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伤寒论解读,首先要明白六经是指什么,我们不是搞算卦的,不研究六经和易学关系,我们是医生,以看病实用性为主,少理论多疗效,着重实用是本人一贯作风
一。六经,本人提出一经四脏说
通俗的讲法是,手足各六,总共12条经络,每一条经络都扎根在一个脏器上,那么这12条经络所联系的五脏六腑加三焦,就是24个器官。
十二条经络以及十二个脏器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就是六经系统。也就是伤寒论指的六经,在不受邪的情况下,人体可以正常运转,一旦受邪后,疾病就会按照这些路线运行传变,攻击薄弱环节,从而使该处产生病变,产生伤寒论所描写的千变万化的症状。
为何伤寒论没有提及六经是经络,而只是单纯六经病,也就因为,伤寒论中六经不是单纯某条经络,无法单称某条经络患病,本身一经就有手足2条经络,以及这2条经络所属的2个脏器,一共这4个器官,病邪侵入人体,可以大体确定是某经病,却无法确定在这4个器官之内具体那一个,,只有根据症状,舌脉,体质,腹诊等确定。就是在某处才可以遣方用药,病轻者在经,重者入脏腑,再重者入下一经,这就是顺传规律
这只是单纯一经病,如果合病2经,会有8个器官,3经会有12个器官,更复杂,所以伤寒论难解读,也不能单程某条经络病,只能称某经病。
比如受邪后,瘦人既有流鼻子骨节痛,
也有口苦咽干恶心厌油腻,就是太阳少阳病
经过诊断,舌脉腹诊没有太阳小肠膀胱压痛,没有
腹泻尿频知,病邪在太阳经络,未入脏腑,而有胆囊压痛,知其入少阳胆,
落实到处方,就可以
柴胡桂枝汤,
大黄附子细辛和方就可以了,柴胡桂枝解表,大黄利胆,最后汗出而解,太阳解正治也。
六经系统如下
太阳经,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小肠经络。膀胱经络
阳明经,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大肠经络,胃经
少阳经,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三焦经,胆经
太阴经,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肺经,脾经
少阴经,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心经,肾经
厥阴经,手厥阴
心包,足厥阴肝,心包经,肝经
以上每经包括2经络2脏腑,即是一经四脏说
人是活的,不断进行生命活动的,每个人身体都是不同的,所以病邪攻击人体,产生无数不相同的症状,所以伤寒论描述的是疾病在体内一系列变化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最终转归,而且非常有规律,是可以预测未来情况及最后结果的。
二,六yin
大家知道风寒暑湿燥火都是邪气,伤寒论也分别描述了这些病邪的治疗方法。
所谓中风就是指中大自然界的风,伤寒就是指风夹寒,何以见得,伤寒论服药将息法,伤寒,中风都需要出汗,这个出汗不是别的目的,就是借助汗,把中于身体表面的风寒之气,慢慢排除体外。
而且脑血管所说的中方就是指中风邪,小
续命汤之所以疗效好,就是风邪刚侵入人体脑部,此时小续命中的
麻黄汤就是发散风邪,如果出汗了,风,寒通过排汗排出体外病情就好了,如果中风后,风邪未解,邪热淤滞,风邪不得外排,有可能邪热太甚而脑血管破裂,栓塞
中寒吃凉东西引起胃肠不适,
四逆汤治疗,或者局部感受寒邪,引起收引疼痛,同样附子剂就很有效
中暑就是夏天暑气太大,身体外受暑邪,用
白虎汤疗效确切
中湿就是身体外受湿邪,引起类风湿等疾病,用
白术附子汤等,把湿气排出体外湿气
中风寒尤为多见
在张仲景时代,战乱太甚,民不聊生,吃穿都是问题,吃不饱穿不暖就容易中风,或者伤寒,这种病在当时社会是最多见,所以太阳篇,篇幅巨大,整部书主要描述了太阳篇治疗法则,所以其他外邪也有治疗方法,但是不是主要,所以书名伤寒论,其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等病邪侵入人体,所发生的症状,以及使用药物,治疗结果的一个详细总结。
