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孟河医学:近代中国最具活力的中医流派
    

黄煌教授医话:孟河医学:近代中国最具活力的中医流派


南京中医药大学   黄 煌

孟河医学的概况

  孟河医学,是近代中国的一个地域性的中医流派。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江苏省南部一个紧靠长江的港口——孟河(现在属于常州市),聚集了一批名医,他们以及培养的弟子们,被后人称为“孟河医派”或“孟河医学”。

  明末清初,孟河就有费、法、沙等家族在此行医,是为孟河医学的初创期。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是孟河医学的鼎盛期。此时期孟河名医云集,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代表,其中费伯雄(1810-1885)、马培之(1820-1898)两大名医名动京师,各地求诊者纷至沓来,小小的孟河镇上居然有十多家中药房,足见当时孟河医事的繁盛之况。道光咸丰年间开始,孟河医家逐渐迁徙外地,清代末年及民国初年达到高潮,往上海者尤多。其中著名的医家为丁甘仁(1865—1926)。孟河各家的弟子也在江苏各地开业行医,此时可以说是孟河医学的外传期。从此以后,孟河本地的医事开始衰退,而孟河医学的影响却波及全国。丁甘仁说过:“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其子丁仲英也说:“吾乡多医家,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如镇江名医沙石安(1802-1887),常熟名医余听鸿(1847-1907),丹阳名医贺季衡(1866-1933),上海名医费绳甫(1851-1914)、巢崇山(1843-1909)、丁仲英(1886~1978) 、丁济万(1903~1963),无锡名医邓星伯(1862-1937)等,其医学均源自孟河。

孟河医学的特征

  孟河医学是临床医生的医学。孟河的医生多是临床医生,是看病的,他们很少著书立说,就是晚年出书,也是临床医案或经验方的汇集。如费伯雄的《医醇賸义》、马培之的《医略存真》、丁甘仁的《丁甘仁医案》等。

 孟河医学是平民医生的医学。孟河的医生多是平民医生,其中虽然有少数因医名高扬以后,被朝廷征召,但还是不灭其平民之心,如马培之于光绪六年进京后,后称病返乡。孟河的医生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当地的民众的常见病、多发病。明清以来,结核病甚多,这种称为虚劳的疾病,就是孟河费家的擅长治疗疾病。孟河地处苏南,许多农民水田耕作,感染性疾病很多,孟河医家中擅长外科的医生很多,沙家、马家、丁家、巢家多有外科高手。清代的猩红热等流行病甚多,丁甘仁就在上海治疗此病出名。立足平民,孟河医学不用名贵的药物,不搞玄虚空洞的说理,以疗效为行医的目的。

  孟河医学是全科医生的医学。孟河医生不分科,大多兼擅内、外、妇、儿、针灸、喉科等,治疗方法多样。马培之不但精于外科、喉科和针灸,而且精于内科,光绪六年(1880)曾应诏赴京为慈禧太后诊治内妇科疾病。丁甘仁在上海救治猩红热患者,也是内服、外治兼施,方取得较好的疗效。

  孟河医学还是家传医生的医学。孟河医家多是历代相传,或师承授受。费家从清初的费尚有到清代末年的费绳甫,共历九世,二百几十年,几乎延绵了整个清代。马家始于何时何人虽然失考,但其家学渊源之长,也不亚于费家,特别是其后来高徒众多,至今影响犹大。家传性使得孟河医学各有绝招,如费家擅长治疗虚劳,常守方不变,让病人服数十百剂而病愈。马家擅长外科,火针透脓、外用膏药有特色。丁家则擅长喉科以及温热病的治疗。

孟河医学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孟河医学对中医学发展的学术贡献,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中医学术思想的贡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衰退,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学术凋零,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康熙乾隆时代的隆盛期后,一直处在低迷徘徊的境地。许多医家追求药味的新奇怪异,当年鲁迅先生曾尖刻地讽刺过有位中医,处方里用经霜三年的甘蔗,一对原配蟋蟀等,虽难说是事实,但这种用药风气在当时是比较严重的。孟河医学的崛起,给医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其表现为在学术思想上求实求真,反对眩异标新,主张尊重经典,重视药性药效的研究。比如费伯雄主张处方用药的“和缓”和“平淡”。所谓 “和缓”,是“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所谓“平淡”,也是理法方药对应。他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为神奇”。他主张医学归于醇正,也就是“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之新奇”。这是对清代后期弥漫中医界的处方用药追求奇特怪异的风气的批判。马培之擅长外科,学术上更为求实。他强调“看症辨证,全凭眼力,而内服外敷,又在药力,药力不究,如何应乎?”眼力,就是诊断能力;药力,就是药性和药效。孟河医家的外科用药,从处方到制剂都是自己研制加工,如丁甘仁用于生肌止痛的海浮散,喉科用药西瓜霜等,工艺复杂,质量要求极为严格。

