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张聿青医案 草三 上课笔记
    

张聿青医案教程:草三

伏暑谈(左) 热势日轻暮重,热起之际,懊烦闷乱,神识模糊,目赤颧红,而所饮之汤,独喜沸热,烦甚则气逆似喘。脉闷数不扬,舌红苔白浓而罩灰黑。此暑热之气,从内熏蒸,而湿热之气,从外遏伏。所以暮重者,以湿为阴邪,旺于阴分也。湿性弥漫,清窍被其蒙蔽,是以神情糊…

伏暑

谈(左) 热势日轻暮重,热起之际,懊烦闷乱,神识模糊,目赤颧红,而所饮之汤,独喜沸热,烦甚则气逆似喘。脉闷数不扬,舌红苔白浓而罩灰黑。此暑热之气,从内熏蒸,而湿热之气,从外遏伏。所以暮重者,以湿为阴邪,旺于阴分也。湿性弥漫,清窍被其蒙蔽,是以神情糊乱。肺为华盖,热蒸湿腾肺当其冲,是以气逆似喘。深恐热势复起,而神昏暴喘。勉拟辛开其湿,苦泄其热,参以豁痰。总望抑郁之邪湿得开,方为转机之境。

半夏(一钱五分) 生薏仁(四钱) 南星(二分) 赤猪苓(各二钱) 橘红(一钱) 川连(三分干五分同炒)光杏仁(三钱) 蔻仁(七分) 枳实(炒一钱五分) 栝蒌仁(四钱) 玉枢丹(二分) 石菖蒲(须九节四分)广郁金(六分后三味研极细末薏仁橘红汤送下)

二诊 昨日热起势较平定,神识亦未昏糊,今晨及午自觉甚舒,下午渐又烦闷。所最甚者,中脘之上,心胸之间,似觉一团结聚,于是欲呻不能,欲嗳不得。将寐之际,辄作惊跳。频渴欲饮,虽极沸之汤,不嫌为热。此痰湿蕴结,上焦之气郁痹不宣。脉较数,苔略化,似有松动之机。但极盛之时,虽略转机,尚难足恃,神昏发痉,当预防也。

干姜(五分) 广皮 蔻仁 槟榔皮 赤白苓 枳实 川连(二分) 香附 竹茹 薏苡仁 制半夏 川朴胆星五分,菖蒲五分,郁金二钱,黑丑二分,研为细末两次调服。如服药后仍昏,加郁金菖蒲桔梗滑石通草

三诊 胸膺臂膊,发出赤疹隐约,尚是发泄于外者少,郁结于里者多,所以热势减轻而仍起伏。烦闷频渴,渴不多饮,虽极沸之汤,不嫌为热。良以湿热郁遏,津液不能布散于上,不得不引外水以济其急,与热烁津枯者不同。脐下板满,按之作痛。痰气阻府,里气郁遏,表气难宣,势不能以斑疹忌下为例。脉数糊滞,苔白罩灰。还恐内闭神昏,而发痉厥。再辛以开,苦以泄,缓下痰积,以备商进。

干姜(五分川连三分同炒) 广郁金(明矾三分化水磨七分冲)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 桔梗 光杏仁(二钱) 竹二青(生姜汁炒) 荆芥 橘红 香豉 礞石滚痰丸(三钱fo手薏仁汤先服)滚痰丸服下,仍然四肢发冷,大便未解,用竹沥达痰丸三钱,橘红一钱,胆星三分,二味煎汤送下。


盛(幼) 暑与湿合,湿重暑轻者为湿温。身热起伏,屡次得汗,热仍不解,口腻渴不多饮,渐致迷蒙多睡,耳窍不聪,胸项间痱疹密布。脉形糊滑,苔虽不浓,而舌质滑白。似属邪与湿蒸,熏蒸之气,弥漫胸中,所以时多迷睡。浊占清位,清窍不宣,所以耳聋不聪。恐由湿而蒙,由蒙而闭。即请商裁。

香豉(三钱) 杏仁(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薏仁(三钱) 桔梗(一钱)白蔻仁(三分) 滑石块(三钱) 猪苓(二钱) 云茯苓(三钱) 僵蚕(二钱) 鲜fo手(一钱) 通草(七分)


某(左) 热盛之时,心胸窒闷,则呼吸之气,有出无入,呼吸烦扰,刻刻欲厥。而脉虽数,甚觉沉细,苔虽浊多半白腻,舌心黑,仍属浮灰。安有如此烦热,已经旬日,而不克化火者。显系中阳不足,而痰湿郁遏。叠进辛开,胸间喘呼,虽得稍平,脉转糊滑,苔白转黄,颧红目赤,稍一交睫,辄觉惊跳。此湿蒸成痰,热郁成火。亟为清泄,参以化痰,俾免痉厥。事济与否,非所敢知也。

羊角(先煎二钱) 黑山栀(三钱) 广郁金(明矾水磨五分冲) 枳实(一钱炒) 九节石菖蒲(五分)制半夏(三钱) 益元散(三钱包) 鲜竹茹(一钱五分) 陈胆星(七分)

二诊 前进直清肝胆,大势稍定,略能安寐,懊烦扰乱,亦稍退轻。脉数较爽,舌苔焦黄亦化。但热仍起伏,起则依然烦扰,面赤目红。舌绛苔黄,赤疹密布。肌表之风,三焦之暑,太阴之湿,悉经化火,充斥三焦。非大苦不足以泄热,非大寒不足以胜热也。

雅连(五分) 犀尖(五分磨) 连翘(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竹叶心(三十片) 益元散(三钱包)淡黄芩(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 黑山栀(三钱) 杏仁(三钱) 栝蒌仁(三钱) 鲜荷梗(二尺)


夏(左) 风热感受于上,伏暑窃发于内,胃气闭郁,阳郁不伸。发热甚重。暑蒸湿动,热与湿合,熏蒸肺胃,遂致咳嗽气逆如喘。痰多稠浓,有时带红,左胁肋作痛,唇焦口渴欲饮。舌红苔黄,隐然有霉燥之意,脉数浮弦。风为阳邪,本易化火,伏暑既深,尤易化热,两邪相并,化热生火,上迫肺金,阴伤络损,所以左胁为之作痛也。症方五日,邪势正炽,有昏喘之虞。拟和阴肃肺,导热下行,即请商裁。

石膏(五钱) 盐半夏(六分) 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 大天冬(三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冬瓜子(五钱) 生薏仁(四钱) 通草(一钱) 滑石(三钱) 芦根(一两) 竹叶(十六片)以滑石芦根汤代茶

二诊 和阴肃肺,导热下行,唇焦舌霉口渴俱减,热势略和。而气逆咳嗽,仍然不定,痰红青绿之色虽退,而痰多盈碗,胸膺胁肋俱觉作痛,不能转侧。火迫金伤,液滞为痰,络气因而不宣。症起六日,热方炽甚,恐络气闭阻,降令不行,而喘甚生变。拟降肺化痰宣络。即请商裁。

广郁金(四分) 盐橘络(一钱) 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滑石(三钱) 通草(一钱) 马兜铃(一钱五分)旋复花(二钱猩绛包扎) 冬瓜子(四钱打) 枳壳(四钱) 生薏仁(四钱) 青葱管(二茎) 青芦尖(一两)以冬瓜子煎代茶。


金(童) 外感风邪,引动伏暑。发热得汗不解,面色带红,微作恶心,胸闷不寐。脉数糊滑,苔白粘腻。外感之邪,才从汗解,而伏暑内发,夹湿熏蒸,蕴于肺胃,症方两日,势甚炽张。以泄化为法。

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六一散(三钱包) 桔梗(一钱) 枳壳(一钱) 通草(一钱) 薄橘红(一钱)大连翘(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 范志曲(二钱炒) 生薏仁(四钱) 炒竹茹(一钱) 鲜fo手(一钱)温明远 微寒热甚,热在心胸,肌表并不炙手,一味烦懊,邪气交会于中宫,恶心欲呕。脉忽大忽小忽歇,舌苔白 。此伏暑之邪,为湿所抑,不能泄越。虽有津气,不克上承,所以恶燥喜润也。与云瞻先生议流化气湿,参以芳香破浊法。

