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救逆汤”方名直指病机
    

仲景原文:“救逆汤”方名直指病机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芍药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伤寒脉浮无汗,医以火攻法迫汗,汗液大出则表部津液亡失,表津亡失则表虚而热,表虚而致里气上冲于外,并挟热上冲于心、脑;火邪攻冲心脑,其人必惊狂。惊狂者,乃因亡阳,津液不足而致血气挟热上冲,心、脑被热迫,其人则狂。邪热耗津则痰结胸中,卧起不安者,是因痰热结于胸中。故以桂枝发散阳气之亢,蜀漆清化胸中之痰,龙骨、牡蛎收敛血气兼散结气,生大枣、炙甘草调胃气、养心气以助祛邪气。诸药合用,使阳亢得平,痰热得清,结气得散,血气得敛,惊狂得安。去芍药是因为此证乃血气上冲,芍药益血气能助冲气,故去之。
仲景取此方名为救逆汤,救何逆呢?救血热冲逆,方名直指病机。

-------------------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犯何逆,是什么意思呢?是知犯何“逆治法”呢?还是知犯何“脉证的逆向趋势”呢?
决定病势何顺、何逆的根本因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是得病的人之身体状态或禀赋体质,而不是治病的某一种方法。比如“风家”,若以火劫发汗,就不会出现惊狂;而出现惊狂者,必不是“风家”。因为“风家”是阴弱体质,若以火迫劫汗,则其病理变化就是“阴阳俱虚竭”的趋向。阴阳俱虚者,必无惊狂之血力。如“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其病势发展就是“阴阳俱虚竭”、“手足躁扰、捻衣摸床”的趋向。而“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其病势发展才能出现“亡阳”、“惊狂、卧起不安”的趋向。
伤寒论之方证,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伤寒论之法理,却能明晰一切病理机制。故伤寒论自序曰:“《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伤寒论之所论方证只有二百多条,怎么能尽愈诸病呢?而伤寒论是以方示法,明晰伤寒论之方法论,就可以寻求治疗诸病的方法。

-------------------
决定病势何顺、何逆的根本因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是得病的人之身体状态或禀赋体质,而不是治病的某一种方法。真知灼见,特色鲜明!

-------------------
伤寒论不是记录病案的流水帐,其论,是论述阴阳气之变化机制。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伤寒论全论,都是围绕津、血的运行变化机制而论,寻伤寒论所集,就是寻伤寒论之津血运行变化机制之所集。如: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阳气浮为津液亢热,阴气弱为血液不足。血不足,则血不纳津,故发热汗出。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脉微为阴血虚,恶寒为阳津虚,血液与津液是生命之本,此阴阳俱虚,若更发汗、更下、更吐,就伤害了人的生命之本,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若经过或发汗、或吐、或下的治法,从而或损其血液,或损其津液,达到了身体内的血液与津液无偏弱或偏强的情况,表现为阴阳自和者,其病必自愈。
 “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阳盛耗津则热,热则欲衄,阴虚血亏则枯,枯则小便难。热伤津则燥,阴血亏则枯,故曰“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浮为阳气热,芤为阴气亏,阳热与阴亏相搏,胃气生热,热邪灼津,其阳津则亡绝于里,大便因此而硬也。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伤寒病,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又汗出不止,是正不胜邪,阴气下脱,阳气外亡,本是胃气败绝,阳气虚竭不能摄阴而下利,阴气虚竭不能纳阳而汗出不止。津血同源,下利而汗出不止,阳亡阴绝,必死。
“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金匮要略》)这是对汗出一证的生理、病理性阐释。产后为什么会喜汗出呢?因为产后失血伤阴,使血虚于下,从而阳气相对偏盛于上,肌体则通过出汗的途径,以损阳而救阴,从而使阴阳平复。所以出汗较多是产后自身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常在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比较明显。可在数天后阴阳调和而自行缓解。但若涔涔汗出、持续不止;或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则为“产后自汗”、“盗汗”证,属病态,需治疗。
 以上只是部分原文摘抄,关于阴阳变化机制之论,伤寒论还有诸多条文,有心者可在论中寻觅。

-------------------
一路读来很享受啊。产后头汗出为调和阴阳,不必治疗。也许给人很多联想,有些病或症状不必治疗。
如狂,师兄说的是素体阴虚的人不会有。只有素体阳气偏亢的有,是?

-------------------
前提条件是火劫发汗。即便不是火劫发汗,出现惊狂表现的,也不会是素体阴虚之人。
素体阴虚之人,若火劫发汗,因其人阴气本虚,发汗又使其阳气虚,只能出现阴阳俱虚的症状,而无力发作惊狂。
阴阳俱盛之人,若火劫发汗,才能出现火盛伤津、津亏火旺而发作惊狂。

-------------------
“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伤寒论》)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
读此两条,可明确两点:1、对于半表半里病热者,不可发汗。如若发汗,则徒伤表津,导致津愈伤而火愈旺,必引邪热上灼官窍,发生口伤烂赤的变证。2、心居半表半里部位,若心火旺而病吐血、衄血者,应用清下法,如大黄黄连黄芩汤,以泻其心火从下而出,心火息则衄血止。
于此心法,可知黄连黄芩属于少阳证药;还可领悟麻杏甘石汤证,应是属于上焦肺热,肺属表,故以麻黄石膏辛寒发散,祛除邪热从表而出。

从“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可知“阳气衰者为狂”,就是心之阳气衰减。阳气衰减是因为火热偏旺,热耗气伤,邪热冲逆于上,故出现惊狂证。所谓“惊狂”者,其表现应是以狂为主。虽然惊为血虚,但是“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此惊是因狂而起,而狂为火旺,火旺者,治当祛除火邪。
又从“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之论,可以读出,吐下损阴可以致惊。而从“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之论,可以读出,火迫损阳,亦可致惊。
故救逆汤,以蜀漆清热化痰,龙骨牡蛎解痞热定惊,桂枝散邪出表,甘草益心气,姜枣和胃气。诸药合用,去实益虚,和阴阳而定惊狂。

-------------------
好文章,学习!!!

-------------------
以经络论疾病,是《黄帝内经》的辨治体系。以部位论疾病,是《伤寒论》的辨治体系。伤寒论之以方药治病与黄帝内经之以刺灸治病,是在不同的治病方法之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辨治体系。只有打开以经络解伤寒的瓶颈,展现以病位解伤寒的面貌,才能简捷步入伤寒论之门,较快掌握伤寒论之方证治法。

-------------------
感谢李老师精彩的解释!!!

-------------------
这个方子化痰用蜀漆, 蜀漆和半夏有什么区别?

一直迷糊金匮用的而伤寒论没有见过的药, 比如蜀漆~黄芪~防己......对这些药证抓不住要点.

-------------------
李国栋:“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伤寒论》)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
读此两条,可明确两点:1、对于半表半里 ..?(2011-01-26 13:37)?700)this.width=700;" >

黎庀留先生往往是用茯苓代替蜀漆,此方功效不打折

-------------------
李国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犯何逆,是什么意思呢?是知犯何“逆治法”呢?还是知犯何“脉证的逆向趋势”呢?
决定病势何顺、何逆的根本因素,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是得病的人之 ..?(2011-01-09 07:05)?700)this.width=700;" >

启发良多,值得效仿。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