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生手足指。或足溃而自脱。故名脱疽。有发于手指者。名蛀节。丁重者 痛者。除湿攻毒。更隔蒜灸至不痛。痛或不痛者。隔蒜灸。更用解毒药。若色黑急割去。速服补剂。庶可救。黑延上者不 色赤 痛者。托里消毒更兼灸。作渴者。滋阴降火。色黑者不治。
一人足指患此。 痛色赤发热。隔蒜灸之。更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 二剂痛止。又十宣散去桔梗、官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而平。(此凭症也。)
一人年逾四十。左足大指赤肿 痛。此脾经积毒下注而然。名曰脱疽。喜色赤而肿。以 败毒散去人参、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更以栝蒌金银花、甘草节四剂顿退。再 以十宣散去桔梗、桂。加金银花、防己数剂愈。
一人患此。色紫赤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痛。又明灸百壮方知。乃以败毒散加金 银花、白芷。数剂而愈。
一膏粱年逾五十亦患此。色紫黑。脚 痛。孙真人曰:脱疽之症。急斩之去。毒延腹必 。色黑不痛者亦不治。喜其饮食如故。动息自宁。为疮善症。遂以连翘败毒散(二六)六剂。更以金银花、栝蒌、甘草节二十余剂。患指溃脱。更以芎、归、生、 、连翘、金银花、白 芷二十余剂而愈。
次年忽发渴。服生津等药愈盛。用八味丸而止。大抵此症。皆由膏粱浓味。或房劳太过。丹石补药所致。其发于指。微赤而痛可治。治 愈。急斩去之。庶可保。否则不治。色紫黑。或发于脚背亦不治。或先渴而后发。或先发而 后渴。色紫赤不痛。此精气已竭。决不可治。
一刍荛左足指患一泡。麻木色赤。次日指黑。五日连足黑冷。不知疼痛。脉沉细。此脾 毒所致。进飞龙夺命丹一服。翌日令割去足上死黑肉。割后骨始痛。可救治。以十全大补汤 而愈。(此因症肉黑知为毒盛。不在于脉也。) 盖死肉乃毒瓦斯盛拒截荣气所致。况至阴之下。血气难达。经曰:风yin末疾是也。向若攻 伐之。则邪气乘虚上侵。必不救矣。
一人足指患之大痛。色赤而肿。隔蒜灸之痛止。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 。大黄而溃。更以仙方活命饮而痊。(此凭症也。) 此症情势虽小。其恶甚大。须隔蒜灸之。不痛者宜明灸之。庶得少杀其毒。此症因膏粱 浓味酒 渴者。皆肾水涸、不能制火故也。初发而色黑者不治。赤者水未涸尚可。若失解其毒。以致 肉死色黑者。急斩去之。缓则黑延上足必死。而患不问肿溃。惟隔蒜灸有效,亦有色赤作痛 溃者。元气未脱易治。夫至阴之下。血气难到。毒易腐肉。药力又不易到。况所用皆攻毒之 药。未免先干肠胃。又不能攻敌其毒。不若隔蒜灸。并割去。最为良法。孙真人云:在指则 截。在肉则割去。即此意也。
一人足指患之。色黑不痛。令明灸三十余壮而痛。喜饮食如常。予谓急割去之。速服补 剂。彼不信。果延上。遂致不救。
一人脚背患之。色黯而不肿痛。烦躁大渴。尺脉大而涩。此精气已绝。不治。后殁。又有手指患此。色黑不痛。其指已死。予欲斩去。速服补药。恐黑上臂不治。彼不信。另服败毒药手竟黑。遂不救。
一人足指患之。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知痛。又明灸百壮始痛。更投仙方活 命饮四剂。乃以托里药溃脱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脚背患此。赤肿作痛。隔蒜灸三十余壮痛止。以仙方活命饮四剂而溃。更以托里消 毒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足指患之。色赤 痛。作渴。隔蒜灸数壮。以仙方活命饮三剂而溃。更服托里药。及加减八味丸溃脱而愈。
一妇修伤次指。成脓不溃。 痛至手。误敷冷药。以致通溃。饮食少思。彼为毒瓦斯内攻 脉沉细。此痛伤胃气而然。遂刺之。服六君子加藿香、当归。食进。更以八珍东加黄 。白 芷。桔梗。月余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人伤拇指。色紫不痛。服托里药。及灸五十余壮。作痛。溃脓而愈。(此凭症也。)
