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卷论中风,角弓反张,风痹,手足不随,偏枯,口噤,口眼喎斜,风眩头痛,血风,心神惊悸,癫狂,骨节痛风,血风走注,瘙痒瘾疹,风痰,脚气,腰痛,诸痰。以上诸证,虽各有方论,亦要先明其大体,察脉之虚实,辨证之冷热,相人之强弱,入脏入腑,在络在经。首以《局方》调治,未要猛浪用药。今之治法,先宜顺气,然后治风,万不失一。盖有中风、中寒、中 、中痰、中气,皆能令人涎潮昏塞。所谓朱紫相凌,玉石不分。医者不可不详而究之。如中风若作中气治之,十愈八九;中气若作中风治之,十无一生。所以疑惑之间,不问中风、中气,首以苏合香丸、麝香煎、五积散。如中痰则有参苏饮;如中寒则有理中汤;如中 则有白虎汤。如的然见得是中风,如三生饮、木香煮散、排风、续命、风引大小、竹沥、大八风汤、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辨其冷热虚实而投之,未有不安者也医学考研网。然此疾积袭之久,非一日所能致。今人服药,三、五服便责无效,其责医者亦速矣。正宜大剂,久服方有其效。孟 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夫中风者,虚风中于人也。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风,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若不从其乡来者,名为虚风,贼害万物。人体虚者则中之,当时虽不即发,停在肌肤,后或重伤于风,前后重沓,因体虚则发,入脏腑俞。俞皆在背,中风多从俞入,随所中之俞而乃发病。妇人血气虚损,故令中风也。当察口眼开阖以别重轻,涎沫有无以明证治。如眼开口闭,手足不开,涎不作声者可治。如眼闭口开,声如鼾睡,遗尿宝丹、苏合香丸、五积散、(加麝香煎)牛黄清心丸、(见《和剂》方)大八风汤。(方见偏枯第七篇)
治男子、妇人风虚湿冷,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风入五脏等证。(详见《和剂方》)
白藓皮 白术 白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 防风 杏仁(去皮尖,麸炒) 甘草(各二两) 白茯苓 麻黄(去节) 独活(各三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成八分,去滓温服,无时候。
癸丑春,有一妇人,年四十四、五,其证说话气短,足弱,行得数步则口若含霜。七十日内三次经行,遇行则口冷,头目眩晕,足冷则透心冷痛。每行则口中冷,气不相续,有时鼻中热,面赤翕然而热。身体不仁,不能行步,手足不随,不能俯仰,冷痹骨痛,有时悲伤;梦与前夫相随,则上气奄然而极,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却能食,如此仅一年许。
医者投热药则面翕然而热,气满胸中,咽中窒塞,闷厥;投冷药则泻。又一医者以十全汤服之,则发烦躁,心惊而跳。一医者以双和汤服之,觉得面上与腹中甚如火,心愈惊,欲吐不吐,大便秘,里急后重。求仆诊之,六脉弦缓,喜见于春,此是可治之疾。未供药间,忽然吐泻,泻后觉肛门如火,虽泻六次、却不多。仆一时识证未尽,且与俞山人降气汤八服。
次日诊之,脉差有力,云服药之后,觉鼻中热,心烦闷绝,齿噤。与参苏饮八服,黄连丸二两许。越三日,云服药之后,其疾如故。与茯苓补心汤服之,皆无效。仆以脉证详之,只有排风汤甚对此证。或曰∶何以见得是此证?一、能食饮,此风饥也;二、七十日三次经行,此是荣经有风,血得风散也;三、头目眩晕,此肝风也;四、面赤翕然而热,悲伤,此心风也;五、身体不仁,不能行步,梦与前夫相随,此脾风也;六、手足不随,腰痛难以俯仰,冷痹骨疼,此肾风也。诸有此疾,令人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真排风汤证也。或曰风脉当浮,今脉弦缓微弱,恐非风也。答曰∶风无一定之脉,大抵此证虚极生风。然排风汤所用之药有十全大补汤料,亦有平补之意,却不僭燥。共十服。越三日,云服之有效。脉亦差胜,只是心中如烟生,似有微热,大便尚秘。此真是风证,再与排风汤十服,兼牛黄清心丸、皂角丸助之。越三日,云服前药一、二日,大烦躁,于热诸证悉除。只是足弱不能支持,脉亦弱,予秘传降气汤十服。又越三日云诸证悉退,只是梦里虚惊,大便滑泄,如食伤相似,奏厕频数,脉尚弱。与五积散数服,加人参、盐煎,兼感应丸即愈。自后云,皆无恙矣。但上重而头眩,不能久立久坐,服与排风汤,则脱然安矣。以此方之药依上法,不可杜撰、臆度处方。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饮厥及气虚眩晕,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两)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两,去皮) 木香(一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细辛、皂角各少许为细末。或只用半夏为细末,用少许以芦管吹入鼻中,俟喷嚏,其人少苏,然后进药。如气盛人,只用南星五钱重,木香一钱,加生姜十四片,煎作两服饮之,名星香饮。