 其次,是对中医教育事业的贡献。孟河医家热心于医学的传承,往往弟子众多,成名者也不少。据孟河医学史研究者李夏亭先生统计,孟河医家中可查考的有800余人,其中比较知名者达百余人,去年中国政府评定的国医大师中,有五位出自孟河医派。孟河可以说是近代江苏培养名医的摇篮。清末民初,丁甘仁等孟河医家来到上海开拓,期间接受近代教育思想,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开中医学校教育事业之先河,更将孟河医学的影响推向极致。孟河医学的发展和兴盛,是与他们正确的中医教育思想相关的。在如何培养中医的问题上,他们强调《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并强调在此基础上兼容并蓄后世各家之长,如费伯雄认为金元四大家各有所长,“世之学者于各家之异处以求其同处,者辨证论治悉化成心,要归一是”。丁甘仁设立的学校课程虽以中医学术为主体,但也不排斥西学,开设了生理解剖课程。孟河医家非常重视临床教学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抄方是他们传授医学经验的主要方式,医案的整理是弟子的必修课。为此,孟河医家现存还有相当多的手抄本医案。丁甘仁除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外,也开设了医案讲评的课程。为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丁甘仁还开设了两家中医医院以供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这种中医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对后世中医高等教育的发足起着奠基的作用。

 在中医发展史上,孟河医学虽然是地域性的医学流派,但其学术特色依然是鲜明的。与苏州地区的吴门医派相比,孟河医学的文人气不足,但医生味很浓,更讲究医疗技术的研究和传承。与安徽的新安医学相比,孟河医学更显得精致简约,他们专长于临床,在治病上下工夫,与以医学经典的考订注释、医著的编辑刊行为特色的新安医学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是医生,而不是学者。总之,孟河医家们注重实效,不尚空谈;继承家学,又遵循经典、博采各家之长;不保守,重传承教育。他们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给近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可以这么说,孟河医学是中国近代最具有活力的中医流派。

-------------------
沙发!

-------------------
板凳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这点我跟黄师看法不一样。
中医毁就毁在开中医学院!毁在开中医院!毁在国家对中医的支持,支持了东郭先生!
仲景之后,没有一家学说是最准确的。傅青主是最接近的!
但是开了医院和大学后,变成一家之言,老师又不是顶尖的,学生当然一代不如一代,这能怪谁?
那些所谓的国医大师其实都是那些原来开私人诊所没什么病人的,谈不上有多少学问,到了学院熬成了教授、大师!
结果是医院和学院成了主流,百姓的信仰。而真正的中医大师却在民间,变成了江湖郎中。
历史是公正的,这一切后果就是现在学院和医院代表的主流中医,全面输给西医,屁滚尿流。
开个方,说个道理有什么稀奇,外行都会。要跟西医叫板,你不会看的疾病我会看,这个才叫大师!
前两年,孟河的付镇长找我看病,说当地已经没有好中医了,只有纪念馆。可叹!
家传之学有时会害人,会忽略其他学说,不能与时俱进。
都说懂伤寒,伤寒有错的,几个人知道?
莘农先生当时就不愿意去医院去学院,付不出他的报酬,他的收入比毛主席都高。
当代最有希望的最有活力的,还是经方医学。只要经方论坛开一天,至少我就不会到其他网站去发稿!

-------------------
不是说“你嬴了,我走了”?“只要经方论坛开一天,至少我就不会到其他网站去发稿!”
老九不能走,老十也不能走啊!
十世遗风的反调很好,我们很需要。

-------------------
解放前的中医学校跟换天后的学院又不是一回事

-------------------
很好看的中医史料,打算看看医案

-------------------
中医学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大地中医流派百家争鸣,各具特色。希望今日中医能复兴流派争鸣。

-------------------
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有两点不完全赞成。

一、仲景之后,没有一家学术是最准确的。不应该这样说话。不同时代,学术的表现不一。就像穿衣服一样,总会因时而变。关键是你要懂得其变化的缘由,不能把任何一种学术绝对化。任何一种学术都不是终极真理。俗话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粒沙子里可以有一个大世界。

二、中医高手应当可以和西医叫板,比疗效。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因为疗效标准不一,没有可比性。就像打球比赛,要有共同的规则才能比,规则不同无法比。中医和西医,不可能制定统一的规则。中国武术高手与西方拳王怎么比?

医生治病,有时可以立竿见影,有时必须日久见功。治标与治本,王道与霸道,不可等量齐观。是中医应该懂这个道理。西医他当然是不懂的。懂的找不懂的叫板,不累?

-------------------
仲景之后,春华老先生的学术应该算是比较精确的。

-------------------
我也赞同十世遗风先生的观点!中医学院制教育和中医诊疗规范化,定当有一天是要灭绝中医的!

-------------------
很好的资料的!看了学习一下!

