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栋先生关于银屑病的新论发表以后,有读者提出一些商榷的观点,现把彼此之间的学术探讨转载如下,同时也以此作为本话题的结束语。谢谢各位坛友的关注!
16
、治疗银屑病当固护阳气——与张英栋先生商榷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近日拜读了山西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张英栋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2010年5月21日)和《银屑病病因病机探寻》(2010年6月9日)等数篇文章,获益匪浅,感触颇多。用汗法治疗银屑病,对于我们传统的从“血”辨治银屑病的治疗思路,是一种拓展,为我们治疗银屑病,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该文作者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质条件、不同类型的病因病机进行还原性研究,以期实现对于现今不同患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式的精确用药的目的,是一种理想之境界。笔者在学习和欣赏之余,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银屑病治疗过程中的固护阳气问题。
阳气内敛不外泄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原因
《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金匮真言论》也说到:“夫精者,身之本也。”后世的《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无。”从这些经典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血气与精对于人的重要性,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可见,阳气起着重要的固外作用。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和《素问·口问》中亦有类似论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在,皆为不足。”银屑病患者之所以发病,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原本就有正虚存在?无论患者表现为什么样的症状,其病之本原在于正气的不足。张英栋先生亦在文中着重强调:“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得出……银屑病阳气不足为体质依据的结论。”这种观点看法,虽为对传统观点的一种挑战,却有着其合理性,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开拓思路。
人存在于社会,存在于自然,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适应自然。我们的先贤们就在《黄帝内经》里反复强调过这个问题。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相应,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灵枢·刺节真邪》中说:“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从这点考虑,寒冷地带的居民比热带雨林地区居民长寿,或者一个国家,寒冷地区的居民比气候炎热地区居民长寿的原因,除了经济的因素外,寒冷地区居民终年“皮肤致”、“腠理闭”,阳气内敛不得外泄,恐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长期大量用辛温之品有耗散阳气之嫌
由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人应当适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体现在治法上,《素问·宝命全形论》:“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人类应该适应自然。张英栋先生在文中提到银屑病的治疗“用药以辛温为主,治疗中使用大量生姜(49片)、温白酒等辛味温热食物,停药后坚持多晒、多动、多穿、多吃辛味温热食物”,如果从阳气方面考虑,正如作者所说,“银屑病阳气不足为体质依据”,那么对于阳气不足的银屑病患者,我们长期大量使用辛温发汗之品治疗(即使达到所设想的全身微汗),那是不是有长期耗散患者的阳气之嫌呢?人生三宝“精、气、神”会不会亦受到影响呢?较长时间用汗法治疗银屑病,使阳气始终处于发越、至少不是内敛的状态,会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呢?当然,也许张英栋先生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使阳气通达而不致耗散,但并非每位后学者都能做到这一点。
笔者认为,在银屑病的治疗过程中,既然我们不能在短期治愈,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那么在治法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考虑“王道”治法,重视机体的正气,以最少的外来干预获取机体阴阳平衡状态的恢复。否则,“一厢情愿”式的“霸道”干预,难免会得不偿失。
17
、防治银屑病当温通阳气——答余晖医师问
●“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没有“体”,“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阳气之“体”需顾护,阳气之“用”求通达。
●银屑病最多见冬重夏轻规律者,此即“若冬无夏”。其治疗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在人体内多些“夏”意,即发散之意,而非固护之意,即“冬”意;银屑病的病机是暂时的、“用”层面上的阳气不用,有可能在短期之内纠正。
●长寿是养生的目标。而养生是中医最高级的“治未病”的学问。养生不仅养阳气之“体”,也要养阳气之“用”。温养、通达兼顾是养生的不二法门。
