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张聿青医案 卷二 上课笔记
    

张聿青医案教程:卷二

湿温杨(左) 湿温已届三候,不特汗 均不获畅,而且四肢背脊尚觉恶寒,阳气不能敷布,与阳气之衰微者,大相悬殊也。阳何以不布,湿阻之也。湿何以不化,饮食水谷资之助之也。为敌助粮,引虎自卫,非计也。拟开展气化。使湿随气行,则白 及汗,可以通畅。光杏仁 郁金 桔梗…

湿温

杨(左) 湿温已届三候,不特汗 均不获畅,而且四肢背脊尚觉恶寒,阳气不能敷布,与阳气之衰微者,大相悬殊也。阳何以不布,湿阻之也。湿何以不化,饮食水谷资之助之也。为敌助粮,引虎自卫,非计也。拟开展气化。使湿随气行,则白 及汗,可以通畅。

杏仁 郁金 桔梗 霍香 滑石米仁半夏 通草

此症经陈医屡投浓朴fo手花茵陈等,致有棘手之象,先生嘱以勿妄食。勿进补,一以宣化气湿法治之,果获渐瘳。案语卓然名论,不易多得。(文涵志)


昨投泄热透邪,今午续得微汗,烦渴较昨略退,面色浮赤较淡。然天气乍冷,阳气阻郁,赤色瘀滞不匀,邪湿羁留,未能遽解。上焦之气不展,胸中窒闷不舒。口腻苔白舌红,脉数糊滑。化湿泄邪,固属定理。但除感冒带病酬应外,热甚不退者九日,邪湿熏蒸之势,尚在鸱张,总望转候大得退机耳。

郁金(二钱) 九节石菖蒲(四分) 桔梗(一钱五分) 香豉(三钱) 制半夏(三钱) 牛蒡子(三钱) 橘红(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蔻仁(七分) 黄芩(酒炒一钱五分) 川通草(一钱)滑石块(三钱)

二诊 叠得自汗胸中之窒闷稍开,尚未安寐,口燥而腻。脉数舌红,苔白淡黄。胃中之浊与湿交蒸,不能遽化。症经旬日,惟有泄之,化之俾免内蒙为幸耳。

制半夏(二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郁金(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赤猪苓(各二钱) 炒枳壳(一钱) 黑山栀(二钱) 杏仁泥(三钱) 陈胆星(五分) 生薏仁(四钱)炒蒌皮(三钱)

三诊 疏泄太阴,兼以通腑,宿滞下行,胸痞腹满较舒。然热势仍起,下午为甚,面色晦黄,口渴而复粘腻咳嗽较退,寤难成寐。脉数而带糊滑,舌边绛赤,中心依然白腻足见邪势由浅而深。然从无不可达之邪,亦从无不可泄之热,其所以解之不汗,清之热不泄者,以夹杂湿邪,相持于内也。再以泄化为主。

冀邪与湿分,不致蒸痰从中弥漫为上。

广郁金(三钱) 光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 薏仁(五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炒香豉(三钱)淡黄芩(一钱五分) 赤猪苓(各二钱) 广橘红(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通草(一钱) 制半夏(二钱)


陈(左) 湿温热势起伏,湿包热外,热处湿中,热胜于湿,挟滞蒸腾,太阴之邪,还并于阳明之分。舌红苔黄,中心微燥。便阻频转矢气,阳明之湿热,渐化燥热矣。

淡黄芩 川连 光杏仁 通草 郁金 生薏仁 滑石 竹叶心(十二片) 枳实导滞丸(通草fo手汤下)

二诊 两投苦泄,热势仍然起伏,起则烦渴欲饮。湿热蒸腾,津不上布,盖热如釜中之沸,邪之与湿,犹釜底之薪。仍以泄化主之。

香豉 广郁金 光杏仁 桔梗 通草 制半夏 淡黄芩 连翘 泽泻 滑石 生薏仁 赤猪苓 竹叶心


周(左) 花甲之年,兼嗜紫霞,其命火之衰,湿痰之盛,不问可知。昨食甘寒之物,脾胃之阳为之暗伤,致湿痰弥漫三焦,旋转营运之阳,为湿所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湿胜则脾土不能分化,其水液应入于膀胱者,至此而淆入于大肠,所以便注下迫。气愈内闭,则毛窍外开。所以淋淋汗出矣。湿痰停阻,就使引动伏邪,亦不过湿热之常病。而舌无华色,脉沉细涩,右脉略大而混数不扬,一派正不胜邪之象。病在初起,又无遽培元气之理。方拟分理三焦勿以发散攻消为事,以湿与痰皆不可力制,惟有化之为宜。

川朴 通草 泽泻 fo手 郁金 赤猪苓 藿香 滑石 蔻仁 生薏仁

二诊 湿遏气津,渴甚用流化法。

石斛 炒黄川贝 滑石 郁金 枇杷叶 辰茯苓 光杏仁 炒香豉 薏仁 白蔻仁(三分研用芦根二两打汁先调服)


以翁 昨诊内窍欲蒙,及服药之时,神已糊乱。今日竟尔神昏,手暖足厥,脉糊滑并不甚数,苔白腻并不焦黑,身热并不炽甚。此由湿盛之极,中阳不运,致湿蕴成痰,痰蒙清窍。与火热之甚,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者不同。勉拟芳香通神,辛开苦降,为背城之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竺黄(三钱) 制半夏(三钱) 远志肉(一钱) 明雄精(一钱五分甘草汤拌炒) 陈胆星(一钱)白僵蚕(三钱) 茯苓(三钱) 广郁金(六分明矾三分化水磨) 九节菖蒲(八分) 竹沥(一两滴入汁少许)

转机用至宝丹一丸,橘红汤送下。一剂而神稍清,仍照服减半。

再方

川雅连(重姜汁炒三分) 制半夏(三钱) 九节菖蒲(八分) 橘红(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淡干姜(六分迷甚干姜用二钱打) 制南星(三分) 礞石(三分) 白明矾(三分) 炙牙皂(三分)麝香(五厘) 明雄黄(二分后六味研细末用竹沥先调服)

