不彻,肚胀不食方。 诃子皮 桑白皮(各六钱) 《吉氏家传》治疳泻,渴饮无度。六神丸方 木香 丁香 豆蔻(以面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为度) 使君子(去壳,秤) 诃子(去核。各半两) 芦荟(一两) 《胡氏家传》治小儿冷热不调,作泻疳热发渴不定,不思饮食。白术散方 白术(炮) 人参 藿香叶 甘草 青橘皮(去瓤。各一两) 肉豆蔻(一个,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丁香(二十一粒)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痢渴不止,壮热腹痛,黄芩丸方 黄芩 栝搂根 黄连(去毛) 当归 诃子 臭樗树皮(各半两) 乌梅肉(五个) (泻痢同)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不止,腹痛,羸弱不欲饮食。黄连散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干姜(炮裂,锉) 木香 艾叶(微炒) 龙骨(各半两) 当归(锉,微炒) 黄牛角 (烧灰。各三分) 乌梅肉(一分,微炒)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腹胀 痛。黄柏丸方 黄柏(微炙,锉) 当归(锉,微炒。各一两)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腹胁疼痛。木香散方 木香 诃黎勒(煨,用皮) 臭樗树皮(微炙) 木贼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腹内 痛,全不思食,渐至困羸。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三分,去壳)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黄牛角 (炙令微焦) 当归 地榆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干姜(一分,炮裂,锉)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不止,腹痛。龙骨丸方 白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木香 诃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胡粉(三钱,炒微黄)白矾(烧令汁尽) 干姜(炮裂,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 《圣惠》又方 赤石脂(半两) 鹿角(屑) 芜荑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各一分) 《婴孺》治小儿寒痢泄,腹痛,呕逆。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各二分) 黄连 龙骨 海蛤 云实(炒。各一分) 钱乙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滑肠方。 木香 诃子肉(各一分) 黄连(半两,炒) 张涣 顺胃丹方,治泄利,虫烦腹痛。 高良姜 干漆 肉桂(各一两) 白术(炮) 肉豆蔻仁(各半两) 张涣 建中丹方 治泄注不止,腹痛多啼。 胡椒 蓬莪术 肉豆蔻(各半两) 全蝎(一分) 《九 卫生》固气丸 疗小儿脾胃虚怯,泄泻腹痛方。 《张氏家传》治小儿久痢腹痛,脱肛下血。圣饼子方 神曲(一两) 腻粉(一钱匕) 《吉氏家传》紫霜丸 治小儿久积,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腹痛甚方。 丁头大赭石(半两,令 五遍,醋淬五遍) 杏仁(二七粒,取霜) 乳香 朱砂 木香(各一钱) 宣连(一分,去头) 轻粉(半钱) 麝香(少许) 肉豆蔻(二个,面裹炮) 巴豆(十粒,取霜) (泻痢同) 《巢氏病源》小儿利后虚羸候∶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荣血气,故虚羸也。 《圣惠》∶夫小儿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节,脏腑夙挟疳气,肠胃冷热不调,变而为下痢。经久不瘥,则脾胃虚弱,谷气减少,气血不荣,故令肌体羸瘦也。 《外台》刘氏疗小儿痢后虚,手足心热,痢纵未断,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姜(各三分) 《圣惠》治小儿久痢不断,肌体羸瘦,食不消。桔梗丸方 桔梗(去芦头) 神曲(微炒。各一两) 麦 乌梅肉(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 人参(去芦头) 赤石脂 黄芩 龙骨 桂心 甘草(炙微赤。各半两) 黄连(一两半,去须,微炒) 黄雌鸡骨(一具,净洗,去肉,酒浸一宿,炙令黄) 《圣惠》治小儿久痢不瘥。羸瘦壮热,毛发干焦,不能饮食。雄黄散方 雄黄 芦荟 青黛 朱砂 熊胆 麝香(各细研) 龙胆(去芦头)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当归(锉,微炒) 白芷 细辛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蚱蝉(七枚,去足) 干虾蟆(一两,涂酥炙,令黄焦) 《圣惠》治小儿下痢不止,瘦弱。鸡子粥方 鸡子(一枚) 糯米(一合) 张涣 龙骨汤方 治小儿痢久成疳,渐渐黄瘦。 龙骨 诃黎勒皮(炮) 赤石脂(各半两) 醋石榴皮(炒黄) 木香 使君子仁(各一分) (泻痢同) 《惠济论》小儿痢瘥后遍身肿候歌(宜与塌气散方在后∶) 冷痢日久失医治,遍身浮肿却如吹,脉洪是气化为水,沉实还因积有之,顺气肿消为上法,气平两日定多尿,莫交食饱还忧滞,此候原因积损脾。 《惠济论》塌气散方 茴香 白牵牛 甘草(各炒) 木香(以上各一钱) 《王氏手集》止渴圣效散 治小儿因吐利,气虚津液减耗生疳,烦渴饮水不休,面肿脚浮,腹大头细,小便利白,全不吃食方。 干葛 白芷(各二两。一两炒黄,一两生用) 细墨(二两,一两火 过,一两生用) 黄丹(二两,一两炒紫色,一两生用)
轻粉(研) 粉霜 画粉 白丁香(以上各二钱)
上件一时研,滴鸡子清为丸饼子○此大。一岁一饼,二岁一饼半,三岁二饼以上。随大小加用。仍先用灰火炮,令饼子黄赤色。饭饮灌下,半夜服之。
浓朴(炙) 黄连(各三分) 人参 龙骨(各四分)
上切,以水一升八合,煮一升二合。分温,渐渐至夜服尽。乳母忌油腻、果子、生冷。
