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充分了解《
伤寒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实用、高效。为了中医的生存,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提出:
1、《伊尹汤液经》是《伤寒论》原始蓝本、与《内经》的医经体系不同,《伤寒论》自有其独特体系。
2、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八纲辨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而是八纲辨证。
3、强调厥阴不是伤寒的最后阶段,而是太阴。
4、经方辨证体系是六经八纲辨证与辨方证的统一。
5、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6、经方辨证为病-证-方证三级结构。
7、六经八纲是辨万病的总纲。
8、古方(经方)能治今病
9、可用排除法确认半表半里病。
胡希恕在经方体系内来解释条文与经方,使经方独特而又朴素的概念及脉诊得到正确的解读与总结,使《伤寒论》自身朴素的辨治体系重现于世,使整部伤寒论亲切可读,使辨证论治的实质得以体现。既纠正了中国研究伤寒传统的错误观点,亦纠正了日本古方派不注重六经病机辨别的极大不足,为后人研究伤寒论指明了正确方向。
解放后,中医在中西医结合中迷失了自我,胡老虽苦苦坚守,奈何不为世人所重,胡老与陈慎吾前辈友善且学术思想相近,二人每相互促进,曾共同办学,皆为经方大师,但两个人命运不同:陈老水平高为人所知,但学术思想没有得到系统整理,我至今亦无缘购得其《伤寒论讲义》、《金匮释义》油印本;而胡老著作等身,我见过其所著《伤寒论讲义》、《金匮释义》、《温病条辨按》、《医案》、《伤寒约言录》、《伤寒金匮方剂学》等手稿、笔记、油印本、书籍,且东直门医院保存有其最后一次讲课的录音(网上有种子可下)等。胡老自我要求甚高,文稿一再修改,身前皆未出版。胡老一生,只在别人要求下发表一篇文章,足见其严谨与耿直。幸赖其弟子冯世纶、段志钧传承学术、保存整理文献至今,矢志未改,胡老的宝贵学术才能保存至今,其功极大,犹如王叔和之于张仲景。
胡老的学术思想,较少经改动的,保存在《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据最后一次讲课录音整理,但整理痕迹多)、《伤寒论通俗讲义》(待出版,初拟名。为其弟子段志钧听课10年的笔记,原书为《伤寒论讲义》)、《张仲景用方解析》(大部分由胡老讲稿及段志钧保存的《伤寒金匮方剂学》整理而来,初版为《经方传真》)、《中医临床家胡希恕》(医案论文集,大部分由冯世纶先生据残存医案卡片整理(医案只剩原有的1/3),张长恩有参与整理部分论文)等书、《温病条辨按》(早期著作,残卷,尚未整理)。尚有冯世纶进一步整理、发挥而为的《中国汤液经方》、《解读张仲景医学》等书,符合胡老学术精神,可为胡老之学的入门之书。
经方体系的辨病机就是辨六经,很简明。它符合上古生命哲学中“一分为三”、“涵三维一”的核心思想。《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六经辨证就是在"三"的阴阳和合中辨病机,脏腑经络等很多辨证方法是在"万物"这一层次来辨的,五行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三十二天罡六十四卦,令人眩目------"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很多有志之士便是深陷其中,白白消耗心血而不得其门而入.
自胡希恕大师横空出世,融合古今中外“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伤寒论》自此方可读,古朴可珍,比它家更近仲景原意,可谓真得仲景之心,甚至可以说胡希恕前辈是近代研究《伤寒论》第一人,至今仍无人能及。曾有听到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在讲课中对其学生说到:有人统计,自东直门创院以来,病人数最多,疗效比较公认的就数胡希恕前辈,只是一般人难接受其学术见解,致了解他的人有限,范围不广而矣。但有些内行人对其则有极高评价,如刘渡舟前辈就对其很佩服,多次在书面及口头赞其“擅用经方,出神入化”、“经方学派的大师”等,以及当时的很多名家如陈慎吾、谢海洲、任继学等大师级人物对胡希恕的经方疗效亦佩服不已。然"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国人积重难返,多数中医至今仍对其不甚了解、不甚认同,良可惜也。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中国在世界强盛起来,中华民族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医就一定会发展,只要中医能发展,《伤寒论》的经典位置就不可取代,只要胡老的伤寒之学被广泛接受与推崇,大家就会充分了解《伤寒论》的真正价值,《伤寒论》就能真正充分发挥其作用,到那时,必将是中医真正的春天。这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是个大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