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其一则医案如下:
表虚发热,汗解无功 太阳表虚证, 阳热外张则表卫不固, 营阴内虚则阴液易泄。大论说哪日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 , 明确指出此非单纯外邪为病, 而是关系到机体阴阳失调— 阳浮阴弱。故恶寒, 发热‘
自汗‘恶寒, 成为此症之病理循环, 亦是表虚证的定义。辨证时特别要注意“汗后仍恶寒”,与初起时之恶寒, 迥不相同。表虚证虽曰澎证, 解表发汗, 用宜审慎。兹录旧案一例, 以见一斑。
发热旬余, 微有寒意, 热起于上午, 高达40℃下午则热退, 降至36“或36℃以下, 体温升降线呈直上直下状〔肥达氏反应阳性, 血吸虫粪检阴性) , 症见头昏, 微咳, 面少华色, 神态安静, 院部不痞不烦, 知饥欲食, 口渴饮多喜热(一夜约五磅热水瓶一瓶) , 尿多色淡黄, 大便自解, 舌苔厚腻色黄白、舌质底红, 脉象濡滑不甚数。曾进苏覆、豆豉轻剂宣解, 汗出如浴, 体温由40. 7 “骤降至36℃, 继而热复至3 9℃以上, 腹诊小腹隐痛, 按之板窒, 当脐筑动。因思此病壮热渴饮, 症似阳热。但头昏而不痛, 热甚而不烦, 热虽高而脉不甚数, 渴饮多而小澳亦多, 知饥能食而大便通畅, 舌苔厚腻而烷不痞烦。证之腹窒脐跳, 虚寒奚疑, 故苏、豉轻解, 即汗出如淋, 可见卫阳之不足, 营气之虚寒, 营卫不和故寒热, 阳虚不能托邪故病机难以速解也。拟桂枝汤和营卫而宣阳运。川桂枝3 克, 大
白芍9 克,
甘草2 克,
姜半夏6 克,
陈皮4.5 克,
生姜二片,
红枣三枚两帖
二诊: 两进桂枝汤, 寒热渐解, 昨日体温上午3 8 ℃, 下午36.2℃, 微汗潦漆, 渴饮减少。热达津布, 营卫和谐之象。守原方小其制。
川桂枝2. 4 克, 大白芍6 克,
炙甘草2克, 法半夏6 克, 陈皮4.5 克, 生姜二片, 红枣三枚, 生谷芽10 克 三帖
三诊. 热势告平, 上午仅有微热, 腹窒已舒, 脐跳渐平, 舌苔厚腻已化。唯自汗时泄, 进食之际汗尤多, 头昏乏力, 脉来软弱。邪退正虚, 卫阳虚而营阴无以内守也。拟
桂枝新加汤治之。
太子参9 克, 白芍9 克(桂枝2.4 克煎汁炒) , 炙甘草2 克,
炙芪皮9 克, 陈皮4.5克,
茯神9 克, 淮
小麦12 克, 红枣三枚 三帖