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为古书
    

各家经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为古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为古书

观点改变,删除此文


-------------------
辅行诀是将五脏六腑放一起,这让判断五脏和六腑的治疗产生极大疑惑。
六腑是有个心包相火的,这里面倒是有。
中医之乱,就在于五脏六腑治法不分。比如猪苓汤治三焦还是膀胱?
药物分五行,这两天学习张元素,也不得启发。
桂枝简单点,治疗冲气一定要用肉桂,一般用桂枝就可以。黄师桂枝肉桂同用可以免争论!

-------------------
  

-------------------
 在宋改本《千金方》的新校方例中林亿等人说:

凡诸方用药,多出神农本经,但古今不同,详略或异,……桂心盖取其枝中之肉


  您是否自相矛盾?桂心就是桂枝去皮,与肉桂是两回事!

-------------------
林亿所说的“桂枝”,在他改定的《伤寒论》中应该是指代当时的各种桂类药材。林亿这里的意思大概是桂的枝皮刮去外皮。和今天的肉桂一样都是桂皮去表。取用部位或不同。不会是桂枝的枝条去掉皮留木质的心。

如果林亿真认为是桂枝的枝条去掉皮留木质的心,那么现在的实物考古就证明林亿是错的。唐以前医药用桂基本都是桂皮类.请看真柳诚《林亿等将张仲景医书的桂类药名改为桂枝》一文的考证.
[ 此帖被汤一笑在2010-06-04 08:37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Article/]

-------------------
这两天看辅行诀有点明白了。
谢谢楼主提醒,看范本、王本,张本就可以了。


-------------------
汤先生对辅行诀的研究可谓细致入微。观点也令人信服。关于五脏泻汤的问题,我曾有过专文论述,现录于此,供参考。泻、下有别
陶氏笔下,泻与下是有区别的,不似现在方剂学所称的泻下剂。篇首自序有“服药汗、吐、下后……”等语,这里的下,就是现在泻下剂的意思,后文诸泻汤,当与下有别。如小泻脾汤由附子、干甘草组成,正是《伤寒论》的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温里剂,可见陶氏诸泻汤的命名有他的原则,不可将诸泻汤理解为泻下剂。观五脏补泻小方,二用一体加化味为补;二体一用为泻,也就是方中用味多为补,体味多为泻。
 另,先生说:“甘草在补脾汤、补肾汤中是主药之一”值得商榷。因补脾汤以人参为君药,补肾汤以地黄为群药。甘草在两方中是臣药。

-------------------
没有“泻”是“泻下”的意思,陶的“泻”近于“治”或“去”或“祛”的意思。不过刚好在泻脾汤处两种含义有所重合而已。我所说的主药,不是指君药,只是简单的将每方中的分量大的药物认为是该方的主要药物,做简单的性用观察,看与方用是否近合而已。

-------------------
今日又细看了一下,发现这本书中的很多东西和传统的中医常识不同。比如五味与五行的关系,我觉得就比《内经》的要合理。也许《内经》的五味与五行的关系被后世校来校去的改错了。

又如它的25味药的“味”许多跟《本经》不同,尤其是“火咸”一系和“酸金”一系。比较紧要的如“苦水”一系的主药地黄,现在的《本经》是“甘”不是“苦”。有时间想写出来讨论讨论。我怀疑这部分内容或出自《桐君》或出自我们今天未见的一本《本草经》。

-------------------
诚如先生所言,《辅行诀》五脏各具体用化的理论,的确比《内经》要规范。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另,说甘草在补脾、补肾汤中是臣药欠妥。应是甘草在小补脾汤中是臣药,此方人参是君药;甘草在小补肾汤中是佐药,此方地黄为君,竹叶为臣,甘草为佐。

-------------------
读此书时得沙先生指点甚多。在此谢过。
诚如陶氏所说,一切妙处都在图中。有感兴趣的,可以把功夫多下在图上。

-------------------
辅性诀个人认为是从伤寒到内经,从经典到临床的桥梁之作.交互探讨更有意义.

-------------------
你好。好久不见

-------------------
指月先生是位学验俱丰的学者,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千金方》中引用《伤寒杂病论》时凡今桂枝处皆为桂心(除桂枝汤桂枝酒外),是证明林亿是正确的!
 不要误导后人!

-------------------
你先说明"桂心"具体是什么东西再说.

