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吴鞠通医案 伏暑 上课笔记
    

吴鞠通医案教程:伏暑

暑温甘 二十四岁 壬戌六月二十九日 暑温邪传心包,谵语神昏,右脉洪大数实而模糊, 势甚危险。 细生地(六钱) 知母(五钱) 银花(八钱) 元参(六钱) 连翘(六钱) 生甘草(三钱) 麦冬(六钱) 竹叶(三钱) 生石膏(一两) 煮三碗,分三次服。牛黄丸(二丸),紫雪…

暑温

甘 二十四岁 壬戌六月二十九日 暑温邪传心包,谵语神昏,右脉洪大数实而模糊, 势甚危险。

生地(六钱) 知母(五钱) 银花(八钱) 元参(六钱) 连翘(六钱) 生甘草(三钱) 麦冬(六钱) 竹叶(三钱) 生石膏(一两) 煮三碗,分三次服。牛黄丸(二丸),紫雪丹(三钱)。

温邪入心包络,神昏痉厥,极重之症。

连翘(三钱) 竹叶(三钱) 银花(三钱) 生石膏(六钱) 细生地(五钱) 甘草(钱半) 知母(三钱) 麦冬(五钱连心)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再服紫雪丹(四钱)。


周 五十二岁 壬戌年七月十四日 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时杂感,竟谓天地有冬而 无夏,不亦冤哉!以致暑邪不解,深入血分成厥,衄血不止,夜间烦躁,势已胶锢难解,焉得速 功。

芦根(一两) 丹皮(五钱) 荷叶边(一张) 羊角(三钱) 元参(五钱) 杏仁(三钱) 桑叶(三钱) 滑石(三钱) 犀角(三钱) 细生地(五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 厥与热似乎稍缓,据云夜间烦躁亦减,是其佳处;但脉沉弦细数,非痉厥所宜,急宜育阴而恋阳,复咸以止厥法。

生地(六钱) 元参(六钱) 麦冬(八钱连心) 生白芍(四钱) 桑叶(三钱) 羚羊角(三钱) 丹皮(三钱) 犀角(三钱) 生鳖甲(六钱)

日服二帖。

十六日 脉之弦刚者,大觉和缓,沉者已起,是为起色;但热病本属伤阴,况医者误以 伤寒温燥药五六帖之多,无怪乎舌燥如草也。议启肾液法。

元参(一两) 丹皮(五钱) 桑叶(二钱) 犀角(三钱) 天冬(三钱) 麦冬(五钱) 沙参(三钱) 银花(三钱) 生鳖甲(八钱)

日服三帖。

十七日 即于前方内加∶ 连翘(钱半) 鲜荷叶边(三钱) 细生地(六钱)

再按∶暑热之邪,深入下焦血分。身半以下,地气主之。热来甚于上焦,岂非热邪深入之明征乎?必借芳香以为搜邪之用。不然,恐日久胶固之邪一时难解也,则真阴正气日亏一日矣,紫雪丹之必不可少也。 紫雪丹(钱半) 分三次服。

十八日 厥已回,面赤,舌干黑苔,脉洪数有力,十余日不大便,皆下证也。人虽虚,然亦可以调胃承气小和之。

大黄(五钱) 元明粉(三钱,冲) 生甘草(三钱) 先用一半,煎一茶杯,缓缓服,俟夜间不便,再服下半剂。(服前方半剂,即解黑大便 多许)。便后用此方∶

生白芍(六钱) 大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生鳖甲(一两)

十九日 大下宿粪如许,舌苔化而干未滋润,脉仍洪数,微有潮热,除存阴无二法。

生白芍(六钱) 沙参(六钱) 炙甘草(三钱) 麦冬(六钱) 丹皮(四钱) 牡蛎(五钱) 天冬(三钱) 大生地(一两) 鳖甲(五钱)

日服二帖。

二十一日 小便短而赤甚,微咳,面微赤,尺脉仍见数洪象,议甘润益下,以治虚热, 少复 苦味,以治不尽之实邪。且甘苦合化阴气而利小便也。按∶甘苦合化降气利小便法,举世不 知,在温热门中诚为利小便之上等法。盖热伤阴液,小便无由而生,故以甘润益水之源;小 肠火腑,非苦不通,为邪热所助,故以苦药泻小肠而退邪热。甘得苦则不呆腻,苦得甘则不 刚燥,合而成功也。

炙甘草(四钱) 生鳖甲(八钱) 生白芍(六两) 元参(五钱) 阿胶(三钱) 麦冬(六钱) 麻仁(三钱) 丹皮(三钱) 沙参(三钱) 黄连(一钱)

二十二日 已得效,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三日 复脉复苦法,清下焦血分之阴热。

炙甘草(五钱) 生鳖甲(五钱) 麦冬(五钱)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丹皮(五钱) 麻仁(五钱) 天冬(二钱) 元参(三钱) 日服二帖。


王 三十八岁 癸亥六月初三日 暑温舌苔满布,色微黄,脉洪弦而刚甚,左反大于右,不渴,初起即现此等脉症,恐下焦精血之热,远甚于上焦气分之热也。且旧有血溢,故手心之 热又甚于手背。究竟初起,且清上焦,然不可不免知其所以然。

连翘(二钱) 豆豉(钱半) 细生地(钱半) 丹皮(二钱) 银花(二钱) 生甘草(一钱) 藿梗(一钱) 元参(钱半) 薄荷(三分) 牛蒡子(钱半) 白茅根(二钱) 麦冬(二钱) 苦桔梗( 一钱)

初六日 热退大半,胸痞,腹中自觉不和。按∶暑必挟湿,热退湿存之故,先清气分。

连翘(二钱) 豆豉(二钱) 杏仁泥(二钱) 银花(钱半) 生苡仁(三钱) 白扁豆(二钱) 藿梗(三钱) 白通草(八分) 郁金(二钱) 滑石(钱半) 日二帖。

初七日 病退,六腑不和。

藿梗(三钱) 郁金(一钱) 半夏(二钱) 浓朴(二钱) 豆豉(二钱) 生苡仁(三钱) 广 皮炭(一钱) 滑石(三钱)

初八日 向有失血,又届暑病之后,五心发热,法当补阴以配阳;但脉双弦而细,不惟阴不充足,即真阳亦未见其旺也。议二甲复脉汤,仍用旧有之桂、参、、枣。

炒白芍(四钱) 阿胶(二钱) 麦冬(三钱) 麻仁(二钱) 炙甘草(五钱) 生鳖甲(五钱) 沙参(三钱) 大生地(四钱) 生牡蛎(五钱) 桂枝(二钱) 大枣(二个) 生姜(二片)

又丸方

八仙长寿丸,加麻仁白芍蜜丸,每日三服,每服三钱。

马 三十八岁 癸丑年六月初六日 暑热本易伤阴,误用消导攻伐,重伤阴气,致令头 中、耳中,鸣无止时,此系肝风内动。若不急救肝肾之阴,瘈瘲 热厥至矣。

炒白芍(六钱) 炙甘草(三钱) 生鳖甲(五钱) 大生地(六钱) 麦冬(五钱) 生牡蛎( 五钱) 丹皮(三钱) 桑叶(三钱) 茶菊炭(二钱) 麻仁(二钱,便不实去此)

