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柯琴的经方思想赏析
    

各家经方:柯琴的经方思想赏析

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清代浙江慈溪人(今余姚丈亭),后迁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其生卒年代不详,有史料记载约生于1662年,卒于1735年。好学博闻,亦工诗文。柯琴对《内经》、《伤寒》等均深有研究,尤精伤寒之学,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部,合为《伤寒来苏集》八卷。本书批历代诸《伤寒》注家之谬,悟仲景之意旨,堪称历来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
《伤寒来苏集》从《伤寒论》的编次方法到证、治、方、药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地探讨。在编次上,既不赞成王叔和之编次法,又反对方有执等人的“三纲鼎立”说,主张“以方名证,证从经分”。如将太阳病分为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等十一类。柯琴这种研究方法对临床有着现实意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此外,对六经要领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认为六经为六个地面分区,也为后世对六经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一、以“经界”解释六经
《伤寒论》的六经,是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精华,准确地理解六经,是正确运用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历代医家对伤寒六经认识不一,争论纷纭,有经络说,有脏腑说,有气化说,有部位说,有阶段说,有症候群说,有六病说等等,见仁见智,各持其理。柯琴以地理兵法作比喻,将六经喻为“地面”,将经络喻为“道路”。“道路”小且处于“地面”中,能通达全身;“六经”即是人体六块“地面”。
柯琴在《伤寒论冀》中说:“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妄引内经热论作序例,以冠仲景之书,而混其六经之症治,六经之理因不明。” 他还否认“六经”来源于《素问·热论》的观点,提出六经理论应源于《素问·皮部论》:“按皮部论云:皮有分部,脉有经纪,其生病后异,别其部分,左右上下,阴阳所在,诸经始终,此仲景创立六经部位之原。”柯琴提出:“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热病之六经,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虽因于伤寒,而已变成热病,故竟称为热,而无恶寒证,但有可汗可泄之法,并无可温无补之例也。”又说:“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无所不包。” 《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比较局限,只限于表里之阴阳,未言及寒热虚实之阴阳,其病位也只于经络之分布,其三阳经证候,都是仲景的太阳证;其三阴经证候,都是仲景的阳明承气证。而仲景的少阳证和三阴证,则为其所不备。
柯琴从地理上论述六经说“六经犹列国也”,“腰以上为三阳地面,三阳主外而本乎里”,“腰以下是三阴地面,三阴主里而不及外”。具体把六经地面划分为:
太阳经:内自心胸,外自巅顶,后至肩背,下及手足,内合膀胱。
阳明经:内自心胸,至胃及肠,外自头颅,由面及腹,下及手足。
少阳经:由心至咽,出口颊,上耳目至巅,外自胁内属胆。
太阴经:自腹由脾及肠、魄门。
少阴经:自腹至两肾及膀胱溺道。
厥阴经:自腹由肝,上膈至心,从胁下及小腹宗筋。
他将人体划分为六区地面,认为此六区地面,内接脏腑,外连肢体,上达巅顶,下及胸腑,在部位上相互嵌合,功能上相辅相成,正常时相互为用,异常时相互影响。此种划分生理上可以囊括人体全部功能,病理上充分反映人体的各种病变。
柯琴还认为,某一经地面受邪,就会形成某一经脉证;某一经地面受邪后,犯及另一经地面,或二经或二经以上的地面同时受邪,出现二经或二经以上的脉证,就形成了合病与并症。至于六经的传变关系,柯琴认为是一经地面之邪气转移到另一经地面的结果。并且指出:“太阳地面最大,内邻少阴,外邻阳明,故病有相关”。还指出:“太阳阴明地面虽分,虽无阻隔,元气有余,则邪入阳明:元气不足,则邪入太阴”。“少阳厥阴,同一相火,相火郁于内是厥阴病,出于表是少阳病”。认为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以及少阴与厥阴,它们之间的地面关系密切,所以相互传变也多。