我认为桂心就是桂皮,即今肉桂之类.再具体就是桂皮的内层(去掉外粗皮的桂皮).




-------------------
 很显然,桂心就是去皮的桂枝,也就是本经里面的牡桂

-------------------
诸事烦心,许久未到论坛走动.读先生阴阳水案,受益颇多,倾心感谢!

-------------------
考古有实物证据表明唐代的桂心就是桂皮.

日本奈良时代的756年,孝谦天皇把从唐进口的桂心等药物进献给东大寺,在现存的当时进献目录上载有桂心的名称,其实物至今仍保存在正仓院。调查实物的结果,是属于C.cassia及C.obtusifolium类,大小不一的板状-半管状-管状的树皮,而且都去掉了木栓层。


-------------------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临床中医。学验俱丰,是我毕生的追求,也以此语与沙兄共勉。

-------------------
烦恼终是可以排解的。走动走动也如同是散心了。多来论坛。

-------------------
   日本奈良时代的756年 对应大唐肃宗至德年间,而孙思邈真人仙逝于682年。是否“桂心”之名已经“物是人非”,由桂枝(去皮,而非去粗皮)讹为肉桂?并且,依据古人的习惯与精练,能将“皮”称为“心”吗?差距是否太大了?何况,纵然宋后医家喜欢用肉桂,在用仲景方时,还是用桂枝呀!

-------------------
皮可称“肉”,称“心”有何出奇?桂心完全有可能是“桂皮心”的简称。皇家所敬献给fo的东西,严谨而名贵,怎会搞错名字?何况桂属于最常用药物之一,不是偏僻的药物。桂的木芯有何味道?以无依据的东西去否定有确定依据的东西不是严谨的学风。望文生义更不可取。历代本草有哪本认为过桂心是桂的木芯?
[ 此帖被汤一笑在2010-06-10 09:57重新编辑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

-------------------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如果桂心是桂的木芯,那么这种药物应该能保留至今还在使用,因为它的成本很低,自古以来桂皮的采集之后,其木芯部分都被丢弃或做燃料。如果有经济价值,这种东西应该还在用,因为它比皮更易得,量更大。药农和药商会放弃这一财路吗?何况在历代本草中,桂心一般还是指比一般桂皮更好的桂药.
[ 此帖被汤一笑在2010-06-10 09:14重新编辑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

-------------------
桂心考

《神农本草经》
(案)《尔雅》云:梫,木桂。郭璞云:今人呼桂皮厚者为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新修本草》谨案
(谨案)《尔雅》云:梫,木桂。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此桂花子菌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肌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本草图经》:
菌桂生交址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旧经载此三种之异,性味功用亦别。而《尔雅》但言“梫,木桂”一种。郭璞云: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苏恭以谓牡桂即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今岭表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旧说菌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也。筒菌字近,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肉桂也。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桂是半卷多脂者,今所谓板桂,疑是此也。

《证类本草》: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菌桂、牡桂、桂心,以上三色并同是一物。……味既辛烈,皮又厚坚。土人所采,厚者必嫩,薄者必老。以老薄者为一色,以厚嫩者为一色。嫩既辛香,兼又筒卷。老必味淡,自然板薄。板薄者,即牡桂也,以老大而名焉。筒卷者,即菌桂也,以嫩而易卷。古方有筒桂,字似菌字,后人误而书之,习而成俗,至于书传,亦复因循。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辛而有味。

《汤液本草》:
《本草》所说菌桂、牡桂、板桂,厚薄不同。大抵细薄者为枝、为嫩,厚脂者为肉、为老,处其身者为中也。不必黄色为桂心,但不用皮与里,止用其身中者为桂心。
[ 此帖被秦淮在2010-06-10 16:44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
  楼主的意思,我们现在用《伤寒论》方其中的“桂枝”都是错误的?应当用肉桂?

-------------------
真柳诚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

“纵观以上结论,把仲景医方的桂枝解释成嫩枝的全体是错误的,但这仅是古典文献的问题,并不是说嫩枝全体不可入药,实际临床应用上是很有效的药物。若把嫩枝全体这一药物,规定为别于桂枝的另一种药名的话,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吧!”

另外,但应注意同样分量的桂枝与肉桂,有效成分的提取量肯定是很悬殊的。开肉桂或开桂枝分量应注意变化。但从保护野生药用植物种群的角度出发,使用桂枝应该比使用桂皮要环保。

-------------------
 那么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错误”的?
  又,古人云 “去皮”与“去粗皮”(如厚朴地骨皮)应当是有区别的吧?