服四帖。

十二日 外邪虽退,无奈平素劳伤太过,虚不肯复,六脉无神,非参不可。

沙参(三钱) 大生地(六钱) 阿胶(三钱) 元参(六钱) 麻仁(三钱) 生鳖甲(六钱) 麦冬(六钱) 生白芍(六钱) 炙甘草(四钱)

得大便后,去元参,加 牡蛎(三钱) 人参(三钱) 桂枝 大枣(二枚) 生姜(一片)

七月初六日 病后饮食不调,又兼暑湿着里,腹中绞痛,痛极便溏,脉微数,欲作滞下,议芩芍法,夺其滞下之源。

黄芩炭(一钱二分) 茴香炭(八分) 广木香(一钱) 浓朴(二钱) 焦白芍(钱半) 黄连炭(八分) 炒广皮(钱半) 枳实(一钱) 神曲炭(二钱) 山楂炭(钱半) 一二帖后腹痛除,仍服复脉汤服十余帖。


荣 十五岁 乙丑六月十一日 暑温挟痰饮怒郁,故脉芤身热而胁痛,误用足六经表药,烦躁不宁,六日不解,至危之证。

香附(三钱) 旋复花(三钱) 连翘(二钱) 藿梗(三钱) 生石膏(四钱) 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 郁金(二钱)

每帖煮两杯,分二次服。三时一帖,服二日大见效再商。

十三日 于前方内加∶

橘叶(二钱) 鲜荷叶边(一张) 芦根(五钱)

暑伤足太阴,发为 胀,渴不欲饮,饮则呕,身微热,舌白滑,肢逆,二便闭塞,病在 中焦居多,以香开六腑浊气为主。

半夏(五钱) 藿梗(三钱) 广皮(二钱) 枳实(三钱) 浓朴(四钱) 生香附(三钱) 郁 金(二钱) 生苡仁(三钱) 白蔻仁(二钱) 杏泥(三钱) 旋复花(三钱)

煮两杯,分二次服。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孙 四十五岁 乙丑六月初六日 头痛,左关独高,责之少阳内风掀动,最有损一目之 弊。

若以为外感风寒,则远甚矣。议清少阳胆络法。再此症除左关独高,余脉皆缓,所谓通体皆 寒,一隅偏热,故先清一隅之热。《金匮》谓先治新病,旧病当后治也。

羚羊角(二钱) 苦桔梗(二钱) 生甘草(一钱) 薄荷(六分) 丹皮(钱半) 桑叶(钱半 )菊花(钱半) 刺蒺(一钱) 勾藤勾(一钱) 鲜荷叶(半张)

今日一帖,明日一帖。

初八日 前日左关独浮而弦,系少阳头痛,因暑而发,用清胆络法;兹关左已平其半, 但缓甚,舌苔白浓而滑,胸中痞闷,暑中之热已解,而湿尚存也。议先宣上焦气分之热。

生苡仁(五钱) 郁金(三钱) 旋复花(三钱) 藿梗(三钱) 杏仁泥(五钱) 白蔻仁(二 钱,连壳) 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茯苓皮(三钱) 滑石(六钱) 通草(一钱)

头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初九日 诸症俱减,舌白未除,中湿尚多,议进法于前方内加∶

加生苍术(三钱) 草果(一钱)


王 二十八岁 初三日 暑伤两太阴,手太阴之证多,一以化肺气为主。

杏仁泥(五钱) 鲜荷叶(一钱) 银花(三钱) 蔻仁(二钱,连皮) 连翘(三钱) 滑石( 八钱) 生苡仁(五钱) 浓朴(三钱) 白通草(一钱) 藿香叶(一钱) 白扁豆花(一枝)

煎二杯,分两次服。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四日 两太阴之暑症,昨用冷香合辛凉,暑中之热,已退其半,但里湿与热未克即除,故大便红水,胸中痞闷。

杏仁泥(三钱) 生苡仁(五钱) 藿梗(三钱) 泽泻(五钱) 白蔻仁(钱半) 滑石(六钱) 浓朴(三钱) 猪苓(五钱) 郁金(二钱) 白通草(二钱) 茯苓皮(三钱)

煎三杯,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五日 舌苔白浓,腹甚不和,肠鸣泄泻,聚湿尚多,急宜分泄。

生苡仁(六钱) 白蔻仁(三钱) 泽泻(五钱) 半夏(五钱) 藿梗(三钱) 茯苓皮(六钱) 椒目(五钱) 广皮(三钱) 滑石(六钱) 苍术(三钱) 浓朴(三钱)

水八碗,煎取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广 二十四岁 七月二十二日 六脉洪大之极,左手更甚,目斜视,怒气可畏,两臂两 手, 卷曲而瘈瘲,舌斜而不语三四日,面赤身热,舌苔中黄边白,暑入心包胆络,以清心胆之邪 为要,先与紫雪丹。

桑叶(三钱) 羚羊角(三钱) 细生地(五钱) 连翘(五钱,连心) 竹茹(三钱) 银花( 五钱) 丹皮(三钱) 嫩荷叶(一张) 天冬(三钱) 麦冬(五钱) 犀角(三钱) 煮四杯,分四次服。碧雪丹(三钱) 凉开水调服。以神清热退为度,不清再服三钱,虽 三四次,均可服。

二十三日 肝热之极,加天冬凉肝,于前方加∶

天冬(三钱) 紫雪丹仍照前调服。

二十四日 暑入心胆两经,与清心络之伏热,已见小效,仍用前法而进之。

犀角(五钱) 连翘(四钱) 细生地(五钱) 羚羊角(三钱) 银花(三钱) 茶菊花(三钱) 麦冬(五钱) 桑叶(三钱) 丹皮(五钱)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加鲜白扁豆花(一枝) 鲜荷叶边(一枚) 黄连(钱半) 黄芩(三钱)

二十六日 暑入心胆两经,屡清二经之邪,业已见效。今日饮水过多,水入微呕。盖暑 必夹湿,议于前方内去柔药,加淡渗。

犀角(二钱) 茯苓皮(五钱) 黑山栀(三钱) 茵陈(三钱) 荷叶边(一钱) 桑叶(三钱) 银花(三钱) 羚羊角(三钱) 黄连(一钱) 连翘(三钱) 黄柏炭(二钱) 生苡仁(五钱)

二十七日 暑热退后,呕水,身微黄,热退湿存。

茵陈(三钱) 杏仁泥(三钱) 白通草(一钱) 银花(三钱) 白蔻皮(二钱) 连翘(三钱) 生苡仁(五钱) 黄柏炭(二钱) 茯苓(五钱,连皮) 黑山栀(三钱) 服二帖。

二十九日 热未尽退,舌起新白苔,胸痞。暑兼湿热,不能纯治一边。 银花(三钱) 黄连(钱半) 滑石(六钱) 连翘(三钱) 藿梗(三钱) 杏仁泥(五钱) 白 通草(一钱) 生苡仁(五钱) 云苓皮(五钱) 白蔻仁(钱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八月初二日 暑热已退七八,惟十余日不大便,微有谵语,脉沉。可与轻通阳明,与增液承气法。

