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济阴纲目 产后门(下) 上课笔记
    

济阴纲目教程:产后门(下)

第一节, 虚烦     大全云:  余血奔心, 盖是分娩了, 不便与童子小便, 并干心下, 及卧太速, 兼食不相宜之物  所致, 但能依方疗之, 无不痊可。  {凡产后血虚气无所附则逆而为火, 火上逆而瘀血, 迫之则心烦矣, 童便浊阴也,  其味苦咸寒其性就下, 降火消瘀故宜服之, 所谓浊阴…

第一节, 虚烦

大全云: 余血奔心, 盖是分娩了, 不便与童子小便, 并干心下, 及卧太速, 兼食不相宜之物 所致, 但能依方疗之, 无不痊可。 {凡产后血虚气无所附则逆而为火, 火上逆而瘀血, 迫之则心烦矣, 童便浊阴也, 其味苦咸寒其性就下, 降火消瘀故宜服之, 所谓浊阴出下窍也。 }

薛氏曰: 四物汤茯神远志, 治产后虚烦, 十全大补汤尤效, 论见发热条。

陈氏曰: 寻常治诸虚烦热者, 以竹叶石膏温胆汤, 殊不知产后与寻常不同, 如石膏等药, 不宜轻用, 用之必死。

(方剂)

金黄散治产后恶血冲心, 时发烦躁。 玄胡索, 蒲黄[各半两], 桂心[二钱半] {蒲黄生用性凉逐瘀, 桂心去皮性热行血, 乌梅酸收涤污, 用此方不可忘此法, 前方以热行血, 此方以凉行血, 集方者冱清自分用方者毋得朱紫不辨。 } 上为细末, 乌梅煎汤调下二钱。 荷叶疗产后七日内, 宿血不散, 时时冲心迷闷。 荷叶[一两七钱半], 延胡索[二两], 地黄汁[二合], 上用水二升, 煮二味取六合, 下延胡索, 分三服, 空心服, 忌肉食一日。 川芎, 疗产后余血不尽。 奔上冲心, 烦闷腹痛。 {此方行气行血不热不寒较前方是一天霁色令人心旷神怡。 } 川芎, 生干地黄, 白芍, 枳壳[各等分] 上为末, 酒调方寸七, 日二服。 集验方, 产后血气烦闷。 {此方清新简切以上四方看一方有一方妙用细玩之真如山阴道上行令人不忍拾去。 } 生地黄汁, 清酒[各一升], 上二味, 相和煎一沸, 分为两服。 经效方疗产后气虚, 冷搏于血, 血气结滞, 上冲心腹, 胀满。 {读治症语使知用药宜温, 所谓寒者热之, 留者行之也。 } 当归, 川芎, 桂心, 吴茱萸, 陈皮, 生[各一两], 白芍[二两], 上咀,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空心服。 没药治产后心胸烦躁, 恶血不快。 {以烦躁二字似不宜用热药, 问到恶血不快便是瘀血冲心, 而如此温行破血之药必不可少者也, 又乌论其烦而不用热药哉。 } 没药, 蛮姜, 延胡索, 当归, 干漆[炒], 桂心, 牛膝, 牡丹皮, 干姜[各等分], 上为细末, 如桐子大, 煎曲汤下十丸至十五丸。 {连读数方各呈妙相如化工天巧有难描画。 } {此数方又有淡妆浓抹之致。 }

治血气烦闷杂方

汁饮二升效, 竹沥亦得。 {藕汁竹沥虽俱治烦, 然清火则同而破血消痰则异宜别之, 如陈白梅蒲黄失芺散, 人皆能之而羊血之用诚有夺天之力, 造方者集方者均种德无涯矣。 } 一方陈白梅, 捶碎煎汤饮。 一方用蒲黄, 隔纸炒, 每服一钱, 东流水煎汤下。 用失笑散亦佳。 一方疗产后余血攻心, 或下血不止, 心闷面青, 冷气欲绝, 用羊血一盏顿服, 若不定, 更服立效。 已上治余血奔心之剂。 人参当归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 血虚则阴虚, 阴虚生内热, 以致心烦短气, 自汗头痛。 {此方以四物去川芎恶其散气也, 用肉桂助其止汗也, 但与众药等分亦须斟酌, 而以粳米竹叶加之治心烦短气之良法矣, 血热加生地尤佳如肉桂所当去也。 }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门冬[去心], 肉桂[各二钱], 白芍药[炒二钱半], 上用水二钟, 粳米一合, 竹叶十片, 煎至一钟, 食远服。 血热甚者, 加生地黄二钱。 竹叶汤, 治产后短气欲绝, 心口烦闷。 {此方以小麦补心, 麦门竹叶除烦, 甘掌大枣益气安其子并培其母亦良法也, 生姜佐之更有赞襄之力, 而曰: 虚悸加参多多益善糯米用之为少力之助父养阴也。 } 竹叶[切细], 麦门冬[去心], 小麦[各一升],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切, 以水一斗, 煮竹叶小麦至八升, 去滓, 纳余药煮取三升, 去渣温服。 虚悸, 加人参二两。 少气力, 加糯米五合。 竹茹, 治产后内虚, 烦热短气。 {此治虚烦短气神方虽品味数少而药力精专可法可法。 } 甘竹茹[一升],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茯苓, 甘草[各一两], 黄芩[三两], {如黄芩又可去取者也。 } 上咀,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渣, 分三服, 日三。 薤白, 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 {此治胸痹法之变也, 原方出自仲景薤白半夏, 所以治逆气栝蒌根麦门所以治烦热, 人参甘草补虚, 知母石膏之加非热甚不用, 盖为血虚所忌故也。 } 薤白, 半夏, 人参, 甘草[各一两], 蒌根[二两], 麦门冬[半斤], 热甚, 加知母石膏。 上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四升, 去滓, 分五服, 日三夜二。 芍药栀豉汤, 治产后虚烦不得眠。 {仲景治伤寒虚烦不眠有槴子豉汤, 而此加白芍当归者乃云岐变伤寒法以治产后也, 人常谓伤寒方可通于杂症有是哉。 } 白芍, 当归, 栀子[各五钱], 香豉[半合], 上用水二钟半, 先煮前三味, 得二钟, 内香豉煮取一钟半, 去滓, 分二服温服。 此踓云岐法, 不若仲景酸枣汤稳当。 已上治血气虚烦之剂。 仲景, 二物黄芩汤, 妇人在草褥, 自发露得风, 四肢苦烦热, 头痛者, 与小柴胡汤, 头不痛, 但烦者, 此汤主之。 {要在风字上看以头痛不痛我法此大苦寒之剂, 与产后非宜意者热病成烦欤, 要以但烦二字上体贴。 }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 温服一升, 多吐下虫。 竹皮大丸, 治妇人产后中虚, 烦乱呕逆, 安中益气。 {中虚症不可用石膏, 烦乱症不可用桂枝, 而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 又以枣而为丸仍以一丸饮下, 可想见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 审虚实之不易也, 仍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 用是方者亦当深省。 } 生竹茹, 石膏[各二分], 桂枝, 白薇[各一分], 甘草, 上五味为末, 枣肉和丸, 如弹子大, 以饮服一丸, 日三, 夜二服。 有热倍白薇。 烦喘加柏实一分。 已上治中风烦热之剂。 经验方, 治产后烦躁, 此重可去怯之义。 禹余粮一枚, 状如酸馅者, 入地理一半, 四面紧筑, 用炭一秤, 发顶火一斤, 煆去火三分耗二为度, 用湿土罨一宿, 方取出, 打去外面一层, 只用里内细研, 水淘澄五七度, 将纸衬干, 再研数千遍, 用甘草汤调二钱七, 只一服立效。

第二节, 发渴

熊氏曰: 产后心烦发渴, 宜清心莲子饮。

薛氏曰: 前证若出血过多, 虚火上炎, 用童子小便, 或四物白术麦门丹皮。 若胃气虚而有热, 用竹叶归耆汤。 若血虚发热, 用八珍加麦门五味。 若血脱发热烦躁, 用当归补血汤。 若胃气虚弱, 用补中益气汤, 或七味白术散。 {若谓去血过多而用童便以治虚火是矣, 而以四物治虚则川芎之物能不升散乎, 以胃气虚而渴用白术宜矣, 而以血虚用白术亦难信也, 必血虚胃气弱者乃可审证用药, 幸毋执一此方分两有法读者不可轻放过。 }

(验案)

一产妇患前证, 朝寒暮热, 肚腹作痛, 以手按之不痛, 余以为血气俱虚, 用八珍之 类治之, 彼反行逐血, 更加发热烦躁, 余用当归补血汤, 热躁渐止, 用八珍麦门五味, 气血渐复。

李氏曰: 产后烦渴气虚者, 生脉散。 血虚者, 四物汤加天花粉麦门冬。 气血俱虚作渴, 头眩脚弱, 饮食无味者, 用人参[二钱], 麦门冬[一钱半], 熟地黄[七分], 花粉[三钱], 甘草[五分], 糯米姜枣煎服。 {此方分两有法读者不可轻放过。 }

(方剂)

千金竹叶汤, 疗产后虚渴, 少气力。 {真人以天地之心为心, 故其方亦以云行雨施之道为教, 此方以治渴补虚之药十分为君, 而又以淡渗燥血生渴之药十之一分为使佐此何为也, 盖以茯苓能降天之阴气, 半夏发地之阳气, 脾者土也, 天气通于地地承天气而施生, 故佐萎枣发貏气以通壅滞而生津, 经曰: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此大意也。 真人素有一体同仁之教, 岂不知半夏茯苓之过而反用之, 欤后之学者效之, 去之各存乎其人为。 } 竹叶[三升],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一两], 小麦[五合], 麦门冬[五两], 半夏,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五枚], 上咀, 以水九升, 先煮竹叶小麦姜枣取七升, 去滓, 入余药再煎取二升, 每服五合, 日三夜一。 竹叶归耆汤, 治胃气虚热, 口干作渴, 恶冷饮食者。 竹叶[一钱半], 黄耆[二钱,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锉, 水煎服。 熟地黄汤, 治产后虚渴不止, 少气, 脚弱, 眼眩, 饮食无味。 {少用地黄多用人参便是妙法, 燸米养阴。 } 熟地黄[酒洗一钱半], 人参,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 括蒌根[四钱], 甘草[炙五分], 上咀, 作一服, 加糯米一撮, 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七味白术散, 治中风虚弱, 津液短少, 口干作渴, 或因吐泻所致。 {白术治中气虚弱以致津液短少者宜之, 盖为胃气不能致津液于脾也, 干葛木香藿香皆发脾气而木香于小儿更宜于产后须量用。 }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 上锉一服, 水煎服。 清心莲子饮, 治产后心烦发渴。 {方名清心理宜保肺以生水导赤以泻火也, 考诸药性能知其理用远志石菖蒲以治烦, 恐有未当处。 } 麦门冬[去心], 黄芩,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炙各一钱半], 人参, 黄耆[蜜炙], 白茯苓, 石莲肉[各七分半], 一方加远志, 石菖蒲[各一钱], 上另用麦门冬二十粒, 水二钟, 煎一盏, 水中沉冷, 空心温服。 发热加柴胡薄荷产宝方, 疗产后大渴不止。 {大渴妙药亦有补土生金之理。 } 芦根[切一升], 麦门冬[生四两], 瓜蒌根,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顿服四剂即瘥, 忌菘菜括蒌根汤, 疗产后血渴。 {血渴者血虚而渴也, 故加生地此二方不惟产后宜服与消渴证亦相宜。 } 括蒌根[四两],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三两], 生干地黄, 甘草[各二两], 土瓜根[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黄芩散, 治产后血渴, 饮水不止。 黄芩, 麦门冬[各等分], 上咀,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八分, 温服无时。 当归补血汤, 治产后血脱, 烦躁引饮, 昼夜不息, 脉洪大而虚, 重按全无者。 {原东垣治脱血方也, 移之以治产后烦渴非有见者不能。 } 当归[二钱], 黄耆[炙一两], 上锉作一服, 水煎服。 {以下三方一清心一凉血一生血, 如一山一水一琴一鹤各得其趣。 } 一方疗血渴及产后渴。 用莲子心取为细末, 米饮调下二钱效。 一方产后出血太多虚烦发渴。 用真正蒲黄末二钱, 白汤调下, 如渴燥甚, 井花水下。 一方治产后中风烦渴。 用红花子五合, 微炒研碎, 以水煎浓, 徐徐呷之。 花散治产后不烦而渴。 {丹出于内含真水且水镇坠浮火故能止渴, 而石灰最为燥烈之物何以用之, 而况以产后乎曰: 不烦而渴时用井水调下一钱须当穷其故也。 } 新石灰[一两], 黄丹[五钱], 上为细末, 渴时用井水调下一钱。