一幼女因冻伤两足。至春发溃。指俱坏。令取之。服大补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女患嵌甲伤指。年余不愈。日出脓数滴。予谓足大指乃脾经发源之所。宜灸患处。使 瘀肉去。阳气至。疮口自合。否则不治。彼惑之。不早治。后变劳症而殁。盖至阴之下。血气难到。女人患此。多因扎缚。致血脉不通。或被风邪所袭。则无血气 。遂成死肉。惟当壮脾胃。行经络。生血气则愈。有成破伤风。以致牙关紧急。口眼 邪者 。先玉真散(百二三)一二服。然后投以生血通经则可。
(附颐毒)
一人年逾三十。夏月热病后患颐毒。积日不溃。气息奄奄。饮食少思。大便不禁诊脉如 经曰:脉息如无似有细而微者。阳气衰也。齐氏曰:饮食不入。大便滑利。肠胃虚也。以六 君子加炮姜、肉豆蔻、破故纸数剂。泄稍止。食稍进。更加黄柏、当归、肉桂。溃而脓水清 稀。前药每服加熟附一钱。数剂泄止。食进。脓渐稠。再以十全大补东加酒炒芍药、白蔹。月余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年逾四十。胃气素弱。面常生疮。盗汗发热。用黄耆建中汤少愈。更用补中益气汤 而平。(此凭症也。)
东垣云:气虚则腠理不密。邪气从之。逆于肉理。故多生疮。若以甘温之剂实其根本。则腠理自固。即无他疾。
一人年三十。面患疮。溃已作渴。自服托里及降火药不应。脉浮而弱。丹溪曰:溃疡作 属气血俱虚。遂以参、耆各三钱。归、耆、术各二钱。数服渴止。又以八珍东加黄 数剂。脉敛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年四十。头面生疮数枚。 痛饮冷。积日不溃。服清热消毒不应。脉数。按之即实 。用防风通圣散(六)二剂顿退。又以荆防败毒散(七)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年逾六十。素食浓味。颊腮患毒未溃而肉先死。脉数无力。此胃经积毒所致。然颊 属胃经。未溃肉死。则胃气虚极。老人岂宜患此。果殁。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 持虚。此之谓也。
一人齿痛甚。胃脉数实。以承气一剂即止。(此凭脉症也。)
一老齿痛。午后则发。至晚尤甚。胃脉数而实。以凉膈散加荆芥、防风、石膏。一剂 而瘳。(此凭症脉也。)
一人齿痛。胃脉数而有力。以清胃散加石膏、荆芥、防风二剂而痊。(此凭脉症也。)
一人齿痛。脉浮无力。以补中益气东加黄连、生地黄、石膏治之。不复作。(此凭脉症
一人齿痛。脉数无力。用补中益气加生 、牡丹皮而愈。
一人齿肿痛。 至颊腮。素善饮。治以清胃散数剂而愈。
一人齿痛。服清胃散不应。服凉膈散愈盛。予用补肾丸(四六)而愈。(此条因治不效而 知为肾虚也。)
一人颊腮肿。 至牙龈。右关脉数。此胃经风热上攻也。治以犀角升麻汤而消。(此凭
一妇常口舌糜烂。颊赤唇干。眼涩作渴。脉数。按之则涩。此心肺壅热于气血为患。名 热劳症也。当多服滋阴养血药。彼欲速效。用败毒寒剂攻之。后变瘵而殁。良方云:妇人热劳者。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气血不调。脏腑壅滞。热毒内积。不得宣 所致也。其候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四肢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神思沉昏 。嗜卧少寐。饮食无味。举体酸疼。或时心怔。或时盗汗。肌肤日渐消瘦。故名热劳也。
一人胃弱痰盛。口舌生疮。服滚痰丸愈盛。吐泻不止。恶食倦怠。此胃被伤也。予以香 砂六君子汤(二百三六)数剂少可。再以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二十余剂而愈。夫胃气不足。饮食不化,亦能为痰。补中益气。乃治痰之法也。苟虚症而用峻利之药。鲜有不殆。