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塞,呕吐痰涎,眩晕嘈烦,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留关节,手足 曳,口眼喎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
人参 紫苏叶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各三分) 甘草 木香 陈皮 枳壳(制) 苦梗(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腹痛加芍药。
治左瘫右痪,并素有风湿,诸药不效。常服调气、进食、宽中。(《苏沈良方》言之甚详)羌活 麻黄(去节,各一两) 防风(三分) 白术 陈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槟榔 牛膝 大川乌(炮) 草豆蔻(连皮,煨)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人参 白茯苓 川芎 当归 甘草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重。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热服。大便不通加大黄。心腹胀加苦葶苈、滑石。膈上壅滞,咳嗽气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门冬、知母。
缪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风,不省人事,无汗有痰,已办后事,众医为不可活也。
召仆诊之,六脉浮缓,脾脉溢关,此真风脉也。先投参苏饮六服,先宽气下痰,次以木香煮散而愈。又享十年之寿。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时时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等分)
上细锉,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口噤,斡开灌之。
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斋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两关差甚。裕斋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说之,六部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冷,无可疑者。答曰∶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合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瘥。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喎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服之皆验。若治脚气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预服之,以防喑哑。
麻黄(去根节) 防己 人参(去芦) 黄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药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个,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骨节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一两。躁闷、大便涩者,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一两,加白术一两(《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违失)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附子、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
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三分,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甘草(等分)
上 咀,第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杏仁五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风引汤。
《千金》竹沥汤 大治热即生风。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各一分)
上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去滓,分作四服,无时热服。病势去,以他药扶持,未愈再作。近世贵人用之,多有神效。
