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
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大温,
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二数者,
大黄香蒲汤主之:若
喉痹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大
黄香蒲汤方: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
耳聋,脉大而数者,宜
白虎汤;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
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之也。
以上内容为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原文节选,通过对原文的大意理解和目前H7N9表现症状进行联系,学生以为可能有相关性,故录于此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
看过一些同仁应对H7N9的示例方药,有
大青龙、麻杏石甘等,我没有临床经验,仅从自己所学的理论来推理。纵观《伤寒杂病论》,死症出现在少阴篇、厥阴篇的‘寒甚’,阳明篇的燥热内结,阴阳毒,两感伤寒,以及上文的大黄香蒲汤证。从H7N9病例的表现症状基本可排除‘寒证’、阴阳毒和两感伤寒。至于大青龙、
麻杏石甘汤证,不知道各位可曾见过急性死于类似此两方证表现之病例,若无,那么可否反推其不是治疗H7N9的有效方。另,可参看上文最后一段原文。学生拙见,各位批评。
-------------------
-------------------
-------------------
所谓死证不是不治则死,而是治之难生,如果不治疗,太阳病、阳明病也是会死人的。
再者,禽流感病人之死,更与西医误治有关,西医治不了,也不能说明禽流感是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