三,不同人感受同一病邪,产生六经病原因。
为什么有六经病,就是不同人感受同一病邪,所产生临床表现绝不一致,这就是体质原因,比如柴胡体质,他的薄弱之处就是少阳经,感受病邪后,如不经过治疗,可以由开始的太阳证流鼻子等迅速传变到少阳经,引起少阳经口苦咽干目眩,而且会长时间持续这一症状,并不继续到三阴。而麻黄体质,太阳经就是容易受邪,一旦外受病邪,会持续在太阳经,不再继续传变,每次
感冒就是发烧不出汗,再就是
慢性鼻炎,麻黄体质鼻炎,一旦发作会立即加重,并不会表现为少阳或是三阴证。比如面瘫,麻黄体质
葛根汤麻黄剂都有可能用到,柴胡体质有可能病邪侵入人体,直接到少阳经,就需要用柴胡剂,附子体质就可能直接中于三阴经,从而用附子治疗
。
六经传变,在仲景论第96条,有太阳传入少阳,少阳篇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这样说来,这是越经传,疾病初起,不常规的表现为太阳,而是少阳,就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引入,比如
慢性胆囊炎,一受风寒也就是现在感冒,不表现为打喷嚏流鼻子太阳证,而上来直接就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就是没经过太阳直接入少阳
第96条,”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少阳逆传阳明,97条的刚开始的证,初病即是少阳,然后经过治疗逆传阳明
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把病邪经过治疗排出体外,也就是逆传,是我们中医所努力的方向,在有柴胡证时,服药后病情好转,从而入阳明,此时用柴胡剂转为大黄泻下剂。泻下后,胃肠道排空,出现感冒症状,此时就是病邪到太阳,应该汗出而愈,这个治疗就需要3次转方。柴胡剂。泻下剂,最后还是麻桂剂治愈,也就是出太阳而解。
而且伤寒论从没有提及柴胡是半表半里剂,这只是后人自己的解读。
也有服柴胡剂直接从太阳而解,这就是越经传之一,黄师四位退热汤,就是大量用柴胡,使之大汗,此时柴胡就有麻桂剂的作用,汗之而解。
体质内因决定了病的初起,也决定了传经的规律,病之初起,都是在同样的环境下,所受病邪都是风寒,根据体质不一样表现临床症状绝不相同,桂枝麻黄体质,可以表现在太阳,柴胡或大黄体质,则表现在少阳或者阳明,附子体则直接表现在三阴,复合体质却是合病并病,
人的体质,几乎都是复合的,很少有单一体质表现,比如柴胡桂枝复合体,受风寒之后如桂枝体质明显,太阳少阳证都会有,可以流汗流鼻子,也会有口苦的情况,临床柴胡
桂枝汤,则桂枝量稍大。
如果是附子体质,则直接可以表现为三阴证,比如
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受风寒之后,并不表现太阳证,而直接以呼吸道,咳痰喘,心衰,爪甲口唇青紫,太阴少阴,2阴并病,直中二阴,
慢性肾炎西医也嘱病人,小心感冒,因为慢性肾炎一旦受风寒之后,并不以太阳证为表现,直接表现为本来在激素等药物控制下基本稳定的情况,突然恶化,这就是直中少阴肾。
同样肝损害,本来食欲差,受邪后可以。肝脏的症状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这就是直中厥阴。
有的病人感冒之后并未发烧,检查后就可能是
心肌炎心包炎,也是直中少阴厥阴
太阴篇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是太阳太阴合病而里寒不重,还没到桂枝
人参汤的程度,
本来就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
腹痛太阴脾的症状,脉浮就提示太阳证,此时太阳太阴病,桂枝汤可以用。解表后还是需要热药温里。如果一旦下,邪气内陷加重,表里都未解,则桂枝人参汤,扶正解表方可
不太会用电脑,2指禅打字太累,写了一部分,欢迎大家讨论如果不同意经络论,大家可以讨论,依据是什么
也欢迎大家去山东经方论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