郁金(磨冲七分) 白桔梗(一钱) 制半夏(三钱) 广藿香(三钱) 橘红(一钱) 大腹皮(三钱)杏仁泥(三钱) 白蔻仁(七分研后入) 炒竹茹(一钱) 玉枢丹(四分研先调服)

二诊 稍稍得寐,胃府略和之象。烦闷虽甚,较昨稍安。但脉仍歇止。频渴欲饮,饮则呕吐。气湿未能流化,清津安能上供。燥也,皆湿也。从昨法参入苦辛合化。

制半夏(三钱) 橘红(一钱) 蔻仁(七分后入) 郁金(一钱五分) 石菖蒲(五分) 川雅连(姜汁炒一分) 赤白苓(三钱) 香豆豉(三钱) 淡干姜(四分炒黄) 桔梗(一钱) 木猪苓(二钱) 广藿香(一钱五分)

三诊 辛开苦降,气通汗出。其郁遏亦既开矣,其脉气宜如何畅爽,而乃闷细如昨,右部仿fo沉伏。汗收则烦懊复盛,汗出之际,肌肤发冷。足见闭郁欲开而未能果开,卫阳已经亏损。内闭外脱,可虞之至。

勉拟连附泻心法。以备商榷。

参须(另煎冲四分) 川雅连(五分炒) 制半夏(三钱) 益元散(三钱绢包) 茯苓(三钱) 制附子(三分) 淡黄芩(一钱五分) 竹茹(姜汁炒一钱)

四诊 昨进连附泻心法,烦懊大定,渴亦大退,汗稍出不至淋漓,肤冷较温。六脉皆起。但仍歇止。足见正虚邪郁,营卫几不相续,虽为转机,还怕里陷。

川雅连(五分炒) 黑草(三分炙) 吉林大参(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熟附片(三分) 淡黄芩(酒炒一钱五分)茯苓(三钱) 白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按师云:此际舌苔,业已抽心,中虚极矣。(清儒附志)

五诊 同汪艺香合参方,案未录。

人参须(另煎冲一钱) 炙黑草(五分) 炒白芍(三钱) 辰拌块滑石(五钱) 板(六钱炙打)制半夏(三钱) 陈皮(一钱) 熟附片(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辰拌茯苓神(各三钱)姜汁炒竹二青(二钱) 僭加姜汁炒川连(五分) 淡干姜(三分)
此际舌苔,不特抽心,而且色绛,气虚阴亦虚矣。

六诊 此方服后,脉之细涩,转为弦滑,舌之剥痕,已被浊苔满布,未始不为退象。同汪君议方。

参条(一钱) 茯苓神(各三钱) 炙黑草(六分) 龟板(六钱炙) 广皮(一钱) 制半夏(三钱)鲜佩兰(一钱五分) 川熟附(五分) 辰拌滑石块(五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姜汁炒竹茹(一钱)加姜汁炒川连(五分)

七诊 服后寒热日重,起伏依然,痰粘舌腻。气阴渐复,暑湿究未达化故耳。

人参须(一钱) 茯苓神(各三钱) 陈皮(一钱五分) 制香附(三钱) 藿香(三钱) 淡干姜(五分)制半夏(三钱) 粉猪苓(二钱) 姜汁炒竹二青(一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

八诊 寒热虽不甚盛,而仍有起伏。大波大折之余,邪热与湿,不能遽楚,不问可知。所可异者,脉又转细,神情亦少爽利,胸闷不舒,时仍有烦懊情形。当其脉见歇止,甚至隐伏,其时进以连附泻心,脉即顿起,数日甚属和平。撤龟甲,脉未变。撤草彻芍,脉亦未变。昨方之中,补中气,扶中阳,并未撤防,而脉情转异。谓是气不足而不能鼓舞,则参须虽为大参之余气,其时隐伏之脉,尚足以鼓之而出,今竟不足以保守旧地,于情于理,有所不通。细询其今日咯吐之痰,不及昨日之多,倦睡较昨为甚,是否上中两焦之湿热未清,弥漫于中,遮蔽脉道,不能鼓舞。质之艺香先生,以为何如。并请云瞻老宗台定夺。

制半夏(三钱) 广藿香(三钱) 淡干姜(六分) 大腹皮(二钱) 广橘红(一钱) 猪茯苓(各二钱)白蔻仁(研末三分冲服四分后入) 川雅连(重姜汁炒二分) 郁金(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九诊 气湿开通,脉歇及数象皆退,大便畅行。胃气将起,惟祈谨慎。艺香先生商定。

赤白苓(辰砂拌各三钱) 粉猪苓(二钱) 香豆豉(一钱五分) 佩兰叶(一钱五分) 制半夏(二钱) 广藿香(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新会皮(一钱) 生米仁(三钱) 杏仁泥(三钱) 檀香(二钱劈)

改方去豉檀,加益元散四钱,枳壳一钱五分,炒竹茹一钱。


陈(右) 伏邪晚发,湿重邪轻,邪从汗泄,湿蕴未化,热退胸宽之后,粘腻之痰未净,饮食不慎,浊痰蕴聚,熏蒸复热,中脘痞满难舒。昨忽于脐上脘下突起一条如梗,作痛异常,按之摩之,其形较软。刻下痛势暂定,而形梗之处,按之跳动,心胸之间, 作酸,滴水入口,亦觉阻碍。脉象弦滑,舌红苔白而浮。良由脾胃为浊痰所遏,胃土不能通降,脾土不克运旋,遂致肝藏之气,不能疏泄,浊气阻而不行,突起一条,以冲脉起于气街,而贯于胸中故也。胸中作酸,以曲直作酸也。今水湿之邪,干犯土位,肝木之气,郁于土中,诚恐气郁之极,而暴伸为喘,不可不虑。兹拟苦辛通降法,疏其土滞,而木之郁者,或由此条达,然不易也。备商。

川雅连(三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云茯苓(三钱) 炒黄淡干姜(五分) 薤白头(三钱)整砂仁(四粒) 姜汁炒竹茹(一钱) 盐水炒橘皮(一钱) 生姜汁(二匙冲)

二诊 苦辛合化,通降阳明,中脘略舒,稍能安谷。然脐之偏右,有形攻筑,心中嘈杂,呕吐痰涎。询悉日前曾吐青绿之色。今诊左寸细弱,关部弦滑,尺中小涩,右寸濡软,关尺虚弦,重取竟空豁无根。此中气虚微之兆。中无砥柱,肝木之气,自得摇撼其中州,此所以为嘈为杂也。木无土御,肝浊自得上泛,所以呕恶,为吐青绿之色。木郁土中,故肝病而聚形偏右。种种见端,皆由病伤根本而来,右脉空豁,即是木无胃气,大为可虑。勉拟六君以扶持胃气,合梅连煎出入,以泄胃浊而柔肝木。备商。

人参须 制半夏 川雅连 开口川椒 于术炭 新会红 云茯苓 广木香乌梅肉 砂仁末

三诊 扶持胃气,兼泄胃浊而柔肝木,胃纳略有起色,吐水嘈杂,较前大减,结块攻撑已定。特饮食仍难多进,多进则中州仍觉痞满,痰犹上涌。脉象稍觉粘指,然仍涩数。此胃气既已空乏,胃阴亦已耗伤,虽见转机,尚难深恃也。仿戊己汤出入,参入甘寒益阴之品。备商。

人参须 东白芍 上广皮 杏仁 白蒺 于术炭 金石斛 制半夏 茯苓 鲜竹茹 左金丸

四诊 呕吐嘈杂已止,稍能安谷。特块之攻撑虽定,而不能泯然无形,所以于聚形之处,气分总觉窒滞。脉象濡细而涩,舌光无苔。良由气阴并亏,肝木之气,与平索之饮气互结。大便两旬未行,亦脾土不能鼓舞运旋耳。衰羸之症,尚未稳当。

人参须 甜杏仁 整砂仁 金石斛 橘白 半夏曲 云茯苓 白蒺藜 白芍 于术 上徭桂(研末饭丸先服)

五诊 呕恶全定,大便亦行,胃纳渐次加增,聚形已泯然无迹,攻撑亦止,音声稍振。虽属转机之象,但小溲作酸,脉尚细涩,舌苔薄白而,时犹嘈杂。良以中气未复,肝虚撼扰,肾阴亦亏,气化不及州都。大节恰临,还有意外之虞。