大黄(十三分) 柴胡(九分) 升麻 黄芩(各十分) 枳实(六分) 竹叶(切,一升半) 芍药 栀子仁(各八分) 细辛(二分) 知母(十二分) 生姜(三分)
上以水六升,煮一升八合,为四服。十岁儿为三服。十四、五加柴胡二分、枳实一分、黄芩一分、芍药二分、栀子仁二分,除细辛加杏仁八分,亦为三服,取二升。
上切,以水二升,煮六合,为三服。如儿末百日,用药量多少。
上以水二升七合,煮取六合半,为三服。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四岁为四服;五、六岁为三服;八、九岁量加之。
上水六升,煮一升八合,为四服。十岁为三服。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为四服。十四、五为三服,儿小量之。
上以水四升七合,煮取一升三合,为四服,量大小与之服。
上以水二升,煮七合半,为二服。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陈米饮下。
上焙干为末。每服半钱,用白梅汤下。
上用大枣一枚,湿纸裹重封,灰火煨熟取出,去纸,与枣子支乳钵内,研为膏。若不通丸,入少许飞罗面,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周岁三丸,三岁以上五丸,五更淡姜汤下,取下元物。惊泻第三
上五味为末,再研令细。每服半钱,米饮调下,若或三岁以上加半钱。忌五辛毒、鱼肉等物。此药善治小儿诸般泻痢,下部脱肛,不吃乳食,甚宜服之。
大附子(破作两片,熟炮,去皮尖) 韶粉(一块,附子大) 藿香(五钱) 丁香(五十粒)
上件为末,滴水为饼子如棋子大。每服一饼,饭饮化下。
硫黄 赤石脂 板青(各一钱)
上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陈米饮下。伤泻第四
上用乱发如鸡子一枚,梳去垢, 咀之。鸡子七枚,去白,以黄并发内鸡子汁,热数按之,令汁出,取服,大小无毒。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岁儿分三、四服。
生金(三铢。一方用六铢。无生金,用熟金亦得,法应作屑。亦用成器者) 牛黄(三铢) 细辛(半分) 麻黄(二分,去根节) 干姜(炮) 人参 黄连 甘草(炙。各一分)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临卧研牛黄以煮汤中。儿有热者,用生姜以代干姜。今世乏生金,但用成器金亦善,二、三两皆得用也。
太医局 开胃丸 治小儿腑脏怯弱,内受风冷,腹胁胀满,肠鸣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又治脏冷夜啼,胎寒腹痛方。
木香 蓬莪术 白术 人参(去芦头) 当归(锉,炒。以上各半两) 麝香(细研) 白芍药(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末,都研令匀∶汤浸炊饼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新生儿腹痛夜啼,可服五丸,并乳食前服。冷泻第五
上为末,空心米饮调半钱。忌鲜鱼毒物。
上三味末之,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饮服二丸,立验。
泽漆 海藻 青木香(各二分) 吴茱萸 茯苓 白术(炮) 桔梗 芍药 当归(各三分) 大黄(一分)
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岁儿,一服二合半∶一岁以上至二岁一服四合。
干姜(炮) 浓朴(姜制。各一分) 甘草(炙) 当归 桂心(各三分) 茯苓 人参 白术(炮) 桔梗(各二分)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儿服二合半,余皆随儿大小。
上用白石脂半两研如粉,和白粥,空肚与食。
谭氏治小儿水泻椒红丸及人年五十以上患泻者方
上用椒二两,醋二升,煮醋尽,慢火焙干,为末,瓷器贮之。每服二钱匕,酒或米饮下之。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浓朴(炙) 半夏(洗) 赤石脂(各四两) 黄连 龙骨(各六分)枣(十五个)
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为五服,一日尽。
人参(切,去须,焙) 甘草(锉,炒) 白术(各为末。一两)
上姜汁面糊丸绿豆大。米饮下一、二十丸,无时。
川椒(一两,去闭目双者并黑子,拣净,慢火炒香熟为度) 肉豆蔻(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附子(一枚,重半两,炮制,去皮脐) 舶上硫黄 干姜(炮) 肉豆蔻 肉桂 白术(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煮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白术(炮) 当归(洗,焙干) 川芎 人参(去芦头) 肉桂 芍药(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粟米一匙头许,煎至五分,粟米熟,去滓,放温服。
诃黎勒皮 草豆蔻仁(各一两) 白术 干姜(各炮) 川黄连 当归(洗,焙干。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上件和匀,研饭为丸如萝卜子大。一岁三丸,饭饮下。
上件同捣罗为细末。每服三岁以上半钱,三岁以下一字,用陈米饮调下。
上研匀,用枣肉为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二丸,无时服。
上用肉豆蔻一枚,用面裹,慢火炮,候面熟取出,研极细,面糊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一、二丸,无时。
上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七分,温服。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十五丸,乳食前,煎萝卜橘皮汤下。
上末,用生姜煎一钱。如泻,便用紫苏木瓜汤调异攻散三服。(异攻散方在胃气不和门中。)
上末。每服一字,冬瓜肉煎汤下,一日三服,仍一面服异攻散(方见同前)。
上用川乌头大者,生,去皮尖,为细末,以滴井水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丸,小儿细丸,加减与服,并用井花水下。