第三节, 自汗

大全云: 产后虚汗不止者, 由阴气虚, 而阳气加之, 里虚表实, 阳气独发于外, 故汗出也。 血为阴, 产则伤血, 是为阴气虚也。 气为阳, 其气实者, 阳加于阴, 故令汗出, 而阴气虚弱不复者, 则汗出不止也。 凡产后血气皆虚, 故多汗, 因之遇风则变成痉, 纵不成痉, 亦虚乏短气, 身体柴瘦, 唇口干燥, 久则经水断绝, 由津液竭故也。 {夫汗者阳之气, 阴气不复则阳无所归以入于阴, 故虚阳上浮于外而为汗耳, 世常谓汗多成痉而失言, 因而遇风变痉之理又不成痉而短气柴瘦者此变热也, 省之省之。 }

薛氏曰: 按前证属血气俱虚, 急用十全大补汤, 如不应, 用参附耆附等汤。 若汗多亡阳发痉, 尤当用前药。 王海藏先生云: ﹃头汗出, 至颈而还, 额上偏多, 盖额为六阳之所会也, 由虚热熏蒸而出。 ﹄窃谓前证, 当以部位分之, 额左属肝, 额右属肺, 鼻属脾, 颐属肾, 额属心, 治者审之。 {亡阳发痉用十全大补参附氏附之类, 必审其所以而用毋泛泛执以为是也, 而额汗当分部位似近于迂临症尤宜详悉, 盖肾液入心为汗于理须究。 }

(验案)

一产妇略闻音响, 其汗如雨而昏愦, 诸药到口即呕, 余以为脾气虚败, 用参附末为细丸, 时含三五粒, 随液咽下, 乃渐加至钱许, 却服参附汤而痊。 {其始也妙在为丸少其继也宜大剂汤煎服。 } 一产妇盗汗不止, 遂致废寝, 神思疲甚, 口干引饮, 余谓血虚有热, 用当归补血汤以代茶, 又以当归六黄汤内黄芩连檗炒黑, 倍加人参五味子, 二剂而愈。 {代茶炒黑之理可法。 }

大全云: 凡产后忽感胃闷汗出不识人, 治用鸡子及竹沥二法。 (见前血晕)

薛氏曰: 前证属大虚, 宜固元气为主, 其汗不止, 必变柔痉。 东坦先生云: ﹃妇人分娩, 及半产漏下, 昏冒目瞑, 盖因血暴亡, 而火上炽, 但补其血, 则神自昌, 若常时血下, 当补而升举其气, 阳得血而神安, 则目明矣﹄。 今立一方, 以补手足厥阴之血, 兼益阳气, 名曰: 全生活血汤。 {前论汗出因风变痉之说居优, 不然即谓之脱阳矣, 此大补法所当施也。 }

(方剂)

黄耆汤, 治产后虚汗不上。 {黄氏得防风其功愈大为易于固表也, 而黄氏二钱防风分大约足矣, 牡蛎肾家药也, 以肾液入心为汗故止, 汗又宜固肾其他可意解矣。 } 黄耆[二钱], 白术, 防风, 熟地黄, 牡蛎[煆为粉],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五分], 上切作二服, 加大枣一枚, 水煎服。 黄根, 治产后虚汗不止。 {麻黄气悍而轻阳药也, 用其根用其阳中之阴耳, 非从阳引阴归根之意乎, 要知用药自有至理。 } 当归, 黄耆[炒], 麻黄根, 牡蛎粉, 人参,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 每服四钱, 水煎服。 止汗散, 治产后盗汗不止, 一应汗多者, 皆可服。 {小麦生于阳至成于阴至内阳而外阴也, 今用其麸亦用其阳中阴耳, 且汗为心液, 而小麦养心用其麸敛心液也, 又肾之液入心为汗, 而猪水畜也, 调以肉汁能不又归之肾乎, 服无时者以此药力缓功迟, 宜频服多服耳。 } 牡蛎[煆成粉], 小麦[麸炒令黄色, 碾成粉, 各等分]。 上和匀, 煮生猪肉汁调下二钱, 无时。 当归二黄汤, 治产后自汗盗汗, 胃气虚弱, 服别药则呕吐不能入。 当归, 黄耆[各一两], 麻黄根[半两], 上咀, 每服三钱, 水煎服。 一方无麻黄根, 用白芍药。 当归六黄汤, 治血气虚热, 盗汗不止。 {麻黄根引阳归阴因其性也, 白芍药抑肝歙阴用其酸也, 当归黄氏原有补血汤之变据, 愚见从本方立法以黄氏为君者得正也, 阳加于阴谓之汗, 阴加于阳之药而反治之, 则汗自止矣, 立方大意如此所谓逆者正治也。 } 当归, 黄耆[炒], 熟地黄[各二钱], 生地黄, 黄檗[炒黑], 黄芩[炒黑], 黄连[炒黑各一钱], 上水煎服。 不应, 加人参白术。 心血不足, 加枣仁人参汤, 治产后诸虚不足, 发热盗汗。 {此方以气血为主而引经之妙在猪肾, 然糯米养阴葱白发散何为用之, 然汗不以奇下, 不以耦故葱白不单用而又熟之, 于米又非吊阴意乎噫有深思焉。 } 人参, 当归[各等分], 上为未, 以猪腰子一只, 去脂膜, 切小片子, 以水三升, 糯米半合, 葱白两条, 煮米 熟取清汁一盏, 入药二钱煎至八分, 温服不拘时。 参附汤, 治阳气虚寒, 自汗恶寒或手足逆冷, 大便自利, 或脐腹疼痛, 呃逆不食, 或汗多发痉等证。 {此无上救急神方, 乃回阳返本之道, 惟四肢厥冷汗出如雨者宜之。 } 人参[一两], 附子[炮五钱], 上作一服, 加姜枣水煎, 徐徐服。 耆附汤, 治阳气虚脱, 恶寒自汗, 或口噤痰涌, 四肢逆冷, 或吐泻腹痛, 饮食不入, 及一切虚寒等证。 黄耆[一两], 附子[炮五钱], 上作一剂, 加姜枣水煎服, 如不应, 倍加附子, 方得全济。 {二方一用参一用莪, 一固表氢一补里气自是不同, 用药者常于此际审其内外有无, 而求责焉庶近道矣, 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也, 至哉言乎。 } 千金方, 疗产后风虚汗出, 小便短少, 四肢拘急, 难以屈伸。 {用桂枝汤以治风加附子以治虚, 即桂枝加附子汤也, 乃仲景法以四肢拘急, 故用此方不然胡为用此。 } 甘草[炙一两], 附子[炮], 桂心, 芍药[炒各一两半], 上锉, 每服三钱, 加生姜四片, 枣一枚, 水煎服, 忌褚肉冷水生葱等物。 全生活血汤, 治产后冒闷发热, 自汗盗汗, 目82, 四肢无力, 口干头晕, 行步欹侧。 {此方以风升之剂而治, 自汗盗汗谁其信之, 然东垣主此汤者益阳焉, 素问曰: 阴者从阳而亟起也, 阴不从阳则阳外散故多汗也, 而升麻葛根升阳明之气, 柴胡防风升厥阴之气, 羌活蒿本升太阳之气, 于背细辛独活升少阴之气, 于前蔓荆子凉诸经之血, 甘草和诸阳之气, 四物养血于诸阴之经, 红花活血于诸阳之络, 然则升而不敛非所以藏阴故用白芍为君, 升而太过非所以益气, 故用甘草为佐, 言虽如此谁敢用也。

观其曰: 冒问发热口干头晕行步欹侧皆邪客经络也。 以邪客经络两者不和故为自汗盗汗之斑, 以此方和之则外者得入内者得出, 使经络通邪气散阴阳和筋骨用矣, 而安有以上诸症也。 } 升麻, 芍药[炒各三钱], 当归, 柴胡, 防风, 羌活, 独活, 葛根, 甘草[炒各一钱], 川芎, 木[各一钱五分],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细辛, 蔓荆子[各五分], 红花[三分], 上锉, 每服五钱, 水煎热服。

第四节, 发热

薛氏曰: 产后虚烦发热, 乃阳随阴散, 气血俱虚。 若恶寒发热, 烦躁作渴, 急用十全大补汤。 若热愈甚, 急加桂附。 若作渴面赤, 宜用当归补血汤。 若误认为火证, 投以凉剂, 祸在反掌。

王太仆先生云: 如大寒而甚, 热之不热, 是无火也。 热来复去, 昼见夜伏, 夜发昼止, 不时而热, 是无火也, 当治其心。 如大热而甚, 寒之不寒, 是无水也。 热动复止, 倏忽往来, 时动时止, 是无水也, 当助其肾。 故心盛则生热, 肾盛则生寒, 肾虚则寒动于中, 心虚则热收于内。 又热不胜寒, 是无火也, 寒不胜热, 是无水也。 治法: 无水者, 六味丸。 无火者, 八味丸。 气血俱虚者, 八珍汤与十全大补汤。

(验案)

大尹俞君之内, 产后发热晡热, 吐血便血, 兼盗汗, 小便频数, 胸胁胀痛, 肚腹痞闷, 余曰: “此诸脏虚损也, 治当固本为善。 ”自恃知医, 用降火之剂, 更加泻痢肠鸣, 呕吐不食, 腹痛足冷, 始信余言, 诊其脉, 或浮洪或沉细或如无, 其面或青黄或赤白, 此虚寒假热之状, 时值仲夏, 当舍时从证, 先用六君子汤炮姜肉桂数剂, 胃气渐复, 诸证渐退, 更佐以十全大补汤, 半载全愈。 {妙在以胃气为主。 }

儒者杨敬之内人, 所患同前, 但唾痰涎, 或用温补化痰之剂, 不应, 面色黧黑, 两尺浮大, 按之微细, 此因命门火虚, 不能生脾土, 脾土不能生诸脏而为患也, 用八味丸补土之母而痊。

一妇产后三日起早, 况气血未定, 遂感身热, 目暗如风状, 即以清魂散二服, 得微汗而愈。 滑伯仁治一产妇恶露不行, 脐腹痛, 头疼寒热, 众皆以为感寒, 温以姜附, 益大热, 手足搐搦, 语谵目撺, 诊其脉, 弦而洪, 面赤目闭, 语喃喃不可辨, 舌黑如烚, 燥无津润, 胸腹按之不胜手, 盖燥剂搏其血, 内热而风生, 血畜而为痛也。 曰: ﹁此产后热入血室, 因而生风, 即先为清热降火﹂。 治风凉血之剂两服, 颇爽, 继以琥珀牛黄等, 稍解人事, 后以张从正三和散行血破瘀, 三四服, 恶露大下如初, 时产己十日矣, 于是诸证悉平。 {清魂散乃散风之补剂。 } {以此观之原有外感既知内热生风, 只宜治热不必治风, 所谓求标取本也, 即用三和散或桃仁承气汤俱妙, 三和散有大黄。 }

一妇盛暑月中产三日, 发热, 其脉虚疾而大, 恶露不行, 败血攻心, 狂言叫呼奔走, 拏捉不住, 以干荷叶生地黄牡丹皮浓煎汤调下生蒲黄二钱, 一服即定, 恶露旋下而安。 {此败血之剂其不用大黄者以脉虚大也。 }

一妇产后, 时发昏眦, 身热汗多, 弦晕口渴, 或时头痛恶心, 医用四物凉血之剂, 病不减, 又用小柴胡, 病益甚。 石山至, 诊得脉浮洪搏指, 汪曰: “产后而得是脉, 又且汗多, 而脉不为汗衰, 法在不治, 所幸者, 不喘不泄耳, 其脉如是, 盖凉药所激也。 ”用人参[三钱], 黄耆[二钱], 甘草, 当归[各七分], 白术, 门冬[各一钱], 干姜, 陈皮, 黄芩[各五分], 煎服五剂, 脉敛, 病渐安。 {以此脉认到凉药所致而致, 以阴盛格阳也, 以搏指之脉用参氏姜术必其脉坚强, 搏手而无阳以和之也甚有用附子者不可不知。 }

王佥宪宜人, 产后因沐浴发热, 呕恶, 渴欲饮冷水瓜果, 谵语若狂, 饮食不进, 体素丰厚, 不受补, 医用清凉之剂, 热增甚, 诊得六脉浮大洪数, 汪曰: “产后暴损气血, 孤阳外浮, 内真寒而外假热, 宜大补气血。 ” 与八珍汤加炮姜八分, 热减大半, 病人自以素不宜参耆, 不宜再服, 过一日, 复大热如火, 复与前剂, 潜加参耆炮姜, 连进二三服, 热退身凉而愈。 {石山先生长厚君子而老于医者也, 其言必不诬, 然初学不知实难下手, 而况素厚不受补之人乎, 须要胆大心小乃能济事, 不然弗妄为也。 }{快甚快甚。 }

