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外公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特将舅舅写的纪念文章贴在这儿,以志纪念.
老梅春深馥郁香 永留清气在人间
——— 纪念父亲孙砚孚诞辰100周年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我敬爱的父亲孙砚孚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今天是他100周年诞辰日,怀念之情切切,特撰文以志纪念。
一、生于乱世、安于清贫、志存高远1913年3月1日,父亲出身于无锡港下一家农户,他幸运地汲取了港下这块土地丰富的滋养,在我祖父母辛勤耕耘和精心培育下,他茁壮成长。时值国家离乱,人民困苦,使他年轻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震颤,他从小就立志知识报国、悬壶济世,行医为民。在环境的激发和知识的熏陶下养成了他勤奋刻苦的品格,造就了他善良率真的本性,也累积了他变革图强的强烈愿望,使他一旦走出家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就如饥似渴的学习,矢志成为一名造福桑梓的有为青年。作为一名东林书院毕业的年轻人,他只身问业于江阴名医许卓云,安徽秋浦中医传习所教师王授臣,后负笈由章太炎、恽铁樵任院长的上海国医学院。踏进大学殿堂面壁数年,亲炙于当代大师陆源雷、章次公、徐衡之、曹颖甫,学有所成,获益终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位年轻的郎中先生学成回乡行医。三十年代医生出诊都是骑马坐轿,而父亲总是步行于乡间小道,有请必到,不论昼夜,不计诊金,不分贫富,悬壶济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病人当亲人,他行医先行德,品德与医术同样高明,赢得了家乡父老的信任和尊敬。 当年一个热爱家乡热爱港下大地的热血青年,他有敏锐的开拓意识和强烈的改革精神,家乡的贫穷落后时时刻刻冲击着他的心灵,他为乡亲们的生活疾苦和思想迷信而扼腕叹息,矢志要为家乡改变面貌和造福人民作出毕生的贡献!
二、倡导文明、热衷公益、捐资办学
父亲想到港下要发展要进步首先要办学校,经一番筹划于1930年2月他与同乡开明人士孙国桥个人出资借孙家坟堂为校舍办起了单班复式初级小学,取名私立港下初级小学。
数年后父亲大学毕业返乡,面对因小学校舍简陋被当局勒令停办的困境,毅然力排封建迷信势力,选定港下镇永丰桥北岸的关帝庙为校舍,重建港下小学,并亲自动手与众乡亲将泥神抛入河中。当时遭到了一些地方恶势力的阻止和攻击,那些人在街上打出“汪精卫卖国,孙砚孚卖fo,冒犯菩萨没有好下场”等标语,对我父亲攻击威吓!父亲为争取群众支持,顶住压力亲自编写歌曲组织学生游行,歌词为:“二十世纪,科学倡明,提倡教育,破除迷信” ,与当地破坏建校的封建势力和世俗的陈规陋习抗争,他的义举和开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为了办好学,他既当管理者又当兼职教师,终于建校获得成功。港下小学逐步成形发展,至今已成为雄伟壮丽的港下实验小学。
父亲一生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早年在办校后又出资举办施诊给药局,民众书报社,蚕桑共育室,丧葬殡礼社,邮柜,轮船,为港下百姓的公益事业作出了大量的慈善之举,堪称发展社会事业的开拓者,深得港下百姓的敬佩。
父亲虽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但他善用敏锐的目光和思维明察光明与黑暗、善良和丑恶,他曾经掩护地下党新四军领导人管文蔚在我家一星期并相处甚密,父亲拒绝忠义救国军包汉生的拉拢,拒绝参加国民党,拒绝担任日寇伪职,在地方上享有极高的威望。
解放初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父亲四处奔走为筹建港下中学聘请教职员工、筹资筹物,成立了由我父亲及孙积根,曹浩林,孙士康,丁全根,朱洞和等人组成的建校委员会,同时发动群众捐献树木打造课桌椅,父亲把自家百余棵大树及家中的藏书都捐给了学校,大家推荐他为校董,他日夜奔波亲自登门聘请王化民及中共党员王祥生出任校长,聘请孙节根主持学校总务安排招生工作,自己兼任国文教师,一所由群众自办的初级中学迅速建立起来。开学后他对学生谆谆开导教育有方,对教师严格要求,常亲自听课,考察教育水平,他在校时的治校训词为“认真教书,勿误人子弟”!1951年7月23日无锡县教育局正式批准办校,定名为“无锡怀东初级补习学校”。
父亲超前的心系教育艰苦创业的思想和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身体力行负重奋进的优良品行,创建和夯实了优良校风,为港下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青史永垂!
三、为民行医、不计名利、厚德载物
1951年在党和政府医疗卫生工作方针的号召下,他组建了港下联合诊所,不久奉调无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任主任,大跃进年代县医院分散到洛社、华士、荡口、安镇、张泾组建地区医院,父亲分配至张泾地区医院工作,同时兼任卫生学校中医班讲课及带教实习生数年。执教时他着重讲述医史及中医经典,并以现代医学阐释,时时穿插中外古今医家趣闻,使学生耳目一新,他著有《诊余杂集》一书,三年后又付梓《诊余杂集拾遗》,先后发表在国内期刊上论文30余篇,在中医界颇有影响。
退休后被聘请到港下医院工作多年,七十余年的临诊生涯,以他深厚的文史及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思维敏锐辩证独到,对病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赢得了民众的赞誉,家乡人民至今仍深深的怀念着这位年高德劭普济众生的老先生。
父亲生活俭朴,不爱虚荣反对奢侈,为人谦虚和善诚信待人,安分守已与人无争,生活低调,学术风气严肃,从不弄虚作假,从不标榜自己,不计名利地位,不计职称高低,一生默默地为病人服务,在教育和医疗事业中勤劳耕耘无怨无悔。
父亲在文革期间惨遭政治迫害,他以顽强的毅力待到了天明,待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82年父亲迎来了七十诞辰,儿女们计划为他祝寿,当他知道这一消息后竭力反对,马上写信给我大姐,信中写道:“一个人毕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疾病斗,能活到七十岁的确不容易,所以有的人要摆寿堂,大办寿宴,但我的想法和人家不同。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不在他或她年龄的多少,而在对人民贡献的大小……。我清夜扪心,对人民贡献很小,对中医药学术毫无心得体会,虽然活了七十年,有什么值得庆贺呢!至于摆寿堂,办寿宴既损精神又费物质,是愚夫愚妇爱虚荣者的行为,殊不足取!到了年底如果亲友邻居学生同我缠绕不清,决定避往无锡数天后回院上班”。家书中真切的表述,彰显了一位有识之士的胸怀和清风亮节的品格,真是难能可贵!
父亲把毕生精力投放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他又极注重子女的培养教育,他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他的训导下兄弟姐妹在教育医疗工矿企业岗位上都作出一定的成绩。
亲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10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永远怀念他,子孙们一定牢记您的教诲:“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学习你乐于造福世人的高风亮节,继承弘扬你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新的历史时期中,为人民为社会多作贡献。
无锡东港弘德职工门诊部 孙 固
二○一三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