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2013年11月30日下午,某4岁男孩高烧2日来诊,下午到晚上烧,最高烧到39.5度,即刻:高烧39度多,精神萎靡,怕热,有汗但不多,纳呆,唇干,喝水较多,大便正常但臭,舌淡红苔厚腻,双脉伏,处方白虎承气汤2剂(
石膏20
知母6炙
甘草4
厚朴8
枳实4
大黄4)。
当天下午回去服半付药,当晚高烧即退,第二天上午很好,下午2点半起又开始烧到38度多,还没等吃药,睡一觉出了一身大汗后烧退,自此没再烧。12月2日复诊,脉已出。
当天下午服半付药,晚上服半付,第二天上午服半付,尚余半付药没喝,病就好了,期间大便一直正常。
此案的关键在于高热反见脉伏,热郁于里,没有表证,属于阳明里证。
此种发烧病案,百难见一,故记录在此。
附录: 为写此文,百度了一下脉伏,搜到一篇清·徐镛的讲脉伏的文字,附录如下,以供参考:
治脉伏医案前营游击舒公,初夏病感,寒热颇轻,但右胁以下掣痛不安,
头痛亦在右边,大便不实。医以为类
伤寒证,用辛温表散不效。余按其脉隐伏不彰,舌上灰色,苔厚而湿润欲滴,初疑湿胜于热,用吴氏
达原饮,继疑
寒热互结,用进退
黄连汤,但有二三分效验。舒公深信不疑,然必终奏全效,余心始安。沉思良久,头痛
胁痛俱在右边,此热气郁遏阳明,故脉象不彰,遂拣去温药,专用三黄石膏,坚服二十余剂而愈。时前营守备邢公亦患热病,初起即舌绛
神昏,医皆用葱豉汤透表,余用
凉膈散清中,授方不服,听其津干液涸五日而亡,官在同营,病在一时,或信或不信,判若恩仇,舒公曰:总难逃一命字。
附录与姚敬修书令爱之证,肝藏积热,肺受暴寒,故
冲气上逆,
咳嗽发喘。余用仲景麻杏甘膏汤,发散外邪,扫除内热,失此不治,必延劳怯。因受足下重托,故再四沉思而用此方也。得汗后,用钱仲阳补肺
阿胶散,大下宿垢瘀滞后,用喻氏
清燥救肺汤。石膏搜剔余邪,
人参补气,阿胶补血,乃虚实兼到之方。写方时,贤乔梓细问毕竟吉凶何如?予一口担承,何尝有片言惊骇。其方其案,尚在尊斋,可覆视也。足下受方不用,先自彷徨,更请某师诊治,误认虚脱之证,扬言左脉已无,遂令合家大小,涕泪交零,并通知媒氏,通知许字之家,谓此证已被石膏吃坏,今已不治矣。噫!某师久负盛名,何徒恃妄才而不达古训也。夫脉之郁也,被火逼勒耳,非无也。精究古大家书,则悟此奥义矣。某师言此是怯证。非时邪也,殊不知怯证初起,亦须下去恶物。古方百劳丸,许州陈大夫托名仲景而传者也,某师亦尝精究其义乎。人言某师所定之方,与予方相似,不知实判天渊。余以人参、石膏同用,意仍在于清火,某师以人参、五味、
陈皮同用,意专在于补虚,不知此证大积虽去,余火尚多,稍带温补,尚虑复焰之势,人参只宜些少,足下过费人参,反致增病。尊居之北,有俞姓女病伏热,绵延四十余日,人用轻清不效,余用石膏而效。今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运气使然也。某师读景岳书,不达
玉女煎用石膏之旨,其能升其堂而入其室乎。前俞姓女服石膏后,发出暑毒满身,其母不以为药之过,而以为药之功。奇哉妇人有识,乃远胜于丈夫也。敬修得书之后,其胆始壮,余仍大进寒凉,下利五日而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