一人年逾四十。貌丰气弱。遇风则 。劳则口舌生疮。胸常有 痰。目常赤涩。服八味丸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脾胃虚。初服养胃汤、枳术丸有效。久服反虚。口舌生疮。劳则愈盛。服败毒药则 呕吐。此中气虚寒也。
治以理中汤少愈。更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月余而平。夫养胃汤。香燥药也。若饮食停滞。或寒滞中州。服则燥开脾胃。宿滞消化。少为近理 。枳术丸。消导药也。
虽有白术。终是燥剂。故久服此二药。津液愈燥。胃气愈虚。况胃气本虚而用之。岂不 其病哉,亦有房劳过度。真阳虚惫。或元禀不足。不能上蒸。中州。不运。致食不进者。以 补真丸。(三六)治之。使丹田之火上蒸脾土。则脾土温和。中焦自治。饮食自进。经曰: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食不消。大府溏泄。此皆 真火不能上蒸脾土而然也。若肾气壮。则丹田之火上蒸脾土。则无此病矣。
一方 小儿口疮。江茶、粉草为末。敷之。
一方 用黄丹。
又方 青黛 芒硝 为末。敷。
胎毒口疮 五倍子 黄丹 江茶 芒硝 甘草等分。为末。敷。
疼痛或寒热者。邪在表也。宜发散。肿痛痰涎壅盛者。邪在上也。宜降之。痛而脉数无力者属阴虚。宜滋阴降火。肿痛发热便秘者。表里俱实也。宜解表攻里。如症紧急。便刺患处。或刺少商穴。
一人咽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加黄连二剂少愈。乃去芩、连。又六剂而愈。(此凭脉症
一人乳蛾肿痛。脉浮数。尚未成脓。针去恶血。饮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作痛。痰涎上壅。予欲治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山栀、玄参、牛蒡子。彼自服 降火之药。反加发热。咽愈肿痛。急刺少商二穴。仍以前药加麻黄汗之。诸症并退。惟咽间 一紫泡仍痛。此欲作脓。以前药去麻黄一剂。脓溃而愈。(此凭症也。) 凡咽痛之疾。治之早或势轻者。宜荆防败毒散以散之。治之迟或势重者。须刺少商穴。已结。必刺患处,亦有刺少商。咽虽利而未痊消者。必成脓也。然脓去则安。若有大便秘结 者。虽经针刺去血。必以防风通圣散(六)攻之。然甘寒之剂。非虚火不宜用。
一妇咽喉肿痛。大小便秘。以防风通圣散(六)一剂。诸症悉退。又荆防败毒散(七)三剂 而安。(此凭症也。) 治此。轻则荆防败毒散、吹喉散、重则用金钥匙。及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 少商二穴亦可。但不若刺患处之神速耳。
一人咽喉肿痛。脉数而实。以凉膈散一剂而痛止。再以荆防败毒散加牛蒡子二剂而肿退 。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又以甘桔、荆防、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
一人嗌痈肿痛。脉浮数。更沉实。饮防风通圣散(六)一剂。泻一次。势顿退。又荆防败 毒散二剂而消。(此凭症脉也。)
一人咽喉肿秘。牙关紧急。针不能入。先刺少商二穴出黑血。口即开。更针患处。饮清 咽利膈散一剂而愈。(此凭症也。) 大抵吐痰针刺。皆有发散之意。故多效。不用针刺。多致不救。
一人咽喉肿闭。痰涎壅甚。以胆矾吹咽中。吐痰碗许。更以清咽利膈汤四剂而安。(此 凭症也。)
一人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之。更以清咽消毒散(六五) 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干燥而痛。以四物汤(九)加黄柏、知母、玄参四剂少愈。再用人参固本丸(二 百四一)一剂。不复发。
一人口舌生疮。服凉药愈甚。治以理中汤(二七)而愈。(此因治误而变。)
一人咽痛。午后益甚。脉数无力。以四物汤(九)加黄柏、知母、荆、防四剂而愈。仍以 前药去荆防。加玄参、甘、桔数剂。后不再发。