人参须 白归身杜仲 川断肉 炒杞子 姜汁炒大熟地 上徭桂 炒山药小麦 黑大豆 萸肉牛膝

六诊 诸恙已退,惟尚有嘈杂之意,谷食较寻常所少无几。然匝月以来,仅能转侧不假于人,而仍未能起坐,偏左头颊作痛。脉濡而滑,左部细弱,舌淡少华频渴。正合内经谷入多而气少之例,其为血液衰脱,不及告复,确然可见。仿复脉法。

人参须 大麦火麻仁 上徭桂 牛膝炭 炙甘草 炒杞子 淮小麦 制洋参 炒生地阿胶 炮姜炭 萸肉炭


伏邪晚发,热甚寒微,经水适来适断,冲脉气阻。夫冲脉起于气街,布散于胸中,此响彼应,遂致中州痞满,痰湿停聚,哕恶呕吐,自觉中脘之间,似有一团凝结,滴水入口,皆聚于此。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交通,才得成寐。今中州阻痹,则水火相济之道路,阻隔不通,坎离不接,彻夜不能交睫。脉象滑大而数,沉取濡软,舌淡红,苔白且 。邪湿痰气,交会中宫,而正气渐虚。所虑神昏发呃。气湿之结,前人谓非辛不能开,非苦不能降,拟泻心为法。

川连(姜汁炒三分) 制半夏(三钱) 赤白苓(各四钱) 鲜fo手(一钱五分) 淡干姜(四分) 陈皮(一钱)白蔻仁(七分后入) 大腹皮(二钱) 藿香(三钱) 竹茹(姜汁炒一钱) 生姜(三片)

改方加郁金一钱五分,枳实一钱,石菖蒲五分,玉枢丹三分先调服。


口鼻吸受暑邪,内藏于骨髓,外舍于分肉之间,至旬前感触秋凉,内伏之邪,由此而发。不寒但热,热则懊烦胸闷,索饮瓜水,而口渴仍喜暧饮,纤毫无汗,频带哕恶,中脘板痛,齿垢唇焦。而舌红苔白干毛,脉象糊数不扬。此邪湿滞交蒸,伏邪欲从外达,而气湿相持于内,所以叠经疏解,而未能作汗。暑必归心,所以懊烦闷乱。将及转候,深恐内闭神昏,发痉发厥。

杏仁 方通草 炒枳实 薄橘红 九节石菖蒲 白蔻仁 制半夏 香豆豉 广郁金 生薏仁 槟榔 藿香 竹茹 桔梗

改方加川连干姜。


荣(左) 三疟已久,复感暑邪,旬日来热势起伏,初起尚觉微寒,今不寒但热,热甚之时,烦懊不堪,思吃瓜水以救燎原,而所进汤饮,仍喜暖热,胸闷哕恶频频。脉数糊滑,苔白糙腻异常。汗不畅达。此由暑邪与湿痰相合,三焦之气,尽行窒塞。痰湿相持于内,则里气不能外通于表,所以不能作汗。湿阻中州,则为哕恶。暑必为烦,所以懊 不堪。湿与暑相蒸,暑与湿交煽,若不从外达,即从内闭,将至神昏发痉发厥。急化其里,使蕴遏之湿痰开展,暑邪从湿中外透,是为大幸。

制半夏 蔻仁 川朴 香豆豉 九节石菖蒲 fo手 广藿香 桔梗 知母 广郁金 广皮 草果仁 姜汁炒竹二青 磨槟榔(冲)

二诊 烦闷大减,热之起伏亦得稍衰,哕恶较定,神情亦得爽慧。日前屡屡发厥,自昨至今,厥亦未作,不可不为转机。但脉数犹带糊细,舌苔大化,白色渐次转黄,近根微霉。湿痰之郁遏稍开,而暑湿相蒸,何能遽化。上中二焦,犹是邪湿交炽。将及两旬,还恐化燥昏厥之类。请正。

光杏仁 白蔻仁 广橘红 生薏仁 制半夏 赤猪苓 苦桔梗 益元散 川通草 鲜fo手 广郁金 淡黄芩 大腹皮


孙(左) 头痛遽见退轻,而每至热蒸,其痛辄甚,咽中牵腻,频作恶心,窒闷尤甚。脉数糊大。良以暑湿内蒸,火风随之上旋,肺胃之气,不能开降。病起即发白,气分素虚。恐湿热交蒸,致内窜昏厥。再从三焦宣化,参以清泄。

光杏仁 郁金 制半夏 赤猪苓 鲜fo手 通草 橘红 白蔻仁 淡黄芩 竹茹

改方加防己枇杷丝瓜西瓜翠衣荷叶梗。


沈(幼) 症起十七朝,热甚于里,屡经汗出,而烦懊不宁,夜甚无寐,小溲数而且多,频渴欲饮。曾发飞浆赤。舌红苔黄,中心略罩微黑。此由吸受暑邪,邪留气分,虽经表散,而暑乃无形之气,与外感风寒不同,屡表屡汗,而暑热之气仍然未化,以致气分热迫。一饮一勺,为热所迫,则建瓴而下,所以溲数且多。

暑喜归心,所以暑必为烦。大肠与胃相联续,与肺相表里,肺热下移于肠,则大便泄泻。恐暑邪不化,从暑化热,从热化火,而动风生惊。拟以轻剂清化。候专家商进。

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川石斛(三钱) 水炒竹茹(一钱) 橘红(盐水炒一钱) 益元散(三钱) 黑山栀(三钱) 肥知母(去毛炒二钱) 大连翘壳(三钱) 朱茯神(三钱) 青竹叶(二十片)

二诊 轻清泄化,热势微轻,懊烦较定,大便通行,并不溏泄,极为正色。但舌苔稍化,而中心仍觉黄 。

暑湿蒸腾于胃,湿蕴为热,肺脉通心,所以时作懊烦。前方已经应手,宜再扩充。候专门名家商用。

川雅连(三分) 光杏仁(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橘红(八分) 益元散(三钱) 生薏仁(三钱) 黑山栀(二钱) 连翘壳(三钱) 竹叶(十二片)

三诊 大热虽退,余蕴未清,至暮神烦口渴,肢倦发热,热愈甚则小溲愈多。良由暑湿热熏蒸,肺当其炎,遂令津液不能约束。拟泻火生津法。

川雅连(二分) 天花粉(一钱五分) 汁(一酒杯) 活水芦根(八钱)


李(右) 每至下午,辄凛寒而热,热势不扬于外,而甚于里,胸闷中脘痞阻,恶心呕吐,渴不多饮,少腹作痛。脉数沉郁不扬。咳嗽痰多。苔黄质腻。暑邪夹湿,郁阻气分,肺胃之气,不克下行,开合因而失度。症起旬日,病邪方盛,恐再转剧。姑开泄气机,以通三焦而致开合。即请商裁。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枳实(一钱) 上广皮(一钱) 白蔻仁(五分) 竹茹(一钱) 粉前胡(一钱)淡干姜(二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 川连(三分) 杏仁(三钱) 鲜fo手(一钱)

二诊 中脘痞阻已舒,恶心亦减,凛热退轻,咳亦稍松,故气逆因而大定。然下午仍有微寒,痰多胶腻。

脉象稍扬,而带糊滑,舌红苔白不匀。上焦微通,而湿蕴成痰,弥漫肺胃。再参清化。

青蒿(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杜苏子(三钱) 冬瓜子(三钱) 云茯苓(三钱)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栝蒌皮(一钱五分) 旋复花(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枇杷叶(去毛三片)

三诊 似疟已止,中州亦舒,咳嗽亦减。然仍痰多粘腻,痰气秽浊。舌苔前半稍化,后半尚觉白腻。少阳阳明之邪,早经泄化,而湿热熏蒸于肺胃之间,浊酿成痰,肺胃少降。拟降肺化痰。

葶苈 制半夏 冬瓜子 炒竹茹 生薏仁 炒苏子 栝蒌仁 橘红 茯苓 枇杷叶


荣(右) 木郁已久,兹兼暑湿内伏,风邪外束,脾胃受困,骤然吐泻。伏暑风邪,乘此而发,不能外泄,郁于肺胃之间,以致咽赤作痛,肌痒发痧,烦热不解。热迫下注,大便频泄。胃热上冲,咽中牵腻,干恶连绵。又当天癸临期,经行不爽。脉细弦数,舌红无苔。热郁阴伤,势多变局。拟清咽滋肺汤进退。