案师云:此症紧要关头,全在表热外扬,邪方透达。复诊由门下郁闻尧代去,云热已起而厥渐转。先是师命方如前意开泄。郁世兄回禀云:湿已化燥,舌绛中带焦黑而干。师曰:尚不可言化燥,燥化未足也。再用开泄,冀其化热化火,须十分透澈乃妙。药大意如前,制南星用六分,加紫雪六分,灯心汤下,尚欲其热显扬。据郁世兄本意,拟用牛黄犀角地黄汤,或鲜石斛及清宫东加减。谓化燥而无大热,书无明文,疑惑不定。师云:化燥而无大热,非真燥也,热未透也。不可滋腻,须仍泄化,微带甘辛法。(清儒志)


张(左) 湿温旬日,烦热无汗,赤疹隐约不透,胸次窒闷异常,咳不扬爽,时带谵语,频渴不欲饮,饮喜极沸之汤。脉数糊滑,苔白心黄,近根浓 。此由无形之邪,有形之湿,相持不化,邪虽欲泄,而里湿郁结,则表气不能外通,所以疏之汗之,而疹汗仍不能畅。热与湿交蒸,胸中清旷之地,遂如云雾之乡,神机转致弥漫。深恐湿蒸为痰内蒙昏痉。

三仁汤去滑石川朴竹叶,加豆豉橘红郁金枳壳桔梗菖蒲fo手。

二诊 昨进辛宣淡化,上焦之气分稍开,熏蒸之热势稍缓,神识沉迷转清,谵语指搐已定,烦闷亦得略松,舌苔较退。但气时上冲,冲则咳逆,脉数糊滑。良以郁蒸稍解,而邪湿之势,尚在极甚之时,虽有退机,犹不足济招生简章。肺胃被蒸气难下降,所以气冲欲咳,仍未俱减也前法之中,再参疏肺下气。

葶苈(五分) 通草 光杏仁 制半夏 冬瓜子 广郁金 薄橘红 滑石块 炒枳壳 枇杷叶 桔梗 竹茹

三诊 胸闷懊烦,气冲咳逆,次第减轻,咯吐之痰,亦觉爽利。舌苔亦得大化,但脉仍不扬。其肺胃之间,尚是熏蒸之地,表不得越,邪无出路,还难恃为稳当也。

光杏仁 广郁金 淡黄芩 桑叶 甜葶苈 桔梗 白蔻仁 生薏仁 制半夏 炒香豆豉 橘红 枇杷叶

四诊 咳嗽气逆大退,痰亦爽利,谵语热烦亦得渐减,特小溲清而不爽,大便不行,频转矢气,脉数糊滑,苔化而中独浓。犹是湿痰内阻,邪难泄越再导其滞。

郁金 橘红 桔梗 制半夏 赤茯苓 生薏仁 滑石 通草 萆 竹沥达痰丸(三钱fo手通草汤先送下)

五诊 大便畅行,燠烦大定,热亦较轻,口渴亦减。但赤疹虽布,甚属寥寥汗不外达。脉象较爽,舌根苔白尚 。邪湿之熏蒸,虽得渐松而未能透泄。须望其外越方为稳妥也。

光杏仁 郁金 橘红 生薏仁 枳壳 滑石块 炒蒌皮 葶苈子 桔梗 通草 木通 制半夏 赤白茯苓

六诊 熏蒸弥漫之势虽松,而湿性粘腻不克遽行泄化,里气不宣表气难,达汗 不得发越,咳嗽气逆小溲不爽。脉数滑苔白,邪湿互相犄角,尚难稳当。

郁金 光杏仁 橘红 冬瓜子 桔梗 鲜fo手 制半夏 生薏仁 蔻仁 赤猪苓 通草 苇茎

七诊 热势递减,咳亦渐松,然湿从内搏,邪从外越,是以热势恋恋不退,不能外达,而欲从内化,非欲速可以从事也。

豆卷 滑石 光杏仁 郁金 制半夏 通草 新会红 猪苓 桔梗 枳壳 生薏仁 鲜fo手

八诊 清理余蕴方

豆卷 生薏仁 制半夏 通草 广皮 福泽泻 光杏仁 鲜fo手 白蔻仁 真佩兰

如胸闷加桔梗郁金,甚者川朴枳壳藿香,头胀加蒺天麻僵蚕,理胃加生熟谷芽沉香玫瑰花

按此症湿温胸闷,始起即有 语。张骧云先诊,以其高年神志不清,案有防其内闭痉厥之语。首方用青蒿橘络猩绛之类,继用豆卷牛蒡赤芍前胡竺黄朱翘茯神玉雪救苦丹之类,不效续请巢崇山,案载咳不爽,渴欲饮热由气分内陷厥少, 语风动之险象。方用豆卷蝉衣生薏前胡光杏郁金青蒿桔梗翘心至宝丹。既而热势仍炽,案有邪火内窜心胞之势,倘其势甚防动内风。改用羚羊芦根紫雪之属,仍不效。乃请师去。诊其脉糊数苔白腻,审其神,则沉迷,投开展气,化轻描淡写,服一剂后,即有松机。窃观此案,何以沪上诸名家于湿温一症,尚亦茫然,无怪偏僻之区,悉以清蒿黄芩鲜斛等一派阴柔之品,为自保声名唯一之妙术也。不竟为之怃然三叹。(清儒附志)


蒋(右) 流化湿痰,以开郁结,热势大减,烦懊亦定,神识亦得爽慧。脉较缓和,舌红转淡,边尖转润,惟中心仍属干燥,而又觉甜腻。邪退三舍,湿痰有欲化不化之意,而气机遏伏,津液犹难流布。稍稍经行,治当兼顾。

制半夏(三钱) 郁金(五分磨冲) 栝蒌仁(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陈胆星(五分) 石菖蒲(一钱五分) 黑山栀(三钱) 杏仁泥(三钱) 滑石(三钱) 泽兰(一钱五分) 枇杷叶(三片) 风化硝(六分)青礞石(五分) 明矾(一分五厘) 血珀(三分上四味研匀调服)