一人口舌糜烂。服凉药愈甚。脉数无力。以四物加酒炒黄柏、知母、玄参一剂顿退。四 剂而痊。(此凭脉症也。)
一人口舌生疮。饮食不甘。劳而愈甚。以理中汤顿愈。(此凭症也。)
一人口舌生疮。脉浮而缓。用补中益气汤(十六)加炮干姜。更以桂末含之。即愈。
一人患之。劳而愈甚。以前药加附子三片。二剂即愈。
丹溪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气不足。虚火从上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一弱人咽痛。服凉药或遇劳愈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 又数剂不再发。(此凭症也。) 常治午后痛。去芩、连加黄柏、知母、玄参,亦效。
一老咽痛。日晡甚。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乳蛾肿痛。饮食不入。疮色白。其脓已成。针之脓出。即安。(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肿痛。予欲针之。以泄其毒。彼畏针。只服药。然药既熟。已不能下矣。始急 针患处。出毒血。更以清咽消毒药而愈。一患者其气已绝。心头尚温。急针患处。出黑血即苏。如鲍符卿、乔侍郎素有此症。每 患。针去血即愈。大抵咽喉之症。皆因火为患。其害甚速。须分缓急。及脓成否。若肿闭及壅塞者。死如 。宜用金钥匙吹患处。吐出痰涎。气得流通则苏。若吐后仍闭。乃是恶血或脓毒。须急针患 处。否则不治。前人云: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治喉之方固多。惟用针有回生之功。学人不可不察。
一妇咽间作痛。两月后。始溃。突而不敛。遍身筋骨作痛。诸药不应。先以萆 汤数剂 而敛。更以四物汤(九)倍用萆 、黄 二十余剂。诸症悉退。(此凭症也。) 一弥月小儿。先于口内患之。后延于身。年余不愈。以萆 为末。乳汁调服。母以白汤调 服。月余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咽间先患。及于身。服轻粉之剂稍愈。已而复发。仍服之,亦稍愈。后大发。上 。与鼻相通。臂腿数枚。其状如桃。大溃。年余不敛。神思倦怠。饮食少思。虚症悉具。投 以萆汤为主。以健脾胃之剂兼服之。月余而安。(此凭症也。)
一妇患之。脸鼻俱蚀。筋骨作痛。脚面与膝各肿一块。三月而溃。脓水淋漓。半载不敛 。治以前药,亦愈。(此凭症也。)
一人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先以清咽消毒散(六五)二服。更以玄参升麻汤而愈。(此凭
一人咽喉作痛。午后尤甚。以四物加酒炒知母、黄柏、桔梗治之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喉闭。服防风通圣散。肿不能咽。此症惟针乃可。牙关已闭。刺少商出血。口即开 。以胆矾吹患处。吐痰二碗许。仍投前药而愈。尝见此疾畏针不刺。多毙。(此凭症也。)
一人喉闭。肿痛寒热。脉洪数。此少阴心火。少阳相火。二脏为病。其症最恶。惟刺患 血为上。彼畏针。以凉膈散(二六)服之。药从鼻出。急乃愿针。则牙关已紧。遂刺少商二穴 。以手勒出黑血。口即开。仍刺喉间。治以前药。及金钥匙(四八)吹之顿退。又以人参败毒 散(六四)加芩、连、玄参、牛蒡子四剂而平。经曰:火郁发之出血,亦发汗之一端。河间曰:治喉闭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怠。尝 闭不去血。喉风不去痰。以致不救者多矣每治喉咽肿痛。或生疮毒。以荆防败毒加芩连。重 者用防风通圣散。并效。
一人患此。劳则愈盛。以补中益气加玄参、酒炒黄柏、知母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口舌常破。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服清咽利膈散愈盛。治以理中汤而愈。(此因 治不应而更方也。)