大连翘(三钱) 川雅连(五分) 大元参(三钱) 炒牛蒡(三钱) 泽兰叶(二钱) 酒炒淡黄芩(一钱五分)青防风(一钱) 泡射干(六分) 细木通(六分) 滑石块(三钱) 枳实(八分) 桔梗(一钱)紫丹参(二钱) 薄荷(一钱后入)

二诊 利膈清咽,热态稍安,而咽中赤碎痛甚,环口发出热泡,两腮碎痛,烦渴欲饮。经色紫黑。左脉弦紧,舌红边尖绛刺。邪热化火,熏灼肺胃,阴津暗伤。恐热入血室,而致昏喘。

磨犀尖(六分冲) 鲜生地(一两洗打) 大元参(三钱) 柴胡(五分) 丹皮(二钱) 细生地(四钱)大天冬(三钱) 连翘壳(三钱) 肥知母(二钱) 人中黄(五分) 泽兰叶(二钱) 青竹叶(三十片)

三诊 凉营泄热和阴,咽赤碎痛稍减,渐能得寐痰,稍爽利。舌绛赤转淡,中心似苔非苔,颇觉粘腻。火得水而渐衰,湿得水而仍浊,浊火蒸腾,仍是熏蒸肺胃之局。拟泄热化浊。

羚羊片(三钱先煎一炷香) 白茯苓(四钱) 黑山栀(三钱) 碧玉散(三钱包) 连翘壳(三钱) 净蝉衣(六分) 柴胡(五分) 枳实(七分) 水炒竹茹(二钱) 青竹叶(三十片) 竹沥(一两冲) 鲜橄榄(去核五枚打汁冲)

四诊 咽痛略定,气逆较平,痰稍爽利,烦热亦轻,而肌肤仍然作痒,口渴喜凉饮,咽中白腐不退。左脉细弦而数,右脉细数微弱,舌白质红,舌尖满布红点。火热劫烁肺胃,阴津大伤。咽通于胃,喉通于肺,肺为辛金,在色为白,金因火旺,其腐为白,金之色也。还恐火刑金烁,而致肺喘。再清肺胃之热,而救肺胃之阴。

沙参(五钱) 大麦冬(三钱) 生石膏(六钱) 真川贝(三钱) 冬桑叶(一钱) 鲜生地(洗打八钱)鲜铁斛(洗打七钱) 元参肉(三钱) 花粉(三钱) 甘中黄(五分) 粉丹皮(二钱) 生赤芍(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打) 金汁(一两冲) 青芦管(一两五钱)

五诊 另定方服。

龙胆草(二钱) 杭白芍(二钱) 大元参(八钱) 生甘草(二钱) 生山栀(二钱) 大生地(一两)川黄柏(一钱五分) 全栝蒌(三钱) 生石膏(三钱) 马兜铃(二钱) 板蓝根(三钱)

六诊 咽痛白腐布满,项侧耳后肿胀作痛,热势不衰,肝胆之火,势若燎原。大苦泄热,大寒胜热,咽痛略减,白腐略退。然热势仍炽,经紫色不净,脐下按之板滞。脉象弦数,舌红起刺。肝胆之火风,交炽于上,欲行未行之血,凝滞于下,营郁则热,亦属定理。再从清泄之中,兼和营滞。以备商酌。

大生地(七钱) 龙胆草(一钱五分) 黑山栀(三钱) 桑叶(二钱) 生甘草(七分) 板蓝根(三钱)生赤芍(二钱) 丹皮(二钱) 酒炒延胡索(一钱五分) 单仁(三钱去皮尖打) (另)上濂珠(二分)上西黄(四厘) 西血珀(四分三味研末蜜水调服)

七诊 清泄肝胆,兼化营滞,热势减轻,咽痛碎腐大退,略能安谷。人之一身,营卫阴阳而已矣,周流贯通,无一息之停。卫者阳也,所以卫闭者则生寒。营者阴也,所以营郁则生热。盖营郁则阳气屈曲,自然生热。热重复轻,其势起伏,以营郁而阳不得宣,屈曲而热,郁极而通,热即转轻。迨周流至营郁之处,阳气复阻,屈曲复热,此热势起伏之情形也。昨进药后,少腹微微攻动,旋即大便,坚而且黑,甚觉安舒,未始非滞血之所化。然少腹尚觉板滞,项侧耳后,肿硬渐甚,外疡大有起发之势。其肿硬之处,营血亦必停阻,肝胆之火亢甚,夫人而知之矣。而营气不宣,阳气屈曲,积薪助火,安得而不燎原乎。再从和阴泄热,兼化营滞。

羚羊片(三钱先煎) 粉丹皮(二钱) 人中黄(五分) 大生地(六钱) 元参(三钱) 霜桑叶(二钱)龙胆草(一钱五分) 泽兰叶(二钱) 大贝母(三钱) 丹参(三钱) 生赤芍(一钱五分) 十大功劳叶(二钱)

八诊 辛凉重剂,原为清热解毒,救液熄风而设,何以喉间更痛者。曰:红炉泼水,烈焰飞腾也。何以少腹痞硬者。大气欲泄而不泄,肠间之气,反为痹阻也。经云:其始则异,其终则同。斯之谓欤。今诸款见松,喉腐亦定,痛势且缓,独是遗毒胀痛,更甚于前。脉小数弦,口干作渴,唇吻燥痛。分明郁伏之邪火,由脏出腑,由腑出经,痛虽不堪,而症则由此转顺矣。所嫌者本质阴虚,又当邪火燔灼之余,气伤液耗,热犹未已,而遗毒之痛,亦起心火,则火化风而劫液,实为可虑。急急存阴清热,导腑解毒,安内攘外之法,未识当否。

羚羊片(三钱先煎) 桑叶(二钱) 银花(三钱) 元参(三钱) 连翘(二钱) 丹皮(二钱)人中黄(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石膏(八钱) 川贝母(二钱) 枯芩(一钱五分) 铁皮斛(五钱)知母(二钱) 猴枣(二分) 金汁(一两冲) 芦根(一两)


王(右) 伏暑感新凉而发,凛寒而热有起伏,胸闷恶心欲呕,适及经来,少腹不舒。脉细数而滞,舌苔白腻。此伏邪夹湿,郁阻气机,深恐内闭昏痉。

大腹皮(二钱) 川朴(一钱) 郁金(一钱五分) 赤猪苓(各二钱) 泽兰(二钱) 制半夏(二钱)橘红(一钱) 延胡(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桔梗(一钱) 炒枳壳(一钱) 羌活(一钱)竹茹(一钱) 玉枢丹(四分fo手汤先化服)

二诊 热势起伏不减,胸闷恶心,每至热起,辄觉头昏晕冒,汗不获畅。脉滞数不扬,舌苔淡黄,而中带干毛。无形之暑,有形之湿,交蒸不化,心胸遂成氤氲之乡。更以经来涩少,血因热滞,深虑内窜昏厥。

炒香豉 广郁金 广杏仁 灵脂(酒炒) 桔梗 上广皮 制半夏 延胡 竹二青(盐水炒) 丝瓜络 荷叶边 西血珀(四分) 上西黄(三厘二味研细先调服)

三诊 今日热起,大为减轻,恶心亦得较定,昏晕烦渴,与昨迥殊。足见伏气与湿交蒸,心胸即如云雾矣。但脉仍糊数。邪势尚甚,还恐起伏生波也。

连翘 乌药 光杏仁 赤苓神 淡子芩 南楂炭 天水散 延 泽兰 制半夏 郁金 竹叶心

四诊 热势虽未大起,而犹恋恋未退,胸闷恶心,脐上作痛,经事已净,较诸寻常尚觉涩少。脉左关弦大。良以暑湿交蒸于气分,肝胃之气,亦由此失和。再参调气。

半夏 香附 广皮 郁金 枳壳 泽泻 赤苓 杏仁 竹茹 fo手 左金丸(fo手汤先服)