仲景《伤寒论》全书并无“六经”之名,而只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名,三阴三阳中的“太”、“少”实际上反映了阴阳气血盛衰的情况。柯琴的六经为“经界”论,是比较准确地理解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实质,他说:“夫风寒暑湿之伤人,六经各有所变,而发见之脉不同,或脉同而证异,或脉证皆同而主证不同者,此经气之有别也。盖六经分界,为九洲之风土人物虽相似,而衣冠、饮食、言证、性情之不同,因风土而各殊,则人身表里之寒热虚实,亦皆因经气而异也。”
明确了六经的实质,确定了六经的病位、证候,再据此而立法处方,这是柯琴“经界”说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二、以方类证,证从经分
《伤寒论》其核心就是辨证论治,对这一点,柯琴深得仲景心法,因此,在柯琴的整个临证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辨证论治”,他对六经的理解,对方证的注解,莫不如斯。
柯琴认为《伤寒论》一书,自经王叔和编次后,仲景原篇,不可复见,虽于章次有所混淆,离仲景面目还不甚远。惟经方有执、喻嘉言各为更定,便距仲景辨证论治原旨,更加遥远了。因此,他对“三百九十七法”、“伤营伤卫,三纲鼎立”诸说,均持反对意见。
他说:“三百九十七法之言,既不见于仲景之序文,又不见于叔和之序例,林氏倡于前,成氏程氏和于后,其不足取信,王安道已辨之矣。独怪大青龙汤,仲景为伤寒中风,无汗而兼烦躁者设,即加味麻黄汤耳。而谓其伤寒见风,又谓之伤风见寒,因以麻黄汤主寒伤营,治营病而卫不病。桂枝汤主风伤卫,治卫病而营不病。大青龙主风寒两伤营卫,治营卫俱病,三方割据,瓜分太阳之主寒多风少,风多寒少,种种蛇足,羽翼青龙,曲成三纲鼎立之说,巧言簧簧,洋洋盈耳,此郑声所为乱雅乐也。”
他认定论中广泛存在着太阳证、桂枝证、柴胡证等,必然它是以辨证为主的,要想把《伤寒论》的理论运用于临床,最实际的就在弄清楚仲景辨证的思想方法。因此,他主张不必孜孜于考订仲景旧论的编次,最重要的是要把仲景辨证的心法阐发出来。他将《伤寒论》的条文以六经分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脉证,再从六经脉证里列出本经的纲领性条文作为总纲,最后以方类证,分别集中该汤证的相关条文,并加以讨论和发挥。这种“分篇各论,挈其大纲,详见细目,证因类聚,方随附之”的注疏方法,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正如柯琴本人所言“以症名篇,而以论次第之,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
例如:《太阳篇》他汇列了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五苓散十枣汤、陷胸汤、泻心肠、抵当汤、火逆、痉湿暑等十一证类。桂枝汤证类,汇辑有关脉证十六条,桂枝坏证十八条,桂枝疑似证一条,有关桂枝证的十八方,如:桂枝二麻黄一、桂枝加附子等方统列于此。麻黄汤证类,汇辑有关麻黄汤脉证的十四条,麻黄汤、柴胡汤相关脉证一条,汗后虚证八条,麻黄汤变证四条,有关麻黄证五方,如麻黄汤、麻杏甘石汤等方统列于此。其它诸证,无不如此类分条例。
另如栀子豉汤、瓜蒂散、白虎汤茵陈汤、承气汤等证,便列入《阳明篇》。
柴胡汤、建中汤、黄连汤、黄芩汤四证,列入《少阳篇》。
三物白散证列入《太阴篇》。
麻黄附子汤、附子汤、真武汤、花汤、四逆汤吴茱萸汤、白通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猪肤汤、四逆散等证,列入《少阴篇》。
乌梅丸、白头翁汤、热厥利、复脉汤、阴阳易、诸寒热等证,列入《厥阴篇》。
各方证的归属和顺序安排也不是凌乱无章的,而是按证候的性质和形层浅深加以排列。例如,每一大证类下,又汇列了有关的方证以及变证、坏证、疑似证等,如在桂枝汤证大类下,其汇辑有关脉证16条,桂枝汤坏证18条,桂枝疑似证1条,又附以加减方,象桂枝麻黄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人参汤等19首。又如太阳病的方证排列顺序:桂枝、麻黄、葛根、青龙、五苓、十枣、陷胸、抵当等证,就体现出病势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的演变规律。
柯琴按方类证及其排列方式,实际上是把一个个方证看成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证候,能全面体现出各个方证的脉证和病机,从而克服了仲景条文或单提一脉,或单提一症,又彼此不连贯的叙述的缺陷,因而颇为实用。柯琴不拘于仲景旧论的考订,着重辨证论治精神的阐发,深受后世医家的推崇。在他的启发下,后世有按法类证、按因类证、按症类证、按理类证等,从不同角度更深刻地揭示仲景辨证论治规律。
三、随证立方,方不拘病名、经络
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柯琴认为仲景唯求随证立方,不必拘于病名与经络。如《伤寒翼·制方大法》云“仲景制方不拘病之命名,唯求症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凡中风、伤寒、杂病、宜立某方,随手拈来,无不活法”,因而其所治病证“只有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并无伤寒、中风、杂证之分别”。
