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中医临床》杂志的主编山本先生与我讨论教科书中医的问题。我说:教科书中医的问题比较多,以下两个问题是显见的。
第一,教科书与临床的脱离。方证相应与辨证论治的最大区别是在“证”的理解上。辨证论治强调的是病机,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教科书中医将病机大多局限在脏腑病机上,而且在脏腑病机的框架下再配置笼统的治法,为追求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于是将临床有效、但无法解释的许多经方验方舍弃,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笼统的脏腑病机概念和不完整的零碎处方。这是教科书中医的第一个问题。
???? 第二个问题是,教科书中医认为方剂必须加减,这样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这是对中医灵活性的误解。在这种错误的导向下,学生忽视方剂特别是经方的学习和应用,临床开方多为随意配方,处方缺乏结构,加减过多过滥。
???? 由于以上两个问题,导致教科书中医的学术内容容易失真,临床技术不完整,临床重复性差,经验的总结及传承出现相当的难度。
-------------------
毕业我一直也是由于这个问题困扰,也曾怀疑中医了重复性,自从学习了黄师的相关理论后,我才发现,中医思维原来可以这样思考的。
-------------------
教科书的问题比较多,受黄老师的启发,我早就开始整理思路了,正酝酿写这方面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
-------------------
引用楼主黄煌于2009-04-12 22:23发表的 教科书中医的问题 :
????????????最近,日本《中医临床》杂志的主编山本先生与我讨论教科书中医的问题。我说:教科书中医的问题比较多,以下两个问题是显见的。
???? 第一,教科书与临床的脱离。方证相应与辨证论治的最大区别是在“证”的理解上。辨证论治强调的是病机,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教科书中医将病机大多局限在脏腑病机上,而且在脏腑病机的框架下再配置笼统的治法,为追求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于是将临床有效、但无法解释的许多经方验方舍弃,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笼统的脏腑病机概念和不完整的零碎处方。这是教科书中医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教科书中医认为方剂必须加减,这样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这是对中医灵活性的误解。在这种错误的导向下,学生忽视方剂特别是经方的学习和应用,临床开方多为随意配方,处方缺乏结构,加减过多过滥。
.......
最根本是原因是编书者没文化!
盲人骑瞎马,瞎马领群马!瞎马坠悬崖,群马齐陪葬!
-------------------
“教科书中医”“神秘中医”这些词汇,幽默而深刻,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革命小贩”等词语,一针见血!
-------------------
本人深有同感。很多病症用书中的病机,然后根据理法方药再酝酿处方,往往收效甚微,且同一条病机下可能会出现100种甚至1000种不同的处方,实在让人难以捉摸。而且对于某一处方,如小
柴胡汤,只要症状相似,似乎人人均可以使用,而不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实在有误导之嫌。
-------------------
中国人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际内容,学术界应该求实,不应该为了编写出“完整理论体系”的教科书而敷衍于形式。与黄教授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治学原则相形见绌!
-------------------
-------------------
教材中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学了有用,其它的临床没用过,可以把这些书比作一只通往中医的船,过了河
| | | )_) )_) )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就不要了。我的治病方法开始还是从背四大经典,到读一家一家的著作获得的。
-------------------
-------------------
-------------------
经典就是很好的教科书,为接引初学,可编一些入门的书,如中
医学概论之类。这方面可借鉴fo教的经验。
-------------------
教科书对我们学中医之人的确是个误导,我们按教科书中写的理法方药来指导临床,的确收效太难,这让我对学好中医的确没有了多少信心.看黄老师的<药证五十味>,让我觉得很新颖--原来中医可以这样辩证,有一次遇到一个
感冒的病人,已经打了三天的点滴,病人一直恶冷,汗出,不
发热,脉沉.我试着开了两付
桂枝加
附子汤,病人回家吃了一付就好了,这让我感到震惊,经方用好了原来有如些好的疗效,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经方!
-------------------
有人这找秘方。那找偏方。这学脏腑。那学气血。学来学去。还是得学经方。秘方就在【伤寒杂病论】。不学经典,无如盲人走夜路。
-------------------
院校的教科书是现代中医的源头,要振兴中医,必需正本澄源,建议老师编著《经方治疗学》,内容以中药、经方类方、体质学说、经方和现代疾病系统分类等体系组成,如此向院校和社会推广。
-------------------
黄师注重临床功力,讲究实效的思想作风是捧着教科书颤巍巍行医的群体无法比肩的,黄师豁达大度引领后生学子,真是功德无量,很羡慕在黄师指导下已有实战能力的师兄们。
-------------------
我刚接触教科书时,也一下子蒙了,还以为我以前学错了。
-------------------
中医领域要掀起反“左倾”路线的斗争。方剂的随意加减是一种绝对自由主义和机会主义的体现,本质上反映了开方者的低能,无定见,主管庸俗的臆想。
-------------------
少些抱怨,多些宽容。走自己的路,疗效是最好的说明。谁能改变学院派耍嘴皮子的天性?
-------------------
-------------------
-------------------
大凡著书立说都非常重视一类文献的,经典医籍就是我们的源头,在发挥和应用中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
-------------------
所言极是,我刚毕业的时候差点改做西医了,就是因为用教科书上的东西没有疗效,幸运的是遇到了经方,慢慢理解掌握,现在对中医信心满怀!!!!!