张 热势起伏,起则烦扰不宁,语言错杂,胸闷频渴欲饮,汗多不解。舌红苔白,脉濡。此暑从内发,暑为天之热气,所以一经熏灼,即乱神明。经水适来,深恐热入血室,而致昏厥。

光杏仁 益元散 郁金 煨石膏 桔梗 炒竹茹 川桂枝 通草 制半夏 泽兰 元胡索 鲜fo手

翰臣 症起七日,先寒后热,寒则震战,热则烦渴,恶心胸闷,汗出溱溱,而气味甚秽。脉象弦滑,苔白质腻。病起之际,适值失精,若论邪势直入阴经,则喻氏治黄长人房劳后伤寒论极详细。此盖由时感之邪,与湿混合,阻遏于少阳阳明,名曰湿疟。所恐少阳之邪,并入阳明,而转但热不寒,或热而不退,便多变局,以少阳主半表半里,无出无入,而阳明胃络,上通于心也。若有寒有热,当无大患耳。用小柴胡以和解表里,合达原饮以达募原之邪。即请商政。

净柴胡(五分) 草果仁(五分炒) 花槟榔(八分) 赤茯苓(三钱) 橘红(一钱) 黄芩(酒炒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炒) 制川朴(一钱) 竹茹(一钱五分姜汁炒)


周(江阴) 久咳屡次见红,痰阻营卫,阴阳不能交通,寒热三日而至,其营卫郁勃之气,欲借阳经泄越,间有衬交,气血由此凝滞,偏左有形。脉象弦滑而带微数。阴气有渐伤之虑。欲和阴阳,当通营卫之痹。

拟白虎加桂法,参宣通搜络之品。

川桂枝(四分) 肥知母(一钱五分) 生甘草(三分) 云茯苓(三钱) 枳实(一钱) 杏仁泥(三钱)广郁金(一钱五分) 石膏(煨研五钱) 粉当归(一钱五分) 鳖甲煎丸(九粒开水先送下)


某大疟而转寒热叠来,汗多而气酸带秽。右脉濡软,左部细弦。此由痰湿不运,熏蒸阳明,营卫阴阳,亦为之阻。宜和中化痰,兼通营卫。

制半夏(二钱) 枳实(二钱) 川桂枝(五分) 炒冬术(二钱) 石膏(煨研四钱) 橘红(一钱)泽泻(一钱五分) 白茯苓(四钱) 竹二青(姜汁炒一钱)


正蒙 暑湿先伏膜原,兹从少阳外达,热壮烦恶,热退汗畅。舌苔中黄边赤。恐成瘅疟。拟方即请正之。

肥知母(二钱) 茯苓皮(四钱) 黑山栀(二钱) 广郁金(一钱) 大豆卷(三钱) 白蔻仁(五分)益元散(四钱) 淡黄芩(酒炒一钱五分) 香青蒿(一钱五分) 荷梗(六钱)

二诊 畅汗热达,痰热未净,夜寐不安。苔根黄腻,脉弦滑转甚。拟加味温胆法。候正。

半夏(青盐水炒二钱) 川石斛(先煎三钱) 广皮(一钱) 川毛连(姜汁炒四分) 益元散(包四钱) 丹皮炭(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朱茯神(各三钱) 小枳实(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竹二青(盐水炒一钱半) 荷梗(五钱)


贾(左) 寒热间作,脉糊不爽,此湿疟也。和以化之。

制半夏(一钱五分) 上广皮(一钱) 柴胡(五分) 枳实(一钱) 淡黄芩(一钱五分) 大腹皮(二钱)川朴(一钱) 草果(四分)

二诊 寒热仍来,汗不获畅。邪势为湿所遏,不得外越。再和以化之。

柴胡 炒杏仁 制半夏 淡黄芩 草果仁 广皮 郁金 赤猪苓 枳实 竹茹


萧(左) 寒热间作,汗不获畅。暑湿阻于表里之间。先为和化。

白蔻仁 大豆卷 柴胡 淡黄芩 川朴 青陈皮 赤白苓 大腹皮 炒枳实


沈(左) 久疟屡止屡发,刻虽止住,而食入不舒,左胁下按之板滞,胃钝少纳。脉濡,苔白质腻。脾胃气弱,余邪结聚肝络。拟和中运脾疏络。

于潜术(二钱炒) 陈皮(一钱) 川朴(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沉香曲(一钱五分) 焦楂炭(三钱)茯苓(一钱) 炒竹茹(一钱) 鳖甲煎丸(一钱五分开水先服)

二诊 脉濡滑,苔白质腻。胃钝少纳,形体恶寒,饮食入胃,命火蒸变,则胃如大烹之鼎,旋入旋化。今湿有余阳不足,胃气呆钝,亦所不免。拟化湿和中,温助阳气。脾胃能得转旋,则络邪亦归默化也。

党参(三钱) 炒于术(一钱) 茯苓(三钱) 煨益智仁(六分) 藿香(三钱) 炒沉香曲(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熟谷芽(各一钱) 玫瑰花(二朵)


王(左) 少阳间疟。而少阳胆为肝之外府,疟虽止住,肝木纵横,腹痛甚剧,拟疏泄木郁。

杭白芍(一钱五分川桂枝四分同炒) 柴胡(醋炒五分) 香附(醋炒二钱) 茯苓(三钱) 焦楂炭(三钱)青皮(醋炒一钱) 缩砂仁(五分) 煨姜(二片)

二诊 腹痛大减。肝邪横扰,络滞不宣。效方进退。

杭白芍(一钱五分川桂枝五分同炒) 柴胡(醋炒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炒) 香附(醋炒二钱) 延胡索(一钱五分) 青皮(醋炒八分) 茯苓(三钱) 楂炭(三钱) 鳖甲煎丸(二钱先服)


某寒热稍减,寒势甚微,而热则五心烦躁,喜得凉饮。脉细数,左部微弦。营卫阴阳不和,皆由阴虚而木火内炽。再和阴而参酸苦涌泄。

制首乌(四钱) 淡黄芩(七分) 香青蒿(一钱五分) 当归炭(一钱五分) 炒木瓜(一钱) 炙鳖甲(四钱)炒白芍(二钱) 生熟甘草(各二分) 大南枣(二枚)


周(左) 疟症必有黄涎聚于胸中,故曰无痰不成疟也。脉弦主痰饮,故曰疟脉自弦。疟疾湿痰未清,以西药止截,遂致腹满肤肿面浮,为疟胀重症,未可轻视。

川朴(一钱) 广皮(一钱) 木猪苓(二钱) 加皮(三钱) 生姜衣(三分) 白术(一钱)腹皮(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薏仁(四钱) 炙内金(研末调服一钱五分) 范志曲(二钱)


陈(左) 大便通行,热仍起伏,汗出即解。脉象溷数,苔腻心黄。有形之积,虽已下达,而湿热氤氲,极难泄化。从泄化之中,参入辛温寒以通营卫。

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薏仁(四钱) 赤白苓(四钱) 知母(二钱) 通草(一钱) 草果仁(五分)上广皮(一钱) 川桂枝(三分) 石膏(煨打三钱)

二诊 昨晚寒热分明,阳明之邪,并归少阳,极为正色。阳明胃脉,上通于心,而少阳胆经,无出无入,虽有邪居,不能蔓延脏腑,从此不虑病变矣。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黄芩(酒炒一钱五分) 建泽泻(一钱五分) 细柴胡(五分) 橘皮(一钱)通草(一钱) 蔻仁(五分) 生薏仁(四钱) 茯苓(三钱)

三诊 疟未复来,苔未净化。拟和中利湿。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 猪苓(二钱) fo手(七分) 白术(二钱)川朴(七分) 泽泻(一钱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钱)


张(左) 寒热五日一来。脉形左大。邪在表里之间。宜为和化。

制半夏 淡黄芩 川朴 草果仁(炒研) 花槟榔 白术 茯苓 柴胡 广皮 老生姜


张(左) 喻氏谓疟必有黄涎聚于胸中,疟而截止,涎安能尽。大泻数次,痰湿当由此而发泄矣。再和中为主。

沉香曲 上广皮 藿香 川朴 赤白苓 泽泻 炒薏仁 煨木香 制半夏


某由寒热而至瘅疟,少阳之邪,并归阳明。从三焦宣化。

广郁金 大腹皮 蔻仁 通草 赤猪苓 淡黄芩 桔梗 杏仁 制半夏 鲜fo手

(原注)少阳之病寒战,故用柴胡,此转但热,则在阳明,阳土蕴热,宣三焦之气可奏功。


某疟母结聚,寒热不期而来。营卫阴阳痹阻。再为宣通。

川朴(一钱) 归须(一钱五分) 桂枝(五分) 冬术(二钱炒) 青蒿(鳖血拌炒三钱) 广皮(一钱)乌药(一钱五分) 槟榔(一钱五分) 焦麦芽(四钱) 焦楂炭(三钱) 延胡索(一钱五分)