烧竹沥法 新竹截尺许长,去节,作两边用。两砖对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砖上,急着焰火烧之;砖外两头以碗盛沥,沥尽,以绢澄清。夏、秋须沉冷水中,以防沥酸。凡大热、有风人亦可单服。冷暖随人,勿过度。荆沥亦然。
夫妇人角弓反张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诸阳之经也。人之阴阳经络周环于身,风乘虚入于诸阳之经,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宜用小续命汤。(方见前)《活人书》论曰∶妇人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身体强直,口噤,背反张作痉,治之属太阳经。先因伤风,又感寒湿而致然也。古人谓之 病,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之状,此为异耳(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亦有此证)。当察有汗、无汗,以分刚柔二 (无汗恶寒,名刚 ;有汗不恶寒,名柔 。阳痉属刚,阴痉属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凡刚、柔二,小续命汤并可与之。有汗者去麻黄,加葛根。若审知刚 者,胸满口噤,其人卧不着席,脚挛急,咬齿,当行大承气汤。(《外台》注云∶热而痉者死。热病痉者,反折瘈瘲,齿噤 也)。
附术汤、桂心白术散、附子防风汤、八物白术汤、桂枝煮散,可选而用之。(《解惑论》云∶合面而卧为阴 ;仰目者为阳 。又云∶或因湿寒,发汗多,则发 也)
治刚,无汗恶风。(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葛根(一两) 麻黄(去根节,炮) 姜钱(各三分) 桂枝 粉草 芍药(各半两) 大枣(三个)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治柔,有汗不恶寒。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钱三分) 干葛(一两三钱) 生姜(一两) 枣(四枚)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大承气汤(愚详之产后难用此药,故不录)
治伤寒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直,摇头口噤。
附子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三钱) 肉桂(二钱) 独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枣二个,水一中盏,煎至一半,温服。
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 桂心 附子(炮) 防风 川芎 甘草(各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四片,枣三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柴胡(一两半) 五味子 白术(各一两) 茯苓 甘草 干姜 附子(炮) 防风(各三分) 桂心(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四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伤寒阴痉,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无汗。恐阴气内伤。
白术 麻黄(去根节) 茯苓 五味子 羌活(各半两) 附子(炮) 桂心(各三分) 良姜(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四片,煎七分,去滓温服。(凡用麻黄,宜斟酌用之,不可过多)
治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能言,皮肤顽痹,筋脉抽掣。
僵蚕(一两) 乌蛇肉(炙) 天麻 独活 南星(炮) 川乌(炮,去皮尖) 防风 蝉蜕(洗) 白附子(炮) 犀角屑 朱砂(研) 桑螵蛸(各半两) 麝香(一分,研)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无时候。
治妇人中风,牙关紧急,手足顽麻,心膈痰涎壅滞。
乌蛇肉(炙) 天麻 白附子(炮) 南星(炮,各一两) 独活 乌犀屑 僵蚕(炒)全蝎(炒) 半夏曲 麻黄(去根节) 当归 晚蚕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吞下。亦治角弓反张。
夫妇人中风口噤者,是体虚受风,风入颔颊夹口之筋也。手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而风挟冷乘虚入其卫生资格考试网筋则筋挛,故引牙关急而口噤也。
治妇人中风,口噤,四肢拘急。
天南星(姜汁炒黄) 白附子(炮) 黑附子(炮) 乌蛇肉(酒炙) 全蝎(等分,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生姜汁、温酒调下,无时,拗开口灌。
治妇人中风,口噤,四肢强直。
黑附子(炮) 天麻(各半两) 桂心 石膏 麻黄(去根节) 蝎梢(炒) 川乌(炮,去皮尖) 南星(炮,各一两) 麝香(半分,研)