元参(八钱) 生大黄(四钱) 麦冬(六钱,连心) 细生地(六钱)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约二时许,如不大便,再服第二杯,明早得大便,止后服;否则 服第三杯。

初三日 温病下后宜养阴;暑温下后宜兼和胃。盖暑必挟湿,而舌苔白滑故也。脉缓, 与外台茯苓饮意。

茯苓(五钱) 浓朴(二钱) 半夏(三钱) 白蔻皮(钱半) 麦冬(五钱) 生苡仁(五钱) 藿梗(三钱) 郁金(一钱)

暑温热退湿存,故呕,腹不和而舌白苔。

杏仁泥(五钱) 浓朴(二钱) 白蔻仁(钱半) 益智仁(一钱) 半夏(五钱) 生苡仁(五 钱) 黄芩(三钱) 藿梗(三钱) 生姜(三片)

服二帖。


鞠通自医,丁巳六月十三日,时年四十岁。

先暑后风,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 验。次日用桂枝八两,服半剂而愈。


史 男 七岁 癸亥六月十二日 右脉洪大无伦,暑伤手太阴,有逆传心包之势,喘渴 太甚,烦躁不宁,时有谵语,身热,议两清营卫之法。

连翘(一钱,连心) 生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银花(二钱) 真山连(一钱) 生甘草 (八分) 竹叶(二钱) 浓朴(一钱) 杏泥(二钱) 藿梗(一钱) 丹皮(一钱) 日二帖。

十三日 诸症俱减,热已退,但右脉仍洪,舌黄而滑,呕未尽除。 银花(钱半) 飞滑石(一钱) 真山连(一钱) 连翘(钱半,连心) 生苡仁(二钱) 炒知母(八分) 生甘草(八分) 鲜荷叶边(三钱) 苇根(三钱) 杏泥(钱半) 二帖。


俞 男 三岁 七月初二日 暑湿伤脾,暮夜不安,小儿脉当数,且少腹以下常肿痛, 肝肾 亦复虚寒;况面色青黄,舌苔白,手心时热,调理乳食要紧,防成疳疾。议腑以通为补,食 非温不化例。

生苡仁(二钱) 姜夏(钱半) 浓朴(钱半) 炒扁豆(一钱) 杏泥(钱半) 小枳实(八分) 焦曲(钱半) 内金(一钱) 广皮炭(八分) 白蔻仁(四分) 煨姜(三片) 小茴(一钱炒黑) 四帖。

前证已愈,惟脾尚虚弱,以疏补中焦为主。


田 十四岁 暑温误下,寒凉太多,洞泄之后,关闸不藏,随食随便,完谷丝毫不化, 脉弦。与花汤改粥法。

人参 赤石脂(末) 禹余粮(细末) 炙甘草 干姜 粳米

先以参、草、姜三味煎去渣,汤煮粥成,然后和入赤石脂、余粮末。愈后补脾阳而大健。

伏暑

周 十四岁 壬戌八月十六日 伏暑内发,新凉外加。脉右大左弦,身热如烙,无汗,胶痰,舌苔满黄,不宜再见泄泻。不渴,腹胀,少腹痛,是谓阴阳并病,两太阳互争,难治之症。拟先清上焦湿热,盖气化湿亦化也。

杏仁泥(三钱) 银花(二钱) 白通草(一钱) 滑石(三钱) 芦根(二钱) 淡竹叶(一钱) 生苡仁(钱半) 浓朴(二钱) 大贝母(一钱) 连翘(二钱) 梨皮(二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七日 案仍前。

连翘(二钱) 芦根(二钱) 杏仁泥(钱半) 银花(二钱) 薄荷(八分) 浓朴(钱半) 梨皮 (钱半) 桑叶(一钱) 苦桔梗(钱半) 知母(三钱,炒) 鲜荷叶边(一张) 滑石(三钱) 白扁豆皮(二钱)

午一帖,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八日 两与清上焦,热已减其半,手心热于手背,谓之里热,舌苔红黄而浓,为实热。宜宣之,用苦辛寒法。再按∶暑必夹湿,按腹中之痛胀,故不得不暂用苦燥法。

杏仁泥(三钱) 小枳实(钱半) 黄连(钱半,姜汁炒) 木通(二钱) 浓朴(钱半) 黄芩 炭(一钱) 广木香(一钱) 栝蒌仁(八分) 广皮炭(一钱) 小茴香炭(钱半) 炒知母(钱半) 槟榔(八分)

十九日 腹之痛胀俱减,舌苔干燥黄黑,唇肉色绛,呛咳痰粘。幼童阴气未坚,当与存 阴退热。

麦冬(六钱,连心) 丹皮(五钱) 元参(五钱) 沙参(三钱) 炒知母(二钱) 犀角(三钱) 蛤粉(三钱) 杏仁(三钱) 生甘草(一钱) 细生地(四钱) 石膏(四钱)

二十日 津液稍回,宿粪未除,潮热因邪气还表,右脉仍然浮大,未可下,宜保津液, 护火克金之嗽。

焦白芍(四钱) 沙参(三钱) 牡蛎粉(钱半) 麦冬(六钱) 柏子霜(三钱) 杏仁粉(二 钱) 细生地(六钱) 霍石斛(三钱) 石膏(三钱) 元参(六钱) 犀角(一钱)

煮三杯,陆续服。

二十一日 诸症悉解,小有潮热,舌绛苔黑,深入血分之热未尽除也,用育阴法。

焦白芍(四钱) 天冬(钱半) 柏子霜(三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丹皮(三钱) 沙参(三钱) 炙甘草(二钱) 牡蛎(三钱)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二十二日 津液消亡,舌黑干刺,用复脉法。

炒白芍(六钱) 丹皮(四钱) 柏子霜(四钱) 生鳖甲(六钱) 麻仁(三钱) 麦冬(六钱) 生牡蛎(四钱) 阿胶(三钱,冲) 大生地(六钱)

头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 右脉仍数,余邪陷入肺中,咳甚痰艰,议甘润兼凉肺气。

甜杏仁泥(三两) 桑叶(三钱) 菊花(三钱) 苦桔梗(三钱) 麦冬(一两,连心) 玉竹(三钱) 大贝母(三钱) 梨皮(三钱) 细生地(五钱) 沙参(三钱) 甘草(三钱) 丹皮(二钱)

煎四茶杯,分四次服。

二十四日 舌黑苔退,脉仍数,仍咳,腹中微胀。

杏仁粉(三钱) 象贝母(二钱) 郁金(钱半) 茯苓(三钱) 沙参(三钱) 藿梗(二钱) 生扁豆(三钱) 丹皮(三钱) 细生地(五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头煎三杯,二煎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昨晚得黑粪如许,潮热退,唇舌仍绛。热之所过,其阴必伤,与复脉法复其阴。

沙参(三钱) 麦冬(一两) 阿胶(二钱,冲) 炙甘草(三钱) 炒白芍(六钱) 生鳖甲( 五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大生地(八钱) 麻仁(三钱) 生牡蛎(五钱)

