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脉诊和药人的联系
脉诊对中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本人一直由于学习不得其法和缺乏带教,对脉学的理解很肤浅,更谈不上很好的运用了。近来在论坛上揣摩经方中、江湖医侠等脉诊高手的经验,受益匪浅。同时,在学习黄师的方证人体系后,感觉二者有一定联系。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就教于高明。
脉诊是全息理论的反映。药人同样如此。前者反映当下的功能状态,具有及时性。后者则具有相当稳态。二者即密切联系又互为补充。病人在未病时脉象表现为体质状态,相对稳定。生急性病时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慢性病是可能变化不大,因为慢性病和体质状态更密切。所以在慢性病时脉象可以和药人互参。
比如,
桂枝人,体质特点是体型偏瘦,皮肤纹理细,肌肉较硬,腹肌较紧张,但触诊没有底力。脉诊呢,典型如
桂枝汤,脉浮缓。因病人瘦,故脉浮。缓,我以前一直以为就是缓慢,现在我的理解是不耐按,和紧张是相对的,也就是“触诊没有底力”。部位同样是相应的,如桂枝
茯苓丸证,常在左下腹有压痛,相应的,在左尺脉可见脉弦或紧(江湖医侠经验)。右尺脉可见脉弦紧吗?应该也可以,因
桂枝茯苓丸也可以出现右下腹压痛。
又比如,
麻黄人,脉象会是什么样?从体质来看,麻黄人肌肉发达,汗出少,表现为腠理不开。所以,脉象通常是比较紧,在太阳是浮紧。
黄芪人,腹诊的最大特点是腹部如大而软,像裹了一包水。脉诊的特点是大而虚。
柴胡人,典型脉诊是弦脉。弦,就是不柔和。我们看柴胡人的表情,多半是紧张、不放松。肌肉也较紧。部位上,小柴胡证胁下触诊发紧或不适,故在左关部多弦。大柴胡因涉及到阳明,触诊心下按之满痛,故在右关部脉弦而实。
复合体质的人,可以出现复合脉。如
大柴胡汤证。
药人如果和脉象不相应,说明此时不宜单纯根据体质进行辨证处方,需以脉诊为据。
由于在
伤寒论中脉的描述不完整,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自己去完善、揣摩。从药人入手,还有从方剂组成入手,以方测脉,以人测脉,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方法。
再次说明,本人只是单纯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一种思路,非常期望得到高手们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