改方去栝蒌仁风化硝泽兰,加川贝炒黄一钱五分,竹沥五钱。

二诊 昨晚热势又起,湿被热蒸,胸中为之弥漫,神情不如昨日之爽慧。脉数糊滑。清空之地,悉皆秽浊所占。泄化之中参以芳化。

光杏仁 方通草 淡黄芩 广郁金(白明矾三分化水磨冲) 炒竹茹 白蔻仁 滑石块 赤白苓 晚蚕砂 fo手 至宝丹

改方去至宝丹,加制雄丹一分五厘,用通草汤调下徐徐服之。


杨(右) 症属www.lindalemus.com/zhuyuan/两候有余热势并不甚重。夫病至半月邪,虽不化为火,断无不化热之理,亦断无化热而热不甚之理,其所以淹淹者,邪轻于湿,湿重于邪也。湿蕴肺胃,胃气不降,所以饮汤入口,似有噎塞之状,并作恶心。热蒸则口渴,而湿究内踞,所以仍不欲饮。湿为水属,得暖则开,所以喜进热饮。大便一日数次,皆是稀水,内经所谓湿胜则泄也。湿郁之极,阴阳不通,以致振寒而战。郁极而通,得以汗泄,肌表之风,随湿外越,发为白疹,虽属邪湿之出路,然肌肤分肉之事,于三焦之熏蒸,依然无益耳窍不聪,浊邪之害清也。鼻起烟霉,是熏蒸之炎,有诸内形诸外也。刻下神情呆钝,时带错语,若以热扰神明,灵机被塞,自必有一种昏愦情形。今似糊非糊,似爽非爽,皆是无形之邪,与有形之湿,蒸腾弥漫,其胸中清旷之地,遂成烟雾之区,大有蒙闭之虞。脉象沉细不爽,舌苔淡黄 腻,尤为湿郁热蒸之确据。兹拟辛以开,苦以泄,芳香以破浊,淡渗以引湿下行。

川雅连(姜汁炒五分) 制半夏(三钱) 郁金(磨冲六分) 九节石菖蒲(八分) 陈橘皮(一钱五分)赤白苓(各二钱) 淡干姜(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姜汁炒) 香豉(三钱) 白蔻仁(入煎四粒) 生薏仁(四钱) 通草(一钱)

改方去川连干姜,加滑石块三钱,广藿香三钱,石菖蒲减二分。

二诊 投药之后,神情大为灵爽,耳窍略聪,便泄亦减,湿之如雾迷蒙者,得化稍开而蕴蓄之热,亦于此勃发,所以午后甚为烦热,不若日前之沉迷罔觉也。脉象较爽,苔亦略化,然中心黄 。脐下作痛拒按,频转矢气,口渴欲饮。良由湿积交蒸,不能泄化,还恐昏燥等变。

制半夏(一钱五分) 黄芩(酒炒一钱) 石菖蒲(五分) 竹二青(一钱五分姜汁炒) 广郁金(磨冲六分)白蔻仁(入煎四粒) 赤猪苓(各二钱) 光杏仁(勿研三钱) 滑石块(三钱) 方通草(一钱) 香豆豉(三钱) 木香槟榔丸(三钱先服)

改方去木香槟榔丸,加芦根一两,滑石加重二钱。

三诊 丸药缓下,便泄已止,而腹中依然满痛,频转矢气。热势叠次轻退,而胸次不舒,格格欲嗳,屡涌酸涎。其为湿积交阻了然可见。所可异者,口渴欲饮,不能稍缓,若系津枯,则内既燥涸,其酸涎何由而至,所以然者,都由积阻于下,湿郁于上,清气不能上行,则虽有清津无从流布,所以愈燥则愈饮,愈饮而更燥也。再拟疏化三焦,参以导滞。

香豆豉(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炒松三分) 通草(一钱) 生薏仁(四钱) 川朴(五分) 石菖蒲(五分) 上湘军(三钱后下) 杏仁泥(三钱) 猪苓(二钱)枳实(磨冲五分)

改方去川朴上湘军,加滑石块三钱,白蔻仁入煎两粒,西血珀研先服五分,上沉香三分磨先服。

四诊 以燥治燥,津液果回,其为气湿郁遏,清津无以上供,固无疑义。复下数,次腹胀已松,少腹偏左之痛已退,偏右按之仍痛。脉细沉数,舌心干毛。幸边道已润。良由郁蒸渐解,气机渐得施化,津液渐得通行,而余滞积湿,犹未尽达。将及三候,元气支离,未便叠次峻攻,暂为退守待稍能安谷,再商续下可耳。

川雅连(一分) 香豆豉(三钱) 杏仁泥(三钱) 赤猪苓(各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白蔻仁(入煎三粒)广郁金(一钱五分) 淡干姜(四分) 枳实(炒成炭一钱) 制香附(二钱) 通草(一钱) 枇杷叶(去毛四片)

方有白,以燥治燥,津回而舌心干毛,肺胃之津液已亏,宜于此际酌用甘凉,后案统宜删削。此先生检点存案自批于后者也。先生于湿温一门,具有心得,以燥化燥生平之效果,历历不爽。独于此案不自满意,记此数语。先生之虚心如此,详慎如此。从可知症变万端,毫厘千里,断不可坚于自信,而孟浪投方也。(文涵志)


张(右) 病经一候,形寒已罢,热势不解,汗出不及下体,膈间烦闷特甚,呕恶时作,卧寐不安,小溲赤少,大便不爽。寸关沉按弦数,左更上溢寸外,舌尖赤燥,近根黄腻带浊。此皆湿热之邪,心肝之火,搏结于胸膈之间,阳明之分,气机被阻,阴液暗耗,其所以渴不喜饮者,挟痰湿故也。势恐肝阳化风,有痉厥昏蒙之变。议泻胸膈之邪热,清心肝之火。冀得躁平安寐,庶免变端。录方明裁。