八碗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二煎煮一碗,明早服。

二十六日 又得宿粪如许,邪气已退八九,但正阴虚耳,故不欲食,晚间干咳无痰。 大生地(八钱) 阿胶(三钱) 生白芍(五钱) 麻仁(三钱) 炙甘草(三钱) 牡蛎粉(三钱) 沙参(三钱) 麦冬(六钱) 天冬(二钱)

外用梨汁、汁、荸荠汁各一黄酒杯,重汤炖温频服。

二十七日 热伤津液,便燥,微有潮热,干咳舌赤,用甘润法。

元参(六钱) 知母(二钱炒) 阿胶(二钱) 沙参(三钱) 麻仁(三钱) 细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郁李仁(二钱) 梨汁(一杯冲) 地栗汁(一酒杯,冲)

二十八日 伏邪内溃,续出白痧如许,脉较前却稍和,第二次舌苔未化,不大便。

连翘(二钱,连心) 麻仁(三钱) 牛蒡子(三钱,炒研) 炒银花(二钱) 阿胶(钱半) 沙参(三钱) 元参(三钱) 生甘草(一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服此方后,晚间即得大便。

九月初四日 潮热复作,不大便,燥粪复聚,与增液承气汤微和之。

元参(五钱) 细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甘草(一钱) 生大黄(二钱)

服此得黑粪如许,而潮热退,脉静。以后一以养阴收功。


陈 二十八岁 左脉洪大数实,右脉阳微,阴阳逆乱,伏暑似疟,最难即愈。议领邪外 出法。

生鳖甲(三两) 青蒿(四钱) 桂枝(三钱) 麦冬(八钱) 焦白芍(三钱) 甘草(钱半) 沙参(三钱) 丹皮(三钱) 知母(三钱,炒)

三帖即愈。

十四日 伏暑寒热已愈,不食不饥不便,胸中痞闷,九窍不和,皆属胃病。

半夏(五钱) 广皮(钱半) 青皮(钱半) 桂枝(钱半) 郁金(二钱) 生苡仁(五钱) 茯苓(五钱) 党参(三钱)

三帖。

十七日 久病真阳虚则膺痛,余邪化热则口苦,正气不复则肢倦。 西洋参(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黄芩炭(钱半) 焦白芍(三钱) 生姜(二片) 广皮炭(钱半) 炙甘草(钱半) 大枣(二枚)


某 乙丑八月二十二日 不兼湿气之伏暑误治,津液消亡,以致热不肯退,唇裂舌燥, 四十 余日不解,咳嗽胶痰,谵语口渴。可先服牛黄清心丸,清包络而搜伏邪;汤药与存阴退热法。

细生地(三钱) 麦冬(五钱) 白芍(三钱炒) 甘草(一钱) 沙参(三钱) 生牡蛎(五钱) 生鳖甲(五钱) 生扁豆(三钱)

二十四日 暑之偏于热者,误以伤寒足经药治之,以致津液消亡。昨用存阴法,兼芳香 开络中闭伏之邪,已见大效。兹因小便赤甚而短,热虽减而未除,议甘苦合化阴气法。

二甲复脉汤,加黄芩(三钱) 如有谵语,其牛黄丸仍服。

二十六日 昨用甘苦合化阴气法,服后大见凉汗,兹热已除,脉减,舌苔尽退,但六脉 重 按全无,舌仍干燥。议热之所过,其阴必伤例,用二甲复脉汤,重加鳖甲、生甘草八帖。


某 乙丑九月十六日 夏伤于湿,冬必咳嗽。况六脉俱弦,木旺克土,脾土受克则泄泻,胃土受克则不食欲呕,前曾腹胀,现下胸痞,舌白滑,此寒湿病也。而脉反数,思凉思酸,物 极必反之象,岂浅鲜哉!急宜戒恼怒,小心一切为要。

半夏(三钱) 旋复花(二钱) 杏仁泥(四钱) 白蔻皮(一钱) 生苡仁(五钱) 滑石(三钱) 郁金(二钱) 茯苓皮(五钱) 通草(一钱)

水五杯,煮两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 脉数甚,思凉,湿中生热之故。

通草(二钱) 郁金(二钱) 滑石(六钱) 茯苓皮(六钱) 白蔻仁(钱半) 藿梗(三钱) 生苡仁(六钱) 半夏(四钱) 杏仁泥(六钱) 小枳实(钱半) 黄芩(二钱)

水八碗,煮三茶碗,渣再煮半碗,分四次服,日三夜一,二帖。

二十日 伏暑必挟火与湿,不能单顾一边。至服药后反觉不快,乃体虚久病,不任开泄 之故。渴思凉者火也,得水则停者湿也。

生石膏(六钱) 半夏(三钱) 杏仁泥(六钱) 炒知母(钱半) 蔻仁(一钱) 黄芩(一钱)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二十二日 去蔻仁加∶ 通草(钱半) 石膏(四钱) 滑石(四钱) 知母(五分) 藿梗(三钱)

二十七日 饮居右胁,不得卧,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肾,故嗌干。 杏仁粉(三钱) 苏子(三钱,去油) 小枳实(三钱) 香附(三钱) 广皮(二钱) 旋复花(三钱) 半夏(五钱) 茯苓皮(三钱) 藿梗(三钱)

十月初二日 小便不通,于前方内加∶ 滑石www.med126.com(三钱) 通草(钱半) 生苡仁(三钱)

前后共九帖。

初六日 小便已通,于前方内去 滑石 通草 苡仁 服三帖。


巴 二十二岁 面目青黄,其为湿热无疑;右脉单弦,其为伏饮无疑;脘痞胸痛,合之脉弦,其为肝郁无疑。上年夏日曾得淋症,误服六味酸甘化阴,致令其湿热稳伏久踞,故证现庞杂无伦,治法以宣通三焦,使邪有出路,安胃能食为要。

生石膏(八钱) 半夏(五钱) 旋复花(三钱) 滑石(一两) 蚕砂(三钱) 香附(三钱) 生苡仁(五钱) 茯苓皮(五钱) 郁金(三钱) 通草(二钱) 杏仁泥(三钱) 萆 (四钱)

初六日 其人本有饮症,又加内暑外凉,在经之邪,似疟而未成,在腑之邪泄泻不止, 恐成 痢疾,急以提邪外出为要。按六脉俱弦之泄泻,古谓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况加之 寒热往来乎?六脉俱弦,古谓脉双弦者寒也,指中焦虚寒而言,岂补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 现下寒水客气,燥金司天,而又大暑节气,与柴胡二桂枝一法。

柴胡(六钱) 炙甘草(一钱) 桂枝(三钱) 黄芩(二钱) 半夏(六钱) 生姜(三钱) 焦 白芍(二钱) 大枣(二钱) 藿梗(三钱) 广皮(二钱) 青蒿(二钱) 寒热止即止。

初八日 寒暑兼受,成疟则轻,成痢则重。前用柴胡二桂枝一法,现下面色青,热退, 痰多而稀,舌之赤者亦淡,脉之弦劲者微细,不渴,阳虚可知,与桂枝柴胡各半汤,减黄芩加干姜。