丹溪云: 产后发热, 用参术黄耆陈皮当归川芎炙甘草补虚, 轻则加茯苓淡渗之, 其热自除, 重则加干姜。 或云: 大热而用干姜何也?曰: “此热非有余之邪热, 乃阴虚生内耳。 ” 盖干姜能入肺分, 利肺气, 又能入肝分, 引众药生血, 然不可独用, 必与补阴血药同用, 此造化自然之妙, 非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与于此耶。 {古人于血证中每每用干姜, 而今人率用炮萎。 则孰是而孰非也, 若谓入肺则宜干萎, 入肝则宜吐姜, 入脾温中则宜炮姜, 以其有守有走有从之不同也, 今用炮姜须炮得十分极黑乃妙。 }

王节斋云: 凡妇人产后阴血虚, 阳无所依, 而浮散于外, 故多发热, 治法用四物汤补阴血, 而以炙干姜之苦温从治, 收其浮散, 使归依于阴。 然产后脾胃虚, 多有过食饮食伤滞而发热, 误作血虚, 则不效矣。 但遇产后发热者, 须审问食何饮食, 有无伤积, 若有胸膈饱閟, 嗳气恶食泄泻等证, 只作伤食治之; 若发热而饮食自调者, 方用补血正法。 {要诀。 }

(方剂)

丹溪方, 治产后发热。 {此以fo手散合四君加黄氏而不用芍药地黄者, 以新产之后宜用血脱益气之法, 不宜敛降以伐生气也, 此方于气血俱虚及气虚者皆宜之。 } 当归, 川芎, 黄苠,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锉, 水煎服。 热甚, 加干姜。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阴虚血弱发热。 {此方全不用气药是血处而气不虚饮食善用者也, 加茯苓者使天气降而阴自生, 阴生热自退也, 热甚者加炒姜则不惟从阳引阴, 亦可从阴引阳也微乎微乎。 }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白茯苓[各一钱], 上水煎服。 热甚, 加炒干姜。 虚烦, 加茯神远志。 抽薪散, 治产后血虚发热。 {此又前方之变内不用芎芍又是一窍当在肝肾上求之。 } 当归, 熟地黄[各四钱], 干姜[炒黑二钱], 上锉一剂, 水煎服。 人参散, 治产后诸虚不足, 发热盗汗。 方见前自汗。 人参当归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 血虚则阴虚, 阴虚生内热, 令人心烦短气, 自汗头痛,方见前虚烦。 {此方用参归为气血之主而作以熟地麦门肉桂白芍粳米竹叶煎服如血热甚者加生地。 } 加味逍遥散, 治产后发热, 口干作渴, 唇裂生疮。 {此与原方逍遥散不同, 又与立斋所用加味逍遥散亦不同, 此则以小柴胡汤合四物生脉散去半夏五味而加乌梅葛根者也, 若原方之用薄荷为引, 而此用葛根又各有妙处, 予常去川芎葛根薄荷而加青蒿鳖甲以治骨蒸, 亦尊古而法今耳。 } 当归, 白芍, 干葛[各二钱], 生地黄, 川芎, 黄芩[各一钱], 半柴胡[一钱], 人参, 麦门冬[各九分], 乌梅[二个], 甘草[六分], 上锉散, 分作二服, 用水一钟, 煎七分, 空心服。 犀角饮子, 治产后亡津液, 虚损, 时自汗出, 发热困倦, 唇口干燥。 {清心凉血益气宽胸开胃健脾坐稳正方。 } 犀角, 麦门冬, 白术[各半两], 柴胡[一两], 枳壳[麸炒], 地骨皮, 生地黄, 当归, 人参, 茯苓, 黄耆, 黄芩, 甘草[炒各七钱], 上咀, 每服四钱, 入生姜三片, 浮麦七十粒, 同水煎。 {生姜发汗浮麦止汗而同用之者, 内以养心外以和表也, 平正之剂可法。 } 三合散, 治产后日久, 虚劳发热。 (即四物四君子小柴胡三方合)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白术, 白茯苓, 黄耆[各一钱], 人参, 柴胡[各钱半], 黄芩, 半夏,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 加生姜三片, 红枣一枚, 水煎, 食前服。

第五节, 往来寒热

郭稽中曰: 产后乍寒乍热者何? 答曰: “阴阳不和, 败血不散, 能令乍寒乍热。 产后血气虚损, 阴胜则乍寒, 阳胜则乍热, 阴阳相乘, 则或寒或热。 若因产劳伤脏腑, 血弱不得宣越, 故令败血不散, 入于肺则热, 入于脾则寒, 若误作疟疾治之则谬矣。 阴阳不和, 宜增损四物汤。 败血不散, 宜夺命丹。 ”又问二者何以别之, 时有刺痛者, 败血也。 但寒热无他证者, 阴阳不和也, 增损四物汤不一, 皆随病加减。 {何为败血入肺则热入脾则寒也, 岂以肺主气气不和而熟脾统血, 血不荣而寒乎, 抑脾阴肺阳而自为寒热也, 然总以逐瘀为主, 而温凉之法有不同焉。 }

陈无择评曰: 乍寒乍热, 荣卫不和, 难以轻议, 若其败血不散, 岂止入脾肺二脏耶。 大抵一阴闭一阳, 即作寒热, 阴胜故寒, 阳胜故热, 只可云: 败血循经流入, 闭诸阴则寒, 闭诸阳则热, 血气与卫气解则休, 遇再会而复作, 大调经散, 五积散人醋煎佳。 {闭阴闭阳之说卒难理解, 以败血闭阴则寒闭阳则热, 而有解休会作之时则似疟矣, 若瘀血为有形之物闭则壅矣, 而安有解会之所也, 愚谓血闭于阳经而荣卫行之不通, 则塞闭于阴经而荣卫行之不通则热, 故必其瘀通而寒热自己也, 又就大调经散而言, 行瘀于内也, 五积散行瘀于外也, 又意为外经或为寒容则肺为之病, 肺病则肌表瘀, 而荣卫不通, 则热内腑或为冷物所伤则脾病, 脾病而荣卫不通则为寒, 故所用之方一主里一主表也, 亦或内外俱瘀则寒热并作, 而其药又均不可发也, 粗浅之言伏惟裁之。 }

薛氏曰: 产后寒热, 因气血虚弱, 或脾胃亏损, 乃不足之证, 经云: “阴虚则发热, 阳虚寒。 ”若兼大便不通, 尤属气血虚弱, 切不可用发表降火。 若寸口脉微, 名阳气不足, 阴气上人于阳中则恶寒, 须用补中益气汤。 尺部脉弱, 名阴气不足, 阳气下陷于阴中则发热, 用六味地黄丸。 大抵阴不足, 阳往从之, 则阳内陷而发热。 阳不足, 阴往从之, 则阴上入而恶寒。 此阴阳不归其分, 以致寒热交争, 故恶寒而发热也, 当用八珍汤。 若病后四肢发热, 或形气倦怠, 此元气未复, 湿热乘之故耳, 宜补中益气汤。 若肌热, 大渴引饮, 目赤面红, 此血虚发热, 用当归补血汤, 若认为实则误矣。 {误矣指白虎汤而言。 }

(验案)

一产妇恶寒发热, 用十全大补加炮姜治之而愈, 但饮食不甘, 肢体倦怠, 用补中益气而安, 又饮食后犯怒, 恶寒发热, 抽搐咬牙, 难候其脉, 视其面色青中隐黄, 欲按其腹, 以手护之, 此肝木侮脾土, 饮食停滞而作, 用六君加木香一剂而安。 {以欲按腹手护中虚也, 以犯怒抽搐面青肝木也, 六君补中木香调肝以治肝木, 每土是矣, 然亦有不受补者, 又以疏肝为急所谓标而本之亦有之焉。 }

一产妇恶露发热, 余用八珍加炮姜治之, 其家知医, 以为风寒, 用小柴胡汤, 余曰: “寒热不时, 乃气血虚乏。 ”不信, 仍服一剂, 汗出不止, 谵语不绝, 烦热作渴, 肢体抽搐, 余用十全大补汤二剂益甚, 脉洪大, 重按如无, 仍以前汤加附子四剂稍缓, 数剂而安。 吴茭山治一妇人, 产后去血过多, 食后着恼, 头疼身痛, 寒热如疟, 左手弦大, 微有寒邪, 右手弦滑不匀, 食饮痰火也, 二者因虚而得, 宜养正祛邪, 遂以茯苓补心汤去地黄加羌活青皮葱枣三服, 汗出身凉, 其患渐差, 然后以八物汤调理, 半月后全愈。 一妇产后恶露未尽, 瘀血入络, 又感寒邪, 身热如疟, 即以生料五积散五帖, 恶露自下, 而寒热除。 {此翁善补然亦认症的确, 故可用设不的即败乃事矣, 慎之此正治常法此法宜知。 } 又一妇产后恶露未尽, 因起抹身, 寒气客于经络, 乍寒乍热, 脉紧而弦, 以葱白散二帖安。

一少妇初产四日, 冷物伤脾胃, {冷物是病根故诸症皆从瘀血变怪。 } 但觉身分不快, 呕逆, 饮食少, 心腹满闷, 时或腹胁刺痛, 晨恶寒, 晚潮热, 夜则恍惚谵语, 昼则抽搐, 颇类风状, 变异多端, 诸医莫测, 或作虚风, 或云: 血凝实热, 用甘温而行血, 以寒凉退实热, 如此半月不效, 汪至, 见医满座, 亦跼缩, 诊其脉弦而紧{弦紧为寒, 审症法尤宜如是察识。 } 遂令按之, 小腹急痛, 知瘀血未尽也。 思患者大势, 恶露已下, 未必还有余血, 偶因寒冻所伤, 瘀血停滞下焦, 日久容于经络, 所以变生诸证, 须得大调经散, 倍入琥珀, {重在琥珀岂大豆有如是之神也。 } 化诸恶血成水, 其患方愈, 遂合前药服之, 五日后, 行恶水斗许, 臭不可近, 患人觉倦, 病势渐减, 然后以人参养荣汤数十帖, 月余如初。

(方剂)

柴胡四物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 及日久虚劳, 微有寒热, 脉沈而数。 {以小柴胡合四物一名三之一气汤, 其参氏甘半各用三钱为重在补气也, 而甘草芩半何为亦倍之似可损益也, 原方有姜陈亦不可少。 }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各一钱半], 柴胡[一钱], 人参, 黄芩, 半夏, 甘草[各三钱], 上锉, 每服一两, 水煎服。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虚弱, 寒热如疟, 饮食少, 腹胀。 {此亦小柴变法而去黄芩加陈皮者, 所以益胃除服也, 加芍药川芎者所以和血也, 本草以当归治酒酒寒热不已则产后寒热正宜加之, 何为不用宜思之。 } 柴胡, 人参, 甘草, 半夏, 陈皮, 川芎, 白芍[炒各等分], 上咀, 每服八钱, 加生姜五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增损四物汤, 治产后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 如有恶露未尽, 停滞胞络, 亦能令人寒热, 但小腹急痛为异。 {按往来寒热者, 寒往热来热往寒来也, 寒热如疟者, 寒热有时也, 乍寒乍热者, 时乎寒时乎热也, 发热憎寒者身发热而又恶寒也, 治各有法不能备录。 }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干姜[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咀, 每服四钱,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释曰: ; 此方治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之寒热, 不治恶露未尽, 血滞胞络, 小腹急痛之寒 热,宜详之。 更生散, 治产后去血过多, 或不止, 或眩晕, 眼暗, 口噤, 发热憎寒。 {此方前三味各一两何其多, 后三味各三钱何其少, 非有大智慧大力量大见解者, 不能处此方治此病, 名之曰: 更生能不于危急时用乎。 }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姜汁[炒各一两], 川芎, 荆芥, 穗香[油灯上烧过], 干姜[炒黑各三钱], 上锉, 水煎, 空心服。 如血大下不止, 加龙骨赤石脂, 各火煆等分, 每二钱, 同前药调服。 外以五倍子末, 津调纳脐中即止。 {下三味乃固涩急药, 非血大下不止者不用。 } 大调经散, 治产后血虚, 恶露未消, 气为败浊凝滞, 荣卫不调, 阴阳相乘, 憎寒发热, 或自汗, 或肿满, 皆气血未平之所为也。 {此方重在恶露未消, 而茯神之用所以和阴阳也, 有谓此方如神者, 功在琥珀大豆汤饮间也。 } 大豆[一两半炒去皮], 茯神[一两], 真琥珀[一钱],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浓煎乌豆紫苏汤下。 黄龙汤, 治产后伤风, 热入胞室, 寒热如疟, 及病后劳复, 余热不解。 {此方重在伤风二字, 故以柴胡为君, 盖风风邪陷入胞中则发热, 故宜柴胡为君, 少阳气陷入厥阴而寒热如疟者, 气不得调达也, 故亦以柴胡为君劳复余热者, 亦为余邪热陷也, 故亦用柴胡。 } 柴胡[四钱八分],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一钱八分], 上作一服, 水煎服。 小柴胡加生地黄汤, 治产后往来寒热而脉弦者, 少阳也。 {此方以治少阳等症似矣, 然以肱脉而加生地山栀者, 伤寒家以弦脉为阳也, 故以柴胡为君。 } 柴胡[二两], 黄芩[五钱], 人参[三钱], 半夏[制两半], 生地黄, 栀子, 枳壳, 麸炒[各半两], 大枣[三枚], 上锉, 加姜枣水煎服。 加减乌金散, 治产后寒热似疟。 {此治错杂之邪} {此方治表里风寒, 食积气血痰饮无不该括, 故曰: 治错杂之邪盖此方也, 与五积散相为伯仲, 若借此以治三阴疟之, 有错杂之邪者, 必臻至效语云: 医者意也, 请尝试之。 } 厚朴, 柴胡, 黄芩, 麻黄, 羌活, 草果, 半夏[各二钱],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陈皮, 茯苓, 桔梗[各一钱半], 桂枝, 苍术, 白芷, 枳壳[各一钱], 甘草[九分], 上锉为散, 分作两服, 每服用水一钟半, 姜三片, 葱三茎, 煎至一钟, 不拘时服。 有汗, 多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 有胀, 多厚朴陈皮。 有热, 多柴胡黄芩。 有寒, 多苍术草果桂枝。 有痰, 多半夏桔梗茯苓。 有头痛, 多川芎白芷羌活。 有泻, 去枳壳甘草不用。 有余血块在腹, 作潮热疼痛, 加三棱莪术, 多用玄胡索八角蘹香。 遍身痛, 加羌活独活。 寒热往来, 加黄芩柴胡。 {加减法切中不可不法。 } 产宝方, 疗产后恶寒壮热, 一夜三五度发, 恶语, 口中生疮, 时时干呕, 困乏闷绝。 {此方虽出产宝, 然阅其症考其药皆治产后外邪乘虚传人之热症也, 如恶寒壮热一夜三五度发恶语者即热入血室类也, 故用防独葛根以散之口疮干, 呕者热传胸中也故用玄参二竹以清之, 白鲜皮苦寒治产后百病, 白蔹白银人参远志茯神为邪散热清, 故用之以治困乏也。 } 人参, 独活, 白鲜皮, 葛根, 防风, 青竹茹, 远志[各一两半], 茯神[二两], 白蔹[二两半], 玄参[三两], 竹沥[一升], 上取银一斤, 水一斗五升, 煮取七升, 内诸药重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忌鱼酒湿面等。 知母汤, 治产后乍寒乍热, 通身温壮, 胁心烦闷。 知母[三两], 芍药, 黄芩[各二两], 桂心, 甘草[各一两], 上咀, 用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一方不用桂心, 用生地黄。 {按自黄龙汤以下皆集外感治法, 至于错杂之邪时热之症罔不备载而次第有节, 真如网之有网也, 今人但知产后寒热以补气血为主者其不误尽世人乎。 }