羚羊片(先煎七分) 郁金(一钱五分) 囫囵连翘(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木通(八分) 细川连(姜汁炒五分) 香豉(三钱) 薄荷(八分) 栝蒌仁(三钱打) 枳实(五分元明粉八分化水磨冲) 丹皮(酒炒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 芦根(去节八钱)


蒋(左) 神识已清,热亦大减,然频频呃忒,胸脘不舒。舌苔炱黑,脉数糊滑。内闭之热已开,而痰湿滞交阻不化,虽略转机,尚不足恃也商进。

郁金(磨冲五分) 川雅连(姜汁炒四分) 杏仁泥(三钱) 刀豆子(磨冲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滑石块(四钱) 冬瓜子(四钱打) 炒竹茹(一钱五分) 方通草(一钱) 九节石菖蒲(五分) 新会皮(一钱) 青芦管(一两) 竹沥达痰丸(三钱开水先送下)


杨(左) 外感风寒,卫阳被郁,先发微寒,阳郁暴伸,遂发壮热,汗出邪泄,阴阳洽和,得以脉静身凉。惟热气一蒸,里湿悉动,邪虽外达,蕴湿未清,所以胃纳不复,舌苔未化。宜理湿和中。至于头痛昏眩。腹满心悸,乃平素肝阳之偏亢,由于血虚不能养肝而来。当置缓议。

制半夏(一钱五分) 赤茯苓神(各二钱) 生薏仁(四钱) 大豆卷(三钱) 川朴(一钱) 猪苓(一钱五分)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建泽泻(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fo手(一钱五分)


呕吐已止,而气湿不化,烦热仍然不退,耳聋不聪,时带 语。脉糊数不扬。此湿邪弥漫,清窍被阻。

有神昏发痉之虞。拟方即请商正。

光杏仁 郁金 桔梗 赤茯苓 蔻仁 制半夏 香豆豉 橘红 枳壳 晚蚕砂 九节菖蒲 万氏牛黄清心丸(七分灯心汤先送下)


夏(左) 大邪已退,余蕴宿积未清,便不行而频转矢气,病已多日,本不敢浪用重药,叠为推荡。然以姑息为心,实蹈引虎自卫之弊,不可不察也。

豆卷 广皮 杏仁泥 生薏仁 通草 郁金 苦桔梗 赤猪苓 制半夏 枳实导滞丸(fo手通草汤下)

二诊 流畅三焦,气机宣通,内蕴之浊,得以上越,呕出痰涎甚多。里气既通,表当自达,随后尚有微汗而热解也。

制半夏 南星 豆卷 泽泻 桔梗 通草 橘红 枳实 广郁金 杏仁 薏仁 淡黄芩 薛金楣 湿痰素盛,复感时邪,邪与湿蒸,发热不解湿邪相持于内,表气不能外通,旬日已来,未经畅汗,邪势正炽之际,更兼误食面包,胃口为之壅实,湿痰因而弥漫,清津被抑不能上供,以致神识迷糊。

舌干无津,苔黑而舌质淡白。斑点隐约不透,大便不行。脉形滑数。邪湿化燥,弥漫神机,内窜昏厥,指顾间事也。与子范仁兄大人同议宣通郁遏。以望神机通灵,清津流布,然恐难得也。

枳实(六分磨) 广郁金(二钱) 滑石块(四钱) 天竺黄(三钱) 陈胆星(八分) 川雅连(五分炒)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栝蒌仁(七钱打) 鲜石菖蒲(连根叶洗打三钱) 白萝卜汁(一两冲) 陈关蛰(洗淡二两) 活水芦根(二两)

二诊 昨进开通蕴遏,流湿润燥舌干转润,迷糊稍清,面色稍淡,郁遏较开。清津得以上供,所以舌燥转润。表气渐得外通,斑点略为透露。然仍大便不行,迷蒙如睡。脉象糊滑,舌苔灰滞垢腻。胃中之浊邪,闭郁尚盛,胃脉通心,还恐昏痉。与子范兄同议苦辛泄化,参以劫痰。大敌当前,成败非所知也。即请商裁。

川雅连(姜汁炒五分) 栝蒌仁(五钱) 光杏仁(三钱) 淡黄芩(酒炒一钱五分) 淡干姜(二分)佩兰叶(三钱) 豆蔻花(四分) 制半夏(三钱) 陈胆星(七分) 莱菔子(四钱炒) 竹茹(一钱五分)郁金(四分) 菖蒲(二分) 明矾(二分) 明雄精(二分以上四味同研极细末先调服)

三诊 苦辛通降,参以化痰,神识略为清爽,而仍迷蒙如寐。日前神情安静,今则时揭衣被,颇有懊烦之意。清津既回之后,津液复劫。舌苔焦黑,舌质深红,脉弦滑而数。良由痰湿积蕴遏,渐化为火,火劫阴津,胃脉通心,深恐热入胞络,症极郑重。勉与子瞻仁兄大人同议急下存阴法。即请商裁。

鲜首乌(洗打六钱) 连翘(三钱) 天花粉(二钱) 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元明粉(冲一钱半) 枳实(一钱) 竹茹(一钱水炒) 生广军(一钱五分) 礞石滚痰丸(三钱开水先化服) 至宝丹(一丸服煎药后隔二点钟用灯心汤化服)

四诊 投剂之后,大便畅行,神情大为清爽,痰亦爽利。而日晡后又复渐见迷蒙,脉形转细。舌干质红苔黑,以汤润之,则浮糙浊苔满布,齿垢唇焦。斑点虽渐透露,而未畅达。良由邪浊化火,遂令阳明热炽,劫烁阴津。仍恐热从内窜,而神昏痉厥。勉拟泻南补北,泄热透斑。留候子范仁兄酌夺。

镑犀角(先煎四分) 川贝母(二钱) 阿胶珠(三钱) 镑羊角(先煎二钱) 连翘(三钱) 大天冬(三钱) 鲜石菖蒲(连根叶洗打三钱) 细生地(五钱) 芦根(一两五钱) 竹沥(滴入姜汁少许一两)濂珠粉(三分灯心汤先调服)