二诊 邪结于营络之中,聚形坚硬满而不化。未可过于攻克,以防其散漫等变。

归尾 蓬术 焦麦芽 西潞党 南楂炭 川桂枝 延胡 炒于术 制川朴


杨(左) 大疟虽止,漫热不退,中脘不舒。痰湿内聚,营卫开合失常。阳气宣畅。其热自退。

川桂枝(四分) 干姜(四分) 制首乌(三钱) 炙鳖甲(先煎五钱) 制香附(二钱) 熟附片(五分)当归(酒炒二钱) 炒沉香曲(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某温疟不止。宜两和阴阳。

川桂枝 肥知母 橘红 广郁金 冬术 茯苓 泽泻 煨石膏 炒枳实 制半夏

诸寒热

痰多,自觉身热,而脉不甚数。此痰湿有余,郁遏阳气。

制半夏 炒竹茹 川桂枝 广橘红 云苓 制香附 砂仁末 生熟薏仁 二妙丸(二钱开水先下)

二诊 辛通苦泄,痰气之郁遏者开,则阳气之勃蒸自化。胃气既苏,内热亦退。阴虚生内热,虽属古圣明训,实与此证异岐。前法再扩充之。

苍术(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姜汁炒黄柏(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云苓(三钱) 炒黄野于术(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 炒谷芽(三钱) 生熟米仁(各二钱)


周(左) 每至日晡,辄作漫热,热不退清,汗出稍松,痰多,脉濡滑。气虚痰阻,遂致阴阳开合失其常度。年近花甲,不宜见此。拟苦辛寒合方,以开阴泄热。

川桂枝(五分) 光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煨石膏(三钱)茯苓块(三钱) 枳实(七分) 生姜(二片) 红枣(一枚)

二诊 苦辛寒合方而开痰饮,以通阴阳,日晡漫热已退,如鼓应桴,其为开合失度,可以概见。以退为进拟蠲饮化痰。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竹茹(一钱) 猪苓(一钱五分) 南星(三分) 上广皮(一钱)枳实(一钱) 薏仁(四钱) 老姜(二片)

三诊 脉象濡滑。运化迟钝,便溏不实。舌苔中心黑润。痰湿不运,脾阳不克鼓舞。拟温中而蠲饮。

川桂枝(五分) 云茯苓(三钱) 上广皮(一钱) 姜竹茹(一钱) 霞天曲(二钱) 炒于术(二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钱) 老生姜(三片)


久嗽不止,痰稠浓腻,甚则色带青绿,寒热往来。脉软而数。此肝肾素亏,而脾胃之痰热,熏蒸于肺,阴阳开合之机,悉为痰阻,此所以为寒为热也。将入劳损之门,不易图治。

川桂枝 杏仁泥 制半夏 橘红 炒黄川贝 生石膏 肥知母 海蛤粉 郁金 云苓

二诊 湿痰稍退,而营卫流行,不能和协。再拟和中化痰。

人参须(另煎冲五分)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川桂枝 炒枳实 干姜(四分) 郁金 野于术 煨石膏

三诊 开饮化痰和中,阴阳交并,寒热已止,纳增痰爽。足见痰阻营术,与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者迥异也。再从前法扩充。

人参须(八分) 云苓 制半夏 炒枳实 砂仁 野于术 橘红 川桂枝 石膏(煨)


某气虚多痰之质,偶食粘腻窒滞之物,气由此不行,湿由此不运,痰由此不化,营卫由此而阻,阴阳由此而乖,遂至阴阳相争,先寒后热。郁极而通,两次大汗,阴阳稍得协和,热势因之渐缓。然脾肺升降,仍为痰气所阻,右胁作痛,痰鸣带咳。盛纳在胃,运化在脾,所谓窒滞者阳明也。气之不行,胃气之不行也。湿之不运,胃湿之不运也。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肺为出痰之窍,痰之不化,是胃中之痰不化也,阻于斯,滞于斯。寒热交争之下,热虽循减,而胃中之痰湿,已被熏蒸,于是随其阳土之性而欲化燥,舌苔为之焦黑。舌色如此,而不甚热,不烦闷,不口渴引饮者,独何欤。以痰湿熏蒸,化燥化热,皆由气机郁遏,津液不行,不若时邪之症,温气化热之后,烁液劫津而成燥也。阳明胃络,上通于心。今胃中为痰湿弥漫之区,所以神机为之不运,神倦如寐,中脘板硬。脉象左寸微浮,关部溷滑,尺部沉细,右寸细滞,关弦,尺弱。证由痰湿食停阻,传变化燥,以平素气弱,而致化火不足。化燥不足。惟恐里气一虚,而湿痰内陷,以致神迷。拟疏化痰湿,参入苦降辛开,即阳土宜清阴土宜温之意。备诸方家采择。

制半夏(二钱) 旋复花(一钱五分包) 光杏仁(三钱) 赤白苓(各二钱) 磨枳实(三分) 白蔻仁(三分冲) 广橘红(一钱) 淡干姜(四分) 川雅连(三分) 生香附(一钱五分)

二诊 疏降胃府,苦辛开通,脉数稍退,舌焦黑顿化十七。郁蒸之热,已退三舍。大便虽未通行,而中脘略软频转矢气,亦属府气欲通之象,不可不为起色。但热仍未退,右胁仍痛,痰鸣欲咳,还是痰湿交蒸,不可遽化,所谓伤食类伤寒者,即此是也。再拟疏化一法,而步步顾其中阳,以防内陷神昏之变。备方家采择。

制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 生香附(一钱五分) 淡干姜(四分) 磨枳实(三分) 雅连(二分)光杏仁(三钱) 旋复花(二钱) 炒苏子(三钱) 竹茹(八分) 白蔻仁(三分冲) 豆卷(三钱)


阴分久亏不复,阴虚生内热,经训昭垂,固无疑义。特内热无已时,兹则间数日或旬日即热,显与寻常之内热迥殊。所以然者。良由喉证之后,余热袭入营分,营中有热,至数日而其热郁勃,故发热,热则气泄郁解,故复能退。拟于养营之中,参以清营。

镑犀尖(二分先煎) 炙生地(四钱) 炒归身(一钱) 十大功劳叶(一钱) 西赤芍(一钱五分)炒山药(三钱) 软白薇(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二诊 凉营泄热,大便饮食如常。守前法以觇动静。

生地炭(四钱) 磨犀尖(二分冲) 香青蒿(二钱) 十大功劳叶(一钱五分) 粉丹皮(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酒炒) 炒白薇(二钱)

三诊 每至身热,辄口碎。阳明营分之热无疑。

炙生地(四钱) 犀角尖(二分磨冲) 粉丹皮(一钱五分) 玉泉散(一钱五分包) 川石斛(三钱) 白茅根(五钱去心)

四诊 此次热轻且短,惟口糜作痛。再清胃热。

生甘草(三分) 煨石膏(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广藿梗(二钱) 川石斛(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青防风(八分)

五诊 叠进凉营泄热,热退未楚,然两目尚涩,还是余热之象也。

粉丹皮(一钱五分) 青防风(一钱) 广藿香(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煨石膏(四钱研) 生甘草(三分) 炒菊花(一钱)

六诊 脉象和缓。但小溲有时仍痛,还是余热未尽。再清泄以澈之。

镑犀尖(三分) 熟石膏(三钱) 细木通(四分) 车前子(一钱五分) 甘草梢(三分) 竹叶心(十二片)