第六节, 疟疾

楼氏曰: 产后疟疾, 多由污血挟寒热而作, 大法宜柴胡四物汤调之; 热多者, 草果饮子; 寒多者, 生熟饮子。 {草果饮生熟饮是截法柴胡四物是条理法, 而暑疟虚疟久疟未备者当与杂症同, 此数条俱属温补, 大与时宜可备前方之未备, 而暑邪所伏之方不载, 为以治暑方用石膏也, 盖薛翁喜温补而产后尤忌寒凉血虚又忌白虎, 故不言耳临症, 又宜分别亦有不必拘此方者, 须因人勇怯而施如清脾饮草果饮之类是也。 }

补遗云: 产后疟疾, 热多寒少者, 清脾饮。 寒多热少者, 养胃汤。 久而不已者, 七宝饮截之。

薛氏曰: 产后疟疾, 因脾胃虚弱, 饮食停滞, 或因外邪所感, 或郁怒伤脾, 或暑邪所伏。 审系饮食, 用六君加桔梗苍术藿香。 如外邪多而饮食少, 用藿香正气散。 如外邪少而饮食多, 用人参养胃汤。 饮食劳役, 用补中益气汤。 气血虚弱, 用十全大补加炮姜。 虚寒, 用六君加姜桂。 元气脱陷, 急加附子。 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 盖气虚则寒, 血虚则热, 胃虚则恶寒, 阴火下流, 则寒热交作, 或吐泻不食, 腹痛烦渴, 发热谵语, 或手足逆冷, 寒战如栗, 虽见百证, 当补, 其病自退。 若误用清脾截疟之类, 多致不起。

(验案)

一产妇患疟, 发热作渴, 胸膈胀满, 遍身作痛, 三日不食, 咽酸嗳气, 此是饮食所伤, 脾胃不能消化, 用六君加神山查四剂, 而不作酸, 乃去神山查, 又数剂, 而饮食进, 其大便不通, 至三十五日, 计进饮食七十余碗, 腹始闷, 令用猪胆汁导而通之, 其粪且不甚燥。 {以气虚故可至三十五日而便犹不燥, 若以日久大下之误矣, 六脉不恒宜乎用此, 然非医工之良者不能非主人之专任者不用各宜自省。 }

一产妇患疟久不愈, 百病蜂起, 其脉或洪大或微细或弘紧或沉伏, 难以名状, 用六君加炮姜二十余剂, 脉证稍得, 又用参术煎膏佐以归脾汤, 百余剂而瘥。 {以一疟而用百余剂真为可笑, 然病有如是者不得不然也, 幸勿以迂而勿信, 盖日击时事故敢赞及此。 }

一产妇朝寒暮热, 或不时寒热, 久不愈, 用六君子补中益气兼服, 百余剂而寻愈。 {一疟用药百余剂, 世间岂有此治法, 此非药之效乃病久自息耳, 丹溪立斋用药多如此殊为可笑。 }

(方剂)

草果饮子, 治产后疟疾, 寒热相半者, 或多热者。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疟也, 若暑疟服之则自误矣, 以暑言然清暑之剂非产后所宜, 亦须防慎。 }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炮去皮], 川芎, 陈皮, 白芷[各二钱], 青皮[去白], 良姜, 紫苏[各二钱半], 干葛[四钱], 上咀, 每服三钱,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 当发日侵早连服二服, 无有不安者。 生熟饮子, 治产后疟疾多寒者。 {所谓脾寒作疟也, 非多寒者勿用。 } 肉豆蔻, 草果仁, 厚朴[生用去皮], 半夏, 陈皮, 甘草, 大枣[去核], 生姜[各等分], 上八味, 锉碎和匀, 一半用生, 一半用湿纸裹煨令香熟, 去纸, 与生者和匀, 每服五钱, 水煎, 食前一服, 食后一服。 清脾饮, 治产后疟疾, 热多寒少者。 人参养胃汤, 治产后疟疾, 寒多热少者。 七宝饮, 治产后疟疾, 久而不已者, 以此截之。 {虽日久而不已者宜截然此方, 有常山于痰疟则可若果虚症大非所宜。 } 方俱见胎前疟疾。

第七节, 蓐劳

大全云: 产后蓐劳者, 此由生产日浅, 血气虚弱, 饮食未平复, 不满日月, 气血虚羸, 将养失所, 而风冷客之。 风冷搏于气血, 则不能温于肌肤, 使人虚乏劳倦, 乍卧乍起, 颜色憔悴, 食饮不消, 风冷邪气, 两感于肺, 肺受微寒, 故咳嗽口干, 遂觉头昏, 百节疼痛。 荣卫受于风邪, 流注脏腑, 须臾频发, 时有盗汗, 寒热如疟, 背膊烦闷, 四肢不举, 沉重着床, 此则蓐劳之候也。 {蓐劳二说总起于产蓐, 然一挟外感一由七情其或兼内伤饮食泄泻与夫瘀血未净者, 皆有之, 不可不别也。 }

又曰: : 妇人因产理不顺, 疲极筋力, 忧劳思虑, 致令虚羸喘乏, 寒热如疟, 头疼自汗, 肢体倦怠, 咳嗽痰逆, 腹中绞刺, 名曰: 蓐劳。

薛氏曰: 按前证当扶养正气为主, 用六君子汤加当归。 若脾肺气虚而咳嗽口干, 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 若因中气虚而口干头晕, 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 若肝经血虚, 而肢体作痛, 用四物参术。 若因肝肾虚弱而自汗, 寒热往来者, 用六味丸加五味子。 若因脾虚血弱, 肚腹作痛, 月经不调, 用八珍汤倍加白术。 若因脾虚血燥, 皮肤瘙痒, 用加味逍遥散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 饮食减少, 以致诸经疲惫而作, 当补脾胃, 饮食一进, 精气生化, 诸脏有所倚赖, 其病自愈矣, 仍参虚损发热方论主治。 {大主意。 }{数语尽之。 }

(验案)

汪氏治一妇产未满月, 因怒气, 血流如水, 三日方止, 随又劳苦, 四肢无力, 睡而汗出, 日陫潮热, 口干, 五心如炙, 诸医皆用柴芩薄荷之类, 其热愈炽, 诊其脉弦大无力, 此蓐劳也, 以四物汤一两, 入胡黄连秦艽青蒿各半钱, 数服, 热退身凉, 后以黄连八珍丸一料而安。 {按弦大无力则似于革矣, 革属于虚非胡连所治如, 果胡连能治必非无力也请详之。 }

(方剂)

白茯苓散, 治产后蓐劳, 头目四肢疼痛, 寒热如疟。 {即十全大补之变所少者白术甘草, 然以茯苓为君猪腰为佐者心肾交寒热愈也。 } 白茯苓[一两],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炒], 黄耆, 人参, 桂心[各半两], 上先以水三盏, 入猪腰一双, 姜三片, 枣三枚, 煎至二盏, 去三物, 入前药半两, 煎一盏, 去滓, 食前分温三服。 黄耆建中散, 治产后诸虚不足, 发热, 或恶寒腹痛。 {所谓建中者建中土也, 芍药甘草易老为有甲己化土之象加, 肉桂以治脉弦虚寒腹疟, 加黄氏益表气以助中气之虚。 } 黄耆[炒], 肉桂[各一两], 白芍[炒二两], 甘草[炒七钱], 上锉, 每服五钱, 用枣姜水煎服, 日二三次, 虚甚加附子。 当归建中散, 治产后劳伤, 虚羸不足, 腹中疼痛, 呼吸少气, 小腹拘急, 痛连腰背, 时自汗出, 不思饮食, 产讫直至月满, 一日三服, 令人身壮强健。 {此方专治气血虚寒所生诸症加之饴糖乃建中之良法。 } 当归[四两], 白芍[六两], 桂心[三两], 黄耆[一两半], 上锉, 每服四钱, 加姜枣水煎, 入饴糖一块, 再煎, 稍热服。 如崩中衄血, 加阿胶 地黄。 加味fo手散, 治产后血虚, 劳倦盗汗, 多困少力, 咳嗽有痰。 {以盗汗而用柴前川芎似非宜矣, 以咳嗽有痰而用黄氏又似难用, 然以之为君。 而柴前仅用钱许何多寡之相悬也, 要之产后当以气血为主, 故用之取惟无邪者宜之。 } 当归, 川芎, 黄耆[蜜炙各一两], 柴胡, 前胡[各一钱半], 上咀, 每服五钱, 水一大盏, 桃柳枝各三寸, 枣子乌梅各一枚, 生姜一片, 煎服。 如有痰, 不用乌梅。 柴胡四物汤, 治产后日久虚劳, 而脉浮大者。 方见前往来寒热。 三合散, 治产后日久虚劳, 针灸服药俱无效者。 {四物四君内去术加氏合小柴胡汤者是也, 会三方之意方得其理之真。 } 方见前发热。 云岐熟地黄散, 治产后蓐劳, 皆由体虚, 气力未壮, 劳复所起, 四肢烦疼, 时发寒热, 不思饮食。 {蓐劳一症总属气血两虚, 故主于十全大补为法加续断治诸不足, 妇人内漏五味生津, 敛神加麦门更妙所去三所加二又三合也。 } 熟地黄, 人参, 白芍, 白茯苓, 白术, 续断[各一两], 黄耆, 当归, 川芎, 五味子, 桂心[各七钱半], 上咀, 每服四钱, 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服。 大全方有麦门冬七钱半。 一方, 无桂心五味续断, 有柴胡黄芩半夏各七钱半。 黄耆丸, 治产后蓐劳, 寒热进退, 头目眩, 骨节酸疼, 气力羸乏。 {按此不离四物黄氏继断桂心五味, 而证甲除骨节之劳热柏子润心中久津液, 牛膝除足膝之苦, 沉香通天彻地, 苁蓉为司命, 枳壳利胸膈, 细阅前后诸方, 总以补气血为主, 或温或清, 或敛或散, 或破血或行气, 各随兼症而佐使之妙, 诸用者不必胶柱而调瑟。 } 黄耆, 鳖甲, 当归[炒各一两], 川芎, 白芍, 桂心, 续断, 牛膝, 苁蓉, 柏子仁, 沉香, 枳壳, 龉牯, 五味子, 熟地黄[酩半],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食后粥饮下。 石子汤, 疗产后虚羸喘乏, 乍寒乍热如疟, 四肢疼痛, 面色痿黄, 名曰: 蓐劳。 {石子即猪肾, 用以佐诸汤者, 得本来而目也, 然观葱豉, 似有外邪易知母, 又有内热不可不辨。 } 猪石子[一双去脂膜, 四破香[豉一方无此有知母葱切粳米], 当归, 白芍[各二两], 上咀, 分两剂, 每剂用米三合, 煮取一小碗, 去滓, 分三服。 广济方无白芍, 有人参。 {用人参更佳。 } 许仁则方无香豉, 有生姜[二两, 桂心[一两], 葱白止[一两]。 人参鳖甲散, 治蓐劳, 皆由在产内未满百日, 体中虚损, 血气尚弱, 失于将理, 或劳动作伤, 致成蓐劳, 其状虚羸, 乍起乍卧, 饮食不消, 时有咳嗽, 头中昏痛, 发歇无常, 夜有盗汗, 寒热如疟, 背膊拘急, 沉困在床, 服此大效。 {此十全大补汤去川芎白术加虌甲牛膝寄生续断桃仁麦冬六味以治蓐劳, 有去旧生新之意, 而寄生主产后余疾, 用猪肾者以胎系于腰, 故皆借之以为补助耳。 } 黄耆, 鳖甲[各一两], 牛膝[七钱半],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 桑寄生, 麦门冬[去心], 熟地黄, 桃仁, 桂心, 甘草[各半两], 续断[二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先以猪肾一对, 去筋膜, 以水两大盏, 生姜半分, 枣三枚, 煎至一盏, 去猪肾姜枣, 然后入药末二钱, 葱白三寸, 乌梅一个, 荆芥五穗, 煎至七分, 去滓, 空心晚食前温服, 神效。 胡氏牡丹散治产后虚羸, 发热自汗, 欲变蓐劳, 或血气所搏, 经候不调, 或寒热羸瘦 {加皮去贼风恶血腰背痛。 } 当归, 白芍, 人参, 五加皮, 地骨皮[各半两], 牡丹皮[三钱], 桂心, 没药[各二钱],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酒各半盏, 如不饮酒, 只用水一盏, 开元钱一枚, 麻油蘸之, 同煎七分, 去滓, 通口服, 煎不得搅, 吃不得吹。 {开元钱痲油莫解。 } 黄耆煮散, 治产后蓐劳, 肌肤黄瘦, 面无颜色, 或憎寒壮热, 四肢酸疼, 心烦头痛。 {此方较前人参鳖甲散少桃仁续断, 于煎法又少葱白乌梅荆芥, 要知有瘀则兼破瘀, 有风则兼治风, 寒则兼寒, 热则兼热, 无定一也。 } 鳖甲[醋炙], 黄耆[各一两], 牛膝[七钱半],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桑寄生, 桂心,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用猪石子一对, 去脂膜切破, 先以水一盏, 入姜半分, 枣三枚, 煎至七分, 去石子姜枣, 却下药五钱, 更煎至四分, 去滓, 空心晚食前温服, 二滓并煎。 猪腰子粥, 治产后蓐劳发热。 {此不药之药, 所谓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也。 } 猪腰子一个, 去白瞙, 切作柳叶片, 用盐酒拌, 先用粳米一合, 入葱椒煮粥, 盐醋调和, 将腰子铺碗底, 以热粥盖之, 如作盦状, 空心服之。