五诊 泻南补北,泄热透斑,斑点渐畅,神识较清,脉亦稍起,舌津稍回,稍稍饮汤,舌质即腻。清津虽回,而痰浊昏蒙,气不能化,津不上升。与子范仁兄大人共议,乘此津液稍回之际,急急流化气分,以通津液,仍以化痰宣窍参之。

香豆豉(二钱) 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川贝(二钱炒) 活水芦根(去节一两) 滑石块(四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陈胆星(一钱五分) 鲜石菖蒲(连根叶洗打三钱) 干枇杷叶(去毛三钱)天竺黄(三钱) 竹沥(一两用明矾四分磨极细末和入冲服)

六诊 神识较清,而烦热复盛,欲揭衣被不时 语。脉象弦数,舌苔黑质红,仍然少津。斑点未畅,而已经化淡。邪热内郁,与浊交蒸,化火劫津,所谓火必为烦也。还恐内窜。以透热救阴,仍参化痰留候子范兄商政。

羚羊片(先煎三钱) 黑山栀(三钱) 大天冬(三钱) 细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连翘心(三钱)天竺黄(三钱) 阿胶珠(三钱) 鲜石菖蒲(连根叶洗打三钱) 滑石块(重加辰砂拌三钱) 青竹叶(二十片) 活水芦根(去节一两五钱)

七诊 神识渐清,舌黑稍化而邪热尚盛,阴津劫夺不复。舌质尚觉干燥。邪热内扰,神烦不宁。心与小肠,表里相应,内扰之热,从上下趋,所以神明渐清,而小溲痛甚,囊胯之间,时作奇痒。为今之计,泄热救阴,所不能缓。前人有上病而下取之法,与子范仁兄同议泻下焦湿热。

细生地(五钱) 大麦冬(去心四钱) 光杏仁(去尖打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龙胆草(六分)车前子(三钱) 木通(七分) 黑元参(六钱) 青竹叶(二十片) 益元散(重加辰砂拌绢包四钱) 黑山栀(三钱)

八诊 用增液兼清下焦湿热,大便未行,小溲作痛,涓滴不爽,气粗颧红,懊烦不宁。脉沉实,舌干苔黑,中心有断纹。邪热挟积,复聚阳明,劫烁津液,有昏厥之虞。拟调胃承气以抽釜薪。留候子范仁兄商政,并请高明裁夺。

生广军(后入四钱) 生甘草(五分) 大麦冬(去心三钱) 元明粉(冲一钱五分) 滑石块(四钱) 细生地(四钱) 黑玄参(三钱) 活水芦根(去节一两) 车前子(三钱) 青竹叶(二十片)

九诊 昨用调胃承气合增液法,小便已通。而积热仍聚阳明,不能曲折而下,大便仍然未行,腹满拒按作痛,频转矢气。舌干苔黑,脉沉,重按有力。大肠与胃相联属,阳明胃脉上通于心,肠胃为积所阻,则阳土之气,尽化燥火,劫液烁津。热气自胃上冲,则心胸之间,遂成氤氲之地,所以不为烦燥,即为迷蒙。

病中盗食面包,前次畅下,似不应再有余积。殊不知大肠之垢滞虽行,而后进之食,为热熏蒸,自然燥结于中,不克盘旋而下,所以前人有复下之法也。前法再展一筹。留候子范仁兄裁夺,并请高明商之。

广郁金(二钱) 光杏仁(打三钱) 鲜石斛(洗打一两) 鲜首乌(细切洗打八钱) 枳实(一钱) 桔梗(一钱) 栝蒌皮(四钱) 鲜生地(洗打一两) 元明粉(三钱冲) 车前子(三钱) 滑石块(四钱) 生广军(三钱水浸绞汁冲服) 干枇杷叶(去毛绢包三钱) 活水芦根(去节一两五钱)

十诊 下后仍未行,液枯故也备用。

金汁 竹沥 梨汁 青果汁 芦根汁 五味频频服之。(此日回绍兴)


陈(幼) 湿温逗留日久,湿蒸阳明,微寒里热。脉数糊软,苔白。邪湿日恋,原气日伤,将延入损途。

炒杏仁 赤猪苓 泽泻 生薏仁 通草 广郁金 炒青蒿 制半夏 上广皮 豆卷 蔻仁

二诊 宣泄肺气,表气自通,不表而汗,不透而,肌表之风,太阴之湿,因之外解。然脉仍带数。余烬尚恋,虽得转机,犹不足恃也。

制半夏 白蔻仁 赤猪苓 通草 泽泻 光杏仁 生薏仁 炒地骨皮 广皮 蔷薇露(一两温冲)

三诊 小溲黄赤,湿热外泄之兆,所以热势得以渐减。药既应手,再为扩充。

制半夏 通草 薏仁 蔻仁 木猪苓 光杏仁 广皮 泽泻 竹茹 地骨皮 蔷薇露(一两)


鲍(左) 时病之后,湿热未清,熏蒸阳明,晡后微热,有时凛寒,胸中欲咳稍舒。湿郁而荣卫不宣,宜轻宣肺气,气化则湿亦清也。

杏仁 蔻仁 赤白苓 竹茹 橘皮 鲜fo手 薏仁 通草 猪苓 白残花

二诊 宣化气湿,暮热顿退。而昨晚又觉微热,咳嗽痰不爽。湿热未清,兼感新风。宜为疏化。

前胡 杏仁 橘红 赤猪苓 象贝 炒白薇 蒌皮 生薏仁 豆蔻花(四分)

三诊 胸中渐舒,咳亦递减。然暮热时退时来。阳明湿蒸。再为清化。

制半夏 蔻仁 木猪苓 通草 冬瓜子 生薏仁 杏仁 赤白茯苓 滑石块 野残花

四诊 湿蒸阳明。湿邪旺于阴分,至暮身热宣肺气,淡渗湿,熏蒸既解,暮热已退。拟和中醒脾。谷气既旺,津气自复。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通草(八分) 藿香(二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生于术(一钱五分)薏仁(三钱) 猪苓(一钱五分) 白残花(七分) 橘白(一钱)