上件药用砂锅子一个,先入牡蛎,中留一窍,安硫黄在中心,以瓦子盖口,用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白炭火三斤, 令火尽为度,取出,糯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二十粒,米饮吞下。热泻第六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为三服,大利便止。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乳食前。
上件研匀,溶蜡搜、旋丸,独帚汤下一丸。
上等分末之,陈米饮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陈米饮下。
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水五分,煎至三分,温服,日二服。洞泄第七
上用蒺藜子二升,捣汁,温服,以瘥为度。
上用木瓜取汁,饮之。
上用酸石榴,烧灰末,服半钱匕,日三服。
上用狗头骨灰,水和服之。
上炒豉令焦,水淋汁服之,神验。冷则酒淋服。
上用五月五日百草末,吹下部。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杂痢,此方并治之。
上用羊角中骨烧末,饮服方寸匕。
上烧虾蟆末,饮调方寸匕,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件药以新瓷瓶盛,用纸筋泥固济,以文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入龙骨末一两,同研令细。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热水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用牛角 烧灰,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两丸,饮下,日三夜一。大人亦可服。
上为末,蜜丸如大豆大。每服三丸,饮下,日进三服。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粟米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末之,每半钱。水泻,新汲水调下;白泻,粟米饮下。水谷泻第八
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儿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来,服三合。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治云∶治老小利,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无橘皮、栝萎;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萎一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仲景用大枣十二枚。)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七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相和,捣为一饼子,急火中烧令赤,取出,置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透气,待冷,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水煮乌梅汁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以诃梨勒煨,用皮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研化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为粗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小儿量力减之。
上为末,以水煮乌梅汁,下方寸匕,日再服。仍取少许精羊肉裹药,内下部中,痢出更纳之。
上件捣罗为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姜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温饭饮送下。
上四味研匀,软饭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二十粒,粟米饮吞下,大小加减。赤白痢,罂粟壳煎汤下。水泻,冷水下。下脓血痢,甘草乌梅汤下。忌生毒物等。暴泻第九
上用小鲗鱼一头,烧末,服之。亦治大人。
上烧鲤鱼骨末,饮服之。一方作龙骨。《圣惠》烧鲤鱼尾。
上用赤小豆末,酒和涂足下,日三。油和亦得。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一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上用 猪肚七个,旋采桑根白皮三斤,寸锉。将猪肚一个净洗,只以硫黄实之,用麻线缝合,水二斗,先将桑根白皮一斤同煮一伏时,其余猪肚亦用慢火养之,不得令冷。候煮满一伏时,别以猪肚换之,又用白皮内一斤同煮再一伏时,又换猪肚并桑白皮。过三伏时,不换白皮,只换猪肚,共煮七伏时。水耗以热汤添,不得用冷水。候满七伏时取出,用温水淘净,研至细,候烈日日中晒极热再研,煮糯米粉为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米饮下十粒至十五粒,大率驱除宿冷,其功效无比,老人经久可服。曩泻第十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卧先取盐面、麝香为小丸,内下部中,然服此饮,分服甚妙。忌如常法(此方疑药多、水少,恐古今之异,宜少增水数)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浆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米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同为末,用面糊丸。如弹子大,爆干,依旧为细末。每服一钱,煎诃子汤下。利久不止第十一