-------------------
支持十世遗风的观点

-------------------
本人科班出生,也觉得当今中医院校的教育制度很后问题,医院的培养也有问题,中医药管理局搞得临床路径更是问题。同学中医的人,很少信仰中医,根本就不懂中医,很多学西医了,转行了。规范化、制度化下,没有了中医的辨证治疗特色,我总结中医院的中医原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西不中,中医当成了个陪衬,中医院住院病人,基本看不到中医疗效了。经常带教老师这样说“走路径,基本方,否则病例过不了关。”

-------------------
赞同十世遗风先生的观点!

-------------------
遗风大哥,感觉傅山先生和仲景不是一个路数吧?

-------------------
只要经方论坛开一天,至少我就不会先到其他网站去! 呵呵

-------------------
您的处方和热心使我的病有了起色,谢.  争取做到恬淡虚无,呵呵  

-------------------
都有道理!

-------------------
好的中医师可以医心的,嘿嘿,西医不可以噢

-------------------
说错了,不是好的中医师,应该是有仁心的中医师.

-------------------
不对吧

-------------------
當今中醫教育和中醫發展的關係

-------------------
现在好多的中医不开中医方子或开不出开不好方子,尤其是中医院的中医真正是能西不中了,中医确实是个陪衬了,而且有江河日下的趋势着实让人担忧,今年来国家中医药局根据<发展中医药的意见》提出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同时制定中医院的评审细则,对中医院有了一些新的要求,从理论上讲促使中医院按照中医的规律 发展应该具有积极地意义,可是中医院发展的模式已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集体以及个人的利益驱动下走的太远,短时间内 不能 再回来了,这是 其一,其二,问题还在于中医的教育理念问题,用没用中医的思维去教育、去学习、去感悟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就经常要求我们巩固主专业思想,即使如此还有很多同学改了行、下了海、发了财,所学的那中医也就统统还给老师了。眼下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的中医思想就更加困惑了,到了临床就信西不姓中了,如此 下去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
同意,,强烈支持

-------------------
十遗说话太偏颇,框架需要装饰。医学需要进步。百姓认可才是关键。不是时代淘汰中医而是中医淘汰自己。

-------------------
中医存活下去三大步,第一,中医院校关掉4/5,剩下的院校行政人员清退4/5,缩小4/5的招生规模;第二,关了中医院,关得干干净净;第三,开放中医私人自由执业;
当年的八老上书要求设立保留中医药管理机构、保留中医院校、保留中医院,现在看来完全是好心办坏事。

-------------------
开个方,说个道理有什么稀奇,外行都会。要跟西医叫板,你不会看的疾病我会看,这个才叫大师!

赞同!!!

-------------------
最近我们医院也在引进流派传承,有孟河、扶阳和新安。

-------------------
理论与临床不能脱节,关键学的要用得上

-------------------
流派太多,也就越容易让人走弯路啊

-------------------
现代中医的衰退固然原因很多,外因是个大气候,急功近利真的无药可救,而内因就是学者一心跟着标新立异,好高骛远断送了务实才能创新的治学立业的凝重气氛,浮躁占据了心灵的清净。西风凛冽难免吹散了农耕文明天空中美丽的中庸彩云,久不见晴空万里的人们,一下子暴露在阳光之下,不习惯的陷入彷徨迷茫中,人们于是忘记了什么是医者之心,于是乎不认得许多东西,直到有一天,连中药都不认得,比方开柴胡50克退热,乖乖!不退热,辩证有误,调方,还是不好,于是乎就得出中医中药不治病没前途的结论,却从来不去看看中药斗里装的是柴胡根还是柴胡苗,是南柴胡是北柴胡,还是大叶柴胡。浮躁的社会不会养活一个二十年也不成手的中医生,而西医······

-------------------
十世遗风:这点我跟黄师看法不一样。
中医毁就毁在开中医学院!毁在开中医院!毁在国家对中医的支持,支持了东郭先生!
仲景之后,没有一家学说是最准确的。傅青主是最接近的!
但是开了医院和大学 ..?(2010-06-23 12:38)?700)this.width=700;" >

老师风格与梁宏达先生一样,直,爽,入耳。

-------------------
医海一粟:现代中医的衰退固然原因很多,外因是个大气候,急功近利真的无药可救,而内因就是学者一心跟着标新立异,好高骛远断送了务实才能创新的治学立业的凝重气氛,浮躁占据了心灵的清净。西风 ..?(2012-03-13 21:37)?700)this.width=700;" >

中医衰退与教育体制有关,学院派的老师本身临床不行,学生想学到真本事,难。即使有治哪个病效果好的,也不一定给你讲他的心得。黄煌老师主办的经方论坛,讲实质,易明白,。即使基础差的,循序渐进,也能掌握。

-------------------
关键是统编教材束缚了老师,有时候统一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