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经方来源于印度的猜想
    

仲景原文:经方来源于印度的猜想

我一直对经方来源于所谓《汤液经法》不甚以为然。更对所谓辅行诀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如果经方不来源于所谓的《汤液经法》,那么经方还可能来源于什么呢?
我提出一种猜想,请各位指点。

桂枝汤后有使用说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臭恶等物。



其中的五辛,是fo教里面的词汇,指五种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荤。与酒、肉同为fo弟子所禁食之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541941.htm


在金匮要略后面,《禽兽虫鱼禁忌并治》里面有一条:凡心皆为神识所舍,勿食之,使人来生复其报对矣。
这句话如果是仲景原文的话,那就可以明显看出仲景曾经受到了fo教思想的影响,或者阅读到了一些fo教医学文献。


fo教在东汉或者更早以前传入中国,有没有可能印度的医学文献也传输进来了呢?张仲景阅读了印度医学文献,以及饮食禁忌。然后张仲景进行了分类加工?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请网友讨论。

-------------------
如果是,印度也该有类似著作。

-------------------
那么多证明不去看,仲景原文里序已经点明了却拿来否定,就因为“五辛”和“在金匮要略后面,《禽兽虫鱼禁忌并治》里面有一条:凡心皆为神识所舍,勿食之,使人来生复其报对矣。
”来展开你特殊的猜想,不知道fo儒道,到最高境界都是归一的,所以别人说fo道归一,再就算用了fo教的五辛概念就能说经方是印度来的,那岂不是波音,美国很多战机都是我们中国产的,因为很多基础零件可能来自中国啊,
再说了猜想这个有意义吗?聊点实际的。

-------------------
没有可能。你的逻辑推导不正确。

-------------------
呵呵,思维怪异啊。印度医学比中国厉害吗?

-------------------
你也可以怀疑印度的fo教最早是有中国传过去的!

-------------------
都是亚当夏娃的后代?猜想考证。

-------------------
fo教的五辛,根据后秦鸠摩罗什译的《梵网经》是指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
但我国另有所谓五辛。西晋周处《风土记》和南北朝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都记载了正月一日上“五辛盘”的习俗,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正一法文修真旨要》说五辛为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香菜),与fo教的五辛有异同。因此《伤寒论》中的五辛应该与fo教无关。
我不能确定《禽兽虫鱼禁忌并治》是否仲景原文,即使是,仅凭“来生”一词附会于印度也显得武断了,不过楼主说是“猜想”,猜之无妨。

-------------------
一直有思考印度古典医学对中国汉代医学影响的问题,也一直收集相关资料。 知道肯定有一些影响,但史料贫乏,目前尚难以具体。

印度文化、fo教实际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远比一般认为的要早,道家神仙传中的很多人物,有学者就认为近于fo徒。研究中印化交流的一些大学者早有零星的论述和推测。他们想了解这个早期领域也是力不从心。唐代医学受印度医学的影响按廖育群等人的看法,应该远比一般学者认为的要广大。

近代中国最早的医学史家如范行准等人,也零星讨论过印度古典医学对中国早期医学影响的问题,但也是缺乏论据的推测居多。

-------------------
《伤寒论》有没有受印度医学的影响?

没有序言的版本《金匮玉函经》有《证治总例》,其文fo教医学色彩浓厚,很多文献学家认为是南北朝时候的医师所加,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很可能就是张仲景所作(或部分是)。到底是不是张仲景所作(或部分是)难说。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
《证治总例》中有一段以“张仲景曰:”开头的话,其中有一句很关键:“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水能净万物”这也是一句印度古典医学色彩很浓厚的话。当然认为仅是英雄所见略同也能说得过去。

关于中医汤剂的起源问题,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哪怕是充满推测和可能的文章。但这种文章实在是太难写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医学史论文,从网上得知大概也有几篇尝试性的文章,但我一篇也找不到来看。

-------------------
简单,经方用药是否来源于印度就可推断。

-------------------
十世遗风:简单,经方用药是否来源于印度就可推断。?(2013-05-07 15:57)?700)this.width=700;" >

恐怕没这么简单。印度古典医学认为万物都是药的,他们有一套辩药用药的理论。

史料中会发现,很多外国僧人来到中国,同样可以行医,当然只能使用当地药物。

只能推测他们来到一地后,是先熟悉一段时间当地常用的药材,然后很快就进行了药物对应替换。

-------------------
其实上古的历史很奇特!真正地历史可能与我们所知道的大不相同!

比如,《史记》云轩辕黄帝姓公孙,后世人完全否定上古有“公孙”姓,或以为是“公孙氏”。
其实有可能“轩辕”是“狮儿”、“酋耳”,也就是“猃狁”,而公孙,实际上就是高谿“、“高誓”,也就是“氏”——迦叶!
O(∩_∩)O~,上面的注释就不说了,汤先生一定知道,不知是否有些突兀?

-------------------
如果经方来源于印度fo教,那么古fo经上的原文應该有些痕迹。据我浅见,《大藏经》《华严经》《无量夀经》里没有经方的相关文字或影子。fo陀教人治病是从心地上治,讲的是境随心转,放下分别、执着、妄想,戒贪、嗔、痴、慢、疑,心地清净无染。连身相也放下了,病安从來?
故我以为否。

-------------------
支持汤先生写写中医汤剂的起源

-------------------
桂枝汤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一句在另一宋本《金匮玉函经》中是没有的。所以可能为汉后医家所加。

-------------------
不管是否来自于印度,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方不是来自于民间,没有群众基础。
伤寒论取法于伊尹的《汤液经法》,伊尹曾为膳夫,深谙烹饪之道,常以食材防治疾病,故撰《汤液经》。
《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招摇之桂”,点明肉桂生姜既食既药,不仅可宣散风寒,又为调味佳品,而仲景之桂枝汤与此亦有极深渊源。
生姜现在是极其普通,但直到唐代还是高档之品。孙思邈曾讲:“今诸疗多用辛甘,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
说明生姜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更不可能作为药品在民间广泛使用。
另外,桂枝汤里为什么会用芍药?一般人不理解,其实芍药在汉代也是厨房里的一种调味品。芍药以兰桂調食,五味之和也。《汉书》“芍药,其根主和五藏,又辟毒气,故合之於兰桂五味以助诸食,因呼五味之和为芍药耳。”
汉代贵族喜欢食用芍药,《南都赋》“芍药、兰草、桂皮、黑黍、种米、大雁肉、沙鹅肉、小鱼汤调成芍药肉酱”。宋?罗愿《尔雅翼》注释:古人以为芍药能化解食毒,芍药之酱,合兰桂五昧,可助诸食。待芍药酱调制好了,再进食为好。
同样,伤寒论中桂枝到底是肉桂还是桂枝,只要理解为厨房中的调味料,自然而然就明白是用肉桂了。

-------------------
古书中的一些“勺药”,非彼“芍药”。

一本《辅行诀》引发了的《伤寒论》与《汤液经法》的关联。

看来不彻底扫荡这种论调还是不行。《辅行诀》考证的文章是不写不行了。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