桂枝(二钱) 半夏(六钱)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炒) 白芍(钱半,炒) 生甘草( 二钱) 干姜(三钱) 生姜(五钱) 大枣(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九日 内暑外寒,相搏成疟,大便溏泄,恐致成痢。口干不渴,经谓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合之腹痛则更可知矣。仲景谓表急急当救表,里急急当救里。兹表里无偏急象,议两救之。救表仍用柴胡桂枝各半法,以太、少俱有邪也;救里与理中法。

桂枝(四钱) 黄芩炭(二钱) 生苡仁(五钱) 白芍(二钱,炒) 干姜(三钱) 炙甘草( 钱半) 川椒炭(三钱) 柴胡(四钱) 良姜(二钱) 半夏(六钱) 白蔻仁(钱半) 生姜(五钱) 大 枣(二个)

初十日 昨用两救表里,已见小效,今日仍宗前法而退之,脉中阳气已有生动之机故也。不可性急,反致偾事。

桂枝(三钱) 黄芩(钱半,炒) 浓朴(二钱) 白芍(二钱,炒) 干姜(二钱) 炙甘草( 钱半 )川椒炭(二钱) 柴胡(三钱) 煨草果(一钱) 半夏(六钱) 生姜(五钱) 大枣(二个)

十一日 内而痰饮蹯踞中焦,外而寒暑扰乱胃阳。连日已夺去成痢疾之路,一以和中蠲 饮为要。盖无形之邪,每借有形质者以为依附也。

青蒿(三钱) 小枳实(三钱) 黄芩炭(钱半) 杏仁泥(三钱) 茯苓皮(五钱) 柴胡(三钱) 半夏(一两) 广皮(二钱) 白蔻仁(钱半) 生苡仁(五钱) 桂枝(三钱) 炒白芍(二钱) 生姜(三片)

十二日 杂受寒暑,再三分析,方成疟疾,寒多热少,脉沉弦,乃邪气深入,与两分阴 阳之中偏于温法。

青蒿(三钱) 半夏(八钱) 槟榔(一钱) 柴胡(三钱) 浓朴(三钱) 良姜(二钱) 黄芩 炭(钱半) 枳实(二钱) 藿梗(三钱) 生姜(五片) 栝蒌皮(二钱) 大枣(二个)

十四日 寒热少减,胸痞甚,去甘加辛,去枣加生姜。

十六日 脉弦细,指尖冷,阳微不及四末之故。兼之腹痛便溏,痰饮咳嗽,更可知矣。 以和胃阳,温中汤,逐痰饮立法。

半夏(六钱) 良姜(二钱) 杏仁(三钱) 川椒炭(三钱) 干姜(二钱) 炒广皮(三钱) 桂枝(三钱) 蔻仁(二钱) 生苡仁(五钱) 生姜(三片)


张 十七日 伏暑酒毒,遇寒凉而发,九日不愈,脉缓而饮,滞下,身热,谵语,湿热 发黄,先清湿热,开心包。

茵陈(五钱) 茯苓皮(五钱) 黄连(二钱) 栀子炭(二钱) 通草(一钱) 黄柏炭(三钱) 滑石(五钱) 生苡仁(三钱) 黄芩(三钱)

十八日 热退,滞下已愈,黄未解。

茵陈(三钱) 黄连(八分) 茯苓皮(五钱) 滑石(五钱) 栀子炭(三钱) 杏仁(三钱) 黄柏炭(三钱) 通草(一钱) 灯草(一钱) 萆 (三钱)

十九日 黄亦少退,脉之软者亦鼓指;惟舌赤、小便赤浊,余湿余热未尽,尚须清之。

茯苓皮(五钱) 茵陈(四钱) 生苡仁(三钱) 黑栀子(三钱) 杏仁(三钱) 黄柏炭(二 钱) 半夏(三钱) 黄连(八分) 广皮炭(二钱) 萆 (三钱) 滑石(五钱)

二十日 黄退,小便赤浊,舌赤脉洪,湿热未净。 滑石(五钱) 栀皮(二钱,炒) 萆 (三钱) 黄连(一钱) 海金砂(三钱) 半夏(三钱)


王 二十八岁 乙酉三月二十日 上年初秋伏暑,午后身热汗出,医者误以为阴虚劳损,不食,胸痞,咳嗽,舌苔白滑,四肢倦怠,不能起床。至今三月不解,已经八月之久,深痼难 拔,勉与宣化三焦,兼从少阳提邪外出法。

桂枝(三钱) 蔻仁(二钱) 黄芩(二钱,炒) 青蒿(三钱) 茯苓皮(五钱) 滑石(六钱) 苡仁(五钱) 半夏(五钱) 杏仁(四钱) 广皮(三钱) 通草(一钱)

此药服二帖,能进饮食;服四帖,饮食大进,即能起行立。后八日复诊,以调理脾胃而 愈。


李 十八岁 十一月初九日 伏暑如疟状,脉弦数,寒热往来,热多于寒,解后有汗, 与青蒿鳖甲汤,五帖而愈。


金氏 三十岁 乙酉四月二十二日 上年伏暑,寒热时发如疟状,以通宣三焦立法,补 水补火皆妄也。

杏仁(三钱) 藿梗(三钱) 蔻仁(五钱) 茯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半夏(四钱) 青 蒿(八分) 炒黄芩(二钱) 生姜(二钱) 大枣(二个)

服四帖。

初二日 伏暑愈后,以平补中焦为要,仍须宣通,勿得粘滞。

半夏(三钱) 莲子(五钱,去心皮) 广皮(二钱) 益智仁(一钱) 茯苓(五钱) 生姜( 三片) 生苡仁(五钱)


某 九月二十四日 初因肝郁,继因内饮招外风为病,现下寒热如疟状。又有伏暑内发,新凉外加之象,六脉弦细而紧,两关独大而浮,厥阴克阳明,医者全然不究病从何来,亦不究脉象之是阴是阳,一概以地黄等柔药补阴,以阴药助阴病,人命其何堪哉。势已沉重,欲成 噎食反胃,勉与两和肝胃,兼提少阳之邪外出法。

桂枝(三钱) 蔻仁(二钱) 川椒炭(二钱) 青蒿(一钱) 苡仁(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六钱) 香附(三钱) 生姜(四钱) 广皮(三钱) 旋复花(三钱)

二十八日 寒热减半,呕止,舌苔满黄,但仍滑耳,于前方内加∶

黄芩(二钱,炒)

再服四帖,如一二帖内寒热止,去青蒿。若舌苔干燥,腹痛止,去川椒,加 茯苓(五钱)

十月初六日 伏暑已解七八,痰饮肝郁未除,下焦且有湿热。

杏仁(四钱) 旋复花(三钱) 通草(一钱) 蔻仁(三钱) 香附(三钱) 萆 (五钱) 苡 仁(五钱) 半夏(五钱) 蚕砂(三钱) 茯苓皮(五钱) 广皮(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数帖痊愈。