柯琴很赞同仲景诸方随证而设。他认为证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异,治有发表攻里、驱寒除热、补虚泻实之法。随法立方,灵活应用。如对桂枝汤治中风而不治伤寒,麻黄汤治伤寒而不治中风之论,柯琴细析《伤寒论》原文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既言太阳病,则可以是太阳中风,也可以是太阳伤寒,然不论中风、伤寒,只要见脉浮无力,知病人正气偏虚,不堪麻黄汤之峻汗,便应以桂枝汤为宜。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也是示人活法,知伤寒亦有用桂枝汤者,关键在于察脉辨证,分别表虚、表实。对于持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作为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的使用标准者,柯琴则作了辩驳,认为风寒有轻重,中人有深浅,一不能泥定风只伤卫、寒只伤营,盖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岂有营病而卫不病之理?且营卫同为水谷之气与吸入之清气化生,两者可分而不能截然分开,因此,以营卫凿分风寒,误矣。二不能认为中风一定轻,伤寒一定重,仲景所谓“太阳中风,脉浮紧”,即中风重者;“伤寒脉浮缓”,即伤寒之轻者;只要见“不汗出而烦躁”,是风寒外闭、里有郁热之象,就可用大青龙汤。试问“风寒两伤营卫”,而无里热见症,大剂石膏岂非诛伐无辜?故柯琴曰:“要知仲景立法,因症而设,不专因脉而设。大青龙汤为风寒在表而兼热中者设,不专为无汗而设,故中风有烦躁者可用,伤寒而烦躁者亦可用。盖风寒本是一气,故汤剂可以互投”。并进一步指出,桂枝汤不仅可以治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还可以治疗杂病。《伤寒论》原文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宜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时发热自汗出”显系杂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即可治愈。柯琴说:“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洵非虚语。桂枝汤对于一些内伤低热不退、慢性泄泻荨麻疹、妊娠恶阻等属营卫不和者均有佳效。而白虎汤,伤寒、温病可用之,杂病中消渴、痹证、痿证等亦常用之,更可证“仲景立方不拘病名”之论的精当。
柯琴还指出仲景立方亦不拘于经络是“六经各有主治之方,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其用法总以相同见证为依据,而不为六经所局限,即所谓“合是证便用是方,方各有经而用不可拘”,如桂枝汤为太阳病营卫而设,但诸经之病在营卫者皆可用之,抵当汤为太阳瘀血在里而设,而阳明蓄血亦可用之。又如吴茱萸汤为阳明虚寒证之主方,然又可治少阴病、厥阴病。《伤寒论》云:“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243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条)。还有猪苓汤既可治阳明胃热津亏兼水气内停者,亦可治少阴病阴亏内热、水饮不化者;阳明病热炽水竭者用大承气汤急下,少阴病水乏不堪热劫者亦当以此汤急下之。这正是仲景立法用方之灵活处,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柯琴独具慧眼,将《伤寒论》按“以方类证”的方法进行编排,示人以活法,能让后人更好地领会仲景平脉辨证的精髓。
[启示]
柯琴是清代著名的伤寒学家,他治学态度严谨客观,对仲景学说能扎扎实实的继承,又有发扬与创新。他最重要的主张是,虽然张仲景《伤寒论》的原貌已无法恢复(经王叔和编次整理),但不论孰为张景仲的旧论,孰为王叔和所纂集,我们所要掌握的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实质,所以他采用“以方类证,证从经分”的方法编注《伤寒论》,正如他自己所言:“以症名篇,而以论次第之,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对于后学理解和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柯琴对《伤寒》六经的理解,也能独出心裁,他认为准确地理解六经,恰是正确运用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他创造性地把伤寒六经认作全身的六个分区,分别把有关脏腑、经络、肌表、组织、官窍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局限于经络,经络仅是六经的脉络通道,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
学习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