上治下筛,浆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儿一钱匕。
上用枳实二两,炙,治下筛。三岁以上饮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服,日三。
上六味于铜器中炭火上,先纳苦酒、蜜、蜡、鸡子黄搅调,乃纳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取出为丸。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纳胶令烊,顿服。不瘥,复作。疗老人、小儿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须臾复服。石榴,须预取之。《肘后》同。一方无黄柏,用黄连。
上十二味切,以煮银水重滤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两、干姜一分、白术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上二味于炭火中烧令如炭,于瓷器中研之,以米饮和分服。一岁以下分服之,不过三颗瘥。王郎中处得之此方,传用甚效。
上用没石子二个切,熬令黄色,研作末,馄饨内食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都研为末,汤浸蒸饼和丸黍粒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以上三味同细研,用醋拌于生铁铫子内,烧如茶褐色。
上件药同研为末,用生姜自然汁浓研,香墨浸蒸饼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冷甘豆汤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上件药,先将油于铛内,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纸裹压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四味,同入一瓷罐子内,安药,以物塞口,用火 令通赤,放冷取出,研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一岁以下半钱。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未食,温分三服。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为五服,旦服至午,令尽。
上用黄连好者二两,水七升,蜜八合,煎取一升三合,绞去滓。百日儿半合,二百日、一岁一合。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白饮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儿大小与之。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半岁三丸,三五岁五七丸,淡生姜汤吞下,早晚www.lindalemus.com/rencai/各进一服。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子半斤,煎十数沸服。
上为末,竹沥为膏,旋丸。婴孩每服一黑豆大,二三岁一皂子大,四五岁龙眼核大。以意加减,薄荷汤化下。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以上四味,以新瓦器盛,纸筋和泥固济,文武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又入∶
上件同研匀,粟米饭捣成膏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血痢,黄连汤下;白痢,用阿胶汤下;相杂,米饮下。量大小加减。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以上同研细,用醋拌于生铁铫子内,烧如茶褐色,再入∶
上件都研匀细,用黄蜡四两,慢火熔,同诸药熬成膏。每服黍米大,未周 小儿一粒,二、三岁二粒,四、五岁三粒,六、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若血多,甘草汤放冷下;脓多,艾叶汤温下。临眠睡服。
上件和匀,用鸡清搜作饼子十个,炮热,用米饮磨下一饼,小者半饼。
上件和匀,水搜作饼子,如小钱大,饭饮磨下一饼。
上件同研匀,熔黄蜡一分,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浆水下。取积,用乳香汤下。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藿香合糯米煮粥饮调下。或只入姜钱,水煎亦可。
上件滚拌,研令细,滴水为丸。大人,绿豆大;小儿,粟米大。浓研,木瓜水下一丸。
上件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米汤下。小儿泻止后又肚胀,一日两服或三服。
上件八味为末,枣肉为剂,施丸之。小可患及常服绿豆大。取惊积,每服豌豆大或皂皂大,并用煨皂儿去皮心,只用白仁煎汤,使温调破与服。
上取鸡子一枚,和蜡作煎饼与食。
上为末,每服一平钱,食前麝香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量小大加减。
上为末。每服一字,陈米饮下。
上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上细末。每日平旦取一钱匕,以米饮调服。次煮罂粟粥热服。
上末。每服一钱,饭饮下,止有神效。
上末,水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紫苏汤亦得。
上取橡斗子,每一枚用胆矾填,合定一枚,用细泥裹 ,煨火泥干橡斗子,烟退取出,去泥细研,滴井华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甘草白姜汤下。
上为末,冷水调下半钱。
上入黄连末,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煎净,筱帚汤下。
上件为末,汤浸蒸饼和丸如粟米大,米饮下一丸。
上件药以肝切作片子,以芜荑末掺在肝内,线子缠,以米泔煮令熟,捣烂,糯米饮和丸如麻子。每服五丸,用米饮下,早晚各一服。