陶 五十八岁 乙酉九月十八日 伏暑遇新凉而发,舌苔○ 白,上灰黑,六脉不浮不沉 而数,误与发表,胸痞不食,此危证也。何以云危?盖四气杂感,又加一层肾虚,又加一层肝郁,又加一层误治,又加一层酒客中虚,何以克当!勉与河间之苦辛寒法,一以宣通三焦,而 以肺气为主,望其气化而湿热俱化也。

杏仁(四钱) 郁金(三钱) 藿香叶(三钱) 蔻仁(三钱)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苡 仁(五钱) 滑石(五钱) 半夏(五钱) 茯苓皮(五钱) 通草(一钱) 广皮(三钱)

二十三日 舌之灰化为黄,滑而不燥,唇赤颧赤,脉之弦者,化而为滑数,是湿与热俱 重也。

杏仁泥(五钱) 茯苓(六钱) 木通(五钱) 蔻仁(三钱) 茵陈(五钱) 苡仁(五钱) 黄连(二钱) 滑石(一两) 黄柏炭(四钱) 半夏(五钱)

二十六日 伏暑舌之灰者化黄,兹黄虽退,而白滑未除,当退苦药,加辛药,脉滑甚, 重加化痰,小心复感要紧。

杏仁(五钱) 郁金(三钱) 滑石(一两) 蔻仁(三钱) 藿梗(三钱) 苡仁(五钱) 枳实(三钱) 半夏(一两) 黄柏炭(三钱) 广皮(三钱) 茯苓皮(六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初二日 伏暑虽退,舌之白滑未化,是暑中之伏湿尚存也,小心饮食要紧。脉之滑 大者 已减,是暑中之热去也。无奈太小而不甚流利,是阳气未充,不能化湿,重与辛温,助阳气,化湿气。

杏仁泥(五钱) 广皮(五钱) 半夏(六钱) 蔻仁(三钱) 益智仁(三钱) 川椒炭(三钱) 苡仁(五钱) 干姜(三钱) 木通(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舌苔黄为度。

初六日 伏暑之外感者,因大汗而退,舌白滑苔,究未能化黄,前方大用刚燥未除也, 务要小心饮食,毋使脾困。

杏仁泥(四钱) 煨草果(八分) 益智仁(三钱) 蔻仁(三钱) 茅术炭(三钱) 半夏(五 钱) 苡仁(五钱) 广皮炭(五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五钱) 神曲炭(三钱)


王氏 二十二岁 二月二十六日 伏暑咳嗽寒热,将近一年不解,难望回生,既咳且呕 而泄泻,勉与通宣三焦,俾邪有出路,或者得有生机。何以知其为伏暑而非劳?瘵劳之咳,重在 丑寅卯木旺之时,或午前,或终日,湿家之咳,旺在戌亥子。劳之寒热后无汗,伏暑寒热如 疟状,丑寅卯阳升,乃有汗而止。劳之阴虚身热,脉必芤大,伏暑之脉,弦细而弱。故知其 为伏暑而非劳瘵也。再左边久不着席,此水在肝也。

生苡仁(五钱) 广皮(三钱) 蔻仁(二钱) 半夏(五钱) 茯苓皮(五钱) 郁金(一钱) 青蒿(八分) 香附(三钱) 桂枝(三钱) 旋复花(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个)

煮三杯,分三次服。

此方服四帖,寒热减,去青蒿,又服十帖,后健脾胃收功。


裘 四十岁 乙酉八月初五日 酒客中虚湿重,面色滞暗,业已有日,现下又感伏暑新凉, 头胀便溏,舌白滑,脉弦细,中虚寒湿可知,不能戒酒,断乎病不除根。盖客症易除,久病伏湿虚寒难退也。

杏仁(三钱) 广皮(五钱) 藿梗(三钱) 苡仁(一两) 半夏(六钱) 黄芩炭(六钱) 蔻 仁(三钱) 茯苓(一两) 青蒿(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头胀除去青蒿,服七帖愈。


周 五岁 本系伏暑,误以为风寒挟食,发表消导难进,致邪气深入下焦血分,夜热早 凉,与煎厥瘅疟相似。食减脉大,汗多便结,先与救阳明之阴。

梨汁(一酒杯) 藕汁(一酒杯) 鲜芦根汁(半酒杯) 荸荠汁(一酒杯) 元参(五钱) 连 心麦冬(五钱)

三帖。

温毒

刘 甲子五月十三日 面赤肿,喉痛,身热,自汗,舌黄。

马勃(三钱) 银花(六钱) 牛蒡子(六钱) 荆芥穗(二钱) 元参(六钱) 薄荷(钱半) 人中黄(二钱) 桔梗(五钱) 连翘(六钱) 射干(二钱) 板蓝根(三钱) 桑叶(六钱)

共为粗末,分七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十四日 用前法。

十五日 于前方内加∶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某 甲子五月十一日 温毒喉痛发疹,腿酸痛甚重症也,须用急急轻扬,恐其聚而为灾 也。

马勃(五钱) 射干(五钱) 薄荷(五钱) 元参(一两) 连翘(一两二钱) 荆芥穗(六钱) 桔梗(两半) 僵蚕(五钱) 板蓝根(三钱) 银花(一两) 牛蒡子(八钱) 人中黄(四钱)

共为粗末,七钱一包,一时服一包,通十二时服十包,服完再作服,芦根汤煎,二帖愈。


王氏 二十三岁 甲子五月十一日 温毒颊肿,脉伏而象模糊,此谓阳证阴脉耳,面目 前后俱肿,其人本有瘰癧,头痛身痛,谵语肢厥,势甚凶危,议普济消毒饮法。

连翘(一两二钱) 牛蒡子(八钱) 银花(两半) 荆芥穗(四钱) 桔梗(八钱) 薄荷(三钱) 人中黄(四钱) 马勃(五钱) 元参(八钱) 板蓝根(三钱)

共为粗末,分十二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服,肿处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芦, 捣烂敷之,中留一小口,干则随换,出毒后,敷三黄二香散

三黄二香散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生大黄(一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上为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用香油调敷。

十二日 脉促,即于前方内加∶

生石膏(三两) 知母(八钱)

十三日 即于前方内加∶

犀角(八钱) 黄连(三钱) 黄芩(六钱)

十四日 于前方内加∶ 大黄(五钱)

十五日 于前方内去大黄,再加∶ 生石膏(一两)

十六日 于前方内加∶ 金汁(半茶杯) 分次冲入药内服。

十八日 脉出,身壮热,邪机向外也。然其势必凶,当静以镇之,勿事荒张,稍有谵语,即服∶ 牛黄清心丸一二丸。其汤药仍用前方。

二十日 肿消热退,脉亦静,用复脉汤七帖,全愈。


王 二十三岁 乙丑八月十一日 温毒发斑,时在初秋,盛暑未消,何妄用大汗大下之 伤寒六经法,悖谬已极。右脉洪大芤甚,渴甚,汗太甚。急急重用化斑汤。

生石膏(四两) 细生地(一两) 知母(二两) 京米(一两) 炙甘草(一两) 犀角(五钱)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渣再以水五碗煮两碗,夜间明早,服至已前完。