五诊 培土和中,胃纳稍起。前法再为扩充。

党参(二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黑豆衣(三钱) 炒于术(二钱) 茯苓(三钱) 橘白(一钱)炒白薇(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 生熟谷芽(各二钱) 佩兰叶(一钱五分)


陈(左) 热势不扬,恶心胸闷,汗不畅达。感邪挟湿交蒸,三焦为之阻窒,一候正炽之际也。

香豆豉(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蔻仁(七分) 枳实(一钱) 光杏仁(三钱)干fo手(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桔梗(一钱) 制川朴(一钱) 竹茹(一钱)


凌(左) 类疟数次,少阳之邪,并归阳明,遂致不寒但热,发疹发,唇口牵动, 语神乱,风动之后,继以发厥。今大势虽定,而热恋不解,大便经月不行,酸涎上涌,胸脘不舒,吐出酸水,略觉稍适,渴不多饮。舌红苔白花糙,左脉弦大,右脉濡滑,俱重按少力。久热之下,肝胃阴伤,胃失通降,所有湿邪,不能旋运。恐虚中生变。拟甘凉育阴,酸苦泄热复入辛燥为之反佐。即请诸高明商进。

霍石斛 生白芍 青盐半夏 大麦冬 云茯苓 水炒竹茹 盐水炒陈皮 蒺藜 左金丸 枇杷叶

二诊 甘寒育阴,酸苦泄热,复入辛燥为之反佐,酸涎上涌已定。左脉弦大稍收,而苔白花糙,退而复起,竟是糜腐情形。不饥不纳,稍进糜饮,胸脘辄觉难过,而又并非被阻。小溲结滞不爽,临溲之际,往往中止。大便不行。无非肝胃阴伤,肺津并损,致虚火挟膀胱湿热,熏蒸胃口。既为虚火湿热熏蒸,则不纳不饥,胸脘不适。小肠与膀胱手足相应,膀胱之湿热,既随虚火上蒸胃口,则小肠火府,自然秘结,大便因而不行。深入重地,聊明其理,以尽人力。即请诸高明商进。

细生地 甘草梢 细木通沙参 川石斛 白茯苓 花粉 青竹叶 外用姜柏散搽口。

三诊 糜腐稍化,热邪减轻,小溲略爽,脉亦较缓。然仍不饥,稍进糜饮,仍觉气冲。气阴并亏,何能遽复,浊蒸胃口,何能遽化。惟有循理按法,以觇其后。

细生地 北沙参 川贝母 木通 滑石 茯苓 川石斛 甘草梢 竹茹 竹叶

四诊 小溲色红且浊,湿热之气,稍得下行,而大敌不能摧散,熏蒸之炎,仍不克平。糜腐退者自退,起者仍起,胸中哽阻,欲噫不爽。足见糜布于舌,而糜之源,实在于胃,源之不清,流安能洁。大肠与胃相连属,勉再通导府气,而泄胃熟,以降胃浊。即请商之。

导赤加黄连黄芩滑石竹茹茯苓荷花露 外用猪胆汁导法

五诊 大府得通,并有粘腻之物带出,糜腐较昨大化,口渴较数日前大减。然中州郁郁不舒,时有痰涎随气上冲,饮喜暖热。右脉糊滑。阴液虽虚,而胃中之痰湿郁结不化,遂令清津转难上升,气火无从下降。病至于此,首尾无从兼顾。非辛不开,非苦不降,拟泻心法。虚家善变。势不暇顾矣。即请商进。

青盐半夏(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川雅连(四分) 鲜竹茹(姜汁炒二钱) 细木通(七分) 橘红(盐水炒一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老姜衣(七分)

六诊 病久阴气兼亏,木火夹浊蒸腾,胃糜舌腐。阴液既亏,则不化气,浊不得化,气火内烁,热从内陷。

左脉弦细急促,右脉濡滑,不耐重按。深入重地,勉与崇山先生同议方以尽人力。

洋参(三钱) 细生地(四钱) 金石斛(四钱) 橘红(盐水炒五分) 大麦冬(三钱) 川贝(三钱)蛤壳(八钱) 竹茹(水炒一钱五分) 真玳瑁(四钱) 濂珠(一钱) 金箔(一大张三味研极细末调服)


湿温旬日,有汗不解,胸闷不舒,甚至气逆塞至咽喉,呼吸难于流利,脐旁按之漉漉,今日忽又便泄小溲不通。脉数糊滑,舌苔薄白,而底质甚腻。此湿郁三焦,恐其转痢。

川朴 白蔻仁 滑石块 通草 橘红 生香附 木香 广郁金 沉香片 竹茹 枳实 鲜fo手


洪(左) 湿温七日,烦热胸闷恶心,汗出至颈而还。脉沉细涩,苔黄罩灰。邪湿郁蒸,湿遏热伏,有内闭神昏之虞。

制半夏 光杏仁 广郁金 淡黄芩 九节菖蒲 上广皮 白蔻仁 范志曲 炒枳实 炒香豉 玉枢丹(四分研末鲜fo手汤下)

二诊 发出斑痧,而烦热仍然不减,至暮神昏谵语。脉糊不爽,苔霉虽化而底质白 。还是邪湿郁蒸,欲泄而不能即泄。恐内闭昏痉。

制半夏(二钱) 白桔梗(一钱) 川雅连(三分) 干姜(四分) 九节菖蒲(六分) 光杏仁(三钱)白蔻仁(四分) 川通草(八分) 枳实(一钱) 上广皮(一钱) 赤猪苓(各二钱) 太乙丹(五分研细先调服)