第八节, 虚羸

产宝云: 产后虚羸者, 皆由产后亏损血气所致。 须当慎起居, 节饮食, 六yin七情, 调养百日, 庶保无疾。 若中年及难产者, 毋论日期, 必须调养平复, 方可涉喧, 否则气血复伤, 虚裸之证作矣。

薛氏曰: 前证产伤气血者, 用八珍汤。 饮食伤胃者, 用四君子汤。 停食伤脾者, 用六君子汤。 劳伤元气者, 用补中益气汤。 若嗳气觉有药味者, 此药复伤胃也, 但用四君子汤, 徐徐少饮, 以调脾胃, 若胃气一健, 血气自生, 诸证自愈矣。

大全云: 冷劳者, 产则血气劳伤, 脏腑虚弱, 而风冷客之, 冷搏于血气, 血气不能温于肌肤, 使人虚乏疲顿, 致羸损不平复。 若久不平复, 风冷人于子脏, 则胞脏冷, 使人无子。 {若为气血虚, 则为本气虚而寒, 即无风冷客之, 而亦寒也治者。 }

薛氏曰: 前证若血气虚弱, 用八珍汤。 血气虚寒, 用十全大补汤。 胃气虚弱, 用补中益气汤。 脾气虚弱, 用六君子汤。 命门火衰, 用八味汤。 肝脾血虚, 用加味逍遥散。 肝脾郁怒, 用加味归脾汤。 {须知不足有余。 } {初感为寒, 久则为热, 若果胞冷, 即本气虚热者即血虚。 }

(方剂)

补虚汤, 治产后一切杂病, 只大补气血为主。 {此方以中气元气为主, 而无血药者, 必脾胃虚而本元不足也。 其血药只用川芎, 又于补气中以行肝血, 抑血脱益气补脾生血之良方也。 } 人参, 白术[各一钱], 黄耆, 川芎,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锉,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热轻, 倍加茯苓, 热甚, 加炒黑干姜三分。 黄耆四物汤, 新产不可用芍药, 以其酸寒, 能伐生发之气, 只以黄耆易芍药, 为补虚之要药。 {黄氏易芍药者, 即补血汤以黄氏为君之义。 所谓气能生血, 血不能生气, 而芍药有杀伐之性, 无生长之能, 故去之。 } 黄耆, 当归, 川芎, 熟地黄[各等分], 上锉, 每服四钱, 水煎服。 气虚, 加参术茯苓甘草。 发热, 加干姜。 自汗多者 少用川芎, 勿用茯苓, 倍加蜜炙黄耆。 {加减法妙。 }口渴, 加五味子麦门冬。 腹痛者, 非白芍不可, 虽新产亦用, 但以酒炒不妨。 {多用酒炒助生气也乃丹溪法。 } 十全大补汤, 治产后血气未复, 形体虚弱, 发热恶寒, 不能饮食。 {恶寒者阳虚, 发热者阴虚, 此八物之用也, 肉桂能通荣卫而和阴阳, 犹诸侯之命圭, 使通两家之好也。 }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耆,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黄[各一钱], 肉桂, 甘草[各五分], 上锉, 加生姜五片, 枣三枚, 水煎服。 当归羊肉, 治产后虽无疾, 但觉虚弱, 兼心腹痛, 即宜服之。 {本草云: 人参黄氏与羊肉同功, 又谓羊肉补形, 盖有形之物者血, 而参氏益气, 羊肉补形, 似有悬殊, 乌可同语, 然有形生于无形, 故曰: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则羊肉参氏二而一者也, 而四味有气有血, 能补能行, 故无疾亦宜服也。 } 肥羊肉[一斤去脂], 当归[五两], 黄耆[四两], 生姜[六两], 上先以水一斗, 煮羊肉取汁八升, 后下三味, 煮取二升五合, 分为四服。 若觉恶露不尽, 加桂[三两]。 恶露下多, 加川芎[三两]。 有寒, 加茱萸[一两]。 有气, 加细辛[二两]。 有热, 加生地黄汁[二合]。 释曰: : 所加五法, 分两多寡, 皆有意义。 若川芎之治恶露下多, 阴中升阳也。 有气之加细辛, 辛以散肝也, 余可类推。 黄雌鸡汤, 治产后虚羸腹痛。 {肝属巽木, 鸡属巽畜, 雌鸡者, 阳中之阴, 黄色者, 已土之正。 产后肝虚血弱, 效取以补之, 色之正, 脾之宜也。 其所配药总以血气为主, 故曰: 补虚赢也。 其治腹痛, 全在桂心, 此即十全大补汤之变, 其去地黄白术茯苓者, 意恐滞痰滞气淡泄气耳。 } 小黄雌鸡[一只去翅足头羽肠肚细切], 当归, 白术, 熟地黄, 桂心, 黄耆[炒各半两], 上先以水七钟, 煮鸡至三钟, 每用汁一钟, 药四钱煎, 日三服。 产宝方, 治产后虚羸, 不生肌肉。 黄耆[炒], 当归, 白芍[炒], 人参[各三分], 桂心, 甘草[炙], 川芎, 生姜[各四分], 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 用水七升, 煮三升, 分温三服。 一方治产后虚劳, 骨节疼痛, 头痛, 汗不止。 {此方与前羊肉汤相为表里, 而后四味尤佳, 以其能助胃气, 内通荣卫三焦, 外达头目皮毛也, 夫先天之物其德藏而不用是方, 以人参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 以归氏生气血于元气之户, 猪肾粳米益脾肾之气于先, 后生姜豆豉薤白通神明于内, 外散邪秽于天壤周行血脉而无所不通, 直养百骸而无病不治, 以是脊痛头疼自汗诸症, 有邪则散无邪则补, 所谓妙用无方随感随应者也, 于治产后虚分者宜识思焉。 } 黄耆[三两], 当归, 人参, 生姜[各二两], 淡豉[三合], 猪肾[二枚], 粳米[三合], 薤白[三合], 上以水一斗五升, 先煮猪肾取六升, 下诸药煮取二升, 分为三服。 又方猪肾一双煮, 入葱豉作, 如常食之。

第九节, 痞闷

郭稽中曰: 问产后口干痞闷者何?答曰: ﹁产后荣卫大虚, 血气未定, 食面太早, 胃不能消化, 面毒结聚于胃脘, 上熏胸中, 是以口干燥渴, 心下痞闷, 医者不识, 认为胸膈壅滞, 以药下之, 万不得一, 但服见晛丸则愈。 释曰: 为食面者之戒, 南人甚少, 于诸饮食, 皆能致疾, 不必拘于一面也。 陈无择评曰: 产后口干痞闷, 未必只因食面, 或产母内积忧烦, 外伤燥热, 饮食甘肥, 使口干痞闷, 常随经为治, 难以备举, 饮食所伤, 见晛丸却能作汤。 {随因调治极是, 但治烦以四物寺地黄尤不如去川芎也。 }

薛氏曰: 前证若宿食停滞, 用六君枳实神。 若因肉食所致, 更加山查。 若因鱼鲙之类, 再加陈皮, 其物既消而仍痞, 或反作痛作呕, 此脾胃受伤, 用六君子汤; 或咽酸嗳腐, 加炮姜; 作泻, 更加升麻; 如不应, 佐以四神丸, 或间用补中益气汤。

(验案)

一妇人食角黍, 烦渴痞闷, 腹痛, 大便欲去不去, 服消导之药, 不应, 饮食日减, 肌体日瘦, 半年矣, 余谓此食积为患, 用大酒曲炒为末, 温酒调服二钱, 俄而腹鸣, 良久仍下粽而愈。

一妇人食鱼胙, 腹痛患痢, 诸药不应, 用陈皮白术等分为末, 以陈皮汤送下, 数剂而愈。

(方剂)

见晛丸, 治产后血气虚弱, 饮食停积, 口干烦闷, 心下痞痛。 {按见晛丸有三棱莪术良姜温滑之味, 加以人参, 丸以萝卜汁, 亦巧于治面矣, 而立斋纯于用补, 亦为膏粱久用消导者设也, 如藿新病, 未尝用消导而气实者, 岂可混于立斋之说乎, 法当临时消息。 } 姜黄[炒], 荜澄茄, 良姜, 三棱[醋煨], 蓬术[醋煨], 人参, 陈皮[去白各等分], 上为细末, 用萝卜慢火煮令极熟, 研烂取余汁煮面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萝卜汤或白汤下。 {萝卜汤为治面也。 }

第十节, 腹胀

郭稽中曰: 产后腹满闷, 呕吐不定者何?答曰: “败血散于脾胃, 脾受之, 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 胃受之, 则不能受纳水榖而生吐逆, 医者不识, 若以寻常治胀止吐药治之, 病与药不相干, 更伤正气, 疾愈难治, 但服抵圣汤则愈。 ” {稽中之言, 虽泥于败血, 而其方亦如参, 立斋之言纯于补气, 似近于偏, 临症似宜斟酌。 }

薛氏曰: 前证若败血伤于脾胃, 宜用前方。 若饮食停于脾, 宜用六君加厚朴。 若饮食伤于胃, 宜用六君子汤。 大凡损其脾者, 当节其饮食为善。 {节饮食者损谷自愈之理。 }

(验案)

一产妇患前证, 或用抵当汤, 败血已下, 前证益甚, 小腹重坠, 似欲去后, 余谓此 脾气虚而下陷, 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 温补脾气, 重坠如故, 又用六君子汤而安。 {抵当汤太峻, 似非产后所宜, 即参用之, 亦不得已也, 如下后重坠即不用抵当, 亦宜升补。 }