精要曰:凡痈疽失于治疗。致令热毒冲心。咽咙口舌生疮。甚至生红黑菌。难于治疗。宜琥珀犀角膏。
生犀角屑 真琥珀(研) 辰砂(研) 茯神(去皮木) 酸枣仁(去壳研) 人参 各一钱 (研一字)
上为细末。入乳钵研匀。炼蜜搜为膏。瓷器盛贮。疾作。每服一弹子大。浓煎麦 门冬汤化下。一日连进五服。或先服犀角散以解之。生犀角屑、玄参、(去芦)升麻、生黄 、赤芍药、麦门冬、生甘草、当归(各一两)、大黄(微炒二两)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 至七分。去滓温服。
诸骨哽。用象牙末吹患处。或取犬涎。徐徐咽下。立效。用苎根捣烂。丸如弹子大。就将所鲠物煎汤化下。
又方。食橄榄。用核为末。含之亦效。谷麦芒在咽不出。取鸡鹅延含之。立消。误吞金银等物。多食诸般肥肉膏滑。自从大便出。误吞铜钱。用炭末白汤调服。多食蜜食饴糖。自从大便出。或多食荸荠。或胡桃肉。钱 误吞针。用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钻一孔。用线穿。含之。针自口出。
(附破伤风)
经云:肝脉转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转。因血在胁下。令人呕逆。金匮云:寸口脉浮。微而涩。当亡血。若汗出者。当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脉经云:金疮出血太多。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刺出血不止者。脉来大者。七日死。滑细者生。从高颠仆。内有瘀血。腹胀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破伤有瘀血在内。脉坚强实则生。虚小弱者死。皆为脉病不相应故也。
一妇臀痈。疮将愈。患破伤风。发热搐搦。脉浮数。治以当归地黄汤。不信。乃服发散 败毒药。果甚。始信而服之。至数剂而痊。脉浮数而发表。今用发表而病重。可见脉之浮数,亦有主阴虚者、必兼症参之为稳。认 作阴虚。由臀痈后也。
夫破伤风症。须分表里。别虚实。不可一概治之。原病式云:破伤中风之由。因疮热甚 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怫热因之遍体。故多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难通泄。热甚则生风也。不已。则表传于里矣。但有风热微甚兼化。故殊异耳。大法。破伤中风。风热燥甚。怫郁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时或恶寒 筋畅而播。脉浮数而弦者。宜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而犹伤寒。表热怫郁。而以麻黄汤。辛热发散者同也。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宜以寒药佐之则良。免致药虽中病。而风热转甚 也。如治伤寒发热。用麻黄、桂皮、加黄芩、知母、石膏之类足也。若世以甘草、滑石、葱 、豉寒药发散甚妙。若表不已。渐伤入里。里又未大。甚而脉在肌肉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 之寒药调之。或微加治风辛热亦得。犹伤寒在半表半里。以小柴胡和解之意也。若里热已甚 。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涎唾涸枯。胸腹满塞。而或便溺秘结。或医学检验网时汗出。脉 洪数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风热郁甚于里。而表热稍罢。则腠理疏泄。而心火热甚。故汗出 也。法宜除风散结寒药下之。后以退风热开郁滞之寒药调之。而热退结散。则风自愈矣。凡 治此,亦宜按摩导引。及以箸斡开牙关。勿令口噤。使粥药得下也。病机云:破伤风者。有因卒暴损伤。风袭之间。传播经络。致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张。