三诊 汗出颇畅,身热遂解,但脉形不爽。蕴湿未清,还当泄化。

大豆卷 制半夏 赤白苓 泽泻 川朴 木猪苓 生薏仁 鲜fo手


林(幼) 水痘之后,邪虽外达,余热未清。饮食频进,胸中之余热,与谷气交蒸,热绵不退,渐至愈蒸愈重。

湿邪遏伏,津不上布,曾见舌苔干白,而并不渴饮。旬日以来,热势转有起伏,手清时暖,耳聋不聪。脉象右部糊数,左部弦大。当午火升,而热势夜重。舌红温甚,苔白湿甚。咳不扬畅。此由湿热熏蒸,湿多热少,湿在胃中,阳明少降,致少阳之木火,挟浊上腾,遂令清窍为之蒙阻,若蒙闭内窍,便成棘手重证。然火升暮热,神烦耳聋,釜中之沸也。如烟如雾蕴酿熏蒸,釜底之薪也。拟流化三焦,以分其清浊,作抽薪之计,暂观动静。诸高明以为然否。

香豆豉(三钱) 晚蚕砂(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 光杏仁(三钱) 白蒺藜(三钱)赤白苓(各二钱) 通草(一钱) 白桔梗(八分) 生薏仁(四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二诊 当午火升稍微,沉迷较昨清爽,鼻干转润,迷蒙之气,似为渐开。然蕴酿熏蒸,一时难已,热势仍然不退。前法略参苦泄,再望转机。

香豆豉 光杏仁 广郁金 橘红 前胡 生薏仁 通草 赤猪苓 白蔻仁(三分) 淡芩 桔梗 晚蚕砂

三诊 流化气机,气通表达,发出白,背部为多,背俞属肺,肺气先得宣泄。然阳明之热,太阴之湿,不克遽化,熏蒸之势,犹然难解,热仍起伏,伏则迷蒙多寐,胸中清旷之区,竟为湿热熏蒸之地,神机自难转运。舌淡红,苔白腻,右脉糊数。还是邪湿溷处之象。再从流化之中,参入芳香,以破秽浊。即请商裁。

香豆豉 白蔻仁(三分) 蝉衣 鸡苏散 光杏仁 淡子芩 佩兰叶 通草 广郁金 牛蒡子 生薏仁 野蔷薇花(六分) 芦根

四诊 白 随汗透露,色颇津湛,颗粒均匀,饥肤润泽,喻氏谓上焦之湿宜汗,又谓化里可以达表,气通表达,上焦氤氲之湿,随汗 外泄,熏蒸自衰,热因递减,神情爽慧,浊气渐开,则清窍渐通,耳聋稍聪。

舌苔前半较化,后半尚觉粘腻。大便旬余不行。从宣肺之中,参以润府,冀其湿从下达,彼此分泄,病势自孤耳。

制半夏(一钱五分) 蔻仁(三分) 炒蒌皮(四钱) 光杏仁(三钱) 牛蒡子(三钱) 薄橘红(一钱)通草(八分) 生薏仁(三钱) 滑石块(三钱) 炒枳实(一钱) 淡子芩(一钱五分) 芦根(一两)


王(左) 症交八日,热重汗不畅达,红疹发而未透,邪难外泄,热蒸湿动,湿阻气机,恶心脘痞,稍进汤饮,自觉停聚中州,里湿相搏,表气更难开泄,神情懊烦。苔白不渴,脉象糊数。恐邪湿交蒸,而致内蒙昏痉。

拟宣化开泄。

川朴(一钱) 橘皮(一钱) 桑叶(一钱) 牛蒡子(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桔梗(一钱) 枳实(一钱) 薄荷(六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蔻仁(五分) fo手(一钱)

二诊 宣化开泄,汗出甚畅,热势大减,并能得寐,烦懊因而大定,胸痞转舒,恶心亦止。但脉仍糊数,热犹未解。舌红苔薄白。气分之邪,依然留恋。再为宣化。

杏仁(三钱) 上广皮(一钱) 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五分) 蔻仁(五分)炒枳实(一钱) 薏仁(三钱) 竹茹(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通草(一钱)

三诊 热势递减,寐亦稍安,脘痞已舒。然不悲而泣,不恐而惊,痰稠色带灰黑。脉象糊滑而数,苔白质红。腹中攻撑,便带溏薄。邪从外达,痰被热蒸,蕴而不化,胆胃之气从而失降,以致胆木漂拔。再从宣化之中参清气化痰。

杏仁(三钱) 橘红(一钱) 郁金(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竹沥半夏(一钱五分) 胆星(五分)枳实(一钱) 范志曲(二钱) 薏仁(四钱) 通草(一钱) 竹茹(一钱五分)

四诊 脉静身凉,稠痰渐少,思谷知味,胃气渐开,悲泣惊恐亦定。宜和中以清余蕴。

温胆除枳实,甘草加天麻钩钩白蔻仁藿香胆星。

五诊 苔白已化,胃开思纳。惟脉形左大。头重眩晕,肝阳挟痰上逆。再熄肝化痰。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石决明(五钱) 池菊花(一钱) 上广皮(一钱) 煨天麻(一钱五分) 陈胆星(四分) 白金丸(五分) 钩钩(三钱) 盐水炒竹茹(一钱)


丁(左) 热不外扬,神情烦闷,中脘痞阻,哕恶呕吐,不能容纳,头目晕眩,渴喜沸饮。左脉弦滑,右部糊滞。此肝阳上逆,挟停饮窒塞气机。恐发痉发呃。

制半夏 炒竹茹 广藿香 郁金 川朴 枳实 白蔻仁 煨天麻 生熟香附 玉枢丹(三分研末先调服)