(方剂)

抵圣汤, 治产后腹胀满闷, 呕吐不定, 盖败血人于脾胃, 而脾不能运化, 故胃不能纳榖, 以致呕吐腹胀等症。 {薛氏曰: 此方最宜用} {此方亦稳当, 即半夏能破血, 立斋曰: 最宜, 以其有和胃益气之物也。 } {是法家语简当。 } 赤芍药, 半夏[汤泡], 泽兰叶, 陈皮[去白], 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 加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恶露过多者, 去泽兰赤芍药, 倍加陈皮生姜。 香砂养胃汤, 治产后呕吐, 饮食不下, 腹胀者, 此败血攻于脾胃之间, 日久成反胃之症, {败血日久成反胃者, 理实有之, 而古方六丁丸可治, 此方不能治瘀血也。 } 半夏[一钱], 白术, 陈皮, 茯苓, 厚朴, 香附子[各八分], 人参, 藿香, 砂仁, 槟榔, 草果[各五分], 甘草[四分], 上锉, 加生姜三片, 乌梅一个, 水煎服。 {与人参养胃汤少有差别, 而香附槟椰砂仁白术, 皆得治法之要。 } 加味六君子汤, 治饮食停滞于脾, 以致腹胀呕吐。 {此立斋方也, 如果有饮食停滞者, 不妨另为加减。 }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减半],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七次], 厚朴, 姜制[各一钱], 上锉,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加味平胃散, 治产后腹胀。 {以平胃加人参, 总是虑产后气虚之故, 却为医家作一法眼。 } 厚朴[姜炒], 苍术[米泔浸炒], 陈皮,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上锉, 水煎服。 紫金丹, 治产后冲胀, 胸中有物, 状如噎气。 {丹溪云: 上升之气自肝出, 产后肝血虚, 而肝气盛, 以是冲上作胀, 用代猪者, 镇子气之上逆也, 醋丸更妙, 磋讈石即磨刀石亦为肝而设。 } 代赭石, 磋砺石各等分, 上为细未, 醋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酒下, 胸中痛, 加当归汤下, 久服治血癖。 {此兼血胀。 } 又方, 代赭石[一两], 桃仁[三钱炒去皮尖], 大黄[半两], 上为未, 薄荷水打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水下, 无时。 白圣散, 治产后腹大坚满, 喘不能卧。 {此治水法, 惟有余者可服, 曰: 洽喘者, 因水逆而上喘也, 水下则喘自止矣。 } 樟柳根[三两], 大戟[一两半], 甘遂[一两炒], 上为极细末, 每服二三钱, 热汤调下, 取大便宜利为度, 此主水气之圣药也。 (此药峻利, 不可轻用)

第十一节, 浮肿

郭稽中曰: 产后四肢浮肿者, 败血乘虚停积, 循经流入四肢, 留yin日深, 却还不得, 腐坏如水, 故令面黄, 四肢浮肿, 医人不识, 便作水气治之, 投以甘逐大戟等药, 以导其水, 夫产后必虚, 又以药虚之, 是谓重虚, 往往多致夭枉, 但服小调经散, 血行肿消则愈。

陈无择曰: 产后浮肿多端, 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 亦有产后失于将理, 外感寒暑风湿, 内则喜怒忧惊, 血与气搏, 留滞经络, 气分血分, 不可不辨, 要当随所因脉证治之, 小调经散治血分固效, 但力浅难凭, 不若吴茱萸汤枳术汤夺魂散大调经散, 皆要药也。 {气分者, 先肿而后经血不行血分者, 先经血不行而后肿也, 故治法不同。 }

又论曰: 夫产后劳伤血气, 腠理虚, 则为风邪所乘, 邪搏于气, 不得宣越, 故令虚肿轻浮, 是邪搏于气, 气肿也。 若皮肤如熟李状, 则变为水肿。 气肿者, 发汗即愈。 水肿者, 利小便差也。

洁古云: 如产后风寒在表, 面目四肢浮肿, 宜局方七圣丸, 白汤下, 日加, 以利为度; 如浮肿至膝, 喘嗽, 加木香槟榔倍之, 谓气多也。 如浮肿, 又头痛昏冒, 加羌活川芎, 谓风多也。 如只浮肿, 上七圣丸本方服。

东垣云: 中满分消丸(见肿满门)用四物汤吞之。

丹溪云: 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 少佐以苍术茯苓, 使水自利。

薛氏曰: 前证若寒水侮土, 宜养脾肺。 若气虚浮肿, 宜益脾胃。 若水气浮肿, 宜补中益气。 当参杂证本门主治。

(验案)

一产妇饮食少思, 服消导之剂, 四肢浮肿, 余谓中气不足, 朝用补中益气汤, 夕用六君子汤而煎。 后因怒腹胀, 误服沉香化气丸, 吐泻不止, 饮食不进, 小便不利, 肚腹四肢浮肿, 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愈。 {以中气虚误服消克药所致, 故宜补土为主, 金匮丸者, 以补火生土, 而有水郁折之之法存焉。 }

一产妇泄泻, 四肢面目浮肿, 喘促恶寒, 余谓脾腑虚寒, 用六君加姜桂而泄泻愈, 用补中益气而脾胃健。 杜氏治张宣徽恃宠产后半月, 忽患浮肿, 急召产科医治, 经半月不差, 病势转剧, 召杜治之。 杜曰: “诸医作何病? ”张曰: “皆云: 水气浮肿。 ”杜曰: “非也, 且水气发咳嗽小便涩是也。 今爱宠小便不涩, 不作咳嗽, 惟手足寒, 乃血脏虚, 气塞不通流, 面生浮睡。 ”遂用益血和气药, 治之旬日, 病去七八, 经半月全愈, 所用之药, 乃灵苑方牡丹散也, 其方云: “治血脏风虚冷”。 今产科家多用此药治产后诸病如神, 更名捐金汤者是也。 {牡丹散见血晕。 } {审水气法, 如咳嗽小便涩者, 乃因失降下之令。 }

一妇产后四肢浮肿, 寒热往来, 盖因败血流入经络, 渗入四肢, 气喘咳嗽, 胸膈不利, 口吐酸水, 两胁疼痛, 逐用旋覆花汤, 微汗渐解, 频服小调经散, 用泽兰根煎汤调下, 肿气渐消。

(方剂)

大调经散, 治产后肿满, 喘急烦渴, 小便不利。 方见前往来寒热。 小调经散, 治败血乘虚停积, 流入经络, 四肢浮肿。 没药, 琥珀, 桂心, 芍药, 当归[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五分, 姜汁温酒各少许调服。 经验方, 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 及产后血水疾。 干漆, 大麦芽[各等分], 上各为细末, 以新瓦罐子中, 铺一重麦蘗, 一重干漆, 如此填满, 用盐泥固济, 火煆通赤, 放冷, 研为散, 但是产后诸疾, 热酒调下二钱。 白术汤, 治心腹坚大如盘, 边如旋盘, 水饮所作, 名曰: 气分。 枳实[一两半], 白术[三两], 上咀, 每服四钱, 水一盏半, 煎至七分, 去滓, 温服, 腹中软, 即当散也。 正脾散, 治产后通身浮肿, 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 中满腹胀等症。 蓬莪, 术香, 附子, 童便[浸], 茴香, 甘草[炙], 陈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灯心草木通汤下。 小调中汤, 治产后一切浮肿, 但用此药, 无不效者。 茯苓, 当归, 白芍药, 陈皮[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上切作一剂, 煎汤调后药末。 没药, 琥珀, 桂心[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橘皮, 治产后肌浮, 以此行气。 橘皮为末, 每服二钱, 酒调服。 丹溪方: 妇人产后浮肿, 小便少, 口渴, 恶寒无力, 脉皆沉, 此体虚而有湿热之积, 必上焦满闷, 宜补中导水行气可也。 白术[二两半], 陈皮[一两], 川芎[半两], 木通[六钱], 茯苓[三钱], 上用水煎, 下与点丸二十五丸。 (黄芩为末糊丸, 名与点丸, 亦名清金丸。 ) 夺魂散, 治产后虚肿满促, 利小便则愈。 生姜[三两取汁], 白面[三两], 大半夏[七枚], 上以生姜汁搜面, 裹半夏为七饼子, 煨焦熟为末, 水调一盏, 小便利为效。 张氏方, 治产后血虚, 风肿水肿。 泽兰叶, 防己[各等分], 上为末, 每服二钱, 温酒调下, 不饮者, 醋汤调亦可。 www.med126.com汉防己, 治产后风虚气壅, 上攻头面浮肿。 (此药虚人戒服) 汉防己, 猪苓, 枳壳, 桑白皮[各一两], 商陆, 甘草[各七钱半],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生姜三片, 水煎, 空心温服。 七圣丸, 治产后风气壅盛, 面目四肢浮肿, 涕唾稠粘, 咽干口燥, 心胁胀满, 大便秘, 小便赤, 睡卧不安。 {此方为实热者设。 } 肉桂[去皮], 川芎, 大黄[酒蒸], 槟榔, 木香[各半两], 羌活, 郁李仁[去皮各一两],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 食后温汤下。 山岚瘴地, 最宜服, 量虚实加减。 如浮肿, 又头痛昏冒, 加羌活川芎, 谓风多也。 如只浮肿, 此用本方。 加味吴茱萸汤, 治妇人脏气本虚, 宿挟风冷, 胸膈满痛, 腹胁绞剌, 呕吐恶心, 饮食减少, 身面虚浮, 恶寒战栗, 或泄泻不止, 少气羸困, 及因生产, 脏气暴虚, 邪冷内胜, 宿疾转增。 {此治风寒之剂}{本虚便是寒气故用温剂。 } 吴茱萸[一两半], 干姜, 桂心, 防风, 细辛, 当归, 牡丹皮, 赤茯苓, 半夏, 桔梗, 麦门冬,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水煎, 食前热服。 加味八物汤, 治产后遍身浮肿, 气急潮热。 人参, 白茯苓, 熟地黄, 小香[各三钱], 白术, 川芎[各四钱], 当归, 白芍, 香附子[各五钱], 柴胡, 黄芩, 甘草[各一钱], 上锉散, 分作六七服, 每服加生姜三片, 水煎, 空心热服, 尽此药, 方服调经丸。 若肚痛, 加延胡索干漆枳壳各三钱。 若呕吐恶心, 加艮姜砂仁各二钱。 若手足麻痹, 加肉桂一钱半。 若咳嗽, 加五味子款冬杏仁加减金匮肾气丸, 治肺肾虚, 腰重脚肿, 小便不利, 或肚腹肿胀, 四肢浮肿, 或喘急痰盛, 已成蛊证, 其效如神, 此证多因脾胃虚弱, 治失其宜, 元气复伤而变证者, 非此药不能救。 {夫土为防水之堤, 肾为置水之器, 肾为胃之关, 而开窍于二阴, 土恶湿肾恶燥, 而命门之气藏于肾, 为生土之母, 主化津液, 以利膀胱, 故肾气盛则土旺, 而水有所堤, 自无泛溢之患, 若火衰则气不化而水溢, 溢则湿土卑滥而妄行矣, 故有水服之病, 此方既能益火以生土, 又能化气以利水。 此其所以为治肿之圣药也, 若于热胀又非所宜。 } 熟地黄[四两, 酒拌捣膏], 白茯苓[三两],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牡丹皮, 牛膝, 车前子, 宫桂[各一两], 附子[半两], 上为末, 和地黄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白汤下。

第十二节, 积聚(血瘕即儿枕宜参看)

大全云: 夫积者, 阴气也, 五脏所生; 聚者, 阳气也, 六腑所成, 皆由饮食不节, 寒热不调, 致五脏之气积, 六腑之气聚。 积者, 痛不离其部。 聚者, 其痛无有常处。 所以然者, 积为阴气, 阴性沉伏, 故痛不离其部。 聚兼阳气, 阳性浮动, 故痛无常处。 产后血气伤于脏腑, 脏腑虚弱, 为风冷所乘, 搏于脏腑.与血气相结, 故成积聚症块也。 薛氏曰: 前证乃真气亏损, 邪气乘之, 况产后得之, 尤当固真气为主, 若求旦夕之效, 而改其邪, 则速其危矣, 当参前杂证积聚诸方论治之。

(验案)

一产妇腹中似有一块, 或时作痛而转动, 按之不痛, 面色痿黄, 痛则皎白, 脉浮而涩, 余谓此肝气虚而血弱也, 不信, 乃用破血行气, 痛益甚, 转动无常。 又认以为血鳖, 专用破血驰逐之药, 痛攻两胁, 肚腹尤甚, 益信为血鳖, 确服下血等药, 去血甚多, 形气愈虚, 肢节间各结小核, 隐于肉里, 以为www.lindalemus.com/zhuyuan/鳖子畏药而走于外。