霍乱

朱(左) 吐泻交作。中州阻窒,恐至内闭。

川朴(一钱) 槟榔(一钱) 制半夏(二钱) 青陈皮(各一钱) 鲜fo手(一钱五分) 川雅连(吴萸汤拌炒三分) 木香(五分) 范志曲(二钱) 赤白苓(各二钱) 淡干姜(六分) 广藿香(三钱) 枳实(磨冲五分)鲜生姜(二钱) 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 玉枢丹(一锭用fo手藿香汤旋磨旋冲旋饮)


童 吐泻交作,心胸窒蔽。气湿交阻,清浊不司升降,恐其内闭。

制半夏 新会皮 炒竹茹 赤白苓 嫩苏梗 川朴 大腹皮 陈香薷 鲜fo手 煨木香 伏龙肝 玉枢丹


陈(左) 痛泻之后,继以呕吐,中州不舒。脉形沉细。此寒湿内阻。

川朴 枳实 大腹皮 广皮 南楂炭 制半夏 蔻仁 赤白苓 鲜fo手


郁(左) 带病入闱,病邪未澈,昨复啖饭二次,复食冷柿三枚,寒食交阻,胸中阳气逆乱,阴阳之气,一时挥霍变乱。泄泻稀水,继而复吐。阳气闭郁,肢厥脉伏,汗出不温,目陷音低。频渴欲饮,中脘不通,胸中大痛。中阳毫无旋转之权,有内闭外脱之虞。拟黄连汤以通胃中阴阳,参以芳化而开闭郁。

台参须(一钱) 甘草(四分) 淡干姜(七分) 枳实(一钱) 制半夏(二钱) 川雅连(七分)川桂枝(七分) 焦楂炭(三钱) 车前子(三钱) 橘皮(一钱) 辟瘟丹(七分)

二诊 用仲景黄连汤以和胃中阴阳,参以芳化而开气机,六脉俱起,肢厥转温,胸痛亦止,泄泻亦减。

病虽转机,而湿热何能遽楚,以致湿化为热,劫烁阴津。舌苔干黄,毫无津液。频渴欲饮,时带呃忒,小溲全无,神识迷沉。极为危险。勉拟辛咸寒合方,参以芳开。

生石膏(一两) 滑石(四钱) 官桂(六分) 茯苓(三钱) 寒水石(三钱) 猪苓(二钱)于术(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鲜荷梗(一尺) 紫雪丹(六分)


姚(左) 外寒束缚里热,致寒热互阻,三焦清浊相干。吐泻交作,中脘不通。宜苦辛以开三焦。但霍乱时症,未可与寻常并论。

制半夏(二钱) 川朴(一钱) 淡吴萸(三分) 川雅连(五分) 云茯苓(三钱) 晚蚕砂(三钱)藿香(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白蔻仁(五分) 广皮(一钱) 香薷(一钱) 太乙丹(五分)


题臣 饮食内停,寒热杂感,致清浊相干,三焦闭塞。始则上吐下泻,今则欲吐不出,欲泻不爽,腹笥板滞,按之满痛噫出卵臭,脉伏肢厥,螺瘪目陷清浊溷淆,湿食停阻,吐泻虽得稍停,而浊积更加闭塞,气道不宣,阳不敷布。危险已极,勉与显卿仁兄先生同议苦辛开通,降泄浊积。即请高明商进。

川雅连(姜汁炒七分) 上川朴(一钱) 枳实(一钱五分) 木香(五分) 橘皮(一钱) 淡吴萸(七分)姜半夏(二钱) 白蔻仁(五分) 大腹皮(二钱) 范志曲(二钱) 备急丸(三分fo手汤送下)

丹痧

(附烂喉痧)


金(左)温疫疠之邪从内而发。发热咽痛,热势甚炽,遍身丹赤,痧点连片不分,咽痛外连颈肿。右脉滑数左脉弦紧,舌红边尖满布赤点。此由温疫之邪,一发而便化为火,充斥内外蔓延三焦。丹也,痧也,皆火也。刻当五日,邪势正盛,恐火从内窜,而致神昏发痉。拟咸寒泄热,甘凉保津。

犀尖(五分磨) 鲜生地(七钱) 粉丹皮(二钱) 大青叶(三钱) 金银花(二钱) 霜桑叶(一钱五分)大力子(二钱) 黑玄参(三钱) 薄荷(五分) 金汁(五钱) 鲜茅芦根肉(各一两)

二诊 咸寒泄热,甘凉保津,丹痧较化,热亦稍轻。然咽中仍然肿痛,左耳下结块作胀,亦属火风所结。

大势稍定,未为稳当。

大连翘 黑山栀 粉丹皮 淡黄芩 白桔梗 人中黄 大玄参 大力子 荆芥 芦根


金(右) 头胀恶风发热,头面四肢已透痧点,咽中微痛。脉数,苔白。风温之邪,袭于肺胃。适值经来,恐热入血室,不可与寻常并论也。

霜桑叶(一钱) 牛蒡子(三钱) 射干(五分) 象贝母(二钱) 广郁金执业护士网(一钱五分) 嫩前胡(一钱)炒杏仁(三钱) 蝉衣(八分) 丹参(二钱) 南楂炭(三钱) 枳壳(一钱炒)

二诊 热势稍减,痧亦畅透,咽痛略轻。经事通行,并无少腹坠满等象。再从肺胃清泄,参以和营。

大力子 嫩前胡 荆芥穗 生甘草 连翘壳 紫丹参 象贝母 白茯苓 白桔梗 青蒿梗

三诊 痧虽畅透而不肯化,经事淋沥未已,舌燥咽中干痛。脉象细数。此由经水适来,血室空虚,血分暗为热迫。再泄热凉营。

细生地 黑玄参 川石斛 牛蒡子 粉丹皮 青蒿梗 紫丹参 冬瓜子 粉前胡 川贝母 生梨肉 枇杷叶金 痧点较昨稍透,兼有起浆白疹,咽赤作痛,偏左起腐。肺胃蕴热,未能宣泄。病起三朝,势在正甚。

连翘壳 马勃 荆芥 薄荷叶 桔梗 射干 牛蒡子 蝉衣 广郁金 灯心

二诊 痧点虽布,面心足胫,尚未透发,烦热胸闷咽痛。舌苔黄糙少津。肺胃之邪,不克宣泄,夹滞不化,恐化火内窜。

净蝉衣 牛蒡子 连翘壳 麻黄(蜜炙三分) 苦桔梗 苏薄荷叶 广玉金 炒枳壳 煨石膏 茅根肉

三诊 咽痛稍轻,肌肤丹赤,投辛温寒宣泄肺胃,热势大减。苔黄大化,而舌边红刺。邪欲化火,再为清泄。

连翘壳 广郁金 滑石块 炒枳壳 煨石膏 黑山栀 淡豆豉 杏仁 牛蒡子 竹叶心

四诊 肌肤丹赤,而痧点未经畅透。肺胃蕴热不能宣泄,邪势化火,劫烁阴津,舌绛干毛。恐邪热内传,而神昏发痉。

犀尖(三分磨) 丹皮(二钱) 鸡苏散(四钱) 玄参(三钱) 杏仁(三钱) 荆芥(一钱) 鲜生地(五钱) 牛蒡子(三钱) 连翘(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茅根肉(八钱) 竹叶(二十片) 灯心(三尺)

五诊 丹痧渐化,而火风未能尽泄,咽痛甚重,大便不行。舌绛无津。拟急下存阴法。

犀尖(三分磨) 丹皮(二钱) 玄参肉(三钱) 防风(一钱) 元明粉(一钱五分) 生广军(三钱)鲜生地(五钱) 大贝母(二钱) 荆芥(一钱) 黑山栀(三钱) 生甘草(五分) 桔梗(一钱)

六诊 大便畅行,咽痛大减。然仍热甚于里,舌红尖刺无津。痧化太早,邪势化火,劫烁阴津,未为稳当。

玄参肉 细生地 连翘壳 桔梗 银花 郁金 天门冬 山栀 生甘草 竹叶 鲜芦根

七诊 咽痛渐定,热势大减。舌绛刺亦退,然舌心尚觉干毛,还是阴津未复也。

细生地(四钱) 连翘(三钱) 银花(一钱五分) 鲜石斛(五钱) 天花粉(二钱) 大玄参(三钱)生甘草(五分) 天门冬(三钱) 绿豆衣(三钱) 山栀(三钱) 芦根(一两五钱) 竹叶(三十片)