江苏抚军吴 病湿温下虚,缠绵两月有余,仆以病近膏肓,恐药石难于奏效,以未便立方辞。主人坚恳至再,不得已勉尽绵力,将病脉症因,方治宜忌,变方案之式,为之分列各条,备诸方家及主政采择之。一、久病湿热,化燥化火,而藏气虚微,脉至少神,症属难治。循例告辞者为此。一、病既沉重,不能袖手,惟有细究其理,勉为调治。一、口燥舌黄带灰,时喜凉饮,非胃中热甚,安得有此。一、 语错语,病涉于心。盖阳明胃脉,上通于心,胃热上乘,则心神为之扰乱。一、胃中燥火,原从湿热所化。夫湿热何以致燥。盖津之与液,清浊攸分,升降异致。浊之清者为津,清之浊者为液,液从上而下降,津从下而上升,滋养涵濡,悉赖津液敷布。今湿邪抑郁,则津液不布,燥是其标,湿是其本。一、救阴即是润燥,降火即是清心,无如津不上承,清之养之,仍苦扬汤止沸。一、大腹饱满,按之而软。谓之虚膨,虚者何,脾虚也。脾有气血,有阴阳,虚膨不运,脾虚其阳,确有可见。一、胃有燥火,而脾虚其阳,勉欲挽回,动辄矛盾。一、泻胃热而仍顾虑脾阳,前人有连理汤一方,兹仿其意。一、连属苦燥,姜属辛燥,似有抱薪救火之弊。但火从燥化,燥从湿化,燥为假燥,湿为真湿,正治从治,例得权宜。一、养阴救津,甘凉之品,有益于胃,即损于脾。再仿前人药露之法,专取其气,以润其津,于脾无损。

川雅连(五分炒) 炮姜(三分) 生熟甘草(各二分) 以上三味煎服。

上濂珠(三分) 西黄(一分) 辰砂(二分飞) 三味研细末,先调服。

西洋参(五钱) 元参(八钱) 细生地(一两) 北沙参(一两五钱) 麦冬(一两) 生甘草(二钱)白芍(四钱) 上药七味,加荷叶二两,用蒸壶取露,随意温服。

此案变通旧式,罗列条例,精警透辟,得未曾有。药露方尤为奇特。方中丞病甚时,苏沪诸名医遍治罔效,御医陈某亦束手无策。先生为处此方,旋获效果,盖先生成竹在胸,原非幸获,而犹以未便立方辞,是先生之谦德也。此案已见医界镜(又名卫生小说),群相称赏。涵当时不获随侍,未知其详。今春编印医案,而先生侄孙绍曾以此稿抄示,并面述一切。涵读此案,可法可传,洵足突过前贤,而为后学之津梁也。故乐为记之。(文涵志)

温疫说(补)

说文疫,民皆病也。从 。役、省声。内经素问遗篇论司天在泉,升降不时,五运暴郁,刚柔失守,三年化疫。故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即仲景所谓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是也。至宋元时则不名为疫,而名曰瘟。近贤喻嘉言曰:四时不正之气,伤人致病,初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成疫,以故鸡瘟死鸡,猪瘟死猪,牛马瘟死牛马。推之于人,何独不然。如世俗所称大头瘟者,头面腮颊,肿如瓜瓠者是也。所称捻颈瘟者,喉痹失音,颈大腹胀,如虾蟆者是也。所称瓜瓤瘟者,胸高胁起,呕汁如血者是也。所称杨梅瘟者,遍身紫块,忽发如霉疮者是也。所称疙瘩瘟者,发块如瘤,遍身流走,旦发夕死者是也。所称绞肠瘟者,肠鸣干呕,水泄不通者是也。小儿痧痘,传染犹多。此外刘松峰有葡萄瘟鸬 瘟等种种名目,无足深究。陈素中谓凶暴大病,死人在数日间。戴天章谓中人人病,中物物伤。张石顽云时疫之邪,皆从湿土郁蒸而发,不异障雾之毒,或发于山川原陆,或发于河井沟渠。杨栗山云毒雾之来也无端,烟瘴之出也无时。凡疵疠旱潦之气,禽兽草木,往往不免,或数年而一见,或数十年而一见。不明证治,咸委劫运,良可伤悼。前人论疫,至精至详。今人但闻西人有黑死病之说,又有鼠疫之新论,一若中国之医,并疫症而不知者。夫中医未尝不言疫也,中医言瘟疫,有大头瘟捻颈瘟种种之区别,所述情状,如腮颊肿硬结核,以及喉痹失音呕汁如血等,颇与鼠疫情形,仿fo相同,近时中医之研究西说者,亦出有鼠疫专书,互相发明。鼠疫之类,又有一种名肺炎疫。夫炎者热也,肺炎者肺热之谓也。香岩叶氏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其症身热咳嗽,甚则气喘神昏或斑疹吐衄等候,与肺热之症吻合,谓之风温,俗谓冬温春发是也。拙于东西学说,茫无头绪,故就中医界限言之,悖谬与否,不能知也。夫温之与瘟,音同义别瘟即是疫,陆九芝既详论之,喻氏又云盛夏湿温之症,即藏疫疠在内,一人受之则为湿温,一方受之则为疫疠,伤寒温热感四时之正邪,疫病由于天地不正之疠气。伤寒温热邪由外廓而入,疫邪从口鼻膜原而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议论最为扼要,治法具详本书中,然温热湿寒之气,皆能为疫。吴又可温疫论主达原饮,治湿疫也。余师愚疫论主清瘟败毒饮,治热疫也。东坡圣散子,治寒疫也。近时通用者,如普济消毒饮、玉枢丹、紫雪丹、甘露消毒丹、炼雄丹、神犀丹、古方今方,皆可取用。余师愚疫症条辨,既属精详王孟英温热经纬,尤为可采。甘露消毒丹治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神犀丹治温暑直入营分,清瘟败毒饮为十二经泄火之药。犹忆清光绪二十八年岁在壬寅,沪上疫症大作。吾师谓少阳司天,运值风木,风火交煽,合用辛凉镇重之剂,以三石汤为主方,治效大着。当时门下按法用之,皆奇验。惜其案散佚,无从搜辑。民国七年,方将抄存之案,次第排印。而南京鼠疫之恐慌特甚,既以前说登之日报,贡社会之采择。又因同学何永清君述师门之事,惜疫案之阙,爰拟此以补之。续貂之诮,所不免尔。(文涵志)


点击查看:<<张聿青医案>>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