-------------------
不能完全否认教科书,教科书可能不能一下子让我们入门。
-------------------
-------------------
就现在的教科书,呵呵,不说了
有条件的,如果一定要看教科书的话,就看五版的,至少那是老先生们负责编的,比研究生们编的强太多了
-------------------
-------------------
中医有传承,教科书是将各家学派揉为一体,割裂了某一学派的立法方药的系统性,就像中餐西餐八大菜系,杂糅在一起,你分不清中餐和西餐,当然也就谈不上继承了,更别说发扬了,即使开中药也不过是一个小药贩子
-------------------
教科书过于理想化,很多时候不符合临床实际。再说现在编书的作者没有以前认真负责了,所以现在学院派的人没有水平
-------------------
-------------------
教科书一言以概之:继承了张景岳的玄想。QQ973638651
-------------------
-------------------
-------------------
莫怪教科书,要怪编撰教科书的人。
莫怪编写教科书的人,要怪造就了这批人的社会大环境,怪填满他们大脑的意识形态,怪蛮横专职的学术风气,怪这样一种旁若无人的中医教育制度。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也都或多或少是有责任的。我们怪别人,可自己努力了多少?如果换一种新的教科书,我们就能够接受吗?如果让我们自己设计新的教科书,别人会接受吗?
或许“教科书”本身的形式就先天地不适合于中医。传统中医的教育模式是经典加临床。可是经典早被遗弃,临床也已经荒芜。
中医教育的根本制度应该是师承。可是现行中医教育不存在师承过程。大课堂教学根本就是无用。不但教与学脱节,更不存在真正系统完整的教育规划,也不存在对培养对象的真正责任,学生处于无约束状态,连基本的做人都有问题。教材问题其实只是枝节问题。
[ 此帖被秦淮在2010-06-25 23:25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
-------------------
-------------------
楼上所言诧异。学过武术的人知道,学拳学功都有形似和神似之别。以不变一应万变之说。万变不离其宗之说。所以,套方亦有层次和境界的不同。一般会有从易,到不易,再到易的过程。对方证对应的理解,决不是套方理论这么简单,希楼上深思。
-------------------
学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无架就是一下!哪是套路照搬上场?我就是练武的,还打过擂台拿过亚军呢!够格谈武术吧!
-------------------
潮汕后学先生之言差矣!我见先生在论坛多处跟帖中提到"套方"的问题,先生似乎对"套方"深恶痛绝。但什么是"套方"?先生好像却不甚理解。在下认为所谓"套方"者,例如:1.西医诊断是什么病的,不管中医如何辨证,套用一些成方,如一见中风,就认为是"
肝阳上亢"必用镇肝
熄风汤。一见到
肺炎就用
麻杏石甘汤......等。这就是"套方"。2.或如徐灵胎在"慎疾刍言"中指出的:"今则以古圣之法为卑鄙不足道,又不能指出病名,惟以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语概之。"这样套用一些补阳、补阴、理肝气、补肾的成方,这就叫做"套方"!
方证对应辨证用方不等于"套方"。
桂枝汤的运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
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
芍药汤主之。"活活泼泼的,这不叫"套方"。这叫"方证对应"。
当然,你不同意"方证对应"的观点也不奇怪,你可以写一篇像样的文章讨论讨论,我们是欢迎的。
-------------------
“方证对应辨证用方不等于"套方"。桂枝汤的运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活活泼泼的,这不叫"套方"。这叫"方证对应"。”
——————看来你开始从所谓的“想当然的体质学说”走出来了!而重视条文理解了!不错!恭喜你!经方方证对应是建立在理解条文,老谈专病专方是不靠谱的,最起码可重复性有问题。
-------------------
黄煌老师的体质学说同样是在理解条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绝不是想当然的。也不是如你所说的"套方理论"。
-------------------
潮汕后学先生:其实,谈专方专药未尝不可,也未尝不好。俗语谓:"一味单方,气死名医。"徐灵胎说过:"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有时专方却是医家的不传之秘。潮汕先生似对专方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看你在论坛中所发之帖大概都与评击"专方"有关。甚至有点儿"过敏",人家内容并非谈"专方"你也放一炮。(你的"
再造散...."一文,或多或少也有"专方"之意啊。)岳美中老先生曾经指出过:"目前中医学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一是只强调辨证论治......余谓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岳老还说:"动辄讲辨证论治,漫无边际,让人抓不住重心,这是没有真正读懂读遍中医的典籍。"
说起武术,有套路,有散打,双方交手时,则无所谓套路了,如你所说:"就是一下。"这一下可是绝招啊,就如中医"专方"了吧。
-------------------
先走出“造神论”的阴影再来讨论中医好吗?医有名医和实医之分!"徐灵胎说过:"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举例看看,看看在临床站不站住脚!"动辄讲辨证论治,漫无边际,让人抓不住重心,这是没有真正读懂读遍中医的典籍。"————天下谁敢说“真正读懂读遍中医的典籍”这不吹牛吗?单看这句话就知道岳老也是“牛”医,吹牛的牛!梁燕同学你的鉴别能力有待提高呀!
武术高境界练的是高级自然的本能反应,而不是见招拆招你懂吗?
-------------------
首先说明我说的套方是的套是量词,不是生搬硬套的套、
大方套方对复杂疾病有可取之处,可参考已故著名中医药学家裘沛然教授《壶天散墨》第18页。
最好买本,尊重版权。请勿把本书用于商业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