上件为细末,用炼蜜和为剂。每服皂皂大,米饮化下。利渴不止第十二
上单捣冬瓜汁饮之。
上八味治下筛,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儿大小服之。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温服。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与服之。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量大小分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粟米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粳米粥饮,研化七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上以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上用定粉半两,细研,鸡子清和为饼子,以慢火炙令黄焦,碾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上用榆树根白皮一两,炙微黄,锉、捣,罗为末,以粳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上件药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细细温服。
上取酸石榴一枚,和皮捣,用浆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上用椿树根皮干者,捣、罗为末,以好粟米淘去泔,研,取米浓煮作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放温服,不计时候。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岁儿为三服,四、五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与之服。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岁儿为三服。
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绞去滓,量儿与之。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粟米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以上各一两,为末,次用∶铁粉 定粉 白霜 细蛤粉(各一两。并细研)
上件通拌匀,入麝香半两,同研匀,滴水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用 螺儿两个,研细,沸汤浸水,沉极冷化下,大渴即与服,神验。
上件为末,薄糊为丸如萝卜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饭饮吞下。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一片、枣半个,煎至三分服。
上三味为末,以烂饭为丸,或糊如此○大。每服十五丸,以井华水下。
上末之,水浸,蒸饼心,和作饼子此○大。陈米饮化下。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中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苏煎;小儿虚热,加薄荷同煎。
上以水二升煎至三合,服之立瘥。
上件为末,枣肉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饮吞下。
上为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一日二服,不拘时。
上件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七丸。下利腹痛第十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罗为末,煨大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上为末,蜜丸。四、五十日儿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夜二服;一岁儿小豆大二丸,量之与服。
上为细末,饭和丸绿豆大。米饮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频服之,食前。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上件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上用绝大肉豆蔻一枚,劈破,填滴乳香一块,用酵面裹,慢火内煨,候面熟为度,去面不用。将肉豆蔻、乳香同为细末,曲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饮下。
上件二味拌合令匀,后以鸡子清调拌上件药,稀稠得所,捏作饼子如钱大小,于火上炙令黄熟。每服一饼,于早晨空心同油饼吃之,后进饮少许。
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紫苏、饭饮吞下。下利羸瘦第十四
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温服之。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每服以井华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上煮粥,临熟破鸡子相和搅匀,空腹,入少醋食之。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字至一钱,点麝香汤调下。下利浮肿第十五
上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下。
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倒流水调下。
点击查看:<<幼幼新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