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停,每服一字。无时,豆淋酒调灌。
治妇人中风、口噤。
乌蛇肉(炙) 全蝎(炒) 天麻 南星(炮) 僵蚕(各半两炒) 腻粉(半分)
上为细末,入腻粉令停,每服一字,以生姜酒调灌下。
巢氏云∶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之中风、失音不语。经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治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及疗yin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
白附子(炮) 石菖蒲(去毛)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 天麻 全蝎(酒炒) 羌活 白僵蚕(炒) 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量入辰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薄荷汤吞下,无时候。
治中风内虚,脚弱语謇。防风汤。
石斛(一两半,酒炒) 干地黄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丹参(各一两一分) 防风 川芎 麦门冬(去心) 桂心 川独活(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中风入肝脾,经年四肢不遂,舌强语謇。竹沥汤。
威灵仙 附子(炮) 苦梗 蔓荆子 防风 枳壳(去穣,麸炒) 川芎 当归(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竹沥半盏,姜三片,煎至八分,温服。日四服,忌茶。
夫妇人风痹者,由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多者为风痹,其状肌肤尽痛。诸阳之经皆起于手足而循行于身体,风寒之气客于肌肤,始为痹。复伤阳经,随其虚处而停滞,与血气相搏,血气行则迟缓,使机关弛纵,故风痹而复手足不随也。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川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一两)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半两) 黄耆 川牛膝(各一两)
上 咀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有人病左臂不随,后已痊平,而手指不便,无力,试诸药不验,服此药才半即安。
三五七散亦妙。(方见《局方》,不复赘留)
寻古治中风方,续命、排风、越婢等悉能除去。而《千金》多用麻黄,令人不得虑虚。
凡以风邪不得汗,则不能泄也。然此治中风无汗者为宜。若治自汗者更用麻黄,则津液转使脱泄,反为大害。中风自汗,仲景虽处以桂枝汤,至于不住发搐,口眼 动,遍身汗出者,岂胜对治?当此之时,独活汤、续命煮散复荣卫,却风邪,不可阙也。
治风虚昏愦不自觉知,手足弃纵,坐卧不能,或发寒热。血虚不能服发汗药。及中风自汗,尤宜服之。
川独活 羌活 人参 防风 当归 北细辛 茯神(去木) 半夏 桂心 白薇 远志(去心) 菖蒲(去毛) 川芎(各半两) 甘草(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无时温服。
治风气留滞,心中昏愦,四肢无力,口眼 动,有时搐搦,亡失津液,渴欲引饮。此能扶荣卫、去虚风。中风自汗及产后中风自汗,尤宜服之。
防风 独活 当归 人参 细辛 葛根 芍药 川芎 甘草 熟地黄 半夏 远志(去心) 荆芥穗(各半两) 桂心(七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大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汗多不止者,加牡蛎粉一分半。
论曰∶夫妇人臂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遇寒则剧。由肝虚,为风寒邪气流于血脉,客于经络,搏于筋,筋不荣则干急而痛。其脉紧细,宜服柏子仁丸、舒经汤。若臂痛不能举,或左或右,时复转移一臂,由中脘伏痰,脾气滞而不行,上与气相搏。四肢皆属于脾,脾气滞而气不下,上攻于臂,故痛。其脉沉细,宜茯苓丸、控涎丹。
(王氏《指迷方》)。
柏子仁 干地黄(各二两) 茯苓 枳实(去穣,麸炒) 覆盆子(炒) 北五味 附子(炮) 石斛(去根、切,酒蒸、炒) 鹿茸(酥炙) 酸枣仁(炒) 桂心 沉香 黄耆 各(一两。蜜水炙。一方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治臂痛。又名五痹汤,亦治腰下疾。
片子姜黄(四两) 甘草 羌活(各一两) 白术 海桐皮 当归 赤芍药(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腰以下疾,空心服;腰以上疾,食后服。
茯苓(一两) 半夏(二两) 枳壳(半两,制) 风化朴硝(一两)