-------------------
  仲景又言“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临床验证是桂枝还是肉桂会出现阳盛而伤人之事?
   我敢服用大量肉桂,你敢服用大量桂枝?

-------------------
你这个人很奇怪,说了这么久,你真的看过真柳诚的考证文章吗?如果看过,很多问题这里就不用问。真柳诚的考证文章网上一搜就有。如果对他的考证的观点和论据有不同看法,请直接对着他的文章写自己的考证文章,因为现在学术界基本都接受他的观点,你如果能驳倒他的观点倒是本草学界的大事,我希望能早日看到你的高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并不能确定是谁说的话。见http://hhjfsl。com/jfbbs/read.php?tid=9108&fpage=2 

没病服用大量的药物干什么?撑得慌?什么药物都不应大量乱服。什么药物大量乱服都会出事。
[ 此帖被汤一笑在2010-06-21 08:42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iti/]

-------------------
《法要》是一本好书。不论其来源,应当与其他书籍互相参考学习

-------------------
 不是我与你纠结,您的考证里面什么叫“各书弄得乱七八糟的。而张仲景的原话 应该 是这样的”?
   康平是古本,基本相同。高继冲和外台明显错误又何须论?桂林本“师承好”已经回复,你怎么不回答?
   我还是那句话,依据您的考据,桂枝何时被误用?另外,仲景为何不言“附子下咽,阳盛以毙”?

-------------------
“康平是古本”这是你个人的看法,伤寒版本学界并不得到公认,我本人用《敦煌残本》与之比较得不出它肯定是古本的结论,所以我持怀疑态度,还因为它的一些地方把问题解决得太完美。所以我认为康平本不是神仙就是魔鬼,二者必居其一。高继冲本文理上是有很多问题,但我将它与考古实物《敦煌残本》比较,发现在一些细节上与《敦煌残本》同而与其他版本不同,所以我倾向于认为高继冲本为真古本,尽管它很多地方不通。我之所以说〈玉函〉中话是仲景原话是不太严谨,但主要是因为〈玉函〉学术界通过与考古实物《敦煌残本》比较已经确认其为真古本,而且认为是最接近王叔和的整理本。经管对于其总例部分学术界倾向于是六朝医师所为(就算真的如此它也足够古老)。一句话在不同的版本中说法各异,甚至差别巨大,说它乱七八糟毫不为过。桂林本伤寒版本学界主流认为其为伪本,从未有足够的证据翻盘。

还有什么问题?请另开贴讨论。这些讨论已经离本贴主题太远了。

桂枝何时被误用?请参阅本论坛<《伤寒论》药物古今变异考证专贴  >之一之二关于桂枝部分

[ 此帖被汤一笑在2010-06-23 13:47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桂林本伤寒版本学界主流认为其为伪本,从未有足够的证据翻盘。

   实践技能高,也不代表理论就很好!桂林本出现温病篇和六气篇,实际证明是真正的仲景衣钵,后人做梦也不可能料到,因为误解仲景千年!
   鄙人的拙作很快出版,到时候各位高手甄别、指教![

-------------------
李阳波的东西,我看了,感觉他如此年轻,又没家学,就有如此成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推测可能真有那么一本书!
康平本,我没看过,不知和桂林本是否同一本书?在哪买?
请教汤先生。

-------------------
李阳波呕心沥血,把命都丢了。这种如此玄奥的学问没有很高的天分还是不要轻易去钻研。

康平本是日本发现的一个伤寒版本,可能是唐代日本留学僧人抄回去的,1946年才反传入中国,但对于它的真伪,学界历来有争议,我也研究了一下,无法确定。属于不是大真就是大伪之类。网上有下载的,好象本论坛就有。但网上的体例很难符合原来的版本,它有很多小注的(这些小注在宋本很多成为正文)。而且它的条文分三种(每行有15字、14字、13字三种,似乎有些是老的条文,有些是后人加的)。
[ 此帖被汤一笑在2010-06-26 21:22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zhicheng/]

-------------------
康平本是日本发现的一个伤寒版本,钱超尘编的伤寒版本源流考中有康平本的内容

-------------------
查了一下,古本伤寒论中的是“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所以,这里的桂枝指的是桂枝汤而不是桂枝这一个药物。是指“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是指的用方规律,不是指的单位药材。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