八诊 脉静身凉,履夷出险,幸甚幸甚。拟清养肺胃,以澈余炎。

大天冬 大玄参 连翘 白银花 茯苓 绿豆衣 川贝母 竹叶心 鲜芦根金 热势甚重,咽肿作痛,丹痧透露未畅,胸闷神烦。脉形紧数而弦。时疫之邪,郁于肺胃。恐邪化为火,致生枝节。

荆芥 炒牛蒡子 连翘壳 玄参 薄荷 枳实 郁金 生甘草 范志曲 淡子芩 黑山栀

二诊 痧 畅达,兼发起浆白疹,其风火热毒之重可知。再拟利膈清咽,而导热下行。

连翘壳 川雅连(三分) 防风 淡芩 玄参 丹皮 人中黄(四分) 牛蒡子 防风通圣散(三钱)


某春温疫疠之邪,由募原而入胃腑,邪化为火,熏蒸于肺,充斥上下,蔓延内外。以致热炽丹痧密布,上则咽赤肿痛,下则协热下利。脉象紧数,舌红无苔。今则渐增气喘,危象已着。勉拟黄连解毒汤出入。

即请高明商榷行之。

川雅连(五分) 生山栀(二钱) 大青叶(三钱) 犀尖(五分磨) 丹皮(二钱) 川黄柏(三钱炒)大麦冬(三钱) 淡黄芩(一钱五分) 鲜芦根(去节二两) 竹叶(三十片)


张(左) 外风引动温邪,邪从内发,即化为火。喉风发痧,舌心焦黑,粘痰缠扰咽中,咯吐不尽。脉数弦滑。

时行急病,变端不测。

紫背浮萍(一钱五分) 大元参(四钱) 桔梗(一钱) 马勃(一钱) 光杏仁(三钱) 生石膏(六钱)生甘草(五分) 连翘(三钱) 射干(七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 白茅根肉(一两) 竹沥(一两)

二诊 痧疹畅发,咽中粘痰稍利,痛势略轻。舌苔焦黑已化,而里质绛赤,干燥无津。喉关之内,白腐星布。肺胃之火,灼烁阴津,恐其暴窜。

磨犀尖(五分) 鲜生地(一两洗打) 细生地(五钱) 大麦冬(三钱) 桔梗(一钱) 粉丹皮(二钱)炒知母(二钱) 煨石膏(四钱) 大玄参(二钱) 金汁(七钱冲) 茅根肉(一两) 鲜芦根(一两)银花露(一两冲)(原注) 已后未来看,病亦渐松矣。

严(右) 咽痛红肿,丹痧已透三朝,上至头面,下至足胫,是为透足。邪从痧出,热随邪达,理当病退十七,乃热势仍然不减。咽痛稍轻,仍然赤肿。脉象滑数,舌红无苔。足见邪势太重,半发丹痧透露于外,半化火热郁于肺胃。况当经水适行,若肺胃之热,乘血分之虚,袭入营中,便是热入血室。今当出入之际,治法不可不细论也。经云:火郁发之。则开泄之药,在所必用。又云:热者寒之。则清化之药,在所难缓。而白喉忌表。殊不知白为金色,火热亢盛之极,金受火刑,所以喉间结成白点,甚者起出白条。凡表药之性,皆带升泄,恐升动火热,所以忌用。即非白喉,如喉风喉疳喉蛾之甚者,往往亦有白腐,其为火甚刑金,则一也。刻下咽痛较前昨稍轻,白点似有若无,喉症之势已得稍缓。而痧点渐化,热势不减,其火热之渊薮,不在喉间,而蕴于肺胃。显然可见。肺主皮毛,则开泄肺气,是散邪,即散火也。清泄上中,是化热。即防其入血室也。拟清泄一法。即请商榷行之。

川郁金(一钱五分) 淡黄芩(一钱五分) 大连翘壳(三钱) 黑山栀(三钱) 紫丹参(三钱) 大力子(三钱) 泽兰叶(二钱) 白桔梗(七分) 薄荷(八分) 白茅根(一两)

二诊 辛凉解表,微苦泄热,参以和营,遍身痧点畅发,邪从痧透,怫郁之热自得稍松,喉间赤肿大退,热势略得减轻。然脉仍滑数,舌红无苔,不时恶心,还是胃火逆冲,胃气不降。良由邪势太重,泄者虽泄,留者仍留,总望痧退之后,继之以汗,热势步退,方为正色。再拟清化法。即请商裁。

大连翘(三钱) 紫丹参(二钱) 赤茯苓(三钱) 盐水炒橘皮(六分) 牛蒡子(三钱)黑山栀(三钱) 苏薄荷(一钱) 水炒竹茹(一钱五分) 淡黄芩(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五分) 白桔梗(七分) 茅根肉(一两)

改方去薄荷桔梗,加芦根一两,竹叶三十片。

三诊 热势递减,咽痛亦轻。然痧点出而不化,寤难成寐,多言而时有错语。脉数细弦,舌红无苔,边尖皆布红点。此由热甚之时,经水适行,血海空虚,邪热乘虚而入血室,神藏于心,魂藏于肝,而心国家医学考试网主血,肝藏血,今热扰血中,所以神魂不能安贴,灵明渐次为之扰乱,二十二日案中早经提及,正为此也。恐致神昏痉厥,不得不为预告也。拟养血凉营,以宁神志。即请商榷行之。

大生地(四钱) 磨犀尖(三分) 粉丹皮(二钱) 紫丹参(二钱) 朱茯神(三钱) 川贝母(二钱)生赤芍(一钱五分) 水炒竹茹(一钱五分) 辰灯心(三尺) 上濂珠(三分) 西血珀(四分)真玳瑁(三分以上三味研极细末蜜水调服)


顾(童) 风温发痧,痧邪太重,邪热与风,半从外出,半从里陷。痧邪本在肺胃二经,然肺与大肠表里相应,大肠与胃,又系手足阳明相合,所以陷里之邪,直趋大肠。以致泄痢无度,痧点欲回未回,咳嗽不爽,遍身作痛。脉数,重按滑大,舌红无苔。上下交困,极为恶劣。勉用薛氏升泄一法。即请明贤商进。

葛根(一钱五分) 苦桔梗(一钱) 生甘草(五分) 白茯苓(三钱) 淡枯芩(酒炒一钱五分) 大豆卷(三钱) 羌活(七分) 炒黄荷叶(三钱)

二诊 昨用升泄之法,陷里之邪,略得升散,脾之清气,稍得升举,泄泻大减,白冻亦退,神情亦略振作。

舌红绛较淡,脉滑大稍平。种属转机之象,守前法扩充,续望应手。即请商裁。

羌活(一钱) 防风根(一钱炒) 广木香(三分) 酒炒淡芩(一钱五分) 枳壳(八分) 苦桔梗(一钱)大豆卷(二钱) 煨葛根(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白茯苓(三钱) 干荷叶(炒黄三钱)

三诊 下痢稍疏,然昼夜当在二十次之外,所下黑黄居多,肛门烙热,肌表之热,并不甚盛。而脉数竟在七至以外,舌红起刺。良以陷里之邪,与湿相合,悉化为火,仿金匮协热下痢法。即请商裁。

炒黄柏(二钱) 北秦皮(一钱) 滑石块(三钱) 炒雅连(四分) 生甘草(三分) 白头翁(一钱)金银花(三钱) 白茯苓(二钱) 金石斛(二钱) 龙井茶(一钱五分)


金(幼) 时疫七日,丹痧回没太早,火热内灼,口疳咽痛,热胜则肿,面目肢体虚浮。脉象弦数。恐变肿胀。急导火下行。

鲜生地(五钱) 玄参(三钱) 茯苓皮(三钱) 细甘草(五分) 元明粉(一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木通(五分) 丝瓜络(二钱) 金银花(二钱) 上湘军(二钱)

二诊 身热已退,口疳稍轻,四肢仍带肿胀。火风阻闭,脾湿因而不运,随风流布。恐肿胀日甚。再理湿祛风。

大腹皮(二钱) 宣木瓜(一钱) 冬瓜皮(四钱炒) 茯苓皮(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生米仁(四钱)汉防己(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青防风(一钱) 左秦艽(一钱五分)(原注)服后渐愈。


点击查看:<<张聿青医案>>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