上四味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食后服。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颈背、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隐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疰,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以药贴,亦非也。此乃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腿冷,脾气脉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药,不过数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分,炒)
上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吞下五、七丸;如痰猛,加至十丸。
治臂痛外连肌肉,牵引背胛,时发时止。此由荣卫之气循行失度,留滞经络,与正气相搏,其痛发则有似瘫痪。
真白芥子 木鳖子(各二两,麸炒) 没药(别研) 桂心 木香(各半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停,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紫苏叶 青皮 苦梗 大黄(煨) 当归 芍药 乌药 茯苓 川芎 黄耆 枳壳(去穣,麸炒) 防风(各半两) 甘草 橘皮(各三分) 木香 连皮大腹(二两,锉,姜汁炒)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一盏,去滓服。
论曰∶贼风偏枯者,是体偏虚受风,风客于半身也。人有劳伤血气,半身偏虚者,风乘虚入,客于半体,名为偏风也。其风邪入深,真气去,邪气留,发为偏枯。此由血气衰损,为风所客,令血气不相周荣于肌,故令偏枯也。
论曰∶夫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神智如常,名曰偏枯。仆原疾之由,皆由阴阳偏亏,脏腑怯弱,经络空虚,血气不足,当风冲坐,风邪乘虚而入,疾从斯作。《内经》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详其义理,如树木或有一边津液不荫注而先枯槁,然后被风所害。人之身体,或有一边血气不能荣养而先枯槁,然后被风所苦,其理显然。王子亨有云∶舟行于水,人处于风。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风能养体而亦能害体。盖谓船漏水入,体漏风伤。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宜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
治中风偏枯、失喑、半身不遂,时复恍惚。
当归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甘草 桂心 干姜(各二两,炮) 五味子 升麻(各两半) 川乌(炮,去皮尖) 黄芩 芍药 独活 防风 川芎 麻黄(去节) 秦艽 石斛(去根,切,酒蒸,炒) 人参 茯神 石膏 黄耆 紫菀(各一两) 大豆(三两,去皮,炒)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酒一合,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恍惚者,不用酒煎。
治半身不遂,肌肉干燥,渐渐细瘦,或时酸痛,病名偏枯。
茵芋叶 川乌(炮,去皮尖) 石楠叶 防风 川椒(炒去汗) 女萎 附子(炮) 北细辛 独活 卷柏 肉桂 天雄(炮,去皮) 秦艽 防己(各一两) 踯躅花(炒) 当归生干地黄(各二两) 芍药(一两)
上 咀,酒二斗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各五日。初服一合,渐增之,以知为度。令酒气相续。(出《指迷方》)
治偏枯少血。
续断(酒浸,炒) 当归(三两) 陈皮 芍药 北细辛(各一两) 生干地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脏寒多利者,入熟附子一两,和前药。
论曰∶偏风口 者,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风因虚而乘之,使其筋偏急不调,故令口 僻也。
治卒然口 斜,言语牵急,四肢如故,别无所苦。
防风(一两) 羌活(半两) 甘草(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研,一字,温服。
治口眼喎斜∶用萆麻子七粒,去皮壳,细研作饼,安在手心(右 安左手,左 安右手),却用铜盂乘汤坐于药上,才正即洗去。(一方用巴豆,不用萆麻。出《本草》)《广济》疗风着口面 斜,语声不转方。
生地黄汁(一升) 竹沥(一升) 独活(切,三两)
上相和煎,取一升顿服;未正,更进一剂。
疗中风口僻、噤诸疾,卒死不知人。补虚、起死神方。
人参 防己 麻黄(去根节) 芍药 川芎 甘草 黄芩 白术(各半两) 桂心 附子(炮) 防风(各一两) 生姜(五两)