史 二十二岁 温毒三日,喉痛胀,滴水不下,身热脉洪数,先以代赈普济散五钱煎汤,去 渣嗽口与喉,噙化少时,俟口内有涎,即控吐之。再嗽再化再吐,如是者三五时,喉即开, 可服药矣。计用代赈普济散二两后,又用五钱一次与服,每日十数次,三日而喉痛止,继以 玉女煎五帖,热全退,后用复脉汤七帖收功。

代赈普济散方

主治温毒、喉痹、项肿、发疹、发斑、温痘、牙痛、杨梅疮毒、上焦一切风热、皮毛痱 痤等 证。如病极重者,昼夜服十二包,至轻者服四包,量病增减。如喉痹滴水不下咽者,噙一大 口,仰面浸患处,少时有稀痰吐出,再噙再吐,四五次,喉即开。服药后如大便频数,甚至 十数次者,勿畏也,毒尽前愈。如服三五次,大便尚坚结不通者,每包可加酒炒大黄五六分,或一钱。

桔梗(十两) 牛蒡子(八两) 黄芩(六两,炒) 人中黄(四两) 荆芥穗(八两) 银花( 一两) 蝉蜕(六两) 马勃(四两) 板蓝根(四两) 薄荷(四两) 元参(十两) 大青叶(六两) 生 大黄(四两,炒黑) 连翘(十两,连心) 僵蚕(六两) 射干(四两)

上为粗末,每包五钱,小儿减半,瓷瓶收好,勿出香气。

按∶此方用东垣普济消毒饮,去直升少阳、阳明之升麻、柴胡,直走下焦之黄连,合化 清气 之培赈散,改名曰代赈普济散,大意化清气,降浊气,秽毒自开也。方名代赈者, 凶荒之后,必有温疫,凶荒者赈之以谷,温 疫者赈之以药,使贫者病者皆得食赈,故方名代赈也。


李 四十岁 周身斑疹,夹紫黑痘数百枚,与代赈普济散,日五两,服至七日后愈。


戴氏 感受秽浊,满面满脊杨梅密布,与代赈普济散,每日六两,九日消尽。


徐 五十一岁 己酉五月二十日 因湿毒而发天行杨梅疮,脉弦兼有外风。

代赈普济散,每日服三包,每包五钱。加∶

土茯苓(五钱)煎三杯,分二次服,日共六次。


陈 三十二岁 温热面赤,口渴烦躁,六七日壮热大汗,鼻衄,六脉洪数而促,左先生 用五苓散双解表里。余曰∶此温病阳明经证也,其脉促,有燎原之势,岂缓药所能挽回非白虎不可。

生石膏(八两) 知母(一两) 生甘草(五钱) 粳米(二合) 白茅根(一两) 侧柏叶炭(八钱)

煮四碗,分四次服,尽剂而脉静身凉。

《脉经》谓数而时一止曰促,缓而时一止曰结。按∶古方书从无治促、结之明文,余一 生治 病,凡促脉主以石膏,结脉主以杏仁。盖促为阳,属火,故以石膏得肺胃之阳;结脉属阴, 乃肺之细管中块痰,堵截隧道而然,故以杏仁利肺气而消块痰之阴,无不如意。然照世人用 药,石膏用七八钱,杏仁用三五钱,必无效也。吾尝谓未能学问思辨,而骤然笃行,岂非孟 浪之极,既已学问思辨,而不能笃行,岂非见义不为,无勇乎。

湿温

王 三十三岁 壬戌四月二十二日 证似温热,但心下两胁俱胀,舌白,渴不多饮,呕 恶嗳气,则非温热而从湿温例矣。用生姜泻心汤之苦辛通降法。

生姜(一两) 干姜(五钱) 茯苓(六钱) 生薏仁(五钱) 半夏(八钱) 黄芩(三钱,炒) 黄连(三钱) 生香附(五钱)

水八碗,煮三茶杯,分三次服。约二时服一次。二煎用水三杯,煎一茶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 心下阴霾已退,湿已转阳,应清气分之湿热。

连翘(五钱) 杏泥仁(三钱) 银花(五钱) 藿梗(三钱) 芦根(五寸) 滑石(五钱) 熟 石膏(五钱) 黄芩炭(三钱) 郁金(三钱) 黄连(二钱) 水八碗,煎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四日 斑疹已现,气血两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黄汤法。

生石膏(两半) 牛蒡子(六钱) 知母(四钱) 元参(八钱) 银花(一两) 薄荷(三钱) 连 翘(一两) 细生地(六钱) 犀角(三钱) 桔梗(四钱) 黄芩(四钱,炒) 人中黄(一钱)

二十五日 面赤,舌黄大渴,脉沉肢厥,十日不大便,转矢气,谵语,下证也。小承气 汤。 生大黄(八钱) 枳实(五钱) 浓朴(四钱)

水八碗,煮三碗,先服一碗,约三时得大便,止后服;不便再服第二碗。

又大便后,宜护津液,议增液法。 麦冬(一两,连心) 连翘(三钱) 细生地(一两) 银花(三钱) 元参(三钱) 甘草(二 钱,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能寐不必服。

二十六日 陷下之余邪不清,仍思凉饮,舌黄微,以调胃承气汤小和之。 生大黄(二钱) 元明粉(八分) 生甘草(一钱)

二十七日 昨日虽大解而不爽,脉犹沉而有力,身热不退而微厥,渴甚面赤,犹宜微和 之,但恐犯数下之戒,议增液承气,合玉女煎法。

生石膏(八钱) 知母(四钱) 黄芩(三钱) 生大黄(三钱,另煎,分为三份,每次冲一 分服)

煮成三碗,分三次服。若大便稀而不结不黑,后服勿冲大黄。

二十八日 大便虽不甚爽,今日脉浮不可下,渴思凉饮,气分热也;口中味甘,脾热甚 也。议用气血两燔例之玉女煎,加苦药以清脾瘅。

生石膏(三两) 黄连(三钱) 元参(六钱) 麦冬(一两) 细生地(一两) 知母(三钱) 黄芩(六钱)

煮四碗,分四次服。得凉汗,止后服,不渴,止后服。

二十九日 大用辛凉,微合苦寒,斑疹续出如许,身热退其大半,不得再用辛凉重剂, 议甘寒合化阴气加辛凉,以清斑疹。

连翘(三钱) 元参(四钱) 细生地(五钱) 银花(三钱) 黄芩(三钱) 花粉(三钱) 黄连(二钱) 薄荷(一钱) 麦冬(五钱) 犀角(三钱) 煮三碗,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大热虽减,余焰尚存,口甘弄舌,面光赤色未除,犹宜甘寒苦寒合法。

连翘(三钱) 细生地(六钱) 黄芩(三钱) 丹皮(三钱) 元参(四钱) 黄连(二钱) 麦 冬(五钱) 银花(三钱)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初二日 于前方内加∶ 犀角(二钱) 知母(钱半)

初三日 邪少虚多,宜用复脉去桂、枣,以其人本系酒客,再去甘草之重甘,加二甲、 丹皮、黄芩。

此甘润化液,复微苦化阴,又苦甘咸寒法。

初四日 尚有余邪未尽,以甘苦合化入阴搜邪法。

元参(二两) 黄芩(二钱) 麦冬(八钱) 知母(二钱) 细生地(六钱) 生鳖甲(八钱) 银花(三钱) 丹皮(五钱) 连翘(三钱) 青蒿(一钱) 头煎三茶碗,二煎一茶碗,分四次服。