不开。甚者邪气入脏。有因诸疮不瘥荣卫俱虚。肌肉不生。疮眼不合。邪亦能外入于疮。为 破伤风之疾。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着灸为上。是为熟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传变。不 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而搐。或角弓反张。口噤目斜,亦有破伤不灸。而病此者。因 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故阳热易为郁结。热甚则生风也。徐用诚云:此论所因有 四。一者因疮口入风。似属外因。一者因灸逐热。似属不内外因。一者因疮口闭塞。内热生 风似属内因也。又云。破伤风症。古方药论甚少。岂非以此疾与中风同论。故不另立条目也 。唯河间论。与伤寒表里中三法同治。用药甚详。其言病因。有因外伤于风。有因灸及内热 所作者。然与中风相似也。但中风之人。尚可淹涎岁月。而破伤风者。犯之多致不救。盖中 风有在经、在脏、在腑之异。独入脏者最难治。破伤风或始而出血过多。或疮早闭合。瘀血 停滞。俱是血受病。属阴五脏之所主。故此风所伤。始虽在表。随则必传入里脏。故多死也 。此病或疮口袒露。不避风寒。而有所伤。或疮口闭合。密被风邪而及。病已十分安全而忽 有此。大抵皆由内气虚而有郁热者得之。若内气不虚而无郁热者。虽伤而无所害也。
一人坠马。两胁作痛。以复元活血汤二剂顿止。更以小柴胡加当归、桃仁二剂而安。(此凭症也。)
一老坠马。腹作痛。以复元通气散。用童便调进二服少愈。更以四物加柴胡、桃仁、红 花四剂而安。(此凭症也。)
一人跌仆。皮肤不破。两胁作疼发热。口干。自汗。须先饮童便一瓯。烦渴顿止。随进复 血汤。倍用柴胡、青皮一剂。胀痛悉愈。又剂而安发明经曰:从高坠下。血流于内。不分十 二经络。圣人俱作风中肝血。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 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自有汗。但人汗出。皆为风症。诸痛皆属 于肝木
一人青肿作痛。以萝卜汁调栀予末敷之。以四物东加柴胡、黄芩、天花粉、穿山甲。二 剂少愈。更以托里散、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
胸膈胀满宜行血。老弱者宜行气活血。更饮童便酒。肠痛者宜下血。血去多而烦躁者补 血。如不应。独参汤。(四五)瘀肉不溃。或溃而不敛。宜大补气血。
一人杖疮。瘀肉不腐。乃大补之。渐腐。更以托里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风入杖疮。牙关紧急。以玉真散一服少愈。再服而安。
一官谏南巡受杖。瘀血已散。坏肉不溃。用托里药稍溃。脓清。此血气虚也。非大剂参 、不能补彼恐腹满。予强之。饮食稍思。遂加大补。肉溃脓稠而愈。(此凭症也。)
一尝治。被杖数人。皆先散。其瘀血渐用排脓托里之药。俱愈。 夫叫号伤气。忍痛 气血虚明矣。况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血一冰则肌肉不生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非参、术、归、 之类培养脾土。则肌肉何由而生。 又须分人虚实。及有无瘀血。盖打扑 坠堕。皮肉不破。肚腹作疼者。必有瘀血在内。宜复元活血汤(三三)攻之。老弱者。加桃仁 、红花、穿山甲。补而行之。 若血去多而或烦躁。此血虚也。宜独参汤补之。(四五) 有 打扑坠堕稍轻。别无瘀血等症。但只痛不止者。惟和气血。调经脉。其痛自止。更以养气血 健脾胃。无有不效。 亦有痛伤胃气作呕。或不饮食。以四君子加藿香、砂仁、当归治之。若有瘀血。不先消散。而加补剂。则成实实之祸。设无瘀血。妄行攻利。则致虚虚之祸矣。