上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不差复作。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菜、葱、雀肉、猪肉。
又《千金》方∶炒大豆三升令焦,以酒三升淋取汁,顿服。
又方∶用大皂荚五两,去皮、子为末,以三年大醋调。如左 涂右,右 涂左,干更涂。
夫妇人血风惊悸者,是风乘于心故也。心藏神,为诸脏之主。若血气调和,则心神安定;若虚损,则心神虚弱,致风邪乘虚干之,故惊而悸动不定也。其惊悸不止,则变恍惚而忧惧也。(排风汤亦可用)
治妇人血风、五脏大虚、惊悸、安神定志。
茯神(去木) 人参 龙齿(别研) 独活 酸枣仁(各一两,炒) 防风 远志(去心) 桂心 细辛 白术(各三分) 甘草 干姜(各半两,炮)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妇人血风上攻,心神恍惚,惊悸,眠卧不安。
龙齿(别研) 茯神(各一两) 朱砂(研) 人参 当归 天麻(各三分) 犀角屑 槟榔防风 生干地黄(各半两) 远志(去心) 赤箭(各一分) 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温酒下。
治妇人血风。
琥珀(研) 没药(研) 木香 当归 芍药 白芷 羌活 干地黄 延胡索 川芎(各半两) 土瓜根 牡丹皮(去心) 白术 桂心(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益酒三分,再煎少时,热服。重者数服效。
治妇人因失血过多,心神不安,言语失常,不得睡。
辰砂(研) 酸枣仁(炒) 人参 白茯神(去木) 琥珀(各一分,研) 滴乳(一钱,研)
上为末,和停。每服一钱,浓煎,灯心枣汤空心调下。(一方无茯神、琥珀、蜜丸如弹子大,薄荷汤化下一粒)
夫妇人颠狂病者,犹血气虚受风邪所为也。人禀阴阳之气而生,而风邪久并于阴则为颠,入并于阳则为狂。阴之与阳,有虚有实,随其虚时,为邪所并则发也。颠者,卒发意不乐,直视仆地,吐涎沫,口 目急,手足撩戾,无所觉知,良久乃苏。狂者,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故曰颠狂也。
治妇人风邪颠狂,或啼泣不止,或歌笑无度,或心神恐惧,或言语失常。
防风 茯神 独活 人参 远志(去心) 龙齿 菖蒲(去毛) 石膏 牡蛎(各一两,) 秦艽 禹余粮 桂心(各半两) 甘草(三分) 蛇蜕(一尺,炙)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又一方∶羚羊角屑(三分) 独活 远志(去心) 菖蒲(去毛) 防风(各半两) 茯神(去木) 石膏 麦门冬(去心) 龙齿(别研) 白藓皮(各一两) 人参 生干地黄(各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温服无时。
《素问》云∶阳厥狂怒,饮以铁落。(狂怒出于肝经,肝属木。铁落,金也,以金制木之意)
愚曾治一女人,眼见鬼物,言语失常,循衣直视。众医多用心药治之,无效。仆投养正丹二贴,煎乳香汤送下,以三生饮佐之,立愈。
又一男子亦曾病此证,亦用此药收效。然养正丹与《百一方》抱胆丸无异。抱胆丸内中无硫黄,有乳香也,自 方见效。
夫飞尸者,游走皮肤,穿脏腑,每发刺痛,变作无常;遁尸者,附骨入肉,攻凿血脉,每发不可得近,见尸丧、闻哀哭便发;风尸者,yin濯四肢,不知痛之所在,每发昏沉,得风雪便作;沉尸者,缠骨结脏,冲心胁,每发绞切,遇寒冷便作;注尸者,举身沉重,精神错乱,常觉昏废,每节气至变辄成大恶。皆宜用此方∶忍冬叶锉数斤煮令浓、取汁煎之。服如鸡子大,日三服。
治中风之要药。治客忤,霍乱、腹痛胀满,尸注恶风,颠狂鬼语,蛊毒妖魅,症瘕积聚,温疟积久,百方不差,但是一切恶毒,无所不治。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为难合尔,故不录。
苏合香丸 亦治此疾。方见《和剂》,更不赘录。
治因丧惊、忧、悲哀、烦恼,感尸气而成,变动不已,似冷似热,风气触则发。
雄黄(研) 朱砂(研) 苦梗 羌活 当归 升麻 川乌(炮) 龙齿(别研) 犀角屑 白术 芍药 鬼箭羽 白僵蚕(炒) 木香 虎骨头(酥炙) 紫苏子(炒) 川芎 南星(炮) 山栀子 陈皮 莽草 枳壳(去穣,麸炒) 黄芩(各一分) 麻黄(半两,去根节) 蜈蚣(二条,炙,去头足) 槟榔(两个) 全蝎(一分,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一日三服。
人平居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服白薇汤、仓公散。
白薇 当归(各一两) 人参(半两) 甘草(一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治卒鬼击、鬼疰、鬼刺、心腹如刺,下血便死,不知人及卧魇、啮脚趾不觉者,并诸毒气等疾。
瓜蒂末(《九龠卫生方》无瓜蒂末,有皂角末) 藜芦末 雄黄(研) 矾石(,研,各等分)
上为末,研停。用少许吹入鼻中得嚏,气通便活;未嚏再吹,以得嚏为度。此药能起死人,恐皂荚者为正。
治中风、身体麻痹不仁。
白术(炒) 芍药 本(去苗土各一两) 续断(去枯者) 当归(酒洗,焙,各二两) 虎骨(酥炙) 乌蛇肉(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脏寒多利者,加附子半两;骨中烦热者,加生地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