很高兴看到余晖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治疗银屑病当固护阳气》(2010年7月14日)。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阳气对于银屑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醒广大读者在参考笔者治疗银屑病的理论和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发越郁阳”的“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治疗银屑病的关键并非顾护阳气,而是温通阳气。
细读余晖此文,发现文中对于银屑病的认识,起码有5点与笔者相同:一是银屑病发病的“本原在于正气的不足”。二是治疗“度”的把握在于“使阳气通达而不致耗散”。三是治疗的本质在于为“机体阴阳平衡状态的恢复”创造条件。四是治疗的根本目的不是“短期治愈”,而是长久的健康和“长寿”。五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人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
有了如此之多的相同,笔者的解释便变得容易了许多。
阳气的“体用”问题
“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作用、应用。没有“体”,这个“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则“体”为“无用之体”,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自然界春夏阳气在外,发挥其“用”,秋冬阳气收藏于内,顾护阳气之“体”。没有秋冬顾护阳气的“体”,则春夏的生机旺盛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没有春夏的“发陈”(发越隐匿于体内的污垢)“使气得泄”,以尽阳气之“用”,则秋冬收藏的是垃圾而不是精华。
阳气之“体”需顾护,阳气之“用”求通达。这两点并不存在矛盾,“治病必求于本”是看矛盾的焦点是在阳气的“体”,还是阳气的“用”上。如果焦点在“体”上,需要顾护阳气之“体”,此处顾护的对象是阳气,故可以换言之为温养。如果焦点在“用”上,则重点在于通达阳气。
冬季型银屑病的病机
关键在“若冬无夏”
“若冬无夏”这句话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句文字之后。原文是:“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诚然,阳气起着重要的固外作用,但那是在防御外邪入侵的时候,如果外邪已经侵入,我们是应该开门逐寇呢?还是关门留寇?
在“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后,对于“两者不和”可能出现的“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先贤提出的治疗策略是“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和之”是调和之意,使人体既有“四时之法”中秋冬的收和藏,也有春夏的生发和疏泄,才可谓“人与天地相参也”。
银屑病最多见冬重夏轻规律者,是个不争的事实,此即“若冬无夏”。其治疗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在人体内多些“夏”意,即发散之意。而非固护(固护有藏而少用的意思)之意,即“冬”意。
“对于阳气不足的银屑病患者,我们长期大量使用辛温发汗之品治疗(即使达到所设想的全身微汗),那是不是有长期耗散患者的阳气之嫌呢?”对余晖医师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明确银屑病的病机关键是长久的、“体”层面上的“阳气不足”呢?还是暂时的、“用”层面上的阳气不用呢?笔者的答案是后者。这也是笔者对于余晖文中讲的“不能在短期治愈,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的观点有不同认识的原因。暂时的、“用”层面上的、阳气功能不及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可能在短期之内纠正。
前一段时间,一个病史13年的23岁女患者,服用麻黄类方14日后,改用真武汤为主继续服用20日,病情好转大半,遂停药“候气来复”。数月后随访诸症已无。服药30余日获得临床治愈,对于银屑病来讲,不知道能不能叫作“短期”呢?
“腠理闭”与长寿
“腠理闭”,在《灵枢·刺节真邪》之“阴阳者,寒暑也。热则……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中是没有褒贬意义的。即使以长寿为考量的标尺,也不可能发掘出“腠理闭”的好处来。
“腠理闭”与上文的“若冬无夏”导致的“寒”是有明显因果关系的。
如果说“‘皮肤致’、‘腠理闭’,阳气内敛不得外泄”可以作为“寒冷地区的居民”“长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的话。那么就可以推导出“若冬无夏”可以导致“长寿”的谬论。那样的话,“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以及“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样的经典之言也应该改写了。
长寿是养生的目标。而养生是中医最高级的“治未病”的学问。养生不仅养阳气之“体”,也要养阳气之“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就是讲阳气的“所”,也就是讲阳气之“用”对于长寿的重要意义的。
强调治疗银屑病当固护阳气是不恰当的。那么讲固护阳气是养生的大旨是否就是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不恰当。温养、通达兼顾才是养生的不二法门。古人讲养生要动静兼修即是此意。
结 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疾病的真相和治疗的真理从不同角度看,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重要的不是争论,而是如何找到台阶“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这样便有可能将各个角度的不同融合成“庐山真面目”。
感谢余晖对银屑病和阳气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作了探讨,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