余曰: 肝脏血而养诸筋, 此因肝血复损, 筋涸而挛结耳。 盖肢节胸项, 皆属肝胆部分, 养其脾士, 补金水以滋肝血, 则筋自舒, 遂用八珍汤逍遥散归脾汤, 加减调治而愈。 {似字是眼, 按不痛是法痿黄皎白浮涩为血虚。 } {妄言妄听可笑。 } {血涸筋攀之说, 自立斋始, 大概发在肝胆部分者, 当补金水然而难愈, 惟善守者得效。 }

一妇月经不调, 两拗肿胀, 小便涩滞, 腹中一块作痛, 或上攻胁腹, 或下攻小腹, 发热晡热, 恶寒, 肌肤消瘦, 饮食无味, 殊类废症, 久而不愈, 余谓肝脾血气亏损, 用八珍汤逍遥散归脾汤, 随症互服而愈。 {两拗即髀厌, 属肝经小便小腹寒热等症, 皆肝所主而饮食无啄则脾也, 故须肝脾兼治。 }

大全云: 新产后有血与气相搏而痛者, 谓之瘕, 瘕之言假也。 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 此由夙有风冷, 血气不治, 至产血下则少, 故致此病, 不急治, 则多成积结, 妨害月水, 牼则否涩, 重则不通也。 {虽以风冷为因总是血气不洽。 }

薛氏曰: 前证乃寒邪乘客, 气血壅结, 此因气病而血病也, 当补养胃气, 调和月经, 宽缓静养为善。 难经云: 任脉之病, 男子为七疝, 女子为瘕聚。 当参前后各论治之。 {此亦大概言耳, 至于治法非行气破结不可, 而养正邪自除之说于胃气不足, 攻伐太过者, 切有补焉此方若为风冷所致, 与夫瘀血所积者当以别治之。 }

(方剂)

河间芍药汤, 治产后诸积不可攻, 宜养阴去热, 其病自安。 芍药[一斤], 黄芩, 茯苓[各六两], 上锉散, 每服半两, 水煎温服, 日三。 四神散, 治产后瘀血不消, 积聚作块, 心腹切痛。 {此以fo手散温行。 } 当归[去芦], 川芎, 赤芍药, 干姜[炮各等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食前同温酒调服。 一方治血瘕作痛, 脐下胀满, 或月经不行, 发热体倦。 当归[二两], 芍药[炒桂心], 血竭, 蒲黄[炒各一两半], 玄胡索[炒一两], 上为末, 每服二钱, 空心热酒调下。 桂心丸, 治产后血气不散, 积聚成块, 上攻心腹, 或成寒热, 四肢羸瘦烦疼。 {此三方皆以消瘀为主, 而此兼行气, 然有轻重之分, 在人因病采择。 } 桂心, 当归, 赤芍, 牡丹皮, 没药, 槟榔, 干漆[炒烟尽], 青皮[各七钱半], 厚朴[制], 三棱[煨], 玄胡索, 大黄, 桃仁[去皮尖], 鳖甲[酥炙各一两], 上为细未,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食前温酒下。 产宝方, 疗血瘕痛无定处。 {按症有形瘕无形, 有形者血病, 无形者氧病, 故血病则着, 气病则行, 今以血瘕而痛无定所者, 乃气血俱病也, 气为瘕郁, 郁则生火, 火载瘕行, 故痛无定所, 方以童便生地藕汁者养血清火破瘀也, 盖火清则不痛, 瘀破则瘕消, 佐以姜汁调以暖酒以热则行, 寒则凝, 故用之以从治耳, 此方平顺中有奇处可法之。 } 人饮以冷水则生与之热饮则死者可想矣。 } 童便[三升], 生地黄汁, 生藕汁[各一升], 生姜汁[三升], 右先煎前三味, 约三分减二, 次下姜汁, 慢火煎如稀饧, 每服取一合, 暖酒调下。 千金方, 疗血瘕。 生干地黄[一两], 乌贼鱼骨[一两], 上为细末, 空心温酒调服二钱七。

第十三节, 霍乱

大全云: 产后霍乱, 气血俱伤, 脏腑虚损, 或饮食不消, 触冒风冷所致。 阴阳不顺, 清浊相干, 气乱于肠胃之间, 真邪相搏, 冷热不调, 上吐下痢, 故曰: 霍乱也。 经云: 渴而饮水者, 五苓散; 寒多不饮水者, 理中丸。 大段虚冷者, 加附子来复丹亦妙。 {凡霍乱暑症者, 多不可轻用热补之剂, 盖暑热之气迷结心胸, 若投以温补是实也。 }

薛氏曰: 一产妇停食霍乱, 用藿香正气散之类已愈, 后胸腹膨胀, 饮食稍过, 即呕吐, 或作泻, 余谓此脾胃俱虚, 用六君子汤加木香治之, 渐愈。 后因饮食失调, 兼恚怒, 患霍乱, 胸腹大痛, 手足逆冷, 用附子散, 又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而康。 设泥痛无补法而用辛散, 或用平补之剂, 必致不起。 {此以饮食稍过即呕吐或泻, 知其脾虚矣, 致于手足冷能不温之乎, 然以霍乱愈后故可服否则不宜也, 平日吐泻与霍乱吐泻不同, 治法亦别, 盖此非霍乱正治法, 弗妄试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正为此耳。 }

(验案)

一产妇吐泻咽酸, 面目浮肿, 此脾气虚寒, 先用六君加炮姜为主, 佐以越鞠丸, 而咽酸愈, 又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 而脾胃康。

(方剂)

四生散, 治一切霍乱, 吐泻极效。 方见胎前霍乱。 五苓散, 治霍乱渴而饮水者。 白术[炒], 茯苓, 猪苓[各一钱], 泽泻[二钱], 半桂[三分], 上锉, 作一服, 水煎服。 理中丸, 治脾胃虚寒, 呕吐泄泻, 饮食少思, 壮腹膨胀。 {用此方者当认虚寒二字为主。 } 人参, 白术[炒],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末, 米糊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嚼细, 白汤下。 白术散, 治产后霍乱吐泻, 腹痛烦渴, 手足逆冷, 或大便不实。 白术, 橘红, 麦门冬[去心], 人参, 干姜[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锉, 每服四钱, 姜水煎服。 温中散, 治产后霍乱, 吐泻不止。 人参, 白术, 当归, 草豆蔻仁, 干姜[各一两], 厚朴[姜制一两半],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 水煎服。 附子散, 治产后霍乱不上, 手足逆冷。 附子[炮桂], 吴茱萸[炮], 丁香, 当归, 白术, 人参, 橘红,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粥饮调服。 高良姜, 治产后霍乱吐利, 腹中痛。 {吐泻用当归者甚少, 而前三方皆用之亦非理之所宜也。 } 良姜, 当归, 草豆蔻仁[各等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用粥饮调下。 {霍乱忌粥饮此又以粥饮调所宜所忌有虚实寒暑之别焉。 } 上二方, 非真寒不可用。 藿香正气散, 治外感风寒, 内停饮食, 头痛寒热, 或霍乱泄泻, 或作疟疾。 {主症的确诚为对病良药。 } 藿香[一钱半], 桔梗[炒], 大腹皮, 紫苏, 茯苓, 白术[炒], 白芷, 半夏, 曲陈皮, 厚朴[制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锉, 加姜枣, 水煎服。 来复丹, 治伏暑吐泻, 身热脉弱, 其效如神, 仓卒间, 须用此药。 {伏暑要药。 伏暑者暑热之气, 因时感冒, 伏于心胸之间以致正气郁闷, 上下不得宜通, 遂令闷绝而死, 如如尸厥之状, 所谓中脘闭结三焦不通者是也, 暑月长途往往有之, 切不可补, 宜备此药以济之, 以其得火土相成之化, 故能燥湿治吐逆也。 } 硝石[一两, 同硫黄火上微炒, 用柳木条搅结砂子, 不可火大]。 舶上硫黄[太阴玄綪石研各一两], 灵脂[去砂石], 青皮, 陈皮[各二两], 上为末, 醋糊丸, 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米饮下。 易简方云: : 硝石性寒, 佐以陈皮, 其性疏快, 硫黄性寒味涩, 若作暖药以止泻误矣。 盖用啖食生冷, 或冒暑热之气, 中脘闭结, 挥霍变乱, 非此药不能通利三焦, 分理阴阳, 其功甚效而速。 一方治吐逆, 不受汤药者。 伏龙肝为细末, 每服三钱, 米饮下。

第十四节, 呕吐

大全云: 夫胃为水榖之海, 水榖之精, 以为血气, 荣润脏腑, 因产则脏腑伤动, 有时而气独盛者, 则气乘肠胃, 肠胃燥涩, 其气则逆, 故呕逆不下食也。 {吐属阳明故以胃字为主尽之。 }

薛氏曰: 前证若因饮食过时, 用四君子汤。 饮食过多, 用六君子汤。 饮食过时而兼劳役, 用补中益气。 若因饮食停滞, 用人参养胃汤。 脾胃气虚, 用六岩子汤。 胃气虚寒, 加炮姜木香。 寒水侮土, 用益黄散。 肝木侮脾土, 用六君升麻柴胡。 命门火衰, 不能生土, 用八味丸。 呕吐泄泻, 手足俱冷, 或肚腹作痛, 乃阳气虚寒, 急用附子理中汤, 多有生者 {呕吐专主脾胃乃理之常, 八味丸恐非救急之务。 }

(验案)

一产妇朝吐痰, 夜发热, 昼夜无寐, 或用清痰降火, 肌体日瘦, 饮食日少, 前症愈甚, 余曰: ; 早间吐痰, 脾气虚也, 夜间发热, 肝血虚也, 昼夜无寐, 脾血耗也, 遂用六君子汤,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 以次调理而痊。 {此病脾虚生痰故以六君子为先是总诀。 }

(方剂)

香灵丸, 治产后呕不止者。 {此方不独产后可用, 于杂症之有呕吐者亦效妙在犯胆灵脂。 } 丁香, 辰砂[另研各六分], 五灵脂[一钱], 右香脂先研, 后入砂再研匀, 用狗胆或猪胆, 丸如鸡头大, 每服一丸, 生姜陈皮汤磨下。 蒲黄散, 治产后三四日, 恶露不下, 呕逆壮热。 {以恶露发为呕吐, 人尝失之。 此方用荷带红花蒲黄当归治恶露不下, 生姜止呕安胃是矣, 若生地知母芍药能不寒胃乎, 要知此三味又为壮热者, 设苟无吐热, 其敢用乎。 况在三四日之间, 芍药尤为所忌, 读方者当知其源。 } 芍药[二两半], 当归, 知母, 生姜, 蒲黄[各二两], 红花[半两], 荷叶心中蒂[一个], 生地黄汁[一盏], 上咀, 水二升, 煎至一升, 去渣, 下蒲黄煎数沸, 空心分三帖。 橘红半夏汤, 治产后胃虚呕逆。 {此方治痰理气为治呕正方前方, 一寒一热之治瘀血者不同当知此窍。 } 橘皮[一两], 半夏, 甘草[炙各半两], 藿香[三两], 上锉, 每服五钱, 加生姜五片, 水煎服。 开胃散, 治产后胃虚呕吐, 胸满不食。 {人参益胃气, 诃子治胸满, 一益气, 一镇气, 自与前后诸方不同, 别是一种见解, 人所未知。 } 人参[一两], 诃子[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上锉。 每服五钱, 加生姜五片, 水煎服。 姜术散, 治产后更无他疾, 但多呕逆, 不能食。 {更无他疾专主胃气虚寒也, 故惟以温补为主, 既用生姜以佐术复加酒以为煎, 又法之妙也。 } 白术[一两二钱半], 生姜[一两半], 上锉, 作一服, 酒水各二升, 煎取一升, 分三服。 石莲散, 治产后胃寒咳逆, 呕吐不食, 或腹作胀。 {本草石莲即莲实之沉水中千年者也, 其味甘其性降, 故能益胃清水而治呕, 况加茯苓以下气, 丁香以温寒, 生姜佐之, 其中品味大非前方比矣, 奈何今之所贸市中石莲味极苦而内无心, 形似莲实而实非莲, 实考之市人乃云: 皆是, 山中木实本体既殊性味亦异, 又岂有清胃和中之理, 求治者宜审择之, 毋为市人之所误。 } 石莲肉[一两半], 白茯苓[一两], 丁香[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 用姜汤, 或米饮调下, 日三服。 钱氏益黄散, 治脾胃虚寒, 水反来侮, 以致呕吐不食, 或肚腹作痛, 或大便不实, 手足逆冷等症。 {治脾虚有痰呕逆之正方也。 }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 甘草[灸], 丁香[各二钱], 上为粗未, 每服四钱, 水煎服。 加味四君子汤, 治产后呕逆不已。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半夏, 陈皮, 藿香, 砂仁[各等分], 上锉, 每服四钱,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温服。 {以上八方各有见解宜一一考证施治勿妄投也。 }

