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利止而身痛不休,是针对
霍乱吐利,与“伤寒,医下之”而出现的下利不止,恐不是同一种状态。
《伤寒论》是针对热病而写,《伤寒论》中的“伤寒”,没有不发热的。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虽然脉浮,但是下利清谷,里证为急,故应先温里。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有外证四肢疼,但是下利厥逆恶寒为急,故先温里。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是外证,阳气浮于表,大下利而厥冷是里寒,温里为先。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
桂枝汤。
身体疼痛是外证,与353条同义。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四肢拘急是外证,与上两条同义。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与354条同义。
四逆汤证常见发热兼吐利,由于发热,临床常有医者给予清热解毒。
身痛为邪气在表,法不当脉沉。外证不解而脉沉,主脏腑机能衰减,故病发热,头痛,身痛,脉沉者,当先温里。
黄师一语道出要点:“身痛脉沉也是温里指征”。
方剂学四逆汤功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
呕吐不渴,
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脉象微细。
对于四逆汤,一般都是这样介绍的:功效: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而《伤寒论》四逆汤首先是用于表热里寒。这个表热,并不是疾病危重期的阳虚假热,而是表有真热,里有真寒。
对于表热里寒下利,与四逆汤,多可热退病解。为什么里阳复后下利止而表证亦能得解呢?这就是自愈机制,正复邪却,正复才能祛邪。但也有利止热退后又复热的,还需与桂枝汤善后。由于病例记录不善,也是以前对于四逆汤证的应用没有体会出真谛,总以病危神衰恶寒踡卧,下利清谷为先决条件,所以对于应用四逆汤救里的数例病案没有完整记录,只能凭现在的理解,发一些空论,实为遗憾。
《伤寒论》条例,都是医案的写照,每一条都是难得的法宝,认真研究,必得精进。
这里有一个医案,可以参考: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1622&fpage=7
婴儿手温热,脉数,可不可以用四逆汤呢?手温热,与四逆汤方名的四逆,首先不符,怎么决断呢?依据是下利腹胀不喝水和脉沉,断为里寒为急,表热为次,需先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