陈 二十二岁 乙丑四月十七日 面赤目赤,舌苔满布如积粉,至重之温病也。最忌发 表,且用辛凉。

荆芥穗(五钱) 薄荷(四钱) 生甘草(三钱) 桔梗(六钱) 连翘(八钱) 银花(八钱) 藿香叶(五钱) 牛蒡子(五钱) 杏仁(五钱)

共为粗末,分八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去渣服。


某 初九日 面赤目赤,舌苔满布,至重之温热病,脉反缓而弦,外热反不盛,口反不 渴,肢微厥,所谓阳证阴脉,乃本身阳气,不能十分充满,不肯化解耳。兹与化邪法。

荆芥穗(二钱) 郁金(二钱) 藿梗(二钱) 豆豉(钱半) 银花(二钱) 连翘心(钱半) 青蒿(一钱) 桔梗(钱半) 薄荷(八分) 杏仁泥(二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一日 温病未有不渴而燥者,今舌苔布满而不渴,虽黄而滑,脉缓甚,热不壮,盖挟 湿之故也。议照湿温例,治用苦辛寒法。

生苍术(三钱) 广皮(二钱) 郁金(三钱) 黄连(一钱) 蔻仁(一钱) 连翘(三钱) 银 花(二钱) 藿香(二钱) 天花粉(三钱) 黄芩(一钱,炒)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各两杯,两帖而安。


陈 三十三岁 初八日 六脉弦细而劲,阴寒脉也;咳嗽稀痰,阴湿咳也;舌苔刮白而 滑, 阴舌苔也;呕吐泄泻,阴湿证也。虽发热汗出而解,乃湿中兼风,病名湿温,天下有如是之 阴虚证乎?

茯苓(四钱) 泽泻(四钱) 桂枝(三钱) 于术(三钱) 炒白芍(二钱) 生苡仁(五钱) 半夏(五钱) 广皮炭(二钱) 生姜汁(三匙冲)

初十日 痰饮兼风,误治成坏证。前用温平逐湿除风,诸恶证俱成,惟寒少热多,热后 汗出 未除,现下面赤口渴,暮夜谵语,有风化热之象,但六脉尚弦,未尽转阳也。再咳嗽则胸胁 小腹俱微痛,又有金克木之象。

桂枝(三钱) 茯苓(四钱) 杏仁(三钱) 青蒿(三钱) 炙甘草(三钱) 半夏(二钱) 炒 白芍(二钱) 生姜(三片) 猪苓(五钱) 石膏(六钱) 大枣(二个)

十四日 脉弦数,午后潮热,前有白苔,复变黄苔,呕恶口渴,颇有湿疟之象;但咳嗽 便溏,又有湿温之形。伏邪内陷,所致最难清理。

桂枝(四钱) 茯苓皮(五钱) 生石膏(八钱) 青蒿(二钱) 知母(三钱) 杏仁泥(三钱) 炙甘草(二钱) 苡仁(五钱) 滑石(六钱)


某 初十日 六脉俱弦而细,左手沉取数而有力,面色淡黄,目白睛黄。自春分午后身 热, 至今不愈。曾经大泻后,身软不渴,现下虽不泄泻,大便久未成条,午前小便清,午后小便 赤浊。与湿中生热之苦辛寒法。

茵陈(四钱) 杏仁(三钱) 滑石(六钱) 茯苓皮(五钱) 通草(钱半) 黄连(一钱) 苡仁(四钱) 蚕砂(三钱) 黄芩(二钱) 海金砂(四钱) 苍术炭(三钱) 十三日 前方内去苍术,加石膏,增芩连。


文 三十八岁 丁卯七月初二日 湿温,舌苔白滑浓浊,脉象模糊,弦细而且沉濡。用通三焦法,先寒热,继微热,后不热,更方三十余帖,大抵不出渗湿之苦辛淡法。四十五日以后方解,解后以两和脾胃收功。

冬温

张 六十八岁 甲子十一月二十五日 舌黄,口渴,头不痛而恶寒,面赤,目赤,脉洪热甚,形似伤寒,实乃冬温夹痰饮,与伏暑一类。

连翘(六钱) 桔梗(八钱) 杏仁(六钱) 荆芥穗(五钱) 银花(六钱) 甘草(三钱) 半夏(八钱) 广皮(三钱) 郁金(三钱) 通草(三钱) 藿梗(七钱)

共为粗末,分七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二十六日 前方内减 荆芥穗 通草

二十七日 余热未清。 连翘(三钱) 杏仁(三钱) 知母(二钱,炒) 桔梗(三钱) 薄荷(一钱) 小生地(三钱)黄芩(钱半) 甘草(一钱) 银花(二钱)

水五杯,煮两杯,二次服。二帖。

二十九日 温病渴甚,热甚,面赤甚,脉洪甚。 杏仁(五钱) 生甘草(三钱) 半夏(四钱) 银花(五钱) 石膏(八钱) 连翘(六钱) 郁金(二钱) 荆芥穗(三钱) 薄荷(三钱) 桔梗(五钱)

三十日 温病最忌食复,况年老气血已衰,再复则难治矣口渴甚,痰多,胁痛,前方加∶香附(一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初一日 大势已退,余热尚存,仍须清淡数日,无使食复。 细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丹皮(二钱) 甘草(二钱) 元参(二钱) 黄芩(钱半)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二日 脉洪滑,于前方内加∶ 半夏(三钱)


某 三月二十二日 脉不浮而细数,大渴欲饮,大汗,里不足之热病也,用玉女煎法。 生石膏(一两) 甘草(三钱) 桑叶(三钱) 知母(四钱) 麦冬(五钱) 细生地(五钱) 粳米(一撮) 二十三日 温热大渴大汗,脉数,昨用玉女煎法,诸证俱减,平素有消渴病,服昨药后,大便稀溏,加牡蛎。一面护阴,一面收下。 生石膏(五钱) 炒知母(二钱) 炙甘草(三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京米(一撮) 牡蛎(一两)


某 初一日 冬温,脉沉细之极,舌赤,面赤,谵语,大便闭,邪机纯然在血分之里, 与润下法。

元参(六钱) 元明粉(一钱) 细生地(六钱) 麦冬(六钱,连心) 生大黄(五钱) 丹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

煮三杯,先服一杯,得便,止后服,汤药之先,先服牛黄清心丸二丸。

初三日 冬温,谵语神昏,皆误表之故,邪在心包,宜急急速开膻中,不然则内闭外脱矣。 大便闭,面正赤,昨与润下法未通,经谓下不通,非细故也。得药则呕,忌甘也。先与牛黄清心丸二三丸,以开膻中,继以大承气汤,攻阳明之实。

生大黄(八钱) 元明粉(三钱) 枳实(四钱) 浓朴(二钱) 元参(八钱) 丹皮(五钱) 煮三杯,得便则止,不便再服。
点击查看:<<吴鞠通医案>>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