一人因杖臀膝俱溃。脓瘀未出。时发昏愦。此脓毒内作也。急开之。昏愦愈盛。此虚也 八珍汤(十四)一服少可。数服死肉自溃。顿取之。用猪蹄汤洗净。以神效当归膏涂贴。再 服十全大补汤。两月而愈。若更投破血之剂。危矣。(此凭症也。) 大抵杖疮。皆瘀血为患。宜速治疗。浅者砭之。深者刺之。更以活血流气药治之。内溃 之。有腐肉取之。以壮胃生血药托之。可保无危。 有伤筋骨而作痛者。以没药降圣丹治之 。若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者。以玉真散治之。并效。杖疮热血作痛。凉血去瘀血为先。须下鸡鸣散之类。 黄柏 生地黄 紫金皮皆要药 。膏药 紫金皮 生地黄 黄柏 乳香 没药 大黄之类 又方 大黄 黄柏为末。生地 汁调敷。干则易。
又方 野苎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伤重多用盐。效。尝见覆车压伤者。七人仆地呻吟。一人未苏。俱令以热童便灌之。皆得无事。又曾被重 伤。瞀闷。良久复苏。胸满如筑。气息不通。随饮热童便一碗。胸宽气利。惟小腹作痛。与
复元活血汤(三三)一剂。便血数升许。痛肿悉退。更服养血气药而痊。大凡损伤。不问壮弱。有无瘀血。俱宜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 若胁 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取效。但有无瘀血。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血气。闻操军或坠马伤者。服之亦佳。又凡肿 痛。或伤损者。以葱捣烂热罨之。尤妙。本草云:葱治伤损。
一人坠马伤头并臂。取葱捣烂www.lindalemus.com/jianyan/。炒热罨患处。以热手熨之。服没药降圣丹(百六)而愈。
一人误伤去小指一节。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人事不知。用玉真散、(百二三)青州白丸 (百八)各一服。未应。此亦药力不能及也。急用蒜捣烂裹患指。以艾灸之。良久觉痛。仍以 白丸子一服。及托里散数服而愈。夫四肢受患。风邪所袭。遏绝经络者。古人所制淋渍贴 镰刺等法。正为通经络。导引
一人火疮。骤用凉药敷贴。更加腹胀不食。予以人参败毒散。(四六)加木通、山栀。外 用柏叶。炒为末。麻油调搽。渐愈。尝用煮大汁上浮脂调银朱。更效。若用凉药逼火毒入内。多致不救。 汤火疮以淋了第二次灰渣敷患处。
又方 以腊月猪胆涂黄柏。炙干为末。敷。热油汤火伤皮烂肉大痛冷霜散 牡蛎( )寒水石(生) 明朴硝 青黛(各一两) 轻粉(一钱)。掺上新水。或油调湿则干贴。痛立止。
一人漆疮作呕。由中气弱。漆毒侵之。以六君子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药。彼不为然。服连翘消毒散。呕果盛。复邀治。以前药。外以香油调铁锈末涂之而愈。
脉浮发热。或拘急者。发散表邪。脉沉发热便秘者。解表攻里。发热小便赤涩者。分利消毒。
一小儿患此。 痛发热。脉浮数。挑去毒水。以黄柏、滑石末敷之。更饮荆防败毒散(七)二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 痛发热。服祛风清热药愈炽。其脉沉实。乃邪在内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一剂顿 退。又荆防败毒散(七)二剂而安。(此凭症脉也。) 此症为风热。当审表里。治无误矣。
一儿 赤发热。以黄柏、滑石末敷之。饮大连翘汤(七一)二剂少愈。更以金银花散(百 七十)二剂而痊。(此凭症也。)
一儿十余岁。背侧患水泡数颗。发热脉数。此肺胃风热所致。名曰天泡疮。以荆防败毒 散(七)加芩、连。外去毒水。以金黄散(六六)敷之。又四剂而愈。(此凭症也。)
一有腹患此。延及腰背。 痛饮冷。脉数。按之愈大。乃表里俱实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一剂。更敷前药。势减大半。再以荆防败毒散(七)二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