第十五节, 呃呕

大全云: 夫五脏六腑俱禀气于胃, 而肺为主气之总司, 若产后致伤气血, 则脏腑气损, 而风冷搏之, 肺因气逆而上则呃逆矣。 又脾虚气冷, 胃中伏寒, 因食热物, 冷热相击气厥而不顺, 则呃逆也。 脾者主中焦, 为三焦之关, 五脏之仓廪, 贮积水榖, 若阴阳气虚, 使荣卫气厥逆, 则致生斯病也。 经云: 呃噫者, 胃寒所生, 服药无效者, 灸期门三壮必愈, 期门穴乃胃之大络。 {上言风冷外因也, 下言聚冷内因也, 然又有痰热虚呃之不同并宜详辨。 } {期门在乳下。 }

薛氏曰: 前证属胃气虚寒之恶候, 如用后方未应, 急投参附汤, 亦有复生者。

(方剂)

丁香散, 治产后心烦, 咳噫不止。 {此治咳逆也, 而何夕有心烦焉, 阅此方咳逆是虚寒气滞, 心烦是败血瘀留, 不然何以用桃仁同吴萸为汤也, 当识之此治寒自背入而咳逆也, 摩背法极妙, 其曰: 时时涂药汁尽则既服之, 外又以药涂手摩之也。 } 丁香, 白豆蔻[各半两], 伏龙肝[一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煎桃仁吴茱萸汤调下, 如人行五里, 再服。 姜桂散, 治产后咳逆, 三日不止, 欲死。 肉桂[五钱], 姜汁[三合], 上锉同煎, 服三合, 以大火灸手, 摩令背热, 时时坠药汁尽妙。 羌活散, 治呃逆。 {治下元虚中气弱而又为外感寒邪者, 设也妙在用盐。 } 羌活, 附子[炮], 茴香[炒各半两], 木香, 白姜[炮各二钱半], 上为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盐一捻, 煎十数沸, 热服, 一服止。 一方, 治产后呃逆, 干柿[一个, 切碎, 以水一盏, 煎六分, 热呷]。 {吃逆症俱用柿蒂此用干柿意目有别。 } 一方, 治产后呃逆, 三五日不止。 陈壁窠三五个, 水煎呷瘥。 {即蜂子巢} {壁窠土蜂窠也。 } 补遗, 治产后呃逆, 橘皮汤及大小橘皮汤皆效。 右诸方当审寒热虚实用之, 如寒者, 宜丁香姜桂。 热者, 宜干柿竹茹。 实者, 宜香, 附橘皮。 虚者, 宜人参, 甚则附子佐之, 误施则噬脐之悔, 慎之。

第十六节, 咳嗽

大全云: 肺主诸气, 产后肺虚, 外邪易感, 少有微邪, 便成咳嗽, 故或风或热, 或寒或湿, 皆令人咳嗽也。 若产后吃盐醯太早而咳嗽者, 难治。

郭稽中曰: 产后血气不通, 咳嗽者何? 答曰:“ 产后咳嗽, 多因食热面壅滞, 或热病, 或有气块, 发时冲心痛, 气急咳嗽, 四肢寒热, 心闷口干, 或时烦躁, 睡梦惊悸, 气虚, 肢体无力, 宜服局方黑神散五积散, 加枣煎服。 ”

薛氏曰: 产后咳嗽, 若因阴血虚者, 用四物加参术陈皮桔梗。 若因肺气伤者, 用四君加芎归桔梗。 因阴火上炎者, 六味地黄丸加参术。 因风寒所感者, 补中益气加桔梗紫苏。 若瘀血入肺发喘, 兼口鼻起黑气, 或鼻出血者, 急用二味参苏饮, 亦有得生者。 然而所患悉因胃气不足, 盖胃为五脏之根本, 胃气一虚, 五脏失所, 百病生焉, 但患者多谓腠理不密所致。 殊不知经云: 肺属辛金, 生于己土, 若脾土一虚, 则不能生金, 故蔟理不密, 外邪易感, 法当壮土金, 生肾水, 以制火为善, 若不补其虚, 而直治其病则误矣。

李氏曰: 产后咳嗽, 多是瘀血入肺, 二母散加桃仁杏仁人参茯苓水煎, 其余以意会之可也。

(方剂)

旋覆花汤, 治产后感冒风寒, 咳嗽喘满, 痰涎壅盛, 鼻塞声重, 有汗者, 不宜服。 {此金沸草散君杏仁甘草, 乃麻黄汤例也而茯苓五味, 又有下气敛肺止嗽之妙, 善用者则五味不嫌于太早麻黄不嫌于太散, 不善用者, 则实实虚虚之祸, 可立见矣用者审之。 } 旋覆花, 麻黄, 赤芍药, 荆芥, 穗前, 胡茯苓, 半夏[], 五味子,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 麸炒各等分], 上咀, 每服四钱, 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 食前温服。 集验方, 疗产后感风伤寒, 咳嗽多痰。 {此方以出症论, 则治风寒痰嗽, 而用葱豉甘桔款花则可, 然以生地麦门为君, 而欲治多痰寒嗽则不可, 大概始于风寒, 而终于虚热者宜之, 所谓其始则同, 其终则异也。 } 甘草, 桔梗[各一两半], 款冬花[一两],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二两], 豆豉[一两], 葱白[一握], 上咀, 水二升, 煮取八合, 去滓, 食后分两服。 二母散, 治产后恶露上攻, 流入肺经, 咳嗽不已。 {二母凉药也, 岂能治恶露上攻人参补气药也, 岂能治流入肺经之嗽, 故立斋以桃仁杏仁加倍, 盖谓泻肺导瘀也, 然亦不敢妄用。 } 知母, 贝母, 白茯苓, 人参[各二钱], 桃仁[去皮尖], 杏仁[去皮尖各一钱], 上咀, 作一服, 水煎, 食后服。 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 饮食少思, 或久患咳嗽, 或腹满不食, 面浮气逆等证。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 甘草[炙], 陈皮[各二钱], 上锉一剂, 加姜枣水煎服。 {补土生金法。 } 经效方, 治咳嗽多痰, 唾粘气急。 {久嗽多痰者, 此方甚良, 盖为散中能敛, 补中有泻也。 } 前胡五味子紫苑贝母各一两半桑白皮茯苓各二两淡竹叶二十片 上咀, 水二升, 煎取八合, 去滓, 食后分两服。 一方治产后咳嗽气喘。 {此保肺法, 古庵曰: , 久嗽不愈, 须用百部, 加以百合敛肺, 桑皮泻中有补, 苦梗下气, 赤苓泻火, 乃清降妙剂也, 于结症亦佳。 } 百部根, 苦梗[各六分], 桑白皮[二十分], 干百合, 赤茯苓, 上咀, 水二升, 煮取七合, 去滓, 食后分两服。 释曰: ; 以上六方, 先以散邪为第一, 以散中兼凉血清心为第二, 清肺补气利气行瘀为第三, 补土生金为第四, 而第五第六, 一则散而收之, 一则清而敛之, 数方之内, 治嗽之法, 初中末三治, 补泻兼该, 先后不紊, 能推广之, 以治杂症之咳嗽, 亦无不可, 集方者, 其药上药王欤。

第十七节, 喘急

楼氏曰: 产后喘极危多死也。 {此真实话也临症者慎之。 }

郭稽中曰: 产后喉中气急喘促者何?答曰: 荣者血也、卫者气也, 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 相随上下, 谓之荣卫。 因产所下过多, 荣血暴竭, 卫气无主, 独聚肺中, 故令喘也, 此名孤阳绝阴, 为难治。 若恶露不快, 败血停凝, 上熏于肺, 亦令喘急, 但服夺命丹, (见胞衣不下), 血去喘自定。

陈无择评曰: 产后喘急, 固可畏, 若是败血上熏于肺, 犹可责效夺命丹。 若感风寒, 或因忧思饮食咸冷等致病者, 夺命丹未可均济, 况孤阳绝阴乎, 若荣血暴绝, 宜大料煮散, 芎藭汤亦可。 救伤风寒, 宜旋覆花汤; 性理郁发, 宜小调经散, 用桑白皮杏仁煎汤调下; 伤食, 宜服见晛丸五积散芎藭汤。

薛氏曰: 前证若脾肺气虚弱, 用六君桔梗。 若兼外邪, 更加紫苏。 若中气虚寒, 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肉桂。 若阳气虚脱, 更加附子。 若瘀血入肺, 急用二味参苏饮。 {专益补似太泥。 }

(验案)

一产妇喘促自汗, 手足俱冷, 常以手护脐腹, 此阳气虚脱, 用参附汤四剂而愈。 浦江吴辉妻, 孕时足肿, 七月初旬产后, 二月洗浴即气喘, 但坐不得卧者五个月, 恶风, 得暖稍宽, 两关脉动, 尺寸皆虚, 百药不效, 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荅、 干葟、枳实、厚朴、桑白皮、紫苏、五味、瓜蒌仁煎汤服之, 即宽, 三服得卧, 其痰如失, 盖作污血感寒治之也。 {以洗浴气喘及得暖稍宽之症, 审之自宜发散而百药不效, 乃更用破血温消之剂, 愈之者是当实在产后有余邪也, 关动脉邪郁在中不得出也, 故当温散而愈可为学者。 }

(方剂)

夺命散, 治产后败血冲心, 胸满上喘, 命在须臾。 {此治败血。 } 方见前血晕。 二味参苏饮, 治产后血入于肺, 面黑发喘欲死者。 {此保肺逐瘀。 } 人参二两为末, 苏木二两捶碎, 上用水二碗, 煮苏木取汁一碗, 调人参末, 随时加减服。 旋覆花汤, 治产后伤风寒喘嗽, 痰涎壅盛。 {此治风寒。 } 五味子汤, 治产后喘促, 脉浮而厥。 {此单补虚, 此补肺法果虚者宜之。 } 方见前咳嗽。 见晛丸, 治产后伤咸冷饮食而喘者。 方见前痞闷。 五味子[麸炒], 人参, 杏仁[各二钱], 麦门冬[去心], 陈皮[各一钱], 上加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六君加失笑散, 治产后喘急不能卧, 痰与血杂涌而上, 此脾胃气虚而败血乘之也, 服此立止。 {据此法亦二味参苏饮之变, 设非究理为治即败乃事矣, 妙在佐以失笑散。 } 六看子料六钱,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调人蒲黄五灵脂, 各炒五分, 榄匀温服, 少顷滓再煎, 再入蒲灵末服神效。 {余一日庄居, 一乡人冢门哀恳, 道其妻产后敷喘促不能卧, 痰与血交涌而上, 日夜两人扶坐, 才侧身壅绝, 乞救疗之, 无暇检方书以意度之, 新产后血气脾胃大虚顿损, 故虚痰壅盛, 而败血柔之, 犀角六看子加失笑散一服, 痰血俱下, 喘亦立止, 次日来谢云: , 诸病皆去, 止不能食, 再与参苓白术散二帖全愈, 神效如此, 特附于此。 } {要诀在面青自汗上审此大方也宜知之。 } 大补汤, 治产后百日外, 面青浮肿, 唇口气急, 有汗, 乃大虚之证, 急宜服此。 当归头, 大川芎, 大白术, 白芍药, 白茯苓, 人参[多], 黄耆[多], 五味子, 熟地黄, 干姜[上], 上甘草[少], {即十全大补去桂加干姜五味子, 盖非有真见者, 不能用川乌木香丸良。 } 上锉散, 水煎服, 此帖不退, 即加川乌木香另磨入服。 有泻, 加诃子肉豆蔻粟榖。

第十八节, 鼻衄

郭稽中曰: 产后口鼻黑气起, 及鼻衄者何?答曰: “阳明者, 经脉之海, 起于鼻交頞中, 还出颊口交人中, 左之右, 右之左。 产后气虚血散, 荣卫不理, 散乱人于诸经, 却还不得, 故令口鼻黑气起, 及变鼻衄, 此缘产后虚热, 变生此症, 胃绝脉败, 不可治。 经验方云: ”急取绯线一条, 并产妇顶心发两条, 紧檕中指节上, 即止, 无药可治, 亦躟厌之一端也。

薛氏曰: 按胃脉侠口绕承浆, 盖鼻准属脾土, 鼻孔属肺金, 谓胃虚肺损气脱血死之证, 急用二味参苏饮加附子五钱, 亦有得生者。 {真良法也当备之胸中以待不时之用。 }

(验案)

汪石山治一妇人, 产后血逆上行, 鼻衄囗干, 心躁舌黑, 盖因瘀血上升, 遂用益母丸二丸, 童便化下, 鼻衄渐止, 血渐通。 {益母意便妙治虚热。 } 李氏曰: 此产后虚热所致, 犀角地黄汤救之。

(方剂)

加味参苏饮 {此治虚热亦良热加童便更妙。 } 人参[二两], 苏木[二两], 附子[五钱], 上锉, 水煎服。
点击查看:<<济阴纲目>>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